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_第1页
企业战略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_第2页
企业战略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_第3页
企业战略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_第4页
企业战略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档资源★★★【内容提纲】本文从系统科学角度出发,以现代大型公司为研究对象,将控制理论引入公司管理,与现代公司管理理论和经济激励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个新观念——员工激励经营者,一个新制度模型——员工激励经营者机制,一个新理论——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理论。为了改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长远发展动力、提高整体竞争力,本文认为现代和未来大型公司应在正向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正反馈机制,构造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关键词】公司、系统、激励、正反馈PositiveFeedbackClosed-loopManagementSystem【Abstract】This*****setsoutfromsystemscienceangle,regardingmodernlargeenterprisesastheresearchobject,leadingthecontroltheoryintoenterprisemanagement,whichistobecombinedwiththemodernmanagementtheoryandtheeconomicincentivetheory,putsforwardanewidea——Staffinciteexecutives,anewsystemmodel——Incentivesystemfromstafftoexecutives,anewtheory——Positivefeedbackclosed-loopmanagementsystemtheory.Forperfectingthecorporategovernancestructure,strengtheningthelong-termdevelopingdynamic,improvingtheintegralcompetitiveness,the*****thinkthatmodernandfuturelargeenterprisesshouldestablishthepositivefeedbacksysteminthebasisofthepositivemanagementsystem【KeyWords】EnterpriseSystemIncentivePositivefeedback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一、引言经济似海,公司似舟。公司在市场经济中,一方面,依水而存;另一方面,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受内部动力和外部压力的综合作用,公司不断地进行着组织的演变和制度的变迁。从小公司到大公司,再到巨型公司集团;从单人业主制到合作制,再到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上市公司等等[1]。随着着公司组织的演变和制度变迁,有一种更能体现人类文明和管理进步的思想与工具,它就是激励。相对而论,19世纪以前,公司管理思想主流是强硬约束,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约束,就是用残酷、压榨和剥削等词语来描述也不为过。20世纪初,西方公司管理思想开始有了重大转变,泰勒的科学管理、韦伯的组织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相继出现[2],标志着公司管理由强硬约束开始向科学约束转变,在这种转变中激励思想开始萌芽。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涌现了激励思想,并逐步形成管理者激励生产者的激励理论。随着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的适度分离,20世纪60年代又涌现了所有者对经营者的委托代理理论及其激励理论,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以股东理论为主流的现代公司制度[3]。受西方公司管理思想的影响,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国企改革,在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转换经营机制之后,定位于建立现代公司制度[4]。在建立现代公司制度过程中,碰到了一个难题,即如何解决国企所有者管理缺位问题。在私有制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现代大型公司中,所有者通常是一些为数不多的自然人和法人组成,这些所有者通常进入股东会和董事会,进行公司最高层次的经营管理决策,一般没有所有者管理缺位难题。即便是上市公司,股东人数成千上万,不能所有进入股东会和董事会,但是毕竟有几位大股东负责公司的最高经营管理决策。国企则不同,所有者是国家(全国人民),人民数以几亿计,任何负责公司经营的自然人和法人,其作为所有者的身份都显得相对薄弱,而作为代理人的身份则显得相对突出。因此,很多著名学者认为,国企改革,除了私有化,别无选择。如香港大学著名专家******坚称国企没希望[5]。******的断言隐含了一个前提,即在已有理论和制度范围内看,国企不进行产权私有化则没有希望。由此可见,国企若不私有化,改革成功的难度有多大,然而难度再大不等于绝对没有解决之道。深受思想巨匠卡尔·马克思的影响,我国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个结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治之症。”[6]也难怪,面对经济危机,连著名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等也无良策,直到马克思逝世后又过了半个世纪,才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打破了这个结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为政府宏观调控和克制经济危机找到了切实有效的理论和工具。同理,国企改革要想切实有效解决“所有者管理缺位”难题,在引用股东理论、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所有者对经营者激励理论基础上,还应有创新理论和工具。然而这个创新理论和工具在哪里,又是什么呢?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战略研究所一方面提出利益相关者概念,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逐步形成了超越股东理论的先进管理思想——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公司的理论[7]。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虽然先进,但现实中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实行机制仍有局限性问题,需要进一步进一步研究。21世纪初,现代公司制度的样板——美国安然等著名上市公司接****生倒闭现象,其中暴露出经营者与会计师事物所联手编造假账问题和套现问题。学者开始质疑股票期权制度,认为滥用股票期权制度是重要因素之一,股票期权制度受到了挑战[8]。