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研究实验方案一、问题的缘起(一)时代背景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络作为传播的新媒介正悄然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正面临着世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可连续发展的挑战。因而,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开放性和可连续性教育与学习化体系,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性,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必将引起教学过程的主线改变,也必将导致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理论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何克抗专家指出:“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是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信息时代的教学,决不是传统的、封闭式的单纯的授受模式,而是开放的、综合的、多元的、立体的、交互的新型模式,有助于开发学生多方面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网络凭借其强大的优势,为学生构建了想象、设计、发明、协作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它集各种有效信息于一体,创设了多元联系的灵活可变的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学习活动的源泉,更为创始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设计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保障。因此,进一步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是十分必要的。(二)问题的提出“十五”期间,我们道里区教科所受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委托,参与组织了教育部规划课题“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实验研究工作,道里区四十余所学校、其他地市三十余所学校参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及教学的整合方面,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建设了一批省市信息化示范学校,造就了一支精良的具有较高教科研能力和信息意识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生,积累了丰厚的现代教育资源和宝贵的研究财富。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广大教师的现代教学水平,营造探究性学习的氛围,革新课堂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丰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度,最终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我们决定选择本课题在“十一五”期间继续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三)研究的意义1、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变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教育的深刻变革,以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突破口,勇立教育潮头的是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研究作为信息技术极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及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应是时代的发展对教育的规定。2、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变革是有效实行素质教育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在被动的位置上,学生成了知识的灌输对象。按上述素质教育的内涵,这种教学模式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规定的,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目的上,强调个性与发明性的发展;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特点:信息资源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与全球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这恰恰应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的提倡。3、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变革是有力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国家出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它是指导我们进行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纲性文献,它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提出了许多积极的指导意见。《纲要》在课程改革的目的中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联系”,网络环境应当成为学生课程内容的有力补充。《纲要》在课程结构中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立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重要涉及: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科技教育”,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综合实践活动是无法脱离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的。《纲要》在教学过程中指出,要“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足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段话是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的重要而经典的论述。《纲要》在教材开发与管理中指出,要“积极运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即要重视对网络环境的有效开发与运用,并把它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来对待。4、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变革有也许缓解教学资源特别是师资力量相对短缺的矛盾网络教学在师生中将引起很大的震动,从观望到参与,从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有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责任感,有助于发挥优秀师资的带动作用,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能力素质,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学生实现自由选课和自主择师发明了条件。实行网络教学,是顺应当前教学改革趋势的有效形式,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办学效益;也有助于推动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网络教学与远程教学的互相促进,必将会加快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进程。二、课题的界定网络:这里指的是计算机网络,即运用各种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可以以互相共享资源的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而各自又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网络环境:指计算机网络中所包具有各种媒体要素有机整合成的各类信息资源,媒体要素涉及:文字、声音、图象、动画、色彩、表格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指运用网络提供的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在课程学习目的的指引下,对繁杂原始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加工与整合,然后构建成一个有助于学生开展课程学习的网络环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活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指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的,对在网络环境下的能有效组织并开展的教学活动的流程进行记录、分析和提炼,从中归纳出具有良好教学效果和一般规律的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教学结构和操作要点。网络教学的特点是:资源共享、交互性强、多重任务。