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请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德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三颗“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三颗行星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距离地球仪22光年,完成下面小题。1.“超级地球”应属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适宜的温度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温度适宜”有密切关系的是()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答案〗1.C2.A〖解析〗【1题详析】材料信息表明,“超级地球”与地球的距离22光年,这个距离远超出地月系、太阳系的直径,但比地球所在的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小得多,故“超级地球”应属于银河系,不可能属于地月系、太阳系和河外星系,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2题详析】维持地球表面温度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获得的太阳辐射比较适中,从而形成的“适宜的温度”,④符合题意;由于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不大,使得白天升温不过高,夜晚降温不过低,从而形成“适宜的温度”,①符合题意;“适宜的温度”的形成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安全的宇宙环境直接关系不大,②、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广西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日照充足,但由于广西地形复杂,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左图为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右图为广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是() A.东多西少 B.东少西多 C.南少北多 D.南多北少4.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不同于周边地区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拔高低 C.地表植被 D.天气状况〖答案〗3.D4.D〖解析〗【3题详析】读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可知,广西北回归线以北大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不到4200,最北部则不足3800,是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而广西北回归线以南大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可以达到4400以上,最南部可达5000以上,是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故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总体空间分布具有南多北少的特点,D正确,ABC错。故选D。【4题详析】在等值线图的判读中,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图中丙地的数值在4600-4800之间,与周边地区相比,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多,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形图可知,丙地处于河谷地区,两侧高山分布,且为西南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地表得到的太阳辐射较多,D正确;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同纬度的地区多,说明纬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海拔高的地方大气稀薄,与丙地情况不符,B错误;地表植被不影响太阳辐射,C错误;故选D。琥珀是地质时期松脂类树木分泌的树脂由于地壳运动滴落于地下,经矿化后形成的有机化石。缅甸北部的胡康谷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琥珀产地之一。白垩纪时期,当松脂类树木受到火山灰石块的砸击、动物撞击等损害时,在高气温环境下会从伤口处流出树脂。有些树脂会浸没一些昆虫,形成虫珀(下图),被鉴为“时间胶囊”,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据图完成下面小题。5.白垩纪时期,地球上的动物界正处于()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B.哺乳动物时代 C.两栖动物时代 D.爬行动物时代6.下列关于胡康谷地琥珀的形成环境与分布,叙述错误的是() A.气候湿热,森林植被茂密 B.琥珀多分布于岩浆岩中 C.森林中松脂类树木和昆虫广泛分布 D.稳定的沉积环境,利于琥珀的形成〖答案〗5.D6.B〖解析〗【5题详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中生代时期爬行动物盛行,D项正确;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A项错误;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哺乳动物快速发展,B项错误;古生代时期随着海洋面积进一步缩小,到了中期一些鱼类逐渐进化为两栖类,C项错误。故选D。【6题详析】由材料可知,胡康谷地是世界最著名的琥珀产地之一,琥珀是松脂类树木分泌的树脂滴落在地下,经过矿化形成的有机化石。所以,胡康谷地气候湿热、植被茂密,且松脂类树木和昆虫广泛分布。由于琥珀是经过矿化形成的有机化石,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所以当地有稳定的沉积环境。根据题意,故选B项。下图为云南省元阳梯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包含的地球圈层有() A.水圈、生物圈 B.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8.图中各圈层() A.都是连续且规则的 B.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都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答案〗7.D8.B〖解析〗【7题详析】图中元阳梯田景观中有水、岩石、生物、大气,因此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8题详析】图中水圈等圈层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错误;图中的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各圈层是一下整体,不可能独立发展变化的,B正确、C错误;外部圈层运动变化的能量有来自太阳辐射,也有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如水循环、大气运动、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而地壳运动、火山、地震、变质作用等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D错误。故选B。下左图是某火山喷发时的景观照片,右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代表岩石圈的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0.该火山喷发出的熔岩物质来自() A.②圈层 B.③圈层 C.