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平桥区龙井乡中心学校等5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1页
信阳市平桥区龙井乡中心学校等5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2页
信阳市平桥区龙井乡中心学校等5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3页
信阳市平桥区龙井乡中心学校等5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4页
信阳市平桥区龙井乡中心学校等5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评估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图能够作为北京人存在证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能够作为北京人存在证据的是历史史料的发现,③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够作为北京人存在证据,故ABD不符合题意。远古时代的石器、化石可以通过考古发掘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故C符合题意。故选C。2.以下组图中的文物可用于探究A.原始农耕时的生产生活 B.早期国家的经济制度C.夏商周时期的礼乐文化 D.春秋战国的农业生产【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文物“炭化稻粒”“猪纹陶钵”“骨耜”“人面鱼纹盆”与原始农耕时期的河姆渡、半坡原始远古居民有关,河姆渡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粟,因此反映的是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生活,A项正确;早期国家是指夏商周时期,发生在远古时代之后,排除BC项;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方面出现铁犁牛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中,使华夏民族“合以成一族”的是A.尧、舜、禹 B.盘古、女娲 C.炎帝、黄帝 D.黄帝、蚩尤【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传说时代,在黄河流域,炎帝、黄帝两个部落,在融合中形成华夏族,炎帝与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C符合题意。尧、舜、禹以禅让制推选首领,盘古、女娲是神话中为远古人类做出贡献的人,蚩尤被黄帝打败自杀,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4.《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其中,不仅提到252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有选择农作物良种的概念。这表明,《诗经》()A.文笔清新节奏明快 B.内容通俗易懂C.蕴含朴素科学意识 D.韵律典雅优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仅提到252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有选择农作物良种的概念”可得出《诗经》蕴含朴素科学意识,C项正确;文笔清新节奏明快、内容通俗易懂、韵律典雅优美与材料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5.2021年3月20日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下面是和三星堆同时代各地出土的青铜文物,这说明①中国历史底蕴深厚②各民族多元一体③文化多样和谐④形式单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星堆文化是商周时期出现在成都平原的文化,反映了当时我国青铜文化。题目中的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说明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故A正确;这些文物的形式多样,④说法错误,故排除BCD项。故选A。6.下列有助于研究西周灭亡原因的材料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A.《诗经》赫赫宗周,褒姒灭之。B.《吕氏春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C.清华简(出土的战国楚简)记载了周幽王进攻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王,西周灭亡,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D.历史学家的观点举烽传警乃汉代备匈奴之事,非周代所能有。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详解】清华简(出土的战国楚简)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C项正确;《诗经》《吕氏春秋》、历史学家的观点带有主观色彩,可信度不是最高的,排除A、B、D项。故选C项。7.《典籍里的中国》第三期之《史记》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中,撒贝宁作为“当代读书人”的代表,向书写青史并名留青史的司马迁献上“千年一拜”,现场观众热泪盈眶。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A.侧重史书记载 B.注重史料考证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可知,司马迁注重史料考证,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侧重史书记载,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注重史学文学价值,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秉承朝廷旨意著史,排除D项。故选B项。8.《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还有陶器、铁器小件。这表明()①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②《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③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④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还有陶器、铁器小件”可知,考古发现可以证实问下记载,①符合题意;题干“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还有陶器、铁器小件”表明,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③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中“都真实可信”说法太绝对,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题干没有涉及“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9.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如图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A.甲骨文记录中华文明的远古历史起源B.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C.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D.甲骨文是世界上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具备汉字的基本构成方法,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A、C、D三项的信息从图片中提取不到,排除A、C、D项。故选B项。10.当前,达州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素质也在大幅度提高,比如为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大家积极践行国家倡导的“光盘行动”。这行动体现了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的主张。该思想家还提出()A.倡导节俭 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民贵君轻【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因此据材料“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倡导光盘行动”指的是墨子的提倡节俭,此外他还提出“兼爱”“非攻”,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排除;D项是儒家孟子的主张,排除。故选C。11.秦始皇三十二年十月,洞庭郡迁陵县登记在册的男女刑徒共226人,占当年户籍总数的1/4。这说明秦朝的迁陵县A.徭役繁重 B.征战频繁 C.治安混乱 D.刑法严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洞庭郡迁陵县登记在册的男女刑徒共226人,占当年户籍总数的1/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洞庭郡迁陵县登记在册的男女刑徒数量众多,反映了秦朝的迁陵县刑法严苛,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秦朝徭役繁重、征战频繁、治安混乱的内容,排除ABC项。