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 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 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 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 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 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一、单选题1.在北美和拉美人民争取独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国文化和拉美文化,对此,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A.美国文化和拉丁美洲文化具有多元性的特征B.拉美偏远的内陆地区保留了印第安人的文化传统C.拉丁舞成为美国的文化特色和文化符号之一D.种植园经济和奴隶制与美利坚主流文化相违背2.“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这段话表明拿破仑战争()①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②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③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④瓦解了欧洲的封建制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3.拿破仑曾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不会被人忘却的”是()A.加冕为法兰西帝国皇帝 B.承认天主教为国教C.建立了法兰西银行 D.颁布《拿破仑法典》4.随着拿破仑战争的结束,俄国成为欧洲宪兵,英国的海上霸权和殖民地得到强化和拓展,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的矛盾和竞争又重新突出,波兰等小国遭到了分割,欧洲各国的目标也变为防止法国东山再起。这说明拿破仑战争()A.激发了法国人民的革命热情 B.影响了欧洲的政治格局C.重构了欧洲的政治文化 D.促进了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5.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激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这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A.受到各国的强烈支持和拥护B.始终遭到各地人民反对C.推翻了各国的君主专制统治D.促进了民众意识的觉醒6.欧洲人和美国人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建造中小学、大学、博物馆、艺术画廊以及研究机构。其中,大部分建筑体现的是新历史主义欧洲风格,如新古典式、新哥特式、新文艺复兴式。这些构造物不仅发挥功能,而且对心理也产生影响。其影响在于()A.推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近代化B.提醒原住民处于从属地位C.提升了建筑物所在国家的文化水平D.输出宗主国的思想和文化7.一战前后,中国思想界提出一系列关于“国民性”、“国性”、“中国之魂”、“国本”的主张。这表明()A.文化的民族性受到关注 B.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C.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D.各派救国方案趋于一致8.位于墨西哥城塔库巴街的三文化广场,包括阿兹特克大祭坛、圣地亚哥大教堂和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外交部大厦,分别代表了古代的阿兹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时期文化和墨西哥现代文化。由此可见,墨西哥文化()A.杂糅了欧洲与亚洲的文化 B.与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相同C.具有多元文化并存的特质 D.毫无任何印第安土著文化痕迹9.拿破仑在他征服的国家和地区,扶植当地的资产阶级先进人士建立共和国,实行法国的革命制度、革命原则,并推行《民法典》,从而使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自由与平等思想在欧洲各国人民当中生根发芽。这一做法()A.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秩序 B.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统治C.打击了教会的神权统治 D.使欧洲文化呈现出多样性10.1906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斯给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信中说:“这个国家(中国)太过神奇和伟大,他的觉醒将是我们所有人的噩梦。我们唯一的方式,是用我们的思想完全替代他们原有的文明,让他们未来的精英和领袖,认为我们才是伟大和先进的。”詹姆斯的言论()A.实质上是“欲灭其国”“必灭其文” B.推动了殖民侵略向文化侵略的转型C.造成了中国近现代人才的大量流失 D.肯定了中华思想文化的神奇和伟大11.1789年,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的第二天,制宪会议上竟然出现“颂扬(国王)达到了顶点……惊得目瞪口呆、晕头转向的议员们追随着国王的脚步,簇拥着他,穿过与议员们一样吃惊的人群回到邸宅”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国()A.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有偶然性 B.恢复君主制的思想根深蒂固C.议员尚不具备民主政治意识 D.建立民主政治道路任重道远12.下面是某学生关于独立战争后美国和拉丁美洲文化特征的知识条目整理,其中正确的知识条目有()条目1:“美利坚人”开始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条目2:美国种族融合现象明显,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条目3: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是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条目条目4:拉丁美洲欧洲移民活动区域内的主体文化是英国文化A.1条 B.2条 C.3条 D.4条13.近代前期,知识精英们“以科学的名义”对中医进行批判,最终酿成民国政府三次试图废除中医的行动。随着外国侵略进一步加剧,“传统力量”反而渐渐显现出真实价值,钱穆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容受近代西方之科学文明,应该还能融化,能开新”。该变化体现了()A.中国近代医学体系已经完善 B.中西医结合有助于医学发展C.“中体西用”思想日益盛行 D.中西文明在碰撞中逐步融合14.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从大西洋沿岸到波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恩格斯说:“拿破仑军队的刺刀之所以这样有力,是因为刀尖上有思想。”