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第20课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苏联解体事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课程标准】1.了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历史事实,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2.通过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东欧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史实,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教训。3.认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从“家国情怀”的角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目标】精准定位,素养提升亚洲四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朝鲜、越南东欧八国

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伟大力量。

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这些国家经历了快速发展与艰难曲折的改革。【导入新课】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问题1:二战后苏联取得了哪些成就?快速阅读课文“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思考以下问题:问题2: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问题3:赫鲁晓夫改革内容有哪些?问题4: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如何评价其改革。问题5:总结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并对其改革进行评价。问题6: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进行改革的?有什么特点?问题7: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了什么结果?如何评价他的改革?问题8: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

二战后苏联的成就和问题①经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②国防科技发展: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③社会生活:人民教育和生活水平提高(1)成就:1949年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40年1952年钢1800万吨3440万吨煤炭1.65亿吨3亿吨石油3100万吨4700吨电力480亿千瓦1190亿千瓦苏联工业发展

1946年3月,苏联通过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四个五年计划,计划要求首先恢复、发展重工业和铁路运输业,其次大量生产主要消费品,并使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到1950年,苏联共恢复和新建成6200个大企业,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增加73%,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轻工业的生产只增加了22%,农业总产值恢复到1940年的99%,其中籽棉、甜菜、肉、蛋、奶的产量超过战前。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问题1:二战后苏联取得了哪些成就?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

二战后苏联的成就和问题经济:①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改观(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②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缺乏;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个人崇拜盛行(2)问题:

在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下,1950年后工业增长速度下降,1952年已降为11.6%。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432公斤,仍低于1913年540公斤的水平。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1939年以后就没有开过党的代表大会,中央全会自1947年2月起也不再举行,许多重大问题都是在斯大林别墅的晚宴上决定的。——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美国外交官拍摄的20世纪50年代苏联莫斯科食品商店门口排着长队

苏联改革

势在必行!问题2: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2.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内容:政治上:①平反冤假错案②强调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③改革干部制度(实行轮换制、任期制)经济上:①农业(重点):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大面积垦荒和种植玉米运动;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②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企业自主权)

赫鲁晓夫工业改革的主要措施是把中央在物质、生产、工资等方面的权限下放给加盟共和国,把许多中央直属企业下放给地方管理……1953年起,开始对义务交售制进行改革,提高收购价格,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并采取措施扶植和鼓励个人副业的发展。——王铁群《赫鲁晓夫的“揭盖”与“解冻”:在犹豫中寻找出路》思想上: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问题3:赫鲁晓夫改革内容有哪些?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3~1958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农业:推进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工业:1957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人类进入航天时代。(3)成就:2.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4)评价:赫鲁晓夫执政11年中推行的主要政策与路线,基本上亦是斯大林的那一套。赫鲁晓夫上台后,继续推行斯大林长期坚持的优先发展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重工业政策。……虽然赫鲁晓夫执政期间一直在进行改革,但并没从根本上脱离斯大林的体制模式,仍是坚持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

—摘编陆南泉《赫鲁晓夫有没有全盘否定斯大林》①改革注入某些市场成分,取得了一定成效;②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③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一定程度上解放思想,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俄国史》问题4: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如何评价其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①改革没有结合国情,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②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缺乏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③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小修小补。④赫鲁晓夫主观专断、急躁冒进。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2.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知识拓展】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2.苏联的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①经济上: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在企业中实行利润为核心的管理制度)(1)改革内容:②军事上:发展科技军备竞赛,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继续坚持把科技发展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世界现代史》(勃列日涅夫时期),理论上的教条化和宣传上的形式化盛行起来。在意识形态宣传中,“改革”竟成了一个忌讳的词语。