④圈层 D.④圈层以下〖答案〗9.C10.C〖解析〗【9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层和②层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共同组成地壳;③层为上地幔顶部莫霍界面到地下80km之间,与地壳共同组成岩石圈;④层位于岩石圈以下,为软流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题详析】火山喷发的熔岩物质来自软流层,根据上题可知,④层代表软流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左图是“南京9月5日和9月6日天气预报图”,右图是“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南京9月6日与9月5日相比() A.温度较低 B.温差较小 C.光照较强 D.风力较强12.南京在9月5日() A.①较弱 B.②较弱 C.③较强 D.⑤较强〖答案〗11.C12.D〖解析〗【11题详析】读图可知,与9月5日相比,南京9月6日的平均温度更高,A错误;9月6日南京的温差达14℃,而9月5日的温差为6℃,所以9月6日的温差更大,B错误;与9月5日相比,9月6日南京为晴天,云层少,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弱,因此光照更强,C正确;图中信息表明,两日风向有所变化,但风力大小信息,因此风力强弱无法判断,D错误。故选C。【12题详析】读图可知,右图中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③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⑤为大气逆辐射。左图显示,9月5日南京白天多云,夜间中雨。天气变化较大,但对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没有影响,A错误;白天多云,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②)较强,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较弱,BC错误;白天多云,夜间中雨,云层较厚,大气逆辐射(⑤)较强,D正确。故选D。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某季节日均温等温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城市中心气温高于郊区的原因是()①人口众多②建筑密集③植被茂密④地面硬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图中甲乙一线高空及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绘制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13.B14.A〖解析〗【13题详析】城市中心人口众多,生产生活排放的热量多;建筑密集,不易散热;地面硬化,地面升温快。植被郊区更茂密。①②④正确,③错误。B正确。故选B。【14题详析】图中甲乙一线经过市中心,甲乙是郊区,市中心气温高、气压低,郊区气温低、气压高;高空气压和近地面相反,A图符合题意。故选A。某同学在研究“小区宜居环境”问题了解到:门、窗都敞开一般会有“穿堂风”流经房屋内。“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完成下面小题。15.从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图中“穿堂风”现象最显著的是() A. B. C. D.16.人为制造“穿堂风”产生的有利影响有()①减轻大气污染②减少生活用能③降低室内温度④提高室内湿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15.A16.B〖解析〗【15题详析】热力环流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房屋前后热力差异越大,穿堂风越明显,图A中房前为水泥地,白天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房后为树林,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风从树林经房屋吹向水泥地,形成穿堂风。树林和水泥地热力差异最大,穿堂风最明显,A正确。故选A。【16题详析】穿堂风通常产生于建筑物间隙、高墙间隙、门窗相对的房间或相似的通道中,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差异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通过。人为制造穿堂风主要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可减少生活用能,②③正确;白天风从山林吹向石质地面,可能导致湿度增加,夜晚风由石质地面吹向山林,可能导致湿度下降,④错误;穿堂风对大气污染影响不大,①错误。所以选B。下图为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甲、乙、丙、丁四处风速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8.此时,乙处的风向是()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答案〗17.C18.D〖解析〗【17题详析】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疏密决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风速大小。图中显示,甲、乙、丙、丁四处中,丙处等压线最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小,风速也相应最小,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8题详析】风向主要由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决定。读图可知,此时,乙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与当地等压线垂直)大致由西北指向东南,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偏(乙处位于北半球)一个锐角,形成偏北风,D正确,排除ABC。故选D。地球上的海水温度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下图示意太平洋170°附近3个观测站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3个观测站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丙甲乙 D.乙丙甲20.太平洋170°W附近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是() A.随深度增加显著降低 B.浅水区变化迅速 C.表层向深层均匀递减 D.深水区保持低温不变〖答案〗19.A20.B〖解析〗【19题详析】根据气温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也就是看表层的水温,表层水温越高,纬度越低,甲处表层水温25°C,乙处表层水温20°C,丙处表层水温15°C。三个观测站按照纬度由低到高排列应该是甲、乙、丙,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题详析】据图可知,三个观测站的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深度1000米内海水温度下降较快,深度超过1000米海水温度下降缓慢,保持低温。当海水深度超过1000米后,水温下降缓慢,A错误;浅水区水温变化速度较快,B正确;表层向深层海水温度下降速度先快后慢,C错误;深水区水温下降缓慢,保持低温,D错误。故选B。“雨季一来,城里看海”一度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是全国多座城市的尴尬。下图示意两种不同地面水循环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与自然路面相比,关于城市路面叙述正确的是() A.下渗明显增加 B.地表径流加大 C.地面蒸发加大 D.地下径流增多22.