中外学者开始重新探索对经营者的激励理论和机制。综上所述,现代公司制度,特别是激励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二、员工激励经营者机制现代公司制度的特性之一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适度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是委托代理关系。为了克服信息不对称、防范经营者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公司所有者除了加强约束和监督,还不断设法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这样逐步形成了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委托人激励代理人机制),在制度层面上重要表现为年薪制和股权制(特别是股票期权)。这样,在现代公司制度中,不仅有经营者对员工的激励机制,并且有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在建立现代公司制度过程中,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是一个重点。建立什么样的经营者激励机制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已有的较好制度设计是“年薪制+股权制”。其中,年薪制一般涉及基本收入和风险收入两个部分。股权涉及赠股、股票期权和管理层收购(MBO)等。年薪制可使经营者有望获得短期的丰厚薪金,股权可使经营者具有部分所有者身份并有望兑现中长期股票收益。从激励机制的主体和对象来看,年薪制和股权制都属于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这一种类,属于股东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框架内的激励机制。面对美国现代公司样板所暴露出的问题,选择在年薪制和股权制方向上继续探索和完善,虽有必要,但却不够。现代大型公司的激励机制,除了所有者激励经营者、经营者激励员工,还应有新的发展。“科学就是这样奇妙。角度略转一下,或多加一个层面,就也许看得很远、很远的。”(******语,2023)[9]。我们不妨按照经济学家******的启示,换个角度进行探索,譬如在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之外,探索员工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随着公司文化和竞争手段的发展,在所有者即经营者时代,出现了经营者对员工的激励机制,这是公司激励机制的第一境界;在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时代,出现了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这是公司激励机制的第二境界;在公司利害相关者觉醒求同时代,将会出现员工对经营者激励机制,这将是公司激励机制的第三境界。员工激励经营者机制,简而言之,是通过培训全体员工,在多数员工自愿的前提下,通过员工代表会(或持股会)审议和通过,建立永续性员工基金,设基金管理委员会和基金监察委员会,制定员工对经营者的奖励办法及奖励决定程序,在满足一系列条件的情况下发生激励的一整套循环机制。该机制重要创新点:经营者在离任后,若先后通过员工代表会(或持股会)表决和全体员工公决,就可获得员工基金的终身奖励。以2023人的大型公司为例,平均每人每月向员工基金交纳10元,则该基金每年可收入24万元,获得员工基金奖励的经营者自离任后每年可得到6~10万元,直到终身。随着公司利润和员工数量的增减,员工收入、员工基金、经营者奖金相应作动态调整。该机制采用的唯一评价标准既不是计划指标和财务报表,也不是股票价格,而是员工对经营者的认同度。这个标准可以有效解决经营者短期行为、59岁现象、造假账以及公司凝聚力局限性等一系列问题。上述员工激励经营者机制,是针对大型公司长期激励机制局限性,以及如何改善经营者与广大员工的关系等问题,由作者一方面提出并精心设计的。员工激励经营者机制指出了一种新的也许:现代大型公司,即便在所有者管理缺位的情况下,公司仍有办法实现自主经营管理、自负盈亏兴衰、自我激励约束、自我良性发展。同时预示着一种新的局面:未来大型公司在激励机制方面将同时存在三方面机制,即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经营者对员工的激励机制、员工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这三方面机制互相作用,可形成更大更强的激励力量,可以显著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力,有助于公司实现长期可连续发展。于是我们就可得到一个新观念,即现代和未来公司不仅需要所有者激励经营者,经营者激励员工,并且需要员工激励经营者。员工激励经营者机制,是一种正反馈机制。就公司管理系统而言,经营者可视作系统的始端,员工可视作系统的末端。员工的利益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还取决于经营者的努力。为了维护和提高自身的利益,广大员工可以通过员工代表会(或持股会)商定一定的反馈种类、反馈途径、反馈条件、反馈力度和反馈周期,制定员工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从而形成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10]。三、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原理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公司激励理论受到了管理者和经济学者的普遍关注,发展比较迅速。从梅奥的社会人理论(E.Mnyo,193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A.Maslow,1954)、赫兹伯格的激励保健双因素论(F.Herzberg,1957)、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D.C.Mcclelland,1961),到斯金纳强化理论(B.F.Skinner,1956)、亚当斯的公平理论(J.S.Adams,1963)、弗鲁姆的盼望效价理论(V.H.Vroom,1964)、莫里斯的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经济激励理论(JamesA.Mirrlees,1975),再到克瑞普斯等人的声誉模型(Kreps&Wilson,1982)、格罗斯曼和哈特等人基础上发展的证券设计理论(Grossman&Hart,1988)等等[11],可以说基本完毕了经营者对员工的激励理论和所有者对经营者激励理论的探索与实践。事实上,中外已有公司激励理论几乎没有预见到也许出现的此外一类激励机制,即员工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之所以如此,重要因素是我们深受传统厂商理论、现代股东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的影响,几乎将所有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到研究和完善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虽然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公司的理论,但还没有提出员工激励经营者的观念及其机制。作为公司重要利益相关者之一的员工为什么要激励经营者呢?隐藏在其背后的理论支撑究竟是什么呢?现代大型公司和公司集团,可以看作是大系统。系统科学的奠基人贝塔朗菲认为,系统论的任务是拟定合用于系统的一般原则,并对系统的共性做一定的概括[12]。我们研究大型公司,除了运用管理学、经济学,还应运用系统科学。在自然科学领域,人工控制系统初期基本上属于开环系统,即系统存在着始端对末端的影响和作用,不存在末端对始端的影响和作用。