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1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2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3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4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梅州市高中期末考试试卷(2024.7)高二语文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生号、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铝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①中国的历法制订,直到公元7世纪以前,总是和计算很多循环的长度有关。要计算的有:月亮的周期(月),太阳周期(年),和两者合并在一起的周期,60天的循环(计算日期的方法),60年的循环(是用来计算年的,用相同的表示60天的序数符号),还有一个大循环包括了所有的小循环(一个甲子的第一年的第一天开始的午夜),这个大循环开始了一个新纪年,大概是50万年作为一个周期,这样的计算方法,李约瑟称为土算,起源于需要理解四季的气候变化。这影响了中国人对持续和变化、前进和后退等现象的看法,形成一个辩证的和循环的观点。这和牛顿的进化式的、单一发展的看法是很不同的,但是在现在欧美人当中,他们还是遵循这样线性发展的观点。一个现代的中国人,可以很容易发现这点。不管是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事物都会回到最初的起点,就像钟摆的途径一样,迟早一样,任何事情如果走向极端,或者变得多余,那么就会回到终点,就像那钟摆摆动几下以后一样。②在空间方面,中国人很久以前就对环境很关注,关于居住和坟墓的位置,任何一个地方和它附近的地形、风景等等。这样的关系使得气候的利益最大化。这种实践是所谓的泥土占卜即风水(风+水)。风水学的运行,是个对过去经验的过滤网。③中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总是在养育大量人口这个问题上做斗争。中国的农业很早之前就变成精耕细作,实际上就和园艺一样,在早春当土壤解冻以后,从最开始耕地,直到准备土地、播种和田园管理(比如说除草),最后到了收获,每个步骤都要求仔细地遵循时间,才能使得产出量大化。轮作和粮食的入库、保存,都讲究时机。稻田里的水多一点点,或者少一点点,都有可能使本来能够丰收的粮食变得颗粒无收。如果收获成熟的小米(谷子或糜子)的时间比第一场风早了几个小时,那么风就会把小来吹走,就可能使得利益大打折扣。在正确的时间开垦几乎解冻的土地,就可以保证土壤中仍然保留水分,如果第二轮翻土只是迟一天,就很有可能让土壤裸露在空气中,风就会使得土壤变硬。④因此,中国的农民们,经过时间考验,总结了大量经验,最后变成了谚语,可以预测天气变化。比如说,日落云彩走,半夜听雷吼。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蚂蚁搬家,早晚要下。冬暖年成荒,冬冷有福享。果树没有三年甜。一连三年风雨顺,当心旱得地裂缝。秧苗一伸膜,大雨兜头浇。冬牛咳白汽,春来要防疫。雪不落,虫子多。上千个这样的谚语,在乡村里天天被人谈论着。所以,我们得到的食物,天气和人的努力只占到十分之一,自然掌管十分之九,农业最核心的原则编纂在公元2世纪的农业手册中:“抓住时机”。⑤总之,中国人对待天气的态度,是从观察和互动之间的紧密关系中产生出来的。人类的努力对天气很重要,不管是帝王施行的巫术,或是儒官建言的用以弥补帝王错误的正确的政策,或是恳求土龙让雨水适量的祈祷丰收的仪式,或是天文学家费心设计的高精度的历法,又或是一个农民根据他头脑中的被实践检验过的谚语对变化了的天气立即采取的应对措施……不管哪种态度或者行为,永恒的一点就是,自然展现出天气和气候的变化,人则是伺机而动。这就是上千年来的中国社会记忆总结出来的经验。(选自许倬云《中国人对气候的态度》,王笑然译)材料二:“天人合一”提出要遵循自然规律以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它是如何来指导生产生活的?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的具体体现之一。《礼记·月令》中规定,孟春之月,“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禁止伐木。母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麛毋卵”。孟子也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些措施虽然在主观上是体现儒家始终强调的仁爱和仁政思想,但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自然生态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道家和儒家一样,在利用自然资源方面,也有节俭的理念。