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市荔湾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第1面和第3面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将自己的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近年来,随着天象模拟技术被引入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天文意象(天象描写)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尤其是作品天文意象的虚实判断和原型批评。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天文意象众多,有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写实的,有纯属用典或干脆虚写的,甚至还有高度融合写实与用典的;它们共同塑造了文学天文的多维度空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意象则可进一步归入文学原型即“原型空间”的范畴。文学意象的虚实是区分空间批评取向、影响学者研究路径的重要因素。早期文学作品中的天文意象多与神话传说关系密切,体现出浪漫、隐喻的诗性特征。以最著名的牛郎织女意象为例,学者们对其原型的判断不尽相同,但他们综合利用二重证据法和民俗学田野调查的方法路径颇有异曲同工之处。近来有学者另辟蹊径,从星象观测和星座认知之间差异的角度入手,结合画像石等出土文物对河鼓织女、牵牛婺女两组概念之间的交叉流变提出新解,其方法对于文学天文原型空间的溯源考证研究颇有参考价值。唐宋以降直至明清,在挖掘文学作品中系地信息、回归创作现场鲜活样态等方面,人们已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而天象模拟技术的介入终于为文学天文多维度空间的还原弥补上最后一个缺环。使用天文软件计算李白争议长篇《南奔书怀》所写“太白夜食昴”天象,可发现该天象恰好发生在永王李磷败死当日,属确凿无疑的写实意象而不是对“太白蚀昴”典故的简单套用。这一发现揭示出李白晚年一个素不为人所知的、高度融合写实与用典的重要创作现场,为他究竟何时脱离永王李瑞叛军这一公案画上了句点,也为研究他在“安史之乱”后诗风的重大转变提供了新材料。与地理意象更多体现空间性不同,天文意象的背后是空间和时间的交汇统一。作家可以在文学创作现场找到人文与天文的具体或象征性的表达,而读者(研究者)也可在时空交汇的“空间穿越”体验中作出有意味的接受和阐发。使用天文软件还原清代黄景仁(黄仲则)代表作《癸巳除夕偶成》的创作现场,可发现该诗“一星如月看多时”句中的“一星”并非抽象虚构的“孤星”,而是当夜恰逄大距(金星和太阳形成的最大夹角)在无月晦日显得异常明亮的、现实中的金星(图1)。诗人目睹金星骤明之时产生的“忧患潜从物外知”心理,或如同时代读者吴山锡早已指出过的那样,隐含着时人对白莲教利用太白金星信仰结社起事的普遍担忧。同样地,利用天文软件考察明末文坛领袖钱谦益崇祯十一年戊寅出狱南归前于中秋节(1638年9月22日)所作“举酒向街北,天狼角差差。荧惑仍在庙,卷舌光未褒”一诗的创作现场,可见当天日落后荧惑位于斗宿躔度内(图2),天街、卷舌、天狼等星座也陆续升起。在古人星占观念中,卷舌代表谗言者,天街南北象征华夷分界,天狼明亮预示夷狄入侵,而荧惑入斗更是仅次于荧惑守心的大凶之象,素有“荧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的典故。诗人对“卷舌光未衰”天象的关注应与自身蒙冤遭际相关,但对天街、天狼及荧惑入斗等天象的描写又有何目的呢?破解此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时间。查《清实录》,当年八月六日(1638年9月13日),“吴拜、沙尔虎达率前锋兵四十名、蒙古兵四十名至红山口,遇明千总二员、兵百人,击斩两千总,获马二。又败明罗文峪兵五百骑,获马四十一、大纛二。又败密云步兵一百二十人,并八队逻卒,尽歼之”。这场发生在京畿昌平、密云等地的前哨战实为清兵大举入塞的前奏。十七日后,皇太极发布征明令,清兵绕道经密云墙子岭等地深入明境,一直攻陷山东济南府。钱谦益此诗作于“戊寅之变”京畿前哨战九日之后的北京城内,诗中使用荧惑入斗等意象的写实目的也就不言自明了。与单次偶发天象(个案)不同的是系列天象(群案)的研究,其特殊性在于可以有效建立“排他性”、明确“规律性”。周期规律是日月星辰天体运行的时间性自然法则,而天象群案背后反映的正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具有人文性的共有空间与精神家园。使用天文软件模拟考证历代诗词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参横”天文意象,结合参宿升落周期计算,可证明初夏至初秋时节文学作品中的“参横”意象多属虚写,从而为我们从时间、空间双重维度体悟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等众多名家名作建立了新的可能。