随着科技进步,人们为了改善系统功能,设计并制造了一定的反馈环节,形成了末端对始端的影响和作用。按照正负作用性质划分,反馈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20世纪40年代,维纳《控制论》发表以后,控制理论逐步得到了应用。控制理论在自然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引入了社会科学领域。维纳曾经提到反馈在社会中应用的重要性,他在《控制论》一书中写道:“社会系统是一个象个体那样的组织,它是由一个通讯系统联结在一起的,它也有它的动力学,其中具有反馈性质的循环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3]大型公司属于社会系统范畴,反馈的重要性同样合用于大型公司系统。反馈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基本属于信息反馈系统。到目前为止,利益反馈系统基本没有。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现代大型公司若看作是一种系统,那么按照控制论的观点,现代大型公司从激励体系角度则可看作是一种开环系统。在这个开环系统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经营者对员工的激励机制,还没有看到员工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也就是还没有正反馈环节。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理论,即在现代管理系统基础上构造具有激励性质的正反馈机制(正反馈环节),将开环系统转变成闭环系统,从而改善系统的功能,提高效率,增强系统内部的凝聚力、驱动力和竞争力,并使系统自身产生自激发展功能,促进系统良性循环。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存在这样一种作用机理,即在满足特定反馈条件时,经一定的反馈周期和反馈途径,由系统末端发出脉冲式的利益流作用于系统始端,强化始端功能,进而强化中间功能及末端功能。整个系统功能提高后,一方面可减少系统内部利益的损耗,另一方面可从系统外部获取利益增量,两方面利益之和大于反馈利益。因此,不仅可以补偿系统末端的利益,还可以增长其利益。系统末端利益增大后,反馈利益会相应增大。依次循环,系统功能会逐步提高,系统利益会逐步增大,这就产生了系统自激的良性循环。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理论认为,公司实行正反馈机制是构造一种新型生产关系,是公司管理方式的发展,是公司员工素质和公司文化达成一定高度的产物,是一种投资回报率较高的系统内部广大员工投资到经营者的整体行为,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公司的一种有效机制。公司正常实行正反馈机制,不仅可使经营者获得新增利益,并且可使员工和所有者获得新增利益。经营者获得的新增利益,直观而论是从员工利益中获取的,实质是借员工的利益先运营一步,真正的隐含来源是外部市场和内部损耗。公司实行正反馈机制,有助于形成系统内部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可有效解决现代公司制度中由于所有者众多和分散而导致的所有者管理缺位问题,这一点对国企改革、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公司实行正反馈机制,可促使公司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国家在政治、经济、就业、稳定以及可连续发展等方面都可受益。四、正反馈机制和理论应用前景员工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和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理论起源于国企改革建议,但并不局限于国企范畴。从理论角度看,它合用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的现代大型公司。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现代股份制公司,为了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实现公司长期生存与发展,同样需要构建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至于正反馈机制和理论应用前景究竟如何,还需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范围进行分析。从国际范围来看,传统厂商理论一直把公司员工当作是公司成本,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舒尔茨的人力资源理论开始把公司员工当作是公司资源[14]。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又率先兴起了公司社会责任标准SA8000认证。该标准规定公司在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该标准强调,公司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也应当考虑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特别是员工的利益[15]。公司社会责任标准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公司的理论保持了一致性,从标准角度强化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公司的理论。事实上,发达国家公司治理模式正经历由股东模式向利益相关者模式发展。美国经济学家布莱尔认为,公司治理应当被视为解决所有对公司奉献特殊资产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制度安排[16]。由此可见,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大型公司,基本具有了应用正反馈机制和理论的内部基础和外部环境。从国内范围来看,传统的公司资源观念仍然是货币和实物资本,出资者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在现代大型公司当中,公司资源观念开始转变,人力资源正日益得到应有的认可,特别是经营者的人力资源。在公司资源观念的转变过程中,一批经济学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司的公司家-契约理论》(张维迎,1995)等都强调了公司家的人力资本价值[17]。此外,中国公司也开始逐步重视公司文化建设以及公司社会责任标准SA8000认证。值得一提的是,当今中国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过去改革当中片面和失衡发展起到了及时纠正的作用。由此可见,国内公司条件和外部环境正逐步向国际先进方向靠拢。然而中国历史上有一种难以改变的意识形态,即非常强势的官本位意识。百姓时常有幸碰到清官,然而在清官活着的时候,却没有积极设法保护和激励这个清官,往往等清官死去之后又遇上贪官,才开始特别怀念死去的清官,一代代王朝更替,周而复始,百姓对官的爱憎意识,仅仅停留在怀念或者辱骂这个自然朴素的情感层面上,一直没有上升到激励机制这个制度层面。换句话讲,被动式约束和辱骂贪官的意识较强,积极式激励和保护清官的意识局限性。由此可见,员工激励经营者机制和正反馈闭环管理理论在传播过程中将会碰到传统和习惯意识所形成的障碍,实行工作将会有很大的难度。假如没有现代公司文化基础,没有充足的培训和理解,没有必要的检查和认证,缺少配套制度和相关法律制度的支持,很有也许在实行过程中严重变形,减少应有的效用,甚至产生不良结果。可以预见,通过一系列传播、研讨和培训,所有者开明、经营者优秀、员工素质高、公司文化好的公司也许率先结识和应用。随着成功案例的出现和增多,将会吸引国内外更多的公司加入应用行列,从而可形成广阔的应用前景。