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桐柏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1页
南阳市桐柏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2页
南阳市桐柏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3页
南阳市桐柏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4页
南阳市桐柏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秋期期终综合素质自测七年级历史一、选择题(20小题,20分)1.距今约70至20万年之间,生活在我国北京周口店的远古人类使用的工具是()A.打制石器 B.骨耜 C.磨制石器 D.彩陶盆【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学会使用和长期保存火种,使用天然火,使用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选项A符合题意;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人类已进入新石器时代,B排除;新石器时代盛行磨制石器,这种石器先用石材打成或琢成适当形状,然后在砺石上研磨加工而成,C排除;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D排除。故选A。2.据河姆渡遗址考古人员回忆:“当发掘到第四层时,发现一小层一小层像夹心饼干似的夹层,总厚度四五十厘米。”轻轻揭起“它们原来是稻叶、稻谷、谷壳、焦谷、稻秆等水稻的遗物”。考古发现可印证河姆渡居民()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C.饮食生活精致、考究 D.使用磨制石器进行生产【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干“当发掘到第四层时,发现一小层一小层像夹心饼干似的夹层,总厚度四五十厘米。”“它们原来是稻叶、稻谷、谷壳、焦谷、稻秆等水稻的遗物”可知,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水稻的遗物,说明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从事农业生产,A项正确;题干信息无法说明河姆渡居民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饮食生活精致、考究,使用磨制石器进行生产,排除BCD项。故选A项。3.下面结构图中①②处分别应填()A.①世袭制②禅让制 B.①禅让制②世袭制C.①世袭制②郡县制 D.①郡县制②宗法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禅让制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推举人才的标准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而夏朝的启开启了世袭制,B项正确;郡县制是秦朝,宗法制是西周,排除ACD项。故选B项。4.二里头遗址揭开了夏文化的神秘面纱,在其遗址中分布着宫殿区和官城、祭祀区和若干贵族聚居区等重要遗存,还有平民居住区,常见小型地面式和半地穴式房基以及随葬品以陶器为主的小型墓葬。这说明了当时的夏王朝()A.拥有最先进的政治制度 B.阶级分化与等级界限明显C.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D.生活必需品的制作水平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在其遗址中分布着宫殿区和官城、祭祀区和若干贵族聚居区等重要遗存,还有平民居住区,常见小型地面式和半地穴式房基以及随葬品以陶器为主的小型墓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了当时的夏王朝阶级分化与等级界限明显。B项正确;拥有最先进的政治制度,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生活必需品的制作水平高,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5.工程浩大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良田万顷的“天府之国”。这表明都江堰的修建()A.为秦朝完成统一奠定基础 B.代表当时科技的最高成就C.成功解决黄河流域的水患 D.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所以说都江堰的修建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D项正确;商鞅变法为秦朝完成统一奠定基础,排除A项;都江堰的修建不能代表当时科技的最高成就,排除B项;都江堰与解决黄河流域水患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6.“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使用牛耕地。”七年级一班同学想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以下说法中最不可靠的是()A.考古挖掘发现了春秋事情反映牛耕的文物B.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的记载C.考古学家挖掘出春秋时期的牛骨头D.考古学家发现春秋时期刻在石壁上的牛耕图【答案】C【解析】【详解】“考古学家挖掘出春秋时期的牛骨头”并不一定能证明当时使用牛耕地,这个牛也有可能是用作祭祀的,因此C项中的观点最不可靠,C项符合题意;挖掘发现了春秋事情反映牛耕的文物、典籍记载和牛耕图等都能够证明当时出现了牛耕,不是最不可靠的史料,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7.法家在先秦的百家争鸣中出现较晚,但却异军突起,逐渐取得与儒家、道家、墨家相抗衡的地位并一度占据优势。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在于法家()A.比其他各家思想优越 B.强调遵循自然法则C.明确社会尊卑等级 D.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韩非子反对空谈仁义,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统治,这些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项正确;诸子百家的思想没有优越之分,主要看时候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排除A项;强调遵循自然法则的是道家学派的思想,排除B项;“明确社会尊卑等级”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