为缓解“城里看海”现象,可采取的措施有()①提高透水地面比例②改造升级排水系统③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④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21.B22.A〖解析〗【21题详析】与自然路面相比,城市路面硬化程度较高,使得地表水很难下渗,下渗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城市地表很难保存水分,使得蒸发减少,由于下渗、蒸发等环节减少,地表径流加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22题详析】提高透水地面比例,增加下渗量,使得地表积水减少,从而有效防御城市内涝,①符合题意;改造升级排水系统,增强排水性,有利于防御城市内涝,②符合题意;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可以在雨季时增加下渗量,使得地表积水减少,从而有效防御城市内涝,③符合题意;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有可能导致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地下空隙减少,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和地下水储存,有可能加剧城市内涝,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6分。23.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反映的是_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___。(2)A为____层,其直接热源是____,该大气层天气复杂多变的原因是____。(3)补绘B大气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大气以____运动为主。(4)C层中____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对地表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____影响通信质量。〖答案〗(1)中;对流层顶的高度为10—12km;(2)对流地面辐射集中了大气层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凝结核多以对流运动为主,利于水汽凝结(3)水平(4)电离层太阳活动〖解析〗本题以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大气的垂直分层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析】该图反映的是中纬度的大气垂直分层。原因是图中对流层顶的高度为12千米。低纬度为17~18km,中纬度为10~12km,高纬度为8-9km。因此为中纬度的大气的垂直分层。【小问2详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地面辐射越高,给对流层大气的热量越多,大气受热上升的高度越高,对流层顶的高度越高。地面辐射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因此对流层顶的高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层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水汽充足,凝结核多;同时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形成下热上冷状态,以对流运动为主,利于水汽的凝结。因此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在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小问3详析】补绘出平流层气温变化特点: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是因该层在22-27千米高度形成了一个臭氧层,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免受强烈的紫外线的照射。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小问4详析】C层是高层大气,高层大气中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对地表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太阳活动会干扰电离层,从而影响通信质量。2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材料二左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右图为湖区湖陆风风速变化图。(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博斯腾湖水位近年来减小的原因。(2)简述博斯腾湖湖陆风形成的原因。(3)根据材料,判断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4)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答案〗(1)近年来,温度升高,蒸发量增大,湖泊水量减少;该地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湖泊附近居民,引河水灌溉,减少注入湖泊的地表径流。(2)该地博斯腾湖面积较大,较大水域与陆地之间由于湖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产生了湖陆风;白天,周围沙漠地区增温快,湖泊增温慢,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形成湖风;夜晚,周围沙漠地区降温快,湖泊降温慢,风由陆地吹向湖泊,形成陆风。(3)冬季;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湖水获得的热量小,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4)影响: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原因: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强,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湖陆热力差异增大,使湖风加强;城市的热岛效应减弱了晚上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晚上的湖陆热力差异减小,使陆风减弱。〖解析〗本题以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水循环、博斯腾湖湖陆风的季节变化和原因、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小问1详析】通过水循环分析博斯腾湖水位近年来减小的原因,应该从湖泊的补给和湖泊水量减少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湖泊补给减少:降水量减少;用水量增加,注入湖泊的径流量减少。湖泊水量减少:全球变暖,蒸发增多。【小问2详析】根据材料和博斯腾湖位置示意图可知,博斯腾湖周围陆地是沙漠和农业区,比热容较小,博斯腾湖是面积较大水域,比热容较大,因此,形成了较大的湖陆热力性质差异,从而产生湖陆风。具体表现为:白天,陆地沙漠和耕地升温快,形成热低压,湖面升温慢,形成冷高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形成湖风;夜间,沙漠等陆地降温快,形成冷高压,湖面降温慢,形成热低压,风从周围的陆地吹向湖泊,形成陆风。【小问3详析】由右图可知,湖陆风风速较小的月份为12月、1月,所处季节为冬季。由材料可知,“湖陆风是指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小,因此湖陆风较弱;且冬季时湖面结冰,冰面与陆地的比热容差异小,湖陆温差较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太阳辐射总量少,湖水和陆地获得的热量差异较小,湖陆温差小;地处西北内陆,靠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大,在季风环流较强的背景下,湖陆风不明显。