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0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_第1页
考点10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_第2页
考点10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_第3页
考点10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_第4页
考点10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训练考点10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吉林省吉林市期末)1.阅读短文,完成问题。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骂父,则是无礼。(1)文出自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0(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③尊君在不?④元方入门不顾(3)翻译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骂父,则是无礼。(4)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各是怎样的人?(5)本文给了你哪些启示?(3)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到了正午您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4)元方:聪明善辩,维护父亲的尊严,懂事明理。(5)做人要诚信有礼。(1)本题考查常识积累。本文出自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为: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②句意为:离开了才到。去,离开。③句意为: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否。④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的进门去了。顾,回头看。(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为:期:约定;信:讲信用;礼:礼貌。句意为: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要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特别是那些富有特征的确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友人无理无信,明明是自己的错,却怪罪陈太丘,还对元方骂他的父亲,但是却知错能改。元方面对友人的无礼和无信,敢于大胆的指出,说明元方有胆略,聪明机智。元方批驳友人的怒斥时,则选用语气平和的“答曰”“曰”这类词,这对表现元方不惧怕友人的怒斥、知书达理、善于应对的性格。(5)本题考查阅读的感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中心,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生活实际概括即可。如: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期末)2.阅读《论语》(节选),回答问题。曾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答案】【解析】(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期末)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答案】【解析】(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翻译。翻译文言文句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以,来;修,修养。句意为: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②中重点词语有:广,增长;才,才干。句意为: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4)本题考查综合应用的能力。此题的开放性题,结合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们戒骄戒躁,不断增长自己的才干。(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期末)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夫君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诫书》)(1)下列加点词与“夫君之行”中的“之”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C.非志/无以成学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学须静也”的“学”已不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4)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的意思。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③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②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解析】(1)本题考查“之”字的用法。题干的“之”是“的”。A.代词,他;B.代词,学习;C.音节助词;D.的。故选D。(2)本题考查句的断句。A.有误,正确的划分为:夫/君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D.有误,正确的划分为: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C.有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是从侧面说明淡泊与宁静的重要性。故选C。(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翻译。翻译文言文句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大目标。②中重点词语有:悲,悲哀;复,又。句意为: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期末)5.阅读《狼》一文,完成小题。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用“/”划分下面句朗读节奏(只划一处)其一犬坐于前(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①恐前后受其敌②顾野有麦场③一狼径去④屠自后断其股(3)下列句中加点“之”的意义与所给例句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又数刀毙之(4)请将下面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后狼止而前狼又至。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答案】(1)其一/犬坐于前(4)①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②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后面。(5)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或: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解析】(1)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句意: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敌:攻击;②句意: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顾:看;③句意: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去:离开;④句意:屠户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股:大腿。(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常见虚词的几种基本用法,然后结合句进行分析。