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高考历史试题答案解读及备考策略指导课件_第1页
2024年安徽高考历史试题答案解读及备考策略指导课件_第2页
2024年安徽高考历史试题答案解读及备考策略指导课件_第3页
2024年安徽高考历史试题答案解读及备考策略指导课件_第4页
2024年安徽高考历史试题答案解读及备考策略指导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完全解读安徽卷CONTENTS目录01020304试卷总评考情分析备考指津真题解读01试卷总评

本套试卷符合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即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第4、5、9题)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强化对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6、7、8题)、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查要求,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1、3题)、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第2、17题)、国家观(第8、10、12、13、19题)、文化观,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彰显高考的育人功能。1.立德树人01试卷总评2.服务选才

综合型人才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紧缺的人才类型之一,为了选拔出具有综合能力潜质的人才,试题命制呈现出“综合”的特点。如第19题,以翔实的史料介绍宋代的历史场景,从而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提取、角度选取及合理阐释的能力。01试卷总评

安徽省今年历史高考卷由本省命制,本套试卷的题型与以往的全国卷基本保持一致,只是选择题由12题(每小题4分)增加到16题(每小题3分),3题非选择题的题型、设问、分值均基本不变。这符合考生和社会的心理预期,减少波动,有利于社会稳定。3.整体稳定02考情分析题号考点题号考点1青铜器造型变化中国古代史11欧洲骑士文学世界近现代史2古代的民族交往12马基雅维利的政治主张3唐代文化兼收并蓄13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4元代海运14118世纪末英国社会文化5明代赋役改革1520世纪初德国工业发展6晚清救亡道路探索中国近现代史16法国史编纂7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7中国边疆治理、民族交往、交通建设中国(古近现)8新中国的社会风尚18国际货币体系世界现代史9经济体制改革19宋代治国方略等中国古代史10古代埃及王表世界古代史03备考指津1.以本次高考试卷题型为基准进行复习测试训练。2.从考点分布看,中国史方面,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都须重视(分别为33分左右、20分左右、12分左右),世界史厚今薄古(古代史3分,近代史12分,现代史21分),在复习时,要有所侧重。3.复习中要注意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避免死记硬背,注意古今贯通(如第17题就涉及到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注意专题总结。4.适当关注时事新闻,如第18题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暗合当今美元霸权的动摇。04真题解读1.西周前期,青铜器高古凝重,无取巧用意,纹饰原始,颇有图腾意味;春秋中叶至战国末年,器制多轻便适用,每每以现实性的动物为附饰物,追求精巧玲珑,标新立异。这一变化说明()A.宗法观念已经名存实亡

B.青铜铸造进入鼎盛时期C.青铜器的礼乐功能弱化

D.农耕工具发生显著变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本为礼器,到春秋战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礼崩乐坏,青铜器走向轻便适用,纹饰也走向现实性,说明青铜器作为礼器的功能在弱化,C项正确;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走向崩溃,但宗法观念依然存在,排除A项;青铜铸造鼎盛时期在商周时期,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农耕工具发生显著变化是指铁农具的使用,排除D项。2.《晋书·陶侃传》记载,陶侃为武昌太守时“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梁书·张稷传》亦载:“郁州(今属连云港市)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此类记载所反映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A.海外贸易增加财政收入

B.市镇兴起维护了时局稳定C.互市交易促进民族交往

D.榷场的设立带动民间交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郁州(今属连云港市)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互市交易,有利于民族之间交往交流,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国内贸易,不涉及海外贸易,排除A项;市镇兴起主要在明清时期,未体现“时局稳定”,排除B项;材料所述并非榷场,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交流而非民间交流,排除D项。04真题解读3.唐朝文学家段成式《酉阳杂俎》所记植物近二百种,包括唐代传入的龙胆香、安息香、波斯枣、巴旦杏、无花果等。其子段公路《北户录》则主要记载了岭南地区的动植物,其中写道:茉莉花“本出外国,大同二年(536),始来中土,今番禺士女,多以彩缕贯花卖之”。这反映了()A.唐朝文化兼收并蓄

