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寿县一中新高考生物四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寿县一中新高考生物四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寿县一中新高考生物四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寿县一中新高考生物四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寿县一中新高考生物四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寿县一中新高考生物四模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遗传的变异是进化的重要动为和机制B.只有自然环境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自然选择使不同个体之间出现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差异2.在下列细胞中,有氧呼吸的场所有别于其他细胞的是A.醋酸菌细胞 B.酵母菌细胞C.叶肉细胞 D.肝脏细胞3.以下关于“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只需配制一种适宜浓度的2,4-D溶液 B.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C.2,4-D即吲哚乙酸,是由色氨酸合成的 D.需每天测量每根枝条上根的总长度4.如图中的曲线表示人体内某抗体在两种免疫接种方式后的含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疫苗必须通过注射进入人体B.采用方法1会使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C.方法2中注射的可以是减毒的微生物D.注射天花疫苗属于方法1的免疫接种5.已知某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所以女性人群中致病基因的频率大于男性人群B.若男性群体中患者的比例为3%,则女性群体中纯合子患者的比例为1.19%C.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既可来自祖父,也可来自外祖父D.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既可来自祖母,也可来自外祖母6.下图甲是果酒和果醋发酵的装置图,图乙是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装置可先用于果醋的制作,后用于果酒的制作B.用甲装置制作果酒时,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且一直关紧阀bC.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醋发酵D.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但反应场所不同7.下列有关生物膜及其所含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中催化丙酮酸分解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B.溶酶体膜蛋白经过修饰,不会被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水解C.叶绿体中催化NADPH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上载体蛋白种类密切相关8.(10分)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不正确的是()A.用荧光标记法研究生物膜的流动性B.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分子结构特点C.用3H标记胸腺嘧啶研究基因的表达过程D.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中的不同的细胞器二、非选择题9.(10分)如下图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1)阶段Ⅰ和Ⅲ小麦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Ⅲ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2)从细胞膜组成和结构的角度来推测,水分可经过细胞膜中的______、______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3)在阶段Ⅱ,种子吸水速率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阶段Ⅰ,呼吸速率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阶段Ⅰ。(4)据测定小麦种子萌发初期以无氧呼吸为主,欲测定无氧呼吸产物是否含有酒精,所用的试剂是______。(5)有研究表明,某种小麦在轻度干旱胁迫下,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了38%。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分别测定小麦叶片在轻度干旱胁迫和供水充足两种条件下的气孔张开程度(气孔导度)与叶肉细胞胞间CO2浓度。结果发现,轻度干旱胁迫组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小于供水充足组的,由此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鸸鹋油提取自澳洲动物鸸鹋(一种当地常见鸟类)的背部脂肪,具有很多用途,如促进伤口愈合,缓解关节炎等,也常与一些抗菌成分混合制成抗菌药物,近年来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1)随着抗菌药物被广泛使用,病原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发生___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改变,人们迫切希望发现新结构的抗菌化合物。(2)前期研究发现鸸鹋油的水溶性较差,所以不能在___________培养基上出现清晰的抑菌圈,故将醇鹊油与乙醇和Tween81(一种乳化剂)混合均匀制成乳液。为确定鸸鹋油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分别___________到LB培养基中,在37℃摇床条件下培养。摇床振荡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②一段时间后将上述培养基稀释为一定浓度的菌悬液,加入不同稀释浓度的鸸鹋油乳液并振荡混匀,培养21h后测定菌体的存活状况,结果如下表。鸸鹋油浓度/%菌体生长情况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1+++1.11156+++1.11313+++1.11625-++1.1125--+1.125--+1.15--+注:“+”表示有菌生长;“-”表示无菌生长。上述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__。(3)常见抗菌药物青霉素的抗菌机理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有人提出鸸鹋油可增大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已知多数细菌体内存在β—半乳糖苷酶,可催化乳糖水解生成_________________和半乳糖,邻硝基酚-β半乳糖苷(ONPG)是一种乳糖类似物,可进入菌体,被β-半乳糖苷酶水解为邻硝基苯酚(一种黄色物质)。分光光度计可定量检测溶液中某种物质的含量。为确定鹊油能否增大菌体细胞膜通透性,请你根据上述原理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11.(14分)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最新研究表明,下丘脑视前区(POA)和下丘脑背内侧(DMD)两个区域直接参与体温调节,两者分别富含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而且POA对DMD有显著抑制作用,如下图所示。(1)图中编号①所示结构的功能是________。(2)在炎热环境下,POA中热敏神经元兴奋。POA神经元的兴奋经自主神经调节散热,其效应包括________。(3)图中编号③是连接两个神经元的结构,两者之间的信息分子是________。(4)当兴奋传至肾上腺,后者分泌激素并作用于脂肪细胞上相应的________,由此促进的代谢过程有________(填图中编号)。(5)进一步研究发现,POA神经元持续兴奋会产生“低体温症”,而DMD持续兴奋却不会产生“高体温症”,并且这一现象与环境温度无关。据图分析其原因________。12.Ⅰ.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_________________。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_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____________________。Ⅱ.适宜浓度(10-10mol·L-1)的生长素,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浓度过高(10-8mol·L-1)的生长素会抑制种子的萌发。请你根据这一事实来设计实验,验证其正确性。主要实验材料和用具:适宜浓度(10-10mol·L-1)和过高浓度(10-8mol·L-1)的生长素溶液、蒸馏水、3个培养皿、湿滤纸、玉米种子若干实验步骤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及相关结论:①若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详解】A、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是自然选择,可遗传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B、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均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所以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错误;D、自然选择决定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使不同个体之间出现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差异,D正确。故选D。2、A【解析】

