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某某镇文化资源的地方课程开发(课题开题报告)_第1页
基于某某镇文化资源的地方课程开发(课题开题报告)_第2页
基于某某镇文化资源的地方课程开发(课题开题报告)_第3页
基于某某镇文化资源的地方课程开发(课题开题报告)_第4页
基于某某镇文化资源的地方课程开发(课题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镇文化资源的地方课程开发课题研究方案课题开发背景及其现实意义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各阶层对人才的需求,我国实行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目标,而课程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增加课程多样性教育目标的根本任务。地方课程作为我国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开发的必要性已经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另一方面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似乎与自己生活的环境渐行渐远,严重缺乏对家乡的真实了解与体验,更加谈不上对家乡有责任感、使命感,学生自身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也失去了根基和应有的魅力。因此依托本土文化资源,开发适合自己学校校情的地方课程已经迫在眉睫。**镇是“福禄”双全的文化大镇,文化璀璨,人才辈出。有以北宋“武状元”徐徽言、南宋“文状元”毛自知、东方灰姑娘明代“孝贞”皇后王钟英等“三元”为代表的人物文化;有以省级文保单位骏惠堂、市级文保单位积庆桥、国舅厅为代表的古建筑文化;有以省级文保单位官塘村两弓塘古窑址为代表的陶瓷文化;有以三藏寺为代表的十余座千年古刹遗址的佛道文化;有以“**板龙”为代表的风俗文化等,整个镇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对这些资源的了解与传承势在必行。基于以上背景,我们认为依托**镇的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乡土课程有着以下几个现实意义:1、传承地方文化。通过开发**镇乡土文化地方课程,可以对**的民风乡韵折射出的文化进行一次相对集中的整合,从而丰富**乡土文化的内涵,提升**乡土文化的品位,同时,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探究**地方文化知识,能够为**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2、促进学生成长。有助于我们在教学中沟通课内外,充分发挥**镇的教育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程信息的采集和加工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新课程的开发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发展了学生的特长,通过讨论、走进乡村、上网查询、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开发**乡土文化校本课程,能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掌故、风土人情,增强他们的家乡自豪感、自信心,唤起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豪情,在历史实践中丰富他们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4、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开发**乡土文化地方课程,在推动地方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与理论建设的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的角色转变,在尝试实践中逐渐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同时还能重塑教师的精神世界,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促进教师在多方吸纳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同时,将日常的教学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探索历史教学的新思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5、促进学校的办学特色的形成。**镇初中紧扣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了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有利于该校特色办学地逐渐形成。二、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基础教育改革,改革后各国基础教育在课程管理上呈现出普遍的三级管理模式,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大约经过10年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逐渐兴起,至80年代,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课程开发的一股强大思潮,达到了发展的全盛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中央集权课程管理体制要求中小学实行“统一化”课程模式,全国实行统一的国家课程。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示,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发展,在1992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上,首次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1999年6月举行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我国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课程结构模式,这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后,1999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调整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三级课程。”表明地方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再次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并赋予了地方开发课程资源与组织实施地方课程的权利。以上法律文件确定了地方课程的地位,也赋予了地方课程开发的责任三、课程开发研究基本思路及重难点分析1、认识课程研究的重要性。通过开展针对教师、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对学校开发地方性课程的重要性、科学性做诊断。学生问卷主要设置以下问题:(1)你怎样看待自己目前在学校的学习?(2)你希望从学习中收获更多的是什么?(3)你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4)你对学校现在正在开设的课程结构,你的态度是什么?(5)校本课程是学校自行设计的个性化课程,能够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发展同学们个性特长,可供同学们选择的课程。你希望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吗?(6)若你希望学校开设校本课程,你希望开设哪一类校本课程?(7)你希望学校开展校本课的周课时数是每周几节课?(8)你认为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会加重自己的负担吗?(9)假如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你觉得会影响你的考试成绩吗?(10)你希望校本课程采取何种评价(考核)形式?2、制定课程活动方案。在方案中明确课程开发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活动目标、课程管理制度、课程实施等内容。3、明确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课题组负责人徐旭东,全面负责、主持研究;执笔人郑欢欢负责课题报告撰写,教材编写等;课题组成员郭建炜、柴慧芬,叶利晖调查研究、具体策划。4、搜集资料并进行研究。制定**乡土文化调查表如下:组织学生对家乡文化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并汇总。5、设定课程三维具体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家乡各处名胜古迹及其历史渊源,了解家乡名人轶事。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活动、动手操作和实地调查等各种学习方式,加强学生对家乡地理的研究,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社会实践能力。6、编写教科书,新课程标准。初步设定从走进**,了解家乡;寻山问水,探访古迹;名人辈出,才俊踊跃;灿烂文化,流风遗韵等四个专题着手修订教材《古镇新姿魅力**》地方教材。撰写新课程标准。7、组织教学活动。地方教材的教学活动一方面要依靠课堂教学,但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自发参与到乡土文化的实地调查学生中去,投入到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评价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是课程的主题,是课程的主角,教师只启指导作用。9、组织教学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及参与程度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应该多样化,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甚至鼓励家长及社会人员参与到评价中来。在以上的九个步骤中,课题组准备将研究重点放在“搜集资料并进行研究”与“编写教科书,新课程标准”两个环节,而在这两个环节中,编写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对课题组业务水平要求最严,难度最大。四、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本课程立足于**乡土文化资源,组织学生精心搜集与整理,将它们充实到各单元的地方文化介绍中,使**地方文化的特色更为鲜明。本课程开发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走进**,了解家乡;寻山问水,探访古迹;名人辈出,才俊踊跃;灿烂文化,流风遗韵。1、专题一走进**,了解家乡。在本专题主要研究**镇的基本情况,比如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交通情况,历史演变、文化底蕴、物产饮食等。2、专题二寻山问水,探访古迹。**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定居,从事樵猎、采石、开垦种植等生产活动,创造出灿烂的古代物质文明。灿烂的物质文明与境内名山秀水融为一体。在这一章里,主要研究家乡名山,访家乡古迹,比如里舍源、大坑源、饭甑山、仙岩、古建筑“骏惠堂”、古寺院、古道、古桥、古关隘等。3、专题三名人辈出,才俊踊跃。在**这块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名人:抗金名将“忠壮公”徐徽言;开禧元年文状元毛自知;明“孝贞”皇后王钟英、大慈寺末代主持释授心都出生在这块古老文明的土地上,本专题主要研究以上家乡名人生平及主要事迹。专题四灿烂文化,流风遗韵。**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宋代窑址星罗棋布,其“彩绘”产品为浙江省首创,南方各省亦属少见。**村的“**板龙”在连获五个“金龙奖”后,于2007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朝历代吟咏**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本专题主要对以上文化做重点探索研究。课题研究主要方法1、实地调研法。首先设计好调查表并根据全镇的学生家庭地址分布情况,确定调查学生名单及调查任务,随后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当地的百姓采访,实地参观查看文化资源,翻看村志,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得到与自己的调查任务相关的各种资料,为课题组提供研究材料支撑。2、小组合作法。小组合作作为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更要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完成任务,通过相互合作,资源共享,达到合作的预期目标。在学生自主调查的基础上,以村落为单位组建学习小组,互相分享各自调查的文化资源材料,并进行初步整合,为进一步问题研究打下基础。3、问题探究法。在完成小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课题组根据每个研究专题设置问题以供学生思考探究。比如在调查东方灰姑娘明代“孝贞”皇后王钟英单元,引导学生结合当下流行的宫廷剧,思考“孝贞”皇后王钟英之所以能在后宫脱颖而出并站稳脚跟的原因,从中给我们的为人处世又带来了哪些思考。4、资源整合法。在完成以上三个环节的基础上,将所有学生调查的资料、心得、探讨的问题结果等进行整合,并邀请对**镇文化熟悉的教师或社会人员进行论证修改,最终形成本课题成果。六、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6年3月至2016年5月)、

