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核心知识问答(一)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中国近代史核心知识问答(一)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中国近代史核心知识问答(一)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中国近代史核心知识问答(一)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中国近代史核心知识问答(一)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史分期及认识分期时期阶段主要大事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晚清时期(1840-191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19世纪40-60年代初)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运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中法、中日战争、瓜分中国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民国时期1912-1949北洋政府1912-1928北洋政府统治前期(1912-1919)袁世凯统治、军阀混战、民族工业发展、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中共成立和国民大革命(1921-1927)五四运动、中共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国民政府1927-1949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土地革命、长征、局部抗战全面抗日战争(1937-1945)国共合作全面抗战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争取和平民主、人民解放战争认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895年: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变革与转型: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而半殖民地特征体现最明显。1895-1919年: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觉醒、探索构成了这一时期的主旋律。这一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中国革命确立了新的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斗争,最终赢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胜利。中国近代史核心知识问答(一)2.晚清时期阶段特征总体晚清时期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抗争和探索救国之路的时期,逐渐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列强向中国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被迫融入西方条约体制。中国军民不断反抗外国侵略,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洋务派地方汉族官僚崛起,冲击了清朝中央集权。资产阶级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清末新政,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产生新的共和政体。经济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中国被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冲击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拉开了中国近代化序幕,也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思想文化民族危机加深,

“天朝上国”的思想受到冲击;西学东渐风潮兴起,主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成为救亡图存的主流;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思想文化的革新社会生活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西方生活方式传入并与中国社会生活碰撞交融;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礼仪受到冲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3.知识解读概念解析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阶级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反侵略、反封建,救亡图存、民族复兴;近代化四条线索侵略史——列强侵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统治抗争史——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反侵略反封建斗争探索史——仁人志士不懈寻找救国救民真理道路发展史(近代化史)——中国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近代化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洋务、民资;世界市场)政治—民主化、法治化(维新、革命;临时约法)思想—理性化、科学化(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革命、民主科学)社会生活—城市化半殖民地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是指政治上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经济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市场和商品销售市场;思想文化上表现为西学东渐。总之,主权不能完全自主,这是历史的沉沦。

半封建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即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这是历史的进步。4.比较19世纪中期的中国与世界,分析中国的的处境比较

西方(英国为例)东方(中国为例)政治革命改革,民主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发展)封建专制集权到达顶峰经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思想思想解放,科学理性文化专制,思想禁锢科技近代科学、鼓励创新科技停滞,缺乏创新外交殖民扩张、商品输出闭关锁国、愚昧自大军事船坚炮利,作战力强军备废弛,战力低下社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治腐败、矛盾激化综合工业文明,先进强盛农耕文明,落后衰弱5.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分析英国工业革命,需求市场原料,请求通商被拒,扩大鸦片走私,中国禁烟运动,为了打开市场,借口禁烟运动,发动对华战争。总结根本原因——打开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什么是英国?英国最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通过早期殖民扩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通过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随着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英国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英国先后派遣使团来华,希望扩大贸易、增开通商口岸,都以失败告终。6.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及危害条约内容危害1842《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赔款2100万银元增加人民负担,加重财政危机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通商口岸打开中国市场,便于外国输出商品协定关税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1843《五口通商章程》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1843《虎门条约》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造物,永久居住。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租界的前身(国中之国)1844中美《望厦条约》修约的权利,巡查贸易权破坏领土主权1844中法《黄埔条约》修约的权利,居住传教权以传教为名的侵略奠定基础7.第一次鸦片战争影响政治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进程;思想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外交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被迫对外开放,中国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生活西式服饰、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社会矛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社会矛盾,成为引发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之一。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转型和近代化进程。8.多元史观解读鸦片战争的影响革命史观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化史观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整体史观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打破了中国“闭关”的局面社会史观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文明史观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文明传入中国,促使中国由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9.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双重影响破坏性政治: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的加深,促使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经济:中国成为列强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建设性列强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西学东渐风气浓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推动了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促使思想解放、民族觉醒、社会生活文明化。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认识列强侵略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0.《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天津条约》内容危