学者从事作品天文意象的挖掘研究,关键在于灵活运用个案验证和规律分析,从而融合时间、空间两大维度,求得“十分之见”,拿出经得起重复实验的准确结论,避免望文生义、随意附会之失。(摘编自唐宸《古典文学天文研究的数字化探索及发展方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牛郎织女意象的原型判断,学界曾经莫衷一是,如今从星象观测和星座认知之间差异的角度入手已取得共识。B.用天文软件还原黄景仁诗中所写的天象,能让读者在时空交汇的“空间穿越”体验中作出有意味的接受和阐发。C.从“使用天文软件”“结合参宿升落周期计算”等表达可以看出,天文意象描写的挖掘与分析有跨学科研究特征。D.灵活用好个案验证和规律分析,是开展古典文学作品中天文意象的挖掘研究的关键,时还要注意力避穿凿附会。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天文意象繁多且特性、价值不一,所以在开展文学天文研究时要重视辨别作品天文意象的虚实。B.运用天象模拟技术对“太白夜食昴”“参横”等天文意象进行分析研究,所呈现的结果为解读作品提供了新思路。C.《清实录》提供的资料,为确认钱谦益诗中意象的写实目的提供了依据,可见文学天文的研究必须倚重历史文献。D.分析“一星如月”“荧惑在庙”时,文中穿插运用的两张天象模拟图,让抽象晦涩的星宿运行情景变得直观明了。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使用天文月相计算等手段,能重建杜甫《月夜》《月夜忆舍弟》《一百五日夜对月》《夜二首》《夜归》等诗作的现场情境。B.学者对山西陶寺遗址天文台的复原研究,综合利用了天文学计算、天文学史文献考证和实地观测检验等备受好评的方法。C.《诗经》“三星在天”“月离于毕”、《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等诗句,足以证明天文意象很早就被运用于文学创作中。D.分析明初杨基《梁园饮酒歌》“我生之辰木入斗”诗句中的天象信息,可以判断诗人的出生日期,有助于解决其生年公案。4.学习小组拟使用天文软件对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天象信息进行挖掘。根据文本内容和以下卡片资料,下列选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运用天象模拟技术开展文学天文研究时,学者应结合各类型天象描写特点,使用有针对性的研究策略,采取灵活变通的处理模式:凡创作日期、地点皆具者,可直接加以研究;时间明确、地点不明者,可选择临近都市进行概算;至于地点明确、时间不明者,或划定时段进行逐日覆盖分析,或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选择合理日期作为模拟参考。A.标题中“北固山”提供了明确的地点信息,推断时间后便可使用天文软件进行计算。B.因诗歌写作具体日期无法确定,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选择立春当天作为创作时间。C.即使算出当日水面曙光初现和“残夜”时间,这种文学计量研究还是可能引发质疑。D.当所有的数据输进软件后,当时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就能被今天的我们准确理解了。5.文本标题中的“数字化探索”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文本及第4题中的卡片资料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我的中学生时代及其后茅盾时常这么想:如果我现在又是个中学生,够多么快活!我居然又可以整天跑、嚷,到晚上睡在硬板铺上丝毫不感困难地便打起鼾来;居然又可以熬整夜预备大考,又在考试过后忘记得精光;居然又可以坐在天桥上和同学们毫无顾忌地谈自己的野心。呵呵!热烈愉快的中学生时代!前程远大的中学生时代!在那时,如果有谁不觉得整个世界是他的,那他一定不是好中学生,我敢说!然而我始终未尝在梦中再为中学生,甚至中学时代的同学也不曾梦见半个。不过是十多年呢,然而抵得过一百年的沧桑多变的这十多年,已经去的远远,已经不能再到梦中来使我畅笑,使我痛哭,使我自负到一定要吞下整个世界!是的,吞下整个世界!是中学生,一定得有这个气魄!有一个挨得起饿,受得起冻,经得起跌打的身体,有一个不怕风吹,不会失眠,不知道什么叫做晕眩的脑袋,还有,二三十年大好的光阴,原封不动地叠在他前面,他自己将来的一切,社会将来的一切,人类将来的一切,都操在他手里,都等待他去努力创造,他怎么可以自己菲薄?遇到了年青的朋友时,我总喜欢听他们谈他们的中学生生活。听到了他们这时代所特有的斗争生活的紧张和快活,我常常为之神往;再听到了他们这时代所特有的青年的苦闷,我又常常为之兴奋而惆怅。不错,现代的青年,尤其是前程远大的宝贝的中学生,都不免有些苦闷,都曾经有过一度的苦闷;始终不感得此苦闷者,若非“超人”,便是浑浑噩噩的傻瓜。时代的特征就是每一个有造化的青年必得经过一度苦闷。应该欢迎这苦闷,然后再战胜这苦闷,十分元气地要吞下全世界似的向前向前,干着干着,创造你自己将来的一切,社会将来的一切,和人类将来的一切罢!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我的中学生时代,却没有福气来身受这两件法宝的熏陶。