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桐柏县方树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1页
南阳市桐柏县方树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2页
南阳市桐柏县方树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3页
南阳市桐柏县方树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4页
南阳市桐柏县方树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时间60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20分)1.某同学在他的旅游日记中写道“他们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而是打雷正好击中干燥的木头,点燃了火,又或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的火。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种。”以下选项与日记中的“他们”不相符的是A.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B.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C.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D.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他们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和“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种”的信息可知,此段材料描述的是北京人的生活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前,会使用天然火,由于生活环境恶劣,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BCD符合题意,A项描述的是元谋人,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A。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半坡居民会制作鱼纹彩陶盆,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的房子,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的房子,仔细审查①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3.如图所示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空格部分应填A.盘庚迁殷B.武王伐纣C.夏朝灭亡D.西周灭亡【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早期国家的产生可知,商朝以后是周朝,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其中公元前1046年是商朝灭亡,西周建立的时间,B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商朝统治期间,C项是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夏朝灭亡,商朝建立;D项为公元前771年;故选B。点睛:根据年代尺和中国古代朝代出现先后顺序判断,四个时间对应四个时期,即夏、商、西周、东周,以此判断出相应的历史事件。4.考古学家们发掘了数以万计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语言。凡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歌以及病疫等都是通过占卜向上天请命。这种文字(见图)最早可能出现在()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晋朝【答案】B【解析】【详解】题目中的图片即是甲骨文。商朝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5.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A.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B.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C.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D.孔子的弟子注重农业【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人的名字,折射历史事件,反映社会发展,春秋时期,“耕”“牛”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可以佐证春秋时期出现牛耕。春秋时期出现牛耕,C项正确;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表述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A项;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没有体现“耕”,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孔子弟子注重农业,排除D项。故选C项。6.“汉并天下”瓦当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A.西汉的建筑技术高超B.汉王朝的兴盛和统一C.西汉想统一的愿望D.震慑少数民族的手段【答案】B【解析】【分析】

【详解】汉武帝雄才大略,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时,在经济上、军事上,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的措施。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汉并天下”瓦当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汉王朝的兴盛和统一。故选B。

7.关于造纸术的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国家B.西汉前期就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C.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D.在秦始皇在位时期,纸的使用在我国已经相当普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由此可知,D是错误的,符合题意;ABC三项都是错误的,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8.到河南南阳旅游,一定要参观医圣祠。你知道这是为了纪念谁吗?A.华佗B.扁鹊C.张仲景D.李时珍【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医学家,他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在书中他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张仲景被尊为“医圣”,故选C项。9.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尊老子为教主,主张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B项正确;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排除A项;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地区,排除C项;基督教起源于古罗马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10.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娜一部作品?A《史记》B.《资治通鉴》C.《后汉书》D.《伤寒杂病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评价《史记》的话,“史家之绝唱”是评价《史记》的史学价值,说它是历史著作中的“绝唱”;“无韵之离骚”是评价《史记》的文学价值,说它可以和屈原的《离骚》媲美,所以答案选A。11.淝水之战的结局表明A.对东晋来说这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B.少数民族统一全国不得人心C.江南经济发展超过北方D.南北统一条件尚未具备【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淝水之战的结局表明南北统一条件尚未具备。D项正确;前秦失败后,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所以,“对东晋来说这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一次战役的失败,不能说明“少数民族统一全国不得人心”,排除B项;东晋虽在淝水之战中取得胜利,但不能说明江南经济发展超过北方,排除C项。故选D项。1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②南北水旱技术结合③犁耕和粪肥的推广④小麦的大面积种植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小麦属于北方农作物,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的小麦栽培技术与南方的水稻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而不是大面积推广小麦的种植。故④不正确,排除含有④的选项。仔细审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13.把曹魏、北魏、西晋、前秦等几个政权归属同一类的标准是A.都由少数民族建立 B.都曾统一过北方C.都定都洛阳 D.都实行过改革并取得成功【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北方军阀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逐渐统一北方;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在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280,西晋灭吴,实现了全国统一;西晋灭亡后,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曾统一过北方,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14.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大一统国家政权的高度重视。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促进科学文化进步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可以促进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科学文化进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导致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促进江南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较为大的南北分裂时期,因此大一统国家政权的高度重视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实不符,排除A项;佛教宣传平等、忍耐、来世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平繁,佛教因符合统治者利益得到宣扬和发展,但魏晋南北朝时期不是大一统时期,排除B项;同理因魏晋南北朝时期不是大一统时期,所以大一统国家政权的高度重视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客观因素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客观因素是指非主观意愿的因素,北方民族融合是事实,并非统治者的预想,而各民族的融合与交流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①符合题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过来促进生产力,因此江南经济的开发也会客观上促进技术进步,②符合题意。而③佛教盛行虽是客观原因,但与科学文化发展没有明显的联系,不符合题意。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是主观原因,不符合题意。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6.208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军事集团主要是A.袁绍、曹操、刘备B.孙权、曹操、刘备C.袁绍、孙权、刘备D.袁绍、曹操、孙权【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208年左右”和“军事集团”,结合所学可知,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B项正确;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打败了袁绍,排除ACD项。故选B项。17.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我国,在下列哪个领域得到了直接反映①建筑②书法③石窟④哲学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朝时,劈山削崖、凿窟造像之风盛行,形成了将中国古代建筑、绘画和雕塑艺术与佛教文化融为一体的石窟艺术,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建筑、书法、哲学,没有得到直接反映,①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客观条件是①北魏建立后,鲜卑人深受汉族影响,学习农耕,逐步定居下来②北魏主张灭佛,限制寺院经济,减少了消耗,增强了国力③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④北魏最高统治者一直提倡汉族文化,重用汉族地主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魏统治者信仰佛教,他们是推崇佛教的,故②表述错误,排除含有②的选项。仔细审查①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19.下列内容体现出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是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②短期统一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

