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空坐标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课程标准学习要点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奴隶制王朝国家夏;其子启继位,打破了

下的禅让政治传统,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商朝(1)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

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

(2)管理机构: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原始民主制内服基础落实3.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1)内容体制核心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分封对象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等级关系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分封士,形成

分封序列

继承原则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

继承制

权利义务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贵族等级嫡长子(2)特征: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3)原始民主传统4.春秋战国(1)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2)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微点归纳]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内涵①权力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②权力继承:宗法制——家族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③权力认同: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核心概念]原始民主传统:商周政体中,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这些原始民主传统,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核心要语

记一记①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国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统治机制得到一定的发展。②夏朝建立了世袭制,商朝建立了内外服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③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④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侧重规定权力的继承关系,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分封制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侧重规定权力的分配方式。⑤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边角要语

读一读①教材P3《大盂鼎》是研究西周政治制度、青铜铸造技术和社会生活的一手史料,具有重要史学研究价值。②教材P3“史料阅读”说明原始民主制对君主的权力有一定限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暴政,体现出民本思想。易混易错

辨一辨①禹死启继,打破了原始民主制下的禅让政治传统,建立了王位世袭制。(

)②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为内服,王畿的周围是外服。(

)③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确保了周王室的统治稳定,对后世影响深远。(

)√√×提示

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造成了诸侯权力过大进而形成割据混战的局面,影响了统治稳定。图解历史

议一议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核心概念]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主要特征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1.前提: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2.皇帝制度:秦朝政治体制的核心,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3.中央机构:三公九卿(1)概况丞相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太尉最高武官,掌军事御史大夫掌管图籍、文书,

百官

九卿分掌各类政务和皇室事务(2)意义: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监察4.地方:郡县制

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而不是继承和发展

5.文书行政:各级官僚机构以

推行行政管理;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微点归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①权力高度集中。②皇位世袭、皇权专制。③人治色彩浓厚。④存在着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文书核心要语

记一记①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为创新政治制度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②秦统一后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并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③秦朝创立官僚机构,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所取代。边角要语

读一读①教材P3“历史纵横”说明秦朝创立了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教材P4“史料阅读”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史学研究价值,反映了秦朝文书制度的严密与发达。③教材P4《“书同文字”木方》记载了秦统一文字的字形和字体以及秦朝的一些政治制度,是研究秦朝文字与政治制度的重要史料。易混易错辨一辨①秦朝的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②秦朝形成的以皇帝制度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③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了后世封建社会,因此秦朝的制度是西周分封制的继承与发展。(

)√√×提示

西周的“封建”与“封建”社会的“封建”二者内涵不同。西周的“封建”指的是古代君主把爵位、土地分赐给亲戚或功臣,使之在该区域内建立邦国;封建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图解历史

议一议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核心概念]中朝与外朝: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削弱丞相的权势,对于重要政务,依靠一些亲信和宾客在宫廷之内作出决策,由此形成中朝;外朝是指由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系统。中朝逐渐架空外朝,加强了皇权。1.中央行政体制(1)汉朝西汉汉初: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为

汉武帝时:设立

,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东汉刘秀将

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三公九卿中朝尚书台(2)隋唐:三省六部制

三省①

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

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

②三省长官并称宰相,在政事堂共同议政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评价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中书省门下省(3)宋至清中央机构演变

中书省宰相2.地方行政体制

汉沿袭秦朝的郡、县二级制,还包括

和侯国,到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

”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魏晋南北朝

、郡、县三级制

隋唐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沿用唐朝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

道;唐中期设节度使

宋初期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制,后来又形成路、州(府)、

三级制

元实行“

”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省、路、府、州、县多级地方制度

王国州州15县行省明清明初废除行中书省,其权力由

、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来,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总揽一省之权

清朝时,巡抚成为一省长官明清时期形成省、

、县三级行政制度

[微点归纳]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特点①制度发展有沿袭性,也有变革性(郡县—行省)。②行政区划以二级制和三级制为主。③行政区划上动下稳,县作为地方行政的基层区划最为稳定,高层政区变化大。布政使司府核心要语

记一记①中枢机构在继承中不断地发展完善,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终被废除。②地方行政制度因中央集权的强弱和国家治理的需要而不断调整,总的来看,中央集权不断加强。③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④中国古代行政区划主要有两大原则:一是将天下按照山川形势、交通便利划分;二是犬牙交错、互相掣肘。两大原则完全相反,但又相辅相成,并逐步由前者发展成后者,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发展。边角要语

