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衔接《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提升练习题-附答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衔接《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提升练习题-附答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衔接《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提升练习题-附答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衔接《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提升练习题-附答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衔接《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提升练习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衔接《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提升练习题-附答案模块一思维导图串知识模块二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模块三教材习题学解题模块四核心考点精准练(五大考点)模块五小试牛刀过关测1.了解作者背景,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古代诗歌;3.品味古代诗歌优美的语言;4.了解古代诗歌鉴赏的题型,明确答题要点。一、古代诗歌阅读1.了解作者与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主题。如学习曹操的《观沧海》我们就得了解作者曹操的大致情况: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诗篇。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创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作者的个人的经历、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都会对诗歌作者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通过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2.正确朗读诗歌要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正确划分朗读停顿,可以按照意义划分,也可以按照音节划分。要读出韵味、读出意味、读出情味、读出品味。3.积累名篇名句对于诗歌中的名句,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这些名句包括主旨句、写景句、抒情句、哲理句以及与其他诗歌某方面意思一致的句子等。如《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名句:《观沧海》中,描写草木茂盛的句子是:,。《次北固山下》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4.理解诗歌内容与主旨可以通过作者的经历、创作背景、诗歌的标题、注释、体裁、题材以及诗中的典故、诗眼等理解诗歌的内容与主旨。5.体会诗歌(或作者)情感可以通过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标题、体裁、题眼、意象等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古代诗歌鉴赏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诗眼”与炼字型1.题目形式(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5)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6)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答题要点(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义。(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二)名句赏析型1.题目形式(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答题要点(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三)表达技巧型1.题目形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2.答题要点(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2)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四)语言特色型1.题目形式(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2.答题要点(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话,概括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五)情感体验型1.题目形式(1)谈谈这首诗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2)谈谈你对这首诗整体的理解。2.答题要点(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教材习题01.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教材习题02.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朗读下列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也可课外再搜集一些。(1)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教材习题0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考点一理解诗歌内容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试分析这些景物的作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考点二描绘名句画面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画面。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考点三体会作者情感3.《观沧海》一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考点四感知语言特色4.赏析《观沧海》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涌”字的表达效果。考点五借鉴表达技巧5.《观沧海》这首诗写景富有特色,诗人注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请你任选一个角度举例赏析。(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B.诗中对大海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大海包容万物、宏观浩大的特征。C.全诗虚写、实写结合,最能反映诗人博大胸怀的是实写大海的诗句。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2.说说诗句“洪波涌起”中“涌”字的精妙之处。(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B.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于是借大雁北飞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D.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诗人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情怀。4.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了浪漫的色彩。D.这首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是如何表达诗人复杂的感情的?请简要赏析。(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7.自选角度,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的表达效果。8.“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愁心”?(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9.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这首小令的题目。B.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成元代杂剧四大家。C.前三句罗列了九种景物,描绘了一幅愉快优美的深秋晚景图。D.结尾直抒胸臆,表达出天涯游子的悲苦,“断肠”一语为全篇主旨。10.请你结合作品,说说“小桥流水”的图景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山中杂诗吴

