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维诗画中的佛学意趣_第1页
论王维诗画中的佛学意趣_第2页
论王维诗画中的佛学意趣_第3页
论王维诗画中的佛学意趣_第4页
论王维诗画中的佛学意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订线福建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题目:论王维诗画中的佛学意趣学习中心: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学号:学生姓名:导师姓名:2022年5月24日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本篇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不存在抄袭、剽窃行为,引用他人观点和参考资料均加以注释和说明。如果存在与上述承诺不符的弄虚作假、抄袭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本人愿意接受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的处理,并承担一切责任。学员签名(手写):2022年5月24日论王维诗画中的佛学意趣【摘要】王维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第一代表,将儒释道兼容并蓄,诗中涵画,画中藏诗,以禅入诗,将佛禅“随心自在”的禅理跃然于诗。文章循着王维人生轨迹,其山水田园诗风从暖色调向冷色调转变,即从恣意归于平淡,归于虚空,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表现出“可意会不言传”的佛禅境界,更有“言不尽意”之妙,将佛禅“空灵寂静”、“柔中带刚”、“物我相融”之美绘于诗中。从诗与禅剪不断理还深的角度出发,达到“诗禅相通,清雅空淡”。王维利用时代优势和自身浑厚的佛学功底,把佛禅的“四大皆空”揉进诗髓,也映照出他的人生态度和理想桃花源。王维把佛禅之美挥洒得淋漓尽致,通过自我写照将尘世的大悲大喜、大起大落悉数表达在无尽禅意中,以此来表达一种处世理念,即一切终将“归无”,巧妙将山水秉性与高级感悟完美相融,以此来表现诗境与禅境的异曲同工之妙。【关键词】王维;诗画;佛学;禅1引言(Introduction)论山水田园诗鼻祖,非陶渊明莫属,将山水田园生活带入诗中,以景明“心意”,用山水田园诗“恬淡悠然”的诗风治愈蒙尘的心,有“空明灵秀”之境,也带有淡淡禅意禅趣,满是“淡泊闲逸”,是士人精神归宿,其“冲淡”诗风为王维诗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的灵感,王维才得此基础上开辟新诗风。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研究离不了也绕不开王维,虽然对于王维的人生历史踪迹知之甚少,但这并不妨碍各路名家对王维诗孜孜不倦的“考古”,在三教并流的时代大背景下,要想了解盛唐,必要品读王维,其诗风中蕴含的佛禅气息最为耐人寻味,与前辈陶渊明相比,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勃发而富有情调,“清新澄澈”,既可大处落笔,又可细处着墨,既能不拘小节,也能粗中有细,丰富的人生阅历写出来的诗则更倾向于内在,通过自然天地万物的描绘间接表露内心真实情感和愿望,进而上阶至佛禅,表达亦或分享,自慰亦或思考,用大地一花一草来升华主题,从个人微小上升到时代旋律,这是王维作为诗人的自觉,他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宣扬人生哲理,让人明白,从生活中的四面八方中也能感悟生命,与其说是王维让佛禅进入大众视野,不如说是他与佛禅之间的相互铸就,自小就浸染在浓厚的佛学氛围之中,让王维与佛的缘分匪浅,佛禅让王维有机会构筑自己的世外桃源,给心灵开辟一处自愈静地,从而对生命,对人生有更通透的体悟,这其实就是在“解放自我”,而佛禅因为王维的锦上添花被赋予更多处世真理,最后都是为了释放解救混沌中的自己,“心静如水,无悲无喜,无起无落”。王维看似对佛禅真理运用得得心应手,让人慨叹其笔下生花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悲喜藏在山水田园诗中,用最浅显的道理感悟真谛,解脱尘世烦忧,即“超脱”,这也是佛禅宗旨。