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理论和机制不仅可以应用到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等行业系统,并且可以延伸到乡村、城市等地区系统。就公司系统而言,可建立员工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就银行系统而言,可建立员工对行长的激励机制;就城市系统而言,可建立市民对市长的激励机制。五、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为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长远发展动力以及提高整体竞争力,现代和未来大型公司应在正向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具有激励性质的正反馈机制,构造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就现代大型公司来说,公司无论是采用何种所有制,都不能回避委托-代理问题。”(林毅夫,2023)[18]。因此,对国企而言,在有效减轻承担和对的构建委托代理体制的基础上,正的确施员工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构建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调动经营者长期管理的积极性、改善经营者与广大员工的关系、促进公司长期发展,并且有助于从制度上逐步化解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大公司风险、金融风险及社会就业矛盾,归根结底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参考资料:[1][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高鸿业等译)[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2]孙跃君.西方管理名著提纲[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3]吴敬琏.现代公司与公司改革[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4]张维迎.公司理论与中国公司改革[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坚称国企没希望[Z].北京新浪网财经纵横频道,1999.10.14.[6]高峰主编.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7]杨瑞龙,周业安.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M].经济科学出版社,2023.[8]钟朋荣.美国样板频暴丑闻,中国公司向谁看齐?[N].中国经营报,2023.10.14.[9]******.经济解释卷三制度的选择[M].商务印书馆,2023.[10]金玉成.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理论[N].经理日报,2023.09.10.[11]李春琦,石磊.国外公司激励理论述评[J].工业公司管理,2023年第9期.[12]许国志主编.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13][美]维纳.控制论[M].科学出版社,P24.[14][美]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15]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室.美国SA8000标准介绍[Z].,2023.[16]侯若石.质疑现代公司制度理论[Z].经济学家(.),2023.04.06.[17]张维迎.公司的公司家-契约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联,1995.[18]林毅夫.国企监督效率缘何低下[N].中国证券报,2023.09.04.更多相关文档·论中国特色的公司制度创新(13600字)·透过林毅夫、张维迎之争看国有公司的改革之路(8481字)·公司并购的财务分析(6601字)·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与对策(10980字)·加快推动中小公司融资体制改革(6247字)·家族公司可连续发展之路(9567字)·也谈中国公司跨国投资(4291字)·加强公司物流资源整合再造公司物流流程(10722字)·国有公司MBO方案悖论(6312字)·中国公司的跨国公司之路(7576字)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收藏到书签里:Email:站长记录执笠抵贫冉ㄉ瑁厝皇恰肮檀葱隆庇搿澳勘甏葱隆钡耐骋弧S纱宋颐嵌隙ǎ泄厣钠笠抵贫仁侵泄执笠抵贫冉ㄉ璧谋厝蛔呦颉T诳梢栽ぜ慕矗颐怯腥缦略て冢?nbsp;(一)过程创新方面:制度环境得到优化,公司回归其基本逻辑如上述,我国古代历史中的制度环境在产权原则、法治原则和合约原则三个方面均存在致命或严重的缺陷,内部规则演进遭受到外部规则的重重干扰而被异化,公司组织难以获得可连续性的拓展,公司制度增量很少,由此导致现代公司制度未曾从中国历史自发创新,而不得不在近现代走上了一条制度模仿和推广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道路。尽管这条道路也许存在某种“后发优势”,但“历史不也许奔腾”(马歇尔),这并不能替代制度环境的优化。假如制度环境未能根据如上三大原则作出主线的变革,内部规则将难以避免遭受外部规则异化的命运,公司将难以回复其基本逻辑,公司制度演进也仍将难以获得可连续性,最终现代公司制度建设难以获得彻底的成功。观测中国建国以来的历史可以发现,涉及国有公司自身改革以及民营经济异军突起在内的公司制度变迁,本质上是一个制度环境优化前提下公司制度逐渐回归其基本逻辑并开始进行自主性连续演进的过程。可以判断,这一过程同古代中国相比已有了质的奔腾。但在一定意义上,对制度环境的变革和优化,其实就是在进行现代社会基本制度架构的建设,以及现代社会基本精神理念的启蒙,这不也许一蹴而就而将会是一个相称漫长的过程。观测表白,我国现实公司运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比如国有公司政企不分的问题、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公司性质的“单位化”问题;民营公司发展面临的金融约束问题、“红帽子”现象、寻租问题、自主性不够等问题,尽管有一些是公司制度自身的问题,但追根溯源往往可以发现一般都与我国的制度环境存在千丝万缕的因果联系。事实上,我国制度环境状况尚不能完全满足公司制度连续演进对产权原则、法治原则和合约原则的规定。比如,在产权原则方面,国有产权不清一直是久拖难决的老大难问题,私有产权也存在理论基础局限性、歧视性地位、法律保护不完善、宗法性和封闭性等问题。在法治原则方面,法律的价值追求偏重于社会本位而忽视“权利”保护的倾向仍未得到主线扭转,政府依法行政仍需进一步推动贯彻。在合约原则方面,不仅我国传统社会当中的身份原则仍在大行其道,建国以来我国又形成了新的“身份”制度,重要涉及户籍身份、群体身份、干部身份、单位身份等。总之,在我国的现代公司制度建设问题上,由于公司自身是一种内部规则,因此必须转换政府思维为公司思维。在这个意义上制度环境的变革和优化比单纯的公司制度引进自身更为重要和关键。在这方面我们还任重而道远。(二)目的创新方面:中国制度环境将对公司制度打上独特的烙印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在经济转轨期的大国,其复杂制度变迁过程中新旧制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制度均衡格局的变动不居、充盈其间的种种变数,都使得对公司制度中国特色的把握难之又难。但是,考虑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稳定性和文化传统的深远历史渊源,我们也可以依据与此做一些初步的前瞻性思考。