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拿破仑战争重构了欧洲大陆的政治文化B.拿破仑战争激起了被征服地区的反抗斗争C.拿破仑穷兵黩武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D.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思想和原理15.1787年宪法创造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模式,即联邦制。它明确提出了新的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四条基本原则∶分权原则;共有权原则;权力禁区原则;宪法至上原则。这一制度被人们认为是"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该宪法()A.是制止南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产物 B.剥夺各州全部权力而赋予联邦政府C.规定联邦政府无权否决国会提案 D.较妥善地处理了集权和分权的关系二、材料题16.人的解放说到底是思想的解放,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材料三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变法图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康有为提出了什么政治建议?(2)材料二中掀起的运动,前期树立的两面旗帜是什么?这场运动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根据材料三谈谈对思想解放潮流中的传统文化的认识。17.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锋与重构提供了契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另外,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掳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亚历山大在进军途中,建立了许多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城,今天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就是那时兴建的。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材料二在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文化侵略”作为侵略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是与军事侵略、经济侵略相始终的。……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理论家福泽谕吉打着“文明”论的幌子,认为日本进攻朝鲜和中国是为了推进“文明”,发动“文明”战争是绝对正确和必要的,极力为对华战争寻找理论根据。日本还有一种“怀柔”形态的宣传,如19世纪90年代的樽井藤吉的《大东合邦论》,强调黄种人与白种人的种族对立,认为亚洲黄种人是“单一种族”,应该建立以日本为盟主的“大东国”,实现中国与日本的统一。到了20世纪初,日本通过学术著作的方式,大肆宣扬“支那必死论”和“西方列强分割论”,认为日本应该独占中国的遗产。日本在全面军事入侵中国后,明确提出所谓“对支文化工作”要着眼于对中国长期占领与统治。为此,日本派遣“文化工作”特派员来华,对中国上层特别是知识阶层进行利诱和劝降,对下层老百姓,进行以奴化为目的的奴化教育。他们凭借武力,毁坏或占领中国的新闻宣传机构,扶植和建立自己控制的宣传媒体,通过新闻媒体、情报机构、日语教育、宗教信仰等推动所谓“在支文化事业”。——摘编自王向远《日本对华侵略的特征、方式与危害》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述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国家产生的影响。亚历山大帝国虽曾辉煌但却是昙花一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学者文化人在侵华战争中的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争与文化的认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了更好地侵略印度,1813年,英印当局在印度传播基督教,以图从文化心理上铲除印度人安身立命的根基,这遭到印度教徒的激烈抵制。1818年,印度总督取消了出版预审制度,只要不对政府提出批评,可以自由办报。大量报纸的出现对传播西方思想起了重要作用。英国还在印度推行英式教育,建立文官制度,规定殖民地官员的选拔必须通过英语考试,这有助于培养具有西方思维的亲英土著人。殖民者还引进了现代的司法系统和政治体制。这一切极大地破坏了印度社会结构,推动了阶级的分化。——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材料二:冷战后,鉴于文化渗透的巨大潜力,西方国家间加强协调,逐渐使文化渗透成为西方国家针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一种全球战略。西方国家通过非政府组织向目标国普通人群展开渗透。渗透手段也不同于以往,它以各种极具隐蔽性和欺骗性的方式进行。当今文化渗透已经形成包括话语权争夺、精英培植和宗教蔓延等在内的多层次文化渗透体系。西方国家通过文化渗透的途径,推行文化霸权,严重威胁着其他国家的文化安全。——摘编自姚金艳《全球化时代西方文化渗透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文化侵略印度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印度的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冷战后西方国家实施文化渗透的策略。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中国应对西方文化渗透提出合理化建议。19.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社会深刻的影响.也激发了人们对这段历史的思考和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争一结束,两名英国飞行员就首次驾机横越大西洋1920年荷兰还开设了连接伦敦的定期航班。汽车的耐力和机动性得到更多的关注,大战刚爆发时,欧美发达国家的街道和公路上还是马车占据支配地位,到战争后期,已逐渐让位给汽车。战争期间,大批妇女进入工厂和管理部门,英国军队中甚至出现妇女团队。其结果是将妇女的活动领域和视野从家庭扩大到整个社会。大战结束后,一些国家先后把普选权扩大到妇女。——张国清《世界大战与局部战争研究》材料二《凡尔赛和约》的最大失败之处,在于它并没有阻止下一场战争在20年后爆发。而早在1919年,曾经参加过和平谈判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就已经做出了预测,这份严苛的和约必将导致德国的金融崩溃和进一步的动荡。同样对此持有怀疑态度的还有费迪南˙福煦元帅——协约国军战时的最高指挥官,他在1919年5月抱怨称:”这不是和平。这只是20年的停战协议。”——(英)伊恩˙克夫顿等《简明大历史》材料三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正在有计划进行备战的欧洲一个软弱无能的国际联盟,当国家主义疯狂的时刻,甚至连道义上的权威也不能博得。……进行战争.既意味着杀害无辜者.也意味着让自己无辜被杀。……任何一个正派的、有自尊心的人怎么能够参与这种悲惨的事呢?要是您的政府要您作伪证,您会干吗?肯定不会。那么,比起作伪证来,杀戮无辜者不是要更坏得多吗?