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_第1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_第2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_第3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_第4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学计划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教师:罗凤云(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学科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力图从教材设计的角度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效益,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更大的发展。2、体现整体效益的结构,构建了以活动为基础的整体框架,将内容间有独特联系的典型活动,组成一个教学单元,使它们在教学目标方面形成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整体,从而使学生认识的发展、探究能力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成为逐渐发展的过程,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注意从小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喜欢科学课,建立起学习科学课的信息。科学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门新增学科,因此孩子的学习兴趣应该会比较强烈和浓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充满疑问和好奇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抓住孩子的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合理教学,做好孩子学习的引领者的角色。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解读现将本学期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2)养成学生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3)培养学生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试验的能力。(4)综合运用观察和试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5)能认识到将观察和试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6)能运用工具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2、教学要点:(1)能观察周围的植物和动物并作出合理分类。(2)能对周围熟悉的材料有所了解并熟悉他们的属性。(3)能对我们赖以生存的水和空气进行深入的了解。3、教材结构: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这四个单元组成。1.“植物”这个单元立足于引领学生认识生活周围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组织学生亲自种植植物,在学生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关注植物的特征,植物间的不同和共同点。2.“动物”单元以指导学生认识动物,让学生亲历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3.“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陶瓷等常见材料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决定了他们不同的用途。4.“水和空气”单元,将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理解。二、教学措施:1.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提高课程目标意识和识别知识课程潜能的智慧,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2.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追求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本身深层次的理解,善于把各种目标综合地看成一个整体。3.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四动”能力。同时选择学生乐于探究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采用图文并茂且富有动感的电化教育手段,多方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益。4.注重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辅导后进生立足于课堂,并为他们多提供实验的机会,促使他们去动脑、去学习、去练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自己在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5.拓宽学生知识面,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利用时间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充实学生的课堂学习。增加学生亲历活动,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真正地动手动脑学科学。三、教学进度及相关活动安排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教学相关活动19.1----9.5我们看到了什么1校园的树木129.9-----9.12大树和小草1观察水生植物(一)139.15-----9.19观察水生植物(二)1植物的叶(一)149.22-----9.2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一)1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二)159.28-----9.30植物的共同特点(一)1植物的共同特点(二)1610.1----10.7休息1710.8----10.11复习第一单元(一)1复习第一单元(二)1810.13----10.17寻访小动物1蜗牛(一)1910.20----10.24蜗牛(二)1蚯蚓11011.3----11.7蚂蚁1金鱼11111.10----11.14动物的共同特点(一)1动物的共同特点(二)11211.17-----11.21复习第二单元(一)1复习第二单元(二)11311.24----11.28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1谁更硬一些11412.1----12.5比较柔韧性1它们吸水吗11512.8----12.12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砖和陶瓷11612.15-----12.19给身边的材料分类(一)1给身边的材料分类(二)11712.22----12.26复习第三单元(一)1复习第三单元(二)11812.29----12.31水(一)1水(二)1191.4----1.9水和食用油的比较1谁流得更快一些1201.12----1.16比较水的多少1我们周围的空气1211.19----1.23空气占据空间吗1空气有重量吗1221.26----1.30第四单元复习(一)1第四单元复习(二)1教研(备课)组长审批意见:签名:时间:教务处审批意见:签名:时间:第一单元教学计划1、教学内容:植物2、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1.发展探究植物的兴趣。2.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形态植物的研究兴趣。3.培养对植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4.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的意识。5.培养学生以观察结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追求结果的态度。(2)教学要点:1.了解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空间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2.知道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他们的后代。3.能够归纳植物的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4.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特征: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3)教材结构:本单元共有7个课时,以生活周围的树木为开头展开植物这一章节的教学。然后引入水生植物,植物的叶以及植物生长发生的变化和植物的共同特征的学习。教材从陆生植物到水生植物,最后到植物的特征总结,反映了教学的循序渐进的过程。3、教学分析:本单元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可以让学生在放学后回家的路上或者在吃完晚饭散步的途中仔细观察周围的树木和其它的植物。并且记录它们的具体特征,然后对这些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可以方便老师开展教学活动,并且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和总结归纳的能力4、教学措施:观察法比较法5、课时安排:第1课时:我们看到了什么第2课时:校园的树木第3课时:大树和小草第4课时:观察水生植物第5课时:植物的叶第6课时: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第7课时:植物的共同特点6、单元教学反思:第二单元教学计划1、教学内容:动物2、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1.发展探究动物的兴趣。2.感受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动物的研究兴趣。3.培养对动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4.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动物的意识,能爱护自然环境下的小动物。5.培养学生以观察目的为出发点,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2)教学要点:1.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2.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3.动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间和应激性。4.动物会经历出生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5.动物具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3)教材结构:本单元共有7个课时,讲述的都是我们周围常见的一些小动物,如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等,通过对这些小动物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自主的总结和归纳这些动物的特征。3、教学分析:本单元学习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饲养这些小动物来观察它们的动物习性和特征。通过饲养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能力。4、教学措施:实验法观察法5、课时安排:第1课时:寻访小动物第2课时:蜗牛(一)第3课时:蜗牛(二)第4课时:蚯蚓第5课时:蚂蚁第6课时:金鱼第7课时:动物的共同特点6、单元教学反思:第三单元教学计划1、教学内容:我们周围的材料2、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1.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2.认同物体的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3.认识到在科学研究中准确描述事物很重要,因为这可以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比较。(2)教学要点: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3.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例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的能力,这些物理性质可以被观察和测量。4.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材料的性质决定材料的用途。5.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的产品,但各种材料再利用的程度不同。6.通过科学技术可以将自然界的各种材料利用起来,材料在生产中可能发生变化,材料经过加工可能改变它们的性质。7.材料的加工和使用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需要对消费进行选择。(3)教材结构:本单元共7个课时,以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为开篇,这样可以让学生先认识和了解我们周围的不同材料,然后再来学习后面的材料的属性。可以便于教学的开展,降低了教学的难度。3、教学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收集生活周围不同的材料,然后让他们先观察这些材料的不同和特点让他们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知识来源于生活这一道理。4、教学措施:观察法对比法5、课时安排:第1课时: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第2课时:谁更硬一些第3课时:比较柔韧性第4课时:它们吸水吗第5课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第6课时:砖和陶瓷第7课时:给身边的材料分类6、单元教学反思:第四单元教学计划1、教学内容:水和空气2、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1.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2.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3.认识到水和空气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要点:1.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2.水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它有许多的用途;水和其他液体比较,在颜色、气味、黏性、流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3.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周围,能被我们的感官感知;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有重量。4.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3)教材结构:本单元围绕水和空气展开,水和空气都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水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但是空气我们却很难感受它的存在,这也是我们教学的难点。怎么让学生知道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具有哪些特征,是老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3、教学分析:通过做实验让学生知道水和空气的特征以及它们的性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多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和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和观察生活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多让学生动手,自己在旁边指导,采取引导式教学,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自主实践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