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7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22春·广东珠海·七年级珠海市文园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尝射于家圃()
(2)卖油翁释担而立()(3)尔安敢轻吾射()
(4)康肃笑而遣之()2.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翁曰:“无他,但手熟尔。”(2)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乙)陈康肃公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技之长,岂汝先父之志邪?”遂杖之。(选自《碎金鱼》,有改动)【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及守荆南回/及鲁肃过寻阳 B.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公亦以此自矜C.岂汝先父之志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D.遂杖之/遂反溯流逆上矣4.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岡不叹服5.请根据甲、乙两文回答以下问题。(1)甲文中卖油翁“睨之”这一神态,写出了他怎样的心理?乙文中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_____________(2)结合上面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答案】1.曾经
放下
轻视
打发
2.(1)卖油翁回答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2)慢慢地用勺子把油舀起滴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滴入,可是钱孔一点也没有被沾湿。
3.B
4.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岡不叹服
5.甲文写出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技不太称赞的心理,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乙文中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所以要“杖之”。
陈尧咨是一个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的人。【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句意为: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尝:曾经。(2)句意为: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立在那里。释:放心。(3)句意为: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轻:轻视。(4)句意为:句意为:康肃笑着把他打发走了。遣:打发。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注意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重点词有:(1)但,只;熟,熟练;尔,同“耳”,罢了。(2)徐,慢慢地;以,用;杓,同“勺”;酌,舀取,这里指倒入;沥,下滴;而,却。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A等到/等到;B.用/凭借;C.难道/难道;D.于是,就/于是,就;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句意为: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服的。故停顿为: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岡不叹服。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1)第一问:由(甲)文“无他,但手熟尔”“但微颌之”可知他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因为手法纯熟而已,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第二问由(乙)文“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法先人志邪?”可知,母亲杖打陈尧咨的原因是她认为陈尧咨在宴会中通过射箭享受他人的赞誉,荒废了政事,她觉得陈尧咨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2)由(甲)文“陈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发矢十中八九'和乙文的“陈康肃公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可知,陈尧咨射技精湛、炉火纯清;由(甲)文“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和“尔安敢轻吾射!”可知,陈尧咨骄傲自满、傲慢无礼;由(乙)文“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可知,陈尧咨贪图享乐、荒废政事。【点睛】参考译文:(甲)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乙)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于是用手杖打他。(二)(2022春·广东汕头·七年级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②。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③,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④,易置⑤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⑥,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节选自《史记》)【注释】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当:抵挡。③难:驳倒。④约束:规矩。⑤易置:撤换。⑥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6.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自矜()
(2)但微颔之()(3)以我酌油知之()(4)笑而遣之()7.翻译下列句子。(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2)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秦悉坑之 B.公亦以此自矜/以天下莫能当C.孰若孤/若必将之 D.尝射于家圃/尝与其父奢言兵事9.用“/”为【乙】文划线句子断句。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10.【甲】文通过__________(写法)生动展现陈康肃公和卖油翁两个不同的形象,在骄矜暴躁的陈康肃公面前,卖油翁用倒油绝技展现出_______________形象。11.卖油翁让陈尧咨笑而遣之;赵括熟读兵书却大败给秦军,是什么原因呢?请结合【甲】文和【乙】文分析。【答案】6.自夸
点头
倒
打发
7.(1)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2)(卖油翁)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
8.D
9.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10.对比
气定神闲/不卑不亢/从容淡定。
