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2_第1页
教师心理健康2_第2页
教师心理健康2_第3页
教师心理健康2_第4页
教师心理健康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心理健康

肖光朗

第一讲教师心理健康概述

早在1996年,联合国的心理学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

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

苦。”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教师和其他群体中体现出来了,但解决还

仅仅才开始。

一、关于心理健康

(一)健康新概念

1.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进行了重新定义,定义包括四个方面的

内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

2.心理健康:就是一个人能够做到客观刺激与主观反映保持一个平衡

的、恰当的状态,能够做到内外协调统一,并且适应和发展的过程。

(二)全球心理健康比例

最新的统计表明,全球完全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6%,完全没有心理

疾病的人只占9.5%,有84.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心理治疗针对那些不正常的6%,而心理咨询关注的是那些84.5%的

有小问题的正常人。

(三)心理问题(障碍)程度划分

心理问题也象我们平时感冒一样分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的可能通过自我调整一下(喝点姜汤出点汗)就好了;(自我调

整、找朋友倾诉等一)

中度的可能需要吃点药调理一下才能好;(业咨询人员咨询)

重度的就需要心理医师的治疗了。

专业人员少,素质差、参差不齐。

过强的商业取向,鱼龙混杂,提供服务质量无保障。小品一心理诊室。

欧洲著名医学中心海德堡人口仅13万,精神卫生人员多达600余人。

美国心理学家队伍势力很强,多数综合大学设有心理学系,其中40%

左右学生毕业后从事临床心理学工作。每100人中有1个心理医生。

除了与医学临床较直接的领域,心理学家散布全社会各种行业,成为

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什么是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一词是近年来才提出来的,过去一般都称之为心理疾病、

心理病态或病态心理。都是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发生某种障碍所造成

的。这些心理障碍一旦出现,如不及时排除或疏解,就会酿成心理疾

病或心理变态。这种心理障碍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可以从人的思

想、行为中反映出来,并且影响着一个人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与

人际交往等等。

“心理障”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是一种比喻。有人把人的心理活动比

作源头活水,日夜不停地在流动,从不间断。事实上,人的心理活动

也确实象流水一样不停地“流动”,只要人活着,这种“流动”是不

会间断的。甚至做梦也是一种心理“流动”状态(潜意识心理流),

只有人体死亡,心理“流动”才告终止。(“植物人”属于例外。)人

的心理“流动”如果遇到阻塞,我们就称之为“心理障碍”,也就是

2

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失调,或心理失去平衡。

三、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表现

一般心理障碍,是指比较典型的,不是偶尔的。主要有:

1.狭隘。(一般的狭隘只是性格弱点,但严重的狭隘则是一种

心理病态)。心胸狭窄,表现在对人对事斤斤计较,常为细小得失耗

费大量精力,并为之烦恼苦闷,甚至耿耿于怀,不能自解。不能承受

任何刺激,稍不顺心就闷闷不乐,陷于苦恼之中。遇事好猜疑,整天

疑神疑鬼,并且无根据地牵强附会,好钻牛角尖。

2.抑郁。表现为郁郁寡欢、沉默、孤独,这在一般情况下属性

格弱点。但严重时常忧心忡忡,愁眉苦脸,动作迟缓,思想呆板,对

人冷漠无情,常悲观失望,对生活缺乏热情,甚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几乎没有一点信心。