【小问4详析】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受城市的热岛效应影响,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25.左图为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右图为红海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表层海水温度与盐度的变化曲线分别是____和____,其盐度分布规律是____。(2)南北纬60°附近的海域海水盐度相比,盐度低的是____附近海域,其原因是____。(3)图中红海的盐度____(高、低),分析其形成原因。〖答案〗(1)①③从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低纬度递减,(2)北纬60°北纬60°附近有陆地淡水注入(3)高由于红海地处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红海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几乎没有地表径流的汇入,因此导致红海盐度较大。〖解析〗本题以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右图为红海局部地区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海水性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析】由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水温度从低纬度向南北逐渐下降,赤道附近海水温度最高,北极附近高于南极附近,对应①曲线,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低纬度递减,对应图中的③曲线。【小问2详析】南北纬60°附近的海域海水盐度相比,盐度低的是北纬60°附近海域,其原因是南半球60°均为海洋,而北半球60°区域有陆地分布,陆地上的淡水注入海洋,对海水盐分起到稀释作用,故盐度相对较低。【小问3详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红海是盐度高的海域,由于红海地处副热带地区,因此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较强,气流下沉,所以降水较少,且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红海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几乎没有地表径流的汇入,因此导致红海盐度较大。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请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德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三颗“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三颗行星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距离地球仪22光年,完成下面小题。1.“超级地球”应属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适宜的温度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温度适宜”有密切关系的是()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答案〗1.C2.A〖解析〗【1题详析】材料信息表明,“超级地球”与地球的距离22光年,这个距离远超出地月系、太阳系的直径,但比地球所在的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小得多,故“超级地球”应属于银河系,不可能属于地月系、太阳系和河外星系,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2题详析】维持地球表面温度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获得的太阳辐射比较适中,从而形成的“适宜的温度”,④符合题意;由于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不大,使得白天升温不过高,夜晚降温不过低,从而形成“适宜的温度”,①符合题意;“适宜的温度”的形成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安全的宇宙环境直接关系不大,②、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广西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日照充足,但由于广西地形复杂,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左图为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右图为广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是() A.东多西少 B.东少西多 C.南少北多 D.南多北少4.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不同于周边地区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拔高低 C.地表植被 D.天气状况〖答案〗3.D4.D〖解析〗【3题详析】读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可知,广西北回归线以北大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不到4200,最北部则不足3800,是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而广西北回归线以南大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可以达到4400以上,最南部可达5000以上,是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故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总体空间分布具有南多北少的特点,D正确,ABC错。故选D。【4题详析】在等值线图的判读中,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图中丙地的数值在4600-4800之间,与周边地区相比,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多,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形图可知,丙地处于河谷地区,两侧高山分布,且为西南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地表得到的太阳辐射较多,D正确;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同纬度的地区多,说明纬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海拔高的地方大气稀薄,与丙地情况不符,B错误;地表植被不影响太阳辐射,C错误;故选D。琥珀是地质时期松脂类树木分泌的树脂由于地壳运动滴落于地下,经矿化后形成的有机化石。缅甸北部的胡康谷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琥珀产地之一。白垩纪时期,当松脂类树木受到火山灰石块的砸击、动物撞击等损害时,在高气温环境下会从伤口处流出树脂。有些树脂会浸没一些昆虫,形成虫珀(下图),被鉴为“时间胶囊”,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据图完成下面小题。5.白垩纪时期,地球上的动物界正处于()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B.哺乳动物时代 C.两栖动物时代 D.爬行动物时代6.下列关于胡康谷地琥珀的形成环境与分布,叙述错误的是() A.气候湿热,森林植被茂密 B.琥珀多分布于岩浆岩中 C.森林中松脂类树木和昆虫广泛分布 D.