11.甲文卖油翁倒油技术高超是因为熟能生巧,在多次实践中练就本领,赢得尊重。乙文赵括纸上谈兵,实地作战经验不足,败给秦军。【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公亦以此自矜”句意:他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自矜:自夸;(2)“但微颔之”句意:只是微微点点头。颔:点头;(3)“以我酌油知之”句意: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酌:倒;(4)“笑而遣之”句意:笑着将他打发走了。遣:打发。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亦:也;惟:只;尔:同“耳”,罢了;(2)以:把;覆:盖;徐:慢慢地;杓:同“勺”;沥:滴。8.A.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他们;B.介词,凭借/动词,认为;C.副词,像/连词,如果;D.都为副词,都译为“曾经”;故选D。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为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而”为连词,表转折,应在“而”前断一处;“分断其军为二”为“士卒离心”的原因;故断为: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10.本题考查表现手法。根据【甲】文第二段“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可知,在卖油翁只是对陈康肃公射箭的表现微微点头时,陈康肃公质问卖油翁,十分愤怒认为卖油翁轻视了自己,卖油翁气定神闲的展示倒油绝技,将“陈康肃公之忿”与“卖油翁之静”进行比较,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卖油翁的从容不迫。11.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甲】文卖油翁在面对陈康肃公“尔安敢轻吾射”的质疑时,“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通过倒油技术展示,最后点明“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熟能生巧、学无止境的道理,通过实践让陈康肃公心服口服,赢得尊重;根据【乙】文第一段“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第二段“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可知,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会根据实际调整自己的作战计划,缺少实地作战经验,所以败给秦军。【点睛】【甲】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卖油翁)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乙】参考译文: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为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都活埋了。(三)(2022春·广东深圳·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选自《晋书》[注]①耽:非常爱好。②营:谋求。③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惟吾德馨()
②何陋之有()
③常丐食诵《诗》()
④其妻患之()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②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14.【甲】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乙】文写王欢与妻子的对话有何作用?15.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答案】12.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宾语前置的标志;
乞讨;
以……为患,为……而担忧
13.①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②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4.居室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反衬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
15.安贫乐道。刘禹锡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王欢安于过贫困的生活,专心求知。(意思对即可)【解析】1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2)句意: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宾语前置的标志;(3)句意: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丐:乞讨;(4)句意: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患:以……为患,为……而担忧。1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乱:使……扰乱;案牍:指官府文书;劳:使……劳累;形:形体、躯体;(2)弥:更加;遂:最终;为:成为;通儒:指学识渊博的儒者。1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及表现手法。根据【甲】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知作者从陋室的环境入手,写与自己交往的都是文雅之士,写自己的爱好高雅;多角度多方面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中心。【乙】文“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卿不闻朱买臣妻邪?”可知,王欢的妻子认为王欢过于痴迷读书而担忧,想要和王欢离婚,王欢借朱买臣妻子看朱买臣痴迷读书和他(朱买臣)离婚,但是朱买臣最终功成名就的事例,来告诉自己(王欢)的妻子,自己还要坚持读书,通过王欢与妻子的言行来展现王欢坚持读书的想法,反衬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1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相同之处:根据【甲】中心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作者从多角度多方面(居室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嘉禾【乙】文总领句“安贫乐道”可知,两文都展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不同之处:根据【甲】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知作者从陋室的环境入手,写与自己交往的都是文雅之士,写自己的爱好高雅;主要展现了刘禹锡虽身居陋室,但是其生活高雅,品德高尚;根据【乙】文“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可知,本文主要表现了王欢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专心学习。【点睛】【甲】参考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乙】参考译文: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贮存,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四)(2022春·广东深圳·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注】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16.解释加点的词语。①有仙则名
名:②可以调素琴
调:③或陈于前
陈:④妻子不觌
妻子:17.选出与“乃引客就观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水陆草木之花 B.何陋之有 C.而乱书围之 D.无丝竹之乱耳1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20.乙文中最能体现“书巢”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两文都是以书屋为写作对象,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两个书屋的不同特点。【答案】16.出名,有名;调弄;陈列;妻子儿女
17.C
18.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19.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②于是自己笑(自己)说:“这不就是我说的鸟窝吗?”