B.大唐风俗远播异域C.市民生活悠闲雅致

D.文学体裁多种多样【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大量物种传入唐朝,并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体现出唐朝文化的兼收并蓄,正是大唐盛世开放自信的表现,A项正确;材料强调大唐吸收外来文化,不涉大唐风俗外传,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市民生活悠闲雅致,排除C项;材料并非强调文学作品是何种体裁,排除D项。04真题解读4.1311年,朝廷遣官至江浙议海运事。尝令海船自扬子江逆流而上,至江东宁国、池、饶、建康等处运粮,然航道险阻,“粮船俱坏,岁岁有之。又湖广、江西之粮运至真州(今江苏仪征、六合一带)泊入海船,船大底小,亦非江中所宜”。于是将嘉兴、松江秋粮,及江淮、江浙财赋都总管府岁征之粮一并海运。这说明,元代()A.江南粮食商品化程度高

B.税粮北运促进海运发展C.长江流域经济趋于平衡

D.财赋重心沿江逐渐西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经济重心在南方,元政府为了解决粮食北运的问题,开始海运的尝试,但初期并非一帆风顺,遇到很多困难,于是最终将税粮一并海运,从而促进海运发展,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南方税粮的运输,和江南粮食商品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长江流域经济趋于平衡,且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财赋重心沿江逐渐西移,且不符合史实,这时重心还是在东南地区,排除D项。04真题解读5.明代东南地区四县役银分摊表年份地区赋役总额(两)役银分摊前役银分摊后丁银(两)田赋(两)丁银(两)田赋(两)1572福建漳平993267473185218977431582浙江开化224561264898083457189991585广东顺德3458016628179525304292761621南直隶歙县486092366924940765740952据表1可知,役银分摊的做法(

)A.增加了人丁税额

B.有利于人口的增长C.制约了商业发展

D.强化人身依附关系【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役银分摊前,丁银(两)较多田赋较少;役银分摊后,丁银(两)较少,田赋增加,这意味着土地税收增加,而人丁负担减轻,有利于人口增长,B项正确;役银分摊的做法减轻了人丁税额,排除A项;税收使用银两,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有利于商业发展,排除C项;役银分摊人丁税额降低,减轻了人身依附关系,排除D项。04真题解读6.1899年,《万国公报》称:广学会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中东战纪本末》《时事新论》《列国变通兴盛记》等,“初印时,人鲜顾问,往往随处分赠,继而渐有乐购者,近三年来,几于四海风行”。这一现象表明()A.“师夷之长技”成为时代潮流B.民众普遍认同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C.“戊戌政变”促进了新学传播D.有识之士借鉴异邦兴衰探索救亡道路【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时期,广学会翻译的外国历史及新闻,由初期“人鲜顾问”,到不断获得传播,体现了当时一些有识之士在探索救亡道路,以应对民族危机,D项正确;“师夷之长技”是林则徐、魏源以及洋务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是否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普遍认同”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戊戌政变”废除了维新措施,不利于新学传播,排除C项。04真题解读7.1921年4月,《新青年》刊文指出,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是近世科学社会主义之始祖”,有许多独具慧眼的见解,但“我们对于古人的学说,当参照现在的情形,加以考虑,断不可一昧盲从,做出那‘孔趋亦趋,孔步亦步’的样子”。由此可见,当时知识界已关注到()A.革命理论传播的广泛性