王维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与佛同行,参悟禅道,所以,佛禅对王维有极大适用性。其中散发出的的禅意禅趣总能于无形之中抚慰人心,不用句句浅露的表明达意,禅藏匿于诗中,细细品味,往往诗尽便能豁达,“妙语入禅机而言尽意无穷”。无论从历史角度出发,还是从诗词角度出发,都具有研究价值,可以从宏观之中看到盛唐乃至整个诗歌史中山水田园诗中佛禅的发展历程,研究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其实也就是在研究开放的佛释道三家的精华融合之下,中国化的佛教即禅宗落地生根,与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擦出火花,适应并产生出新的教义,让本土化的佛禅有更上一层楼的底气,王维的贡献就在于迎合了顺其自然的三教碰撞,在基础之上发出新的声音,恰好这声音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王维的选择。所以,本篇文章将从佛禅题眼出发,追寻王维一生,从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品悟不显山露水却能直击灵魂的禅意禅趣。2妙语禅意趣意无穷2.1山水诗风中的禅意⑴自然情怀王维与自然真诚相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首《使至塞上》恰如《红楼梦》里香菱所说的那样,烟如何是直的?落日自然是圆的。一切那么恰当又自然,王维的笔下潺潺流出的不是精雕细琢,局促拘束的应景之作,而是浅写意深,自在清新的畅意之作。在与自然相交流和体会的过程中,王维真心地去了解自然,在自然中寻找自我和本真。

王维同自然共呼吸。他的生命与山水和天地相遇时,松、月、竹、林、日都似乎有了生命,王维在自然里所表现出的超然和淡默之中包含着对生命真实和深刻的感悟,他所追求的空远的意境和片刻的永恒只有在与自然的呼吸中得到汲取。在青年时期,王维就曾说自己“心与广川闲”,这种真诚的自然情怀正是他的山水诗看似平淡却意深于众原因之一。⑵仕途之心盛唐经济繁荣、政治开明造就了文化繁荣,划时代的盛唐气度发出恢弘壮美的盛唐之音,自由的时代精神促成唐人进取精神。盛唐山水田园诗高产与盛行的隐逸之风有极大关系,亮点在于寄情山水不仅是消极遁世,反而成为士人获功名利禄的“终南捷径”,策略就是“以退为进”,这样特别的仕途之道,王维不动心就有些“不思进取”了。他的一生浮沉起落,在宦海出走复归,这是王维的谋也是时势所需,山水田园诗中表现的并不是纯粹的游山玩水之乐,他还恋栈功贵不舍挂冠,欲斩断红尘又脱离不下,这和他接受的儒家思想有极大渊源,王维的“吏隐”满是骑墙之味,将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道完美复制,如四十岁所作《终南别业》,信手捏来平淡自然、妙趣无穷,“中岁颇好道”是中年之期的王维经历朝廷变动做出的选择,参禅礼佛悟道,在山水间寻找雅兴意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为点睛之笔,在穷尽之处找到初端是新的轮回,“出尘”情致意味十足,自我思索的同时留足看客“抽丝剥茧”般探寻,愿用光景追随王维步伐,在诗中找到心灵的栖息地,清人纪昀评:“此诗之妙,由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山间信步趣看云起云落,山水穷尽之时又柳暗花明,王维披上一层世外高人形象,无忧虑、闲淡又自在自得的心境表现出王维山水田园诗蕴含着的“空灵超逸”,简洁诗风轻松体悟。王维禅意中的艺术风格,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分析:①艺术风格:王维虽然仕途坎坷,但是也曾在朝为官,有所作为,人生阅历丰富,禅宗自始至终影响着他,并且他乐于参禅,从禅宗中获得雅趣和超然,最终到达自己独有的境界,多表现欣快自由的情绪;②主体思想上:王维作品中的禅宗思想是经过现世生活的各种周折之后,不断地演变,最终形成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诗除了为我们表现大自然的美感之外,更多的是他对自身、人生以及思想追求的思索,许多诗作虽然表面十分平淡,但并不单薄,其中所包含的佛教哲理和禅学思想十分充实,主题往往是表现超然恬淡的精神追求;③艺术手法:王维官场走向禅宗,是是一种纯粹的向往,是享受的,所以王维的诗常常动静相兼,虚实相生,讲究布局和取景角度,也注意冷暖色调的搭配和近景远景的转换,加以自我的禅宗感悟,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王维总在不断追求禅宗的超然境界,他笔下的景色空寂,却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审美乐趣。