3.怯懦。如果一般的胆小是不属于心理障碍,这里所指的是非

常害怕在人前行动做事,特别在公开场合更是畏首畏尾,心情紧张,

手足无措,唯恐别人笑话自己、伤害自己。几乎完全没有自信,精神

萎靡不振、软弱、犹豫,对前途有一种渺茫失望感。

4.虚狂。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一触即发,性情暴躁,常常头

脑发热,忘乎所以。同时蛮横任性,目空一切,好冒险逞强,追求刺

激,常与人争吵好斗,极好表现自己,行动不计后果,严重的会走向

违法犯罪道路。

5.恐惧。由于多次的失败或挫折,心灵上受到刺激较深,产生

一种恐惧心理。如学生受到不及格分数的困扰,以致一看到分数就恐

3

惧,并且害怕教师、家长,不想见到他们,一见到责备的目光是呆若

木鸡。有时被恐惧心压抑得不能进行正常思维,连教师责备别的同学,

也会引起惴惴不安。

6.多疑。这往往是由于受到委屈和迫害而深感痛心之后,就认

为一切都是不公正的。常疑心有人在监视他,与他为难。还常常把这

种怀疑迁移到一切管教他的人身上,包括家长。时间一长,往往造成

心理脆弱,情绪不安,经不起大的刺激,还常以谎言骗人,意志薄弱。

7.神经过敏。表现为异常敏感而又失去自我控制。常喜怒无常,

一些小刺激也会引起强烈反应,常把问题看得过份严重,因此一点小

事也会引起大吵大闹。注意力不易集中,且不能专注于学习,而是过

份关心人事关系。心理脆弱而无主见,易被暗示和引诱,行为轻率,

对人不信任,并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和报复心理。

8.神经衰弱。由于劳逸不当,大脑过度疲劳或紧张,造成兴奋

与抑制失调。也有的因为某种心理障碍未能及时得到疏解,诸如焦虑、

忧伤、恐惧、抑郁等,时间一长,亦会导致神经衰弱。其表现是易过

度兴奋,但更易疲劳,精神不振,注意力分散,学习、工作效率很低,

且健忘、易怒、过敏、胆小,精神上十分虚弱。

9.过度激动。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后,在极度苦闷中产生的

一种反常心理。表现为极易激动,举止冲撞,待人态度生硬,好发脾

气,有时则歇斯底里地大吵大闹。不听劝告。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厉

害,但又想不出恰当的发泄手段,处于一种谁碰他让谁倒霉的心理状

态。

4

I0.无动于衷。表现为对一切都满不在乎。这往往是受到不公

正待遇后出现的一种反常心态,也是一种特殊的反抗形式。他感到自

己在别人眼里注定不行,看不到自己的出路,就索性一切都不在乎,

对来自任何方面的批评指责均若无其事。有时则故意作态,使你对他

无能为力。但满不在乎仅是外表,其内心却充满着自尊心受到伤害的

痛楚。

11.报复情绪。有的犯了错误后,认为周围的人都以轻蔑的态

度看待他,在内心激起种种仇恨与对立的情绪,并且十分敏感。任何

一点动向都会触动他的神经,连别人看他一眼,也觉得是在嘲弄他,

甚至把无关的行动也视为挑衅,在内心时时升起一种报复情绪,用破

坏、捣乱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怒气,并引为开心。

四、教师特殊的心理障碍

(一)职业倦怠

2003年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对东北三省一千多名教师的调查,部分

结果如下:

1.主要表现

⑴情感衰竭:易怒、没热情,情绪疲劳,对学生没兴趣,抑郁,工作

不安心,影响教育质量。

⑵人格解体:冷漠、消极,负向抚爱增多,对学生持否定态度,个人

发展停止,举止无常,焦虑、牢骚、易怒。烦躁、忧郁、紧张、焦虑;

情绪不稳定甚至失控;行为偏差。自制力差,以学生为渲泄对象。

当今一些亲社会侵犯行为,不一定是职业道德问题,很多都是情绪压

5

力问题造成的。如果单纯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不能完全奏效的。这

些与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有直接关系。

⑶成就感降低:对自己工作不满意,觉得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无力

感增强,消极评价自己。

2.倦怠比例

经常性(高度)倦怠的占22.6%,

中度倦怠的占60%以上

确定苦恼感(低度)占27.4%

3.各级表现

一级(轻度)表现:烦躁、担忧,有挫折感。

是轻度的,暂时的,时过境迁的。通过自我调整可以改变的。

二级(中度)表现:疲劳,情感衰竭和人格解体出现。玩世不恭,情

绪起伏不定。比较固定、持久,不易克服。大约占60%

三级(重度)表现:自尊降低,退却,低成就感,扩散弥漫,无法自

控。导致生病住院,想改行、退休等。

(二)心因性生理疾病

躯体疾病增多:冠心病、高血压、胃肠道疾病、睡眠障碍(30%靠吃

安眠药入睡)、神经性头疼、偏头痛等。

(三)调查比例与不良后果

1.2000年4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

所城乡中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心理检测表明:有51.23%的教师

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而2.4%的

6

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o其中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

焦虑水平偏高,“语言暴力”严重。

2.2002年在广州市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检测的结果,即:被

测试的教师中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

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并有

较高的嫉妒情绪、焦虑情绪。

3.2003年教师节前夕,上海林紫心理咨询中心为该市教师进行心理

健康测试表明,有40%以上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5%的

人已出现了明显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焦虑、不安全感、

睡眠障碍、内心冲突、人际关系过于敏感等,严重的甚至出现了强迫、

抑郁等症状。有睡眠障碍的5.39%o

4.杭州市中小学生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抽样调查了

2000位中小学教师。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三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大,

33%的教师为升学压力犯愁。最令教师困惑的是职业压力。有76%的

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高中教师、男教师、年龄低于40岁的

教师、毕业班教师、班主任教师及未婚教师的职业压力尤其严重。有

60%的教师认为工作量大,在所有问题中居首位;33%的教师认为升学

压力是最大的心病;24%的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是生活中最

大的挫折;47%的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是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情。

5.据天津市有关专家调查统计,教师中患精神疾病的占10%以上,而

在其他职业人群中平均为2%o

6.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刘东刚说,其中有30%

7

的教师靠药物维持睡眠。

上述结论的差异,可能与样本差异有关,也可能与地区差异有关。但

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部分教师的确存在着不健康的消极的心理问题,

这与教师职业对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高等级要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而且,人们通过对大量体罚事件的剖析所示,绝大多数体罚并不是由

