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侦查学》授课教案_第1页
《刑事侦查学》授课教案_第2页
《刑事侦查学》授课教案_第3页
《刑事侦查学》授课教案_第4页
《刑事侦查学》授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教材第一章绪论本章学习指南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明确刑事侦查学与刑事侦查工作的关系,刑事案件与刑事侦查工作的关系,侦查目的和侦查工作原则;学会运用正确的思维分析案情;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侦查质量观和效益观。二、学习重点1、侦查目的2、刑事侦查学研究对象3、侦查工作的原则4、刑事案件5、侦查中的案情分析6、侦查质量、效益的评估依据。三、学习提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1款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采取的)有关的强制性措施。"在学习过程中对此概念应正确透彻理解。本章涉及到一些新的观点、新的看法和主张,学生在学习中可结合实际对书中的一些观点、主张进行讨论、争辩。

第一节侦查与侦查目的一、侦查概念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1款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采取的)有关的强制性措施。"这是侦查的法定概念,根据该条规定,理解侦查的概念应当把握这样几个方面:1、侦查的主体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等行使侦查权的国家有关机关。2、侦查的对象是刑事案件,即根据《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案件。3、侦查的内容包括公安机关所采取的各种调查措施和强制性措施。二、侦查目的侦查作为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阶段,其最终目的将服务于刑事诉讼的历史使命,即消灭犯罪,因此也可以说侦查的根本目的是消灭犯罪。但是根据刑事诉讼发展的进程及侦查、起诉、审判之间的关系特点,我们可以对侦查目的从这样几个层次来理解:1、侦查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实真相。2、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及无罪者不受刑事追究。3、预防和控制犯罪,直至最终消灭犯罪。

第二节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一、刑事侦查学的概念刑事侦查学是研究刑事案件规律特点及其侦查对策的一门应用科学。从学科定位而言,它是法学的分支学科。二、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是刑事案件的规律、特点和刑事侦查对策。三、刑事侦查学的体系刑事侦查学有一个完整而科学的体系。所谓完整的体系,是指组成这门学科的各部分相互联系的总和,它是刑事侦查学研究对象的必要表现形式,是刑事侦查学内在规律与内部构成的反映形式。刑事侦查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1、理论研究2、应用对策研究3、比较研究4、发展研究四、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刑事侦查学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也就有特定的研究方法。刑事侦查学的专门研究方法有:1、社会调查法2、经验总结法3、案例分析法4、科学实验法5、比较研究法6、移植借鉴法

第三节侦查工作的原则侦查工作的原则是指侦查人员在侦查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是对侦查人员侦查思想和侦查行为的规范。一、依靠群众原则二、实事求是原则三、遵守法制原则四、迅速及时原则五、协同作战原则六、保守秘密原则

第四节刑事案件侦查活动系统由侦查客体、侦查行为、侦查主体三要素构成。其中,侦查客体--刑事案件是最基本的要素。它是侦查活动的起点,没有刑事案件就没有侦查,也就不需要侦查机构和人员。刑事侦查和刑事侦查学中所讲的刑事案件是一种具体化的触犯刑事法律的应当受刑罚处罚的故意犯罪。刑事侦查学所称的刑事犯罪案件,是指触犯刑律,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并经侦查机关立案侦查的犯罪事件。刑事案件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刑事案件分成不同的种类。如,依据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刑事案件按其性质可分为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和普通刑事案件;依据犯罪人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过程,可分为已实施犯罪的案件、正在实施犯罪的案件和尚未完全实施犯罪的案件;依据犯罪主体的性质,可分为自然人犯罪案件和单位犯罪案件;依据所涉及的案件罪名种类,可分为单一型案件、复合型案件;等等。刑事案件由与犯罪相关的时间、空间、人、行为、物等5个基本要素构成。这5个基本要素是构成任何一起刑事案件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至于每一要素当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则因案而异。刑事案件的形成大致要经历作案人作案意向的形成、作案的预谋和作案行为的实施3个步骤或阶段。通常认为,刑事案件发案具有起伏变化、与季节相关、辐射蔓延、区域分布不平衡等规律。刑事案件具有行为方式的直接侵害性、行为的暴露性与隐蔽性、行为受动机的支配性、案件形态的复杂多样性等特点。现代社会犯罪情况日趋复杂。刑事案件的发案率呈上升趋势,案件的复杂性也是20世纪的案件所无法比拟的,刑事侦查工作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第五节分析案情中的思维方法分析案情贯穿于案件侦查的整个过程。案件侦查初期要进行现场分析,随着侦查的深入,经常要进行案情复析。而当案件侦查遇到难题、停滞不前时,则要邀请专家对案件进行"会诊"。分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采用恰当的方式,运用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的一个过程。无论是进行那种类型的案情分析,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差错,但对差错的宽容应是有限的,在分析时,我们容忍一些小差错,但力求不出现太大的偏差,不然,必将导致侦查工作走弯路或无法破案。侦查实践已经证明,分析案情出错是导致案件侦查走进"迷宫"的最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设法保证案情分析的正确率。而案情分析的正确率则取决于分析案情时思维的正确性--从形式到内容的完美统一。一、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用联系的、运动的、变化的观点进行分析三、坚持认识规律四、抓住关键性问题五、设身处地地分析六、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七、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推导首先,懂得运用逻辑学知识去分析案情。其次,能根据不同的案件以及面对的不同问题借用不同学科的知识。第三,运用心理学知识大胆剖析作案者的内心世界,实现全方位、透彻的分析。第四,大胆引入第六感觉。第五,善于借用基础信息(刑事犯罪情报数据库),并用数字化等高科技手段辅助分析。第六节侦查效益、质量评估一、侦查效益评估1、侦查效益概说2、侦查效益的评估对侦查社会效益的评估我们认为可以参照这样一些标准加以分析:(1)管辖区域内的犯罪率、犯罪增长率;(2)侦查机关的破案率。二、侦查质量评估评估侦查质量既要从案件实体的认识情况入手,还要从侦查程序的规范进行。1、侦查质量评估的内容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是侦查工作在认识论上的重要任务,因此侦查质量评估的内容首先应当包括其对案件事实的认识情况。(1)案件事实的清晰程度(2)证据掌握程度(3)侦查成本的投入情况,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侦查是一项刑事诉讼活动,因此评估的内容还应当包括侦查人员对刑事诉讼程序规范的遵守情况。(4)法律适用的准确程度(5)侦查程序遵守情况,尤其是有无侵犯犯罪嫌疑人权利的情况2、侦查质量评估的标准要准确地评估侦查质量,还需要一定的评估标准,从评估的内容来分析,侦查质量评估的标准可以参照这样一些要素。侦查认识方面的评估标准包括:(1)破案率(2)检察院批准逮捕率(3)检察院成功起诉率(4)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率以上这四个要素基本上可以反映认识论上的侦查质量,即反映了案件事实清晰程度、证据掌握情况。侦查程序方面的评估标准包括:(1)强制措施适用准确率,如有无错误拘留、逮捕(2)超期羁押发生率(3)违法搜查、扣押发生率(4)刑讯逼供发生率(5)其他程序违法发生率

复习与思考一、主要概念1、侦查;2、侦查目的;3、刑事侦查学;4、侦查原则;5、刑事案件;6、侦查效益;7、侦查质量二、思考题1、侦查之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辩证关系。2、侦查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辩证关系。3、如何研究刑事侦查学?4、刑事案件与侦查的关系。5、侦查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6、分析案情时应如何确立正确的思维?7、如何评估侦查质量、侦查效益?主要参考文献:1、任惠华.侦查学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王传道.侦查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二章侦查基础工作本章学习指南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侦查基础工作的内容,认识侦查基础工作在侦查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开展工作的步骤和方法。二、学习重点1、各项基础工作涉及的具体内容。2、侦查基础工作的开展方法。3、侦查基础工作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三、学习提示本章以当前重点建设的侦查基础工作为主线,分别阐释了各项基础工作的意义和涵盖的内容,总结了开展这些工作的具体操作方法,其中融入了目前较新的一些研究成果和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学习者应重点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开拓性的思考。

