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音乐(论述题)模拟试卷1一、论述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论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基本层次。标准答案:(1)艺术作品的语言层。艺术活动的每一个种类选择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材料,按照一定的美学规律,进行排列组合而构成的表现手段或表现方式。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艺术活动的每一个种类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2)艺术作品的形象层。艺术形象是艺术家从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与内部主观世界中高度集中、概括、创造出来的,包括性格鲜明的各种人物形象,具体、生动、完整的各种生活画面;情与景融会互化的各种境界,由纯粹的物质媒介材料构成的各种形式结构。(3)艺术作品的意蕴层。艺术形象及它的高级形态意境与典型,具有深邃的启示性,启示着人们透过作品的多元的形象形态,去联想,去追索,去领悟隐匿在艺术形象之外的艺术意蕴。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试论述艺术发展的规律。标准答案:艺术发展的规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自律性、他律性。自律性就是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包括六个方面:(1)历史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包括艺术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2)艺术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原因:是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连续性决定的,是艺术表现生活的任务决定的;(3)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艺术继承的条件和类型(同一风格渐进延续继承,不同风格断裂式继承);(5)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6)艺术发展过程中革新与继承的关系。革新是继承的目的,继承是革新的基础。他律性主要指外在因素对艺术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1)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艺术的性质、艺术的发展等);(2)政治对艺术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3)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4)道德给艺术发展以巨大的影响;(5)哲学对艺术的影响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试结合某一文艺流派的产生、发展,分析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标准答案:勃艮第乐派是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于欧洲大陆最早的新音乐流派,形成于1400~1450年间,其音乐风格主要以三声部为主,三六度音程被大量使用,旋律节奏集中在高声部,并且弥撒曲被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构思和创作,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启发了欧洲大陆作曲家的新风格音乐创作意识,推动了欧洲音乐前进的步伐。据此可知:(1)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2)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3)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4)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5)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6)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新鲜的艺术品,以适应新时代的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要求。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论述音乐的艺术语言和主要表现手段。标准答案:音乐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复调、曲式、调式、调性等。最主要的是前三者,旋律堪称音乐的灵魂,节奏体现出音乐的时间感,和声体现出音乐的空间感。(1)旋律:旋律俗称曲调。它是由一系列高低、长短和强弱不同的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节拍以至调式、调性关系等组成的音的线条,旋律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旋律的不同走向可以表现特定的内容和情感。(2)节奏:节奏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系指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按一定规律组织起来,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主要因素,它能够使旋律具有鲜明的表情意义和性格特征,从而将音乐形象塑造得更加生动。(3)和声:和声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之一,它指的是多声部音乐按照一定关系构成重叠复合的音响现象,使音乐具有结构感、色彩感和立体感。(4)复调:复调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若干旋律在进行过程中,组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这种多声部音乐被称为复调音乐。