读一读①教材P5“学思之窗”材料说明三公权力被削弱的原因在于刘秀认识到中央“失权”的危害,进而采取措施提升尚书台的地位,削弱三公的权力。②教材P5图片《养心殿西暖阁》,是从雍正时期至清朝末年,历代皇帝批阅奏折、召见军机大臣商议政务的地方,反映了清朝皇帝勤政亲贤的执政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③教材P6《唐朝沙州节度使张承奉致都僧统等帖》反映了节度使在地方对宗教的控制。易混易错

辨一辨①西汉武帝时设中朝为决策机构,原三公九卿变成外朝,成为执行机构。(

)②唐朝的政事堂议政制度,既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也可限制皇权。(

)③宋朝“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变革,反映出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④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这加强了中央集权。(

)⑤明太祖废宰相后设置内阁,从此内阁成为国家管理机关。(

)√√×提示

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加强了君主专制,而非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提示

内阁是中枢秘书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关。

图解历史

议一议

主题一商周之变与周秦之变——先秦到秦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历史解释

商周之变材料

周人继承了殷商对于祖灵保佑的重视,他们进一步认为,“人”的感情也是价值的合理依据①。于是,亲情及其向外扩展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血缘及其应有的远近分别是社会秩序的本原②。——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教你读史①强调了“人”的感情的重要意义②说明了血缘与社会秩序的关系重难探究探究一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在构建社会秩序方面出现了怎样的特点为此西周确立了哪些政治制度提示

特点:周人将认同血缘、亲情等作为社会认同的规则。政治制度:确立了分封制和宗法制。历史解释

周秦之变材料

东周至秦朝……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转型。在此之前,中国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①;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帝王集权的时代②。而这一重大转变,被史学家称为“周秦之变”。——摘编自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教你读史①说明了影响政治的因素发生了变化②强调了政治体制的变化探究二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周秦之变”这一论断进行阐释。

提示

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分权到集权。

史论史识

秦朝建立前后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影响

1.变化

2.影响: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主题二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与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史料实证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材料

1995年,在西安出土的秦朝“右丞相印”封泥①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②。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新唐书》

明朝谢环《杏园雅集图》(局部),描绘了明成祖时杨士奇等多位内阁大臣交谈的场景③教你读史

①②③秦朝“右丞相印”、唐朝“三省之长”和明朝“内阁大臣”等信息体现了秦朝、唐朝和明朝政治制度状况从秦朝、唐朝和明朝实行的制度及运作程序角度,分析各朝加强皇权的方式探究三材料中体现了哪种类型的史料①②③印证了中国古代中枢机构变化的哪些史实从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提示

史料类型: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史实:①印证了秦朝确立丞相制度;②印证了隋唐时中央设三省,三省长官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③印证了明朝内阁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方式:一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如三省制;二是任用身边近臣,以形成新的决策核心,如明朝内阁制。时空观念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演变材料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演变①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原监察区)道(原监察区)路(原监察区)行省省统县政区郡郡、王国郡州州路、府、州府县级政区县县、侯国县县县县县教你读史

①从高层政区看不同朝代地方行政制度层级的变化;从统县政区和县级政区看不同行政级别的变动;从州、道和路职权的变化看古代机构的演变特点。从不同朝代地方权力的划分情况分析地方体制演变的影响探究四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并指出演变带来的主要影响。提示

特点:地方层级增多,由二级制演变为三级制;州、道、路等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县作为地方基层行政区,相对稳定。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史论史识

1.中国古代中央机构发展演变的特点(1)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逐渐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了宰相权力及权威的削弱,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同时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趋势及其规律

培养•史学思维学术引领——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但倘若从现代政治往回看,则上述“现代化”政治要素,看来不过是一种无法开出真正的现代化因素的“伪现代化”。——摘编自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及其限度》【理论升华】