第一节犯罪情报的搜集与运用一、犯罪情报的概念和分类犯罪情报是公安机关通过侦查措施或其他方法所搜集的与犯罪活动有关的人、事、物、时间、空间等方面的情况和线索,以及对这些情况和线索进行分析、归纳的结果。犯罪情报经过传递、交流为制定侦查对策和侦查破案提供依据。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犯罪情报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根据犯罪情报的不同作用,可分为战略情报和战术情报。2.根据情报的内容,可分为人员情报和案件情报。3.根据犯罪情报的属性,可分为线索型情报、资料型情报和预测型情报。4.根据犯罪情报的不同载体形式,可分为文字情报、声像情报和实物情报。5.根据地域来源不同,可分为境内情报和境外情报。二、犯罪情报的作用1.犯罪情报能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和证据,有利于提高侦破效率。2.犯罪情报能为预防犯罪提供方向和重点,有利于加强预防犯罪工作。3.犯罪情报能为预测犯罪趋势,研究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依据,有利于制定打击犯罪活动的方针、政策和策略。三、犯罪情报的搜集1.犯罪情报搜集的含义犯罪情报的搜集,是指公安机关采取各种公开和秘密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在一定范围内,发现、获取犯罪信息和其他有助于揭露、证实犯罪的信息的一种活动。2.犯罪情报搜集的基本要求⑴全面完整⑵客观准确⑶快速及时⑷持续不断3.线索型犯罪情报的搜集线索型犯罪情报是指可供侦查的有关犯罪活动的可疑迹象和特定的刑事案件线索。它主要包括预谋案件的情报线索和未破案件的情报线索。⑴预谋案件的情报线索搜集的对象和内容⑵未破案件的情报线索搜集的对象和内容⑶线索型犯罪情报搜集的方法4.资料型犯罪情报的搜集资料型犯罪情报是指有关部门对刑事犯罪活动各种情况和线索的客观记录,包括文字记录、声像记录等。它主要包括人员资料、案件资料和样本资料等。⑴人员资料的搜集⑵案件资料的搜集四、犯罪情报的运用犯罪情报的运用方式主要有:1.查询犯罪情报系统,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和依据。2.加强阵地控制和刑嫌调控。3.开展刑事统计,掌握刑事犯罪动态,总结犯罪规律特点,预测犯罪发展趋势。

第二节侦查阵地控制侦查阵地控制是指侦查部门为获得斗争的主动权而对犯罪分子可能经常涉足的地区、场所、行业等予以占领,使之成为同犯罪作斗争的阵地。一、阵地控制的范围侦查部门控制的侦查阵地通常有以下三大类:1、复杂地区和场所2、与交通运输有关的部位3、特种行业二、阵地控制的要求阵地控制是一项基础工作,要使这项基础工作在打击和预防犯罪中真正发挥作用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要主动进攻,强化控制机制2、要坚持秘密控制与公开控制相结合3、要加强领导,建立专门力量4、要形成控制网络化三、阵地控制的常用控制方法根据侦查阵地的不同类型,不同地区、行业、场所的不同特点,阵地控制采用的控制方法各不相同。根据各地的经验,阵地控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建立专门力量控制2、布建秘密力量控制3、公开管理控制4、组织行业职工控制5、技术控制四、对几种主要阵地的具体控制方法1、对复杂地区和场所的控制(1)控制商场、超市、集市的方法(2)控制公共娱乐场所的方法2、对与交通运输有关部位的控制(1)控制车站、码头的方法(2)控制市内公共电、汽车的方法(3)控制出租车的方法3、对特种行业的控制(1)控制旅馆业的方法(2)控制旧货业的方法(3)控制印铸刻字业的方法

第三节刑嫌调控一、刑嫌调控的概念和作用刑嫌,是刑事犯罪嫌疑人员的简称,是指具有实行犯罪的某种主观因素,又有犯罪可疑迹象,但尚未发现、掌握其犯罪证据,不能对其开展立案侦查的人员。刑嫌调控,是指通过对刑嫌人员的了解、观察,以合法形式进行限制等,及时掌握其活动情况、搜集侦查线索,发现、控制和制止现行犯罪活动的一项秘密侦查措施。刑嫌调控的主要作用有:1、能够占据主动,侦破预谋案件2、可以迅速破案,提高破案效率3、可以促进秘密力量的建设和发展二、刑嫌调控的对象根据公安部刑事侦查工作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当前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实践,下列人员应列为刑嫌调控的对象:1、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少管、治安处罚及受过其他打击处理的人员中有重新犯罪迹象的人;2、正处于缓刑、假释、监(所)外执行、保外就医、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人员;3、因各种矛盾激化,有行凶报复苗头,或可能铤而走险,制造祸端的分子;4、经济暴富、财产来源不清、收支明显不符,有盗窃、抢劫、诈骗、销赃、窝赃等嫌疑的人;5、外来人口中,无身份证明、无正当职业、经济来源可疑、有犯罪嫌疑的人员;6、社会交往关系复杂,多与有劣迹的违法人员接触,拉帮结伙、寻衅滋事、有进行有组织犯罪嫌疑的人员;7、有流氓、扒窃等犯罪劣迹和走私、贩毒,制造、传播淫秽物品,容留、胁迫妇女卖淫的的嫌疑人员;8、有盗窃、抢劫枪支意图,有私藏、贩卖枪支、爆炸物品嫌疑的人员;9、因证据不足等原因未被打击处理,但犯罪嫌疑尚未被排除的人员。10、其他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对16岁以下的少年,一般不列入刑嫌人员,可配合家长、学校加强对他们的帮教工作。其中有可能进行重大或连续犯罪的,可短期列入刑嫌人员。三、刑嫌调控的方法1、刑嫌对象的线索来源⑴在打击现行、深挖余罪的破案活动中,发现刑嫌人员和嫌疑线索;⑵在日常调查研究、摸底排队工作中发现刑嫌人员和嫌疑线索;⑶在特行管理、公共复杂场所控制和处理治安案件中,发现刑嫌人员和嫌疑线索;⑷通过侦查讯问和犯罪嫌疑人的揭发、检举,发现刑嫌人员和嫌疑线索;⑸从重点人口、暂住人口、居民房屋出租管理工作中,发现刑嫌人员和嫌疑线索;⑹从监狱、劳改、劳教、拘役、戒毒等改造、教育场所提供的材料中,发现刑嫌人员和嫌疑线索;⑺从人民群众的控告、举报和来信、来访中,发现刑嫌人员和嫌疑线索;⑻结合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集中严打、破案战役、专项斗争、侦查协作等,发现刑嫌人员和嫌疑线索;⑼从刑事特情、治安耳目、关系人提供的情报中发现刑嫌人员和嫌疑线索;⑽从外来人口、流动人口的日常管理与审查中发现刑嫌人员和嫌疑线索。2、刑嫌调控的方法⑴严格刑嫌人员的审批制度⑵建立刑嫌人员情况登记制度⑶针对不同对象,因人施策,搞好调查控制⑷多种措施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四、刑嫌调控工作管理1、设立专管机构或配置专管人员,落实责任制2、畅通信息传输渠道,提高情报利用效益3、实行量化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制4、定期整顿刑嫌调控工作,清理列控刑嫌人员