B.儒家传统文化的包容性C.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性

D.社会主义学说的实践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是近世科学的社会主义之始祖’……不可一昧盲从”,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知识界认为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也不可一昧盲从,要结合中国社会现实进行对待,可见当时知识界已经关注到社会主义学说的实践性,D项正确;此时是1921年,广泛性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马克思主义,不是强调儒家文化的特点,排除B项;毛泽东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中国的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部是资产阶级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性,排除C项。04真题解读8.下图所示为1956年4月上海市寿成区人民政府签发的恢复结婚证,印有“互爱互敬和睦团结,同心协力劳动生产”字样。这可用以说明()A.人民政府倡导新风尚 B.传统婚姻制度亟待改变C.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 D.经济互助稳定婚姻关系【答案】A【解析】从信息“区人民政府签发恢复结婚证”以及“互爱互敬和睦团结,同心协力劳动生产”等标语可知,政府在倡导“互爱互敬和睦团结,同心协力劳动生产”的新风尚,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传统婚姻制度已经改变,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生产方式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并非强调经济互助与婚姻关系的稳定之间的联系,排除D项。04真题解读9.1986年6月17日《光明日报》报道:湖南某国企—副总工程师,因工作不顺不辞而别,欲入职以高薪相邀的江苏某乡镇企业;在经历诸多波折后,他最终被湖北某偏远山区县委书记“用事业吸引人,用工作挽留人,用诚意感动人”的做法打动而入职当地企业。这体现出()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私有制经济有效补充公有制经济C.改革开放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D.经济体制改革拓宽人才流动空间【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体制改革下,就业市场比较开放,人才流动空间扩大,促进了人才的流动,D项正确;材料并非体现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排除A项;乡镇企业、当地企业不一定就是私有企业,材料主旨并非强调私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与对外开放无关,未体现城乡经济差距是否缩小,排除C项。04真题解读10.古代埃及王表通常是指按照年代次序罗列统治者形象、名字和头衔的文献。约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王表中的大量王名写于王名框中,王名框上一般刻画有代表荷鲁斯神的鹰隼形象。新王国(前1550~前1069)时期,王表形制臻于成熟。据此可知,古代埃及王表()A.说明了象形文字的缘起

B.融合了宗教与王权的观念C.呈现了埃及神庙的兴衰

D.展示了分裂与统一的场景【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王表中的大量王名写于王名框中,王名框上一般刻画有代表荷鲁斯神的鹰隼形象”可知,古代埃及王表既展现王权,又展现神(宗教),融合了宗教与王权观念,B项正确;材料主要阐述的是古代埃及王表形制的内容和发展,并非强调埃及的象形文字,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埃及神庙的兴衰,排除C项;材料主要阐述的是古代埃及王表形制的内容和发展,并未体现分裂与统一的场景,排除D项。04真题解读11.中古时期,一部取材于查理大帝远征西班牙史实的文学作品写道:“我的宝剑啊,你何其不幸!虽则我要死了,但仍旧不舍你!靠了你,我踏过多少山野,靠了你,我赢得了多少战争,靠了你,我征服了无数土地,由白发的查理统治到今朝。”这一表述旨在()A.揭示战争真相

B.抒发乡土情怀 C.传播神话故事

D.歌颂骑士英雄【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出自中世纪关于法兰克的一部骑士文学作品,主要歌颂骑士的英雄精神,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是歌颂骑士英雄的英勇精神,没有体现战争的残酷,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乡土情怀的描写,排除B项;材料是骑士文学,不是神话故事,排除C项。04真题解读12.意大利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利(1469—1527)曾撰写《君主论》献给佛罗伦萨的统治者,认为荣誉是君主建功立业的目的;后来又著有《论李维》,主张通过共和制恢复和维护人的自由。由此可见,马基雅维利()A.试图构建未来理性王国蓝图

B.注重比较君主制与共和制异同C.表达了基于人性的思想主张

D.描绘了欧洲地区二元政治格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认为荣誉是君主建功立业的目的;后来又……主张通过共和制恢复和维护人的自由”,可知马基雅维利强调荣誉和自由,二者都是人文主义内涵的表现。结合时间可知是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C项正确;构建未来理性王国蓝图的是启蒙思想,排除A项;材料内容强调政治上的人文主义,不是比较君主制与共和制异同,排除B项;欧洲地区二元政治格局是王权与教权的并立,排除D项。04真题解读13.在近代历史上,西方一些国家往往有这样的做法:在海外地区的海图和地图上“先傲慢地描绘一个地区,并强加上一个欧洲来源的名字,然后就等同于宣示了对其之所有权”。这一做法()A.避免了列强之间的纷争

