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古冶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1页
唐山市古冶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2页
唐山市古冶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3页
唐山市古冶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4页
唐山市古冶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生素质中期评价七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答案需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书写。1—25题为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后面答题表内。每小题2分,共50分。)1.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这一年是A.公元5世纪初 B.公元5世纪末 C.公元6世纪初 D.公元6世纪末【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世纪是100年,年份化世纪的简单方法就是把年份除以100,取整数加1,581÷100=5,再加1,是6,所以是6世纪,一百年中的前20年属于世纪初,后20年属于世纪末,选项D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2.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他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由此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A.农民起义 B.东征失败 C.残暴统治 D.地方官吏反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他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统治时期,大规模征调民夫开凿疏通大运河,劳民伤财,三征高句丽,不仅损兵折将,还极大地消耗了国力,使得国内统治根基不稳,造成国内起义不断,国内横征暴敛,百姓为了服兵役,徭役,缴纳赋税,生活苦不堪言,这些都是隋炀帝暴政的体现,由此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暴政的后果是引发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隋朝崩溃覆亡,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体现隋朝灭亡的原因是残暴统治,没有涉及东征失败、地方官吏反叛,排除BD项。故选C项。3.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说明他认识到()A.人民力量的伟大 B.遵循自然规律 C.要虚心纳谏 D.加强边疆管理【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把百姓比作水,把君主比作船,水可以让船在上面航行,也可以将船沉下去,唐太宗从隋末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的强大,于是接受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发展生产,A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唐太宗重视民众的观点,遵循自然规律、要虚心纳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C项;材料没有涉及“加强边疆管理”,排除D项。故选A项。4.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制作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能够反映出唐朝前期()唐初贞观十三年高宗永徽元年武周神龙元年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天宝十三年200304380615841906.9A.社会开放 B.民族交融 C.文化繁荣 D.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分析可知,唐初200万户,到天宝十三年906.9万户,反映了唐朝前期经济发展,人口增长,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唐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不能体现“社会开放”,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民族交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繁荣”,排除C项。故选D项。5.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农民辛勤开垦土地,家家都粮食充盈),则地方官吏可得升奖。这体现了武则天()A.提倡节俭 B.严惩贪官污吏 C.招纳贤才 D.重视农业生产【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了武则天对官员政绩的考核标准是“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即农民有土地开垦,家家都粮食充盈,对官员进行奖励,说明她重视农业生产,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注重民生和土地问题,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D项正确;提倡节俭、招纳贤才是唐太宗贞观之治出现的条件原因,排除AC项;严惩贪官污吏是武则天的政治措施,排除B项。故选D项。6.唐朝长安城人口有百万之多,其中外国人占人口的3%---5%,街头随处可见不同面孔的外国人,甚至会让人怀疑来到异域。由此可见唐朝长安是A.唐朝的政治中心 B.唐朝的经济中心C.唐朝的文化中心 D.国际性的大都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长安城中有一定数量的外国人,而且街头随处可见不同面孔的外国人。大量外国人出现在长安,说明唐朝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故D项正确;政治中心主要突出行政职能,与大量外国人来长安无关,排除A项;经济中心主要突出经济功能,与大量外国人来长安无关,排除B项;文化中心主要突出文化功能,与大量外国人来长安无关,排除C项。7.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子弟到长安学习。该史实可以归纳到下列哪一主题()A.唐朝的中外交往 B.唐朝的民族交融 C.唐朝的经济 D.唐朝的社会风气【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子弟到长安学习。”可得出材料体现的是汉藏间的交流,因此主题与民族交融有关,B项正确;吐蕃不属于外国,不属于中外交流,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交融,而不是经济、社会风气,排除CD项。故选B项。8.下列唐朝文学艺术家与其文艺风格的对应中,不正确的是()A.颜真卿——字体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B.吴道子——画作落笔雄劲,风格奔放C.杜甫——诗风平易近人,直面社会现实 D.李白——诗作飘逸洒脱,昂扬进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唐代书法家中,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有“颜筋”之称,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李白的诗飘逸潇洒,充满想象力,昂扬进取,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9.某同学收集“遣唐使”、“奈良唐招提寺”、“六次东渡”等资料。可知她在研究()A.唐与日本的交流 B.唐与天竺的交往C.唐与新罗的关系 D.唐与大食的往来【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之为遣唐使,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A正确;唐与天竺的交往主要反映在玄奘西行上,排除B项;奈良是日本的城市,CD错误,排除CD项。故选A项。10.“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而安禄山一人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是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材料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后期()A.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B.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C.造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D.导致黄巢起义【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而安禄山一人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是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分析可知,唐朝中央兵力薄弱,地方边镇实力强大,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藩镇割据”,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黄巢起义”,排除D项。故选B项。1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历经54年,每个政权统治平均约为10年,最短的不到4年。由此可知五代时期A.经济有一定发展 B.政权更迭频繁C.政局相对稳定 D.疆土日益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历经54年,每个政权统治平均约为10年,最短的不到4年。