第四节刑事特情工作刑事特情是公安机关侦查部门建立、领导和指挥的,用于搜集犯罪情报、进行专案侦查、发现和控制刑事犯罪活动的一支秘密力量。它为侦查工作服务,但不是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建立使用刑事特情的具体机关是公安机关侦查部门,其他任何单位和部门都没有建立和使用刑事特情的权力。刑事特情按其担负的任务不同,可分为三类:情报特情、专案特情和控制特情。刑事特情作为一种锐利武器,是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服务的,阶级性非常鲜明。刑事特情作为一种特殊的秘密侦查手段,政策性、艺术性很强,管理使用工作难度大,因此为保证特情工作发挥巨大作用,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1、根据斗争的需要与可能的原则。2、积极慎重、隐蔽精干的原则。3、统一规划、合理布建的原则。4、只能用于侦查、控制犯罪人和犯罪嫌疑人的原则。5、绝对保守秘密的原则。没有秘密就没有特情工作。6、刑事特情工作必须置于党委和公安机关的领导和监督之下的原则。一、刑事特情的选择建立1、刑事特情建立的指导思想在选建特情工作上必须做到:(1)要统筹规划。(2)要布局合理。(3)要突出重点。(4)要构成网络。2、刑事特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1)能够发现或接近犯罪人。(2)有一定的活动能力。这是胜任特情工作的能力条件。(3)愿意为我工作或能控制使用。3、刑事特情对象的选择4、刑事特情对象的考察考察特情对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在公安机关内部,翻阅有关档案,看是否有所需要的材料。(2)向特情对象居住的地方,工作单位,企事业部门的党、政组织及群众进行了解。(3)运用复线特情以及技术侦察,外线等秘密侦查手段进行侦查调查。(4)侦查指挥人员直接与特情对象进行正面接触谈话,听取汇报,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一定的具体任务让其去完成,进行考察。5、建立刑事特情的方法、步骤(1)建立刑事特情的方法(2)建立刑事特情的步骤6、建立刑事特情的审批权限二、刑事特情的领导使用1、领导使用刑事特情的原则2、领导使用刑事特情的基本方法3、领导使用刑事特情的具体方法三、刑事特情的教育1、刑事特情教育的内容2、刑事特情教育的方法四、刑事特情的联络和工作据点1、刑事特情的联络2、刑事特情的工作据点五、刑事特情的管理刑事特情的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侦查部门为保证特情工作正确而顺利进行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措施,并通过这些措施和规章制度,管理和约束特情为我工作,达到特情工作预期的目的。1、刑事特情的管理(1)人员管理和特费管理。(2)管理权限。(3)工作纪律。2、刑事特情的考核3、刑事特情队伍的整顿4、刑事特情的奖惩5、刑事特情档案六、刑事特情的保护刑事特情的保护是指在使用刑事特情的过程中,侦查人员采取适当的措施掩护特情的身份及特情的人身安全。

第五节侦查协作一、侦查协作的概念和作用侦查协作是指刑事侦查部门之间以及刑事侦查部门与其他有关部门之间,在侦查工作中为发现控制犯罪、揭露证实犯罪、缉获犯罪嫌疑人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协同与配合的一项专门活动。首先,加强侦查协作有利于提高打击犯罪的力度。其次,侦查协作有利于发挥公安机关整体作战的优势。二、侦查协作的原则1、及时协作的原则2、无偿协作的原则3、依法协作的原则三、侦查协作的内容1、交流刑事犯罪情报2、查缉犯罪嫌疑人3、协查刑事案件4、开展并案侦查5、"会诊"疑难案件,进行技术支援四、侦查协作的方法1、提出协作侦查的请求2、接受协作侦查请求3、开展协作侦查4、通报协作结果第六节追逃工作一、追逃工作的作用追逃工作是侦查机关为追捕在逃犯罪嫌疑人及两劳人员而开展的一项经常性的基础业务工作。追逃工作是完成侦查破案任务的重要环节,是打击防控犯罪的有力举措之一。1.追逃工作能缉获在逃犯罪嫌疑人,有效地打击犯罪和惩戒犯罪分子。2.追逃工作能发现其他犯罪嫌疑人的动向,有助于扩大战果。3.追逃工作能减少在逃犯继续犯罪,对于防范控制犯罪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追逃对象行为分析在逃人员在潜逃的过程中所选择的逃跑方向和落脚地,与关系人是否保持联系,以及在潜逃中的不同心理特点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正确分析、掌握在逃人员的活动规律,有助于制定有效的追逃政策和采取针对性的防控对策。1.在逃人员与关系人的联络规律2.在逃人员在潜逃的三个时期的活动规律3.在逃人员与原籍的联系反映的行为规律4.在逃人员罪行轻重与潜逃行为的关系5.在逃人员的犯罪经历反映的行为规律6.在逃人员的谋生技能决定其潜逃后的生活方式三、追逃工作的实施准则1.着眼全局,立足本地2.讲究效率和效益3.以明确的责任制度和激励机制为保障四、追逃工作的组织实施1.建立专门追逃机构,落实责任制2.强化情报工作,深入细致做好追逃基础工作3.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积极开展网上追逃4.加强阵地控制,管好外来流动人口5.多管齐下,全方位缉捕在逃人员。6.适时开展专项治理,加强追捕攻坚

复习与思考一、主要概念1、犯罪情报;2、犯罪情报的搜集;3、阵地控制;4、刑嫌调控;5、刑事特情;6、侦查协作;7、追逃。二、思考题1、应如何搜集不同类型的犯罪情报?2、在侦查工作中应如何运用犯罪情报?3、如何进行侦查阵地控制?4、什么是刑嫌调控?如何对刑嫌分子进行调查控制?5、为什么要进行侦查协作?6、如何追逃?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李双其.瞿丰.侦查基础建设.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22、蔡辉庭.李双其.刑事侦察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83、南京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南京市出租车行业管理[J].中国刑事警察,1996,(4).4、公安部刑侦局.2001年新世纪开端的刑侦工作[J].中国刑事警察,2001,(1).5、马文元、林维业、许细燕主编.侦查学教程[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第三章侦查程序本章学习指南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侦查工作的常规流程,掌握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一般程序,培养学生的程序意识,强化学生侦查程序观念。二、学习重点1、侦查办案程序流程2、采取侦查措施的程序规范3、预审查证的内容4、审查证据的方法。三、学习提示应结合不同个案的侦查过程学习本章相关的内容。侦查程序是指侦查人员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规范和准则。侦查程序是由《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所确立下来的,具有法律强制力和普遍的指导意义,对于保证公安机关侦查办案质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受案初查立案一、受案受案,是指侦查机关依法接受公民扭送犯罪嫌疑人、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的一项专门活动。1、受案的线索来源(1)公民的扭送、报案、控告、举报(2)犯罪嫌疑人自首、检举、揭发(3)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发现有案件(4)工商、税务、海关、审计、监察、纪检等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移交的案件(5)公安机关在日常治安管理工作过程中发现并移交的案件(6)上级公安机关交办或其他公安机关移交的案件(7)其他途径接受的案件2、受案的一般程序(1)认真对待、全面接受。(2)对报案人员说明法律责任。(3)询问案件有关情况。(4)接受报案人、举报人、控告人、自首的犯罪嫌疑人等提交的犯罪证据材料并加以保全或做出其他应急性的处理。(5)制作笔录或录音。(6)填写《受理刑事案件登记表》。3、受案应注意的问题二、初查初查,简单地说就是侦查机关对所接受的案件材料的初步审查,以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以及是否属于受案机关的管辖范围。1、初查的内容(1)从实体上审查犯罪事实是否存在(2)从法律上判断,对于有犯罪嫌疑的人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3)从程序上判断该案是否属于受案机关的管辖范围。2、初查后对案件的处理(1)认为有犯罪事实,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并且属于受案机关的管辖范围的,予以立案。(2)认为有犯罪事实并且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不属于受案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的,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59条规定,应当在24小时内,经县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移送案件通知书》,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对于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首选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3)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依法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受案公安机关应当制作《呈请不予立案报告书》,经县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61条规定,对于需要给予行政处理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三、立案立案是公安机关对于受理的案件,经过初查认为有犯罪事实存在,应当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且案件属于受案公安机关管辖的,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对所受理的案件立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的一种刑事诉讼活动。立案是刑事诉讼开始的标志,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构造当中具有独立的程序地位。1、立案的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6条、《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62条的规定,立案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有犯罪事实的发生(2)有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必要(3)属于受案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2、立案程序(1)填写《刑事案件立案报告表》(2)办理审批手续3、立案中应注意的问题(1)立案要及时(2)立案要真实(3)立案要准确

