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超级全能生”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福建省“超级全能生”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福建省“超级全能生”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福建省“超级全能生”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福建省“超级全能生”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超级全能生”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新高考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当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小体时,Ca2+由膜外进入膜内,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释放某种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重新吸收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②、③都需要消耗ATP,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B.图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Ca2+跨膜运输受阻时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D.①③过程说明兴奋可在两个神经元间双向传递2.土壤内含有松散的颗粒,有利于微生物和小动物的生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土壤中微生物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中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供给绿色植物利用C.利用土壤小动物的避光趋湿怕高温,可采用带灯罩的日光灯制作诱虫器来进行收集D.为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选用样方法,并随机取样3.下图结构式所代表的物质为()A.氨基酸 B.肽链 C.二肽 D.蛋白质4.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阶段I中种子细胞的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下降B.阶段II中胚细胞合成有解除休眠作用的赤霉素逐渐增多C.阶段I中种子细胞有机物总质量变多而鲜重增加D.阶段I后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5.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葡萄糖的消耗增加B.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C.若C能抑制ATP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增加D.若d能抑制[H]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6.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①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一定是分泌蛋白②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③无论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其“系统边界”一定是细胞膜④植物细胞内的色素,一定含有C、H、0、N、Mg⑤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一定能够找到⑥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Nt=N0)中的是指增长速率,其数值一定大于1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育种一方面要利用基因组育种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加快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成果向育种应用的转化,另一方面要重视发掘新的重要基因,为设计育种提供“元件”。我国水稻遗传育种经历的3次大飞跃,离不开矮秆基因、核不育基因、抗虫基因等许多重要基因资源的发掘和利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科研人员在自交系A水稻田中发现一株矮化的突变体,通过自交保种发现,后代均表现为矮秆,说明此矮秆突变体为_____。将此矮秆突变体分别在我国多个地区进行种植,发现株高、产量表现稳定。根据矮秆突变体的性状表现,科研人员认为矮秆突变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理由是_____(至少写出两点)。(2)为研究水稻核基因B的功能,科研人员将T-DNA插入B基因中,致使该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记为b。以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下表所示。杂交编号亲本组合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结实率①♀BB×♂bb16/16110%②♀bb×♂BB78/15650%③♀BB×♂BB70/14150%表中数据表明,B基因失活使_____配子育性降低。若用杂交①的F1(作父本)给杂交②的F1(作母本)授粉,预期母本植株的结实率为_____,所获得的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3)科研人员将苏云金芽胞杆菌的Bt毒蛋白基因导入水稻细胞获得抗虫水稻,并筛选出细胞核中含有两个抗虫基因的个体。请用筛选出的转基因水稻设计一个杂交实验,进一步确定细胞核中两个抗虫基因的相对位置____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方法,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8.(10分)以下为I型超敏反应的基本过程:过敏原初次进人机体后,诱导机体产生的某类抗体在不结合过敏原的情况下,就可以结合到肥大细胞等细胞上,使之成为致敏肥大细胞。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人机体,使致敏肥大细胞合成及释放组织胺等物质。组织胺等物质与平滑肌等效应器官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而引发过敏类疾病。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的某细胞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下细胞中,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某细胞B.T细胞C.B细胞D.浆细胞(3)由图可知,过敏反应中抗体的存在部位不同于正常体液免疫的是:________________。(4)简略分析防治过敏的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9.(10分)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结构示意图如下:N-核衣壳蛋白,M-膜糖蛋白,E-血凝素糖蛋白,S-刺突糖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示意图与HIV比较,从病毒分类上看,二者都是_________类病毒,组成该病毒的元素有__________。M所在位置____(答是或不是)细胞膜,高温能杀死病毒的原理是_____(2)目前准确快速检测COVID-19的方法是使用核酸检测试剂盒,此检测属于_______水平上的检测。检测病毒之前,首先要通过体外复制获得大量病毒核酸片段,试根据高中所学知识,推测可能需要用到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然后利用已知序列的核酸通过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出COVID-19的RNA的核糖核苷酸的序列,此检测依据的原理是____。10.(10分)福寿螺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1981年引入中国。其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危害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已被我国列为外来入侵物种。为研究福寿螺对沉水植物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实验,部分实验结果如图1和图2(图中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物体的有机物总量,对照组是无福寿螺组)。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群落的种间关系分析,图1与对照组相比低密度组中黑藻生物量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图2表示狐尾藻各器官的干重,据图分析,福寿螺最喜食狐尾藻的器官为_________。(2)关于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了“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图1的实验结果是否符合该理论?_________(填“是”或“否”)。(3)福寿螺作为“成功”的入侵物种,导致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降低,说明该生态统的_________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该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使用化学药物防治福寿螺相比,采用养鸭取食福寿螺进行防治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迪拜成功试种沙漠海水稻,该海水稻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某研究小组用海水稻为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如图1、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B、C三组海水稻经NaC1溶液处理后,短时间内叶绿体基质中C3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组;图2中,限制丙组海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2)研究者用含18O的葡萄糖追踪海水稻根细胞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其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NaCl溶液处理后,推测海水稻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4)若想进一步研究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海水稻叶片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含量的影响,可从各组选取等量叶片,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观察比较各组色素带的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中伴随着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题图分析:过程①中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称为胞吐,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过程②为Na+内流过程,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过程③表示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回收神经递质,需要载体和能量。【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知①③过程需要消耗ATP(能量),A错误;