复调音乐中声部的组合形式有两种: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5)曲式:曲式指乐曲的结构形式。曲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种段落。根据这些段落形成的规律性,而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6)调式: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围绕某一有稳定感的中心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称为调式。调式是人类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创立的乐音组织结构形式。调式是按音阶形成排列的,包括大调与小调两种音阶。(7)调性:所谓调性,乃是调式类别与主音高度的总称。如以C为主音的大调式叫大调;以a为主音的小调式叫a小调;以G为主音的徵调式叫徵调等。现代音乐创作常采用多调性,它的每一个调性层次大都建立在传统调性的基础上,或具有传统调性的某些特点,但它又是调性思维复合化的表现,产生复杂的和声效果。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论述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不少于5个),并说明解决的方法。标准答案:(1)节奏与音准:演唱速度快,容易偏高,速度慢,容易偏低。节奏松的作品,音容易偏低。(2)力度与音准:弱、渐弱时,音容易偏低。强、渐强时音容易偏高。(3)音区与音准:正常音区音准容易保证,极端音区音准不容易保证。(4)旋律线与音准:水平图旋律线(直线性)略难控制。上行旋律线容易偏高,下行旋律线容易偏低。(5)和声与音准:力度性和声音容易偏高。色彩性和声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和声中变化音的倾向性;二是注意其他音不受变化音的影响而改变音高。(6)调式与音准:不同调式的音级都有一定的倾向要求。七声音阶中的大调式强调主、属、下属音的支柱性,其他音级对其有不同程度的倾向性(包括小调式)。调性(调式)感觉是合唱训练的高层次内容。(7)作品与音准:情绪低的作品,音容易偏低;情绪热烈的作品,音容易偏高。(8)呼吸与音准:吸气过多,音容易偏低;吸气浅,音容易偏高。(9)声音位置与音准:歌唱位置低,音容易偏低。(10)换声区与音准:换声区的音准控制有一定的难度(一般情况下,童声中音在降E,高音在降B),可用轻声或半声来练习。(11)咬、吐字与音准:难咬的字(尤其在极限音区),会影响音准。(12)波动音与音准:波动音是美化声音,为乐思服务的一种手段,但运用要恰当。童声合唱不必太多追求波动音的演唱、效果。混声、女声、男声合唱也应有控制地使用。也可以根据不同民族音乐风格来取舍。朝鲜族善于使用迟到颤音;藏族善于使用直声或波动音,或两者有机结合;新疆维吾尔族善于使用快频率颤音。(13)伴奏与音准:注意调节纯律、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三者之间的差异。演唱细腻的合唱作品,一般情况下,钢琴伴奏采用无主旋律伴奏形式为好。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试论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及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标准答案: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实质上就是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对审美认识的表现过程,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艺术构思和艺术意象物化的过程。(1)艺术体验:是艺术创造的准备阶段,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体验的特征: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展;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2)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的成熟的过程。(3)艺术表现:是指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或称之为艺术传达活动。它是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形式得以呈现,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如下特征: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主体在物化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艺术意蕴将在物化的过程中获得提升;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试述乐府的产生及其在我国音乐史中的影响。标准答案:乐府是秦代创立的宫廷音乐机构,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充。乐府的重要职责就是采集、改编民间音乐,创作新作品并进行表演。《汉书.礼乐志》载,汉武帝时乐府广采歌谣,“采诗夜颂,有赵、代、秦、楚之讴”。从《汉书.艺文志》所载的138首西汉乐府民歌看,其采集的范围已超出《诗经》,不止是《汉书》所说的赵(山西)、代(河北)、秦(陕西)、楚(湖北),而是遍及黄河、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这些采集到的民歌大多是百姓“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作品,所以可“观风俗,知厚薄”,察探民情。《上邪》《有所思》反映了人们的爱情追求,《战城南》是对统治者的控诉,《妇病行》《孤儿行》哀叹了人民的痛苦生活。这些作品从各个侧面描写了汉代人们的生活场面,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所以仍在广为流传。乐府的极盛时期是汉武帝执政期间,扩大后的乐府机构共有近千人之多,除行政管理人员外,还有演唱齐、蔡、巴、楚等地民歌的“讴员”;有来自全国各地从事乐器演奏的“鼓员”“竽员”“琴员”“瑟员”等;有专管乐器修理的“柱工员”“绳弦工员”等。但到了汉哀帝时,国力的衰退,经济的窘迫,使朝廷已无力维持乐府庞大的机构,而采集的民歌中反映出的强烈反抗情绪也使统治者坐立不安,所以绥和二年(公元前七年)汉哀帝下诏罢免乐府,对乐府实施大量裁员,乐府由800余人裁减至300余人,留下的乐工主要掌管郊庙祭祀等场合所用的雅乐,而其余从事民间音乐的乐工则全被裁掉。