⑶意境造诣①王维善将自己擅长的领域归融一处,将出色的笔调与独特的绘画技艺融为一体,勾勒出诗画“俊秀”之风,《山居秋暝》视听结合,用简素笔墨入妙,开篇一“空”字巧妙对应上佛教“四大皆空”中的“空寂”,在描绘寂静空山之时不忘浅蕴佛禅之理,纵观全诗,诗眼也在于“空”,用旖旎风光表达内心对山水田园的喜爱和怡然自得,欢喜风光带来视觉美、心意美的同时,“随意歇、自可留”是王维的独白,即“随性洒脱”,明面上是在观景,实则在阐发佛禅的“随心、随性、随缘”,最后感触到的无非是万象“归寂”,重回“虚空”。王维巧妙运用五言绝句来书写山水田园中的禅意禅趣,短小篇幅却能造就独特效果,往往一字便有一意境,禅意自然显现,如《鸟鸣涧》里的静谧春山空,静空之下连桂花飘落都能感知,这是极度的静衬托出的寂,月色破云惊扰山中鸟,越把“静寂”升华,而鸟鸣山涧之声破静,有众鸟群飞之感,山涧有了闹才有生机,但这只是刹那的“破空”,掀起一阵涟漪后回归“宁静”,“明净疏朗”的“闲逸”面貌铺展眼前,这让空间更加静谧无声,将佛禅“空理”的“避世”与“生灭”体现得毫无保留,“静空”托“闲”,闲适又衬“静空”,是王维避世的哲学,更是从山水天地中悟出的禅意。回顾王维的一生,少年时期的佛教渲染,中年时期的以佛修身,老年时期的以佛养性,佛学的影响和滋养,使得王维的许多诗歌中都有着佛禅的影子。古代文人的评论中多认为王维诗禅,明代的李梦阳提出王维的诗里高者如禅,低者如僧,是因为其常年奉佛。清代的王士祯也曾强调“王右丞如祖师语也”。王维的许多诗虽然并无一字涉禅,但其中的意味和境界却比某些禅诗更得禅意,佛学文化的内涵使王维的生活思想方式和文学风格深受影响,他用诗歌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他的时间意识,生存智慧和永恒感悟。②王维山水田园诗擅于借用人物意象和景物意象来构造诗歌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从意象中传达出一种意境,意象和意境相辅相成,用有限的意象引发出王维所要抒发的情感,将诗境和禅境融为一体。《竹里馆》一诗中,王维借用幽深竹林、悠扬琴声和空中明月意象来表现心灵澄澈、宁静致远的境界,短短二十字中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整体意境发人深省,“独、深、相”三字塑造出王维乐于悠然的形象,巧妙体现出佛禅中的“冲淡”气质,用最简洁质朴的诗文表达出清悠空灵的意境。王维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清新淡雅,不会出现过多的装饰,不会出现惊人言语。王维一直以来追求的是真实与自然,在语言使用方面对语言的启示性做了重点强调,王维的诗歌语言具有自由的味道。他的笔下多是清新自在的日常生活作品,它们虽然没有一个字涉禅,仿佛并不神秘,显得普通且平凡,但是绝对不是没有内涵不深刻。由物入景,以禅意入诗,在禅与诗的结合中,营造了空前的艺术情境,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这些诗,或是清幽自在,或是含蓄不露,或是色相俱无,禅意无穷,或是诗中有画,美不胜收。所有的诗都归于空灵的整体禅宗意蕴之中,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到瞬间与永恒之谜。仿佛已经超越了时间的因果与时空的奥秘,获得了从一切世事和所有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自由感,从而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和欢愉。2.2诗画相融,清旷静穆王维过人的绘画功底赋予山水诗文更上一层楼的意境趣味,笔下的山水田园诗就像一副静态的画作,让人遐想无垠,未品至尾,诗文里的想象就已经在欣赏过程中一步步成型,脑中之画便成了“心中之画”和心中所想,无需刻意缀词,用最直接的本质表达深入人心的禅意,《竹里馆》短短二十字就将一副“清旷静穆”的“竹林独赏”跃然纸上,有深幽竹林图、抚琴自赏图、明月破云图,就像一幅幅衔结起来的画作框于一体定格,本是静态的画面却总让人联想它在涌动,在“互动”,仿若置身于画作中,“看见”王维泰然独坐竹林深处悠然抚琴,“听见”琴与流水和吟,四下无人更衬托出周遭的“静穆”,王维选择“以静衬静”,这是外在环境的状态,更是他内心世界的状态,他的心境就像幽深的竹林“清净旷达”、“静默肃穆”,将自我寄于山水中,“景情相融、动静相配、诗画相融”,王维用一种“牧歌式”的创作将诗与画完美“和谐”起来,感性与理性结合,人在诗画之外,又在诗画之中不露声色,借着山水风景来表达内在“宁静澹泊”。