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新版)2024小学语文部编版单元测试(疯狂进步)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江苏省常州市(新版)2024小学语文部编版单元测试(疯狂进步)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江苏省常州市(新版)2024小学语文部编版单元测试(疯狂进步)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江苏省常州市(新版)2024小学语文部编版单元测试(疯狂进步)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江苏省常州市(新版)2024小学语文部编版单元测试(疯狂进步)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常州市(新版)2024小学语文部编版单元测试(疯狂进步)完整试卷(含答案)

姓名____班级____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1、书写(每题5分共1题)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鞠躬尽瘁天籁之音

2、填空题(每题2分共5题)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群儿_____________,一儿登瓮,足跌____________。

(1)上面这句话出自课文《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中“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2).根据古诗文填空。

(1)《夏日绝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

(2)《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__。这首诗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的感觉。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当局者迷”这个道理。学了这首诗,我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精卫填海》出自《___________》,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本文讲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体现了精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3).比一比,再组词。你一定行!

搭(

)载(

)洁(

)列(

)

答(

)栽(

)结(

)烈(

)4).写出下词语的反义词。

古——(

)圆——(

)严寒——(

)

(

)——秋凉(

)——近(

)——老5).请你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动词。

(

)电话(

)作业(

)门

(

)船(

)扇子(

)排球

(

)灯(

)步(

)书3、选择题(每题2分共3题)

1).根据图片,选择正确的一项。()

A.三九四九冰上走。B.五九六九,沿河看柳。C.七九河开,八九雁来。D.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2).9.下面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童话世界里的动物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B.读文章要想预测的准确,就要关注结尾部分,因为它和后边部分联系更密切。C.做摘抄时,可以在合适的地方注明出处。D.阅读时,我们可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3).下面的字,音序错误的是哪一项?()A.拌(B)B.羚(N)C.匀(Y)D.蚕(C)4、句子训练(每题10分共1题)

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紫色给了葡萄,_________________。

(2)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笔盒里放了很多文具,有铅笔、橡皮擦、尺子、眼镜和卷笔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说:“这个商场里好热闹,真是人山人海!”(改写句子,把提示语放在中间)

____________________5、连线题(每题4分共2题)

1).连一连。

雪白的小鸟春去花还在汗滴禾下土

明亮的太阳锄禾日当午人来鸟不惊

快活的棉花白毛浮绿水入竹万竿斜

金色的灯光过江千尺浪红掌拨清波2).把词语与解释连起来。

鲜艳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打扮鲜明而美丽。

绚丽多彩树木的主干与旁枝。

好奇指粗大而结实。

招引绚丽,灿烂美丽。形容色彩丰富华丽。

粗壮修饰装扮出来的样子。

枝干吸引。6、排序题(每题5分共2题)

1).排列顺序。

________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

________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

________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的大雪来。

________昨天一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不满了铅色的阴云。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

(

)我问爸爸为什么倒着贴。

(

)春节到了,爸爸拿着一张“福”字倒贴在门上。

(

)我边看边想,突然,一拍脑门说:“是不是‘福到了’?”

(

)爸爸说:“你自己想想是什么意思?”

(

)爸爸听了,竖起大拇指说:“你真聪明!”7、判断题(每题5分共1题)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地球是无私的,它可以永远慷慨地为人类提供矿产资源。(

)

2.古诗《书湖阴先生壁》中的湖阴先生是宋代王安石退居江宁时的邻居,他的名字叫杨骥。(

)

3.《三黑和土地》的作者是苏金伞。这首诗歌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

4.《青山不老》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感人故事。(

)

5.当大家意见出现分歧,需要协商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听从年长者的意见,因为我们得尊老爱幼。(

)8、诗词鉴赏(每题10分共1题)

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诗人攀登的山峰的名字叫____________。

2.诗中“千寻塔”的意思是()A.一座叫“千寻”的塔。B.有一千层的塔。C.很高很高的塔。3.“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原因是什么?(用诗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两句描写山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书面表达(每题10分共1题)

1).写话。

你长大后想做什么?为什么?请你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10、文言文阅读(每题5分共1题)

1).阅读。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按要求选择合适的答案。

(1)“兔走触株”中“走”的意思是()

A.步行

B.跑

C.离开

D.经过

(2)“因释其耒”中“因”的意思是()

A.于是

B.缘故

C.沿袭

D.因果

(3)下列词语中“冀”的意思与“冀复得兔”中的“冀”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冀北

