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任务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思维培育_第1页
基于学科任务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思维培育_第2页
基于学科任务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思维培育_第3页
基于学科任务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思维培育_第4页
基于学科任务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思维培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学科任务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思维培育在学习过程中,学科思维是学生将学科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的桥梁与纽带。随着核心素养测评思路的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构建了学科任务导向型的评价框架,确定了辨识与判断、阐释与论证、探究与建构等学科任务,这些学科任务既是培育、发展、评价学生学科思维的重要载体,同时又蕴含了学科思维的具体要求。深入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任务的具体要求,我们可以提炼出体现本学科特点的典型学科思维方式。在口常教学中,依据学科任务类型,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学科思维加以解决,既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乂能稳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一、分解判断要素,优化判断思维“辨识与判断”类学科任务是指对有关道德与法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事物,识别与判断其是非真假美丑等性质、概括本质,它着重回答“是什么、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这就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注重运用判断思维。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我们要认识事物,就需要对事物进行判断,肯定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相互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不论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涵还是外延,都会涉及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和学生的真实生活。因此,判断这些现象、事实、观点的性质,确定其中的是非、善恶、真假、美i1,是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逻辑起点。只有在作出判断的基础上,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才能真实展开。任何判断都有其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其内容真实与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范围,而其形式则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因此,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判断思维,主要应从其内容维度引导学生进行判断,同时也需要渗透一定的逻辑规则要求。基于学生的生活和交往范围构建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涉及大量社会生活的现实,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学科理论。因此,从学科教学维度渗透学科思维的要求,引领学生掌握判断思维的要义,不仅要学会事实判断,同时也要进行理论判断。“让事实说话”本身就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并掌握判断思维的基本要求,就必须“摆事实”,在引导学生深度解剖这些“事实”的过程中判断其是否和客观实际相吻合。比如,“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这是一个事实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把握这个判断的基本要素,即“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新型民主”,看清其连接词“是”。同时要和我国民主政治的具体实践,即“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相联系,把握住“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经历了这一思维过程后,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新型民主”新在何处,并对这一事实作出准确的判断。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内容还涉及大量的理论判断,即所描述的观点是否与学科课程理论和吻合。在判断的过程中,如果描述的观点与学科课程理论吻合,则观点就是正确的。比如,“全国人大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有助于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和实践创新”。这一判断过程的思维路径与上述的事实判断基本吻合,但难度相对更大。既要引导学生理解“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和实践创新”的内涵和功能,还要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掌握了其中的判断路径并对判断要素作出符合学科理论的解读,方能作出正确判断。判断思维蕴含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是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逻辑起点,引导学生对学科基本观点进行准确判断,既是学习的过程,也始优化判断思维能力,提升学习力的基础。二、分析比较类型,内化比较思维“阐释与论证”类学科任务是指对真实社会生活情境中的事物或问题,运用学科技能与方法分析原因,探窕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运用实证材料或理论原理对探究结论进行合乎逻辑与科学要求的论证和检验,它着重回答“为什么”问题。这就需要运用比较思维。比较,是指确定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一种逻辑方法。运用比较思维,就是通过时不同事物或相似事物的对比,从中寻找事物的异同进而探寻其木质与特性。比较主要包括空间上的比较及时间上的比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横比和纵比。横比就是在空间上同时并存的事物之间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性或同一性,帮助我们区分或辨认不同的事物。纵比则是在时间上先后相随的某一事物,通过比较发现该事物随时间发展而发生的变化。在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两种比较方法往往是结合使用的。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过程中,不同的现象、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数据等都需要进行比较。只有通过比较,学生才能发现比较对象的异同点,并进一步提炼出哪种观点或事实是符合逻辑的,是吻合道德与法治学科原理和观点的,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并将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为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打好基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任务群中,比较具有比判断更高一层的思维要求。因为比较往往是基于多个对象之间的对比,通过审读两个或多个比较对象的内容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结论。