B.缓和了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C.体现了霸权主义的本质

D.确立了“有效占领”的原则【答案】C【解析】材料“先傲慢地描绘一个地区,并强加上一个欧洲来源的名字,然后就等同于宣示了对其之所有权”典型地体现了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霸权主义的本质,C项正确;“避免了”的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也未体现,排除A项;这一做法会加剧西方国家和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1884年在柏林会议上确立了“有效占领”的原则,是指欧洲国家对非洲的瓜分,排除D项。04真题解读14.18世纪末,东方的茶叶和西印度群岛种植园里的糖,成为英国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茶叶为英国人的生活增添了诸多雅趣,他们将糖与牛奶加入红茶中,别具匠心地调制成英式红茶。这表明()A.全球联系的加强影响社会文化 B.亚非拉地区成为欧洲经济附庸C.商品的流动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D.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人把东方的茶叶和西印度群岛种植园里的糖与牛奶混合,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社会文化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增强,商品的全球性流动,带来人们饮食文化的变化,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欧洲国家对亚非拉等落后地区的掠夺,无法得出亚非拉地区成为欧洲经济附庸,排除B项;资本原始积累是工业革命前资本积累的过程,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排除C项;材料工业革命无关,未体现社会分化,排除D项。04真题解读15.20世纪初,德意志制造同盟成立。该同盟通过与艺术家、设计师及制造企业间的合作,探索出德国制造的独特工艺技巧,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提升德国工业品质量的目标,增强了德国工业在海外的扩张实力。这说明,当时()A.欧洲工业制造流行德国工艺

B.德国的文化创新助力工业发展C.德国国际地位依赖工业设计

D.欧洲强权博弈以文化竞争为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德意志制造同盟通过与艺术家、设计师及制造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工艺文化,提升了德国工业品质量,故德国的文化创新助力工业发展,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欧洲工业制造都采用德国工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德国国际地位与其工业设计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文化竞争只是欧洲强权博弈的一种手段,材料无法得出以文化为主,且该表述也不符合史实,强权博弈依靠的是综合国力,排除D项。04真题解读16.20世纪80年代,法国七位史学家推出了《法国当代史:身份与变化,从1789年至今》。该著作共有七个专题:导言,法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法国人口问题的特殊性,1789年至1980年的法国农民,工人阶级的增长,法国国家、政权与民主,政党、政见与思潮。这可用以说明,当时法国史学家()A.以编年体的形式叙述宏大历史

