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1页
第9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2页
第9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3页
第9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4页
第9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录)回忆录是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却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和完备,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回忆录,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初读课文梳理脉络

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画你认为重要的或有疑难的字词。5.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形容为了正义的事业,不怕死。

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梳理全文脉络。用双竖线分隔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一、标注段落。二、思考: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情?重点回忆了哪几方面?『默读课文』(共33个自然段)作者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事情。

重点回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这四个方面的事情。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8~18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19~29自然段:写父亲最后一次和我们见面的情景。30~33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时间顺序细读文本理解课文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用心地读一读2—29段,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画出来,把你的体会标注在旁边。画出文中描写李大钊语言、动作、神情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第7段中,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语言描写,特别是“坚决”一词,表现出李大钊在严峻的形式下,一心考虑革命工作需要,不顾自身安危的无私无畏精神。

第10-

-17段,“没有什么,不要怕”“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语言、动作、神态描写,都写出了父亲的镇定从容,表现出父亲视死如归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再如第23-

28段,父亲的外貌——“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父亲的神态——“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父亲的语言——“这是我的妻子”“这是我的两个孩子”“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都表现出父亲沉着冷静。“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一个“又”字,写出了父亲内心深处对家人的不舍。李大钊是一个对亲人的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的人。他临危不惧,将生死置之度外,把革命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具有大无畏的高尚革命情操。在文中还有许多描写“我”与“反动派”的语言、动作、神情的语句,大家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从中能看出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纵观全文体会写法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全文语言平实,运用倒叙的手法,娓娓道来。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有两个,一是运用了首尾呼应的手法,二是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方法描写人物。

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找出首尾呼应的地方,找一找哪些内容形成对比,并体会一下这样写的效果。(开头段)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结尾段)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首尾呼应

文章开头写“1927

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文末又写“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这样的首尾照应,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也起到了强化作用,其意在铭记这特殊的日子,同时强化了父亲遇害给作者带来的内心创伤。表现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对父亲的深切怀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对父亲的描写多处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与自己的前后对比、与亲友的对比、与敌人的对比。

与自己的前后对比。课文第5段可见李大钊非常疼爱关心自己的孩子,从来不打骂,对“我”的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父亲没有不屑一顾,而是很感兴趣、很有耐心地讲给“我”听,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总是”这样。但是唯独这一次,

“我”好奇地询问父亲为何烧毁书籍和文件的时候,父亲的回答让“我”出乎意料:“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严峻的态度与之前的慈祥形成鲜明对比,可见他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父亲的含糊回答中还有隐瞒,关于革命工作的问题,李大钊对自己的孩子只字不提,从中也能感受到他严守革命工作机密,对待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

与亲友对比。当局势越来越危急,李大钊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但李大钊依然坚定不移地选择留在北京工作:“不是常对你说吗?……我哪能离开呢?”亲友对李大钊的担心与李大钊的坚定忘我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出革命者临危不惧、勇挑重担的精神品质。

与敌人对比。在被捕时,李大钊面对一群残暴、

丑陋、魔鬼式的敌人,依旧“不慌不忙”,“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法庭上,面对怒气冲冲的法官,父亲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在正反面人物形象的对比中,我们更加能感受到李大钊并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显示了革命工作者的浩然正气。

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正面描写和对比烘托的手法,将李大钊顽强斗争、坚贞不屈、临危不惧、英勇无畏的革命者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课后拓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