第一,社会主义的和谐竞争理念与中国特色的公司制度同一般而言制度环境“决定”公司制度特殊的“悲观”含义相比,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特色的公司制度建设应当内涵一种特定的“积极”意蕴。就是说,居于后发转轨国家的位置,在现代公司制度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当也可以用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政府积极的制度创新,来尽量避免马克思所严厉批判过的,那种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曾严重存在的种种紧张、矛盾、冲突所付出的巨额交易成本甚至由此导致的劫难,比如说古典公司当中劳资双方之间的种种斗争现象,而应当反过来积极地提倡一种和谐的理念,通过相关的制度设立,在中国现代公司当中形成一种各利益相关者共赢的利益格局。这是由于,在传统经济学那里,由于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私利,因此“每个人都妨碍别人利益的实现,这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冲突所导致的结果,不是普遍的肯定,而是普遍的否认”[18]。这种自斯密以来逐渐形成的“竞争”的经济学体系,在较大限度上包含着霍布斯所谓“个人永远处在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之中”的悲观主义理念。而事实上,不仅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的“合作”同“竞争”同样的广泛,并且由于合作是人们之间展开可连续性竞争的普遍基本框架,“合作”更加符合人类的终极价值追求。[19]第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中国特色的公司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对我国公司制度将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尚处在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还不能达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个人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对生产条件的社会的直接的结合,劳动还是人谋生的手段,而不是人生存的第一需要,但是,毕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在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的现阶段,公司制度即使不能臻至劳动者主导的抱负境界,也必然会因由公有制主导的基本经济制度,在相称限度上关心劳动者的诉求、关照劳动者的命运、关注劳动者的地位,从而促进劳动者对公司治理的参与,形成“劳动者参与”的鲜明公司制度特色。第三,我国文化传统与中国特色的公司制度家文化色彩体现于公司制度的方方面面。家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的突出特性,几千年文化传统的社会心理积淀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环境对嵌入其中的经济行为人进而公司制度都产生着重大影响。一方面,在不同制度框架下活动着的经济人其选择集是不同,对于侵淫家文化传统几千年的中国人来说其选择集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就是信任、忠诚、情义,或者说是家族范围内部的利他主义世界观,这是一种内化了的精神效用;另一方面,“嵌入”家文化非正式制度环境之中的公司,其经济行为人所拥有的家族关系,以及所拥有的信任、忠诚、情义这样一种特殊“人力资本”的质和量,是公司据以鉴定自身真实利益相关者的一条重要标准,也是一种据以分派物质资源、经济利益和公司剩余的重要标准,由此成为影响公司利益相关者谈判格局和博弈均衡态势的决定性因素,使公司治理打上鲜明的家族烙印。显然,这种意义上的家族公司和一般所理解的在公司发展初期阶段为了节约交易成本而采用的家族式管理具有本质的不同,也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当然也不可否认,家族式公司治理方式在成功地避免公司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公司绩效等方面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内生性的制度缺陷。但是,这只是说明我们需要根据新的情况对既有的家族制度进行创新以提高其“适应性”效率,而决不意味着我们对家族式公司制度模式的有效性视而不见甚至否认。相反观测表白,从总体上讲,在正处在新旧制度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由于制度真空因而以一种异化了的方式引进西方那种“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结果形成社会普遍信用缺失的情况下,家族式公司制度模式发挥的是一种积极的作用。注释:⑴⑶⑷⑸哈耶克社会秩序二元观的特定概念和逻辑。参见: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3年版;以及周业安,《中国制度的演进论解释》,载《经济研究》,2023年第五期。⑵⑿⒃⒄参见:张其仔,《新经济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版。⑹《法国民法典》第1101条。⑺⑻⑼⑽⑾参见:张杰,《二重结构与制度演进》,载《社会科学战线》(长春)1998年第六期。⒀杨瑞龙,《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经济科学出版社2023年版,p132。⒁参见:王东,《美国日本公司的历史比较制度分析》,载《经济评论》2023年第二期。⒂参见:孙早,《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经济效率与制度适应的统一》,载《湖南社会科学》2023年第六期。(18)参见:《马恩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p102~103。(19)参见:《经济学研究中心的转移与“合作”经济学构想》,黄少安,载《经济研究》2023年第五期。更多相关文档·透过林毅夫、张维迎之争看国有公司的改革之路(8481字)·公司并购的财务分析(6601字)·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与对策(10980字)·加快推动中小公司融资体制改革(6247字)·家族公司可连续发展之路(9567字)·也谈中国公司跨国投资(4291字)·加强公司物流资源整合再造公司物流流程(10722字)·国有公司MBO方案悖论(6312字)·中国公司的跨国公司之路(7576字)·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本退出问题(5588字)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收藏到书签里:Email:站长记录在执行和考核预算时,做到雷厉风行,“违法必究”。唯有如此,预算管理才干不流于形式,取得应有的效果。七、预算管理应解决的几个重要关系:1、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问题已经提上我们的议事日程,无论对于政府、事业单位或公司,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是事业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而预算管理则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成分。