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成本与社会和谐_第1页
经济转型成本与社会和谐_第2页
经济转型成本与社会和谐_第3页
经济转型成本与社会和谐_第4页
经济转型成本与社会和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转型成本与社会和谐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涉及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更会深刻地影响不同社会主体或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它既带来一定的收益,也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或成本。这种成本实质是转型的代价。经济转型不能因为遇到利益矛盾和冲突而停止,或者改变方向,但在转型中采取适当的方式缓和矛盾、寻求最低成本、最小摩擦的转型。在社会和谐中实现转型还是必要的。

(一)转型的成本

从对经济转型的影响来说,转型成本从一般意义上分为体制的转换成本和体制的摩擦成本:

1.体制的转换成本是指转型开始以后,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等因素而造成的成本。转换成本一般包括创立成本、不协调成本和适应成本。

(1)创立成本是指新制度的创立者在制度创新过程中承担的全部成本。以政府作为转型的发动者和新制度的创立者,其承担的为创立市场体制的直接费用;政府作为转型的发动者,必须要对转型过程中的利益受损者进行一定的补偿;政府还将承担不同程度的转型风险。

一经济转型的成本和既得利益的损失(2)不协调成本就是新旧制度交替之际,社会容易出现失序或无序状态,无轨可循、无法可依,由此引起许多麻烦和不便。各体制之间相互不协调,就会出现混乱,从而破坏效率,使经济增长率下降。

(3)适应成本是指个人理解、学习适应新制度所花费的成本。新制度改变了个人原来的思维及行为方式,改变了个人的生活工作环境,人们为适应新制度还必须付出必要的学习费用。

2、摩擦成本是指转型过程中既得利益群体因转型而失去的原有收益,以及对转型的抵触而引起的经济损失。摩擦成本主要表现为部分群体的失益成本,即该群体失去在原有制度下稳定获得的某些净收益,并在制度改变以后的净收益低于转型以前。其它摩擦成本表现为国民产出的损失,由全社会承担。转型成本实质上就是新制度与旧制度的交易费用,就是新制度替代旧制度的费用。除了进行制度创新要付出直接费用,制度创新者还要与旧制度的维护者(新制度的反对者)进行一定地交易,付给后者必要的补偿,以使后者支持(至少不反对)制度转型。

经济转型作为制度调整,必然会打破原有的利益结构,影响到不同部门之间不同经济主体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变化。如果转型损害了部分人在旧体制下较大的既得利益,如果新体制不能提供足够的补偿,这部分群体可能成为转型的反对者。总的来说,以上触动既得利益的改革方向和路径是对的,否则就没有我国今天这么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么高的经济效率。

(一)市场秩序混乱

在转型阶段,最为明显的是打破了计划经济制度,也就是打破了旧的秩序,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不会与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同时产生,新的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有个建设过程。这样,经济转型阶段,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秩序的混乱。首先是要素市场建设滞后。其次是维持市场秩序和信用的市场规则和信用制度不完全。竞争缺乏规范,信用缺失。第三是与市场经济不发育相适应,统一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区域之间存在市场分割和封锁。经济转型阶段两种体制并存,市场又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由此产生的腐败问题比其他阶段更为严重。

二经济转型没有到位所产生的社会不和谐

(二)财政分权的矛盾

以市场化为目标的经济转型,基本方向是分权,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上分权,即扩大企业的自主权。而是行政上分权,即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国家财政分权体制的改革在降低财政集中率的同时财政负担范围有增无减,产生的直接后果是所有转型国家都会遇到财政的困难,特别是中央财政的赤字,从而造成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下降,国家提供公共产品能力也相对下降。

(三)分配的不公平

市场化改革一开始就直接针对长期存在的低效率的平均主义分配,以效率为目标的推进改革,所选择的路径就是按市场原则进行分配和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两个方面直接触动既得利益:首先是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会扩大收入差距,从而触动既得利益。其次是为了将资本、劳动、技术、企业家等各种创造财富的活力充分迸发,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和按要素贡献取得报酬。第三是实施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造成社会层面的收入差距的扩大。

市场化的经济转型以提高效率为目标,但不等于说要了效率就不要公平。效率型分配承认收入差距,但要求这种收入差距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现实中影响社会和谐的不公平问题普遍反映在:第一,分配的不公平,不仅是分配结果的不公平,还反映在分配起点和过程的权利的不平等;第二,改制的不公平,牵涉到财产分配关系的不公平;第三,市场交易的不公平;第四,公共产品供给的不公平。上述所有社会不公平现象可以归结为权利的不公平。由权利不公平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这是因经济转型没有到位而已经和可能产生的矛盾,是改革的成本,也是经济转型阶段的不稳定因素。