《道德经》讲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第二个要求就是以俭修身。这种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理念,可能源自中庸之道。冯友兰认为,儒家与道家受太阳、月亮运行和四季嬗替的启发,都注意到在自然和人生的领域里,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端,都会朝反方向的另一极端移动,如《周易·系辞下》中的“寒往则署来,暑往则寒来”。这种源于如农业和生活实践的观察,为儒家和道家都主张的中庸之道提供了依据。“中”的含义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人的感情,也适用于人对物的态度。运用中庸之道,宁愿不及,也不要过甚,因为行事过分将适得其反,对自然资源要有节制地开发利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摘编自韩昭庆《“天人合一”中有关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理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于了解四季气候变化的需要,中国古人依据月亮、太阳的运行规律,制订了计算日、月、年的方法。B.一个现代的中国人很容易发现的“这点”,指的是中国人往往用辩证、循环的观念来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C.中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主要表现在对气候和时间的把握上,哪怕是相差几小时,也可能大大影响收益。D.孟子提出要顺时而作、取之有度,本是为了宣扬其政治思想,但这些主张也体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钟摆现象的譬喻,与材料二中冯友兰的观点相似,都主张做人做事要适度,与其过度不如不为。B.风水学很关注位置、地形、风景等环境因素,从而实现气候的利益最大化,可见,风水学有一定的科学性。C.材料一第四段所举的大量农谚,既反映出中国人对气候的重视,也体现了人们对“抓住时机”的关注。D.“天人合一”“中庸之道”为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B.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C.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4.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但两者的论述重心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流远的徒河李海燕当年我离开爷爷家的时候,徒河还在,它贴着村庄后身,由西向东,滔滔不绝。爷爷的屋子里,总是弥漫着湿漉漉的水腥味和哗哗的流水声。等我再次回到爷爷家中,爷爷病重临危。节爷的双眼凹成两眼灶,里面盛着燃过头的死灰。①我的一声呼唤,爷爷眼里的光,倏地从死灰里挣脱出来,像流淌的一束光,惊喜、炽热、知足,在我身上流过,最后停在我的脸上。褡裢和竹竿,还在原来的位置上,一个挂在炕头墙上,一个戳在炕沿和炕墙的角落。岁月给它们包裹了一层黑兮兮的尘埃,但坚硬的骨节,还依稀可见。我又想起了那个深刻的傍晚,也是小时候,爷爷不断地给我加深记忆的那个更像一个故事的傍晚。那个傍晚,晚霞点燃了整条徒河。街上乱哄哄的,吆喝声和枪声响成一片。父亲慌不择路地推开一扇门。父亲把四岁的我放在爷爷怀里,压低声音对满脸惊愕的爷爷说了声拜托,没等爷爷做出回应,跪下磕了三个头,转身出了后门,一头扎进红色的徒河水中。爷爷披着一床被子坐在炕上,把我连头带脚捂在被子里。窒息的感觉,使我无法大放悲声。晚霞消失后,河面上氤氲着暗灰色的雾霭,屋里暗了,街上终于安静下来,爷爷才把我从被子里放出来。那天夜里,爷节坐在炕上,手里握着三个铜钱,摇几下,抛在褥子上,一一摸过,然后再摇,再摸。第二天,天还没亮,爷爷领我出了门,回来的时候,我成了爷节口中的路上捡来的孩子。爷爷眼里的那束光,在我的脸上停留片刻后,疲惫地收了回去。他脖子上的脉搏,在灯光下一下一下地跳动着。我喊他,他的眼皮就微微颤动一下。我知道爷节的心还醒着,他在用心感知着这个世界,感知着我的存在。炕梢坐着三个上了些年纪的妇人,每人怀里抱着一团白布,忙着给节节的晚人缝孝。节节的晚人不多,除了两个远房侄子,就是我和父亲。关于我和父亲给不给爷爷戴孝,爷爷侄子征求过我们的意见,我和父亲几乎同时用军人的果断说,当然戴。没人说一句多余的话,都在等待着一个时刻的到来。就在这种近乎残忍的等待中,我隐隐地听到了徒河流动的声音,哗啦,哗啦……隐忍而强烈。我附在爷爷耳边,激动地说,爷爷,我听到徒河的流水声了。爷爷把眼睁开,眼光再次明亮起来,他似乎也听到了,脸上肌肉颤动,嘴唇翕动。②就在这时,那个褡裢发出一声沉闷的断裂声,从墙上掉了下来。再看爷节,脸上挂着微笑和眼角的两滴泪,走了。悠扬的唢呐声,填满了原有的空寂。我的心却越发的空落。横跨山水回来,爷爷去了,徒河也不在了,徒河曾经流淌的地方如今是一片玉米。