于教师的师德差而造成的,而是由于教师心理压力过大,焦虑过度,

致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造成的,换言之,是由于教师心理问题所

带来的。近年来,校园里偶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个别老师

因为学生的一点过失,罚学生吃苍蝇,强迫学生互相打耳光,有的甚

至往学生脸上刺字……这些极端现象的发生,不能不引起人们对教师

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有的教师甚至结束生命。

案例一:2005年3月18日,慈溪市某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因背

地里叫老师“太监”,被得知情况的老师逐个扇了耳光。老师的做法

引起家长们的不满,当晚就有家长向学校领导反映了此事。打学生的

老师已被学校停职。

最近,班主任知道了班里有男学生给他取了“太监”的绰号。18日

快放学时,有3个同学在教室旁玩闹,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里,老师

教育完他们后,就问有没有叫他‘‘太监"绰号的事,学生承认有,于

是老师就扭住他们耳朵,打了耳光,有一个被打了十几下,另一个八

下,还有一人少些。然后,老师就问他们,还有谁喊过,把名字说出

来。”被说出来的同学就一个一个被喊进办公室,确认喊过老师绰号

的人都被打了耳光,也有问都不问就打的,而且打脸发出的声音很响。

8

打完后,老师就让我们站在办公室里,一共有16个男生,4个女生。”

案例二: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教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

容易小题大做,反应过激,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打骂学生。

教师的一时冲动,甚至危及学生一生。济南市有两位三年级小学生,

课余玩闹时掀了女同学的裙子,班主任让两个小家伙站在全班同学面

前,愤怒地将其斥责为“流氓”。两个八九岁的小孩子从此经常遭到

同学的讥笑。

案例三:亲社会侵犯行为一一语言暴力

2003年11月4日“目击者”播出“花季少女跳楼自杀事件”

丁瑞婷女15岁重庆市实验中学9年级学生。2003年4月12日因

教师汪惠清批评“你长的不漂亮,个子又矮,连当坐台小姐都不够资

格......”由于批评严厉,同时又用木板打其手脚。之后丁写了份

遗书“我什么资格都没有,我走了。我恨透了这个社会,我永远都不

想回到这个社会了”最后跳楼自杀。

之后教师被开除工职(反聘教师)。因侮辱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

期一年执行。(双方律师还在为此事打官司)

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课改的不断深入,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确实需

要更多的人对教师和孩子给予更多的关爱。

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水平,仅靠一两个心理辅导

员或者一两次心理咨询显然是不够的,促进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是非

常必要的。

案例四:2001年7月13日,陕西一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严重心理

9

障碍,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她在遗书中写道:“这

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有头绪,遇事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

里很难受,感到自己实在误学生,想起这些不如死了算了,因为我始

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

案例五:2001年5月7日,江苏某市区一名30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

出学生的提问,竟然自杀。

案例六:2002年5月,性格孤僻的甘肃教师携枪来到他向往已久的

首都完成自杀之旅,幸好刚到北京西客站就被民警发现。原来,这个

有着17年教龄的教师,由于性格孤僻自觉和社会格格不入。

案例七:2002年6月,云南昆明寻甸县一个小学教师因受到校领导

不点名批评,气愤难平,为泄私愤,竟然放火焚烧校舍,造成8名住

校学生被烧死,4间教室、7间宿舍被烧毁的犯罪事实。

案例八:青岛市四方区某小学的一名优秀骨干教师,在近20年的教

学生涯中,勤于钻研业务,对学生呵护有加,颇受学生、家长的爱戴

和尊重,并多次受到上级表彰。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骨干教师,有一

天,却因一名学生上课时过于调皮而勃然大怒,不能自己,训斥之余,

对学生连拉带拽,最后竟抓着学生的手在墙上磨……,造成了影响恶

劣的体罚事件。

平日一贯兢兢业业,对学生和蔼可亲的好教师,为什么会出现失去控

制、违犯师德的现象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和思考,四方区教体委深入

到学校、学生及教师家庭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发现,该教师事发前,

因爱人生病、儿子学习成绩下滑等因素,心理压力陡增、情绪低落,

10

致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酿成不良后果。通过对此事的调查与处理,

再联系其他类似现象,四方区教体委敏锐地发现: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已成为不容忽视、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案例九:今年7月刚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以优秀毕业生身份应聘到

重庆市重点中学一一石柱县中学任教的22岁女教师马某,上班3个

月后留下遗书,近日在宿舍上吊自杀。

亲人、同事扼腕叹息之余,更多的是震惊一一长相漂亮、工作出色,

又没有情感纠葛的她,实在没有自杀的理由。但留在她寝室的遗书却

显示,不能承受工作之重致其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最后走上不归

路。

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生命的消失,将一个长期被社会所忽视的教师心

理健康问题凸现出来。死者所在的中学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痛

心疾首地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生命不堪重负。

案例十:年轻教师出现上课焦虑。今年28岁的秦老师是某普通中学

教师,6年前大学毕业后曾担任过班主任、毕业班、实验班、普通班……

曾因把普通班半数学生送入重点高中而被校长赞许“教学有方”。可

是这学期刚开学,秦老师变得沉默不语,甚至惧怕走进学校和课堂。

一位30多岁的教师反映,期中、期末两次考试的名次与成绩是得到

师长、领导、同仁认可的关键因素,而期末学生的反馈评价与行政同

仁对教师的年终考评更是“一锤定音”。她坦言,“这三个‘两'已压

得我气喘吁吁,活得很吃力。”秦老师坦言,自从大学毕业到学校以

来,生怕在教学中出了差错,最后影响学生升学和学校名声,为备好

II

一节课常常紧张得睡不着觉。“带好班的时候觉得还轻松点,去年带

了一个差班,费了很大劲学生成绩提高不多,学校还因此找我谈话。”