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据此答题。【详解】根据题意分析,选项中的四种生物中,醋酸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其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质膜;而酵母菌细胞、叶肉细胞和肝脏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它们的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故选A。3、D【解析】

生长素是植物产生的、对植物有调节作用的激素之一。天然的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合称为植物生长物质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类似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激素的替代物,在生产上获得了很多应用。生长素类似物,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长的效果不同,一般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详解】A、该实验使用了不同浓度的2,4-D溶液,A错误;B、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组,即不加2,4-D溶液加蒸馏水的对照组,B错误;C、生长素即吲哚乙酸,是由植物体内的色氨酸合成的,2,4-D是生长素的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C错误;D、需每天测量每根枝条上根的总长度,作为观测指标,D正确。故选D。4、C【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其中方法1是注射抗体,属于被动免疫;方法b是注射抗原,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后生成抗体,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详解】A、蛋白质类疫苗必须通过注射进入人体,但多糖类疫苗可口服,A错误;B、方法1是在患病时给患者注射抗体以消灭抗原,属于免疫治疗,不会引发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B错误;C、方法2中注射的是抗原,抗原可以是减毒或灭活的微生物,C正确;D、注射天花疫苗属于注射抗原,对应图中的方法2,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掌握免疫学原理的应用,能分析曲线图,明确方法1和方法2的作用及应用。5、B【解析】

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的遗传特点:(1)世代相传;(2)男患者少于女患者;(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女性正常个体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用Aa表示该病的基因。【详解】A、女性人群中和男性人群中该病的致病基因的频率是相同的,A错误;B、若男性群体中患者的比例为3%,则该病的基因频率即为3%,则由于女性纯合子含有两个致病基因,所以女性群体中纯合子患者的比例为3%×3%=1.19%,B正确;C、女性患者(XAX-)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其父亲,但祖父传给其父亲的染色体是Y,所以该染色体不可能来自祖父,C错误;D、由于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所以其XA不可能来自祖母,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理解种群基因频率在X染色体上的疾病计算,掌握其特点。6、D【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是发酵装置,乙是果酒、果醋制作的实验原理,①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的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②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④是醋酸菌发酵形成醋酸的过程。【详解】因为醋酸菌可利用酒精生产醋酸,但酵母菌不能利用醋酸生产酒精,故甲装置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A错误;甲装置中,阀b控制排气,阀a控制进气,制作果酒时应关闭阀a以创造缺氧环境,适时打开阀b几秒钟以排出产生的CO2,B错误;醋酸菌是嗜热菌,果醋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酒发酵时的温度,C错误;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该过程需用氧气的参与,反应场所在线粒体;过程④表示果醋发酵,由于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该过程也需要氧气的参与,但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故③和④过程的反应场所不同,D正确。故选D。7、A【解析】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为葡萄糖酵解,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为丙酮酸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是还原氢和氧结合形成水,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光反应的产物是NADPH、ATP和氧气。【详解】A、线粒体中催化丙酮酸分解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A错误;B、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经过修饰成为特殊结构的蛋白质,不会被自身水解酶水解,B正确;C、NADPH是光反应的产物,形成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故叶绿体中催化NADPH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C正确;D、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主要与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也与磷脂双分子层有关,D正确。故选A。8、C【解析】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RNA的过程,需要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需要氨基酸为原料。DNA特有的碱基为T,RNA特有的碱基为U。【详解】A、由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因此可以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B、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发现了DNA分子结构为双螺旋结构,B正确;C、胸腺嘧啶只存在于DNA中,只有DNA复制过程中才会利用胸腺嘧啶,基因表达过程涉及转录和翻译,不涉及DNA复制,因此应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不能研究基因的表达过程,C错误;D、由于各种细胞器的质量和密度不同,所以运用差速离心法可以将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相互分离开来,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9、自由水磷脂(或脂质)双分子层水通道小于大于酸性的重铬酸钾在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气孔关闭导致CO2供应不足,使暗反应受阻,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解析】