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占据个人诗集半壁江山,艺术本就相通,这让王维在山水田园诗领域得心应手,可以“如诗如画”,可以“如画如诗”,最后“诗画相融”,尤其在“出世”阶段,王维把山水田园诗作为一种避世亦或发泄渠道,山水田园诗本身就带着“怡然、放空、净心”等特质,融入佛禅后“澄澈空灵”,与佛禅的“空理”相得益彰,是偶然也是命定,毕竟王维天生与佛禅“惺惺相惜”,于高山流水的诗情画意中参禅、悟禅。王维把个人生命起伏参照到山水田园中,把自己还给山水自然,“返璞归真”,归隐葆素志,从他的经历来看,这更像一种“及时止损”的最优抉择,盛世背后的社会乱象给了王维机遇和阻碍,历尽千帆后终要“放下”,这不失为一种智慧,王维做到了,他在山水田园诗里悟道,达则以儒,穷则以道,儒道融佛,王维是个出色的“三好学生”,年轻的赤诚报国,年暮后的归隐,从士人到居士,他用禅意的眼光和态度把佛禅参悟进山水田园诗,又从佛性的山水田园诗中寻求“超脱”,“诗画相融”后诗文就有了韵味,即“请旷静穆”之禅意禅趣,是“入世哲学”向“出世哲学”进渡。王维对于山水景物的描绘自然细腻,别有韵味,扎实的绘画写实功底给了王维写作得天独厚的神之一笔。《青溪》一诗用清新素雅的诗风勾勒出山中幽然之境,进而独白“我心素已闲”的内在心境。诗文描写溪水之声时,先以声引人,用溪水的“喧”衬托出深山之内的幽静,从强烈声感中体会反向的静,让心灵静谧下来,心境与景境自然融为一体,慨叹出“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的垂隐愿景。王维从潺潺溪声中,从澄澄溪水中感悟生命真谛,内心恬淡昭然若揭。《山中》描绘出一副“冬至景深”图,天寒水浅,青松翠柏在浓雾的装饰下湿人衣襟,山间静得美妙,使人深省,王维平淡娴静的心境融汇在短短几行景色描摹中,实写景,但其则意在以景托意,表达自我“冲淡”心性。王维的诗向来诗中有画,画中有音。他的诗色彩清丽,就似用画笔而作,带着自己作画的思绪走进诗意的自然,以灵动淡雅的笔触,精巧自在的语言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或悠然或美妙或空远的写意之作。这画中的景色浓淡相宜,情调温润。他的诗画面丰富,山水诗一直都有适宜的画面感,清水,农田,远山,似电影镜头一般,远近转换自然,毫无生硬之态,远景与近景相映托,下笔简单却意境悠远。他的诗动静相兼。

一个诗人的作品之所以艺高于众,并不是因为简单的一种风格,而是他的诗是他的品格秉性与思想追求的综合体现,这不是只讲求格律和手法,最重要的是人格内涵和人生颖悟。与日月山石合而化一的王维正是用自己内在的生命感悟与敏感的审美能力将山林河田,冷色暖色,近景远景画在一起,在一俯一仰之间,诗美、画美、音美自然相融,一切尽收眼底。3王维禅寂诗的三个层次(TheHierarchicalAnalysisofWangWei'sPoem)3.1禅寺寂王维这名佛教徒是非常虔诚的,到任何地方都要去拜访当地的寺庙。寺庙中随意走动,与僧侣进行礼佛论坛,或者观看寺庙的相关经书。《登辨觉寺》中的描述是:“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王维的诗歌创作很少,对寺庙的华丽外表以及佛像和信徒等进行描写。王维的诗歌主要描写山林的寂静以及人烟的稀少等相关内容。王维倾向于通过反衬的方式将寺庙的庄严凸显出来,从中能够看出寺庙信徒以及佛像的虔诚和庄重。《投道一师兰若宿》中,王维描写出了当地的幽寂氛围,同时表达出想要留居此地的心愿:“鸟来还语法,客去更安禅。昼涉松露尽,暮投兰若边。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边。岂惟留暂宿,服事将穷年。”可以从王维的这首诗当中了解到王维对禅寺山景的惊叹以及对陈学的推崇,传递出他潜心皈依禅学的心愿,是未来人们探寻师佛发展的重要研究资料3.2禅理寂道家的“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的观点深深影响了东土佛教,东土佛教强调随机随机摄化、观物证道【13】。王维在此观念的影响下开始由原本的感性游诗转变为理性的事物看待。但是由于对隐含的禅宗语言和禅宗原则缺乏了解,所以王维的相关诗歌较为异类。空童子强调:“王维诗,高者似禅,卑者似僧。”王维的部分诗歌主旨是对体悟的佛理进行大力度弘扬,在诗的最后会点出禅意。