A.之:代词,指元方;B.之:代词,指这件事;C.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的独立性;D.之:补充音节。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击屠户的后面。(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和寓意。狼的形象:“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狼的贪婪和凶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可以看出狼的狡诈。讽喻意义:要能从“狼”联想到像狼一样的恶人或恶势力。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也十分愚蠢,在有智慧和勇敢精神的人类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对待像狼一样的黑暗势力,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不要被貌似凶恶的面貌吓到,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据此(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期末)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的意思。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3)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屠户和狼的哪些性格特点?请分别简要概括。(4)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①紧跟;②卸下;③悠闲;④突然。②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3)屠户:勇敢果断,机智细心。狼:凶恶贪婪,阴险狡诈。(4)最后一段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紧跟着(他)走了很远。缀:紧跟;②句意:卸下担拿起屠刀。弛:卸下;④句意:屠户突然跳起来。暴:突然。(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翻译。翻译文言文句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并,一起;故,旧、原来。句意为: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②中重点词语有:之,结构助词,的;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句意为: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3)本题考查对文中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中可知,屠户先杀了一只狼,然后往后看,发现另一只狼要偷袭他,果断把他杀死了;从中看出屠户的勇敢警觉;从“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等语句中可以看出屠户的机智。结合“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可知,表现了狼的贪婪;狼“目似瞑,意暇甚”的目的是迷惑屠户,使屠户放松警惕,以便自己的同伴偷袭屠户,这表现了狼的狡猾。(4)本题考查文章的表达方式和文章主旨的理解。前面都是描写和记叙,写了屠夫对狼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最后一段是议论,作者指出狼的狡黠奸诈,而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吉林省长春汽车经开区期末)7.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路,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将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写在横线上。(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因往晓之(告知,开导)C.天果积气(果真)B.奈何忧崩坠乎(为何,为什么)D.亦不能有所中伤(中等伤害)(3)文中画线句“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金然大喜。”的翻译准确的一项是A.因而那人舍弃这些高兴起来,劝导他的人也舍弃这些高兴起来。B.于是那人消除疑虑开心起来,劝导他的人也消除疑虑开心起来。C.于是其中的人消除疑虑开心起来,被劝导的人也消除疑虑开心起来。D.因而那人舍弃这样的作法高兴起来,劝导他的人也舍弃这样的作法高兴起来。(4)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答案】(4)原因:怕天会塌下来。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词语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自身失去依存的地方。亡:同“无”,没有。②句意:你身体曲伸和呼吸。若:你。(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词语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的意思来判断。D.有误,句意:也不可能伤到谁。中伤:伤害。故选D。(3)本题考查句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寓意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从“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可知,杞人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文章通过杞人忧天、晓之者劝解的故事,嘲讽了那些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去担忧发愁的人。【课外文言文阅读】(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期末)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邴原泣学邴原少孤①,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②。夫书者,凡(选自明代李贽《初潭集》)(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故泣耳②欲书可耳(2)我们可以从邴原身上学到什么精神品质?结合文段简要分析。【答案】(1)①所以②想要(2)我们可以从邴原身上学到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学习上刻苦勤奋的品质。【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所以哭泣。故:所以。②句意: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欲:想要。(2)本题考查人物精神的提炼。文中的邴原为自己无法读书而哭泣,并“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可见他对读书求学的渴望;在书塾先生的帮助下,他“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爱学习,并能勤奋努力的人。这些都是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参考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的时候路过书塾忍不住哭了。老师说:“孩你为什么哭啊?”邴原说:“失去亲人的人容易悲哀,贫穷的人容易伤感。那些书,凡是能够读到它们的人,必然都有亲人。我一来羡慕他们有亲人,二来羡慕他们能够读书学习,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哭泣。”老师同情他说:“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老师说:“孩你果真有志向的话,我就免费教你,不用收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学习。只过了一个冬天,就能背诵《孝经》和《论语》。(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多校联考期末)2.阅读下列语录,完成相应的任务。