第二节采取侦查措施侦查过程中采取的侦查措施有时是针对犯罪嫌疑人的,有时是针对其他公民的,特别是一些强制性侦查措施和手段,对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存在着一定的威胁。因此,对于侦查活动如何开展,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行为是禁止的,都需要法律的明确规定和授权。《刑事诉讼法》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有关对侦查措施的规定,既是法律法规对侦查活动的授权,同时也是对侦查工作的行为规范。侦查机关在采取侦查措施过程中,都应当严格依照《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严格依法办案,文明办案,正确行使好法律所赋予公安机关的侦查权能。一、询问证人、被害人的程序规范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询问证人、被害人应当遵循以下的程序规范:1、询问证人、被害人应当由侦查人员进行2、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3、询问证人应当注意方式、方法,严禁使用威胁、引诱和其他非法方法4、询问中涉及的证人、被害人隐私,应当保守秘密二、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规范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侦查活动的重要内容,《刑事诉讼法》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都对讯问的程序规范做了详细的规定。1、对讯问主体的法律规定(1)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侦查人员进行。(2)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必须由二名以上侦查人员进行。2、讯问时限的法律规定(1)对传唤到案的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应当在12小时之内进行讯问。(2)对被拘留或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应当在24小时内进行讯问。3、讯问内容的法律规定(1)必须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2)讯问犯罪嫌疑人有无犯罪行为。(3)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与案件事实有关。4、讯问方式的法律规定(1)讯问方式必须合法。(2)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聋、哑犯罪嫌疑人及不通晓当地语言文字的犯罪嫌疑人等特殊犯罪嫌疑人,可以为其提供特别的帮助。(3)犯罪嫌疑人请示自行书写供述的,应当准许。(4)对讯问的结果,侦查人员应当如实记录,并交由犯罪嫌疑人核对。三、勘验、检查的程序规范1、现场勘查必须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2、勘查结果应当按照现场勘查规则的要求制作成《现场勘查笔录》、现场照片、现场图,必要时还应制作现场录像。3、为确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征,伤害情况或者生理状态,可以对其人身进行检查,检查的情况应当制作笔录。4、对人民检察院要求复验、复查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进行复验、复查,并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5、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进行侦查实验。四、搜查的程序规范搜查是指公安机关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对犯罪嫌疑人的身体、物品、住处以及可能隐藏犯罪分子和犯罪证据的其他场所进行的搜索和检查。1、搜查的目的和范围2、搜查应当经过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获取《搜查证》。3、进行搜查,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4、搜查必须由两名以上的侦查人员进行,对女性身体进行搜查时,必须由女性侦查人员进行。5、搜查时应当有见证人在场。五、扣押物品、文件,查询、冻结存款、汇款的程序规范扣押是侦查人员在搜查、勘查过程中,发现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的物品和文件,依法予以扣留的一项侦查措施。1、扣押的范围扣押的物品、文件必须与案件有关,在执行扣押时,不仅要扣押那些能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物品、文件,对那些可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无罪或罪轻的物品、文件也应当予以扣押,这是收集证据细致、全面的要求。对与案件无关的物品、文件不得扣押。在搜查、勘查过程中需要扣押物品、文件的由搜查、勘查现场的指挥人员决定。2、扣押的执行(1)对普通物品、文件的扣押(2)对邮件、电子邮件、电报的扣押3、扣押物品的处理(1)不需要继续扣押的物品、文件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解除扣押通知书。(2)对扣押后作为案件证据的物品、文件的处理4、查询、冻结存款、汇款的程序规范六、鉴定的程序规范鉴定是侦查机关为了查明案情,解决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由侦查机关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别和判断的一种诉讼活动。所得出的鉴定结论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之一。1、鉴定主体的法律规定2、鉴定的范围3、鉴定的程序(1)聘请或指派鉴定人(2)提供鉴定检材、比对样本等原始材料(3)鉴定人按照鉴定规则,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鉴定(4)出具鉴定结论(5)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七、辨认通缉的程序规范1、辨认的程序规范2、通缉的程序规范

第三节破案销案一、破案破案,是指侦查部门对所立的刑事案件,经过侦查,在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存在并且确系特定的犯罪嫌疑人所为的基础上,抓获犯罪嫌疑人或者主要犯罪嫌疑人的一项侦查活动。破案是侦查部门对立案成果的完善和发展,是公安机关深挖余罪,扩大战果的前提条件。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破案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履行必要的法律手续。1、破案的条件(1)犯罪事实已有证据证明(2)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特定的)犯罪嫌疑人所为(3)犯罪嫌疑人或者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经归案2、破案的程序(1)制作《刑事案件破案报告表》(2)报请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3)办理刑事强制措施的法律手续(4)合理组织破案力量(5)抓获犯罪嫌疑人(6)押解、讯问犯罪嫌疑人二、销案销案,是指侦查部门经过侦查,发现所立刑事案件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而依法撤销案件的一项侦查活动。1、销案的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68条的规定,侦查阶段撤销案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没有犯罪事实(2)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3)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4)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5)犯罪嫌疑人死亡的(6)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2、销案的程序(1)制作《撤销案件报告书》(2)报请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3)释放已被拘留或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并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第四节预审查证《刑事诉讼法》第90条规定: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案件,应当进行预审,对收集、调取的证据材料予以核实。预审查证,是指侦查人员为了审查核实证据,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讯、对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对所掌握的证据材料予以核实、对所缺少的证据材料予以补充,并对案件性质予以初步认定的侦查活动。其核心是通过讯问和调查对案件证据材料予以核实、补充,完善刑事证据体系。一、预审查证的主要内容1、审查核实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2、审查核实案件证据材料情况如果从案件整体方面来分析,对案件证据材料的查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审查证据的整体性。(2)审查证据的一致性。(3)审查证据的唯一性。如果从单个证据的角度来说,预审查证主要审查这样一些内容:(1)审查证据的客观性。(2)审查证据的关联性。(3)审查证据的合法性。3、审查核实侦查程序中的法律手续预审查证对法律手续的审查是侦查程序合法的重要保障,主要审查侦查机关在采取强制性侦查措施时有无履行必要的法律手续,审查有无越权行为、有无错用、滥用强制性侦查措施的情况,以保证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二、审查核实证据的方法1、自身分析法2、来源分析法3、形成条件分析法4、对比审查法三、对七种证据的审查1、对物证的审查2、对书证的审查3、对证人证言的审查4、对被害人陈述的审查5、对犯罪嫌疑人供述的审查6、对鉴定结论的审查7、对勘验、检查笔录的审查8、对视听资料的审查侦查终结是指公安机关对经过侦查的案件,认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认定案件性质时,决定结束侦查,并对案件依法作出处理的一种诉讼活动。

第五节侦查终结一、侦查终结的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29条规定,侦查终结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案件事实清楚2、证据确实充分3、法律手续完备二、侦查终结的程序侦查终结的案件,侦查人员应当制作《侦查终结报告》,说明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以及是否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强制措施,侦查所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证据情况,拟对案件作出何种处理及法律依据,报请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重大、复杂、疑难的案件应当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后结束侦查活动。三、侦查终结对案件的处理1、提出起诉意见2、撤销案件四、案卷材料的整理侦查终结时,侦查人员应当对侦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文书以及有关材料,按照归档要求进行审查核实,分门别类,分别制作《诉讼卷》、《侦查卷》。1、《诉讼卷》《诉讼卷》又称主卷,是按照《刑事诉讼法》第129条规定,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起诉的诉讼案卷。根据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有关律师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阅卷范围、及检察院向法院移送起诉时案卷材料移送范围的限定,通常又将《诉讼卷》分为《事实卷》和《法律手续卷》。2、《侦查卷》《侦查卷》是反映和记载侦查活动的有关报告、指示计划等情况的材料。是侦查人员依法开展有关侦查活动的重要法律依据,是记录研究和检查侦查活动情况的重要文书材料。五、侦查中的特别程序--补充侦查、要求复议、提请复核1、补充侦查2、要求复议3、提请复核复习与思考一、主要概念1、立案;2、破案;3、销案;4、侦查终结;5、预审查证二、思考题1、初查的行为性质、初查与侦查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2、侦查中遵守程序规范有什么意义?谈谈自己的认识。3、侦查终结的条件有哪些?谈谈自己的认识。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王学林.《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释义[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8.2、陈光中,徐静村.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第四章犯罪现场勘查本章学习指南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明确犯罪现场与现场勘查的基础知识;了解现场勘查的组织指挥要领;学会正确受案、临场初步处置、保护现场及制作访问笔录与勘验记录;熟悉现场访问、现场勘验、现场分析的内容;掌握现场访问、现场勘验、现场分析的步骤、方法;懂得勘验现场痕迹物品。二、学习重点1、犯罪现场的定义及构成要素2、临场初步处置3、现场访问的方法与询问笔录的制作4、现场勘验的方法与犯罪痕迹物品的发现与提取方法5、现场勘验记录的制作方法6、现场分析的内容及具体分析方法。三、学习提示本章的内容较为丰富,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有侦查学相关学科的知识,要善于用联系的观点,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吸收进来,通过比较更好地达到学习目的。还要求在学习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学生必须始终将学习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除了通过阅读理解消化基础知识、掌握方法外,更应通过实习、训练、实验等手段达到学习目的。