B、由图可知,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了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B错误;

C、题意显示,Ca2+由膜外进入膜内,促进一定数量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从而加速释放神经递质,当Ca2+跨膜运输受阻,会导致释放的神经递质(兴奋性递质)减少,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C正确;D、①③过程分别表示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回收,但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D错误。故选C。2、A【解析】

土壤中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供绿色植物利用,但其分解释放的能量不能供给绿色植物利用;利用土壤小动物的避光趋湿怕高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制作诱虫器来进行收集;在进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详解】A、土壤中既有分解者也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土壤中微生物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B、土壤中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供绿色植物利用,但其分解释放的能量除了满足自身生命活动需要,其余均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绿色植物无法利用这部分能量,B错误;C、利用土壤小动物的避光趋湿怕高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制作诱虫器来进行收集,C错误;D、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D错误。故选A。3、C【解析】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详解】图中含有一个肽键,是由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二肽,肽链是由多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是由一条或几条肽链构成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4、C【解析】

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吸水,增强代谢,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根据图像中I阶段中种子吸胀吸水,进入胚细胞中的水含量上升,因此自由水的含量升高;阶段II中种子细胞不断合成赤霉素,赤霉素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阶段III中,种子代谢增强,细胞呼吸增强,有机物含量减少,但由于细胞中的水和小分子有机物种类增多,因此细胞的鲜重增加;根的向地性的原因是因为水平放置的植物,其近地一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背地一侧,而过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根近地一侧的生长,因此背地一侧增长较快,因此根向地生长。【详解】A、阶段I中种子吸水,水进入干种子胚细胞,使种子细胞的自由水含量上升,因此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下降,A正确;B、阶段II中胚细胞合成赤霉素逐渐增多,B正确;C、阶段III中解除休眠,种子萌发生长需要消耗细胞内有机物,细胞有机物总质量变少而鲜重逐渐碱少,C错误;D、阶段III后根向地生长及茎背地生长的原因都是生长素分布不均所致,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中通过种子萌发质量的变化来考察种子细胞代谢过程的理化指标的改变,种子萌发过程通过吸水、准备萌发、增强呼吸过程等为萌发提供能量,于此同时植物激素的变化也在调控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命活动。5、D【解析】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详解】A、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若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丙酮酸的数量的消耗减少,葡萄糖的消耗减少,A错误;B、若抑制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则丙酮酸的数量减少,B错误;C、若抑制ATP的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减少,C错误;D、若抑制[H]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D正确。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有氧呼吸过程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D【解析】

①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分泌蛋白,如溶酶体中的酶,①错误;②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②正确;③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系统边界”都是细胞膜,③正确;④植物细胞内的色素不一定含有Mg,只有叶绿素含有Mg,④错误;⑤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一定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⑤正确;⑥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Nt=N0)中的是指增长速率,其数值不一定大于1,⑥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纯合体矮杆突变体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和较高的光能利用率,雄30%5:6:1让该细胞核中含有两个抗虫基因(设为D)的个体自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和比例。若后代抗虫:不抗虫=3:1,说明两个抗虫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若后代全为抗虫,说明两个抗虫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若后代抗虫:不抗虫=15:1,说明两个抗虫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解析】