20.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21.甲书屋的特点是简陋。乙书屋的特点是书多。【解析】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有了神仙就出名。名:出名,有名;②句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调:调弄;③句意:有的书在面前放置。陈:陈列;④句意:妻子子女不来看我。妻子:古今异义词,妻子儿女。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虚词“之”的用法。“乃引客就观之”意为:于是带领着客人进入房间观赏。之,代词,代指房间。A.助词,的;B.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代词,代指“吾”;D.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故选C。18.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句意为:(即使)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的(天气)变化,我也不知道。“而”为连词,引出后文内容,此处停顿;“风雨雷雹”修饰中心语为“变”,此处停顿;故该句停顿为: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1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重点词有:①斯:这;惟:只;德馨:品德高尚;②则辄:于是;此非……耶:这不就是……吗?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概括。【乙】文“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句意:间或我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如同堆积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我就笑道:“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巢吗?”提炼可得,最能体现“书巢”特点的语句是: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21.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甲】文题目是“陋室铭”,因此突出简陋的房屋特点,“斯是陋室”“何陋之有?”等内容也从多方面介绍书屋简陋的特点;【乙】文“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写出屋里书多的特点。【点睛】参考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乙】我房间的里面,有的书放在书架上,有的书在面前放置,有的书(作为)枕头垫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哪里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和书在一起的。(如果)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看我,(即使)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的(天气)变化,我也不知道。间或我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如同堆积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我就笑道:“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巢吗?”于是带领着客人进入房间观赏。客人开始不能进入屋子,已经进入了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它确实是个书巢啊!”(五)(2022春·广东江门·七年级江门市第二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①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②不回之本性,人主③不能屈之,谁能屈之?予尝执此语同人,有迂④其说者。予曰:“匪止士民之家,即以帝王之尊,欲植此花,亦不能不循此例。”同人诘予曰:“有所本⑤乎?”予曰:“有本。吾家太白诗云:‘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倚栏杆者向北,则花非南面而何?”同人笑而是之。斯言得无定论?(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俾(bǐ):使。②肮脏:高亢刚直的样子。③人主:君主。④迂:认为……迂腐。⑤本:依据。2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亭亭净植()(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正面宜向阳/宜乎众矣B.予尝执此语同人/执迷不悟C.即以帝王之尊/即更刮目相待D.同人笑而是之/斯是陋室25.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之他向则死26.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甲】文中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2)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说说【甲】【乙】两文所写的“牡丹”形象有何不同?【答案】22.多
洗涤
挺直的样子
亲近而不庄重
23.(1)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24.A
25.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之他向则死。
26.(1)①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②正直不苟、不攀附权贵;③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尊敬而不敢轻辱。(2)(甲)中所写的牡丹是富贵者的形象,(乙)中所写的牡丹性格刚直,有名士风范。【解析】2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值得喜爱的有很多。蕃:多;(2)句意为: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濯:洗涤;(3)句意为: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挺直的样子;(4)句意为: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亵:亲近而不庄重;23.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通,贯通,通透。直,挺立的样子。蔓,生枝蔓。枝,长枝节。(2)重点字词:爱,喜爱。予,我。者,……的人。何,什么。2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宜:应当;B.执:持有某种主张/固执,坚持;C.即:即使/就;D.是:认为正确,肯定/判断词;故选A。25.本题考查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话的意思:其他的花还能受点委屈,只有牡丹绝不肯通融,让它朝南就会生长,让它朝其他方向就会死。“然他种犹能委曲”和“独牡丹不肯通融”有转折之意。“处以南面即生”和“俾之他向则死”是“独牡丹不肯通融”的两种表现。故断句为: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之他向则死。26.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1)根据“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思“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可知,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根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意思“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正直不苟、不攀附权贵;根据“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意思“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可知,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尊敬而不敢轻辱。