故选D项。12.成语“楚河汉界”源出楚汉之争,对楚汉之争叙述正确的是()A.争霸双方是楚国和齐国 B.目的是争夺最高统治权C.属于农民起义的性质 D.以项羽的胜利而结束【答案】B【解析】【详解】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故B项正确;楚汉之争是刘邦和项羽的争战,排除A项;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而争战,不属于农民起义,排除C项;楚汉之争结果是以刘邦的胜利而结束,排除D项。故选B项。13.利用数学数轴可以制作历史年代尺。下面一位同学复习夏商周的朝代更迭,其中④表示()A.盘庚迁殷 B.西周灭亡 C.武王伐纣 D.平王迁都【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平王因镐京曾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护卫下,平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D项正确;盘庚迁殷是在公元前1320年,排除A项;西周灭亡是公元前771年,排除B项;武王伐纣约公元前1046年,排除C项。故选D项。14.小明同学在整理七年级历史的学习内容时看到这样的一副思维导图,请为他把空白处补充完整()A.人口南迁,江南开发 B.开凿运河,沟通南北C.推广筒车,兴修水利 D.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江南开发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A项正确;开凿运河,沟通南北是在隋朝,排除B项;推广筒车是在唐朝,排除C项;“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出现在南宋,排除D项。故选A项。15.吴大帝对辽东的经略,使当时东吴政权蒙受到一些损失,付出了代价,正如其通夷洲、亶洲时也曾蒙受损失一样,但是,它对于历史的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这表明吴大帝A.赢得赤壁之战 B.开辟海上交通C.改善民族关系 D.重视农业生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正如其通夷洲、亶洲时也曾蒙受损失一样”,夷洲是台湾,东吴位于中国东南部,东吴经略辽东地区,说明吴大帝开辟海上交通,可以到达台湾、辽东,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选B项。16.下图是出土于甘肃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室砖画。图中两名汉族妇女正在制作原为少数民族食物的蒸馍与烙饼,砖画内容可以反映出当时()A.各民族交往密切 B.南北方战乱频繁 C.佛教雕刻艺术精巧 D.政权更迭,政局混乱【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图片内容,“两名汉族妇女正在制作原为少数民族食物的蒸馍与烙饼”反映了当时各民族交往密切,A项正确;题干图片不能反映南北方战乱频繁,政权更迭,政局混乱,排除BD项;图中生活情境,与佛教无关,排除C项。故选A项。17.孝文帝曾认为: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而崤山和函谷关是帝王的房屋,黄河洛水是帝王的家中。为此,孝文帝下令()A.说汉语 B.改汉姓 C.迁都洛阳 D.与汉族联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而崤山和函谷关是帝王的房屋,黄河洛水是帝王的家中”可知,为此,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管理,推动北魏封建化进程,C项正确;说汉语是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但与平城的区位无关,排除A项;改汉姓是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但与平城的区位无关,排除B项;与汉族联姻是加强跟汉族的联系,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8.“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376年)之世……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评述的是()A.北方民族交融 B.江南地区开发 C.经济重心南移 D.工商业市镇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信息可分析得出,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因此材料评述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9.下图两个建筑分别体现了佛教、道教文化内涵,佛教正式传入中国、道教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是A.秦朝 B.东汉 C.北魏 D.周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佛教在东汉明帝时正式传入中国,道教兴起于东汉时期,B项正确;秦朝、北魏和周朝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20."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体现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歌的理解,正确的是A.二十四节气歌起源于长江流域 B.实践中获得对人和自然的完全认识C.其主要作用是明确祭祀的时间 D.古人运用对节气的正确认识指导生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史农耕文明的国家,人们测定出一个24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即体现了古人运用对节气的正确认识指导生产,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因此二四节气歌起源于黄河中下游,而不是长江流域,排除A项;二十四节气歌主要作用于指导农事,不代表获得对人和自然的完全认识,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十四节气歌主要作用于指导农事,而不是明确祭祀时间,排除C项。故选D项。二.材料题(共5小题)2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奴隶制度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形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片材料二(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节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某一篇课文(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得什么历史信息?从图片可推论出农业生产有了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2)根据材料二(不得照抄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2项)。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商鞅变法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说说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治国主张。说说孔子的教学主张。【答案】(1)历史信息是铁器和牛耕的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2)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倾邻国而雄诸侯”。(3)核心思想:“仁”治国主张:以德治国;教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解析】【小问1详解】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铁器和牛耕的出现,这些历史信息说明了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概括可知,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用一句话来概括商鞅变法的作用是“倾邻国而雄诸侯”。【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还是一位大教育家,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他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他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老实的学习态度。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选自《秦汉史》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摊使用天子礼仪车价,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选自《秦汉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2)据材料二,说出西汉时国家出现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秦汉两朝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答案】(1)措施:推行郡县制、控制兵权、制定法律(秦律)。