网络教学的优势是: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和谐的人机界面,能充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交流合作,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育;能充足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网络教学有助于师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师生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适应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的规定;实行网络教学还将推动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建设。三、理论依据(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net)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最抱负的条件;反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则为实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教学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实现"建构主义理论"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明型人材的必经之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积极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涉及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积极建构的。所以“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积极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规定学生重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换句话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另一种是“探究性学习”,其核心在于对“问题”的探究,知识是在问题中产生,在问题中升华,在问题中收获的。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愿望,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我们认为:一方面,探究性学习在“知识建构理论”的指导下,关注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解决,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思绪。另一方面,探究性学习不仅关注获得问题解决的结果,更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学生学习的发明性与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并以此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二)从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来看: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图形、影象、声音、动画于一体,组成一个交互系统。在辅助教学过程中,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规定,把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看得清楚,听得真切,感受深刻,从而引起学生的情绪反映,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较为鲜明的感性结识。(三)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它是从已知到未知,从低档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和从知识点到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应理解为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学习内容作出积极的、有选择性的信息加工过程。而计算机网络创设的环境,正适合这种认知过程的需要,它是拟定呈现教学材料顺序的理论依据。(四)从对事物结识的本质来看:人对事物的结识总是从感性结识到理性结识,再进一步发展到发明性实践的过程。促使思维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这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指导思想。因此,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社会课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探知"和"导行"。其激趣导入、探知明理、深化导行、总结延伸等环节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思想进行的。这种模式,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运用现代化手段,完善传统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结识社会、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能力。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积极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小学课程、教材、教学改革服务,是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贯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限度”,要“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使教育科研网络进入所有高等学校和骨干中档职业学校,逐步进入中小学”。教育部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的核心是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结构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推动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内涵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主线变革,从而达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十五”以来,随着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入教育行业,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可谓方兴未艾,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模式,如“自主探索型”、“互动合作型”、“问题探究型”。网络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有丰富的内涵,涉及诸多方面,现有研究尚有很多有待进一步挖掘、探索、总结和拓展的地方。1、有待形成多元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模式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操作使用还不够科学规范,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就必须加强对教师运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引导,因此尽快出台对教师网络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它将引领网络教学的方向。我们发现综合化、个性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模式也是“新学习模式”探索中的空白,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重要集中在书面知识的掌握、技能的纯熟限度,忽视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探究能力、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单一评价令天赋不一、志趣各异的学生高度统一发展方向和学习行为,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作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从而通过评价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将是我们的研究重点。2、作为课题研究对象的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大,设施建设显著增强,但不少地区和学校受教师应用能力的限制,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运用硬件环境的最大功用,甚至存在闲置的情况,这就规定积极开展教师信息技能培训,充足运用网络设施和资源。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对师生双方都提出了较高的规定。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对当代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规定。教师对各种信息技术的掌握限度和驾驭能力都将影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推广。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及网络信息的大容量,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也许产生各种出乎意料的问题,假如教师驾驭各种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强,或是对课堂上将会发生的情况准备局限性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较弱,都将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迫在眉睫。