内部控制的三个层面不同类型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就公司而言,内部控制制度至少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来结识。第一层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的组织制度,通常被称之为“治理结构”,与公司的产权结构相相应,通过建立适当的“委托——代理”契约关系,保证公司外部投资人的利益可以得到公司内部代理人的有效维护。这一层内部控制制度是最主线的控制,是为外部投资人服务的,是外部投资人从组织上实现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工具,它驾驭下面两层内部控制制度。第二层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的管理制度,又称为“管理控制系统”,它通过检查和改善有关管理政策和程序,有效控制公司运营,不断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和效益,实现投资人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从而解脱代理人的受托责任。这一层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认为是最有效果的控制,它直接关系着代理人履行受托责任的成败。第三层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的会计制度,又称为“会计控制系统”,它通过适当的业务权限设立和授权、准确的会计记录、及时的实物盘点以及公允的报告等程序和方法,保证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信息的可靠性,保障投资人财产安全。这一层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认为是最具体的控制。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是为管理者服务的,其目的是帮助管理者完毕委托人交给的管理责任;同时管理者为了证明自己有效履行了受托责任,应对开发、维护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负责。显然,上述三个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分工,它们互相影响,共同实现对公司的控制,以维护公司的一系列契约关系,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在上述内部控制制度的三个层面中,第一层面控制问题在我国产权制度变革的过程中已经受到较多的关注,而第三层面的控制问题最近也在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重视,但是假如缺少第二层面的控制,就不能达成控制的目的。也就是说我们不是为控制而控制,控制是为了实现公司的发展目的,因此管理控制系统的建立和评价也要同时提上我们的议事日程,让三个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共同协调地发挥作用。预算管理是管理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世纪初就开始出现在公司管理的实践中,当今世界绝大多数有一定规模的公司都接受和坚持运用预算管理方法。192023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就把预算管理作为“对分部责任进行集中控制”的重要工具,认为它可以完毕三个任务:第一,它提供每一分部每年度经营目的同高层管理部门目的的比较,可据此协调各部分预期业绩同公司整体财务政策的关系;第二,它提供实际业绩与预期目的的比较,以便管理当局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控制运营,从而实现总体目的;第三,它使得高层管理者可以用统一的业绩标准在各部门之间分派资源和管理费用,激励各部门依照公司的目的实行分权管理。由此可知,预算管理并不仅仅是几张预算表的简朴编制工作,它是涵盖预测、试算、平衡、执行、调整、分析、评价、奖惩等环节的完整管理过程,是实现公司发展目的的重要管理控制制度。通过近一个世纪的实践,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已经进一步人心,预算管理的技术方法已经相称成熟完善,但是美国会计学者对预算管理的研究并没有停止。一般认为,成功的管理控制系统有两个特性,即组织的目的一致性和激励组织成员努力。大量调查的事实表白,预算管理在不同公司的内部控制中发挥的作用也许很不相同,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在影响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作用呢?关键是预算制度对人行为的影响。因此,国外同行们已经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预算管理中人的行为上,由于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公司成员为发展目的而努力,才干实现管理控制的初衷。2、预算与计划的关系:在长期的计划管理环境下,我国公司的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班组核算、费用归口管理等,有的至今还在发挥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计划管理”或“预算管理”仅仅是名称术语的变换。这是由于,生产技术财务计划的核心是生产计划,技术计划是对生产计划的保证,而财务计划是生产技术计划的附属品,也就是说,在计划经济时代,当公司生产和技术计划拟定以后,由于产品、设备、材料和人力的价格和供求数量都是国家计划既定的,只要财务做简朴的加减乘除计算,成本和利润就可以拟定无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公司首要关注的是安全生产,只要准时完毕产品生产任务,赚钱上缴国家,亏损由国家填补,导致公司各级人员中的成本效益观念淡薄,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经济效益、经营效率低下。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国有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中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在不断转换经营机制,不少公司开始推行目的利润——目的成本管理,公司未来的工作也从“计划”转变为“预算”。这并不是简朴的“文字游戏”,其中至少发生了两个意义深远的重要变化:第一,由于公司的各级组织都制定了相应的目的利润,并与人们的利益挂钩,利益与成本等财务指标开始受到各级领导和公司的重视,公司管理控制的中心目的从完毕生产的品种、产量计划,逐渐转移到实现公司的经济效益;第二,由于要考核各级组织的利润和成本,负责核算公司财务业绩的财会部门工作逐渐受到重视,管理需要会计信息支持的观点逐渐得到认同,财会人员的学历层次在显著提高,财会工作环境也更加现代化,众多的大中型公司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有的还达成了信息网络化的限度。虽然目的利润——目的成本管理推动了公司经营思想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但是总体而言这还是一种比较粗放的预算管理,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各公司注重的重要是总体的利润指标,而资金的使用效率,资产质量等方面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公司有时甚至通过在数字上做文章来完毕利润目的,导致“潜亏”,影响公司长远发展。这说明目的利润管理可以在一定限度上提高公司领导和员工的经济效益意识,但更进一步地运用预算管理改善决策与控制、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能力,还需要深化改革。