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注释: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窥:从缝隙中看。檐:房檐。1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1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阅读诗歌,完成各题。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注】:柳花:这里指柳絮。13.这首诗紧扣初夏的景物、,描写生活风情,诗趣盎然。14.“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东坡①宋·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15.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16.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的画面。(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①。【注】①洛城:洛阳,诗人家乡在洛阳附近。17.本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春意阑珊的暮春图,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18.本诗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概括作答。(十)阅读下面的唐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青,____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注释】①离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②潇湘:潇水和湘水。19.诗歌第二句横线处应选择哪一意象?请先判断,再简述理由。A.桃花

B.杨花

C.菊花20.同样写给友人,这首诗歌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所传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作答。参考答案模块一思维导图串知识模块二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模块三教材习题学解题模块四核心考点精准练(五大考点)模块五小试牛刀过关测1.了解作者背景,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古代诗歌;3.品味古代诗歌优美的语言;4.了解古代诗歌鉴赏的题型,明确答题要点。一、古代诗歌阅读1.了解作者与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主题。如学习曹操的《观沧海》我们就得了解作者曹操的大致情况: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诗篇。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创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作者的个人的经历、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都会对诗歌作者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通过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2.正确朗读诗歌要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正确划分朗读停顿,可以按照意义划分,也可以按照音节划分。要读出韵味、读出意味、读出情味、读出品味。3.积累名篇名句对于诗歌中的名句,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这些名句包括主旨句、写景句、抒情句、哲理句以及与其他诗歌某方面意思一致的句子等。如《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名句:《观沧海》中,描写草木茂盛的句子是:,。《次北固山下》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4.理解诗歌内容与主旨可以通过作者的经历、创作背景、诗歌的标题、注释、体裁、题材以及诗中的典故、诗眼等理解诗歌的内容与主旨。5.体会诗歌(或作者)情感可以通过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标题、体裁、题眼、意象等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古代诗歌鉴赏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诗眼”与炼字型1.题目形式(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5)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6)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答题要点(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义。(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二)名句赏析型1.题目形式(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答题要点(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三)表达技巧型1.题目形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2.答题要点(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2)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四)语言特色型1.题目形式(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2.答题要点(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话,概括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五)情感体验型1.题目形式(1)谈谈这首诗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2)谈谈你对这首诗整体的理解。2.答题要点(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教材习题01.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答案】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潮平”对“风正”,“两岸阔”对“一帆悬”,工整的对仗,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壮阔画面:潮水涨起来了,江面宽广,两岸更远了;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述。春潮涌涨,江面开阔,轻风和煦。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相平,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一叶小舟,船帆端挂,在这青山绿水之间顺风而驶。其中“潮平”对“风正”,“两岸”对“一帆”,“阔”对“悬”,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该联描写出潮水上涨、江面开阔、江风和煦、船行平稳的情景,寄寓着诗人旅途顺利的喜悦之情。教材习题02.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朗读下列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也可课外再搜集一些。(1)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答案】(1)“三五”“二八”,即农历十五、十六两日,古人以月小十五、月大十六为望日,月最圆。正是月圆光满之时,正好与远方的人隔千里而共赏明月,共度良宵。这两句诗通过写月表现了怀人之情。(2)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各地的月亮本无差别,作者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但偏要说得那么肯定,那么不容置疑。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3)明月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这种似乎无理的埋怨,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怅惘之情。(4)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句词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详解】本题考查对的鉴赏评价能力。对诗歌的赏析注意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1)宋孝武帝孝建年间,鲍照在秣陵县任县令。秋日作者于城西门官署中赏月,美丽的月色令作者联想到自己飘泊不定的仕官生活,于是对这种生活产生了厌倦情绪。作者为抒发情感于是创作了这首诗。句意:十五十六日,一月圆光满时,我与您虽然相隔千里路,却能沐浴在同一片月光里。“三五”是农历十五,“二八”是农历十六,古人以小月十五、大月十六为望日,此时是一月当中月最圆的时候。新月光线柔弱,恐难以照远,不能和远方的“情人”共赏,而今正是月圆光满之时,正好与对方相隔千里而共度此良宵,通过夜晚天上明月,引出怀人之思,表现了怀人之情。(2)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治所在今甘肃天水)所作,此时距安史之乱爆发已有四年。乾元二年七月,杜甫由华州弃官,携家客居秦州。秦州城位于六盘山支脉陇山的西边,当时属偏远的边郡。同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杜甫的几个弟弟当时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此诗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句意:今夜的露水最白,故乡的月亮最亮。今夜就进入了白露时节,点明了写作的时令,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毫无差别,作者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那是因为在他内心思念着自己的故乡;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此句不仅写客观实景,更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情,诗人以幻作真的手法,极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蝶恋花》为深秋思念远人之作,是“太平宰相”晏殊的代言体作品,词牌“蝶恋花”。