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内容多样化,信息解决容量不断增大。学生们的思维处在高度紧张状态,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和知识体系构建的不完整。网络中的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与学习无关的诸多因素,又易导致学生们注意力的分散,学生们个体之间对信息技术的掌握限度和驾驭能力也将影响到学习的总体效果。更需要指出的是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技能才干参与这样的教学,那么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计算机、互联网的操作技能需要跟上。这样带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目的需要进一步的深化,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3、硬件网络环境设施的建设水平有待提高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实行网络教学,设备及技术无疑很重要,没有设备及软件,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学校网络环境的建设标准和水平,我们也要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具体的标准。在目前资源库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充实的情况下,开发有效虚拟网站与制作相关课件,耗时巨大,如何在不断的开发积累的基础上有所改善也是研究的重点。五、研究假设假如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改变传统教育的一些做法,创建更为完备的现代教育设施,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改革课堂教学及相关教学行为,就有也许构建出各学科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较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运用网络,扩展教与学的时空;运用网络,缩短教与学的距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出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六、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统一于教学过程中,从主线上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育的最大效益。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应用计算机网络教育环境培养学生运用和掌握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提高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资料的查询除了查阅书籍外,还可以到网上去查,那么网络工具软件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通过浏览器进入Internet查询资料,学生一方面要必须纯熟掌握浏览器以及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通过Internet在网上遨游,通过电子邮件互相交流、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检索信息的能力。学生要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去寻找、发现有用的信息,一是通过使用各种搜索引擎来查找资料,二是使用相关链接的跳转来寻找资料。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对的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对的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提高善于解决、集成信息的能力。网络提供应我们的信息是丰富多采的,内容是详尽的。学生在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后,必须运用复制、粘贴等功能,引用重要的资料,再通过整理,编辑成完整、通顺的文章,完毕任务。在完毕任务活动中启发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纵横联系,提出没有弄明白的问题,或进行有独特见解的思维活动。而任务的开放性提供了学生发明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学生可以在完毕任务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发明性。提高运用信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仅仅向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提纲,学生根据这个提纲,自行在网络上查询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发明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去达成自己的目的。通过学生亲自活动和实践,变被动学习为积极积极而又有发明性的学习,并能在学习中与别人互相协作,有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推动素质教育,规定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规定。因此,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建立具有“积极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性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产物。它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把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学科教学改革及创新精神的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网络环境给学生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学习空间,从而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培养思维能力的教学效果,优化了课堂教学。充足地自主学习。多媒体网络的信息是全开放的、多样性的,学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情况,围绕学习的规定安排学习环境,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与教师、同学建立交互式、多向性的交流;教师也可以与一个学生或多个学生建立联系;课堂外的人员也可以通过网络参与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囿于教室和一个班级学生的框框。学生还可以向网络资源库、知识数据库学习,从而形成最合理、最科学的学习途径,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向不同层面的人交流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和制作信息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都是很有效的。学生可以获取最大的知识信息,运用信息资源,根据教师的规定,自主学习和探究,自由自在地在各种媒体提供的资源海洋中畅游。在自主学习的模式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网络的特性进行个别化、充足地自主学习。有效地合作学习。合作精神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培养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是实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积极地探究学习。所谓探究,就是善于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并进一步研究解决问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景,巧妙地在学习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在他们的心理上导致一种悬念,就会使学生的注意、思维、记忆凝聚在一起,达成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从而达成较好的学习效果。3、转变教师角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变“应试”的思想为“发展”的思想,变“灌”为“导”,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做到教师为学生服务,教法为学法服务,与学生平等对话,合作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对的的引导,使其突破难点,挖掘潜力,不断发展。运用多媒体网络让学生充足地自主学习,有效地合作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探究,使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发挥。让学生通过感知→建构→生成→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该说就大胆地说,该做就放手地做,该听就认真地倾听。