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重点中学新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林芝市重点中学新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林芝市重点中学新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林芝市重点中学新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林芝市重点中学新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芝市重点中学新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这种病毒正式命名为“SARS-CoV-2”,并认定这种病毒是SARS冠状病毒的姊妹病毒。下列对该病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B.该病毒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该病毒作为抗原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D.切断传播途径可以有效防止疫情的扩散2.下列有关教材中应用的素材事实和结论不匹配的是()A.变形虫切割实验中无核部分不能摄取食物,说明细胞核控制细胞的遗传B.人的细胞和小鼠的细胞融合,一段时间后红色、绿色荧光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加拉帕格斯群岛上地雀的形成,说明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以形成新物种D.食虫鸟数量增多抑制害虫数量增多,说明生物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3.红绿色盲由X染色体的b基因控制。父亲色盲,母亲为色盲基因携带者,生了一个基因型为XBXbY的男孩。关于该男孩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大后生成染色体数目正常的配子的概率为1/2B.患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体细胞最多含4个色盲基因D.含b基因的X染色体来自父亲或母亲4.塞罕坝地区的生态环境曾经受到过严重破坏,多年以来一直是一片高原荒丘。近几十年经过塞罕坝人的努力,该地森林覆盖率逐渐升高,生态系统逐渐稳定。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塞罕坝地区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群落的结构更加复杂C.塞罕坝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后,旅游业得以发展,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塞罕坝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与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增加有关5.如图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该细胞()A.有两个染色体组、4个核DNA分子B.正发生着同源染色体分离C.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AB或AbD.产生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6.细胞毒素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但没有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下图是特异性杀死肿瘤细胞的过程,图中抗体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Taq酶B.抗体与细胞毒素结合增加了细胞毒素的杀伤力C.细胞毒素具有与肿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D.溶酶体破裂导致其中的蛋白酶及其它水解酶释放,加速了肿瘤细胞凋亡7.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率都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B.年龄金字塔底部的大小代表种群中最年轻年龄组的个体数C.出生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D.种群数量稳定在K值时,其性比率为1:18.(10分)近年来村民已逐渐认识到滥用农药的危害,停止使用有害农药,同时在农科所科研人员帮助下,向农田内放养一小批青蛙;几年来,虫害减少,粮食产量提高,农田内青蛙数目逐渐增多。有关科研人员对放养后青蛙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情况进行取样调查,获得结果如下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情况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B.在图中C点时,青蛙种群数量达到K值,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C.在测量时期内,青蛙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D.在图中a—c段内,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二、非选择题9.(10分)科学家卡尔文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入14C标记的14CO2,给予充足的光照,每隔一定时间取样、分离、鉴定光合产物。实验结果:若光照30s后检测产物,检测到了多种带14C标记的化合物(C3、C4、C5、C6等);若将光照时间逐渐缩短至几分之一秒,90%的放射性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在5s的光照后,同时检测到了含有放射性的五碳化合物(C5)和六碳糖(C6)。请根据材料分析下列问题:(1)卡尔文不断缩短光照时间,是为了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推理出CO2中C的转移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样时,卡尔文和同事每次将小球藻放入热的乙醇中,从代谢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纸层析法分离出各种化合物,这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10.(14分)某地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树林,成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某科研小组对该地区生活在弃耕农田的动物甲进行了十年的调查与研究,甲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该种动物的数量采用了取样器取样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图可知,t5之后动物甲的环境容纳量是_________,环境容纳量的含义是___________。(3)在以上演替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_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4)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储存在生产者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随着______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则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恢复生态学的目标是,重建某一区域历史上曾经有的植物和动物群落,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受干扰前的状态,其主要利用的理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一)混菌发酵是指利用两种以上具有共同作用的微生物,联合完成某种发酵的新型技术,回答下列与发酵有关的问题。芒果挑选和清洗→打浆→___?___→加热→过滤→灭菌→果酒发酵→果醋发酵→澄清→成品芒果醋(1)某研究所打算开展芒果醋的研究,若该研究考虑混合菌发酵,则最可能选择________菌。如图为芒果醋酿造的工艺流程图,图中“?”处应填写为_________。(2)芒果醋发酵过程中需提供的氧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其产物风味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3)为提高乙酸含量和缩短发酵时间,科研人员开展了酵母菌接种量对发酵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见图:当酵母菌接种量超过1.15%时,___________明显下降,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发酵结束后,发酵液常需进行_______________处理,若滤液还是浑浊,可采取静置沉淀、加热或___________等方法获得澄清果醋。(二)回答下列关于植物克隆方面的问题:(1)在不断搅动或摇动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的培养叫植物细胞液体悬浮培养,通过该方法可获得药用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___产物,如抗癌药物紫杉醇等。(2)进行培养的细胞大多数来自愈伤组织,愈伤组织通过长时期的___________培养,多个细胞之间发生了_____________差异,筛选出生长速度快、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多的细胞系。该培养基可选择含有大量元素、___________和有机物的MS基本培养基。(3)在培养方法上可选择先使用适用________________的生长培养基,然后再使用产物合成培养基。(4)如图表示某植物体内物质的合成图:由代谢过程图可知,可通过人工增加______________物质来提高C物质的产量,原理是______________。促进更多的B物质转化为C物质,也可以通过克隆酶2基因并进行________________,然后转基因构建出C物质高产细胞系。12.在适宜温度和适宜CO2浓度的条件下,某实验小组测得某森林中4种主要乔木(马尾松、苦槠、石栎、青冈)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如图所示,其中光补偿点是指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是指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照强度。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光反应阶段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氧气和[H];二是_______。(2)当光照强度为39μmol·m-2·s-1时,青冈叶肉细胞消耗ADP的场所有___。(3)研究的4种植物中,最适合在较弱的光照环境中生长的是___,判断的依据是___。(4)研究发现,空气中氧气浓度不同时,对受冷害的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是不同的。某实验小组欲探究低氧浓度(1%)对受冷害青冈幼苗的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实验结论。(实验所需材料及条件都充足。)实验思路: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是寄生在其它生物体的活细胞内,依靠吸取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生活的。一旦离开了这种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详解】AC、该病毒由蛋白质和RNA构成,只含有RNA一种核酸,其中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AC正确;B、该病毒无细胞结构,也不含核糖体这种细胞器,B错误;D、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可以有效防止疫情的扩散,D正确。故选B。2、A【解析】

