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运动的快慢压轴培优专题训练(解析版)_第1页
专题2 运动的快慢压轴培优专题训练(解析版)_第2页
专题2 运动的快慢压轴培优专题训练(解析版)_第3页
专题2 运动的快慢压轴培优专题训练(解析版)_第4页
专题2 运动的快慢压轴培优专题训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运动的快慢压轴培优专题训练(解析版)考点1速度与物体运动1.如图甲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的v-t和s-t图象如图乙所示,能真实反映木块运动情况的选项是()vm.s-10as/m0C【解答】解:设刻度尺的每小格长度为s和曝光时间为t,(1)由图知,下面的木块曝光第一次通过路程都为4s,所以它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速度;上面木块在相等时间内的通过的路程差是定值,所以上面木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t₁时刻其速度不为0,ti~t2这段时间内,上面木块的平均速度所以上面木块开始的速度小于下面的木块速度;t₃~t4这段时间内,上面和下面木块通过路程相等,所以两木块平均速度相同,故a图正(2)下面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其s-t的图象是正比例图象,上面木块做匀加速运动,相同时间内木块通过路程增大,故c图错误,d图正确。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小球第2s内的运动路程大于第3s内的运动路程D.t=4s时,小球在x=-1m处球的速度刚好为0,但没回到原点,故A错误;D.由图像可知,前2s内小球沿x轴正方向运动的距离(三角形的面积):×2m/s=2m;小球在后2s内,小球沿x轴负方向(反方向)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则小球向负方向运动的距离为(梯形的面积):所以t=4s时,小球在x=-3m+2m=-1m处,故D正确。【解答】解:由图知甲从5min开始运动,乙从0min开始运动,乙10min运动了100m,为0,小球编号1234小球质量/g25小球半径/cm2小球收尾速度/(m/s)速度是20m/s。【答案】(1)0.4;(2)20。【解答】解:(1)因为4号小球在收尾速度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阻力等于自身重力,即f=G=mg=0.04kg×10N/kg=0.4N;(2)比较小球2和3可归纳出:小球所受空气阻力f与球的半径r的关系是当收尾速度比较小球1和2可归纳出:小球所受空气阻力f与球的收尾速度v的关系是当球的半径故归纳得出f=mg=kr²v,将编号1中数据代入得:f=mg=2×10-³kg×g=k×(0.5×10-²m)²×16,0.01kg×10N/kg=50×(1×10⁻²m)²×v,故答案为:(1)0.4;(2)20。5.一物理实验小组在“探究气泡的运动规律”时,在内径约为1cm、长为60cm的玻璃管中注煤油,管内留一个小气泡后封住开口。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1)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如何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甲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立即计时如图(1)”;乙(2)按照正确的方案,测得的数据如表,负责记录的同学漏记一次的时间,请你为他填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0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5(3)以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在图(3)中画出气泡运动的s-t图象。(4)气泡在10cm到40cm区间的速度是0.02m/s。(5)从图象可以看出,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正(正/反)比。【答案】(1)乙;(2)15;(4)0.02;(5)正。【解答】解:(1)因为实验目的是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因此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等气泡运动上升到0位置时开始计时,(2)根据表中的时间关系可知,漏掉的时间为15s;(3)先描点,然后用直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气泡在10cm到40cm区间所用时间t=20s-5s=15s,则气泡(5)根据s-t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为正比例函数,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答案为:(1)乙;(2)15;(4)0.02;(5)正。6.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0cm、内径10mm的均匀玻璃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留一个小气泡。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时间t/s048使用的测量工具有9 使用的测量工具有9 (2)小雪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请你用“实心圆点”在图中标出不同时刻气泡的位置,并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3)根据探究过程及图象分析小气泡做的什么运动?6060cm40cm30cm20cm0cm【答案】(1)刻度尺、停表;(2)如上图;(3)匀速直线运动。【解答】解:(1)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的原理: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停表;(2)由实验数据知:时间栏缺少一组数值,分析发现,气泡相同时间通过距离相同,路程间隔12m,缺少的是48m;先根据表中数据描点,然后用直线连接,如下图所示:6060cm50cm40cm30cm20cm(3)根据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因此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1)刻度尺、停表;(2)如上图;(3)匀速直线运动。