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1页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2页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3页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4页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教学分析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概念原理类的内容,是高一化学学习的重点知识,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内容。该内容教学可安排两课时。第1课时的重点是:形成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视角,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构建酸碱盐的概念。课时2的重点是: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通过书写离子方程式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课程标准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着重指出发展学生演绎推理、系统假设的思维能力;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要求中提出:要求学生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能根据电离的概念对常见物质和反应进行分类和分析说明;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某些酸、碱、盐的电离。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开展教学,如电解质的电离。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以“湿手触电”导入课程,接着实验探究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蒸馏水以及二者溶液的导电性,得出以上固体不导电,但溶液导电的规律,补充另一条件,即熔融状态,引出电解质的概念;接着再分析“湿手触电”的原理,是有电解质溶液。然后讨论为何氯化钠、硝酸钾干燥时不导电,而溶于水或熔化后导电,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总结电离的概念,从电离的角度对酸进行再认识,并引导学生参照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的本质。分析教材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入手,能迅速拉近学生与学科知识之间的距离,但是教材先给出实验资料,再讨论触电的原因,我设计先让学生思考导电的物质是什么,再自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其次教材中对于“熔融”这一条件的提出比较直接,我考虑引导学生自己猜出;另外教材中对于电解质这一概念讲述比较简单,还应补充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并通过联系物质分类进行概念的深化理解和巩固。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酸碱盐的简单概念,熟悉了一些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同时在本章上一节的学习中,学生了解了分类的方法和意义,能够利用简单的分类法促进自己高中化学的学习。本课时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的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利用高中新学习的分类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出发对化合物重新进行分类。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建立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建立电解质电离的基本模型,在初中导电性实验的基础上理解电解质溶液和熔融电解质导电的基本原因,为下一课时——离子反应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假设、推理等过程,以探究的方式建构电离模型,并以此认识电解质;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化合物又一分类标准,即按照导电能力分类,并能够与上节课中根据物质类别的分类相联系。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某些酸、碱、盐的电离过程,理解宏观、微观及符号三者之间的关系。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五、教学思路本节课首先通过“湿手易触电”的情境提出问题:从化学的角度来看该过程的原理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可能是水、氯化钠、或者氯化钠溶液导电,通过三组实验证明导电的是氯化钠溶液;接着提出问题: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是什么呢?提出猜想氯化钠没有自由移动的粒子,而氯化钠在水溶液中会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具有导电性;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图片讲解的形式表述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微观过程;提出问题:除了水溶液,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使氯化钠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导电?顺利过渡到熔融氯化钠的条件及微观解释;引出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的概念,通过思考辨析、以及物质类别的角度加深对以上概念的理解。接着,提出问题:“不同电解质的导电能力是一样的吗”,通过视频展示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导电能力,通过微观示意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原因;引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最后提出问题“如何用化学语言来表述电离的过程”,即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通过讲解一般规则和列举特殊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最后思考交流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对酸、碱、盐进行再认识,以达到知识深化和应用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图片展示】“湿手触电”【提问】为何潮湿多汗的手接触电器、插孔等易触电?汗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中起导电作用的可能是什么物质?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展示视频实验资料】得出结论:氯化钠不导电,氯化钠溶液可以导电。【思考】【提出猜想】水、氯化钠、氯化钠溶液【思考讨论、设计实验】①通过常见生活情境导入新课②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分析生活问题。环节二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微观解释【问题过渡】为何氯化钠不导电,氯化钠溶液可以导电?【追问】物理中讲到电流是如何产生的?生活中常见的导体比如“铜”,其在电路中的自由移动的粒子是什么?在氯化钠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粒子可能是什么?【图片、视频展示讲解】讲解氯化钠和氯化钠水溶液中不同的微粒状态,从微观角度分析导电原因。【问题过渡】既然在水溶液中能够破坏氯化钠中氯离子和钠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使其导电,那么是否有其他方法也能破坏氯离子和钠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追问】加热到什么状态呢?加热至融化,有专有名称“熔融”。【图片、视频展示讲解】讲解熔融状态下氯化钠中粒子的变化。【新概念讲解】讲解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思考巩固】1.联系物质的树状分类图2.从物质类别看电解质与非电解质3.易错辨析【思考】【思考、回答】有自由移动的粒子电子离子【观看、思考】自行观看视频和图片,提出问题,再听老师讲解。【思考回答】加热①体现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②微观解释是难点,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能够较为直观地展示,帮助学生进行理解。③强化概念的理解。环节三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提出问题】所有电解质的导电能力都相同吗?【实验视频展示】通过视频展示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导电能力【提问】为何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导电能力不同?物质的导电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讲解】通过微观示意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原因;分析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新概念讲解】讲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思考巩固】1.从物质类别看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2.易错辨析【思考、猜想】【观察现象、表述发现】【思考讨论】【理解】【思考、讨论、回答】让学生通过实验提出自己的疑问,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潜质。环节四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提出问题】文字表述过于复杂,如何用化学语言更简洁地表示电离过程?【讲解】举例,并讲解书写电离方程式的一般规则【练习】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