由此可知,五代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故B项正确;五代时期,战乱不断,且材料未涉及经济有一定发展,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政权更迭频繁,政局不稳,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五代时期疆土日益扩大,排除D项。12.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朝廷接边境战报,说是有敌人入侵。他奉命出征,不料,在陈桥驿扎营休息时,士兵把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里的“他”就是()A.李世民 B.赵构 C.赵匡胤 D.元昊【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周武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C项正确;李世民是唐太宗,唐朝皇帝,排除A项;赵构是南宋开国皇帝,排除B项;元昊是西夏皇帝,排除D项。故选C项13.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下图是我国历史上女真族人的装束,根据图片判断他们的生活A.以农耕为主 B.以渔猎骑射为主C.以对外侵略为主 D.以商业贸易为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片分析可知,女真族头戴皮帽、手握弓箭,反映了其主要以渔猎骑射生活为主。B项正确;图片中没有农耕工具,排除A项;图片不能反映其对外侵略,排除C项;图片不能反映其以商业贸易为主,排除D项。故选B项。14.据文献记载,上京临潢府是10世纪初我国北方某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在此定都的少数民族是()A.党项 B.契丹 C.女真 D.吐蕃【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契丹人多次更改国号,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B项正确;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排除A项;11世纪末,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排除C项;吐蕃是唐代在青藏高原由藏族建立的政权,排除D项。故选B项。15.《宋史》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材料反映了西夏()A.国土面积大 B.宋朝附属国 C.与唐关系友好 D.仿效唐宋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言之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夏仿效唐宋制度,学习中原文化,D项正确;题干信息想说明的是在西夏国土上都效仿唐宋制度,主旨并不是说明西夏国土面积广大,排除A项;仿效宋制并不意味西夏是宋朝附属国,追求全面汉化,排除B、C项。故选D项。16.宋朝以有限的代价获得了持久的和平,契丹获得了稳定的额外收入来源,并减轻了他们南边的边界防卫。材料评价的是()A.澶渊之盟的影响 B.宋夏和约的影响C.北宋灭亡的过程 D.宋金议和的背景【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通过澶渊之盟以有限的代价获得了持久的和平,契丹也获得了稳定的额外收入,A项正确;宋夏和约是与党项族,而非契丹族,排除B项;北宋灭亡、宋金和议都是宋朝与女真族的关系,排除CD项。故选A项。17.如表是某班一名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①从金军手中收复失地②取得郾城大捷③“撼山易,撼岳家军难”A.金的建立 B.岳飞抗金 C.金灭辽 D.文天祥抗元【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岳家军”英勇善战,金军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B项正确;金的建立是1115年,与材料中“得郾城大捷”无关,排除A项;1125年,辽被金灭亡。排除C项;文天祥抗元与材料中“岳家军”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王安石是宋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曾主持变法。回顾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各题。18.由于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到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庞大,财政入不敷出。同时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上述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A.目的 B.背景 C.影响 D.结果19.王安石变法中,核实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平均征税,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该措施是()A.保甲法 B.募役法 C.农田水利法 D.方田均税法【答案】18.B19.D【解析】【18题详解】依据材料“由于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到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庞大,财政入不敷出。同时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分析可知,这是王安石变法的背景,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其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材料未涉及其影响,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出王安石变法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19题详解】根据“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措施是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该措施“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D项正确;保甲法规定,乡村住户每十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用以防止农民的反抗,并节省军费,排除A项;募役法规定原本百姓按户等轮流到州县当差役的方法,改为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排除B项;农田水利法鼓励农民兴修水利、耕种土地,排除C项。故选D项。20.下图目录反映的时代特征是()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A.两宋历史短暂 B.少数民族崛起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D.民族政权并立【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目录信息“北宋的政治”“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分析可知,这反映的是宋、辽、西夏、金时期的相关史实,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政权的并立,D项正确;目录体现不出两宋历史短暂,排除A项;目录包括少数民族政权和汉人建立的政权,不仅仅是少数民族的崛起,排除B项;辽宋夏金时期不是大一统王朝,排除C项。故选D项。21.下列关于宋代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B.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C.临安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瓷都 D.棉纺织业兴起【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是逆向选择题,宋代手工业发达,景德镇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瓷都,所以“临安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瓷都”的说法错误,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宋代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A项项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宋代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B项项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宋代棉纺织业兴起,D项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择C项。22.下列关于下图中所示历史事物,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交子 B.该事物产生的背景是商业的繁荣C.该事物最早出现在四川地区 D.该事物最早是由国家统一发行的【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中所示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产生的背景是当时商业的繁荣,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交子最早是由四川地方富商发行的,而不是由国家统一发行的,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C项说法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23.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A.回族 B.满族 C.女真族 D.