——1929年9月21日爱因斯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社会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德国东部疆界的划定为例,说明《凡尔赛和约》的“严苛性”.并分析《凡尔赛和约》的历史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国际联盟“软弱无能”的制度因素。概括爱因斯坦的思想,并归纳此后爱因斯坦实践该思想的行动。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作为拉丁文化特色之一的拉丁舞是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自由女神像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C项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A、B、D三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2.答案:B解析:根据“先是因……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人民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而觉醒、反抗,这促进了欧洲民族民主意识的高涨;拿破仑战争具有侵略性,激起了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这说明拿破仑战争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①②③正确。拿破仑战争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制度,④错误。故选B项。3.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拿破仑一生有失有得,其中他所颁布的《拿破仑法典》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对后世影响深远,故D项正确。4.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拿破仑战争改变了整个欧洲的政局,故选B项。材料主旨为拿破仑战争对欧洲的影响,而不是对法国民众的影响,A项错误。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但是材料突出的是欧洲主要国家的变化,C项错误。材料与民族主义无关,D项错误。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解读、理解的能力。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激情”可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促进了人民意识的觉醒,故选D。6.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欧洲人和美国人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建造中小学、大学、博物馆、艺术画廊以及研究机构。其中,大部分建筑体现的是新历史主义欧洲风格,如新古典式、新哥特式、新文艺复兴式”可知欧美国家大量地进行文化输出,D项正确;题干主要涉及思想文化,排除A项;B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提升建筑物的文化水平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7.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西方也把向中国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企图淡化中国的民族意识,中国则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努力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多样性,“国民性”、“国性”、“中国之魂”、“国本”的主张,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受到关注,A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民族文化,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材料没有体现封建思想,排除C项;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且表述太绝对,排除。故选:A。8.答案:C解析:墨西哥文化中既有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也有欧洲白人天主教文化和现代墨西哥文化,体现了拉丁美洲文化的多元性,C项正确;拉丁美洲原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墨西哥文化包含了欧洲和美洲的文化,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和拉丁美洲在殖民地时期的宗国主不同,在历史发展形成的文化类型也不同,排除B项;“毫无任何”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9.答案:A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大军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秩序,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巩固法国国内资产阶级的统治,B项错误。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C项错误。材料主旨没有涉及文化的多样性,D项错误。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侵略。选择A:根据“我们唯一的方式,是用我们的思想完全替代他们原有的文明,让他们未来的精英和领袖,认为我们才是伟大和先进的”可得出詹姆斯的言论是想要通过思想文化的入侵与同化,来达到压制中国的目的,实质上是“欲灭其国”“必灭其文”。排除B:文化侵略只是殖民侵略的一个部分,不存在转型的说法。排除C:言论本身并不会造成人才流失。排除D:詹姆斯的言论是要消灭中华文化,而不是肯定中华文化。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制宪会议居然在颂扬国王,部分议员也追随国王的脚步,这说明当时法国封建专制势力依然强大,也表明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任重道远,D项正确。法国大革命是当时法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初期,法国依然保留君主制,故“恢复君主制”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C项表述太绝对,排除。12.答案:A解析:独立战争前,美利坚人就已经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条目1错误;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种族融合现象明显,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条目2错误;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大多政局动荡,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考迪罗即拉丁美洲国家的军事独裁者,条目3正确;拉丁美洲各国在独立前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因此拉丁美洲欧洲移民活动区域内的主体文化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文化,条目4错误。