3、目的利润与预算关系从目的利润管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转变,在许多公司是渐进地发生的。根据我们的调查,许多公司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逐渐结识到,为了控制利润目的的实现,预算中仅仅关注利润或收入、成本指标是不够的,必须把预算管理关注的重点从经营结果(利润预算)延伸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并进而扩展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钞票流量预算),才干真正控制住公司运营,真正实现利润目的。根据我们对58家国有大中型公司的调查,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公司开始实行全面预算,各公司预算管理的范围有较大的差异(参见表1)。不难看出,不同行业预算管理的内容与它们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有一定关系,如建筑业对财务费用预算的重视也许与其较多占用外部资金有关,而制造业对资本性支出预算的关注也许与其更新改造任务较重相关联。由此可见,预算管理已经在一定限度上为我国公司实现其目的发挥了管理控制作用。同时应当认可的是,许多公司的预算管理还是不完善的,距离“全面预算”尚有一定的差距。例如有占总数一半甚至更多的公司没有把存货预算和钞票预算等内容纳入自己的预算范围,不做销售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的公司也达成三分之一以上。甚至有一些自认为已经实行全面预算的单位,预算管理的覆盖面也没有涉及所有经营活动。4、预算管理与单位各级责任的关系:(1)预算管理责任化。公司预算管理化,一方面必须编制责任预算。公司实行预算管理,不仅要编制公司的全面预算,并且还要编制各个部门的责任预算,形成责任预算管理体系。全面预算与责任预算都是公司经济活动的预算,但是,前者是按经济活动的客体来反映的,后者是按经济活动的主体来反映的。全面预算勾画出了整个公司的经济活动的蓝图,而责任预算则勾画出了各个责任单位的经济活动的蓝图。责任预算为各个责任单位拟定了奋斗的目的,这个目的能否达成,则取决于各个责任单位的实际执行情况。为了保证预算得以完毕,在实行预算管理时,公司还应当制定一定的配套措施,以便激发员工完毕预算的积极性。这种配套激励措施,不仅要考虑精神上的激励,并且也要考虑物质上的激励。不仅要有近期的激励,并且还要有远期的激励目的。(2)预算管理自主化。预算管理要达成以预算为依据,以激励为手段,实现公司各个部门自主管理的境界。所谓自主管理就是公司各个部门等责任单位,以批准的本部门的责任预算为行动目的,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偏差,积极分析其产生的因素,针对因素自行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并付诸实行,保证责任预算的完毕。自主管理以本部门的积极积极的管理为主,以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协调为辅,形成靠经济活动的实际执行者来自主自觉地实行相应的预算管理,这是预算管理的一个较高境界,也是最为有效的境界。(3)信息的及时反馈。全面预算和责任预算已经把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过程和环节以及完毕这些预算的责任目的都规定得比较明确了。为了可以适时地掌握和控制整个公司预算执行的情况和各个责任单位的责任预算的履行情况,就需要建立及时、高效的有关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系统,以便公司管理当局和各个责任单位的管理者随时了解预算执行的进展情况,并根据反馈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控制经济活动的实际状况脱离预算的差异,保证预算目的的完毕。更多相关文档·论公司品牌发展战略(2710字)·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有关问题的探索(6151字)·市场里的公司: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10924字)·论国企改革的道路选择(5295字)·政府从经营公司转向经营资本是我国国有经济市场化的必由之路(5185字)·公司经营与政府行为的关系(4941字)·关于公司技术创新成功的几点思考(3330字)·竞争性情报与公司战略(6693字)·新经济时代公司的经营思绪与物流(3485字)·海尔名牌战略解析(10784字)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收藏到书签里:Email:站长记录p'>20class=chgcolor>·我国建筑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分析(4211字)·我国房地产公司市场定位策略研究(3587字)·公司战略管理与管理驾驶舱(2934字)·谈谈公司的差异化战略(3174字)·发电公司现代安全管理探讨(6366字)·安全投资方向决策的研究(7221字)·公司家权力制衡机制与公司治理模式(11256字)·中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模式分析(4815字)·中国公司“走出去”趋势——跨国并购(1)(4337字)·浅析我国中小公司融资难因素及其解决途径(4719字)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收藏到书签里:Email:站长记录展相协调及物流内部各环节相协调。物流管理是公司减少产品成本、缩短交易时间、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公司的“第三利润源泉”。因此,公司应加强物流的管理,以获取竞争优势。改善和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基础管理水平;有助于内部充足挖潜,提高经济效益;有助于纳入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科学管理轨道;有助于促进和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助于积极引进各项现代化管理方法;有助于通过综合治理,促进公司的整体优化。3.4我国公司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模式从物流的内涵和功能可知,发展现代物流对公司的战略意义一方面是可以减少成本,在此基础上,再为公司的利润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做出奉献。若从长远和战略的观点去思考物流在公司经营中的定位,则要将物流从公司平常管理系统水准升华到经营结构层面,建立起战略物流的理念,将物流作为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3.4.1我国公司发展现代物流的目的模式通过积极引进和吸取国际先进物流管理技术,在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划指导下,普遍推广普及物流管理技术,使物流逐步成为公司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3.4.2我国公司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环节(1)物流系统设计。应从成本核算和工作作业环节的最小单元开始,以减少成本和系统优化为原则,对公司从采购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重新设计,从而拟定物流活动内容和管理范畴。(2)明确公司物流服务的主体。应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发展完善公司自我服务的物流系统(像天汽集团、海尔集团等大型公司),还是将物流服务功能从公司生产活动中剥离出去(大部分中小型公司),这应对公司物流功能剥离退出成本和物流经营费用进行科学的测算后进行决策。