(2)结合“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或“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可知,从牡丹广受世人的喜爱(或)看出(甲)文中所写的牡丹是富贵者的形象。结合“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之他向则死”分析,从牡丹只有朝向南方才生长,使之朝向北方就会死,看出乙文中所写的牡丹性格刚直,有名士风范。【点睛】参考译文:(甲)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乙)所有的花都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正面应当向阳,这是种植花卉的共同原理。其他的花还能受点委屈,只有牡丹绝不肯通融,让它朝南就会生长,让它朝其他方向就会死,这是牡丹高亢刚直、不可改变的本性,武则天都不能让它屈服,又有谁能使它屈服呢?我曾经把这话对朋友说,有朋友认为这说法太迂腐。我说:“不只是平民百姓,即使是帝王之尊,想种植这种花,也不能不遵循它的习性。”朋友反问我说:“这话有根据吗?”我说:“当然有根据。我的本家李白有这样的诗:‘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帝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倚栏杆的人朝向北,那么花不是朝南是朝哪个方向?”朋友笑着赞同这一说法。这些话难道不是定论吗?(六)(2022春·广东茂名·七年级信宜市实验学校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2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3)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
(4)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2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①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②,守以卑③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④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⑤;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⑥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节选自《周公诫子》)【注】①恭:肃敬,谦逊有礼。②尊盛:位高势盛。③卑:低下。④畏:同“威”,威严。⑤哲:明智,聪明。⑥由:奉行,遵从。2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夫此六者/夫君子之行 B.博闻强记/闻鸡起舞C.又相天子/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D.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公与之乘,战于长勺3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31.甲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7.宁静专一
增长
随同、随着
丧失
28.(1)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2)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
29.A
30.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31.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32.[甲]文:要立德、修身,要生活节俭,培养自己的品德,惜时勤学,志存高远。
[乙]文:要有谦虚谨慎的美德,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解析】2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依靠内心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静:宁静专一;(2)句意: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3)句意:年华随时光而飞驰。与:随同、随着;(4)句意: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去:丧失。2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宁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淫慢:放纵懈怠;励精:振奋精神;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养性情。29.A.均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B.见闻/听到;C.辅佐/表示动作偏指一方;D.表范围,相当于“在”/表地点,相当于“在”;故选A。3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根据句意断为: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3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强调只有学习才能够增长才干,明确志向为之努力才能够学有所成,体现了苦学与成才的关系。3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由甲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语句可知,作者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且要树立明确志向;由“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オ,非志无以成学”可见,作者劝勉儿子要潜心学习,勤学励志;由“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等语句可知,作者希望儿子珍惜时光,志存高远。由乙文“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夫此六者,皆谦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等语句可知,周公告诫儿子伯禽不能因受封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从六方面论述了谦虚谨慎的重要意义,列举桀、纣因不谦虚谨慎而导致身亡的事例,再次论述谦虚谨慎的重要性;可见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要有谦虚谨慎的美德,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点睛】【甲】参考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参考译文: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七)(2022春·广东茂名·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寒松赋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乱⑤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思是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牢状。④玄黄:天地,指大自然的变化。⑤乱:辞赋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一段。3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
(2)香远益清()(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宜乎众矣()3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3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躇步跐蹈/若乃确乎不拨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穹石盘簿而埋根C.花之隐逸者也/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D.康肃忿然曰/然后知落落高劲36.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37.(甲)文写牡丹、菊有什么作用?38.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答案】33.多