好学篇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①,敏以求之者也。”曰:“默而识②之,学而不厌③,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④?”叶公问孔于路,路不对。曰:“女⑤奚⑥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曰:“君⑧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⑨焉,可谓好学也已。”(1)孔认为自己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课文中“”一句与此意思相同。(2)尽管孔平生言行皆谦虚谨慎,对自己的评价向来低调,唯独对自己“好学”这点十分自信,并引以为傲。从哪几则语录可以读出这一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孔的“好学”对你有怎样的启迪?【答案】(1)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学而时习之(2)孔并不认为自己学识渊博,但他热爱学习,这是他所骄傲的地方。从②中可以看出孔对学习的热忱,他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倦怠,几个“不”字更可以看出他对自己学习的不满足、不厌倦;在③中,从“女奚不日”可以看出孔似乎在责备路,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废寝忘食的人,在读书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甚至在④中,孔说有像自己这么忠诚守信的,但没有比自己更好学的。由种种细节可见,孔对自己的好学充满自信与自豪。(3)示例:1以后在生活中我们要努力好学,不懂的就要问。2不仅要好学,而且要观察,自己动脑筋,要自己要好努力。【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人物性格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如孔认为自己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课文中“博学而笃志或学而时习之”一句与此意思相同。(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女奚不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据此概括孔的“好学”。(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心,再联系实际生活,谈自己得到的启迪。示例:要努力学习。故答案为:示例:1以后在生活中我们要努力好学,不懂的就要问。(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期末)3.文言文阅读,回答小题。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②。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④,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3)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这篇文章对你的启发。【答案】(1)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2)读书只要牢记,那么每天就可以渐渐有所进步。(3)读书只要熟读牢记,日积月累。【解析】(1)本题考查句的断句。句意:就算读的再少,一年积累下来也会有很多。(2)本题考查句的翻译。(3)本题考查阅读收获。结合“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句可知,日积月累。(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期末)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选自《宋名臣言行录》)【注释】①适:嫁。②世家:家世。③南都:今河南商丘。④粥:稠粥。⑤昃:太阳偏西。⑥六经:儒(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断句。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3)我们可以从以上文段中看出范仲淹的哪些可贵品质?【答案】(2)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3)性格刚毅、学习刻苦。【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副词.表否定/同“否”表询问;B.太阳/特指一天;C.助词,的/代词。D.乐:快乐/快乐。故选D。(2)本题考查句停顿。作答时,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这个句的意思是:长大后,感动哭着辞别母亲,进入学堂。(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文中“范仲淹二岁而孤。再适长山朱氏,知其世家,去之南都入学舍”、承担家庭重担而读书;从“慨然有志于天下”“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有远大的志向,(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期末)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不韦不智刘基越入寇,不韦避兵而走剡①,贫无以治舍,徘徊于天姥②之下,得大木而庥③焉。安一夕,将斧其根以为薪。其妻止之曰:“吾无庐,而托是以庇身也。自吾之止于是也,骄阳赫而不吾灼,寒露零而不吾凄,飘风扬而不吾粟,雷雨晦冥而不吾震撼,谁之力耶?吾当保之如赤,仰之如慈母,爱之如身体,犹惧其不蕃日殖也,而况敢毁伤之平?吾闻之水泉缩而潜鱼惊霜钟鸣而巢乌悲畏夫川之竭林之落也。鱼鸟且然,而况于人乎?”郁离⑥闻之曰:“哀哉,是夫也!而其知不如一妇人也。呜呼,岂独不如一妇人哉,则亦乌鱼之不若矣!”(选自《郁离》,有删改)【注】①剡(shàn):地名,在今浙江。②天姥(mǔ):作者在书中化名。(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其妻止之曰阻止D.鱼鸟且然这样(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吾闻之水泉缩而潜鱼惊霜钟鸣而巢鸟悲畏夫川之竭林之落也A.吾闻之水泉缩/而潜鱼惊霜钟鸣/而巢鸟悲畏夫/川之竭/林之落也B.吾闻之/水泉缩而潜鱼惊/霜钟鸣而巢鸟悲/畏夫川之竭/林之落也C.吾闻之水泉缩/而潜鱼惊霜/钟鸣而巢鸟/悲畏夫川之/竭林之落也D.吾闻之/水泉缩而潜鱼惊霜/钟鸣而巢鸟悲/畏夫川之/竭林之落也(3)下列对本文寓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与自然息息相关。B.做人不可恩将仇报。C.贪私利会因小失大。D.人贵在有自知之明。(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安一夕,将斧其根以为薪。【答案】(4)很安逸地度过了一天,他准备砍它的树根作柴火。【解析】A.有误,走:逃亡;故选A。(2)本题考查句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我听说,水源干涸潜游,其中的鱼就惊恐;寒冬的钟声敲响,巢中的鸟就悲伤,它们害怕的是江川干涸、林木败落啊。故断为:吾闻之/水泉缩而潜鱼惊/霜钟鸣而巢鸟悲/畏夫川之竭/林之落也。故选B。B.有误,结合对文章的翻译,没有讲到做人不可恩将仇报。故选B。(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翻译。翻译文言文句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安,安逸;薪,柴火。句意为:很安逸地度过了一天,他准备砍它的树根作柴火。怕的是江川干涸、林木败落啊。鱼鸟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是人呢?”郁离听了后道:“悲哀啊,这个男人啊!他的见识不如一个妇人啊!呜呼!(有些人)岂只是不如一个妇人呢?甚至连鱼鸟都不如啊。”(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期末)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近数年来,悔前所为,自惩艾②颇发愤。而聪明衰耗,殆③不如少时十之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④。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概。④寻绎数终:心中反复推敲几遍。(1)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近数年来,悔前所为,自惩艾颇发愤。