相差不过十多年呀,然而我的中学生时代是灰色的平凡的,没有现在的那许多问题要求我们用脑力思考,也没有现在的那许多斗争来磨练我们的机智胆略。我经历过三个中学校,如果一定要找出这三个中学校曾经给与我些什么,现在心痛地回想起来,是这些个:书不读秦汉以下,骈文是文章之正宗;诗要学建安七子;写信拟六朝人的小札;举止要风流潇洒;气度要清华疏旷……当时固然没有现在那些新杂志新书报,即使也有一二种那时所谓新的,我们也视为俗物,说它文章不通,字非古义。在大考时一夜的“抱佛脚”中,我们知道了有哪些国,哪些战争,哪些人,然而我们照例是过了大考就丢在脑后去了。世间有所谓社会科学,我们不知道,且也不愿意去知道。在这样的畸形闭塞的空气中,我度过了我的中学生生活。那时我们亦无所谓“苦闷”。苦闷是思想展开到某种程度的征象。通过了这一时期的苦闷,思想就会得确定,人将无往而不勇敢,而不愉快。我们的中学时代却只有浑噩,或牢骚,那种无聊的非青年人所宜有的牢骚。中学毕业的上一年,“辛亥革命”来了。中学生的我们,大概也有些兴奋罢?然而这兴奋既无明确的意识的内容,并且也消灭得很快。现在我还依稀记得的,是我们中学的校长在演说会上拿拳头.上指骨的凸出处来说明阳历各月的月大月小。如果说我在中学校曾经得了些新知识,那恐怕只有这一件事罢?后来我又进过北方某大学,读完了三年预科,我还是我,除了多吃些北方的沙土,并没新得些什么。现在,三十许的我,在感到身体衰弱、依然有吞下整个世界的狂气的时候,每每要遗恨到我的中学生时代的太灰色太平凡了。我总觉得我的太平凡太灰色的中学生时代使得我的感情理智以及才能,没有平衡的发展。时代不让我的青年时代,最可宝贵的中学生时代,在斗争的兴奋和苦闷的熬炼中过去,不让我有永远可以兴奋地回忆着的青年时代的生活的浪花,这也许就是所谓早生者的不幸罢?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时时有这样的感想:如果我现在又是个中学生,够多么快活!各种的思潮都在你面前摊开,任由你凭着良心去选择。学校生活不复是读死书,还有社会的活动。这些,这些,能够发展你的才具,充实你的生活!现代的中学生,正在青春而又正在前程无穷的中学生时代,躬逢数百年一见的历史的悲壮剧的展开,又未被捧在掌里含在嘴里做活宝贝,应该不要辜负,应该不要自暴自弃,应该比什么人都兴高采烈些!只有不幸被烘软了骨头的现代青年,才是很不幸地只配在历史的大轮子下被碾成肉泥!年青的朋友,尚在中学校或将出中学校的年青的朋友呀,不要以为你是一个小小的中学生看着那庞大混杂的社会而自惭形秽,不是这么的,正因为你是个中学生,你的骨头尚未为富贵利禄所熏软,你有好身体,你有坚强的意志,你肯干,你是无敌的,你刚在入世,你有年富力强的二三十年好光阴由你自己支配,你自己将来的一切,社会将来的一切,人类将来的一切,都操在你手里,都等待你去努力创造呢!三十年代照例是新历史的展开期,前程远大的,什么都足以骄人的中学生呀,时代在唱着进行曲欢迎你,欢迎你!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毕业十多年,作者“始终未尝在梦中再为中学生”,这说明当年中学生活的灰色与平凡让其感受深刻,心有余悸。B.作者理解现代青年特有的苦闷,因为自己曾经有过相同的苦闷,所以在劝慰、鼓励之余,也提醒青年要脚踏实地。C.文章借一些青年离开学校后被富贵利禄熏软的遭遇提醒我们,即使处于更好的年代,青年教育问题仍刻不容缓。D.作者借新年祝福之机发表的这篇文章,既反思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也为时代青年如何度过中学时光提出了建议。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连用三个“居然又可以”,虽然语调夸张,但很好地传递了往昔若能重现给幻想者带来的讶异和快活。B.“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以简洁有力的对比揭示出青年人成材的普遍规律,发人深思。C.拥有雄心但也害怕考试,活泼却受限于学校的保守闭塞,这些叙述真实地再现了作者求学的痛苦和煎熬。D.第七段使用“我们的中学时代”一语带有总结意味,指出了那一代青年求学的共同弊端,蕴含作者的遗憾。8.文章两处提到“如果我现在又是个中学生”,含义却不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9.茅盾曾评价自己的散文创作是“大题小做”,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材料二:洞,滨江倚湖。冬,潮落则门出焉。透漏玲珑,莫可言状。蜿蜒行,屴崱如龙。枯蛤满峭壁,俨然鳞甲,左右旁通,上下数叠,曲折宽敞,可容千人。最上层,烛而登,平坦温暖,老蝠如扇。石峡有子洞,蛇而入,复广,三人可坐。“丹房”二字题于壁。旁岐多小诗,均新奇可喜。如“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尘世无人识。”又如“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等句。大约皆曩时游人狡狯之作。墨色黯淡,惜无年代可考。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而上钟山亦中多空洞且山势上锐下宽似宜以形论而不以声论。苏子所谓窾坎镗鞳,噌吰如乐作者,乃过其门未入其室也。(节选自彭玉麟《石钟洞叙》)材料三:人或告我曰,天地之外,别有天地,万物异乎此天地万物。