因此正确的知识条目有1条,A项正确。1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在近代前期,知识精英对中国的中医进行批判,从而导致了民国政府试图废除中医的行动,而随着外国侵略加剧,钱穆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容受近代西方之科学文明,应该还能融化,能开新”,这种态度的变化体现了中西文明在碰撞中逐步融合的趋势,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国近代医学体系已经完善,排除A项;B项是表面信息,排除B项;“中体西用”主要是洋务运动的思想,且材料体现的主要是文明的融合,排除C项。故选:D。1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拿破仑军队的刺刀之所以这样有力,是因为刀尖上有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思想和原理,促进了被征服地区人民的觉醒,D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强调的是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重构了欧洲大陆的政治文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激起了被征服地区的反抗斗争”、“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BC项。故选D项。15.答案:D解析:16.答案:(1)问题:变革政治体制(或变官制)。建议:立宪法;开国会;实行三权分立;实行君主立宪。(2)旗帜:民主与科学。作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3)历程:器物——制度——思想。认识:传统文化受到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在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中逐渐近代化。解析:(1)问题:依据材料“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得出变革政治体制。建议:依据材料“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得出立宪法;开国会;实行三权分立;实行君主立宪。(2)旗帜:依据材料“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主与科学。(3)历程: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洋务运动时期的器物学习,到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制度学习,再到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文化学习。17.答案:(1)影响;一方面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灾难;另一方面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认识:靠武力政府建立起来的帝国不会长久;和平交往是历史的主流。(2)特点:民间人士的理论研究为侵华服务;战争形态与怀柔形态相结合;民间与政府相互推进;利诱与奴化教育相结合;强化媒体宣传、情报搜集和宗教信仰的作用。作用:学者文化人的研究为日本侵华出谋划策;学者文化人的文明论和种族论通过宣传,为广大民众和政府所接受,对侵华战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学者文化人在侵华战争期间成为媒体宣传、情报收集、文化教育、宗教入侵等文化侵略的主体。(3)认识:战争对文化发展有双重作用;文化侵略与战争侵略都是侵略的方式和途径;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锋与重构提供了契机。解析:(1)影响:根据材料一中“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掳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可知,战争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灾难;根据“亚历山大在进军途中,建立了许多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城”“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可知,战争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认识:综合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帝国虽曾辉煌但却是昙花一现说明,靠武力政府建立起来的帝国不会长久,和平交往是历史的主流。(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福泽谕吉打着‘文明’论的幌子,认为日本进攻朝鲜和中国是为了推进‘文明’,发动‘文明’战争是绝对正确和必要的,极力为对华战争寻找理论根据”可知,学者文化人士的理论研究为侵华服务;根据“樽井藤吉的《大东合邦论》,强调黄种人与白种人的种族对立,认为亚洲黄种人是‘单一种族’,应该建立以日本为盟主的‘大东国’,实现中国与日本的统一”可知,战争形态与怀柔形态相结合;根据“日本在全面军事入侵中国后,明确提出所谓‘对支文化工作’要着眼于对中国长期占领与统治”可知,民间与政府相互推进;根据“日本派遣‘文化工作’特派员来华,对中国上层特别是知识阶层进行利诱和劝降,对下层老百姓,进行以奴化为目的的奴化教育”可知,利诱与奴化教育相结合;根据“(日本‘文化工作’特派员)凭借武力,毁坏或占领中国的新闻宣传机构,扶植和建立自己控制的宣传媒体,通过新闻媒体、情报机构、日语教育、宗教信仰等推动所谓‘在支文化事业’”可知,强化媒体宣传、情报搜集和宗教信仰的作用。作用:综合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本质、方式、目的和内容等方面分析可知,学者文化人的研究为日本侵华出谋划策,学者文化人的文明论和种族论通过宣传,为广大民众和政府所接受,对侵华战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学者文化人在侵华战争期间成为媒体宣传、情报收集、文化教育、宗教入侵等文化侵略的主体。(3)认识: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战争与文化的关系等方面分析可知,战争对文化发展有双重作用,文化侵略与战争侵略都是侵略的方式和途径,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锋与重构提供了契机。18.答案:(1)表现:传播基督教;取消出版预审制度;推行英式教育,建立文官制度;培养具有西方思维的亲英土著人;引进现代的司法系统和政治体制。影响:极大地破坏了印度社会结构,推动了阶级的分化;改变印度固有的宗教和社会结构,在殖民地推行“新秩序”的同时,也为殖民者推行殖民统治创造条件;传播了西方先进思想;客观上推动了印度社会的近代化;等等。(2)策略:西方国家间加强协调;向目标国普通人群展开渗透;形成多层次文化渗透体系;推行文化霸权;等等。建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