譬如《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在这首诗的最后点出禅理“安禅制毒龙”。王维创作了很多类似的诗歌,从此之后越来越多的诗人开始这样写诗。虽然这种诗歌创作方法不是王维首创,但是王维使得这种诗歌创作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3.3禅境寂意境是非常虚无缥缈的存在,大部分诗歌都是通过环境描写来进行内心情感表达。王维在诗歌创作过程中通过禅寂美对禅境美进行反衬。“佛者觉也,得觉满者入佛慧。”出自王维的《为舜阇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这样的山水诗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准,得到人们的推崇,主要是由于入禅了,将高深难懂,虚无缥缈的禅语通过充满禅意的诱人山水景色进行外化,使得人们能够在诗歌阅读中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14】。3.3.1山水寂境

王维在诗歌描写过程中将禅境进行了拆分:第一山水寂境。简言之寂静指的就是安静。释教中强调最高的佛性就是寂灭,王维一直都在对寂进行揣摩与体悟,一般通过寂心体悟寂境,王维在早期诗歌中进行寂境描写时,只用了21个“寂”字。如“寂廖田地暮”,“落花寂啼寂山鸟”,“山寂寂兮无人”……通过寂境对自身的寂心进行描写,取得了绝佳的表达效果,委婉的进行了情感表达【15】。如今很多人在进行小说描写时,也会通过这样的方法对自身的情感进行表达,虽然在表达过程中没有出现“寂”字。“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就是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语句。王维的很多诗歌代表作也是通过同样的方式进行自身情感表达的,譬如《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善终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通过新银花的独自开放与凋零,传递出一种孤寂之情,读者可以从中影响到诗人的禅寂之心。《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林黛玉看着水流水流去的桃花,便开始非常悲伤的葬花,整个情境非常悲凉。但是王维在同样的情境下没有传递出悲剧的情感,主要是由于在王维的意识当中“色即是空非空有”,王维可以通过辛夷花感受到生活的真谛,王维的这种无我的心态是非常值得人钦佩的。同时对心物圆融的诗歌形象进行了表达。佛教徒可以通过诗歌阅读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种佛教徒独有的情感是普通人所不具备的【16】。明代\t"/item/%E7%8E%8B%E7%BB%B4/_blank"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t"/item/%E7%8E%8B%E7%BB%B4/_blank"鸟鸣涧》《\t"/item/%E7%8E%8B%E7%BB%B4/_blank"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t"/item/%E7%8E%8B%E7%BB%B4/_blank"诗薮》),便是一个明证【17】。3.3.2山水空境王维在诗歌创作过程中使用了很多的“寂”字,但使用更多的是“空”,总计使用了98个空字。如“空山新雨后”,“空山不见人”,“夜静春山空”,“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槐落叶空宫里”,“空悲昔人有”等。王维诗歌中描写的空境不是日常能够看见的外物的增减,而是一种看破本质的“万物皆是空”,是一种内心的情感感受。一般只有具有较大才能和一些高僧能够具有这种情怀,体会到至高的佛境。《鹿柴》是其中的一大典型代表作:“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传递的情怀是一样的。譬如《鸟鸣涧》原本是写春山的寂静,但是为了对静进行抽象表达。首先“山静”,通过这样的氛围营造展现“人静”,“人静”在基础上描写“心静”,心静之后万物皆静,此时人的思想是非常活跃和放松的。就譬如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般情感较为丰富,感悟较多。但是情感和感悟的出现不是突然的,而是经过长期的思考迸发的【18】。《般若经》中说过:“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诗人在《鸟鸣涧》中对色空相即之法进行了应用,表面上在描写空山、空涧,其实在传递的是空觉和空性。

