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强化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强化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强化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强化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强化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2023·山东济宁二模]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肯定了“以教为本”,否定“以法为本”,强调“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该变革的重大影响在于()A.开启了以儒入法的历史进程B.奠定了解决王国问题的理论基础C.助推了重视教育传统的形成D.迎来了新一轮的思想活跃局面2.[2023·益阳市二模]唐朝时,佛教的寺庙经济迅速发展。为此,韩愈认为,面对多出来的僧人应该强迫其还俗、焚烧经书,并将多出来的房屋提供给穷苦民众居住。韩愈旨在()A.抨击君主专制B.维护三教并行局面C.抵制外来宗教D.重建儒家社会秩序3.李贽认为工商业者开采矿藏、贩运货物,都是对社会对个人有益的事情,说不上什么“可鄙”。以下李贽的思想主张中与这一观点相一致的是()A.追求物质享受实为人的天性B.反对道学家遵从的是非标准C.鄙视脱离现实生活进行空谈D.极力推崇自由、个性、平等4.《孟子》对孔子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天命为性,性赖于心,“心弗取不出”,这就必然归结到“教使然”。这体现出孟子主张()A.重视教化B.心由性生C.心外无物D.人性本善5.[2023·山东德州二模]战国时期,墨子主张选拔贤人管理政治,“不别贫富、贵贱、远迩、亲疏”;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韩非主张“任能而授官”。这反映出()A.诸子百家思想趋于一致B.传统民本思想逐渐形成C.各国变法取得显著成效D.社会关系出现剧烈变动6.[2023·全国甲卷]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承续华夏传统B.倡导疑古辨伪C.弘扬程朱理学D.保存历史文献7.《春秋繁露》记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这一言论体现了董仲舒()A.民贵君轻的思想 B.无为而治的主张C.君权神授的思想 D.重本抑末的主张8.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民国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将教育部变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由此可知梁启超认为孔子()A.注重美育对道德教化的作用B.注重道德,维护天理C.注重发展私立教育,有教无类D.注重用仁爱之心调节社会关系9.《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C.“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10.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而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却指出:“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神州荡覆,宗社丘墟。”顾炎武认为()A.心学是对儒家思想的叛逆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心学泛滥导致明朝灭亡D.空谈误国,实干兴邦11.至隋唐两宋,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局面达到了一个高潮,三教理念的交流也空前频繁。这一状况()A.表明统治者提倡三教并行B.推动了“三教合一”的形成C.说明儒学正统地位已丧失D.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12.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这一材料说明()A.“百家争鸣”时儒学成为主流学说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二、综合题13.[2023·黄山市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快乐观简表(部分)时间学说代表人物内容公元前5世纪儒家孔子孟子儒家的乐在于精神之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人”,“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此外还要“与民同乐”,乐民之乐16世纪反正统意识的思想家李贽在维系儒学道德价值前提下,从基于“知足”之上的“贫乐”,转向基于“不知足”之上的“富乐”;从源出于“惕励”“战兢”的“无逸之乐”,转向源出于闲情逸致的“逸乐”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快乐去自由竞争、追求利益,国家奉行自由放任,从而使总体的幸福快乐达到最大量。如果资产安全与平等不能兼顾,就必须放弃平等,而维护私有财产的安全1848年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共产主义要“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建立一个“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公有制社会,使财富成为人全面发展的条件,实现全人类的幸福快乐——摘编自陈宝良《明代士大夫快乐精神的内在转向》等从材料中任选一组或两组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快乐观”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2023·山东济宁二模]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肯定了“以教为本”,否定“以法为本”,强调“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该变革的重大影响在于()A.开启了以儒入法的历史进程B.奠定了解决王国问题的理论基础C.助推了重视教育传统的形成D.迎来了新一轮的思想活跃局面根据材料“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以教为本”这一变革有利于加强儒学的正统地位,助推了重视教育传统的形成,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以儒入法,排除A项;该变革没有奠定了解决王国问题的理论基础,排除B项;没有迎来了新一轮的思想活跃局面,排除D项。2.[2023·益阳市二模]唐朝时,佛教的寺庙经济迅速发展。为此,韩愈认为,面对多出来的僧人应该强迫其还俗、焚烧经书,并将多出来的房屋提供给穷苦民众居住。韩愈旨在()A.抨击君主专制B.维护三教并行局面C.抵制外来宗教D.重建儒家社会秩序由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佛教势力的过度发展破坏了延续千年的社会民众结构和劳动生产制度,并且使得下层劳动民众负担加重,需要供养不劳而获的佛教僧人。韩愈试图恢复和重建儒家的社会秩序,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根据自身的身份地位而尽责,D项正确;材料中韩愈是从社会生产的角度来揭示佛教的危害,体现不出其对君主专制的抨击,排除A项;韩愈对佛教持批判态度,故维护三教并行局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韩愈此举并非抵制外来宗教,而是对佛教过度发展危害的担忧,排除C项。