④被农民起义推翻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②③【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题目,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304年,内迁的匈奴人利用西晋内乱之机,首先打起反晋的旗号,并最终推翻了西晋的统治,因此④项不能体现出西晋时期历史状况,排除含有④的ABC三项。D选项正确。20.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①时间都发生在东汉末年②交战双方中都有曹操的军队③结局都是以少胜多④都促进三国鼎立局面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题目,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后几年中,曹操彻底清除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初步形成,因此④项不是“共同之处”,排除含有④的BCD三项。A选项正确。二、综合题(30分)21.中国古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做出重要贡献,例如:周武王、秦始皇、汉武帝,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材料一: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篇》材料二: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见下图)材料三:有一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裤。他去齐国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裤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短裤!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材料四: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于一些王公和战争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实行该制度的目的和作用分别是什么?请写出西周灭亡的时间。(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的措施。(3)材料三中的这些问题秦始皇是怎样解决的?(4)哪位皇帝在位时西汉王朝达到鼎盛时期?面对材料四出现的问题,他是如何从政治、思想和经济上巩固统治的?【答案】(1)分封制;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分封制的实行,保证了周王朝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2)秦始皇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3)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4)汉武帝;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解析】【详解】(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并承担相应的义务;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分封制的实行,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第四问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所灭。(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3)依据材料信息“有一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裤。他去齐国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裤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短裤!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可知,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在经济、文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些措施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4)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达到鼎盛时期;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偃说上日:“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书》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谁?“上从其计”的具体做法是什么?(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皇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一建议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起到什么作用?(3)“上”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出现了什么局面?【答案】(1)“上”指汉武帝;具体做法: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也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并一次削去当时半数的侯国。(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名派人物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作用:有利于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3)在政法、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底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并一次削去当时半数的侯国。所以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汉武帝。(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名派人物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汉武帝接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的封建思想,这样有利于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政法、经济、军事和思想上采取了额一系列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实现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提炼材料的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汉武帝是行朝时期著名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使得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学生在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学会运用基础知识解答问题。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译文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摘自《宋书》译文(1)《宋书》中描写的江南与《史记》中描述的江南有何不同?(2)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江南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有哪些?(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西部大开发有哪些好的建议?【答案】(1)《史记》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不明显。《宋书》中描述的江南非常富庶。(2)两汉时期,江南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不能与北方相比。东晋南朝,南方的开发明显加快。发展表现:①农业上: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带来了黄河流域成熟的旱作农业技术,传播了先进的生产工具,促进了南方山区的开发。小麦、豆类等作物在南方得到推广,为后来南方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制的出现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