(3)积极引入JIT、MPRII等管理技术,按供应链理论对公司内的生产管理进行整合,还应按物流管理思想对销售系统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公司的配送能力、市场反映速度和售后服务水平。(4)建立公司物流的信息管理和控制系统,提高公司的物流管理现代化水平。(5)按ABC会计核算方法建立公司的物流成本管理制度。这涉及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预算、物流收益评估的方法和规范。(6)建立公司物流组织,保证公司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3.4.3我国物流公司的服务战略的展开方向对物流公司来说,为了更好地向社会提供优良的第三方服务。可从以下几方面实行公司发展战略:(1)在市场细分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公司的市场定位决策。(2)按ISO9000或类似的标准,对公司所提供的物流服务进行质量设计。将公司服务承诺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以便使无形的服务有形化。(3)引进EDI、GPS及条形码技术等,开发公司的物流服务信息系统。(4)对上述内容进行包装,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服务营销策,组织专门的营销队伍开拓市场。(5)对公司可提供的物流服务进行合理定价。(6)对公司的网络化扩张形式进行设计,以便提高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网络扩张可以是直接投资,也可以采用战略联盟或互相代理等各种方式。3.5注重物流领域的研究工作和人才培养我国物流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是资本、技术和能力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差距。我国物流理论研究发展不久,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普及了知识,提高了对物流与采购的结识。但从总体上看是比较落后的,特别是对物流的基础理论、物流管理、物流技术、信息技术在物流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以及物流政策研究,做的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注重物流领域的研究工作和人才培养。3.5.1注重物流领域的研究工作一方面,要集中全国物流理论研究的各方面力量,涉及大学、科研研究、物流公司和政府有关部门开展联合会。联合会要充足发挥联系面广、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优势,有计划、有环节系统地开展物流理论和政策研究,为我国物流理论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事业的发展做出奉献。要把每年一次中国物流学会年会办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物流学术交流会。当前,特别要学习国外现代物流发展战略、物流标准化、物流技术、物流政策,以及生产制造业、流通业内部物流整合的基本原则、实用模式、效益测算和案例分析的应用研究。另一方面,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积极参与国际间物流学术研讨和研究项目的合作,促进我国物流学术界与国际物流学术界的互相了解和合作。再者,要有计划的邀请国际知名的物流专家、学者和物流公司家到中国考察和讲学,传播先进的物流观念和物流技术。3.5.2.继续推动我国物流与采购人才教育与培训工作我国物流人才十分短缺,特别是缺少实用型人才,缺少物流管理师和物流工程师。据测试,未来5年,我国高端物流人才需求将达3万人左右,中级管理人才需求将达10万人左右。物流教育与培训要注意结合我国物流发展的具体实践,引进、消化和吸取国外先进的物流培训方法和培训教材,着力培养物流实用型人才。要继续争取教育部的支持,恢复设立高等教育物流管理及物流工程专业,列入高等教育目录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或在工商管理下恢复“物流管理专业”,同时在管理科学与交通运送类下新增物流工程专业。在有条件的高校增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或者供应链管理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方面,培养高级物流管理人才。要选择有条件的职业高中和中档专业学校开办物流专业,培养应用型、操作型人才。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争取设立全国物流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物流教材编审委员会。要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规范化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特别是资质证书教育。要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培训点,着力培养师资力量,继续推动与施加贸易中心(ITC)达成的物流与采购高级人员培训计划。要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具体指导下,积极推动物流师的培训与认证工作。第4章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4.1物流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物流产业发展的历史和国际经验表白,物流产业作为新兴的服务部门,已经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相比较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仍然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但在相称一些领域和地区已经表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和潜力。从物流的细分市场来看,发展迅速的领域重要集中在:一、以三资公司、私营公司等非国有经济为服务对象的“第三方物流”继续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二、一些优势国有公司在优化内部物流管理的基础上,逐步产生和发展的物流服务需求。上述两部分公司对高效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的市场需求将成为支撑中国物流产业发育与发展感的重要市场基础。此外,以消费者为对象的物流服务,如商品快运服务、配送服务等也有快速发展,这一方面是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一种必然反映,同时也是市场竞争和商业流通方式不断创新的内在需求。从专业物流公司的发展来看,一是更多的外资物流公司进入中国。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在公路货运、商品分销、仓储设施等领域的开放,将为从事物流服务的外资公司提供多样化进入中国市场的也许。这些外资物流公司的进入在一定期期内仍将以服务外资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生产、销售和采购等方面物流活动为主。外资物流公司的进入给国内物流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竞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