秦老师苦恼地说,“这学期还要带那个班,我都不知道怎样上课。我

觉得我似乎不适合当老师了。”

案例十一:李跳楼自杀

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一位中学教师

说:“我一向不服输,过去工作再苦再累我都能忍受,可近来不知何

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事先设想出多

种后果,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担心最后考不

过人家……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

不过气来,整日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这反映出当前在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的现实情

况下,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

不是耸人听闻、也不是煽风点火……而是要告诉大家,压力是客观存

在的,不是以所我们的主观意志能够完全改变的,我们要挖掘原因,

积极面对。

五、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教育是高发行业,教师是高发人群

根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的人。

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职业。四大职业压力:

空军地勤、医生、教师、警察……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发病

12

率在20%左右,而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更是高出正常人群30个百分点。

原因:

1.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要求,教师压力大:研究表明,压力是影响心

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给人向上的力量,有益于提

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反之,过度的工作压力,即不愉快的压力,则给

人带来苦恼,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失调反应,在日常活动中

产生焦虑。

据一些研究分析,教师心理问题增多,主要由压力增大所致。教育改

革不断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日益深化

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和不少教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方

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专业化:专业

情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一德三新”:师德、新理念、新课程、

新技术)

同时,教师还面临更多的公众压力,学校众多的考核指标(包括升学)

和教学要求,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甚至少数学生对教学的反叛,

家长本着望子成龙心态对教师近乎苛刻的评价等。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教师一直是知识和道德的化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也把

“完美”作为为人处世的目标,时时事事力求尽善尽美,渴望得到学

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各方面的肯定。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不能实现

或受到障碍,即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2.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双重任务,一般教师每天

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教师的工作看似很有规律,但又往往寝食

13

违节,休息失常。

班额大60人以上,尤其重点校、重点班等。一位小学班主任说:“孩

子多了,老师肯定是有压力的。比如一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升学的

压力,但调皮的孩子管理起来也相当不轻松。那些带毕业班的高中、

初中老师的压力就更可想而知。”

3.教师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持续紧

张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

和感情抑郁,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教师的生活空间狭小。与其他劳

动者相比,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较少,

参与种种决策的机会也很少。大部分教师生活在一个儿童的世界里,

教师90%的工作时间是专门与学生在一起的,他们进行反思和与新朋

好友交流的时间很少。因此,教师的合群需要和获得支持的需要经常

得不到满足,使教师产生一种自卑感和与社会格格不入的隔离感。

4.师范教育的不完善:师范教育学习的是心理学知识,而没有学习心

理卫生、心理保健知识。

(二)主观原因

1.教师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均:社会化过程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

同(消极看问题)、心理的承受能力不同、人格素质不同(性格、气

质、能力)、自我意识水平不同。研究发现,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

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

实现和自尊需要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个人生活的变化:在人的一生中,经常会有生活的变化,无论这些

14

改变是积极的(如结婚、升迁)或是消极的(如亲人故去、家庭的变故),

都需要个体作出种种心理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在这段调整时

期,教师的心理问题容易发生。

六、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教师心理健康是人生的幸福之源

1.直接影响教师的人际交往态度与行为,影响其师生关系、同事关

系,而且还会影响其家庭关系、家庭生活氛围与质量(夫妻关系;子

女教育:嘟嘟为主,打骂为辅)。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的人,对周围环

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具有高效

而愉快的适应度。

2.心理健康是教师学习和工作积极性的基础,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完

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积极心境与消极心境)

(二)教师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

据问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中小学校中有20%-30%的学生存在着程

度不同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地排解,就可能形成心

理障碍,最终导致严重的心理疾患。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心理素质等,但教师的因素

又是非常重要而且是不容忽视的,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1.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好,并且能够多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的话,

他就不会把学生因考试焦虑引起学习成绩下降说成是学习态度问题,

就不会把学生性格内向说成是不向老师暴露思想,

就不会把学生为了引起教师关注而做出的某些行为理解成品德问题,

15

更不会让写错一个字的学生再写上一百遍……

2.教师健康的心理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特征:

如果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如和蔼、热情、宽容、耐心、有幽默感,

作风民主、行为坚忍、关心学生,同时具有令人愉快的表情和礼貌等,

就能深得学生的爱戴与敬慕,学生也会随时随地用自己敏锐的目光注

视教师的一言一行,并在暗地里加以模仿。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

心理便会无形中受到教师健康心理的熏陶和影响。

反之,心理失调的教师,常常会带给学生以消极的影响。如教师粗暴

无理、偏爱、不公正、工作拖拉、情绪不稳、挖苦嘲笑、缺乏耐心、

傲慢自大等,这样的教师不仅难以得到学生的尊敬,而且还会使学生

产生害怕、说谎、缺乏礼貌、反抗、挑衅等消极心理反应。选教师的

人品比知识更重要。

七、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俞国良提出的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俞国良

第一,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

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

和满足感,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第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在:

(1)了解交往双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

惠的基础上,个人的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

(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概全;

16

(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

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

(4)积极与他人做真诚沟通。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表

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

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第三,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

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主要表

现为:

(1)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

(2)具有较高的个人教育效能感;(.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

在学生发展中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

够克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

生的发展。)

(3)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

(4)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及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

(5)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能力。

第四,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

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

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教学语言,布置作业等。

第五,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

制情绪。由于教师劳动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情绪健康对于教师而

17

言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在:

(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2)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

(3)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

(4)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

(5)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第二讲教师心理问题的调整

一是全社会要共同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尽力减轻教

师的公众压力。

二是学校要致力于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学校

要作为教师的坚强后盾,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使广大教师充分感

受教书育人的乐趣。

三是教师自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解放、自我完善,及时调节不适心

态,减轻身心压力。要有心理保健意识和技巧:所谓心理保健意识,

就是要懂得只有自己才能够救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都

只能通过自己的调整才能起作用;就是要懂得善待自己,学会正确认

识和评价自己,学会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认识,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

既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必要为取悦他人而违心

行事。所谓心理保健技巧,就是当遇到心理困扰和挫折时,能够有正

确的认识和态度,善于通过宣泄、激励、补偿、转移、升华、暗示等

18

方式或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或化压力为动力以促进

本职工作。

粘鱼效应:从海上运输沙丁鱼,航行的时间比较长,鱼全部死掉。偶

有一次发现有一部分没有死,是因为鱼箱里混进了一条粘鱼。后来在

运输沙丁鱼时就放几条粘鱼。因为沙丁鱼特怕粘鱼,使之精神处于一

定的紧张状态,所以没有死。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沙丁鱼效应。

一、合理认知

认识决定心态、行为,如“农民坐火车”

认知的ABC理论:A事件、B认识、C反应

案例一:一个戒烟的人,他戒了一天烟,难受极了,他想:“我才戒

了一天,就这么难,天呀假如我还能活一万天的话,还要受9999天

的罪,算了吧!")这戒烟者是个失败者。换个想法:“我第一天戒烟

就成功了,真不错!假若我还能活一万天的话,坚持下去,后面的

9999天就从成功开始,多好!”这个戒烟者在成就感中,一天天戒掉

了烟瘾。

案例二:“卖盐与卖伞一晴天与雨天”一位母亲两个儿子的故事。

案例三:2004年5月6日《超级访问》于娜,粗心一一签约后不看

报酬,也曾吃亏,但坦然对待,一时难受是肯定的了,但不会一辈子

难受……

案例四:孩子重读的不同心态:压力与良好心态(是上帝安排和和孩

子再呆一年)。

案例五:如何对待教师的批评?既重视,又不往心理去。

19

案例六:生活在吉林市的不同感受……

案例七: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

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然而另一

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

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注:虽是同样的情况,

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

去想,决定权在你。)

案例八: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他们将来的志愿是当

小丑。中国的老师批评:“胸无大志!”;外国的老师则会说:“愿你把

欢笑带给全世界!”

(注:身为长辈的我们,不但容易要求多于鼓励,更狭窄的界定了成

功的定义。)

“我选择,我喜欢:一个通俗的说法是,“找不到你爱的人,就要学

会去爱爱你的人。”

“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里”有人说,教师“把学生看

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从某个角度说,教师的岗位是学生提供的,学生既是教师的教育对象,

又是教师的衣食父母!尤其是那些难教育的学生,甚至还提供了教师

提高教育能力的机会。因为有了不爱学习的学生,才锻炼了教师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因为有了不会学习的学生,才锻炼了教师教授

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因为有了各种异质的学生,才锻炼了教师转变

学生的能力。

20

“心态决定一切。”先就认定了教育的没趣,自然干得很失败,失败

加重了无趣感,无趣感又导致了更失败,如此恶性循环

魏书生老师说得好,“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埋怨环境不好,

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

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

们方法太少”。只有改变自己,才能适应环境。只要改善自己,定能

改善环境。

二、积极适应客观环境

压力来自与适应不良:适应一一人从出生开始就面对各种适应问题

(48个适应问题)。出生一托儿所一幼儿园一小学一中学一高中一大

学一工作一退休等。如:

1.幼儿期:

⑴学习走路;⑵学习吃饭;⑶学习说话;⑷学习大小便的方法;(5)适

应离开亲人到幼儿园生活……

2.儿童期:

⑴学习一般性游戏中必要的动作技能;⑵和同伴建立良好关系;⑶学

习男孩或女孩角色;⑷发展读、写、算的基础能力……

3.青年期:

⑴学习与同龄异性男女的新的交往行为;⑵学习男性与女性的社会角

色;⑶认识自己的生理结构,以有效的保护自己的身体;⑷体验从父

母或其他成人那里独立出来的情绪及感受;⑸有信心实现经济独立;

⑹准备选择职业;⑺做结婚与组织家庭的准备……

21

4.壮年初期:

⑴选择配偶;⑵学会与配偶一起生活;⑶生儿;⑷育儿;⑸管理家庭;

⑹就职……

5中年期:

⑴形成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⑵建立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并且维护

这种水平;⑶接受并适应中年期生理方面的变化;⑷照顾年老的双

亲……

6.老年期:

⑴适应体力与健康方面的衰退;⑵适应退休和收入的减少;⑶适应配

偶的死亡;⑷与自己年龄相近的人建立快乐而亲密的关系;⑸降低对

物质生活满足的要求……

三、正确调整自己

“二自”