害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操纵清朝统治核心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进一步打开市场,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东南沿海→整个沿海;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允许外国传教士深入内地自由传教等丧失了内河航运权,殖民渗透、经济侵略,造成民间矛盾赔款英国、法国白银分别是400万和200万继续加重中国人民负担鸦片贸易合法化《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严重破坏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北京条约》内容危害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增开天津为商埠

威胁首都北京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增加赔款至800万两白银

加重国家财政、百姓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允许外国传教士在华租地和建设教堂

殖民渗透、经济侵略,造成民间矛盾允许汉人受雇出洋做工人

掠夺人口1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政治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经济列强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小农经济进一步瓦解,中国完全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地主阶级分化,开始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大量华工出国、下南洋,劳动力外流严重;思想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兴起,冲击了传统的华夷观念,为思想解放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外交中国近代外交体制开始建立。(清政府开始较为主动的开展外交活动,并用公法知识维护自身国家权力和利益。)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变时局的举措: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海关税务;设京师同文馆,培养外国语言文字、科学技术人才。12.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中国的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借师助剿);

汉族督抚势力上升,威胁中央集权。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便利了对清政府的控制和影响;中国外交开始走向近代化:建立了专门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中国在国外开始设立领事馆;派遣公使,递交国书。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整个沿海,并开始伸向内地;鸦片贸易合法化,中国外贸出超加剧;大量华工出国、下南洋,劳动力外流严重;清政府掀起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海关税比重增加,中国设立海关总税务司。思想文化外国在中国内地传教,信仰冲突加剧(教堂大量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从开眼看世界到。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开始出现;社会生活西方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中国社会生活近代化13.为何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分类比较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继续根本原因和目的打开中国市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战争性质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扩大侵略国家英国英、法(主凶)美、俄(帮凶)侵略时间2年:1840——1842年4年:1856——1860年侵略范围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从沿海深入内地开放口岸和割地开五口;割香港岛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主权遭到破坏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自主权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14.中国外交的近代化: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变化内容观念国际化天朝上国(华夷)观念逐步减弱;主权国家、民族国家意识不断增强。机构专门化总理衙门(起步)-外务部-民国外交部;(外交机构从无到有,从临时性兼管机构到正式的专门机构)领馆制度化外国公使进京;中国派遣驻外大使;各国大使馆的建立外交手段近代化遵循国际外交惯例,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增强,运用国际法解决外交问题,利用外交手段维护国家权益。礼仪平等化称呼、公文、见面礼节等的转变,日益平等化、近代化外交官职业化业能力增强,了解欧美情形,熟悉国际法与国际惯例。人员由兼职到专职;由传统士大夫到逐渐由新型知识分子担任。评价积极:近代外交的变化体现了近代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有利于中外联系的加强;顺应了世界潮流,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消极:另一方面近代外交的发展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具有半殖民地色彩。如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外务部凌驾于六部之上,使中国的内政外交被列强控制;15.如何评价开眼看世界进步性《南京条约》签订之后,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这些中国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接连出版,揭开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序幕,迈出了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打破了天朝上国的思想禁锢,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他们开一代风气之先河,成为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对后人探索救国之路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对后来的洋务派、维新派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起了重要作用。局限性初步和模糊地了解了西方,未能付诸实践和突破封建制度。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有着深刻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其思想从总体上仍属于“经世致用”的封建思想体系。他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封建统治。学习的内容仅为西方的军事科技,没有认识到中西之间的制度差距,更没有付诸实践。认识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与西方的差距,探索西方,而大多数官僚则仍沉醉于暂时和平的表象。显然,两次鸦片战争并没有使得中国人真正的苏醒。16.认识《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内容提出了“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按人口平分土地,圣库制度分配产品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评价革命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封建主义范畴。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实现。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急切愿望;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顺应了世界历史潮流。结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17.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和清政府的压迫和剥削人民激化阶级矛盾造成的。是民族矛盾推动下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太平天国运动颁布《资政新篇》,大胆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急切愿望。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绞杀失败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南方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清政府中央权力下移。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激发了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承担传统的反封建任务同时还承担起反侵略的任务18.简述洋务运动概况、成就、评价概况背景清王朝面临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和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主阶级)

