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391-2023 公路隧道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_第1页
DB50-T 1391-2023 公路隧道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_第2页
DB50-T 1391-2023 公路隧道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_第3页
DB50-T 1391-2023 公路隧道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_第4页
DB50-T 1391-2023 公路隧道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3.060CCSP21DB50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50/T1391—2023前言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符号 25基本规定 26原材料 26.1胶凝材料 36.2骨料 56.3外加剂 86.4纤维 6.5拌合用水 7湿喷混凝土性能 7.1拌合物性能 7.2力学性能 8湿喷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28.1一般规定 8.2配制强度的确定 8.3配合比计算 8.4配合比试配、试喷、调整与确定 139湿喷混凝土施工 9.1一般规定 9.2施工机具 9.3作业准备 9.4拌合物的制备与运输 149.5作业基本要求 9.6作业施工工艺 9.7养护 9.8质量控制指标 10施工安全环保措施及要求 1810.1施工安全措施及要求 1810.2环保措施及要求 10.3职业健康 IDB50/T1391—2023附录A(规范性)掺速凝剂的净浆凝结时间试验 附录B(规范性)湿喷混凝土回弹率试验方法 附录C(规范性)湿喷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试件制作方法 附录D(规范性)湿喷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附录E(规范性)湿喷混凝土早期强度试验(射钉法) 附录F(规范性)湿喷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 附录G(规范性)湿喷法喷射混凝土抗剪强度试验 附录H(规范性)湿喷法喷射混凝土抗弯强度试验 附录I(规范性)湿喷法喷射混凝土性能检验 DB50/T1391—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交一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重庆市交通局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中交一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乾、唐俊、田世宽、李嘉靖、张学富、汪前伟、韩风雷、韦建江、刘士洋、李盼盼、熊成宇、彭成东、韦良文、张院、王彧啸、周川、李富相、陈和建、杜璇、赵恩茂、王吉卫、周超、潘彪、黄耀民、赵维、余标、邓映辉、欧冠宏、李沧海、蒋李义。DB50/T1391—2023公路隧道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公路隧道湿喷混凝土施工的基本规定、原材料、湿喷混凝土性能、湿喷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湿喷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指标、施工安全环保措施及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湿喷工艺的新建、改扩建公路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GB8076混凝土外加剂GB/T134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0171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GB/T14685建筑用卵石和碎石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35159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GB/T5008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221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384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范JT/T524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纤维JTG/T3374公路瓦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342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T366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湿喷混凝土wetshotcreting将胶凝材料、骨料、水等按一定比例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送入喷射设备,利用高压空气或其他动力将其送到喷头和速凝剂混合后,高速喷至受喷面所形成的一种混凝土。3.2纤维喷射混凝土fibersreinforcedsprayedshotcrete1DB50/T1391—2023拌合物添加了纤维的喷射混凝土。3.3回弹率reboundratio喷射混凝土施工时,喷嘴喷出未粘结在受喷面上的溅落拌合物与总喷出拌合物的质量百分比。3.4喷射混凝土速凝剂concreteaccelerator能使喷射混凝土迅速凝结硬化的外加剂。4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Bw:试件平均宽度(mm)。Fmax:最大荷载(N)。fc:喷射混凝土抗弯强度值(MPa)。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值(MPa)。flc,v:抗剪强度(MPa)。H:试件平均高度(mm)。H1、H2、H3、H4:预定破坏截面的高度(mm)。k1:混凝土密实度系数。k2:速凝剂强度折减系数。La:测区测钉射入深度平均值(mm)。Li:第i个测点的射入深度。P0.1:试件峰值荷载(kN)。W/B:混凝土水胶比。αa、αb:回归系数。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5基本规定5.1湿喷混凝土施工应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应明确施工作业标准和工艺、安全要求。5.2湿喷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性能应满足设计及现场施工要求。5.3湿喷混凝土施工宜推行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提高施工安全质量和职业健康水平。