句意: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月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明月本是没有意识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女主人公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因外界事物而产生的怅惘之情。(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写于1076年中秋,此时的苏轼和弟弟苏辙(子由)已经四年没见面了。写此词的时候苏轼在密州任职,这天晚上苏轼喝了一夜的酒,趁着酒兴,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句。句意:希望人们都能身体康健,即使相隔千里,也可共同沐浴在同样的月光中。当时的苏轼因与主持变法的王安石政见相左,所以自求外调知密州,引谓是仕途迷蒙,有一种苦闷在心头,是千万句话并与由说,且与自己的弟弟四年未见,正值中秋这个团圆的日子,借由这两句词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诗句搜集示例: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③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④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教材习题0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答案】点出时令——暮春。渲染凄清哀伤的氛围,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希望他早日归来。【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赏析。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点时令,描绘了一幅暮春景象,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用“杨花”暗喻征人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希望他早日归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和挂牵。考点一理解诗歌内容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试分析这些景物的作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答案】杨花、子规、明月、风。这些景物给我们营造了悲凉、感伤的气氛。【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诗歌大意: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你一直到夜郎以西。据此可知,描写了杨花、子规、明月、风。“杨花”即柳絮,象征离别与漂泊,既点明了暮春的时令,又渲染了一种哀伤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悲凉的愁绪。而“子规”即杜鹃鸟,它的啼声悲哀婉转,进一步增添了诗歌的哀伤色彩。考点二描绘名句画面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画面。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答案】示例: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变得辽阔无边,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晓风徐徐,波涛不惊,一叶白帆高高地悬挂,在高远的江天上飘荡。4.(1)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或亲人)的思念之情。【解析】本题考查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还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示例:潮水涨满,放眼望去,两岸似乎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一叶小舟顺流而下,白帆顺着风端直高挂。考点三体会作者情感3.《观沧海》一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考点四感知语言特色4.赏析《观沧海》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涌”字的表达效果。【答案】1.“洪波涌起”仅四个字就逼真地展现了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写出了大海波涛汹涌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势【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意思是: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涌”的意思是汹涌之意。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波涛汹涌恢宏的场景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营造了壮阔的意境。“涌”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气势,营造了壮阔的意境。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考点五借鉴表达技巧5.《观沧海》这首诗写景富有特色,诗人注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请你任选一个角度举例赏析。【答案】示例1:动静结合。“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是动景,描写了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等是静景,用以衬托沧海的气势。示例2:虚实相生。“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写,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写。虚实相生,描绘出沧海波澜壮阔、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示例:借景抒情,诗人勾画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B.诗中对大海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大海包容万物、宏观浩大的特征。C.全诗虚写、实写结合,最能反映诗人博大胸怀的是实写大海的诗句。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2.说说诗句“洪波涌起”中“涌”字的精妙之处。【答案】1.C2.既写出了沧海惊心动魄的声势,也写出了作者的惊叹和赞美。【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C.“实写大海的诗句”表述有误,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作者借助奇伟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和自己的宽广胸怀、伟大抱负。故选C。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洪波涌起”仅四字就逼真地展现出了大海那种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这句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作者虽写观海,但并不单纯写海,在描写大海时,把大海写得生机勃发,欣欣向荣,惊叹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觉到大海不仅浩瀚壮阔,而且美丽多姿,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作者“老骥伏枥,志在干里”的壮志胸怀。(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B.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于是借大雁北飞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D.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诗人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情怀。4.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答案】3.D4.“阔”是“宽广”的意思。传神地写出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解析】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D.有误,“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说法错误,应该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故选D。4.本题考查炼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为: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的画面。“阔”字,本义为(面积)宽,宽广之意;在诗句中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句写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了浪漫的色彩。D.这首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是如何表达诗人复杂的感情的?请简要赏析。【答案】5.C6.