1.积极的自我意象: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自我肖像,即关于“我属于哪种人”、“我是

谁”的自我观念。

作为人的潜能是十分巨大的,我们能做的比我们想到的要多得多。所

以在自我发展方面,有这样一个观点:“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

案例一:大鱼吃小鱼的故事,大鱼与小鱼之间用玻璃板阻隔,大鱼每

次想吃小鱼的时候都要被玻璃板撞一下,撞到20到30下的时候大鱼

不再企图吃小鱼了。后来把小鱼放到大鱼一边时,他也不吃了(无力

感和建立了碰壁的条件反射一见到小鱼就躲开,出现消极的自我意

22

象)。

案例二:跨栏定律:把一只老鼠放在一个笼子里,电击它,使之跳跃

一个栏杆。然后把它放在另一个笼子里,把栏杆放高许多,再电击它,

老鼠跳了几次,跳不过去,于是无论怎么击它,它也不跳了。然后再

把它放在第三个笼子里,把栏杆放在比第一个笼子的栏杆还低的位

置,再电击它,它也不跳了。这个例子与“跳一跳摘果子”和“最近

发展区”相联系。

2.增强自信:自卑一自信一自负

简单说就是充分相信自己。我们的自信心对我们个体的发展具有十分

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的自信心决定我们个人成就的界限,它决定着

我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有了自信就能使我们富有新的能量、新

的才华,就会勇敢地应对压力。心理学家班度拉说:“一个人的能力

深受自信的影响。能力并不是固定产生,能发挥到何种程度有极大的

弹性。能力感强的人跌倒了能很快爬起来,遇事总是着眼于如何处理,

而不是一味担忧。”

勤奋是建立积极自我意象、自信心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勤奋往往和踏是、坚韧、刻苦联系在一起勤奋能克服心理能力上的种

种不足之处。心理学研究研究表明:智商因素只决定人生20%,非

智力因素决定人生80%。智商高的人可能事业无成,智力平庸的人

反而表现非凡,智商150的人为智商100的人打工也是常见的现象。

“勤能补拙”、“天才在于勤奋”这些都是人们熟知的道理。“闭门苦

读几度春,刺骨寒梁不厌学”,我们不提倡这种做法,但可以提倡这

23

种精神。

真才实学是积极的自我意象、自信心源泉。

没有真才实学的自信是盲目的自信,是没有自知之明的狂妄自大。

世界著名指挥家,日本的小泽征尔,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赛的决赛中,

按着评委给他的乐谱指挥乐队演奏的时候,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起

初他以为可能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仍然有个地方

不和谐。他就向评委提出乐谱有问题。但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

威人士都郑重说明乐谱没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当时他还不是

世界级的指挥家,而只是一个参赛者。但他稍加考虑,面对权威人士

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立刻报以热

烈的掌声。他终于摘取了这次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的桂冠。这原来是

评委特意设计的圈套,前两名虽也发现同样问题,但终因趋同权威人

士而被淘汰。

因此,自信要以真才实学作为可靠的支撑点。

3.正面的自我暗示:

无条件地、非理性地接受外界或自己的语言或其它刺激,由此而产生

特定的知觉、观念、信念、情感和行动的现象叫暗示。人群中约有三

分之一的人有较强的暗示和自我暗示作用。“盲人买剪子二

医学上暗示和自我暗示都是非常正常的生理现象。

自我暗示是建立自信心的重要因素。如,

案例一:比如让某人手拿一只铅笔,在暗示环境中告诉他,你手中

拿的是一只烧红了的铁棒,他的手指皮肤就会充血、发红,直至起泡。

24

案例二:医生给一些高血压的病人每人发一粒非常漂亮的半黄半绿的

胶囊,告诉他这是从美国进口的,效果非常好。你吃了一个星期后再

来复查,血压一定能降下来。其实里面装的是淀粉。但下礼拜来复查

时,很对患者的血压真的恢复正常了。

案例三:有一患者到医院就诊,诉说身体如何难受,而且身体日渐消

瘦,百药无效。经医生诊断后发现,他患的是“疑病症”。后来一位

心理医生接受了对他的治疗。医生对他说:你患的是一种综合症。正

巧,目前刚刚试验成功一种特效药,专治你这种病例。注射一只,保

证三天就康复。三天后,求治者果然病愈出院了。其实给他注射的只

不过是普通的葡萄糖水。真正治好病的是医生语言的积极暗示以及引

起患者的积极自我暗示的作用。

案例四:胃切除手术的病人,术后医生说:给你打止痛针吧,打吗啡

最好,一打就不疼了。其实打的是生理盐水,竟有40%的人不疼了,

这是积极暗示的作用。

案例五:国外还有人以就要执行死刑的罪犯作被试。告知在特殊的装

置下给他以大量抽血的方式结束其生命。被试不能看到,却能听到抽

血的嘀哒声音。结果到一定的时间,被试的生命终结了。

其实这是虚拟的,根本就没有给被试抽血。这是消极的暗示的作用。

案六例:一所肺结核专科医院里住着两个病人,甲的肺结核比较轻

微,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已经基本痊愈;乙的结核病很严重,医院已

经没有什么办法了,只好让她回家休养。

这两个病人同一天出院,由于医院工作人员的马虎,出院时把两份病

25

情通知抄写颠倒了。病已基本痊愈的甲接到的是病重尚未痊愈,要加

强营养,注意休息的通知。一接到通知,甲便紧张起来,忧虑重重,

认为医生从前对他隐瞒了病情,病是无法治好了。结果出院后病情一

天天加重,并有恶化的趋势,没过多久又住进医院。而那位病情严重

的乙看到出院通知上写着病情基本痊愈,心情顿时轻松,回到依山傍

水的农村,经常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经常散步,再加上心情舒畅,

精神愉快,被认为治不好的严重肺结核竟然痊愈。

我们提倡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早晨起来对自己连说三遍:我是一个

有横心的人,我是一个有毅力的人!我还有很大潜力没挖掘出来!我

一定会成功的!试试看,不出一个月你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如果

你认为自己不行,每天都这样消极的暗示自己,可能你真的就不行了。

4.良好的情绪状态

良好的情绪状态是指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始终保持积极、

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我国古代中医早已得出了“思伤脾;恐伤肾;忧伤肺Z怒伤肝;喜

伤心”的结论。

案例一:“心临美境”。装出一份好心情。美国心理学家霍特举过一

个例子:有一天,友人弗雷德感到意气消沉。他通常应付情绪低落的

办法是避不见人,直到这种心情消散为止。但这天他要和上司举行重

要会议,所以决定装出一副快乐的表情。他在会议上笑容可掬,谈笑

风生,装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蔼可亲的样子。令他惊奇的是,不久他发

现自己果真不再抑郁不振了。弗雷德并不知道,他无意中采用了心理

26

学研究方面的一项重要新原理:装着有某种心情,往往能帮助他们真

的获得这种感受一在困境中有自信心,在不如意时较为快乐。心理学

家艾克曼的最新实验表明,一个人老是想像自己进入某种情境,感受

某种情绪,结果这种情绪十之八九真会到来。一个故意装作愤怒的实

验者,由于〃角色〃的影响,他的心率和体温会上升。

案例二:一位东北人,一天说肝疼到医院就诊,医生把一位肝癌患者

的病例与其弄混。确诊其为肝癌,告诉他是晚期了,想吃啥就吃点啥

吧。38岁,拖家带口,孩子才8岁,以后怎么办呢。在家拖了40天,

瘦了20斤。后来单位的工会主席来看他,问他有什么心愿想实现,

他说要看天安门。四人陪同带担架来到北京,看过天安门后,同事说

一就来北京了,再找个好医生看看吧。一位专家经检查后,对他说,

你不是癌症,只是肝囊肿,是你的精神崩溃了,所以才到了现在这个

样子。

同样两个得乳腺癌的人的不同反应与结果。

5.恰当、合理地宣泄:

在医学上,对精神病的治疗采取了感情净化法。所谓“净化”就是让

患者把所有的烦恼与不安全部倾吐出来,从而获得一种宁静的感情。

这种方法对保持一般人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的作用。生活在现实社会

中,我们每天都会遇上一些无聊的不愉快的事情。这就会给你造成很

大的精神压力。要是这种压力过剩的话,人就无法保持心理平衡,这

就势必影响身心健康,最终甚至导致神经病。

可以倾诉、发牢骚,找好朋友、知己……

27

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把心中的不平、不满、不快、烦恼和愤恨统

统地向他顾吐出来。我们时常能看到有些人下班回家途中到酒馆去,

一边喝看酒,一边发牢骚。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的发泄方法。虽然

看上去有损自我形象,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的话,这是个很有成

效的方法。人可以通过发倾诉、牢骚来消除心中的不平与不满。能消

除精神疲劳,使人轻松愉快。

听别人发牢骚当然不是件愉快的事。所以,平时你就应当尽量地取得

别人间产生一种默契。这样,当你发牢骚的时候,对方就能够耐心地

听你发泄了。如果找不到发泄对象的话,那最好就采取睡前写日记的

方法。比如:科长不把我放在眼里,真是气死人了。将来有机会,我

一定要好好报复他一顿。这样写了以后,自己的心情就会好受多了。

要是连写日记都嫌麻烦的话,你干脆就独自对着墙壁想说什么就说什

么,发泄个够。

案例一:卡耐基(美国最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家和成人教育学家。也许

除了自由女神,卡耐基就是美国的象征……)接到不认识的妇女的电

话……倾诉丈夫有外遇……

想哭就哭。医学心理专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心理学家曾给一些成

年人测验血压,然后按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编成两组,分别询问他们是

否哭泣过,结果87%的血压正常的人都说他们偶尔有过哭泣,而那

些高血压患者却大多数回答说从不流泪。由此看来,让人类情感抒发

出来要比深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遇到困难要坚强,心理不畅就哭

出来……

28

中国人与美国人的区别:刘庸一一在中国人的葬礼上,可以呼天抢地,

甚至不哭的要被认为是不孝和无情。可是在美国人的葬礼上,亲属能

不落泪,却会被赞赏,认为那是自制的表现。

案例二:某男高中一年级学生。胆小,紧张焦虑,思虑过度,循规蹈

矩,做事追求完美。父母经常吵架,本人小时候经常挨打。家长期望

值过高,初中时老师和家长都给了他很大的精神压力。规定其必须考

多少分。入学后第一次考试班级排名第6,自感压力较大,无以面对

父母和老师。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头脑中经常出现无意想象(幻觉)。

(特别想哭,就哭吧……)

案例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被一位议员羞辱了。他回家后,气得吃不

下饭,于是摊开信纸,用非常尖刻的语言将对方骂个狗血喷头。然后

就美滋滋地上床睡觉去了。第二天一早,他的部下要替他发信,他却

将信撕掉。他说:“我在写信的过程中已经出了气,何必把信寄出去

呢?”