8.战国初年,三家分晋,瓜分晋国“三家”不包括A.韩 B.赵 C.魏 D.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形成了韩、赵、魏三个国家。而齐国则是田氏代齐,D项符合题意;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排除ABC项。故选D项。9.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又承认和肯定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下列杰出人物与其相关事迹搭配正确的是()A.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舜B.讨伐夏桀,任用贤才,建立商朝——启C.一统六合,创立帝制,严刑暴政——嬴政D.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天下——周文王【答案】C【解析】【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完成统一大冶,结束了长期分裂混战的局面;创立皇帝制度,总揽军政大权,自称始皇帝;秦始皇统一后,他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刑罚严苛,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和剥削,严刑暴政,C项正确;相传禹在治水时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在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排除A项;讨伐夏桀,任用贤才,建立商朝的是汤,不是启,排除B项;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天下的是周武王,排除D项。故选C项。10.“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时的呐喊。这场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是()A.陈胜、吴广 B.张龙、赵虎 C.白起、蒙恬 D.黄帝、炎帝【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公元前三世纪末)夏,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领队的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最后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A项正确;张龙、赵虎与题干起义无关,排除B项;白起、蒙恬是秦朝的将领,排除C项;黄帝、炎帝是人文初祖,排除D项。故选A项。11.成语是中华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成语都与我国古代著名战役有密切关系。以下搭配正确的是()A.草木皆兵——牧野之战 B.草船借箭——长平之战C.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D.纸上谈兵——淝水之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项羽为表战胜秦军的决心在战前将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破釜沉舟出自巨鹿之战,C项正确;草木皆兵源自前秦苻坚出兵攻晋,牧野之战是商军倒戈,商朝灭亡,排除A项;草船借箭源自赤壁之战,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排除B项;纸上谈兵源自战国时赵国的赵括,淝水之战是前秦和东晋之间的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12.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文帝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要求从简。这一做法说明汉文帝A.以农为本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轻徭薄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要求从简,这些做法体现了汉文帝勤俭治国的统治思想,B项正确;以农为本、以德化民、轻徭薄赋均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3.在甘肃敦煌的阳关遗址博物馆中,游客会看到两千年前的“护照”——阳关关照。“关照”就是通关文牒,上书出关人名、时间、事项。这一物品的出现得益于()A.西域都护的设置 B.“文景之治”C.盐铁专卖的实行 D.“光武中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位于甘肃敦煌,往西便属于西域了,西汉时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中央管辖,中央与西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所以需要阳关发放通关文牒,A项正确;“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是两汉时期的盛世,盐铁专卖是汉武帝经济方面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均与阳关发放通关文牒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4.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如下图所示文物反映的是()A.周的建立 B.秦的统一 C.西汉建立 D.光武中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图片“汉并天下”的瓦当,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西汉的建立,C项正确;图片反映的是西汉,周早已灭亡,排除A项;图片反映的是西汉建立,而刘邦攻入咸阳,结束了秦朝的统治,排除B项;文物反映的是西汉初建,光武中兴是东汉,排除D项。故选C项。15.图示法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理解和记忆历史,下图示反映出东汉衰落的原因是()A.农民起义频繁 B.东汉残暴统治 C.外戚宦官专权 D.土地兼并严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这里有三股政治势力,皇帝、外戚、宦官,因皇帝年轻而出现外戚宦官专权,这是东汉末年政治腐朽的表现,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高层政局,不是低层的农民起义、土地兼并,材料体现的是腐朽而不是残暴,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6.司马迁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史记》。鲁迅先生赞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说明该书A.侧重史书完整记载 B.注重史料实地考证C.具有史学文学价值 D.秉笔直书公正著史【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鲁迅先生将《史记》和《离骚》相提并论,很明显这是在讲述《史记》的文学价值,C项正确;“侧重史书完整记载、注重史料实地考证、秉笔直书公正著史”都与“无韵之离骚”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17.下列事件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东汉结束②刘备称帝③赤壁之战④孙权建立吴国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③①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赤壁之战发生于208年;222年,孙权称吴王,国号吴。由此可知,正确顺序是③①②④,D项正确;而ABC项排序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18.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树等果树。这些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这反映了()A.北方政局混乱导致经济衰落 B.人口南迁促进作物品种迁移C.贸易兴盛刺激外来物种增加 D.南方政府大力发展果树种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地区的开发不仅带来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农林物种,说明人口南迁促进作物品种迁移,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北方经济衰落,排除A项;材料中的物种不属于外来物种,排除C项;南方政府大力发展果树种植未包含“麻、粟、豆等农作物”,排除D项。故选B项。19.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古代民族交融 B.古代农业发展 C.古代畜牧业发展 D.古代战争频繁【答案】A【解析】【详解】放牧是边境少数民族的主要活动,采桑是南方汉人的生产活动,汉人放牧、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反映了古代民族交融,A项正确;放牧属于畜牧业,排除B项;采桑不属于畜牧业,排除C项;图片没有涉及战争频繁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20.以下示意图反映了中国古代部分科技成就,其中①、②两处分别为()A.①东汉②《齐民要术》 B.①西晋②《伤寒杂病论》C①东汉②《伤寒杂病论》 D.