;考点2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7.某单位在一条平缓流动、流速恒定的河流上举行划船比赛,为此制定了一个规则:①将甲、乙两船队分别置于上、下游;②在两个船队之间的中点处放置一个插有红旗的小木箱,发令枪响时小木箱被释放且随河水流动;③甲、乙两船队听发令枪声同时从上游和下游向着小木箱出发,先到达小木箱的船队获胜。针对这个比赛规则,你认为其中正确A.比赛规则不公平,因木箱顺水而下,所以对下游的船队有利B.比赛规则不公平,因上游的船顺水而下,所以对上游船队有利C.比赛规则公平,因木箱被释放且随河水流动时相对于水是运动的D.比赛规则公平,因水流动对两船队比赛的影响效果是一样的【答案】D。以地面为参考系,由于水流的作用,甲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v甲+v,乙相对于地面的速度AB、上游甲的速度虽然相对于地面比较大,为v甲+v,但是木箱也在以v的速度向下游运动,木箱和甲之间相对速度为v甲;下游虽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比较小为vz-v,但是木箱正在向下游运动(接近乙),木箱和乙之间的相对速度为vz,所以上下游不会产生影响,故A、B错误;C、木箱释放时与河流具有相同的速度v,相对于水是静止的,故C错误;D、以河水为参考系,木箱和河水具有相同的速度,所以是相对静止的,甲相对于流水的队比赛的影响效果是一样的,比赛规则是公平的,故D正确;8.如图所示,学校围墙为正方形,甲、乙两人分别从两个对角处同时出发沿逆时针方向紧贴围墙匀速行走,已知甲绕围墙行走一圈需要48分钟,乙绕围墙行走一圈需要68分钟,从甲第一次看见乙开始计时,到甲又看不到乙时,所经历的时间为()甲乙丙A.物体B向右运动,速度为2m/sB.物体C向左运动,前10s的平均速度为2.7m/sC.开始计时20s后,A、C两物体相距57mD.开始计时10s后,B、C两物体可能相距87m【答案】D。AB、乙图是A物体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A物体0-2s内无路程,从第二秒开始A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A物体2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从开始计时A物体运动路程为:SA=VAtA=5m/s×(10s-2s)=40m;由丙图可知,10s后根据可得物体C从c点出发运动的路程为:Sc=3m+3m/s×(10-2)s=27m根据题意,a,c之间的距离为80m,计时10s后,物体A、C相距67m,可判断物体C往右运动,其前10s的平均速度:根据题意,计时10s后,物体A、B相距20m,无法判断物体B往哪边运动,则根据10s后物体A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40m和a、b之间的距离为30m,可知物体B向左运动了10m,速度为:若物体B往右运动,则根据10s后物体A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40m和a、b之间距离为30m,可知物体B向右运动30m,速度为:SA'=VAtA′=5m/s×(20-2)s=90msc'=3m+vctc'=3m+3m/s×(20-2)s=57m90m-80m=10m57m-10m=47m80m-30m=50m50m+27m-30m=47mV甲=340m/s+5m/s=345m/s,Vz=340m/s+10m/s=350m/s,设两船的距离为s,由题知,(2)乙船发出汽笛声的传到甲船的时间:(3)甲船发出汽笛声的传到乙船的时间:故答案为:4830;4620;4623。11.遵守交通法规是每一个市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违反交通法规不仅仅是现代社会的不文明现象,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会给国家或者个人造成财产损失,对人身安全带来重大威胁。此试举一例,如图所示为某道路由南向北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的道路示意图。已知机动车车道宽D=3米,甲、乙两部轿车分别在慢车道和快车道上向北匀速行驶,V甲=36千米/小时,Vz=54千米/小时。两部轿车的尺寸均为:长度L₁=4.5米,宽度d=1.8米。当甲、乙两车沿南北方向上的距离为S₂=3米时,在甲车前方慢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C点(与甲车相距S1,且S₁=10.5米),突然有一人骑自行车横穿马路(假设匀速),自行车车长L₂=1.8米。那么当自行车车速在0.4m/s~4m/s范围内将与甲车相撞;当自行车车速在4m/s~6m/s范围内将与乙车相撞。设两轿车均在车道中间位置行驶,且不考虑轿车的制动情况。CV黄甲乙线道V【答案】0.4m/s~4m/s;4m/s~6m/s。【解答】解:(1)甲车的速度v甲=36km/h=10m/s,自行车头与甲车尾部相撞:甲车走的路程:S甲=Si+L₁=10.5m+4.5m=15m,甲车用的时间:自行车尾与甲车头部相撞:甲车走的路程:甲车用的时间:(2)乙车的速度vz=54km/h=15m/s,Sz=s₁+s₂+2L₁=10.5m+3m+2×4.5m=22.5m,sz'=si+s2+L1=10.5m+3m+4.5m=18m,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可知,汽车的速度是多大?(用上面字母来表示)ab【解答】解:由图B可以看出,发出超声波信号p₁到p2有30个小格,时间间隔为T,13.中俄两国海军将于2016年9月12日至19日,在广东湛江以东海空域举行代号为“海上联合-2016”的联合军事演习。假设在演习中一艘鱼雷快艇以v1=30m/s的速度追击前面同一直线上正以v2=20m/s的速度在逃跑的敌舰。当两者相距L=2km时,发射一枚鱼雷,经过t₁=50s,舰长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鱼雷击中敌舰发出的火花,同时发现受损敌舰仍然以速度v3继续逃跑,于是舰长立即发出了第二次攻击命令,第二枚鱼雷以同样的速度前进,又经过t₂=30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并将其击沉。(不考虑光传播的时间)求:(1)从发射第一枚鱼雷到第一次击中敌舰,我方快艇以v1=30m/s的速度追了50s,此过程中我方快艇运动的距离s1为多少米?敌舰以v2=20m/s的速度沿直线逃跑了50s,此过程中敌舰运动的距离s2为多少米?(2)从发射第一枚鱼雷到第一次击中敌舰,鱼雷运动的距离s3为多少米?鱼雷的速度vo为多少米每秒?