此后,乐府逐渐趋于衰微。从汉武帝的竭力扶持,到汉哀帝的坚决罢免,乐府仅有百余年的兴盛,但它对民间音乐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对以后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乐府的概念也随着时代不断发生变化,被广泛用于音乐、文学领域。乐府的初义指音乐机构,但魏晋以后其含义逐渐扩大,也指乐府诗歌和后人拟作的民间诗歌,后来则进一步扩大为凡和音乐有关的音乐、文学作品,不管是否人乐都称乐府。秦、汉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优秀的乐府诗歌,许多文人曾参与搜集整理这些作品,其中以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成书最早、价值最高,被《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称为“言乐府者,以是集为祖本,犹渔猎之资山海也”。《乐府诗集》共一百卷,郭茂倩在这部著作中以音乐曲调为准,别具匠心地将所录乐府歌曲分为十二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书中收录了先秦至唐末的大量民歌及文人作品,是我们了解乐府歌曲的必读之作。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论述中国音乐文化与诗歌文化的关系。标准答案:诗歌和音乐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的。最开始是民间小调以四言为主,而后是五言七言的古乐府,接着是五言七言的律诗和绝句,每句长短一致,音乐的格式也以均衡为主。到了宋朝,流行长短句,音乐格式也转向不均衡,到了元曲时代,戏曲雏形生成,要求音乐相应的有大型套曲。唐朝之前,乐器种类比较少,多是独奏乐器,适合个人弹奏养生,演奏乐器的多是文人,音乐属于个人修养的一部分,所以配合的歌词就是一些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而唐朝之后,大量乐器引进,如琵琶,胡琴,扬琴等,合适组成大型演奏团进行合奏,这也是戏曲诞生的前提,而戏曲的诞生,催化了诗词向长篇叙事功能演化,出现有别于散曲的套曲词和以后发展的各类词本。而戏曲的诞生,加强了文学整体的叙事功能,为之后小说的诞生奠定基础。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试述越剧的历史概况及其音乐构成。标准答案:越剧最初是从曲艺“落地唱书”发展而成,是“全国第二大剧种”。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州(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发祥于上海。越剧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越剧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1925年9月17日上海《申报》演出广告中首次用“越剧”称之。1938年始,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才统一称“越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试述梅兰芳的主要成就。标准答案:梅兰芳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是承前启后的,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演技精湛。梅兰芳的艺术风格平实质朴却又博大精深,塑造了无数中国古代妇女的优美形象。第二,大胆革新。辛亥革命以来,梅兰芳排演了多部“新京剧”,其新戏敢于从现实生活中取材,改变了京剧史上的“唱古”传统。在旦角艺术上,梅兰芳将花旦直至刀马旦的技巧融于一体,成功突破了原来京剧旦角中青衣与花旦的严格区分,实现了王瑶卿等前辈艺人提出的“花衫”表演的新风格,并实现了青衣与花旦两种角色逐渐统一的改革主张。在伴奏上,他在琴师徐兰沅等人的帮助下,首先在京剧伴奏中加用了二胡、月琴,并在一些新戏中采用了新的配乐手法。第三,第一个成功地把京剧艺术介绍到国外的人。梅兰芳曾赴日本、美国、前苏联等地演出,得到了国外人士的高度赞赏,为中国传统表演艺术和音乐赢得了国际声誉。他的表演艺术体系被誉为可与前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的布莱希特相媲美的表演艺术体系。第四,梅兰芳创造了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的表演形式和甜润、平和、优美、动听的植腔,世称“梅派”。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试述学堂乐歌及其音乐创作手法的特点。标准答案:学堂乐歌指的是20世纪初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中国近代的新音乐以学堂乐歌为代表,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中国音乐历史上的新品种,学堂乐歌的出现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内因,还有着鲜明的外力作用。它“对于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对于中国走向近代化社会的行程,起到了促进作用”。学堂乐歌的创作继承了我国古代词调音乐“倚声填词”的传统,采用现代曲调填写歌词。其曲调来源主要有:(1)日本、欧美等歌调:如《体操一兵操》素材来源于日本儿童歌曲《手戏》,《何日醒》根据日本歌曲《樱井诀别》填词,《送别》根据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填词等。(2)基督教赞美诗曲调:如李叔同的《无衣》《爱》等。(3)中国传统乐曲和民歌曲调:如《祖同歌》曲调源于《老六板》,《放学》采用《茉莉花》曲调等。此外,学堂乐歌中也有少量自创曲调的作品,如《黄河》《春游》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黎锦晖(1891~1967)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创作过儿童生活、爱情、爱国题材的音乐作品。请论述他为推动中国音乐教育的现代化作出的贡献。