B.冀州

C.姓冀

D.希冀

(4)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合适的一项是()

A.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B.因/释其耒/而守株

C.宋/人有耕者

D.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用自己的话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偶然的幸运不会每次都降临,不要心存侥幸。B.做事要主动努力,不要梦想着天上掉馅饼。C.做事情要像故事中的农夫一样认准经验,持之以恒。D.不靠自己勤勤恳恳地劳动,而想着碰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11、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1题)

1).阅读。藕汤的味道①每次回老家,给母亲打过电话后,我就知道母亲一定会提前给我煨好藕汤,等着我千里迢迢地来到她的身边。②一直都很想喝母亲在炉子上煨出来的藕汤。我喝过许多汤,都香不过母亲煨的藕汤。那浓稠的汤,烂烂的藕,还有杂骨的香,想起来就让我舌上生津,垂涎欲滴。不管走到哪里,母亲煨的藕汤总留在我的记忆里。③小时候,不管家里多穷,母亲每个月都要煨上一大锅藕汤。藕是父亲下湖采的野生藕,有一丝清甜的味道。没钱买排骨,母亲总是买没有肉的杂骨,煨过一次藕汤后,就将里面的骨头捞出来放好,留着下一次煨汤时再用。这样一来,一堆杂骨可以煨上两到三次藕汤。④有一年秋天,母亲给我们交了学杂费后,再也拿不出钱来买杂骨了。一连三个多月,家里闻不到藕汤的香味。一天,为了喝到藕汤,我说什么都不肯吃饭。父亲见我如此不懂事,火冒三丈,将我按在板凳上打了一顿。他边打边说,母亲腰疼多日无钱看病,你还要喝藕汤。我号啕大哭,哭声惊动了在菜园里忙活的母亲。她三步并作两步跑过来,将我护在身后……⑤第二天放学回家,一进门,就闻到久违的藕汤香味。母亲见我进门,马上立刻给我盛了满满一碗。这次的藕汤里,果然有一块一块的排骨,还飘着肉香味儿一股浓浓的。我贪婪地吃了起来。转眼间,一大碗排骨藕汤就被我吃得干干净净。那天,母亲坐在桌边看着我喝汤,眼神里满是慈爱和欣慰。晚上,我起床上厕所时,听到父亲在房里叹气:“唉!你这又是何苦呢?把耳环都卖了,这可是你唯一的首饰啊!"⑥后来的一段日子里。我不敢再我母亲要藕汤喝。每次看到母亲空荡荡的耳垂,我的心里就格外难受,母亲却还是一如往日,每个月都会给我们煨上一大锅藕汤,有时是杂骨,有时是排骨。每次,我喝汤的时候,总觉得有一种酸酸的滋味。⑦如今,条件好多了,家里经常煨藕汤,但我却一直找不到母亲煤出的藕汤里那种特殊的味道。每次回老家,给母亲打过电话后,我就知道母亲一定会提前给我煨好藕汤,等看我千里迢迢地来到她的身边。⑧就这样,我一生的时光都生活在这浓浓的藕汤里。那特殊的味道,我怎么能忘记呢?1.第①、⑦自然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A.前后呼应B.总结全文C.承上启下D.侧面描写2.下列最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一项是()A.小时候,“我”家里很穷,很少能喝上藕汤,但是母亲每个月都买杂骨为“我”炖汤。B.小时候,妈妈为了给“我”煨藕汤,卖掉了自己唯一的首饰——一对耳环。C.小时候,母亲每个月都给“我”煨藕汤,为此还卖掉耳环,藕汤的滋味伴“我”长大。3.结合上下文修改下面的句子。

母亲见我进门,马上立刻给我盛了满满一碗。这次的就汤里,果然有一块一块的排骨,还飘着肉香味儿一股浓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④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生动地刻画了母亲的形象,请结合句中的词语把这样写的好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12、信息匹配(每题5分共2题)

1).读句子,想一想下列批注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填序号)

A.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对写作手法的感悟C.对文中人物的评价

D.对文章内容的疑问E.读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①“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真是这样吗?(

)

②红军战士真是英勇无畏!(

)

③“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中的“总算”写出了小作者的如释重负,这个词语用得真好。(

)

④作者称“冰杂儿”为“小家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他对这种玩具的喜爱。(

)

⑤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结尾,让我明白了“不能以貌取人,不可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