第一节犯罪现场一、犯罪现场的定义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地点和其它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场所,以及与犯罪有关的各种现象、状况。二、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1、犯罪行为要素犯罪行为是犯罪分子为了实现其犯罪意图而采取的行动。2、时间、空间要素时间和空间是一切客观事物存在的形式,当然也是犯罪现场存在的形式。3、物质形态变化要素被侵犯对象及其物质环境的变化可归纳为被侵犯对象的变化、现场客体物的增减、现场上原有客体物的位置、形状及其组合状态的改变和有关客观现象的发生等。构成犯罪现场的三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缺一不可。三、犯罪现场的分类犯罪现场纷繁复杂、多种多样,在对犯罪现场进行分类时,经常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1、根据案件类型分类2、根据犯罪现场形成后有无重大变化分类3、根据多个现场形成的先后次序和主要犯罪行为发生的地点分类4、根据同一现场的不同部位在该现场中的地位分类5、根据现场所处的空间位置分类6、根据对现场有无伪装破坏分类四、保护现场保护现场的确切称呼应该是保护犯罪现场。保护犯罪现场是指对犯罪现场进行警戒封锁,使其在勘查前保持案件发生、发现时的状态的一项专门工作。1、保护现场的任务保护犯罪现场的任务,总起来说,就是要在现场勘查人员到达现场以前,根据犯罪现场的个体情况和周围环境,划定保护区范围,布置警戒,采取紧急救护和有效保护措施等,把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现场变动减少到最小程度。保护现场是公安保卫人员的重要职责,公安保卫人员保护犯罪现场的具体任务是:(1)核实情况,迅速报案(2)划定保护区的范围,封锁现场(3)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紧急措施(4)收集对案件的反映,登记在场的证人(5)向侦查人员汇报有关情况(6)在现场勘查指挥员统一领导下,继续搞好现场保护工作,直至勘查完毕。2、保护现场的方法由于各种犯罪现场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保护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但不管现场情况多么复杂,其保护时的共同做法是:划出一定的保护范围,把现场封锁起来,禁止与现场勘查无关的任何人进入,以保持现场的原始状态。在保护现场时,常见的警戒措施有:设置"人墙";设置障碍物,划警戒线;封锁交通道口,指挥现场交通;张贴布告、关闭大门、划通道等。另外,在警戒现场的同时,要劝退或撤离现场围观人员;应禁止外人闯入保护区;如果案件是发生在农村住户的家里,还应当把散养在保护区内的牲畜、家禽等圈养起来,或者赶离现场保护区;如果案件影响较大,有记者、领导到达现场的,还要设置现场接待站。(1)室外现场的保护方法(2)室内现场的保护方法(3)现场痕迹、物品的保护方法(4)现场上尸体的保护方法

第二节现场勘查的组织管理一、现场勘查的任务和要求现场勘查,是指侦查人员依法对犯罪现场进行勘验、调查和分析的一项侦查活动。现场勘查的定义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现场勘查的主体是侦查人员,现场勘查的性质是法定的侦查活动,现场勘查的主要内容由现场访问、现场勘验和现场分析等方面构成。现场勘查是侦查破案的起点和基础,是获取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的重要途径,通过现场勘查所获得的情况是侦查破案的客观依据。搞好现场勘查对侦查破案工作至关重要。《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95条第1款规定:"现场勘查的任务,是查明犯罪现场的情况,发现和收集证据,研究分析案情,判断案件性质,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为破案提供线索和证据。"而为了高质量地勘查现场,很好地完成现场勘查任务,要求勘查现场时必须做到:及时、全面、细致、客观、科学、合法。并严格遵守服从统一指挥、保护公私财物、尊重群众风俗习惯、保密等纪律。二、现场勘查的组织指挥1、现场勘查的管辖2、现场勘查的人员及职责根据《刑事案件现场勘查规则》规定,参加现场勘查的人员主要有公安、保卫人员;商请的检察人员;邀请的专业人员;见证人等。3、现场勘查的指挥现场勘查指挥员是整个勘查活动的组织者与指挥者,工作中应当把握的要点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1)迅速了解案件基本情况,组织力量赶赴现场(2)制定勘查方案(3)对勘查人员进行组织分工(4)根据情况需要采取紧急措施(5)掌握勘查进展情况,做好协调工作(6)组织好现场分析(7)决定对勘查后现场的处置三、现场勘查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接报案时的处置(1)接报案的渠道(2)接报案时应查明的主要问题(3)接报案的要求(4)报告、联络、通报(5)及时组织力量赶赴现场2、临场处置临场处置指的是到达现场后,全面展开工作之前的有关预备性的工作。(1)及时了解和掌握现场情况(2)据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紧急措施(4)邀请现场勘查见证人(5)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6)做好勘查前的其他准备工作3、现场勘查的实施4、结束勘查