目的富国强兵,维护统治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就军事官办:自强兴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民用官督商办:求富兴办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海防建成了以北洋、南洋、福建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教育创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派遣留学生评价性质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进步性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培养了科技人才,推动了教育发展;突破了夷夏之防、天朝观念,思想、外交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加强了海防。局限性洋务运动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和生产技术而不改变封建制度(败因)。管理方式落后(官办和官督商办);缺乏领导核心,洋务运动失败是历史的必然。19.19世纪60——80年代边疆危机的认识方向背景危机表现清政府应对措施结果西北外部:二工推动下,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内部:洋务运动一定程度提高了国家实力;存在“海防”与“塞防”之争。1864年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出兵占领伊犁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新疆建省西北边疆度过危机西南1883年法国控制越南,入侵中国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取得镇南关大捷1885年《越南条款》清政府承认法国占领越南,中国西南门户打开。1885年台湾建省东南1879年日本侵占琉球

承认日本占领琉球改名冲绳,与中国的宗藩关系解体认识边疆危机突显出中国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民族危机更加强烈。20.《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条款内容危害外交承认朝鲜独立宗藩体系彻底崩溃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破坏,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款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投资设厂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1.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影响对中国政治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彻底打破了中国的朝贡体系。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进行改革。经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

思想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初步觉醒,进一步激励各阶层民众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发动民主革命,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向西方学习由器物(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对日本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刺激了日本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对世界日本独霸并吞并朝鲜,改变了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远东矛盾加剧,列强掀起瓜分狂潮。22.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角度表现总体甲午战后,中华民族危机变得空前严重,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争夺在华利益变得空前激烈,中华民族意识空前觉醒政治甲午战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经济列强侵略加剧,列强侵华方式转变: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允许强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使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大大增加。思想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到救亡图存中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23.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表现开端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表现争做中国债主清政府为向日本交出2.3亿两白银,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由此列强控制了清政府的财政命脉划分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俄国强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投资路权、矿权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抢夺铁路和工矿利权。国别“势力范围”割占或租借地德国山东强租胶州湾俄国长城以北和新疆强租旅顺、大连法国广东、广西和云南强租广州湾英国长江流域强租“新界”、威海卫日本福建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24.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天演论》《仁学》主张托古改制的思想,奠定了变法的思想基础

思想核心是“倡民权”

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批判封建纲常礼教和专制君权共识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原因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影响巨大;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为减少变法阻力25.简述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经过、评价背景政治上: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上: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维新思想的传播经过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实践:报纸、政治团体、办学堂学会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领域内容意义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命各省举荐新政人才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维新派参政,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促进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启蒙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增强军事实力局限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等政治主张评价既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变革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和封建制度。经济: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27.戊戌维新与中国近代化政治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经济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思想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文化教育百日维新中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及设立新式学堂,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社会生活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移风易俗等,

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军事有利于军事力量的增强28.如何评价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进步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反帝,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局限性“扶清”把清政府等同于中国;没有看清清政府反动的本质,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带有盲目排外色彩,又具有落后性。认识“扶清灭洋”口号反映出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尖锐矛盾,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色彩;说明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正确区分西方文明和西方侵略;学习世界一切优秀民族的长处,理性爱国。29.评价义和团运动性质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积极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由瓜分中国到以华制华。局限存在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30.认识东南互保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它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江南地区稳定。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表明中央权威下降和地方势力扩张。31.《辛丑条约》内容、危害、特点条约内容主要危害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禁华北科举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重要地区驻扎军队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控制特点: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赔款数额、停止科考);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标志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方式发生变化(武力征服——“以华制华”。3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影响破坏性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帝国主义侵华进入新阶段——“以华治华”建设性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迅速发展;迫使清政府进行新政和预备立宪33.晚清时期列强侵华的趋势《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趋势割让香港岛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台、澎惩办祸首诸臣割地面积越来越大;赔款数量越来越多;侵略势力由沿海到内地,再到统治中心。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赔款2100万银元赔款2亿两白银赔款4.5亿两白银开放五口通商增开四个通商口岸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各国驻兵接受协定关税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拆除炮台,铁路沿线驻扎军队领事裁判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