3.李贽认为工商业者开采矿藏、贩运货物,都是对社会对个人有益的事情,说不上什么“可鄙”。以下李贽的思想主张中与这一观点相一致的是()A.追求物质享受实为人的天性B.反对道学家遵从的是非标准C.鄙视脱离现实生活进行空谈D.极力推崇自由、个性、平等“工商业者开采矿藏、贩运货物,都是对社会对个人有益的事情”说明从商获取物质利益算不上什么卑鄙事情,与“追求物质享受实为人的天性”观点一致,故A正确;材料不涉及道家思想精神,故B错误;空谈属于明清时期学风,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错误;自由、个性、平等属于个性解放,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错误。4.《孟子》对孔子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天命为性,性赖于心,“心弗取不出”,这就必然归结到“教使然”。这体现出孟子主张()A.重视教化B.心由性生C.心外无物D.人性本善根据材料人性受命于天,性又有赖于心,心不取,性不出,故要“教使然”,体现重视教化的作用,A项正确。B项心由性生与材料“天命为性,性赖于心”不符,排除。C项心外无物为王阳明观点,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人性本善,排除D。5.[2023·山东德州二模]战国时期,墨子主张选拔贤人管理政治,“不别贫富、贵贱、远迩、亲疏”;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韩非主张“任能而授官”。这反映出()A.诸子百家思想趋于一致B.传统民本思想逐渐形成C.各国变法取得显著成效D.社会关系出现剧烈变动材料中墨家的墨子和儒家的孟子主张“选拔贤人”,法家的韩非则主张“任能而授官”,他们认为选官的标准分别是品德和才能。结合所学知识,西周以来实行世卿世禄制,根据宗族血缘关系世袭官职。三家的主张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的打破,阶层流动性增强,社会关系出现剧烈变动,D项正确;材料中墨家的墨子和儒家的孟子主张“选拔贤人”,法家的韩非则主张“任能而授官”,标准是才能而不是品德,可见诸子百家思想并不一致,排除A项;材料中墨子、孟子和韩非论述的主题是执政者的选拔标准,分别是贤和才能,没有涉及民本思想,排除B项;材料中只是三家的思想主张,并没有涉及变法的成效,排除C项。6.[2023·全国甲卷]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承续华夏传统B.倡导疑古辨伪C.弘扬程朱理学D.保存历史文献清政府是少数民族政权,康熙年间注重吸纳山林隐逸、博学鸿儒,同时编修明史,修撰儒经传注,这些举措集中在文化领域,本意在于以传承华夏文化传统自居,A项正确;疑古辨伪指的是对先前的学说存疑考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等举措和弘扬程朱理学并不一致,排除C项;保存历史文献与举荐人才不符,而且清初实行“文字狱”,对古代文献多有删改禁毁,排除D项。7.《春秋繁露》记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这一言论体现了董仲舒()A.民贵君轻的思想 B.无为而治的主张C.君权神授的思想 D.重本抑末的主张题干中“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孝道也”,体现了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学说,董仲舒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故C项正确;民贵君轻是一种民本思想,强调百姓对政治统治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无为而治的主张属于道家思想,董仲舒属于儒家,故B项错误;重本抑末是主张重视发展农业,忽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8.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民国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将教育部变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由此可知梁启超认为孔子()A.注重美育对道德教化的作用B.注重道德,维护天理C.注重发展私立教育,有教无类D.注重用仁爱之心调节社会关系根据材料“美术部”“国立剧场”可知孔子重视美术和音乐,即注重美育对道德教化的作用,故A项正确。9.《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C.“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约束君主行为,促使君主施行仁政,故选B项。10.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而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却指出:“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神州荡覆,宗社丘墟。”顾炎武认为()A.心学是对儒家思想的叛逆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心学泛滥导致明朝灭亡D.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而非“叛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天下人的社会责任,故B项错误;材料中“以明心见性之空言”是指心学,“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是结果,顾炎武认为心学的泛滥对于明朝的灭亡负有一定责任,故C项正确;材料中“以明心见性之空言”是指心学,D项偏离了材料主旨,故错误。11.至隋唐两宋,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局面达到了一个高潮,三教理念的交流也空前频繁。这一状况()A.表明统治者提倡三教并行B.推动了“三教合一”的形成C.说明儒学正统地位已丧失D.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虽然当时三教处于鼎立局面,但三教理念交流的频繁为其融合提供了机会并推动了“三教合一”的形成,B项正确;三教鼎立局面的出现并不代表统治者提倡三教并行,A项错误;三教鼎立局面达到高潮,虽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但儒学正统地位并未丧失,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儒释道三教,并非百家争鸣,D项错误。12.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这一材料说明()A.“百家争鸣”时儒学成为主流学说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根据材料“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可知,科举制开始于隋唐时期,故A、B两项错误;“注重道德”“注重气节”说明他们的思想受理学的影响,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批判理学,故D项错误;综上可知C项正确。二、综合题13.[2023·黄山市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快乐观简表(部分)时间学说代表人物内容公元前5世纪儒家孔子孟子儒家的乐在于精神之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人”,“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此外还要“与民同乐”,乐民之乐16世纪反正统意识的思想家李贽在维系儒学道德价值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