党项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和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期,边疆各族同汉族杂居,原来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经汉化,与汉族没有什么区别,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A项正确;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族,原来为女真族,不是新民族,排除B项;女真族建立了政权金,不是新民族,排除C项;党项族建立了政权西夏,不是新民族,排除D项。故选A项。24.忽必烈时期,御史台是中央的一个重要机构。它的作用是负责()A.监察事务 B.军事事务 C.行政事务 D.起草政令【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元朝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A项正确,排除B项;行政及起草政令由中书省负责,排除CD项。故选A项。25.自古以来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主流。以下可以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玄奘西行 B.文天祥抗元C.蒙古与吐蕃凉州会晤 D.黄巢起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可知,蒙古与吐蕃凉州会晤后,吐蕃归降蒙古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弥足团结,C项正确;玄奘西行属于中外交流,排除A项;文天祥抗元不能证明民族团结,排除B项;黄巢起义是农民起义,不属于民族团结范畴,排除D项。故选C项。26—29题为非选择题(共50分)26.古代社会的交通发展。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下图)(1)结合所学知识,填出图中A、C两个地段和E处城市的名称。材料二:元朝建立以前,蒙古国就开始设置驿站。元朝建立以后,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元世祖又将驿站制度推行到国力所及的一切地区。当时,以大都为中心,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东连高丽,东北至辽阳行省的奴儿干,北达岭北行省的吉利吉思,西通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西南抵达乌思藏,南接安南、缅甸国。驿站的普遍设置……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隋朝大运河与元朝驿站的相同作用。【答案】(1)A:永济渠C:邗沟E:洛阳(2)都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意思相近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名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分为四段,由北到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小问2详解】共同作用:依据所学只是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依据材料二“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元世祖又将驿站制度推行到国力所及的一切地区”分析可知,加强了同各地的联系,起到了沟通全国的作用。依据材料“驿站的普遍设置……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分析可知,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据以上分析可知,隋朝大运河与元朝驿站的相同作用是都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27.古代社会的治国理政。材料一:(隋唐开始的)……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1)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具体指什么制度?依据材料一,概括确立这一制度的影响。材料二:唐太宗即位之初,摆在面前的是隋末以来社会破烂不堪的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2)根据材料二,归纳“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材料三: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阵图”行军布阵……。(3)材料三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政策?宋朝统治者实施该政策,主要吸取了什么历史教训?(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古代社会的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答案】(1)科举制使平民子弟能够入仕,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选官制度趋于公平;增强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等等。(任答1点、意思相近即可。)(2)统治者善于用人、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统治者推行改革等。(任意2点、意思对即可。)(3)重文轻武政策。教训:唐末以来,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时有发生。(意思相近即可)(4)善于革新;关注民生(经济);重视人才的选拔与任用;吸取历史教训等等,符合题意均可。(任答1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制度:依据材料“(隋唐开始的)……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创立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影响:依据材料“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分析可知,科举制使平民子弟能够入仕,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选官制度趋于公平,依据材料“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分析可知,增强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小问2详解】共同原因:根据材料“唐太宗……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及材料“唐玄宗……重用贤能”分析可知,共同原因是统治者善于用人,依据材料“唐太宗……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及材料“唐玄宗……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分析可知,共同原因是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根据材料“唐太宗……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及材料“唐玄宗……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分析可知,共同原因是统治者推行改革等。【小问3详解】政策:根据材料“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教训: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末以来,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时有发生,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小问4详解】经验: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善于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对各级官吏要加强监督等等。28.主题探究。任务一:【图片解读】图1图2占城稻图3宋泉州市舶司遗址(1)根据上面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请分别指出图1工具名称、图2作物的特点、图3机构的主要职能。任务二:【史料解读】唐代和宋代著述对研究唐宋社会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材料Ⅰ:《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货往还,昧旦永日。材料Ⅱ: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2)上述两则材料分别记载的是唐代码头和宋朝城市,两则材料的描述共同反映了当时______繁荣的景象。任务三:【数据解读】(3)图中数据统计了唐朝至北宋期间,中国人口分布情况出现了什么变化?你认为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概括一个主题。【答案】(1)图1:曲辕犁;图2:成熟早,抗旱力强;图3:管理海外贸易。(2)商业。(意思相近即可)(3)变化:从唐朝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人口比重增大,黄河流域人口占比减少)。(意思相近即可)原因: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如果回答北方战乱较多,南方政局相对稳定,使南方人口增加类似表述也可);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如果回答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宋朝政府重视对南方地区经济的管理和开发等,均可视为“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这一点,不重复给分。)(4)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类似表述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图一是曲辕犁;图二是占城稻它的特点是成熟早,抗旱能力强;图3市舶司是宋代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