(3)请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谈谈作者想告诫读者什么。【答案】(1)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2)近几年来,后悔以前的行为,用发奋的态度来告诫自己。(3)年少时记忆力强应珍惜光阴勤奋读书;成年后要勤苦钻研弥补善忘的不足。【解析】(1)本题考查句断句。句意:这样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经常不去学习也就荒废了。故可断为: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2)本题考查句翻译。重点词:惩艾,惩戒,惩治;颇,很。句意:近几年来,后悔以前的行为,用发奋的态度来告诫自己。(3)本题考查理解蕴含启示或道理的能力。结合“暗书之,亦不甚错。然负此自放,喜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阅书无几日。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句可知,作者年少时“不甚错”“常废于不勤”,可得出:年少时记忆力强应珍惜光阴勤奋读书。结合“聪明衰耗,殆不如少时十之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句可知,作者后悔年少时的行为,成年后勤奋,却“善忘”。由此得出:成年后要勤苦钻研弥补善忘的不足。【参考译文】我少年的时候读书,看一遍便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出现差错,于是便依仗着自己有这种本事就放纵自己,愿意和喝酒闹玩的人在一起游乐。一个月之中,看书的日没有几天,这样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经常不去学习也就荒废了。近几年来,后悔以前的行为,用发奋的态度来告诫自己;但聪明智慧已经衰竭,几乎比不上早先的十分之一、二,每看见一件事,一定反复推求才得到最终结果,合上书之后便迷茫混乱,经常是不再记住书中的内容,所以虽然很勤劳地读书,也在经常忘记中把学问荒废了。(江西省景德镇市期末)7.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诡判乾隆间,苏州乐桥有李氏,每晨起,鬻①菜于市,得钱以养母。一日,道中拾遗金一封,归而发之,内题②四十五两。母见之,骇然曰:“汝一窭人,计力所得,日不过百钱,分④也。今骤得多金,恐不为汝福也。且彼遗金者,或别有主,将遭鞭责,或逼偿致死矣。”促持至其所以待,遗金者适至,遂还之。其人得金辄持去。市人咸怪其弗谢也,欲令分金以酬,其人不肯,诡曰:“余金固五十两,彼已匿其五,又何酬焉?”市人大哗。适某官至,询得其故,佯怒卖菜者,笞⑤之五;而发金指其题,谓遗金者曰:“汝金固五十两,今止题四十五两,非汝金矣。”举金以授卖菜者,曰:“汝无罪,妄得吾笞,吾过矣,今聊以是偿,汝母所谓不祥【注释】①鬻(yù):卖。②题:标明、注记。③窭(jù)人:穷苦人。④分:本分。⑤笞(杖或竹板抽打。(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骤得多金,恐不为汝福也。②余金固五十两,彼已匿其五,又何酬焉?(3)你觉得“某官”的判决合不合理?请说说你的理由。【答案】(2)①现在突然得到这么多的钱,恐怕你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啊。②我丢的钱本来是五十两,他却从其中藏匿了五两钱,这样又何必有给他酬谢呢?(3)合理。为了惩罚得人帮助不知感谢,反而昧着良心含血喷人的人。【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大为惊奇说。骇:惊奇;②句意:假装对卖菜的李氏发怒。佯:假装;③句意:这是我的过错。过:过错。(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翻译。翻译文言文句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骤,突然;恐,恐怕。句意为:现在突然得到这么多的钱,恐怕你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样又何必有给他酬谢呢?(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先要理解文意。首先回答观点:合理。再阐述理由,文章叙写了一个姓李的穷人在市场上捡到一个装有四十五两银的信封,在母亲的教诲下,决定将钱送还主人,然而主人却诬陷他拿了五两银。当官的不把银判给丢失的人,而是给了拾到银的穷人其目的就是要惩罚那些得到帮助却不知感谢,反而昧着良心诬陷他人的人。据此总结作答,意对即可。【参考译文】乾隆年间,苏州有一个姓李的人,每天早上起来,去市场卖菜,用来赡养母亲。一天在路上捡到一封有钱的信封,回到家里打开,里面标明有四十五两银。母亲看了大为惊奇,说:“你是一个穷人,每天凭自己能力所得不过才百钱,这是自己的本分,现在突然得到这么多的钱,恐怕你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啊,而且丢失钱的人可能另有自己的主人,可能遭到鞭刑责骂,甚至可能有人会逼你偿还这笔钱从而逼死你。”(母亲)催促他回到捡钱的地方等待,刚好丢钱的人到了,于是还给他。那人拿到钱立马就走,市场中的人都责怪他没有感谢姓李的男。众人要他拿出一部分钱酬谢姓李的男,他不肯,狡辩说:“我丢的钱本来是五十两,他却从其中藏匿了五两钱,这样又何必有给他酬谢呢?”市民都哗然。刚好一个官员到了。问了这个事情的原委,假装对卖菜的李氏发怒,打了他五板,打开装金的信封,指出其中写过的字对丢金的人说:“你丢掉的钱是五十两,但是信封上却写着四十五两,这不是你的钱。”拿着这个钱给卖菜的李氏说:“你没有罪,但是却受到了我的笞刑,这是我的过错,姑且用这个作为补偿吧,你的母亲所说的不祥的事情已经验证了。”叫他拿着钱快点离开,百姓都举手称快。(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期末)1.阅读选文,完成问题。【甲】文陈太斤的友人和【7】文楚人的友人身上具表现是“C”(A用四字词语概括,B和C用原文回答)。【答案】(2)①从前有个借宿在朋友家里的楚国人,他的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回来。②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了我的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3)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4)知错就改下车引之【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的含义。A.相同,连词;B.不同,暴露/突然;C.不同,助词,学习;D.不同,派/即使。故选A。(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翻译。翻译文言文句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①中重点词语有:昔,从前;窃,偷,他的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回来。②中重点词语有:固,本来;之,偷鞋这件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分清层次,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他的朋友来拜访他。据此划分为: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从“友人惭,而缪以疑。请为以如初”能看出。其中【甲】文陈太丘友人的具体表现是“下车引之”。(云南省楚雄州期末)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节选自《<论语>十二章》)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0之,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不亦说乎②思而不学则殆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④长而异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②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3)请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解。(4)【甲】【乙】两文论述学习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2)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②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3)示例:这句话包含了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可以接触到许多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有人擅长绘画,有人擅长书法,我们多学习别人的优点,一定会获益匪浅。