标准答案:黎锦晖为推动中国音乐教育现代化作出的贡献如下:(1)他开创了“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两种形式,成为当时全国各地儿童的音乐教育和音乐生活的主要精神食粮,而且被远在国外的华侨视为代表祖国花朵的艺术;(2)他推行“唯美”的音乐教育理念,体现在基础教育与歌舞艺术表演以及歌舞剧表演相结合的形式当中,为其后的审美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他推行“平民”的音乐教育理念,以“德艺为用”的育才观培养出了大批的音乐人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4)他对学校音乐教育方式的成功探索开创了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和歌舞表演艺术由业余转向专业化的先河。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论述刘天华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与贡献。标准答案:刘天华是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重大影响的音乐教育家、民族器乐演奏家、作曲家。他一生都在实践“国乐改进”的音乐思想,在音乐创作、演奏、教学、乐器改革、传统音乐记录、理论研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音乐创作方面:二胡曲10首,如《病中吟》《光明行》等;琵琶曲3首,如《虚赖》《改进操》等;还有2首丝竹合奏曲。他在创作中把传统音乐因素与西洋作曲技法于一体,进行了成功的尝试。演奏方面:大胆吸收中西乐器如古琴、大擂拉戏、小提琴的演奏技术,大大丰富了二胡与琵琶的演奏技巧。教学方面:他参考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的教学经验,编写了二胡和琵琶练习曲,使二者逐渐纳入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轨道,并培养出一批二胡演奏家如蒋风之、储师竹等,形成了一个影响深远的二胡学派。乐器改革方面:他改制二胡,创造了二胡弓法及其他演奏符号,使二胡音乐的记谱法规范化;琵琶方面也进行了型制改革,使其更适于演奏。整理民族民间音乐方面:他采用工尺谱、五线谱对照的方式记录了梅兰芳演唱的京剧唱段——《梅兰芳歌曲谱》,还有《安次县哨子合乐谱》等。理论研究方面:以他为主成立了音乐社团“国乐改进社”,并发行了《音乐杂志》,他多次撰文阐述其改进国乐的思想,对中国器乐发展进行理论性的探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论述聂耳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标准答案:聂耳的创作以抗日救国与民族解放为核心内容,体现了时代精神和革命倾向,作品成功率很高,其中《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之为国歌。他是中国救亡音乐一面光辉的旗帜和一位罕见的音乐天才。历史意义:(1)聂耳的群众歌曲有巨大的社会现实斗争意义,对中国歌曲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贡献。尤其是在歌曲创作方法、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方面,都有许多独到的创造。(2)聂耳的群众歌曲影响广泛深远。许多同时代和其后的作曲家,都从他的创作道路和创作经验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论述萧友梅和黄自在音乐教育上的贡献。标准答案:萧友梅被誉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宗师”。1920年回国后立志创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他曾参加组建了我国早期的几所音乐教育机构,如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等。他除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和负责大量的行政事务外,还组织演出、编写讲义、进行创作。1927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上海创建了国立音乐学院,此后的十余年,萧友梅在艰苦条件下,不遗余力地在上海罗致了一批具有较高音乐造诣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外音乐家,聘为音专的教师。如此强大的教师阵容使得音专的教学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教学管理方面,采用了西欧专业音乐教育较为发达国家单科音乐大学的体制,同时又结合中国的实际,使国立音专成为了当时具有相当规模与国际水准的中国最高音乐学府,因此,萧友梅本人也被誉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宗师”。黄自,我国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在美毕业时创作的管弦乐作品《怀旧》是我国作曲家创作的、较早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也是美国交响乐队演出的第一部中国作品。1929年回国后一直在国立音专担任理论作曲教授和教务主任。当时任教全部音乐理论和作曲理论课程。先后教导和培养出我国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作为作曲家,还创作了许多高水平的音乐作品,还根据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同名长诗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黄自在音乐史、音乐欣赏与和声学方面,均有相当数量的理论著述。他在艺术上和音乐教育事业上所做的一切,不仅影响了当时国立音专的广大师生,而且对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和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也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论述冼星海个人生平及音乐创作的主要成就。标准答案:冼星海出生于澳门,早年曾人北平艺术专门学校和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音乐,后赴法国巴黎学习小提琴和理论作曲。1935年回国,便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歌咏运动中,并成为主要骨干之一。