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教案5篇_第1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5篇_第2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5篇_第3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5篇_第4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数学教案通用5篇

人教版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的整理与复习。

复习课不好上,提起做练习,同学就苦闷的不得了。有没有方法让同学在复习课中

也感受到快乐呢?心中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将课定位为“快乐除法。”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通过系列活动,让同学自主参与除法练习,体验除法计算的意义和价值;2.

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计算能力和区分能力;3.

通过整理《除法表》培养同学的归纳整理与应用能力。

定下了教学目标,我进行了第一次公开课教案,过程为:L

情境引入:引出除法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让同学了解学好除法的意义;2.

除法接龙:让同学进行除法计算能力的初步检测,并交流提高能力的方法,使同学

发生向上的动力;

3.

合作计算:4人小组合作完成81道表内除法算式题。

合作整理:4人小组合作整理81道算式,形成《除法表》。

应用提高:结合同学的学习,为同学提供应用的时空。

自我感觉预设得很完美。当我做好教学准备兴冲冲的走进教室,却是灰溜溜的走出

来。一堂课足足花了51分钟,同学仍停留在整理除法表这个环节上。他们忙乱而不得

法,个个喜笑颜开,何来快乐可言?“问题究竟出在哪?”冷静的考虑一下,造成失败

的主要原因是我的设计脱离了同学的实际水平,要4人合作整理81道表内除法算式,

要求太高了,简直是为求同学的活动而活动,假!

有了一次失败的教训,我在选择教法和学法时,更多地考虑同学学习中的体验,更

多地引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既然81道算式对于小朋友来说很多很多,我就

让他们感受到多,问同学又什么好方法来把这么多的算式进行有效的整理。把主动权交

给同学,相信他们能想到好方法来达到最优的效果。

人教版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材p28〜29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1-3小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

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

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

多的知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P28页的这幅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有趣现象?

2、(学生自由回答)

3、(出示第28页的主题图)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多

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

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板书:对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1)看书第29页的树叶、蝴蝶、天安门的图,这些图形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

同的数学特点,你能发现吗?

(2)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树叶图:以树叶中间叶脉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天安门城楼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

同的。

(4)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

对折后,这些图

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人教版数学教案篇3

第十单元

总复习

教材分析:

复习的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其他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广角主要是为了培养

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只要初步体会集合、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就可以了,所以只

在练习中出现,加深了解。

复习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进一步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通过练习,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数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以及应用意识等得

到提高与发展。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复习重点:

有关除法、乘法计算,统计知识、面积,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统计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与加

强。

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H5页的第H、12题,练习二十五的第

14~1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2、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出示口算卡)。

5010

8200

400310

56

8008

255

20xx

555

2、计算。

20307

50612

40085

45063

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

(2)汇报结果,并说一说计算的步骤、方法。

(3)全班交流评价。

二、要点复习

1、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出示题目:图书馆里有16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每

层放8本,书架一共可以放几本书?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出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2)根据题中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计算。

(3)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有目标地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

基本要求。

(4)鼓励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

一般情况下学生解答方法有:85168(165)=4016=880=640=640

(5)组织交流。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

的学习活动。②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出示题目:某送奶站共有3个送奶小组,每个小组有

4人。每天要送牛奶816份,每个送奶员要送多少份?

(1)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2)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

(3)组织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每一步解决了什么问题(4)

教师小结。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H5页的第11、12题。让学生了解题意,根据题目中绘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

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120页的第14、15、16题。

人教版数学教案篇4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去找工作时,他一般最关注什么?

生:工资。

生:工作环境和待遇。

师:找工作时工资的多少往往是人们最关心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公告上写

着: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现招收员工若干。李叔叔一看条件不错,就

应聘做了超市的一名工作人员。可第一个月他只拿到工资500元,第二个月也只有600

元,问了一些同事大部分都是600元,少数超过

600元。他找到了超市副经理说:你们欺骗了我,我已经问过其他工人没有一个工

人的工资超过10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每月1000元呢?超市副经理拿出了超市工

作人员的工资表:

某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如下表单位:元经理副经理员工a员工b员工c员工d员工e员

工f员工g员工h员工i

月工资30002000900800700700600600600600500

问题1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副经理说月平均工资1000元是否欺骗了李叔叔?

(2)你有什么想法?

生:刚才我算了一下,这n个数的平均数是looo,所以月平均工资looo元没有欺

骗。

师:对,我们学过平均数的知识,平均数是1000元是没有错。

那为什么李叔叔只能拿到600元。大家可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生:因为两位经理的工资很高,带动了员工的平均公资。

师:,看来这组数据中,由于出现了两个特别的数据,所以平均数1000不能真实反

映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水平,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数反映这个超市的工资水平比较合理呢?