——《抑制创新——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体制的致命缺陷》(2)评价:问题5:总结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并对其改革进行评价。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2.苏联的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原因:①勃列日涅夫后期保守专断,国家政治生活与意识形态僵化;②改革重点仍集中于重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③军备竞赛加剧,制约发展;④未从根本上触动和打破斯大林模式。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中,从未进行过裁减冗员、提高行政效率的改革。自上而下的高度集中的行政权力像要求各级行政部门一样对社会下达各种指令和指标,为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规定行为的标准。(勃列日涅夫时期),理论上的教条化和宣传上的形式化盛行起来。在意识形态宣传中,“改革”竟成了一个忌讳的词语。70年代苏联基本上达到了与美国的军事平衡,甚至在诸如战略核武器等领域还超过了美国。但是,其代价也是巨大的,过高的军事投入必然影响其他领域的投资。——《抑制创新——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体制的致命缺陷》(整理)【知识拓展】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2.苏联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经济: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政治:①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②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③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1)内容:问题6: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进行改革的?有什么特点?(2)特点:①突破原有体制,承认市场调节;②前期经济改革,后期政治改革③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2.苏联的改革①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兴起。②1990年立陶宛独立,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3)结果:材料:1990年3月召开会议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在“公开性”、“民主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口号下,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蔓延,社会日益动荡。新成立的非正式组织有6万多个……党内思想混乱,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历史,反对列宁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问题7: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了什么结果?如何评价他的改革?改革虽然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否定了党的领导,脱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4)评价: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2.苏联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苏联解体的原因:(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根本原因)(2)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问题8: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知识小结: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比较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不同点时间1953-19641966-19771985-1991侧重结果败因相同点农业工业前期经济,后期政治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后失败失败未改变原有体制,对苏联模式进行修修补补进行根本性改革,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①目的: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②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③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其中“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是指赫鲁晓夫()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B.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C.完全突破斯大林模式

D.不愿进行改革2.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苏联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2%,下半期降为1.0%,而1981~1984年已经降为0.6%。同时,苏联国内的腐败现象也日益严重,各种社会矛盾在不断激化。这些现象表明()A.苏联模式弊端初步显现

B.赫鲁晓夫改革陷入困境C.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

D.戈尔巴乔夫改革已经失败BC针对训练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问题1:二战后,东欧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就?又遇到了哪些问题?快速阅读课文“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思考以下问题:问题2:归纳东欧各国改革的措施、结果和局限问题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实质和方式思考4: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不是代表社会主义的失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剧变1.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二战胜利前后,东欧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人民民主国家。东欧各国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战后各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提高。成就:

各国教条式照搬苏联经验,片面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使国家遇到了很大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并未得到应有的提高。

——吴于廑:《世界史》东欧原是地理概念,一般指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以东至欧洲和亚洲分界线的区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东欧国家”则成为一个政治地理概念,特指战后在中欧和南欧建立的除苏联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问题1:二战后,东欧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就?又遇到了哪些问题?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2.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国家措施结果局限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扩大地方和企业经营自主权,国家只下达利润指标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分裂埋下了隐患。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出现“布拉格之春”苏联出兵,扼杀改革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经济迅速发展实施“新经济体制”,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国民收入递增,人民消费水平提高,人民群众比较满意问题2:归纳东欧各国改革的措施、结果和局限经济稳步增长,经济水平据东欧国家之首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陷人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3.东欧剧变原因:①历史原因:受苏联的控制和影响,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②现实原因: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经济陷入困境,政局动荡;③直接原因:东欧各国的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④外部原因: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影响1989—1992年,东欧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实质:

社会制度、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方式:

方式国家方式国家波兰、阿尔巴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民主德国政变冲突统一分裂内战

波兰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

问题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实质和方式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表现: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东欧剧变形势图3.东欧剧变思考4: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不是代表社会主义的失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要辩证地看待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它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前途光明。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启示: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作出合理的发展规划,关注民生。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3.不断深化改革,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4.必须重视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3.1989年3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宣布党的目标是建设符合匈牙利民族特点的民主社会主义,实行自由选举,建立多党制,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行所有制改革。由此可知,匈牙利改革()A.利于国内政局的稳定 B.开始了东欧剧变的历史进程C.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 D.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新路径4.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在一些领域酝酿和初步实行改革。这些国家的改革()A.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B.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引发了政局的剧烈动荡 D.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CB针对训练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快速阅读课文“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思考以下问题:问题1:建国初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哪些探索?起了什么作用?问题2: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哪些探索与创新?十八大以来取得哪些巨大成就?问题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史有什么贡献?问题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问题1:建国初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哪些探索?起了什么作用?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两弹一星”1.建国初期(1949--1978):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1956年-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66-1979年

十年文革曲折发展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作用: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史有什么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