B.阐释历史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概念C.已摆脱冷战思维对史学的影响

D.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撰写了法国通史【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七个专题名称,如“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增长”等,可以看到当时法国史学家在阐释历史时运用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概念,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当时法国史学家采用的是专题史,而不是编年体的形式,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是否摆脱冷战思维的影响,且当时两极格局尚存,冷战尚未结束,排除C项;当时法国史学家写的是法国当代史,不是通史,排除D项。04真题解读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汉时期西南部族分布示意图(局部)——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材料二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加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公路交通建设,修筑了川滇东路、川滇西路、川中公路、川康公路和从重庆到汉中的汉渝公路。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后,国民政府规划建设西南地区公路网,旨在联通湘、粤、桂、川、贵、滇各省,至1941年底,新修筑公路累计达5000余公里。国际交通方面,在西南修建桂越、滇越、滇缅、中印等交通线路。——摘编自步平、王建朗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等04真题解读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发展民族地区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譬如,在公路建设方面,经过几年艰苦的修筑,世界闻名的康(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于1954年12月同时通车,“所有这些,都是西藏破天荒的大好事”。——摘编自瞿晓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地区民生建设研究》(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秦汉时期加强西南地区治理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地区公路建设的特点及其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加强西南地区公路建设的意义。结合材料一、二、三,说明交通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关系。04真题解读(1)措施:设置郡县;修建道路;划分不同的生产区域;移民实边等。(2)特点:以重庆为中心,辐射西南地区;道路建设与抗战相结合(或道路建设服务于抗战);政府主导;打通国际国内交通线;覆盖面广,里程较长。作用:利于战时物资流动;便于获得国际援助;坚定了抗战胜利的信心;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3)意义:形成了基础交通网络;加强了内地与西南地区的联系;有利于加强民族交融;方便民众,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西南地区发展;加强边防,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交通建设有利于加强国家治理,国家治理的加强促进交通建设。04真题解读【参考答案】(1)本题是措施类材料分析题。根据图片“秦汉时期西南部族分布示意图(局部)”中,注意地图的图例,有汉代郡制(如益州郡等)、古代交通道路、农业部落和畜牧业部落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郡县,修建道路,划分不同的生产区域,移民实边等。04真题解读【题目解析】(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特点:根据材料“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加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公路交通建设,修筑了川滇东路、川滇西路、川中公路、川康公路和从重庆到汉中的汉渝公路”,“国际交通方面,在西南修建桂越、滇越、滇缅、中印等交通线路”,得出道路建设与抗战相结合(或道路建设服务于抗战),以重庆为中心,辐射西南地区,打通国际国内交通线;根据材料“民国政府规划建设西南地区公路网,旨在联通湘、粤、桂、川、贵、滇各省,至1941年底,新修筑公路累计达5000余公里”,得出政府主导,覆盖面广,里程较长等。作用:围绕抗战时期的道路建设,可以从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国际影响等方面概括,如利于战时物资流动;便于获得国际援助;坚定了抗战胜利的信心;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从交通、民族、经济、政治等方面概括,如形成了基本的交通网络;加强了内地与西南地区的联系;有利于加强民族交融;方便民众,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西南地区发展;加强边防,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等。关系:根据材料可知,交通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交通建设的支持;交通能力的提升助推国家治理交通的提高。因此交通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04真题解读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自20世纪70年代至欧元诞生之前,欧洲货币危机频发,美元汇率波动对欧洲货币存在着单向冲击。对外战争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削弱了美国的综合实力,美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不断降低。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开始下降,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比重从1999年的72.7%下降到2008年的64%,而欧元则由16.7%上升到25.6%,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美元—欧元双主导货币”的状态。在双主导条件下,其中任何一个主导货币滥发都会引起另一个大货币跟随,然后波及所有中小货币。美国和欧洲相继爆发的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使得这两个主导货币比任何时候都有借口实行量化宽松政策,而其他各国不得不接受它们造成的任何后果。一些国家无法忍受旧秩序的约束甚至损害,凭上升的经济实力维护自己的利益。

——摘编自成思危,刘骏民《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逻辑》等04真题解读(1)特点:国际货币体系由相对稳定到不稳定;货币危机频发;从美元单一货币主导到美元、欧元二元主导;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力逐步提升。(2)标准:国际货币体系应该公平公正,合情合理;逐渐多元化;利益共赢,特别要关注发展中国家利益;保持平稳稳定,防止出现大的波动。04真题解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评价国际货币体系应该持有的标准。【参考答案】第(1)题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特点:根据材料“自20世纪70年代至欧元诞生之前,欧洲货币危机频发,美元汇率波动对欧洲货币存在着单向冲击”,得出国际货币体系由相对稳定到不稳定,货币危机频发;根据材料“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开始下降,……‘美元—欧元双主导货币’的状态”,得出从美元单一货币主导到美元欧元二元主导;根据材料“一些国家无法忍受旧秩序的约束甚至损害,凭上升的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