请大家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痛过李叔叔在找工作时遇到的实际问题,使数学贴近生活,激发

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帮助李叔叔的过程中感受到在这里平均数和中位数不能真实反映

员工的工资水平,初步感受众数产生的必要性。】

学生小组讨论:

生1: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用600元是比较好的,因为这里6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4

个人。

生2:我认为700元比较合理,因为它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师:大家分析的不错,很有自己的想法。平均数会受一些特别偏大或偏小的数据的

影响。那么李叔叔最有可能挣到多少钱?

生:600元

师:600在这里出现次数最多,它代表的是多数人的工资水平,所以600就是这组数据

的众数。二、探究新知。

板书:众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提出这样的问题,主要想通过工资表中出现次数最多的600理解

众的含义,进而理解众数的意义。】

师:请大家试着说一说众数的意义;然后教师小结出示概念。齐读概念。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三个统计量,那么,面对具体的问题,我们应该选择哪

个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呢、下面请看这个问题。

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下面是15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

(单位:米)1.41,1.41,1.41,1.44,1.45,1.4,1.48,1.49

1.51,1.51,1.51,1.51,1.52,1.54,1.54

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从审美角度以及队伍整齐观点来看应以

众数1.51为标准选择队员身高会比较均匀。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思考,

探究,讨论。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实际问题中体会三个统计量的区别和他们

各自的适用限度,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感受和体会数学中美的因素】。

三、分析数据,尝试统计决策。

师:同学们,全世界都关注的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的体育健儿正在紧张

的训练,准备迎战奥运会。国家队的教练想在两名优秀的射击运动员中选择一名去参加

比赛:(出示两名运动员成绩)甲:9.5109.49.59.79.59.49.39.49.3

乙:109108.39.89.5109.88.79.9

看到两名运动员的成绩,大家能否猜想一下,教练会选择谁去呢?

生1:我认为会选甲,甲的成绩很高。

生2:我想会选乙,乙打中10环的多。

生3:我想应该看看他们的平均分。

师:大家说的很好,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我们用掌声来鼓励他们。那我们

就先从平均数入手,大家动手做一做,看看他们的平均数是多少?(可以同桌合作)

生:老师,平均数一样,都是9.5。

师;平均数一样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1:看众数。甲的众数是9.5。

生2:9.4也出现三次,9.4也是众数。那两个都是众数吗?

师:当然,众数可以不止一个。也可以没有,比如说我们班前五名同学的成绩就没

有重复的,那自然就没有众数了。

生:乙的众数是10,所以乙获胜的机会大一些。

师:在平均数相同时,我们应该看众数。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练习,使学生能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些数据的特点,

并从数据的波动大小中,体现概率的可能性。让学生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

出决策。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

而更加热爱数学。】

四、学生畅谈收获。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并且通过练习理解了平

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我们分析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

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案例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开始,我提出的是一个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让学生在参与中引

发他们的理性认识,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引起了学生对月工资水平的认知冲突,

发现单靠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特征有时是不合适的。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在生活

中的重要性

2、在分析讨论中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众数的概念,我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

生观察、分析、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建构的,这样做使学生逐步体

会到这三个统计量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但描述的角度并不相同,三者之间既有

联系又有区别,同时也渗透出了他们的优越性与局限性。可以比较全面、正确地理解所

学知识。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思考总结,如射击队员的选择,数据越多,频率越稳定。

如能经过更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根据方差的特点由数据的稳定性及波动大小再考虑一

下其他因素,可能结果会不一样。对不完善的地方再加以补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

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作为参与者,主动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的认识起到帮

助和促进的作用。

人教版数学教案篇5

设计说明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

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用游戏导入新课,可使数学知识在游戏中愉快地、自然

地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上课伊

始,设计了老师说时间,学生用动作表示时间的游戏,这样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时间

的回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直观演示与动手操作相结合。

重视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设计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以及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时间与时刻的意义及12

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联系。通过例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

间比较简明、方便,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渗透比较的数学思想。

3.注重从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入手,加深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掌握。

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学习这部

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整节课以“一天”为主线,贯穿始终。出示主题图展示生

活中的一天;通过春节晚会倒计时,了解一天的开始;探究一天有多少个小时。从生活

中梳理出数学知识,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时钟模型

学生准备时钟模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做游戏,认时间。

师: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老师说一个时间,大家不用口述,用动作告诉老师这时

你在做什么,看谁表演的好。

(1)老师先说一个时刻:中午12时,用动作示范一下。

(2)老师报出下列时刻:凌晨3时、早上6时、上午11时30分、下午4时、晚上

9时。(教师边板书边提问)

2.导入。

师:刚才我们说的是生活中常用的表示时刻的方法,叫做12时计时法。如果同学们

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刻,那么应加“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或凌晨”等限制词。有

没有一种不用加文字说明的计时方法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种新的计时法一一24时计时

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分析、归纳出12时计时法的特点,并理

解12时计时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12时计时法在实际运用时要有限制词,从而

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寻找

表示时间的更为简便的计时方法一一24时计时法,引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

兴趣。

。经历过程,体验感知

1.体验生活中的“一天”。

(学生汇报小女孩在一天中的作息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