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收集资料,查阅国内外最新的地方课程资源的研究资料。2、实施阶段:(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

(1)、实地走访,调查研究,进行乡土文化资源采集。(2)、撰写科研论文,完成阶段性成果。(3)、编写并修订乡土文化教材《古镇新姿魅力**》。(4)、整理分析资料,完成结题报告初稿。

3、结题阶段:(2017年3月至4月):

收集、整理结题报告,定稿,完成课题。七、课题预期成果及实际价值1、课题预期研究成果(1)课题研究主报告:《基于**镇文化资源的地方课程开发》课题结题报告(2)相关的研究成果:教材《古镇新姿魅力**》;地方课程标准;学生实践心得,教师授课教案等(3)相关系列论文2、课题实际价值首先本课题的开发与实施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情感、观念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全面发展,对促进学生个体地方性发展,实现人的全面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本课程在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调查、研究过程中,能够根据本镇文化特点,对地方文化进行梳理与整合,促进其良性发展。同时让学生参与到地方课程开发过程中去,让年轻一代在学习中传承家乡文化也是不可忽视的价值之一。七、课题研究前期准备目前课题组已向**镇政府取得关于**镇镇情的相关材料,在此基础上,已经编写出《古镇新姿魅力**》校本教材初稿。同时已经制定出“**镇初中地方课程开发学生问卷调查表”及“**乡土文化调查表”,组织学生进行初步的调查研究活动。课题负责人徐旭东,中学高级教师,现担任校长职务,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近年来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得多项省级荣誉,教科研能力强。课题执笔人郑欢欢,本科毕业后一直在**镇初中执教并担任教科室主任,熟悉**镇乡土文化,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课题组成员郭建炜担任校团总支书记,柴慧芬,叶利晖老师担任班主任,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丰富的经验。主要参考文献(1)《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刘芳杨平北京大学出版社(2)《校本课程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