则吾不得而知之也。非唯吾不得而知之也,圣人亦不得而知之也。凡言知者,谓其心得而知之也。言言者,谓其口得而言之也。既心尚不得而知之,口又恶得而言之乎?以不可得知而知之,是谓妄知也。以不可得言而言之,是谓妄言也。吾又安能从妄人而行妄知妄言者乎!(节选自邵雍《观物内篇》)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如钟A覆地B而上C钟山亦中多空D洞E且山势上F锐下宽G宜以形H论而不以声论。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适,意思是到,与《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的“适”词义不相同。B.不余欺,没有欺骗我,与《项脊轩志》的“从余问古事”,两者结构相同。C.蛇,像蛇一样,与《小石潭记》中“斗折蛇行”的“蛇”词义用法均相同。D.异,不同,与《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异”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寺院僧人让小童拿着斧头敲打石头而发出声音,以此证明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但苏轼并不认同这一看法,觉得可笑。B.石钟洞位于江边,江水位降低时,洞门便会出现,洞内曲折,上下数层,可容纳千人,最上层平坦得像打开的扇子。C.彭玉麟大胆推测,题写在石钟洞壁上那些新颖奇妙、令人喜爱的小诗,可能是曾经到过此地的游人留下的游戏之作。D.有人提出天地之外别有天地的观点,邵雍对此不置可否,他认为圣人也未必知道,自己口中所言也未必是真正所知。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2)既心尚不得而知之,口又恶得而言之乎?14.邵雍表达了反对“妄知”“妄言”的观点。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苏轼和彭玉麟有哪些具体行动体现了邵雍的观点?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江涨杜甫江涨柴门外,儿童报急流。下床高数尺,倚杖没中洲。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渔人萦小楫,容易拔船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叙写儿童匆匆跑来报告江水上涨消息的情景,富有生活气息,且极具画面感。B.颔联中“高”与“没”两词,准确而形象地描绘了江水急涨的样态,词简而意丰。C.尾联借助渔船的动态,从侧面写出“潮平两岸阔”的景象,视角独特,想象丰富。D.全诗紧扣“江涨”二字,句句皆是江涨,将江涨之势和江涨之景描绘得意趣盎然。16.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作者从容闲适的心境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上慈下孝,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描述了祖母“持一象笏至”,叮咛和勉励孙子改变“_________”的现状,情真意切:李密在《陈情表》中陈述了母孙二人相依为命的事实后,紧接着表明“_________”的态度,感人至深。(2)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都以城市为表现对象,前者以“_________”一句极写人口众多的盛状,写尽钱塘的繁华景象:后者以“_________”一句描绘野麦丛生的画面,道出扬州的劫后荒凉。(3)“鸥”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意蕴丰富。如“_________”一句,表现人与鸥鸟相伴相处;又如“_________”一句,表达作者归隐之志。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汉代文字学者许慎有一节关于翻译的解释,义蕴颇为丰富。在《说文解字》卷六,《口》部第二十六字:“囮,译也。从‘口’,‘化’声。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名曰‘囮’,读若‘讹’。”南唐以来,①“小学”家都中说“译”就是②“传四夷及鸟兽之语”,好比“鸟媒”对“禽鸟”的引“诱”。“译”“诱”“讹”“化”这些一脉通连、彼此呼应的意义,把翻译能起的作用(“诱”)、难于避免的毛病(“讹”)、所向往的最高境界(“化”),仿佛一透示出来了。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③“化境”。有人赞美这种造诣的翻译,比为原作的“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魂依然故我。换句话说,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经过翻译似的。(),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