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详解】A、变形虫切割实验中无核部分不能摄取食物,说明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A错误;B、人细胞和小鼠细胞融合后红绿荧光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正确;C、加拉帕格斯群岛上地雀的形成,首先经过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之后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说明通过地理隔离可以形成新物种,C正确;D、食虫鸟数量增多抑制害虫增多,说明生物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二者数量相互抑制,共同进化,D正确。故选A。3、C【解析】

由题意知,某种遗传病由X染色体上的b基因控制,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一对夫妇,母亲是携带者,父亲是患者(XBXb×XbY),现生了一个患病男孩(XBXbY),说明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可能是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或者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详解】A、该男孩基因型是XBXbY,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为XB∶Xb∶Y∶XbY∶XBY∶XBXb=1∶1∶1∶1∶1∶1,所以生成染色体数目正常的配子的概率为1/2,A正确;B、患病男孩多了一条X染色体,说明患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正确;C、由于该男孩细胞中含有1个Xb(色盲基因),所以体细胞最多有2个色盲基因(染色体复制后),C错误;D、由于其父母基因型是XBXb和XbY,所以含Xb的染色体可以来自父亲和母亲,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需要根据题干意思分析出父方和母方的基因型,结合分离定律进行解答,再结合孩子基因型分析出变异的原因。4、C【解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详解】A、塞罕坝地区多年来一直是高原荒丘,经当地人几十年的努力,森林覆盖率逐渐升高,表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A正确;B、该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正确;C、发展旅游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D、一般来说,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塞罕坝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与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增加有关,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群落的演替、结构、物种丰富度、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知识,考生需要识记即可。5、A【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该动物为二倍体,而该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处于着丝点分裂状态,因此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状态的细胞,并且细胞的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因此该细胞是第一极体。【详解】A、该细胞中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加倍,有两个染色体组、4个核DNA分子,A正确;

B、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C、由于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该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aB或ab,C错误;

D、该细胞的产生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交叉互换),D错误。

故选A。【点睛】本题以减数分裂细胞图为载体,考查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生物变异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能够识记并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情况,并准确判断。6、D【解析】

据图分析,抗体上带有细胞毒素,抗体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胞吞的方式把细胞毒素一并带进靶细胞,引起靶细胞溶酶体膜的破裂,最后导致细胞凋亡。【详解】A、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不需要使用Taq酶,A错误;B、抗体与细胞毒素结合增加了细胞毒素的定向性,细胞毒素的杀伤力并未改变,B错误;C、细胞毒素杀伤肿瘤细胞没有特异性,能与肿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抗体,C错误;D、溶酶体破裂使其中的蛋白酶等多种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加速肿瘤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D。7、C【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要求考生明确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知道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详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内个体数量的统计值,A错误;

B、年龄金字塔底部的大小代表种群中幼年年龄组的个体数,B错误;

C、出生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C正确;

D、种群数量稳定在K值时,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当、迁出率与迁入率相当,但其性比率未必是1:1,D错误。

故选C。8、A【解析】

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①“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理想条件下,实验室)无限增长曲线,呈指数增长的曲线,与密度无关;②“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与密度有关用N表示种群数量,当N=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理论上最适合捕捞(图中C点)N>K/2时,种群增长速率降低,N<K/2时,种群增长速率增大.。联系实际:保护珍贵动物及消灭害虫时,注意K值,即在保护(消灭)种群数量的同时还要扩大(减小)他们的环境容纳量。【详解】A、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如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A正确;B、在图中e点增长速率为0,表明青蛙种群数量达到K值,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B错误;C、在测量时期内,青蛙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C错误;D、在图中a~c段内,青蛙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说明青蛙的数量在快速增多,此时虫害减少,粮食产量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大,因此,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提高,而不是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9、被14C标记的化合物出现的先后顺序CO2→C3→(CH2O)使酶失活,反应停止不同化合物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解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照,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被还原。【详解】(1)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作为原料,探究暗反应的过程,所以不断缩短光照时间,是为了确定被14C标记的化合物出现的先后顺序,CO2中C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2)将小球藻放入热的乙醇中可以使酶失活,反应停止;纸层析法分离化合物的原理是不同化合物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熟记暗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理解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的原理及应用,结合教材实验识记纸层析法的原理。10、动物甲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K1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增强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生物群落演替【解析】