(4)【甲】文从学习的态度、方法和兴趣方面来论述学习。【乙】文则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来论述学习。【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①句意:不也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②句意: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殆,疑惑。③句意: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好,喜爱,爱好。④句意: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同。异,不同。(2)本题考查句翻译。①重点词:故,旧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可以凭借。句意: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3)本题考查句的理解。句意: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结合意思可以谈理解。(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甲文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第二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第三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第四章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第五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乙文中“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句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来论述学习。【乙参考译文】乙: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的孩,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同,这是教育使他们如此的。(山西省吕梁市期末)3.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问题。[甲]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孔穷乎陈、蔡①之间,藜羹不②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③之,几熟,孔望见颜回攫其甑④中而食之。孔佯为不见之。少顷,食熟,谒孔而进食,孔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记之:知人固不易也!”(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陈、蔡:周朝的诸侯国。②藜羹:泛指粗劣的食物。③釁(cuàn):烧火做饭。④甑(zèng):古代蒸食的炊具。⑤食洁而后馈:向尊长进食叫馈。这是孔在测试颜回。⑥煤矣(tái):黑煤灰。文言字词方法解释人不堪其忧成语推断法:疲惫不堪回攫而饭之课内迁移法:饭疏食,饮水弃食不祥语境联系法:联系上下文,做出判断。向者煤矣入甑中查字典法:A.从前。B.刚才。C.朝着;面对。D.对待;看待。(填序号即可)(3)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断句(限断三处)。填空)的道理。【答案】(3)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4)超然物外(安贫乐道)知人固不易【解析】故选B。(3)本题考查句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按说)应该相信眼睛(看见)的,但是眼睛也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故断为: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意思“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可知孔赞美了颜回超然物外(安贫乐道)的形象;结合“弟记之:知人固不易也”,可见孔从颜回偷食的故事悟到了“知人固不易”的道理。【乙参考译文】(一)(二)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凡庸,不免于下流矣!(选自《诸葛亮集·诫外甥书》)(1)解释文中加点字。①非学无以广才②年与时驰(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3)阅读文段(一),请简述君之行中有哪些方面需要“静”,为什么?(4)整齐的句式对作者训诫侄起到怎样的效果?请结合两文的具体语句进行解说。【答案】(2)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3)作者认为修身、实现远大目标和学习都需要“静”。因为内心宁静才能提高自身的修养,内心宁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静心专一才能专注地学习。(4)两篇短文都运用大量的短句,构成对偶,造成铺排效果,又使文章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表现了。如“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等。【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增长。②句意为:意志随岁月而流逝。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翻译。翻译文言文句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淫,放纵。励,振奋。句意为: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等语句可知,作者认为,君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不静心专一就无法学习。(4)本题考查语言赏析。从“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忍屈(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罴性俭率,不事边幅。(5)[甲]文的君的操守要注重什么?[乙]文中王罴的做到了哪一点?结合[乙]文分析。【答案】(1)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2)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②轻薄。③手下,身边的人。④脸色。(4)①如果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如果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②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5)[甲]文的君的操守要注重的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乙]文中王罴的做到了“俭以养德”,一是他因使者把薄饼的边缘撕去,而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二是他嫌弃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而拾起地上的瓜皮吃。【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的意思,还要考虑句的结构。句意:曾经有一次,朝廷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肴,使者竟然把薄饼的边缘撕去。断句: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2)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词语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以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②句意:冒险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险:轻薄。③句意:命令身边的人将饭肴撤走。左右:手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