远播
靠近赏玩
应当。
34.(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35.C
36.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
37.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38.①运用衬托,突出了莲、寒松卓尔不群的品性;②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形象、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富有感染力【解析】3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可爱的很多。蕃:多。②句意:香气远播更加清香。远:远播。③句意: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亵玩:靠近赏玩。④句意: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3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①予,我;独,只;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艳丽。②噫,感叹词,表示感慨;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鲜,少;闻,听说。35.本题考查对多义词的辨析。A.代词,你/代词,它,指代松树;B.连词,表转折,可是,却/连词,表并列;C.都是助词,的;D.用在副词或形容词后,……的样子/代词,这样;故选C。36.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它的本体,不改变自己的叶子、枝茎,它自己的内心,甘愿经受霜雪的洗礼。“其为质也”“其为心也”的“也”表判断,同时这两个句子是并列关系,其后停顿;“不易叶而改柯”与“甘冒霜而停雪”是描写松树的两个分句,之间应断开。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37.本题考查对衬托写法的理解。衬托: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要赞颂的是莲,但他不是作孤立静止的描写,而是在对比描写中显示它的高超不凡。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把莲花的高洁从牡丹的反衬中突现了出来。而对牡丹的追慕者甚多,爱莲者甚少,则又在对比中显示出不良风尚之盛。菊花和莲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前者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作者采用衬托手法,用菊花的傲然凌霜从正面托莲洁身自好,用牡丹的雍容富贵从反面衬托莲的质朴、自然。通过不同角度的衬托,突出了莲花的高洁,彰显了文章的主题。38.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分析理解。常用的写作方法有: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甲】文,作者要赞颂的是莲,也写了“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写世人大多喜爱富贵的牡丹,唯独作者喜爱莲,通过对比衬托,突出莲不受沾染而高洁,借莲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君子品性,以及对争名夺利的世风的鄙弃。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乙】文,草木在严寒中枯零死去,只有寒松苍翠茂密、遒劲耸立,通过对比衬托了寒松坚韧不屈的品格,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寒松表达了坚守节操的精神,具有君子般的独特品性。【点睛】参考译文【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乙】松树生长在岩石的侧面,世俗之人看不到它,木匠无缘结识它。它没有宽阔的地势来夸耀自己的外形,只有大自然赋予的本色。它枝干伟岸挺拔肃穆茂盛,或高踞于层岩之上,直插云霄;或藏身于幽涧之中,蓄雾藏云。穹石盘曲牢固埋下它的根系,历经数载;古老的藤蔓缠络它的躯体,不知哪年。等到白露飘落,凉风吹来,树林田野凄惨颤栗,高山平原愁容憔悴。其他树木都黄叶凋零,只有它苍翠繁茂。这样以后人们知道它高峻挺拔,特立独行。它的本体,不改变自己的叶子、枝茎,它自己的内心,甘愿经受霜雪的洗礼。它识得隐士高雅的情趣,明晓君子奇异的气节。它确实坚韧不拔,超乎万物。日月不能改变其本性,雨露供养使它更丰茂。它身影高耸,千年茂盛。它把自己流动的身影编织成梦,相信十八年后定能成材为公。它不学春天的桃李,也不学秋天的梧桐。尾声:身为栋梁之材却不为人知晓,顶风冒雪,却只能自己引以为奇。实在是可用之才,却不为人所用,有人认为它浅薄,也有人取法它。(八)(2022春·广东茂名·七年级校联考期中)文言文阅读(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3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尝射于家圃()
(2)睨之,久而不去。()(3)尔安敢轻吾射()
(4)以我酌油知之()4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4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 B.但微颔之/但当涉猎C.睨之,久而不去/旦辞爷娘去 D.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4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43.阅读(甲)文,表现卖油翁技艺高超的语句是?44.请你结合(甲)文和(乙)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39.园子
斜着眼睛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轻视
舀取,这里指倒入。
40.(1)(卖油翁)看见他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2)(卖油翁)于是说:“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
41.D
42.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4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44.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解析】3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圃:园子。(2)句意: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睨:斜着眼睛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3)句意: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轻:轻视;(4)句意: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酌:舀取,这里指倒入。4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矢:箭;但:只,仅仅;颔:点头;(2)因:于是;惟:只,仅仅;尔:同“耳”,罢了。41.A.都为副词,都译为“怎么”;B.都为副词,都译为“只,仅仅”;C.都为动词,都译为“离开”;D.助词,罢了/人称代词,你;故选D。4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根据句意断为: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4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甲)文“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通过“取、置、覆、酌、沥”等一系列动词,体现了卖油翁“钱孔沥油”但是钱币不湿的高超技艺。注意用原文回答。4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甲)文“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乙)文“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可知,陈尧咨射箭技艺高超;根据(甲)文“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可知,陈尧咨面对卖油翁的“微颔之”,出言不逊,认为卖油翁不懂射箭,可见陈尧咨是傲慢无礼之人;根据(甲)文“公亦以此自矜”,(乙)文“常自号曰‘小由基’”可知,陈尧咨是喜爱自我夸耀之人;根据(乙)文“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可知,陈尧咨以射箭为乐忘记了父亲的忠告;可见陈尧咨是贪图享乐之人。