同时他还积极创作抗战歌曲,写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1938年,他来到延安,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在延安期间,他创作了多部大合唱,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就创作于这个时期。1940年他被派往前苏联,生活不定仍坚持创作,写下了许多首古诗词歌曲和交响乐作品。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被誉为“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一生创作了数百首歌曲,多部大合唱、歌剧、交响乐、管弦乐曲以及多首小提琴、钢琴等乐器独奏、重奏作品。他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多产的作曲家,而且在声乐创作中也是成功率较高的作曲家,他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广泛的体裁形式,具有号召性的旋律,鲜明而有力的节奏及简练的音乐结构来塑造各样的音乐形象,从而形成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有群众性的进行曲《救国军歌》《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战斗性与抒情性相结合的群众歌曲《在太行山上》《做棉衣》;儿童歌曲《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电影、戏剧插曲《在茫茫的西伯利亚》《热血》《夜半歌声》等,以及《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合唱曲,《民族解放交响曲》《神圣之战交响曲》《满江红》等交响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音乐创作中最突出、影响最广泛的一部代表作,它创作于1939年,以诗人光未然所写的长诗《黄河吟》为歌词,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自始至终充满了动人心弦的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潮和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念。该曲由《序曲》《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套乐诗朗诵)、《黄水谣》《河边对口词》《黄河怨》《保卫黄河》(齐唱、轮唱)、《怒吼吧!黄河》(合唱)九个乐章组成,以朗诵词和乐队音乐加以贯穿,各个乐章在内容、形象、主题、表演形式等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个套曲音乐的发展具有非常严密的内在统一性,它的音乐吸收了民间劳动号子,民间对唱的音调和形式特点,又借鉴了西方近代多声部合唱技术,使音乐既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风韵,又有新时代特征,同时还具有史诗性和交响性,这种具有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特征的大合唱形式,对后来的中国大型合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论述抗战初期的群众歌曲创作的特点。标准答案:(1)当时的音乐创作者为了文艺宣传的需要,根据自己所见所闻创作了大量群众性作品。这些作品都以抗日救亡为主题。(2)形式上注重民族化、大众化。有的作品利用民歌、小调进行填词。(3)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占当时作品体裁的主导地位,群众歌曲的数量非常多,大都反映当时的群众斗争生活和人民的坚强决心。如《毕业上前线》《武装保卫陕西》等。(4)由于专业性宣传队的增多和群众性歌咏活动的广泛展开,合唱形式尤其是二部合唱在当时合唱中占很大比重。如《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混声四部合唱也受到欢迎,如《游击队歌》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论述歌曲《我住长江头》。标准答案:《我住长江头》是古诗词艺术歌曲,取词于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此曲作曲于1930年,同年《乐艺》第一卷第二号初刊,后收入歌曲集《音境》。原词是写对爱人的思念和对爱情的坚贞,作者则是以曲折的形式表达对遇难战友的哀思和缅怀。曲调带有我国古代吟诵诗词的风味,且与民歌风格十分接近。节奏平稳但蕴含着激动的内心感情,钢琴伴奏以流动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作为贯穿,仿佛流淌不休的江水和绵绵不尽的思念。这首作品是近代古典诗词歌曲的佳作,也是至今仍然经常演唱的独唱曲目。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白毛女》是我国著名的民族歌剧。请你结合相关知识分析阐述其艺术成就。标准答案:《白毛女》是我国的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它在群众艺术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了民间歌舞的传统,同时也借鉴我国古典戏曲和西洋歌剧,在秧歌剧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民族形式,为创造新歌剧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道路。(1)在音乐上,运用了民歌、小调和地方戏曲的曲调,但它既不是民间小戏的扩大,也不是传统的板腔戏或宫调戏。它借鉴了西洋歌剧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处理方法,利用富有民族风味的音乐曲调来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白毛女》的音乐既对表现人物性格起到重要作用,又为广大群众所熟悉、爱听。(2)在歌剧的表演上,借鉴了古典戏曲的歌唱、吟诵、道白三者结合的传统。在道白与歌唱的关系上,则运用歌唱来叙述事件,回忆历史,介绍人物,衬托气氛,并在感情需要爆发时,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转折比较自然,并不给人以话剧加唱的感觉。唱词有许多都是诗,而且颇有民歌特色。