(2)问题:地方诸侯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办法:颁布“推恩令”。(3)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可知秦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县制。根据材料“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可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控制兵权。根据材料“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可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采取的措施是制定法律。【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摊使用天子礼仪车价,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可知,西汉时,地方诸侯权力过大,威胁皇权。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小问3详解】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材料一是秦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一系列的错误;材料二是西汉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据此可知,秦汉梁超国家治理的总体特征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点睛】2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如大月氏原在水草丰美的祁连山一带,被匈奴一步步向西驱赶。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摘编自《二十五史祥解》材料三:通西域以后,西域地区的苜蓿、胡萝卜等传播到中原地区,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入民的生活。……从此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要开通西域的背景及张骞两次通西域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丝绸之路输出和输入的物品。简述丝绸之路开通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哪一机构来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谈谈该机构的设置有何影响。(4)谈谈张骞所表现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案】(1)背景: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目的:第一次: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第二次:建立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2)输出:丝绸、漆器;输入:石榴、黄瓜、佛经、乐器、杂技艺术、良种马等。影响: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3)机构:西域都护;影响: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启示:我们应当学习张骞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精神,学习和工作中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进取,立志报效祖国。【解析】【小问1详解】背景:根据材料一“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要开通西域的背景概括为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目的:根据材料一“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和所学知识可知,张骞两次通西域的目的为第一次: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第二次:建立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小问2详解】输出: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可知,输出为:丝绸、漆器等。输入: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可知,输入为石榴、黄瓜、佛经、乐器、杂技艺术、良种马等。作用: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可知,丝绸之路开通的影响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小问3详解】机构: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可知,西汉政府专门设置西域都护来总管西域事务。所以当时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来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影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管辖。西域都护设置的影响为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小问4详解】启示: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上述材料,张骞克服重重困难前往西域,面临气候、交通、自然环境和敌对国家的阻挠等,在张骞身上体现的精神有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进取,立志报效祖国。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竹木简笨重,绢帛昂贵,用作书写材料都有明显的缺点。……植物纤维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材料二2021年,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大力提倡接种疫苗,预防新冠,目前“戴口罩,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防范疫情的做法。材料三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太阳系中有一颗小星,是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被命名为“祖冲之星”。材料四山东临沂多次举办中国临沂书法文化节,突出临沂情怀、文博理念、国际视野几大节会定位,用以纪念一位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将中国书法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材料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根据材料一,与竹木简、绢帛相比,改进后的造纸术有什么优点?(2)根据材料二,在东汉时期也有位名医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主张预防疾病,请问这位名医是(3)材料三反映了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方面有重大成就,列举一例他在数学领域的突出成就(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纪念的历史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5)根据材料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植物纤维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2)张仲景(3)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4)《兰亭集序》。(5)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或涵养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解析】【小问1详解】优点:根据材料一“植物纤维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可知,改进后的造纸术优点是植物纤维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小问2详解】名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东汉时期也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主张预防疾病的名医是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被后世称为“医圣”。【小问3详解】成就:根据材料三“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是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被命名为‘祖冲之星’”可知,材料反映了祖冲之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