稳定的沉积环境,利于琥珀的形成〖答案〗5.D6.B〖解析〗【5题详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中生代时期爬行动物盛行,D项正确;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A项错误;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哺乳动物快速发展,B项错误;古生代时期随着海洋面积进一步缩小,到了中期一些鱼类逐渐进化为两栖类,C项错误。故选D。【6题详析】由材料可知,胡康谷地是世界最著名的琥珀产地之一,琥珀是松脂类树木分泌的树脂滴落在地下,经过矿化形成的有机化石。所以,胡康谷地气候湿热、植被茂密,且松脂类树木和昆虫广泛分布。由于琥珀是经过矿化形成的有机化石,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所以当地有稳定的沉积环境。根据题意,故选B项。下图为云南省元阳梯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包含的地球圈层有() A.水圈、生物圈 B.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8.图中各圈层() A.都是连续且规则的 B.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都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答案〗7.D8.B〖解析〗【7题详析】图中元阳梯田景观中有水、岩石、生物、大气,因此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8题详析】图中水圈等圈层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错误;图中的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各圈层是一下整体,不可能独立发展变化的,B正确、C错误;外部圈层运动变化的能量有来自太阳辐射,也有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如水循环、大气运动、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而地壳运动、火山、地震、变质作用等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D错误。故选B。下左图是某火山喷发时的景观照片,右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代表岩石圈的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0.该火山喷发出的熔岩物质来自() A.②圈层 B.③圈层 C.④圈层 D.④圈层以下〖答案〗9.C10.C〖解析〗【9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层和②层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共同组成地壳;③层为上地幔顶部莫霍界面到地下80km之间,与地壳共同组成岩石圈;④层位于岩石圈以下,为软流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题详析】火山喷发的熔岩物质来自软流层,根据上题可知,④层代表软流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左图是“南京9月5日和9月6日天气预报图”,右图是“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南京9月6日与9月5日相比() A.温度较低 B.温差较小 C.光照较强 D.风力较强12.南京在9月5日() A.①较弱 B.②较弱 C.③较强 D.⑤较强〖答案〗11.C12.D〖解析〗【11题详析】读图可知,与9月5日相比,南京9月6日的平均温度更高,A错误;9月6日南京的温差达14℃,而9月5日的温差为6℃,所以9月6日的温差更大,B错误;与9月5日相比,9月6日南京为晴天,云层少,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弱,因此光照更强,C正确;图中信息表明,两日风向有所变化,但风力大小信息,因此风力强弱无法判断,D错误。故选C。【12题详析】读图可知,右图中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③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⑤为大气逆辐射。左图显示,9月5日南京白天多云,夜间中雨。天气变化较大,但对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没有影响,A错误;白天多云,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②)较强,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较弱,BC错误;白天多云,夜间中雨,云层较厚,大气逆辐射(⑤)较强,D正确。故选D。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某季节日均温等温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城市中心气温高于郊区的原因是()①人口众多②建筑密集③植被茂密④地面硬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图中甲乙一线高空及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绘制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13.B14.A〖解析〗【13题详析】城市中心人口众多,生产生活排放的热量多;建筑密集,不易散热;地面硬化,地面升温快。植被郊区更茂密。①②④正确,③错误。B正确。故选B。【14题详析】图中甲乙一线经过市中心,甲乙是郊区,市中心气温高、气压低,郊区气温低、气压高;高空气压和近地面相反,A图符合题意。故选A。某同学在研究“小区宜居环境”问题了解到:门、窗都敞开一般会有“穿堂风”流经房屋内。“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完成下面小题。15.从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图中“穿堂风”现象最显著的是() A. B. C. D.16.人为制造“穿堂风”产生的有利影响有()①减轻大气污染②减少生活用能③降低室内温度④提高室内湿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15.A16.B〖解析〗【15题详析】热力环流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房屋前后热力差异越大,穿堂风越明显,图A中房前为水泥地,白天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房后为树林,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风从树林经房屋吹向水泥地,形成穿堂风。树林和水泥地热力差异最大,穿堂风最明显,A正确。故选A。【16题详析】穿堂风通常产生于建筑物间隙、高墙间隙、门窗相对的房间或相似的通道中,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差异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通过。人为制造穿堂风主要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可减少生活用能,②③正确;白天风从山林吹向石质地面,可能导致湿度增加,夜晚风由石质地面吹向山林,可能导致湿度下降,④错误;穿堂风对大气污染影响不大,①错误。所以选B。下图为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甲、乙、丙、丁四处风速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8.此时,乙处的风向是()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答案〗17.C18.D〖解析〗【17题详析】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疏密决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风速大小。