据此概括作答即可。【点睛】(甲)参考译文:陈康肃公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也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卖油翁)看见他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陈康肃公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康肃公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卖油翁)于是说:“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乙)参考译文: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力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于是)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九)(2022春·广东清远·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选自《赵襄王学御》)4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
(3)即更刮目相待46.甲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47.下列各项与“子之教我御”中的“之”用法一样的是(
)A.渔人甚异之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水陆草木之花 D.览物之情48.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49.对【乙】文“术已尽,用之则过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我已经尽力了,你好好驾驭这三匹马就能超过我。B.技术已全教给你了,你好好驾驭这三匹马就能超过我。C.我已经尽力了,但你在运用这些技术过分了。D.技术已全教给你了,你在运用这些技术时出错了。50.从【甲】【乙】两文中,你获得哪些启示。【答案】45.示例:①推托;②粗略地阅读;③另,另外
46.示例:①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②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吴地的阿蒙了!47.B
48.示例: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49.D
50.示例:①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②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有所作为;③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这样才可能取得成功。④做事应该专心致志等。【解析】4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托。②句意: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涉猎:粗略地阅读。③句意: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更:另,另外。4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①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语气词,同“耶”。②今者,如今,现在。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47.本题考查对虚词的辨析。例句意思是:你教我驾车的技术。之,助词,处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A.代词,代指渔人见到的景象;B.助词,处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助词,的;D.助词,的故选B。48.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凡是驾车需要注重的是,马套上辕,要跟车辆配合稳妥。人赶着马,注意力要放在人的指引与马的奔跑相协调上,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很远的地方。“凡御之所贵”意义完整,是一个独立单位,之后要断开;“马体安于车”和“人心调于马”分别写“马”和“人心”,之间要断开;“而后可以追速致远”是说人与马的协调一致就能达成的结果,之前要断开。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4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句中重点词语:术,技术。尽,穷尽。用,运用。过,不恰当。句子正确翻译为:“我”已经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你在运用这些技术时出错了;故选D。50.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启示。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甲】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还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等等。【乙】文,赵襄王几次都不能赢过王子期,是因为他一心只想赛过王子期,把注意力全都集中王子期的身上,根本顾不上与马匹的奔跑协调一致。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做任何事,如果不专心致志,而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做学间也是如此,只有抛弃杂念,集中精神,才能使自己的智能得以充分发挥,取得好的成绩;做事要掌握关键的要领,不要因为其他因素而丢失主要的目标。据此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马车技术,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赛。赛时,他多次改换马匹而多次落在王子期后边。襄王说:“你教我驾车的技术,(技术)没有完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经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只是你在运用这些技术时错了。凡是驾车需要注重的是,马套上辕,要跟车辆配合稳妥。人赶着马,注意力要放在人的指引与马的奔跑相协调上,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很远的地方。如今你在我后面就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就怕我追了上来。其实,驾驭马匹长途竞争,不跑在前面,便是落在后面。但是你在前在后,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顾得上与马匹的奔跑协调一致吗?这就是你落在后边的原因了。”(十)(2022春·广东中山·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5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但当涉猎
(4)及鲁肃过寻阳5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班夜宵采购合同范本
- 单位间借用合同范本
- 个人股东入股合同范本
- 保安公司加盟合同范本
- 产学研技术采购合同范本
- 劳务聘用员工合同范本
- 企业绿化采购合同范本
- 加工中心租赁合同范本
- 劳务协议解除合同范本
- 公司股权集资合同范本
- 藏式建筑简介优质课件
- JC-019粉煤灰检测报告
- 回文诗课件完整版
- 成人学士学位英语1000个高频必考词汇汇总
- 高中英语 Smartphone a smart choice 课件
- VTE相关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YY/T 1537-2017放射治疗用激光定位系统性能和试验方法
- SB/T 10752-2012马铃薯雪花全粉
-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沁园春长沙》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 三生公司奖金制度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全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