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把比较思维和判断思维的训练整合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任务密切相关的是横比与纵比两种具体思维方法O横比就是把处于不同空间的同类事物放在•起比较,引导学生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就要善于筛选比较对象及其具体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横比。比如,分析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基础优势,我们可以选择浙江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比等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同一个时间维度上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其他省市同类数据进行比较,这样便能引导学生通过各项目具体数据的对比,领悟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基础优势。纵比则是把同,事物放在时间轴的先后顺序上进行比较,找到该事物随着时间发展而发生的变化。在教学中,通常需要确定对比的时间范围和所需的对比项目。在上例中,我们可以选择近五年来浙江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比等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通过逐年对比,引导学生把握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感悟浙江省五年来的发展与进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路径得到了有效引导。掌握比较思维,学生能够在复杂的事物中迅速找到厘清内在逻辑的方法,能够为理解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基本观点找到事实支撑,进而提高学科学习水平。三、解剖思维内核,感悟辩证思维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任务中的“阐释与论证”“探究与建构”是两类比较复杂的学科任务,在完成这两类学科任务的过程中,均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水平。”阐释与论证”的任务要求与问题指向如前文所述。“探究与建构”则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况和逻辑推理、创新思维等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时策和方法,并能够选择出符合具体情境的合理方案,如提出合理可行的问题解决建议,它着重回答“怎么做"问题。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法,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事物。辩证思维强调对事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一方面,辩证思维要求人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辩证思维要求人们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茗认识对象,即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具有整体性、开放性、生长性的综合课程,涉及丰富的学习主题。结合辩证思维的要求,我们在学习某一理论观点时,就需要把该观点和具有内在联系的观点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依托观点的内涵和外延,建构出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知识板块。同时,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夏杂的事物中抓住重点、认清主流,才能看清事物发展的方向。受初中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制约,辩证思维作为较高层次的一种思维形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是一个落实的难点。鉴于此,我们可以把辩证思维的具体要求进行简化,主要从思维的全面性、精准性角度加以引领。思维要全面,就要学会“两分法”,即在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统一。比如,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中的“权利义务相统一”就是一个包含着对立统一的典型观点,一方面,权利是法律赋予的,义务是法律强制的。另一方面,权利义务又是相互依存的,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可促进权利的实现,两者是统一的。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剖析了这两个方面,才能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把握权利和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认识到作为公民既要增强权利意识,乂要强化义务观念。思维精准,还要善于抓住重点。比如,在学习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内容时,我们既要引导学生把握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与不断变化的国情”等多种矛盾和冲突,同时又要引导学生理解在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样,学生才能清晰理解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把握其本质。随着生活和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和课程难度要求的提升,对于学生辩证思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辩证思维是提升学习效率、升华思维品质的重要一环。四、巧设多元问题,引导迁移思维在“探窕与建构”学科任务中,无论是逻辑推理还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和方法,都落脚在将所学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与具体的问题情境相结合,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或者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涉及迁移思维。迁移思维是指学生将已有知识、技能、思维方式等迁移应用到新情境、新问题以及社会生活中,并创造性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的思维方式。迁移是一种由此及彼的理性思维方法。迁移具有方向性,前期学习对后续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实现了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需要引导学生而对真实问题情境,在完成相应的学科任务过程中展现核心素养、发展核心素养。这就涉及调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情境、解剖学科任务、表达学习结论的复杂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其思维的实质就是实现正迁移。因此,我们需要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实现正迁移,力求学习效果、素养发展的正向叠加。正向迁移的真正发生,是学习主体与学习任务交互作用的结果。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任务的解决过程就是学生运用迁移思维实现正向迁移的过程。比如,教学“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一内容时,教师以“华为公司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为总议题,设置三个具有思辨性的子议题:“投入巨大,手机芯片研还是不研?”“女儿被拘,5G技术换还是不换?”“辩一辩:'买华为可以证明我爱国''买苹果的不一定不爱国,但至少没有买华为的爱国随着各个问题的有效解剖,不断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在学生深度参与材料分析、绘制概念关系图、观点思辨、行为评析等课堂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迁移思维得以有效训练。运用迁移思维在新的情境中解决现实问题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正向迁移的实现是个复杂的过程。因此,要促进迁移思维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