案例四:一位教师在给学生上下午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无精打采,教室

里沉默难耐。教师一上讲台,望着精神疲惫的学生,大声问学生:“你

们想不想喊?”学生为之一振,愣愣地望着老师。老师再次微笑着说,:

“我很想喊”。接着振臂高呼:“我要上好这堂课!”如雷鸣似闪电划

过学生心灵的原野。同学们随即高呼:“我要上好这堂课!我要上好

这堂课!”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气氛空前活跃,一个个精神抖擞。

结果这节课上得出奇的好。

29

案例五:日本的的“出气室”一一橡皮模具。

请记住,哪怕是一点小小的烦恼也不要放在心里。如果不把它发泄出

去,它就会逐渐地越积越多,乃至引起最后的总爆发。

6.避免期待性焦虑

“生活在现在时中,生活在独立的今日。关闭过去,把已死的过去关

闭掉,不要以悔恨去陪葬!把未来也象过去一样关闭起来,忧虑未来

就是今天精力的浪费、精神的疲惫。我们要养成生活在独立的今天之

中的好习惯,把今天过好,只有今天是属于自己的实实在在的一天!”

——卡耐基

“如果你有担忧的问题就可以采用这样一个万能的公式:第一,可能

发生的最坏事情是什么?第二,如果必须接受,那就接受它;第三,

然后想办法改善最坏的情况。”一一卡耐基

所以我们应努力把眼前该做的每一件小事情做好。注重做事的过程,

不要盲目去想结果,过程做好了,结果就顺其自然好了。

每周三件事:1.必须做的事情是什么?2.想要做的事是什么?;3.

不是必须做的,也不是想要做的事是什么?。

7.自言自语:

德国的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自言自语”是消除紧张的有效方法,有

利于身心健康。

因此,心理学家们认为“自言自语”有如下作用:

⑴自己的音调有一种使人镇静的作用,有一种安全感和人际交往的感

受。

30

⑵自我大声对话可以调整大脑中紊乱的思绪,尤其是在紧张劳累时一。

⑶“自言自语”对一些个人问题可以较轻松地自我解决。就像对待朋

友,澄清一起矛盾冲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解决,各自发表见解,

在说的过程中,各种错误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一目了然,最后

决定就比较容易了。

⑷将自我担心和忧虑的事情,自己讲出来就没什么问题了,压在心中

的石头就会被搬掉,赶走烦愁,从而达到心理平衡。

⑸可以改善睡眠。因为冥思苦想属于混乱的内心对话,而“自言自语”

摆明真理就可终止思虑,从而会使睡眠安定少做恶梦。

8.适当的运动、娱乐和幽默:

运动消气。法国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行业:运动消气中心。中心均有专

业教练指导,教人们如何大喊大叫,扭毛巾,打枕头,捶沙发等,做

一种运动量颇大的“减压消气操”。在这些运动中心,上下左右皆铺

满了海绵,任人摸爬滚打,纵横驰聘。如跑步、游泳;

运用电子游戏这种间接的手段可以使过分压抑的心境得到发泄。如打

沙袋、拳击等,这类运动会使人觉得趣味盎然,兴奋不已。

压力过大时可以通过运动或娱乐活动减压,看小品、幽默故事、听音

乐、唱歌等。幽默语言、幽默故事

幽默感是避免人际冲突,缓解紧张的灵丹妙药,不会造成任何损失,

不会伤及任何人。

案例一:萧伯纳有一次遇到一位胖得像酒桶似的牧师,他挖苦萧伯纳:

“外国人看你这样干瘦,一定认为英国人都在饿肚皮。”萧伯纳谦和

31

地说:“外国人看到你这位英国人,一定可以找到饥饿的根源。”

案例二:醉鬼

有一个醉鬼回家,爬到床上叫醒老婆说:“亲爱的,我们家闹鬼了!”

他老婆坐起身说:“你说什么?”

醉鬼说:“我刚才回来时去上厕所,刚一开门,灯就亮了。”

他老婆说:“真的吗?”他用力点点头说:“千真万确!”他老婆想了想

说:“你是不是还感觉有阵阵凉风吹出来?”

他连忙说:“对阿!你怎么知道?”

他老婆这时很很地打了他一巴掌说:“死鬼,这是你第三次喝醉酒了

尿在冰箱里了!”

案例三:二锅头的威力

一个美国人、一个日本人、一个中国人在一起争论哪个国家的酒威力

大,他们都说自己国家的酒威力大,争论了三天三夜也没有结果,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