③被告知,几年前的一场罕见的山洪,徒河撒野,践踏了沿岸的十八个村庄,它被迫离开原来的流域,迁至卧佛山北边。遥遥可见的卧佛山,并不高大,却像一道黑色的屏障,把徒河挡得严严实实。那个黄昏以后,父亲杳无音信。我渐渐地忘记了一些事,跟爷爷亲近了起来。每天,爷爷穿上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长袍,肩上搭着褡裢,左手领着我,右手拿着一根竹竿,沿着徒河边那条路,走过一个又一个村庄。走进村庄后,爷爷从褡裢里掏出一块竹板和一截竹竿,有节奏地敲着,清脆的声音便在街面上响起来,就有人推开门招呼爷爷。他们叫爷爷先生。爷爷低头对我挤一下眼,意思是说,咱有生意做了。生意好的时候,我能吃到一个糖人,或者一个棉花糖。我八岁那年,爷爷把我送到徒河对岸的学堂里读书。爷爷每天划着一只小划子(很小的船)接我上下学。小划子横向划开徒河水,拖着一条白花花的浪花,直至对岸。第二年,学堂变成了村小学,也修了桥。别人家的孩子都是自己上下学,唯独爷爷还每天接送我。我上小学四年级的一天,爷节领着一个穿着军装的人到学校换我放学。爷节说那人是我多。那是个陌生的男人。爷爷又给我讲那天傍晚的事。我要跟父亲走了,父亲执意要爷节跟我们一起走。爷爷说他把我完好无缺地交给父亲就完事了,他不会离开徒河的。我也舍不得徒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不能适应没有爷爷和徒河流水声的日子。夜向深处滑去,人们歌了,唢呐声也歇了。我来到后院,来到那些玉米面前。我蹲下来,伸出手去,像少年时撩拨徒河水那样,触到的却是生硬的玉米叶子。我站了很久,直至东方出现一抹鱼肚白,再露出晨曦来。此时无风,荒野静谧,我望着卧佛山,努力捕捉着昨天夜里听到的流水声,却只有玉米在风中发出的沙沙声。④我脚下踩着的还是那条路,只是比原来平坦了许多。我好像看见一个失明的老人,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长袍,肩上搭着褡裢,左手领着一个中共地下党员面临危境时留下的年幼的孩子,右手拿着一根竹竿,一下一下地点着坑坑洼洼的路面,在徒河边走去,且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我的视线里。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吆喝声和枪声写出了父亲被追捕时场面的紧张激烈,父亲“慌不择路”和“压低声音”表现了当时情势的危急。B.考虑到父亲的身份,爷爷起初不敢收养“我”,后来经过摇、摸铜钱的反复占卜,才作出了收养“我”的决定。C.爷爷经常给“我”讲那天傍晚的事,是希望“我”牢记自己的身世,也为日后“我”与父亲的相认作准备。D.弥留之际的爷爷似乎也听到了徒河的流水声,从“肌肉颤动”“嘴唇翕动”可以看出爷爷对徒河的依恋和爱。6.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惊喜、炽热、知足”中用顿号,停顿短促,情感强烈,表现了爷爷临终前见到“我”的激动和满足。B.句子②中褡裢的断裂、掉落与爷爷的离世几乎同时,这一写法丰富了小说的表现形式,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C.句子③“撒野”“践踏”用了拟人的修辞,既形象地写出了徒河泛滥的景象,又可看出“我”对徒河情感的转变。D.句子④中“那条路”含义丰富,既指爷爷领着年幼的“我”所走的路,也可以理解为民族发展前进之路。7.标题中的“流远”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8.小说回忆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材料一: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①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滮滮涆涆②,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千万年来极其力之所至止能损其一毛一甲而终不能啮骨理而动龈齶。于是,石常胜而水常不胜,此所以能为一邑砥柱而万世赖焉者也。予与长石诸公,步其颠,望江光皓森,黄山如展筛,意甚乐之。已而见山下石磊磊立,遂走矶上,各据一石而坐。静听水石相搏,大如旱雷,小如哀玉。而细睇之,或形如钟鼎,色如云霞,文如篆籀。石得水以助发其妍而益之媚,不惟不相害,而且相与用。予叹曰:“士之值坎禀不平,而激为文章以垂后世者,何以异此哉!”山以玄德娶孙夫人于此、石被睇锦,故名。(节选自袁中道《游石首绣林山记》)【注】①堮堮:山崖高峻的样子。②汗汗田田,滮滮涆涆:水势浩大、水流迅疾的样子。材料二:《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9.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千万年来[A]极其[B]力之所至[C]止[D]能损[E]其一毛一甲[F]而终不能[G]啮骨[H]理而动龈腭10.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势常结约不舒 结约:盘曲缠束B.石被绨锦 被:覆盖C.所在皆是也 是:这样D.