人机交互,生生合作,师生交流,使学生渐入学习的佳境。在教学的实际活动中消除学生“畏学”、“苦学”、“难学”的心理。基于网络把声音、色彩、图象、文字、动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便捷、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能充足调动学生学习爱好和求知欲望,甚至将知识的学习融入娱乐形式中,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快乐。(二)课题研究的内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我们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规定。我们要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探索、研究网络教学,以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实行,适应教育的"三个面向"的规定。开展网络教学的研究的重点是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研究的重要内容如下:1.目前网络教学的现状和前景的调查研究。2.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和评价。3.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比较。4.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和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的研究。5.网络环境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研究。6.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7.网络环境下师生关系的研究。8.教学软件及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研究。9.如何培养教师和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问题的研究。10.如何设计好网络教室,完善网络功能,进一步优化网络教学环境问题的研究。六.研究的思绪、方法与环节(一)研究思绪推动网络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一要积极探索,规范管理,边实践,边总结,成熟一门学科,推广一门学科,成熟一所学校,推广一所学校,不搞一哄而上;二要加强授听合一的“一对一”多媒体教室建设,尽力克服师生交流局限性的局限;三要鼓励授课教师参与制作电子教案,促进脚本写作、教案制作和上网授课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教案水平;四要推动教学平台和其它各类辅助教学软件的研制和开发;五要推动网络教学资源和教材建设;六要关注对教学过程的研究,要探索如何应用教育技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七要明确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得益彰,网络教学虽然是对传统教学的某种挑战,但更是对传统教学的有力促进,两者互相补充、互相借鉴、互相渗透、共同发展。(二)研究方法本课题重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信息方法、文献法、预测法、实证研究法、观测法、资料整理法、教育实验法、模拟法、经验总结法、教育调查法、比较法、内容分析法、记录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等十几种实验方法。(三)研究环节1、准备阶段(2023.1——2023.7)(1)拟定课题方案,拟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层次培训。(2)做好网络平台的构建,网络资源收集、分类工作。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论证;召开课题讨论会,邀请专家进行多方论证和指导。2、研究实行阶段(2023.8——2023.7)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4)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在实验学校教学活动中具体实行。(5)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7)定期举办网络教学大赛和师生信息技能大赛。(8)定期进一步实验学校,检查指导课题研究进展情况,(9)及时召开总结表彰会,树立典型,推广经验。(10)完毕各子课题的实验,写好研究报告。3、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23.9——2023.12)(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2)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七.研究保障措施(一)更新理念,制定法规,开创局面一是协调教育行政部门,重点在“制定规划、加强引导、政策支持、发明环境”上下功夫。“制定规划”就是要结合实际,制定出课题实行方案,明确研究的目的和实验重点;“加强引导”就是通过宣传,引导广大实验教师转变观念,增强掌握和运用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政策支持”就是研究制定支持学校开展研究优惠政策,为课题的研究实验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发明环境”就是一方面建设信息化硬件环境,在保证为教师信息化物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培训、专题研讨、应用展示、技术推广和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综合素质,强有力地课题向深度与广度发展。二是各实验单位要把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来。并做到一把手挂帅,增强对课题重要性和艰巨性的结识,真正把课题研究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各实验单位要尽快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校课题研究领导机构,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骨干队伍建设,为课题实行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和保障。(二)建立基地,分组管理,全面推动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典型学校,及时整理研究成果,推广其先进经验,充足发挥基地学校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促进该项课题顺利圆满的取得良好实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育信息真正为教育现代化服务。要注意典型引路,把那些结识高、行动快、能力强、方法新、效果好的实验单位树立为典型,拟定为课题实验基地,并授予课题实验基地标牌。总课题组对实验基地进行动态管理,即实行评估轮换制度,先进、优秀的实验单位可以被命名为课题实验基地,学期课题验收不合格的基地将取消基地称号。总课题组将对基地单位的课题研究给予经费和政策支持,帮助他们总结先进工作经验,带动全省各实验单位积极推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为便于课题研究工作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推动,使该项课题的研究和管理实现系统化、专业化、合理化、网络化、现代化,课题组以课题研究方向为标准,设立子课题组,每个子课题组设组长一名,副组长一名,成员若干,子课题组负责人要带领该课题组全体人员,遵照总课题组的计划安排,结合子课题组实际,制定该组的学期课题研究工作实行环节及日程安排,同时组织好实验单位进行实验研究,定期召集课题研究推动会,进行阶段性总结,按计划完毕预期成果,并要做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资料存档,重要研究材料一式两份,一份作为子课题组的课题研究过程材料,另一份上交总课题组。总课题组也将定期对实验单位的研究进展进行检查、指导、评估、验收。(三)建章立制,信息反馈,保存资料1、贯彻省、市《加强课题过程管理办法》的精神,深化课题过程管理,为保证课题的高质量的完毕,总课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烧炖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机制砂采购合同范例
- 港口租赁合同范例
- 2024年上水软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静电力与尖端放电展示装置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电池生产转让合同范例
- 全款处置合同范例
- 2024至2030年液压手动叉车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埋弧自动焊咀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旅拍摄影合同范例
- 2024年山西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2024年度师德师风工作计划
-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考试题与答案
- 投标书范本完整版本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基础预防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课件
- 南京工业大学《大地测量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人工智能企业团队构建及岗位设置方案
- 2024秋期河南开放大学专科《民间文学与文化》一平台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至3+我要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 含解析
- 泵的变频调速技术考核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