第三节现场访问现场访问,是指侦查人员在现场勘查过程中,依法对被害人和证人进行正面查询的一项侦查活动。现场访问和现场勘验是现场勘查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发现、收集犯罪线索和证据的两种不同途径。通过现场访问,可为侦查人员采取紧急措施提供线索;可为顺利地开展现场勘验提供必要的条件;可为正确地判断现场勘验中所发现的痕迹、物品以及分析研究案情提供依据。一、现场访问的对象和内容1、现场访问的对象2、现场访问的内容在进行现场访问时,因具体案件性质的不同,访问对象的不同,所要查明的问题不同,其访问内容是有区别的,每个案件都有其访问的重点。一般来说,现场访问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案件发生、发现的情况。(2)犯罪分子的情况。(3)被害人的情况。(4)现场遗留物的情况。(5)被侵犯财物的情况(6)案发前后的疑人疑事。二、现场访问的方法1、发现和确定访问对象2、选择访问地点3、创造良好的气氛,讲究问话艺术4、引导和追询5、根据访问对象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转化工作6、结束访问三、现场访问的要求1、现场访问必须遵循的法定程序现场访问是一项侦查措施,必须严格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程序进行。(1)现场访问只能由侦查人员进行,参加访问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2)侦查人员在进行访问时,必须首先向访问对象出示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和侦查人员的工作证件。(3)现场访问应当个别进行。(4)告知访问对象应当如实提供证据、证言,若有意作伪证或隐匿罪证应当负法律责任。(5)现场访问禁止暗示、引诱、侮辱人格、泄露案情或表示对案件的看法。(6)访问中,对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7)对每一个访问对象进行正式访问时要制作笔录。2、访问对象的权利和义务(1)访问对象的权利访问对象在接受侦查人员的询问时,享有如下诉讼权利:①访问对象有权用本民族的语言陈述。②访问对象请求亲自书写证词时,侦查人员应当为其提供书写的机会和条件。③访问结束后,访问对象有权要求阅览访问笔录。④访问对象对于侦查人员侵犯或者限制其权利以及对其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对于不管是来自何人、用何种方式提出的歪曲事实真相、弄虚作假的要求,有权拒绝并进行控告。2.访问对象的义务任何访问对象在接受侦查人员的询问时,都有下列义务:①证人有如实提供证据、证言,据实陈述和准确回答侦查人员提问的义务;②对侦查人员询问的情况和自己陈述的内容有保守秘密的义务;③证人在接到公安机关的通知后,有按时到达指定地点接受询问的义务。四、现场访问笔录现场访问笔录,是侦查人员在进行现场访问时,依法制作的如实记载侦查人员的提问和访问对象陈述的文字记录。笔录经调查核实后,不仅能成为侦查破案的线索,而且可以成为刑事诉讼证据的一部分。1、现场访问笔录的制作现场访问笔录的形式有两种,即侦查人员根据访问对象的陈述所制作的笔录;访问对象在叙述完案件的有关情况后本人申请自行书写或侦查人员要求访问对象亲笔书写的证词。(1)现场访问笔录的内容格式访问笔录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2)《亲笔证词》的内容格式亲笔证词是在侦查办案过程中,应侦查人员的要求或证人的申请,由证人自行书写的有关案件情况的文字材料。《亲笔证词》包括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2、制作笔录的要求3、现场访问录音五、现场访问材料的分析判断侦查实践表明,在现场访问过程中,访问对象所作的陈述,多数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但是,由于访问对象、侦查人员双方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因素,现场访问材料不一定都是真实可靠的。对现场访问材料要从访问对象和侦查人员双方进行认真地分析、判断,以鉴定其是否真实可靠以及真实可靠的程度。对访问材料的分析判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研究访问对象的思想品德以及与案件的关系2、研究访问对象的感知、记忆和表达能力3、研究陈述的来源4、研究陈述内容有无矛盾5、研究访问对象陈述时的言语神态6、研究访问对象的陈述与现场勘验结论是否吻合7、研究获取访问材料的途径、过程及合法性第四节现场勘验现场勘验,是指侦查人员依法对犯罪现场进行实地查寻与检验的一项侦查活动。现场勘验对侦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收集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的重要途径;通过现场勘验所获得的结果,可以验证现场访问所获得的材料,也是进行案情分析的客观依据。一、现场勘验的对象现场勘验的对象就是犯罪现场上与犯罪有关的所有客体,包括犯罪场所、犯罪痕迹、犯罪物品和尸体、人身等。1、犯罪场所。2、犯罪痕迹。3、犯罪物品。4、尸体。5、人身。二、现场勘验的步骤现场勘验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通常按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个体的步骤进行。1、整体巡视整体巡视,又称巡视现场,是指侦查人员为了了解现场的内外状态及周围环境,而围绕现场进行观察研究的一项勘验活动。通过整体巡视,实现对犯罪现场的完整认识,为勾划勘验方案,划定勘验的范围,确定勘验的重点、顺序,选择进入中心现场的通道提供可靠的依据。2、局部勘验局部勘验,又称为初步勘验,是指在不变动现场原始状态的情况下,按照确定的勘验范围和顺序,把现场分成若干部分,逐一进行观察、记录、研究的一项勘验活动。通过对犯罪现场各个部分的分段分片的勘验,应达到以下一些目的:(1)记录固定现场状况。(2)观察现场各部分有哪些明显可见的痕迹物品及其分布状况、位置、形态和相互关系。(3)判断痕迹物品与犯罪的关系及其形成机制。(4)分析研究现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及与整个现场的联系。(5)分析研究痕迹物品有无矛盾或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现象。(6)分析研究犯罪分子在现场上的活动情况。(7)发现异常气味和反常情况。3、个体勘验个体勘验,也称细目勘验,是指侦查人员对现场上的各种痕迹、物品、人身、尸体逐一进行观察、检验、记录、提取和保全的一项勘验活动。个体勘验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勘验工作。个体勘验的主要目的是:(1)寻找发现痕迹物品。(2)研究检验痕迹、物品、尸体和人身。(3)记录固定痕迹、物品、尸体。(4)提取保存痕迹物品。(5)勾通情况,防止痕迹物品遗漏。现场勘验的三个步骤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个体的勘验活动过程。三个步骤是有机联系和配合进行的,它是一个连续逐步的工作过程,三个步骤不能截然分开。三、现场勘验的方法现场勘验作为一项专门的侦查活动,有其专门的、相对固定的勘验方法,经常采用的有以下几种。1、实地观察法2、技术检验法3、现场搜索法4、现场实验法四、现场勘验的顺序现场勘验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及相应的操作规程,从勘验的顺序看,可以分为总体顺序和个体顺序两个方面。1、总体顺序。现场勘验的总体顺序,是指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或局部现场进行勘验时应遵守的顺序。这个顺序的确定,应以现场地理位置、地形地物、范围大小及痕迹物品的分布情况为依据。对于现场范围不大,中心部位比较明确,且在中心部位痕迹物品比较集中的现场,往往采用从中心向外围勘验的顺序;对于现场范围较大,涉及面广,痕迹物品比较分散,中心一时难于确定的现场,往往采用从外围向中心勘验的顺序;对于范围较大,或者地处狭长地带,或者犯罪地点涉及到几个楼层、几幢楼房的现场,应将现场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局部,分片分段地进行勘验;对于范围较大,与地形地物的自然界线有一定关系的现场,可沿着地形地物的自然界线进行勘验;而当现场上出现某些痕迹物品集中,犯罪动作、手段及意图明确的部位时,可以从这些部位着手,顺着或逆着犯罪分子的作案过程进行勘验。2、个体顺序。现场勘验的个体顺序,是指对犯罪有关有痕迹、物品、尸体等进行勘验时应遵守的顺序。对个体进行勘验时,通常应按照以下顺序进行:一是先静观后动手;二是先固定后提取;三是先无损后有损;四是先低处后高处;五是先重点后一般;六是先易逝后稳定。五、现场复验现场复验,是指对已经勘验过的现场,根据需要,有目的有重点地依法再次进行勘验、查证的一项侦查活动。1、现场复验的原因当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应该进行现场复验。(1)人民检察院提出要求。(2)侦查工作的需要。2、现场复验的要求由于现场复验是现场勘验的延续和补充,因此从原则上说,两者的要求的相同的。但由于现场复验有自己的具体原因,与现场勘验有在勘验时间、范围、目的上的不同,因此现场复验与现场勘验的要求又有所不同。这些要求是:(1)现场复验应该由负责现场勘验的侦查部门组织实施;(2)对现场复验人员的业务水平、相应的技术设备有特定的要求;(3)进行现场复验必须制作记录;(4)应将复验结果及时与原勘验结果进行比较。