①西晋②《齐民要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你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因此①东汉蔡伦对造纸术进行改进;北朝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因此南北朝时期,②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A项正确;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等等。因此BCD项对应题干①②朝代及科技成果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5小题,3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1)从材料一看,我国早期人类遗址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的房屋结构是什么?分别属于哪个地方农耕居民的房屋结构?(3)材料三中稻种和粟种的出土,说明我国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什么现象?材料二、材料三共同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什么样的变化?【答案】(1)特点:我国早期人类遗址遍布南北,分布范围广;但主要集中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2)图一: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居民。图二: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居民。(3)原始农业产生;人们开始定居生活。【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早期人类遗址遍布南北,分布范围广,但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小问2详解】房屋结构、居民:根据材料二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距今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根据材料二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长江下游的河姆渡居民的干栏式房屋。【小问3详解】现象:根据材料三“图三炭化的稻种”、图四“䍘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稻种和粟种的出土,说明我国原始社会后期原始农业产生。变化: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耕的产生,人们开始定居生活。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秦朝政治建立示意图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如下图所示(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图示中①、②两处的正确内容。(2)材料二反映的是当时的哪项措施?结合所学说一说这项措施有何积极影响?(3)依据材料三,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答案】(1)①皇帝;②郡。(2)措施:推恩令;影响:削弱诸侯国,加强中央集权。(3)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秦朝政治建立示意图”和结合所学可知:①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皇帝,②在地方上,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小问2详解】措施:根据材料“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和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势力强的问题,颁布了“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影响: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势力,中央对地方控制大大加强。【小问3详解】秦始皇:根据图片“秦坑儒谷”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了焚书坑儒。汉武帝:根据图片“汉代讲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从此,儒学处于主导地位,成为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23.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当下重大课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材料二2020年3月2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中医药抗疫的一组数据: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中国网通讯张仲景像(1)材料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古代哪一位大思想家的主张?这主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主张的核心思想有何现实意义?(2)材料二中张仲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医学著作是什么?材料二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综合材料一、二,你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何看法?【答案】(1)思想家:孔子;

核心思想:“仁”;

意义: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人际关系和谐、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2)著作:《伤寒杂病论》﹔

说明: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等;

看法:学习中华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创新中华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等。【解析】【小问1详解】思想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主张;核心思想:由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意义:本题是开放型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在当今社会其核心思想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人际关系和谐、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小问2详解】著作:根据“张仲景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医学家张仲景在中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说明:本题属于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等。看法:本题属于开放型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学习中华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创新中华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等。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材料二: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材料三: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拓跋拔拔步六狐贺赖独孤汉姓元长孙陆贺刘——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材料一是哪场改革的内容?改革的作用是什么?(2)材料二所述改革发生在什么时期?改革内容中对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影响深远的一项内容是什么?(3)材料三是南北朝时期哪一改革的内容?这一改革措施有何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答案】(1)管仲改革。齐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或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2)战国时期;建立县制。(3)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交融的进程。(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应符合本国国情等。【解析】【小问1详解】改革:据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结合所学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的改革称为管仲改革。作用:据材料一“通过改革,齐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可知,管仲改革,使齐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小问2详解】时期:据材料二“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