诗人想象奇特,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念之情。【解析】5.本题考查诗句赏析。C.根据“随君直到夜郎西”可知,本项“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有误,应为:诗人因牵挂朋友而生的“愁心”。故选C。6.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它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使明月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明月人格化,希望它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借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怀之情,真切而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朋友的一片赤诚,使人回味无穷。(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7.自选角度,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的表达效果。8.“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愁心”?【答案】7.示例:通过飘落的杨花和悲啼的子规两个典型意象,点明了时令,烘托了凄凉、愁苦、悲惋的氛围,寄寓了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境。8.示例: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忧虑;对友人无限的思念和关切;对友人的劝勉和宽慰等。【解析】7.本题考查词句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杨花”和“子规”是两个非常典型的意象。杨花,即柳絮,春天飘落,寓意着春天的离去和事物的消逝;子规,即杜鹃鸟,其啼声哀切,常用来象征离别的哀伤。因此,这两个意象的并用,使得诗句在表达上充满了凄凉、愁苦、悲惋的氛围。“杨花落尽”点明了暮春的时令,“子规啼”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季节的感伤。暮春时节,万物复苏的生机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凋零、落寞的情绪,这与诗人此时的心境是相吻合的。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寓在“杨花”和“子规”这两个意象之中。杨花的飘落,寓意着诗人内心的飘零和孤独;子规的哀啼,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离别的痛苦。这种情感的寄托,使得诗句在表达上更加深沉、含蓄。示例:“杨花落尽”和“子规啼”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生动地描绘了杨花飘落和子规啼鸣的场景,暗示时间流逝、季节更迭的词语,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和感伤。

8.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根据“我寄愁心与明月”可知,诗人对友人被贬谪表示了同情和忧虑,他担心友人在异乡受苦,生活不顺。这种同情和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关心。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和关切。他将自己的愁心寄托在明月之上,希望明月能将自己的思念和关切带给远方的友人。这句诗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和宽慰。他希望友人能够面对困境,保持乐观的心态,同时也在用自己的诗句给友人送去一份温暖和鼓励。(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9.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这首小令的题目。B.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成元代杂剧四大家。C.前三句罗列了九种景物,描绘了一幅愉快优美的深秋晚景图。D.结尾直抒胸臆,表达出天涯游子的悲苦,“断肠”一语为全篇主旨。10.请你结合作品,说说“小桥流水”的图景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9.C10.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或:表达了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解析】9.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C.有误,前三句罗列了九种景物,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深秋晚景图;故选C。10.本题考查情感主旨。“小桥流水人家”意为: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这样生意盎然、充满人间温情的的景象,会激起游子怎样的情感呢?那故乡的此刻,也该是如此的温馨吧。他内心充盈的是向往吧,但向往过后更添悲凉——因为他只是过客,这一切不属于他,家乡的气息恍然让他更添憔悴。诗人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山中杂诗吴

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注释: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窥:从缝隙中看。檐:房檐。1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1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1.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雾气白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底在屋檐上飞来飞去,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12.《山中杂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由闲适的乡村生活。【解析】1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山”“烟”“竹”“日”“鸟”“檐”“云”“窗”,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如“来”“落”“飞”“出”等,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叙述和描写。示例:山峰环绕,烟雾升腾;竹木茂盛,落日余晖。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12.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山中杂诗》是南朝文学家吴均所作。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从窗里飘出来。前两句写环境背景和氛围;后两句点染出具体生动的景物,作者的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七)阅读诗歌,完成各题。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注】:柳花:这里指柳絮。13.这首诗紧扣初夏的景物、,描写生活风情,诗趣盎然。14.“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3.梅子、芭蕉或柳花14.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解析】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答题时从诗歌中筛选出作者描写的景物,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筛选出合适的景物即可。诗歌大意: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据此可知,“梅子留酸软齿牙”一句中写了梅子;“芭蕉分绿与窗纱”一句中写了芭蕉;“闲看儿童捉柳花”一句中写了柳花。14.本题考查诗歌炼字。“闲看儿童捉柳花”意为: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闲”字表现的不仅是眼前无事做的状态,更是指内心的安适状态,这个字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感情。乡村生活处处充满着美惑,在此能吃到酸酸的梅子,能看到绿意盎然的芭蕉,能享受充足的午睡,能看到无忧无虑的儿童嬉戏玩闹,这一切都体现着生活的美好,处处体现着“闲”的味道,让人心生喜爱之情。(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东坡①宋·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15.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16.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的画面。【答案】15.“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16.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自爱铿然曳杖声”,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铿:象声词,此指手杖敲击山石所发之声。将拄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没有艰险,哪里来征服的欢欣。没有“荦确坡头路”,哪有“铿然曳杖声”。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现出来了。这“荦确坡头路”就是作者脚下坎坷的仕途。作者对待仕途的挫折,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16.本题考查描绘诗中画面的能力。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