第五节犯罪痕迹物品勘验犯罪痕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犯罪痕迹,是指与犯罪有关的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反映形象,一般是由于人与人,人与物体或物体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大多数以印纹、印迹、擦痕、标记、裂纹或沉积物的形式存在。犯罪相关物品,是指与犯罪有关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实物。犯罪痕迹物品的勘验,指的是在现场勘验过程中有目的地寻找发现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并对发现的痕迹物品进行分析研究、固定提取、包装运送、保全。一、寻找犯罪痕迹物品的重点部位寻找犯罪痕迹物品的重点部位,是根据具体案情确定的,案件性质不同,案情不同,寻找犯罪痕迹物品的重点部位就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应从以下重点部位去寻找犯罪痕迹物品:(1)现场的出入口;(2)犯罪分子活动的中心;(3)犯罪分子的来去路线上;(4)犯罪分子变动过的物体及其周围;(5)隐藏赃物和掩埋尸体处;(6)犯罪分子事先潜伏踩点处。二、犯罪痕迹的发现与提取方法1、发现和提取手印的方法(1)寻找发现手印的方法由于手印的种类不同,形成的物质不同,承受客体的物质属性不同,寻找和发现手印的方法也就不同。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肉眼观察法。适用于立体手印和平面有色手印的寻找发现。②透光观察法。适用于遗留在透明客体上的无色汗潜手印的寻找发现。③正面投射光线法。适用于遗留在表面有光泽的非透明体上无色汗潜手印的寻找发现。④"哈气法"。此法适用的对象与"正面投射光线法"相同。⑤显现法。主要是针对表面无光泽的非透明体上的手印。(2)常用的手印显现方法①粉末法②熏染法③硝酸银显现法④宁西特林显现法⑤"502"显现法⑥多波段光源显现法(3)提取手印的方法①复印法②照相法③制模法④提取原物2、发现和提取足迹的方法(1)寻找发现足迹的方法(2)提取足迹的常用方法①照相法。②静电复印法。③制模法。④提取原物3、发现和提取工具痕迹的方法工具痕迹多属立体痕迹,稳定性很强,能长时间保持其原始状态。在现场勘查中,只要认真细致,用肉眼在普通光线下就能发现工具痕迹。至于工具痕迹的提取,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提取原物(2)制模法4、发现和提取枪弹痕迹的方法(1)寻找发现枪弹痕迹的方法①射击弹头的寻找发现②射击弹壳的寻找发现③发射枪支的寻找发现④射击残留物的寻找发现(2)枪弹痕迹的提取方法①射击弹头、弹壳的提取②嫌疑枪支的提取③射击残留物的提取5、发现和提取车辆痕迹的方法车辆痕迹主要是指汽车、摩托车、残疾人车、助力车、自行车和手推车的轮胎印痕和车辆的脱落物及附着物,这些痕迹可在公路边、现场周围较湿润的路面、泥地、沙地、雪地、沥青路、灰尘较厚的路面、车辆辗过的物体及车辆发生碰撞处去寻找发现。车辆痕迹大多是立体痕迹,用肉眼在普通光线下即可发现,而遗留在光滑路面的车辆痕迹,就必须借助侧光或逆光进行观察发现。对于车辆的脱落物和附着物,其寻找发现方法与微量物质的寻找方法相同。车辆痕迹,可采用拍照的方法提取。如果是立体痕迹,采用石膏制模;对于灰尘痕迹,用静电复印法提取;对于脱落物和附着物,提取原物即可。6、发现和提取牙齿痕迹的方法牙痕主要在被咬过的物品或人体上寻找发现。牙痕属立体痕迹,容易发现。牙痕的提取可采用拍照法、提取原物法和制模法。三、犯罪相关物品的发现与提取方法犯罪相关物品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不需采用特殊方法,只要认真细致寻找就能发现。在现场勘查中发现的相关物品都应先进行拍照固定提取。拍照时,应反映其位置、状态、大小、特征、与周围物体的关系等,然后根据不同的物品种类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提取。1、一般物品的提取方法(1)固体物(2)液体(3)污物(4)食物(5)大宗物品2、书面材料的提取方法(1)提取原物(2)拍照、拓印法(3)复制法3、视听资料的提取方法(1)提取原物(2)复制法四、微量物质的发现和提取方法1、现场微量物质的发现2、现场微量物质的提取(1)提取微量物质的工具(2)提取方法(3)提取微量物质注意事项五、发现提取犯罪痕迹物品应注意的问题1、保全犯罪痕迹物品的证据价值(1)分析现场痕迹物品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2)正确发现提取犯罪痕迹物品(3)妥善保管犯罪痕迹物品(4)确保犯罪痕迹物品的法律价值2、依法收集实物证据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收集证据材料必须依照《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规定进行,使收集证据材料的工作顺利进行。任何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式收集的证据材料,都将失去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六节现场勘验记录现场勘验时,将犯罪现场上与犯罪有关的客观情况和勘验情况,用文字、绘图、照相、录像的方法记录、固定下来,统称为现场勘验记录。它是重要的法律文书。现场勘验记录,通常由现场勘验笔录、现场图、现场照片和现场录像四部分组成。制作现场勘验记录,固定和保全现场状况,是现场勘查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现场勘验记录是分析研究案情的重要依据,是揭露和证实犯罪的有力证据,是刑事诉讼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法律文书,是其他相关人员了解和认识现场情况的依据。同时,做好现场勘验记录工作,对强化现场勘查工作的规范性,保证侦查办案的科学性也有重要的作用。一、现场勘验笔录现场勘验笔录是用文字记载的形式,对勘查经过、勘查所见和勘查结果进行记录。它是现场勘验记录最重要的部分。1、现场勘验笔录的结构及其内容现场勘验笔录通常由首部、正文和尾部组成。2、制作现场勘验笔录的要求二、现场绘图现场绘图,是侦查人员运用制图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几何图形固定和反映现场状态的一种记录形式。1、测绘现场图的基础知识(1)测绘现场图的工具与用品(2)测绘现场图常用的图线(3)测绘现场图的图例(4)测绘现场图的方法2、现场图的种类由于现场所处的位置不同,制图的种类也有所区别。按照现场图所表示的范围,一般可分为:现场方位图、现场全貌图、现场局部图和现场综合图4种。而4种图中的现场局部图又可具体分为:现场平面图、现场平面展开图、现场立面图、现场立体图、现场剖面图、现场引伸图等6种。3、现场绘图的一般步骤(1)观测现场。(2)选择现场图的种类。(3)确定方位、选择比例。(4)确定现场图的表示方法。(5)构思画面,绘制草图。(6)修正核对、定稿描图。4、几种常见图的绘制(1)现场方位平面图的绘制(2)室内现场平面图的绘制室内现场多按比例绘制,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假设进行剖切,另一种是以展开加以描绘。5、电脑绘制现场图电脑绘图是近年来开发研制的现场记录先进技术。它采用人机交流的工作方式完成绘图。操作人员利用键盘和光标输入有关数据,电脑即可自动完成现场图的绘制并由打印机输出。电脑绘图首先必须具有相应硬件配置,然后再配上现场电脑绘图软件。具体应如何绘制可参阅相关绘图软件操作手册。6、绘制现场图应注意的问题三、现场照相

现场照相,是侦查人员以案件现场为拍照对象,反映现场所处的地点、犯罪活动过程、现场中客体之间位置关系等状况的专门照相。1、现场照相的种类现场照相可分为方位照相、概貌照相、重点部位照相和细目照相四种。2、现场照相常用的方法(1)相向照相法(2)十字交叉照相法(3)连续照相法(4)比例照相法3、现场照片的编辑(1)底片的筛选(2)照片的编排(3)照片的粘贴(4)照片的标记四、现场录像现场录像,是运用录像技术记录现场状况的一种科技手段。1、现场录像的种类现场录像的种类通常包括:现场方位、现场概貌、现场重点部位、现场细目四种。它们表示的意思与现场照相中四类照片所表示的意思相同。另外,在现场勘查的其它环节,也可能要进行录像,这种录像称之为现场其他录像。2、现场录像的方法(1)正确选择现场摄像景别。(2)正确选择现场摄像角度。(3)正确选择现场摄影的镜头运动方式。3、现场录像的编辑现场录像的编辑包括现场画面的编辑、编写解说词和配音三部分。录制完的录像带编号存档,盒上写明编号、片名,内盒上应详细记载录制年、月、日及内容等。