1、水分是种子萌发的条件之一,干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增加,细胞代谢旺盛。形成幼苗之前,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增加的重量是水分,有机物总量下降。2、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以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检测,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3、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详解】(1)阶段Ⅰ和阶段Ⅲ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增加的物质主要是种子吸收的水分。阶段Ⅲ中,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由于该阶段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高,因此细胞代谢旺盛。(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从细胞膜组成和结构的角度来推测,水分可经过细胞膜中的磷脂双分子层、水通道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3)据图示可知,在阶段II,种子含水量没有多大变化,故种子吸水速率小于阶段I;而随着自由水含量的增加,代谢强度大大增加,故呼吸速率大于阶段I。(4)无氧呼吸中如果产生酒精,可以用酸性的重铬酸钾试剂检测,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5)研究显示,干旱胁迫下植物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轻度干旱胁迫组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小于供水充足组,这种相关性说明在轻度干旱条件下该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降低的原因是气孔关闭,导致气孔导度下降,引起胞间CO2供应不足,暗反应中CO2还原受阻,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浇水可解除干旱胁迫。【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并学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获取结论。.10、定向固体接种供氧、目的菌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大肠杆菌对鸸鹋油较为敏感,最小抑菌浓度约为1.1162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约为1.1125%,并且鸸鹋油对沙门氏菌没有表现出抑菌性葡萄糖将大肠杆菌(或其他细菌)置于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再加入ONPG和一定浓度(≥MIC)的鸸鹋油,对照组不加鸸鹋油。一段时间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邻硝基苯酚的量,记录并比较。【解析】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常用到培养基,培养基,是指供给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或组织)生长繁殖的,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抑菌圈法又叫扩散法,是利用待测药物在琼脂平板中扩散使其周围的细菌生长受到抑制而形成透明圈,即抑菌圈,根据抑菌圈大小判定待测药物抑菌效价的一种方法。【详解】(1)随着抗菌药物被广泛使用,抗药性强的病原菌存活,病原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提高,发生定向改变。(2)鸸鹋油的水溶性较差,所以不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出现清晰的抑菌圈。①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分别接种到LB培养基中。摇床振荡培养可以提高溶氧量、增加目的菌与营养物质的接触。②从表中可知,不同稀释浓度的鸸鹋油乳液中沙门氏菌均有生长,说明鸸鹋油对沙门氏菌没有表现出抑菌性。1.11625浓度下,大肠杆菌停止生长,1.1125浓度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停止生长,说明大肠杆菌对鸸鹋油较为敏感,最小抑菌浓度约为1.1162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约为1.1125%。(3)乳糖由一分子半乳糖和一分子葡萄糖组成。邻硝基酚-β半乳糖苷(ONPG)是一种乳糖类似物,可进入菌体,被β-半乳糖苷酶水解为邻硝基苯酚(一种黄色物质)。分光光度计可定量检测溶液中某种物质的含量。为确定鹊油能否增大菌体细胞膜通透性,自变量是鹊油的有无,因变量是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观测指标为邻硝基苯酚的量。因此,实验可设计为:将大肠杆菌(或其他细菌)置于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再加入ONPG和一定浓度(≥MIC)的鸸鹋油,对照组不加鸸鹋油。一段时间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邻硝基苯酚的量,记录并比较。【点睛】本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筛选,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分析处理能力。11、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皮下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等神经递质/化学递质受体④⑥⑦(5)POA持续兴奋,会使散热增加,同时因其能抑制DMD即抑制产热,所以体温持续降低导致“低体温症”;DMD持续兴奋会增加产热,但DMD不能抑制POA,故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会导致POA兴奋,从而增加散热,使产热和散热达到新的平衡不会出现“高体温症”【解析】

题图分析: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神经中枢脊髓的白质,③表示突触,④⑤⑥⑦⑧表示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脂肪酸、葡萄糖的相互转化及氧化分解过程。其中POA和DMD是下丘脑中直接参与体温调节的两个区域,分别富含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而且POA对DMD有显著抑制作用【详解】(1)图中①表示感受器,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将刺激转换为电信号。(2)在炎热环境下,POA中热敏神经元兴奋。POA神经元的兴奋经自主神经调节,其效应包括皮下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强等增加散热。(3)③表示突触,是连接两个神经元的结构,这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4)据图可知,当兴奋传至肾上腺,后者分泌肾上腺素并作用于脂肪细胞上相应受体,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同时升高血糖,即促进的代谢过程有④⑥⑦。(5)POA神经元持续兴奋会产生“低体温症”,而DMD持续兴奋却不会产生“高体温症”,并且这一现象与环境温度无关。据图分析其原因是:POA神经元持续兴奋,会使散热增加,同时因其抑制DMD即抑制产热,所以体温持续降温导致“低体温症”;DMD持续兴奋会增加产热,但DMD不能抑制POA,故产热量增加使体温升高会导致POA兴奋,从而增加散热,使产热和散热达到新的平衡,不会出现“高体温症”。【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过程、体温调节,要求考生识记神经调节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以及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