歌剧《白毛女》是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集体创作,是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表现人民群众斗争生活并力求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部探索性的民族新歌剧;是在肯定民族化、群众化的前提下吸取西洋歌剧经验,在不削弱文学性、戏剧性的前提下增强音乐性,在为内容服务的前提下寻求综合性艺术形式的统一与完整的一部中国经典式的民族歌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简要介绍明清时期说唱音乐的发展情况。标准答案:明清时期说唱音乐十分盛行。在众多的说唱音乐中,影响较大的有弹词、鼓词和牌子曲三类。(1)弹词: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的工种说唱音乐。弹词因流传地区不同,有不同的地方色彩,如苏州弹词、扬州弹词、长沙弹词等,影响最大的当属苏州弹词。苏州弹词语言分“土音”和“闻音”两大类,伴奏多用琵琶、三弦等弹拨乐器,其名称由来当与乐器特点有关。演唱形式有一人的单档、二人的双档和三人的三档。清嘉庆、同治年问,弹词艺人俞秀山、陈遇乾、马如飞三人以创腔著称,分别创立了俞凋、陈调和马调。(2)鼓词: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鼓词的前身有可能是宋代的“鼓子词”,明代称为“词话”。鼓词在清初有较大发展,盛行于北方,尤其流行于山东、河北一带。小型鼓词只用一个曲调不断反复演唱。长篇鼓词叫做“大书”,摘唱其中的精彩段落叫做“段几节”。鼓词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大鼓”的形式,如乐亭大鼓、东北大鼓、京韵大鼓等,以京韵大鼓影响最大。清末民初,著名京韵大鼓表演家刘宝全,创立了“刘派京韵”风格。(3)牌子曲:是明清时期流行的民间小曲以一定形式连接起来的套曲。用于演唱某种故事情节,也是各种曲牌体说唱的统称,如京津的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广西文场等。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南方常用琵琶、二胡、扬琴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论述明清戏曲发展中代表性的声腔和剧种。标准答案:明清戏曲继宋元杂剧、南戏之后不断推陈出新,涌现出众多的剧种和声腔,最具代表性的有海盐、弋阳、余姚、昆山、梆子、皮黄诸腔。其中前四者产生于明代,后两者产生于清代。这些声腔的兴起,极大地繁荣了当时戏曲音乐舞台,使明清戏曲继宋元之后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峰。海盐腔是产生于浙江海盐的明代戏曲声腔,明中叶曾盛极一时。弋阳腔是元末形成于江西弋阳,又称弋腔、高腔,明清时广泛流传,遍及北京、南京、安徽、湖南、福建、两广、贵州、云南等地,在一段时期里和海盐腔并驾齐驱,各霸一方。弋阳腔与各地的民间音乐、方言戏曲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对后来各地戏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历久不衰,仍是现在川剧、湘剧、徽剧、婺剧、赣剧中具有代表性的声腔。余姚腔元末明初产生于浙江余姚,也曾经是当时重要的戏曲声腔。昆山腔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昆山,又称昆腔、昆曲。它原为流行在昆山一带民间的南戏清唱腔调,因创始人顾坚居于昆山附近而得名。明嘉靖、隆庆年间,居于太仓的魏良辅历经十年,与过云适、张梅谷、谢林泉等人广泛吸收了海盐、弋阳等声腔的特点,对昆山腔进行了重大改革,使之跃居其他三种声腔之上,成为明代戏曲腔调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一种。清代的戏曲舞台可谓乱弹迭起,新弄叠出,不断出现新的声腔和剧种,有梆子腔、皮黄腔、柳子腔、巫娘腔、唢呐腔、西秦腔、楚腔、吹腔、弦索腔等,这些被称为“乱弹”的各地声腔以旺盛的生命力流传于全国的大江南北,并以崭新的姿态向被尊为“雅部”的昆曲提出挑战。“乱弹”诸腔中,以梆子腔和皮黄腔的影响最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山歌音乐具有怎样的艺术特征?标准答案:山歌音乐的艺术特征可归结为如下几点:(1)坦率、直露的表现手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2)自由、悠长的节奏和节拍(3)高亢的曲调(4)曲式结构:乐段结构:常见的两句体和四句体的结构,北方多为两句体,南方多为四句体(常见有的前两句相同或相近、有的二、四句相同,也有的是起、承、转、合式结构)。而这些结构都可看成是二句体的变化、发展。另外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如“赶五句”“连八句”(陕南、四川等地),也是以上下旬的对应式乐段为基础的。如“赶五句”是在两个上下旬乐段之间,加入一个音乐材料有些变化的第三句;而“连八句”则已形成三部曲式,但仍是以上下句的对应式乐段为基础,在两个上下乐段之间,插入一个完整的四句数板乐段。乐句的变化形式:山歌的乐句结构常常出现不对称的现象,使山歌的音乐显得自由奔放、无拘无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试分析古希腊音乐与古罗马音乐的异同。标准答案:希腊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笔试真题
- 2023年阿坝州卫生健康委员会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笔试真题
- 钢琴供货计划及售后服务方案
- 厂房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 河南宝丰县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一体化PPP项目实施方案
- 医院防汛防台的检查工作总结
- 第三章 统计分析指标课件
- 食堂环境卫生保洁服务方案
- 河道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课件
- 精通版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4单元测试卷(含听力材料及答案)
- (完整版)装配式建筑监理控制要点
- 特种材料之哈氏合金介绍
- 中俄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方案
- 风管计算规则
- 地震自救知识教学课件
- 汽车减振器的选型设计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本》终结性考试试题答案格式已排好任务一
- 临床营养评价
- 浅谈书法练习对智障学生的积极意义
- 二年级口算题卡10000道(100以内加减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