第七节现场分析现场分析是指现场勘查指挥员在现场勘查基本结束后,就地召集侦查员、技术员对现场事实、查访情况和案件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一项侦查活动。因这项活动通常是就地进行的,所以俗称临场讨论。现场分析,在整个案件侦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说现场勘验和现场访问是"寻踪觅迹"的过程,那么现场分析则是"评踪辨迹"和"察踪入情"的过程,是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一致、作出初步判断和推理的过程。现场分析结论是否符合实际,直接关系到侦查方向、范围的确定是否准确和侦查力量的配备是否恰当。所以,它是往后全部侦查活动的基础和依据。如果现场分析发生失误,必将导致侦查工作走弯路,甚至完全失败。一、现场分析的目的和要求1、现场分析的目的通过现场分析要达到的目的是:全面掌握现场情况;弥补现场访问和现场勘验的不足;确定侦查工作的起点和内容;开辟发现新证据和新线索的途径;确定妥善处理现场的方案;2、现场分析的要求科学的现场分析应该符合以下要求:(1)要从客观情况出发,全面占有材料,实事求是。(2)要对获取的各种材料进行审查甄别。(3)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注意特殊矛盾。(4)要抓住关键性问题,不要贻误战机。(5)要坚持整体的联系的观点。(6)要坚持认识规律。(7)要运用逻辑学、心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二、现场分析的方法汇集材料是现场分析的前提。在汇集材料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单项分析与综合分析。1、单项分析。所谓单项分析,就是对现场勘查所获得的全部信息材料逐一和逐项分析。2、综合分析。所谓综合分析,就是在单项分析的基础上,把现场的各个部分、各种问题和全部案件信息材料综合起来,从总体上进行分析。三、现场分析的内容及具体分析方法1、分析事件和案件的性质所谓分析事件性质,就是要判明现场上已经发生的事件是否属于犯罪事件,是否需要刑侦部门立案侦查。由于现场情况比较复杂,分析事件性质一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1)研究访问对象的陈述是否合乎情理。(2)研究事件现场的本身是否存在矛盾。(3)研究现场周围群众对事件的反映。(4)根据实验的结果、鉴定结论等进行分析。在现场分析中,一旦确定现场上发生的属于应当立案侦查的刑事案件,下一步就应对此其案件的性质进行初步分析判断。分析确定案件性质,通常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犯罪分子的行为结果分析,并依据《刑法》分则中有关罪名规定确定案件性质。二是从犯罪分子的动机目的上进行分析,即依据犯罪分子的行为特征确定案件的具体类别。分析中既要考虑分析实际性质时的基本依据,又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根据受害单位或受害人的情况进行分析。(2)根据现场的具体环境分析。(3)根据事主、受害人及其亲属和有关人员提供的情况进行分析。(4)根据现场上所反映出的各种迹象进行分析。分析事件和案件性质时,如果因材料不足或其他原因一时不能作出明确判断的,应当进一步进行复验和调查。对事件性质应尽可能及早查明,而就案件性质而言,如果一时实在无法弄清时,则应通过以后的侦查工作逐步弄清。2、分析案件形成情况分析案件形成情况包括分析作案时间、作案地点、作案工具、作案手法及过程等。(1)分析作案时间(2)分析作案地点(3)分析作案工具(4)分析作案手法(5)分析作案过程3、分析作案人情况分析作案人情况,就是分析犯罪分子的人数、自然条件、社会特征条件及其他必备条件。(1)分析犯罪人数(2)犯罪分子的自然条件(3)犯罪分子的社会特征条件(4)犯罪分子作案的必备条件4、分析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犯罪心理痕迹,是指分析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情况。这些心理活动情况包括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实施某一行为时的心理状态以及其他的特殊心理等。分析犯罪心理痕迹应充分依据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在犯罪现场上形成的能直接或间接反映犯罪心理活动的一切现象进行。研究犯罪心理痕迹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并非所有的案件都能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它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甚至要等抓获犯罪嫌疑人后才能搞清真正的心理。所以分析时应实事求是,充分利用勘查材料,能分析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不能勉强。四、拟定初步侦查方案1.确定侦查方向范围2、明确下一步侦查工作思路在确定了侦查方向和范围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从与案件有联系的人、事、物、时、空五个方面所暴露的各种犯罪迹象以及现场遗留的痕迹物品去选择、优化侦查目标。要实现侦查目标,通常可选择以下途径:(1)以寻找犯罪嫌疑人为目标开展侦查。(2)以查找控制赃物为目标开展侦查。(3)以调查揭开犯罪因果关系为目标开展侦查。(4)以调查罪证为目标开展侦查。3.制定侦查计划,确定侦查措施在明确了下一步侦查思路后,为了顺利开展工作,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书面侦查计划。案件情况不同,侦查计划内容也不同。(1)预谋案件的侦查计划制定预谋案件的侦查计划,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①立案的基本依据;②侦查对象的简要情况;③案情的分析判断情况;④侦查的任务和完成任务的基本步骤、措施;⑤侦查力量的组织和分工;⑥对侦查对象的控制以及防止现实危害的措施;⑦必要的工作制度。(2)已发生案件的侦查计划制定已发生案件的侦查计划,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①案件简要情况和立案的基本依据;②对案件情况的分析判断;③侦查方向与范围;④侦查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步骤、措施;⑤侦查力量的组织和分工;⑥侦查工作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⑦必要的工作制度。侦查计划制定后即可报经有关领导批准执行。在执行侦查计划过程中,应随着侦查工作的逐步深入,适时修改补充计划,使侦查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

复习与思考一、主要概念1、犯罪现场;2、犯罪行为;3、保护现场;4、现场勘查;5、现场访问;6、现场勘验;7、整体巡视;8、局部勘验;9、个体勘验;10、实地观察法;11、现场复验;12、犯罪痕迹;13、犯罪物品;14、微量物质;15、犯罪痕迹物品勘验;16、现场勘验记录;17、现场分析;18、侦查方向;19、侦查范围。二、思考题1、犯罪现场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它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2、应如何进行临场初步处置?3、现场访问应怎样进行?4、如何评判一份询问笔录的好坏?5、在现场勘验中,通常用到哪些方法?6、如何发现、提取犯罪痕迹物品?应怎样保全痕迹物品的证据价值?7、如何进行现场实地观察?8、如何制作现场勘验笔录、现场图、现场照片?9、现场分析通常分析哪些内容?具体应如何分析?本章参考文献:1、吕云平.犯罪现场勘查教程[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2、蔡辉庭.李双其.刑事侦察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3、(瑞典)阿恩.斯文森奥托.温德尔(美)巴里.A.J.费希尔.犯罪现场勘查技术.法律出版社.1987.4、张玉镶吕登中.犯罪现场勘查.群众出版社.1990.5、赵柏栋屈建章.刑事犯罪现场勘查操作实务.群众出版社.20006、王国民任克勤.现代犯罪现场勘查.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7、王洪林齐文祥.侦技诀.警官教育出版社.19958、各期《中国刑事警察》杂志。9、各期《中国刑警学院学报》杂志。10、各期《人民公安大学学报》杂志。第五章侦查措施本章学习指南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侦查措施与谋略的种类;明确侦查措施与谋略实施的法律依据;掌握各项侦查措施与谋略运用的原则、程序、方法和技巧。二、学习重点1、侦查措施及侦查谋略的定义及分类。2、各种强制措施实施的条件、范围及法律手续。3、紧急措施运用的时机、条件和方法。4、几类常规措施实施的程序、方法。5、侦查谋略实施程序及具体运用方法。三、学习提示本章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且操作性、技能性较强。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十分明确侦查措施与谋略在侦查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除通过听讲、阅读理解消化基础知识、方法外,更应通过观摩、实习、训练等手段达到学习的目的。侦查措施是指侦查机关在侦查破案和预防犯罪的过程中,依据法律所采取的各种侦查活动与方法。按侦查措施运用的方式分,可将侦查措施分为公开性措施与秘密性措施;按侦查措施运用的时机及功能分,可将侦查措施分为常规措施、紧急措施和强制措施等。强制措施是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自杀、毁灭和隐匿犯罪证据,或者继续犯罪,保证侦查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依法采取的临时限制或剥夺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有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五种。

第一节强制措施一、拘传1、拘传的条件(1)经过传唤而没有正当理由不到案的;(2)未经传唤而侦查活动需要直接拘传的。2、拘传的法律程序3、拘传应注意的问题(1)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以连续拘传的形式变相羁押犯罪嫌疑人。(2)拘传犯罪嫌疑人到达的地点,应当在犯罪嫌疑人所在的市、县范围内,一般不应超出以上范围到其他地点。(3)对于需要对犯罪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在拘传期间内作出变更决定,对于不批准或不能按时作出强制措施变更决定的,应当及时结束拘传。二、取保候审1、取保候审的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1条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63条,取保候审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正在怀孕、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的婴儿的妇女;(4)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的;(5)提请批准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6)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7)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此外,《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