(3)第二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逃跑的速度v3为多少米每秒?【解答】解:(1)根据可得,此过程中我方快艇运动的距离:S1=vit₁=30m/s×50s=1500m;S2=v₂t1=20m/s×50s=1000m;(2)由题意知,鱼雷通过的路程:鱼雷的速度:(3)第二次发射时我方船与敌舰距离:第二次鱼雷运行距离:s₅=vot₂=60m/s×30s=1800m敌舰第二次运行距离:S6=1800m-1500m=300m第二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运行速度:答:(1)此过程中我方快艇运动的距离s1为1500m;敌舰运动的距离s2为1000m;(2)从发射第一枚鱼雷到第一次击中敌舰,鱼雷运动的距离s3为3000m;鱼雷的速度vo为60m/s;(3)第二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逃跑的速度v3为10m/s。14.两艘船A与B,在t=0时从港口O处同时以相同的速度v=10m/s分别向东、向南匀(2)求B船上的水手首次听到汽笛声到第二次(Li+v△t₁)2=(u△t)2考点3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B.若原来vi<v2,则一定有△v1>△v2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由于从甲地到乙地所用时间为t,从乙地到甲地所用时间也为t,若原来vi<v2,则:但无法比较v1′与v2′的大小,则,△v1与△v2大小无法比较;故AB错误;16.小明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物体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在第1s内,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物体在0~6s内的平均速度是0.58m/s。(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小崔推动物体的v-t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分析可知小崔在2~5s推动物体作匀速(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为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我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t)的比值,通常用a表示。由图可知加速度的单位是m/s2;在0~2s内小崔同学对物体提供的加速度的为5m/s2o1甲t/s丙【解答】解:(1)由图可知,在0~1s物体的速度为0,所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在1~4s,物体做匀速运动,速度为0.5m/s,通过的路程为:s1=viti=0.5m/s×3s=1.5m,在4~6s,物体做匀速运动,速度为1m/s,4~6s物体运动的路程s2=v2t2=1m/s×2s=物体在0~6s内的平均速度是:(2)由图象知,在第2s到第5s时间内,物体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段,说明此时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速度是10m/s;加速度的定义式为:速度的单位是m/s、时间单位是s,加速度a的单位为由图象可知△v=10m/s-0m/s=10m/s,△t=2s,前2s内物体加速度的大小17.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20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整段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13.3m/s。【答案】13.3。【解答】解:设总路程为2s,前一半路程的时间,后一半路程的时间,全程的平均速度,故答案为:13.3。18.图甲是2011年4月10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的发射场景。图乙为监控系统先后间隔2s拍摄到的火箭点火后竖直向上做直线运动时所在位置的照片,已知火箭的总长度为52m,在照片上已按一定比例标示出刻度,在这2s内火箭向上运动的路程为104m,火箭的平均速度为乙【答案】104;52。【解答】解:由题意知:火箭的运动时间t=2s,火箭的实际长度L=52m,火箭的平均速度故答案为:104;52。19.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距离SAB=40.0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0(3)VBCVAC(填“>”、“<”或“=”)【答案】(1)40.0;25.0;(2)小;(3)>。【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SAB=80.0cm-40.0cm=40.0cm;小车通过AB段所用时间,tAB=1.6s;(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知,,平均速度会偏小;(3)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在BC段的速度大于AC段的速度,即VBC>VAC。故答案为:(1)40.0;25.0;(2)小;(3)>。20.从上海到南京的2526次普通列车运行时刻表如表I所示,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列车组运行时刻表如表IⅡ所示:表I:2526次普通列车上海苏州常州南京到站时间发车时间里程/km0表Ⅱ:D412次动车组上海苏州常州南京到站时间09:51发车时间09:1509:53里程/km0(1)2526次普通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运行时间是多少?(2)D412次动车组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答】解:(1)2526次普通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时间t₁=11:30-6:30=5h;(2)D412次动车从上海到南京的时间t2=11:45-9:15=2.5h,平均速度答:(1)2526次普通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运行时间是5h;(2)D412次动车组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0km/h。