1、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般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植物及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适用于样方法,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适用于标志重捕法。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用取样器取样法。2、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是在一定条件下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的最大数量。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4、能量的来源: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详解】(1)动物甲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此采用了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该种动物的数量。(2)据图可知,t5之后动物甲的环境容纳量是K1,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3)在以上演替的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4)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储存在生产者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5)恢复生态学的目标是,重建某一区域历史上曾经有的植物和动物群落,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受干扰前的状态,其主要利用的理论是生物群落演替。【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群落演替、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稳定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1、酵母菌和醋化醋杆酶解(或加果胶酶)先通氧一定时间,再保持无氧条件,最后再持续通氧菌种、发酵温度乙酸产量(或醋酸产量)酵母菌快速繁殖消耗过多营养物质,导致醋化醋杆菌得不到足够营养,生长受到抑制过滤离心次生代谢继代遗传性微量元素细胞生长D抑制物质B转化为物质D修饰(或加工)【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和果醋、植物克隆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解题思路】(一)(1)因为需要的产物是醋酸,原料为葡萄糖,所以需要酵母菌和醋化醋杆菌进行共同发酵;图中是为获得澄清果汁,后面有了加热处理,所以“?”处应填酶解(或加果胶酶)。(2)本研究是混合发酵,先进行果酒发酵然后是果醋发酵,根据两种发酵的菌种特点,所以发酵的氧气条件为先通氧一定时间,再保持无氧条件,最后再持续通氧;影响其产物风味的原因有菌种、发酵温度不同。(3)本实验是为了生产乙酸,所以需提高乙酸产量;据图分析可推测酵母菌快速繁殖消耗过多营养物质,导致醋化醋杆菌得不到足够营养,生长受到抑制。(4)发酵结束后,发酵液常需进行过滤处理;若滤液还是浑浊,可采取静置沉淀﹑加热或离心等方法获得澄清果醋。(二)(1)通过植物细胞培养可获得药用植物细胞的次生代谢产物。(2)植物细胞在进行继代培养过程中,细胞会发生变异,从而筛选出生长速度快、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多的细胞系;MS基本培养基含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物。(3)生长培养基是适合细胞生长的培养基。(4)据图分析可知通过人工增加D物质来提高C物质的产量;原理是抑制B物质转化为D物质,促进更多的B物质转化为C物质;也可以通过克隆酶2基因并进行修饰,然后转基因构建出C物质高产细胞系。【解析】

本研究是混合发酵,先进行果酒发酵然后是果醋发酵,根据两种发酵的菌种特点,所以需要酵母菌和醋化醋杆菌进行共同发酵,发酵的氧气条件为先通氧一定时间,再保持无氧条件,最后再持续通氧;影响其产物风味的原因有菌种、发酵温度不同。据图分析可知通过人工增加D物质来提高C物质的产量;原理是抑制B物质转化为D物质,促进更多的B物质转化为C物质;也可以通过克隆酶2基因并进行修饰,然后转基因构建出C物质高产细胞系。【详解】(一)(1)因为需要的产物是醋酸,原料为葡萄糖,所以需要酵母菌和醋化醋杆菌进行共同发酵;图中是为获得澄清果汁,后面有了加热处理,所以“?”处应填酶解(或加果胶酶)。(2)本研究是混合发酵,先进行果酒发酵然后是果醋发酵,根据两种发酵的菌种特点,所以发酵的氧气条件为先通氧一定时间,再保持无氧条件,最后再持续通氧;影响其产物风味的原因有菌种、发酵温度不同。(3)本实验是为了生产乙酸,所以需提高乙酸产量;据图分析可推测酵母菌快速繁殖消耗过多营养物质,导致醋化醋杆菌得不到足够营养,生长受到抑制。(4)发酵结束后,发酵液常需进行过滤处理;若滤液还是浑浊,可采取静置沉淀﹑加热或离心等方法获得澄清果醋。(二)(1)通过植物细胞培养可获得药用植物细胞的次生代谢产物。(2)植物细胞在进行继代培养过程中,细胞会发生变异,从而筛选出生长速度快、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多的细胞系;MS基本培养基含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物。(3)生长培养基是适合细胞生长的培养基。(4)据图分析可知通过人工增加D物质来提高C物质的产量;原理是抑制B物质转化为D物质,促进更多的B物质转化为C物质;也可以通过克隆酶2基因并进行修饰,然后转基因构建出C物质高产细胞系。【点睛】熟练掌握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流程及相关菌种的生存条件,发酵条件的控制等,正确解读题目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明确植物培养过程及应用,提取题目中有用信息进行解答。12、合成ATP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青冈青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