图中显示,甲、乙、丙、丁四处中,丙处等压线最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小,风速也相应最小,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8题详析】风向主要由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决定。读图可知,此时,乙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与当地等压线垂直)大致由西北指向东南,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偏(乙处位于北半球)一个锐角,形成偏北风,D正确,排除ABC。故选D。地球上的海水温度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下图示意太平洋170°附近3个观测站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3个观测站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丙甲乙 D.乙丙甲20.太平洋170°W附近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是() A.随深度增加显著降低 B.浅水区变化迅速 C.表层向深层均匀递减 D.深水区保持低温不变〖答案〗19.A20.B〖解析〗【19题详析】根据气温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也就是看表层的水温,表层水温越高,纬度越低,甲处表层水温25°C,乙处表层水温20°C,丙处表层水温15°C。三个观测站按照纬度由低到高排列应该是甲、乙、丙,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题详析】据图可知,三个观测站的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深度1000米内海水温度下降较快,深度超过1000米海水温度下降缓慢,保持低温。当海水深度超过1000米后,水温下降缓慢,A错误;浅水区水温变化速度较快,B正确;表层向深层海水温度下降速度先快后慢,C错误;深水区水温下降缓慢,保持低温,D错误。故选B。“雨季一来,城里看海”一度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是全国多座城市的尴尬。下图示意两种不同地面水循环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与自然路面相比,关于城市路面叙述正确的是() A.下渗明显增加 B.地表径流加大 C.地面蒸发加大 D.地下径流增多22.为缓解“城里看海”现象,可采取的措施有()①提高透水地面比例②改造升级排水系统③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④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21.B22.A〖解析〗【21题详析】与自然路面相比,城市路面硬化程度较高,使得地表水很难下渗,下渗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城市地表很难保存水分,使得蒸发减少,由于下渗、蒸发等环节减少,地表径流加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22题详析】提高透水地面比例,增加下渗量,使得地表积水减少,从而有效防御城市内涝,①符合题意;改造升级排水系统,增强排水性,有利于防御城市内涝,②符合题意;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可以在雨季时增加下渗量,使得地表积水减少,从而有效防御城市内涝,③符合题意;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有可能导致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地下空隙减少,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和地下水储存,有可能加剧城市内涝,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6分。23.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反映的是_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___。(2)A为____层,其直接热源是____,该大气层天气复杂多变的原因是____。(3)补绘B大气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大气以____运动为主。(4)C层中____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对地表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____影响通信质量。〖答案〗(1)中;对流层顶的高度为10—12km;(2)对流地面辐射集中了大气层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凝结核多以对流运动为主,利于水汽凝结(3)水平(4)电离层太阳活动〖解析〗本题以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大气的垂直分层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析】该图反映的是中纬度的大气垂直分层。原因是图中对流层顶的高度为12千米。低纬度为17~18km,中纬度为10~12km,高纬度为8-9km。因此为中纬度的大气的垂直分层。【小问2详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地面辐射越高,给对流层大气的热量越多,大气受热上升的高度越高,对流层顶的高度越高。地面辐射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因此对流层顶的高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层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水汽充足,凝结核多;同时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形成下热上冷状态,以对流运动为主,利于水汽的凝结。因此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在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小问3详析】补绘出平流层气温变化特点: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是因该层在22-27千米高度形成了一个臭氧层,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免受强烈的紫外线的照射。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小问4详析】C层是高层大气,高层大气中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对地表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太阳活动会干扰电离层,从而影响通信质量。2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材料二左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右图为湖区湖陆风风速变化图。(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博斯腾湖水位近年来减小的原因。(2)简述博斯腾湖湖陆风形成的原因。(3)根据材料,判断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4)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答案〗(1)近年来,温度升高,蒸发量增大,湖泊水量减少;该地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湖泊附近居民,引河水灌溉,减少注入湖泊的地表径流。(2)该地博斯腾湖面积较大,较大水域与陆地之间由于湖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