(一)低成本经济转型的要求

成本经济转型是指转型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综合实施各种改革措施以较小的代价成功地从计划体制过渡到市场体制。降低转型成本并取得最大的转型效益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遵循合适的转型次序。第二,及时进行利益补偿,并合理分摊转型成本。三低成本的经济转型

(二)合适的转型次序

大多数经济学家在争论“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时基本上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转型绩效要优于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东欧国家的转型绩效。中国的市场化水平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实行“休克疗法”的前苏联和其它东欧国家,经济增长率也是显著地高,而通货膨胀率也最低。其原因是: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比其它国家早,但改革的路径是渐进的。由此降低了转型成本。中国渐进式改革的一大特点是先进行增量改革,后进行存量改革。这种改革的办法确实极大地降低了中国的经济转型成本。

(三)利益补偿机制

补偿就是向在改革中利益受损的目标群体提供货币性的转移支付。利益补偿也有成本-效益分析。在设计补偿计划必须考虑这样一些基本问题:①补偿的程度;②补偿如何分配;③补偿的持续性;④补偿的范围;⑤补偿支付的计量基础。补偿需要区分直接的利益受损者和间接的利益受损者,补偿不应无限扩大范围。

(四)以人为本的科学改革

发展观是以人为本,改革观也应该是以人为本。在许多一般性竞争领域,在广大的范围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不占支配地位的条件下,推进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内容的改革,突出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在国民经济命脉部门,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部门和垄断部门目的是更多体现社会公平。其次是公共性领域的改革不能以市场化为目标,否则公共品分配的公共性就难以保证。第三是企业内部追求效率的改革也要体现以人为本。国有企业改革不可避免会提出卸包袱要求,特别是通过下岗失业把职工推向社会,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五)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统筹协调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始终要注意改革和发展的协调:一方面,改革的任务必须由发展的任务提出,改革的战略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战略;另一方面,新的改革措施的出台必须克服马克思所批判的“暴力论”的影响;最后,尽管改革与发展存在着相互依赖性,但两者都有相对独立性,不能相互替代。改革与发展是统一的。一方面改革能推动发展,目前经济发展的最大阻力是经济体制的阻力。改革就是要克服这种阻力。另一方面发展也能推动改革。经济发展能减轻改革的阻力,为改革创造宽松和良好的环境。

在经济转型阶段需要针对改革没有到位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制度安排,其内容是构建经济转型期的和谐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改革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特定的含义。首先,它是建立在发展基础上的,共同贫困不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次它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就是说,和谐社会的制度必须围绕市场经济体制作出安排。四构建经济转型阶段的和谐社会

(一)以社会和谐降低转型成本

经济转型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的转型成本。经济转型的成本除了市场化成本外,还有两个成本:现代化成本和全球化成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富裕人民。这也是经济转型能够博得人民广泛支持的坚实基础。富裕人民的主要标志是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减少低收入人群。这是和谐与转型同一性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是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对公平和效率两者既有选择又有兼顾的问题。一方面在任何时候公平和效率都不能兼得,突出一个目标可能会影响另一个目标。另一方面两者也不是相互替代关系,没有效率不一定有公平,没有公平也不一定有效率。

(二)着力解决低收入者的民生问题

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市场无法解决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市场经济要求按要素分配,即按照要素的贡献来决定其报酬。解决低收入者问题不能单纯靠再分配,而是要在初次分配领域来增加其收入,其途径包括为其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和提高其就业能力的途径,特别是要重视劳动收入在包含劳动收入、资产收入和经营收入在内的收入分配结构中的比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需要政府主导。财政能力是制约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主要障碍。关键在于调整现行政府财政的支出结构,由建设型财政转向公共财政。

(三)合作是和谐转型的必要条件

在和谐中转型的必要条件是形成各种经济成分、各种生产要素的合作。就我国的现实情况而言,需要突出解决以下问题:首先,要重视现代经济中的竞合关系。其次,要建立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等非劳动收入都是要素收入。第三,建立劳资合作关系。在社会主义背景下,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增强劳资合作关系。一方面政府要善待民营企业主,员工不以他们作为革命的对象;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家应该善待员工,保证其合法权益。

(四)规范政府行为

我国各种经济利益矛盾,归根结底,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政府职能的问题。存在政府职能的“缺位”、“不到位”、“越位”、“错位”。规范政府行为主要是从制度安排上克服由政府行为所导致的社会不和谐。相关的不和谐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也是需要从制度安排上解决的:首先,在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方面,需要适应经济体制转型的要求,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两极分化现象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其次,在政府的稳定经济职能方面,适应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权体制,加强对地方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