如何理解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1)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郡、县的出现,封建制和采邑制逐渐被废替,君主通过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与现代国家追求统一,反对分裂类似。(2)官僚制:秦汉时期,新的职官实行任命制和俸禄制、考核与奖惩实行上计制、选官实行举荐制和选任制、文书用兵实行“玺”“符”制以及档案管理制等一系列官僚制度的建立及成熟。这对现代国家治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3)“礼法”兼济的治术:春秋战国时期,治国出现了“礼之变”“法之兴”的现象。“礼之变”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贵族下士的出现,礼的适用范围从贵族专用发展到贵族平民均可使用。“法之兴”则是指从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正式公布成文法;到战国时期,李悝编订《法经》,形成较完备和系统的法典;再到战国晚期秦国云梦秦简中的《法律答问》等,法作为一种治术已发展到相当细致甚至烦琐的程度。在此基础上的“礼治”与“法治”之争促使统治者逐渐趋向“礼法”兼济的治术。这对现代国家治理如何处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对点训练1.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说:“我们现在理解的现代国家元素,在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业已到位。其在欧洲的浮现,则晚了整整1800年。”该学者评论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B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公元前3世纪中国处于战国至秦朝时期,现代国家的结构与秦朝的郡县制相符合,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分封制在公元前3世纪逐渐崩溃,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的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管理制度,元朝建立时间是13世纪,排除D项。2.据记载,秦汉时期各级官僚机构配有大量掾、令史、书佐等管理文书,也很看重官僚的文化素质,如“文无害”,以及汉简中常见的“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文”之类要求。对国家文书不熟悉的官吏,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官吏。这体现出当时(

)A.中央集权体制的内在要求B.地方行政效率亟须提高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缓和D.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秦汉时期,在各级官僚机构中配有专门管理文书的官吏,重视官僚的文化素质,把熟悉国家文书作为官吏合格的标准等,体现出当时的中央集权体制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地方行政效率亟须提高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文书行政与官僚政治的关系,没有强调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排除D项。12345678题组1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雍己时,“殷道衰,诸侯或不至”;雍己去世后,帝太戊立,“殷复兴,诸侯归之”。据此可知商代()A.国家治理松散性特征明显B.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D.血缘纽带与神权统治相互拓展资料A学以致用解析

材料反映了商王势力的大小影响诸侯的归附情况,由此可知商王朝国家治理松散性特征明显,A项正确;商王朝没有实现对疆域的集中统一管理(秦朝时中央集权体制才建立),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商王势力的变化影响诸侯的选择,D项明显与题意不符,排除。12345678123456782.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据下图可知,“殷周之变”(

)变动一:由“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到“嫡长子继承制”变动二:由“不嫌一姓之婚”至“始绝同姓之娶”变动三:由“受命于天,天命恒常”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变动四:由“内服外服制”到“宗法分封体制”A.适应了巩固统治的需要B.弘扬了传统儒家伦理道德C.打破了家国一体的格局D.强化了西周专制集权体制A12345678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周之际,宗法制的发展、婚姻关系的规范、治国理念从强调天命到强调德治、分封制代替内外服制等变革,发展了奴隶制文明,适应了巩固西周统治的需要,A项正确;商周之际儒家思想尚未形成,排除B项;“殷周之变”完善而非打破了家国一体的格局,排除C项;殷周之际专制集权体制尚未形成,排除D项。123456783.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在新征服地区设县。晋国、吴国的县仍是大夫的采邑,楚国和秦国的县则由国君派出官吏进行管理。这反映了当时(

)A.列国争相废除分封制度B.转型时期变革趋势增强C.变法运动确立官僚政治D.县制由中原向边疆扩展B解析

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在新征服地区设县,楚国和秦国的县由国家派出的官吏管理,说明与其他诸侯国相比,楚国和秦国地方管理变革力度加大,反映了转型时期变革趋势增强,B项正确;“列国争相废除分封制度”与材料“晋国、吴国的县仍是大夫的采邑”不一致,排除A项;秦朝时确立了官僚政治,排除C项;楚国和秦国都属于边疆地区,率先推行县制,不能得出“县制由中原向边疆扩展”的结论,排除D项。1234567812345678题组2

秦朝的政治制度4.秦朝的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如“三公”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秦朝中央机构的设置(

)A.使军政大权完全由皇帝掌控B.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C.标志君主专制发展到最高峰D.具备了民主政治的最基本特征A解析

据材料“‘三公’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可知,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机构的设置,不是对地方采取的措施,不能起到有效控制地方的作用,排除B项;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发展到最高峰,排除C项;通过对中央机构的分权,使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这是集权,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D项。12345678123456785.秦朝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这表明秦朝(

)A.国家监察体系发达B.中央权威渗透到基层C.官僚政治得到发展

D.中央与地方矛盾消除C解析

据材料“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可知,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取代,故选C项;材料内容未体现监察体系建设,排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