21.一个物体先以v1匀速直线运动,再以v₂沿着原方向匀速直线运动,且v1+v₂=10m/s,v₁、v₂均大于零,不计中间过程速度突然变化带来的时间和路程影响。现在物体按照以下两种方式运动。方式1:物体前一半路程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速度为v2。方式2:物体前一半时间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速度为v2。(1)如果在方式1中,v1和v2的数值可以在运动开始的时候自由选择,但必须满足vi+v2=10m/s,则物体运动100m的最短时间为20S。(2)现在按照方式1和方式2运动相同的总路程。在方式1中,前一半路程所用时间比后一半路程所用时间多1s。在方式2中,前一半时间运动的路程比后一半时间运动的路程少2m。则方式1用时和方式2用时之比为5:2c【答案】(1)20;(2)5:2。【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物体运动100m,则物体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均为50m,即s₁=S2=50m,根据得则物体运动100m的时间为:由上式可知要使时间最短,应最大,根据抛物线的性质可知当时,=20s;-④,故答案为:(1)20;(2)5:2。考点4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2.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本实验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测量的仪器或工具有刻度尺秒表o【答案】(1)时间;(2)刻度尺;秒表;(3)0.39。【解答】解:(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误差,斜面坡度应较小;(2)可知,需要测量斜面长和运动时间,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3)实验中的平均速度:故答案为:(1)时间;(2)刻度尺;秒表;(3)0.39。23.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小球受力(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1.8m/s,CD段的路程为1.5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VAB<(填“>”“<”或“=”)VBC。(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v-t图象,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甲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E点时的速度为4.8m/s。(4)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AE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时间tAE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₁>(填“>”“<”或“=”)V2。图甲图甲运动时间平均速度经过某点时的速度V/V/mas-1t/s【答案】(1)加速;不平衡;(2)1.8;1.5;<;(3)4.8;(4)>。【解答】解:(1)由图1知,小球相等时间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小球运动状态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受到非平衡力作用。(2)由表中数据可得,BC段的平均速度:由表中数据可得:SCD=VCptcp=3m/s×0.5s=1.5m;VAB=0.6m/s<VBC。(3)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知,小球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匀加速运动),小球1s时的速度为2.4m/s,则经过2s小球的速度为4.8m/s。(4)小球从A静止滑下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匀加速运动),所以小球经过前一半时间速度小于后一半时间的速度,所以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小于小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以v₁>V2。故答案为:(1)加速;不平衡;(2)1.8;1.5;<;(3)4.8;(4)>。24.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刻度尺(3)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0.18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0.225m/s。(4)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51*9051*90cm【答案】(1);(2)刻度尺;(3)0.18;0.225;(4)变速。【解答】解:(1)实验原理是:(2)由可知,需要测量运动时间和斜面长,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刻度尺;(3)由图知,小车通过全程用的时间:t=5s,s=90cm=0.9m,全程的平均速度:由图知,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用的时间:t2=2s,S2=45cm=0.45m,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4)因为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与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不同,所以小车做变速运动。故答案为:(1)(2)刻度尺;(3)0.18;0.225;(4)变速。;25.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获得速度(2)金属片的作用是;(3)下表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路程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