故莫能知 莫:没有谁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总共,与《项脊轩志》中“轩凡四遭火”的“凡”词义相同。B.“此所以能为一邑砥柱”与“此世所以不传也”中的“所以”都表原因。C.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与《苏武传》“单于壮其节”的“壮”用法相同。D.向,指先前、以前,与《兰亭集序》“向之所欣”的“向”词义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江过西陵以后因为所遇多是沙泥,无法阻挡江水的奔流,才得以显出其剽悍的性情。B.江流与山石相遇后,水与山石相搏,水不仅没能侵蚀山石,反而使山石更显美丽、妩媚。C.李渤以敲击山石的方式来解释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苏轼经过实地考证,否定了这种说法。D.两则材料都通过记游阐发哲思,《游石首绣林山记》因景论理,《石钟山记》因事见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士之值坎禀不平,而激为文章以垂后世者,何以异此哉!(4分)(2)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4分)(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春日访李十四处士①温庭筠花深桥转水潺潺,甪里先生②自闭关③。看竹已知行处好,望云空得暂时闲。谁言有策堪经世,自是无钱可买山④。一局残棋千点雨,绿萍池上暮方还。[注]①处士:古代对隐居在家不出外做官的人的称呼。②甪里先生:指李处士。③闭关:修行者闭门修行。④买山:指晋人支道林向深公买山隐居。深公说,从未听说巢父、许由买山后才归隐。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景视听结合、动静相生,“深”“转”写出了环境的曲折幽深。B.颔联“看竹”“望云”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但“暂时”表明这并非常态。C.“谁言”二字蕴含了诗人的情感态度,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D.最后一句叙事,“暮方还”引人遐思,诗人晚归应有流连风景的因素。15.这首诗如何塑造李处士的形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陈情表》中,李密面对晋武帝的征召,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讲述自己内外无亲的处境。(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衬托的手法写出山峰之高、绝壁之险。(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看似写高雅的休闲活动,实则隐含着诗人闲极无聊的感慨和牢骚。(4)《项脊轩志》中,每当十五的夜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微风吹过,影子摇动,那景象甚是可爱。(5)“酒”常出现在古代文人的生活中,黄庭坚就在《登快阁》以“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幸有美酒相伴的感慨;但佳酿实在难得,杜甫在《客至》中以“_______________”坦言家境贫寒,只有陈年浊酒招待客人。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②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刷短视频或刷出抑郁症,究竟为何?①中学生使用社交媒体而导致心理问题,②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上行比较”所致。③社会比较可根据与自己某方面相比更差、相似和更出色这三个水平,而分为上行比较、平行比较和下行比较。④通常来说,平行比较有助于自我认知,⑤下行比较可增强一个人的满足感。⑥而上行比较则是一把双刃剑,⑦可能会引发挫折感,⑧也可能会促使个体努力提升自己。抖音和小红书等平台算法总能“聪明地”发现人们爱看那些滤镜下的人生切片,并进行大范围的推送,当人们刷到了这些视频,算法又会继续推同类的视频过来,从而为用户构建了上行比较的信息茧房。很多成年人尚且在这样的信息茧房里焦虑不已,A?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自我身份认同,还不能很理性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同时又缺乏批判性思维。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当上行比较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时,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