苏轼在评价王维时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评价非常高。王维巧妙地进行了湿化结合,使得人在观画时会想到诗歌,在看诗时会想到画面内容。4.王伟诗画佛学意趣对后世的影响王维才华早显,既是诗匠,又精禅理。在一个充满虔诚的佛家家庭长大。据其《请施庄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王右丞集笺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在描写王维和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维十年座下."从中可以看出王维与佛教的渊源是非常深的,王维晚年过的生活就如同僧侣一样。王维在后期进行了大量的山水诗的创作,王维的山水诗相对于前人的山水诗而言,内容进一步拓展,对艺术风采进行了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山水诗的突破性发展,王维的山水诗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王维山水诗描写的农家生活以及乡村景物都充满了田园色彩,传递出的是作者恬然自适的闲适心境。如《渭川田家》,《春中田园作》等作品主要对农村的美丽风光进行描写。《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山居秋暝》对山村美景进行描写。王维在自然山水的描写方面审美价值较为独特。如《青溪》:言入黄花川,第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没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全篇实现了物我的有机融合,衬托出一种对内在美的追求与向往。但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传递出的都是落寞和空寂的情怀如《竹里馆》、《辛夷坞》情走淡薄,旨归静趣。这样的描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未来的山水诗创作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王维是非常多才多艺的,艺术的相互渗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诗歌的创作与发展。王维以画入诗使得山水画具有了一定的独特特征。王维诗歌语言非常含蓄,有着较快的节奏变化,句式和谐明快,诗歌创作具有一定的音乐美。王维创作的山水诗题材内容以及艺术形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5.总结王维为权贵、时势所作的应制诗,为塞漠所作的边塞诗,为亲友所作的酬赠诗,为妇人所作的闺怨诗,在一定程度上含裹自己喜怒哀乐的表态,也有些许佛禅的味道,但是没有那么明显,真正让佛禅大放异彩的还是他的山水田园诗,从他的求仕之路分析不难看出其仕途坎坷且断续,山水可以“显情显意”,所以王维在山水田园诗中做文章是最能让自己达到心境“空寂”,从而解救自我的方式,儒释道三家教育已经深入骨血,寄情山水田园悟禅就是在发挥三教相融的正确指引。王维用通俗易懂、“幽雅恬淡”的诗风,用如诗画般的意境,把佛禅“顿悟”、“冲淡”、“无我”、“空寂”溢于诗文之下,不用刻意思索内涵,只要在开始欣赏诗文就能明白王维的用意,他借着山水名义来书写自己的人生轨迹,以及从轨迹中完善自己心境变化,品读他的山水诗总能从中体悟到“细腻”的禅意禅趣,他用行动告诉世人,最好的人生哲学就藏在山水田园诗中,哲学就是佛禅,佛禅即哲学,用山水田园诗自带的“远离喧嚣、回归本真”的独特表现方式感悟禅意禅趣。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风从初期的“积极明媚”转向后期的“出尘超脱”,既有大环境之下催动,更有王维自身的追求,修习佛禅不用刻意出家,不需要借用外在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