1、纯合个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2、一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若两个抗虫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解】(1)纯种个体能稳定遗传。矮秆突变体通过自交保种,后代均表现为矮秆,说明此矮秆突变体为纯合体。(2)由实验可知①和②组是实验组,③组是对照组。表中数据分析可知,②和③的结实率相同,而亲本①中的雄性亲本是bb,其结实数特别低,根据基因B失活后是b基因,可推测是雄配子育性严重降低导致结实率降低。根据做出的假设和表格中的结实率,如果让杂交①的F1即Bb给杂交②的F1即Bb授粉,雄配子是1/2B和1/2b,雌配子是1/2B和1/2b,当雄配子含B时母本结实率是50%,当雄配子含b时母本结实率是10%,子代中有1/4BB、1/4Bb、1/4Bb、1/4bb,所以预期结实率应是1/4×50%+1/4×50%+1/4×10%+1/4×10%=30%,子代中BB:Bb:bb=(1/4×50%):(1/4×50%+1/4×10%):(1/4×10%)=5:6:1。(3)让该细胞核中含有两个抗虫基因(设为D)的个体自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和比例。如果两个抗虫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含有2个D配子和不含有D的配子之比是1:1,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抗虫植株与不抗虫植株之比为3:1;如果两个D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产生的配子都含有D,自交后代都具有抗虫基因,因此都能抗虫;如果两个抗虫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不抗虫个体的比例是1/4×1/4=1/16,故抗虫个体:不抗虫个体=15:1。【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使用条件,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学会应用演绎推理的思想设计遗传实验、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结论。8、吞噬细胞摄取(吞噬)、处理并呈递抗原(或过教原)BC能吸附(结合)在肥大细胞表面避免(减少)接触过教原;抑制免疫活性物质的合成和释放;与免疫活性物质竞争效应器官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药物;服用抗组织胺的药物;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等【解析】

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详解】(1)根据图中的某细胞把过敏原呈递给T细胞可知该细胞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的作用是摄取(吞噬)、处理并呈递抗原(或过教原)。(2)某细胞识别抗原没有特异性,T细胞和B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功能,故选BC。(3)右图可知,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能吸附(结合)在肥大细胞表面,而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4)根据引起过敏反应的过敏原和过敏反应的作用机理,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过敏的防治,具体有:避免(减少)接触过教原;抑制免疫活性物质的合成和释放;与免疫活性物质竞争效应器官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药物;服用抗组织胺的药物;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识记过敏反应的概念及发生机理,识记体液免疫的过程,并结合题干和题图信息准确答题。9、RNAC、H、O、N、P、S不是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在高温条件下变性失活分子RNA复制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析】

核酸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物之一,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而RNA与基因的表达有关。组成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组成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前者所含的碱基为A、T、C、G,后者所含的碱基为A、U、C、G。【详解】(1)据新型冠状病毒的成分为RNA和蛋白质,属于RNA病毒,HIV的成分是RNA和蛋白质,属于RNA病毒。R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为C、H、O、N、S,因此组成该病毒的元素有C、H、O、N、P、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M所在位置不是细胞膜。高温能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得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在高温条件下变性失活,从而杀死病毒。(2)核酸是生物大分子,核酸检测属于分子水平上的检测。该病毒为RNA病毒,要通过体外复制获得大量病毒核酸片段,需要大量复制RNA,可能需要用到的酶是RNA复制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利用已知序列的核酸与COVID-19的RNA的核糖核苷酸的序列配对,检测出COVID-19,该技术称之为分子杂交技术。【点睛】熟记、理解核酸的分子结构及检测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福寿螺摄取了较多的苦草和狐尾藻,与对照组相比低密度组中苦草和狐尾藻的生物量减少更多,而黑藻与苦草、狐尾藻具有竞争关系,因此黑藻生物量增大叶否自我调节负反馈调节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解析】

分析图示:分析图1:随着福寿螺密度增加,苦草、狐尾藻的生物量显著降低,黑藻的数量总体增加;分析图2:随着福寿螺密度增加,各个器官的干重都减少,但叶的减少量尤其多,可见福寿螺更喜食狐尾藻的器官为叶。【详解】(1)分析图1,从群落的种间关系分析,与对照组相比,低密度组中黑藻生物量增大的原因是福寿螺摄取了较多的苦草和狐尾藻,与对照组相比低密度组中苦草和狐尾藻的生物量减少,而黑藻与苦草、狐尾藻具有竞争关系,因此黑藻生物量增大;图乙表示狐尾藻各器官的干重,据图分析,福寿螺最喜食狐尾藻的器官为叶。(2)图1的实验结果出现了某种生物优势远大于其他竞争物种的情况,不符合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的“收割理论”。(3)福寿螺作为“成功”的入侵物种,导致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降低,说明该生态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与用化学药物防治福寿螺相比,釆用养鸭取食福寿螺进行防治的主要优点是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正确分析题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1、A光照强度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NaCl溶液处理后,)海水稻根部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差减小,海水稻根部吸水减少,最终导致气孔开放度下降,CO2吸收量减少,从而使光合速率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