5.4湿喷混凝土拌和物宜采用自动化混凝土搅拌站集中生产。5.5湿喷混凝土耐久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5.6湿喷混凝土作业区温度宜为5°C~35°C。5.7超挖部分应采用同等级混凝土喷射回填。5.8钢纤维喷射混凝土表面宜再喷射一层普通混凝土作为保护层,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保护层厚度宜不小于20mm,且应大于钢纤维长度。5.9湿喷混凝土表面基层相邻两凸面间的深度和距离的比值应小于l/10。6原材料2DB50/T1391—20236.1胶凝材料6.1.1配制湿喷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所用水泥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满足以下要求。a)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其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b)当有防腐、耐高温等要求时,应采用特种水泥,采用特种水泥时应进行试验,强度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c)用于永久性结构湿喷混凝土的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级。表1水泥的性能12初凝>45min,终凝<600min(硅酸盐水泥终凝<3456<1.0%7<5.0%8<3.5%96.1.2矿物掺和料应选用能改善混凝土性能且品质稳定的产品,采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a)粉煤灰应符合表2的规定;b)矿渣粉应符合表3的规定;c)硅粉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2混凝土用粉煤灰的理化性能3DB50/T1391—2023表2(续)1细度(45μm方孔筛筛2需水量比/%3烧失量(Loss)/%4含水率/%56分数/%789验表3矿渣粉的技术要求序号1≥2.8g/cm32≥300m2/kg≥400m2/kg≥500m2/kg3≥95%456<1.0%7<4.0%4DB50/T1391—2023表3(续)89<1.0%≤3.0%IRa≤1.0,且Iγ≤1.0表4硅灰的技术要求123456789活性指数(7d快速法)14d膨胀率降低值≥35%6.1.3使用其他新型掺合料时,必须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试验。6.2骨料6.2.1细骨料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坚硬、吸水率低、孔隙率小的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得使用海砂;b)湿喷混凝土所用的细骨料细度模数应大于2.5;c)细骨料的颗粒级配类别规定应符合表5规定;d)级配范围应符合表6的规定;e)机制砂母材强度不小于60MPa;表5细骨料级配类别ⅠⅡⅢ5DB50/T1391—2023表6细骨料的颗粒级配范围注:砂的实际颗粒级配除4.75mm和0.06mm筛f)细骨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细骨料技术指标12云母(按质量计%)3轻物质(按质量计%)45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6量4或快格7809量0后)质量损失小于值%人工砂粒单级最大压碎值%6DB50/T1391—2023表7(续)空隙率(%)应危害。否则,判定为有潜g)细骨料应做碱活性试验。6.2.2粗骨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a)粗骨料宜选用类形良好、质地坚固、线膨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b)湿喷混凝土所用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2mm;c)钢纤维湿喷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0mm;d)粗骨料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粗骨料的颗粒级配累积筛余,按质量(%)0 0—————0———e)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值应符合表9的规定;表9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值ⅠⅡⅢf)在水饱和状态下,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的1.5倍;g)粗骨料的碱活性应先按GB/T14685先对骨料的矿物组成和碱活性矿物类型进行鉴别和相关试验;h)粗骨料的压碎指标性能应符合表10的规定。表10粗骨料的性能7DB50/T1391—2023表10(续)ⅠⅡⅢ1230456786.3外加剂6.3.1外加剂应选用能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且品质稳定的产品。外加剂与原材料或外加剂与外加剂间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应经试验确定。6.3.2减水剂的性能应符合表11的要求。减水剂的均质性应符合GB8076的规定。当使用其他新型外加剂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试验验证。表11减水剂的性能序号12≥20%≥25%3≤20%≤20%4≤90%按GB/T32755按GB8077检验67≤10%8//8DB50/T1391—2023表11(续)9剂/min~>+90/min~/-90min~min~>+90-90min~min~/剂////////注3:凝结时间之差性能指标中的“-”号表示提前,ℼ+ℽ号表示延缓。注4:相对耐久性(200次)性能指标中的“≥8循环200次后,动弹性模量保留值≥806.3.3速凝剂应采用质量稳定的产品,与水泥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性能指标应符合表12的规定。表12速凝剂性能指标序号9DB50/T1391—2023表12(续)1-2pH值3-4细度(80μm方孔筛筛-5S≤25时,应控制在0.95S~-6-786.3.4掺加速凝剂的净浆及砂浆的性能应满足表13要求。掺速凝剂的水泥净浆凝结时间试验方法可按附录A执行。表13掺加速凝剂的净浆及砂浆性能指标123度456.4纤维6.4.1纤维喷射混凝土所用纤维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6.4.2钢纤维应满足下列规定:a)钢纤维不应有锈蚀、油渍和其他妨碍钢纤维与水泥黏结的杂质,并不应混有妨碍水泥硬化的化学成分;b)同批次钢纤维粘连片、铁屑、杂质等含量不超过1%;DB50/T1391—2023c)钢纤维的抗拉强度宜不低于600N/mm2,直径(或等效直径)宜为0.30mm~0.80mm,长度宜为20mm~35mm,并不得大于混合料输送管径或喷嘴内经的0.7倍,长径比为30~80,并应符合设计要求;6.4.3合成纤维应满足下列规定:a)合成纤维应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和化学稳定性、分散性,不应有妨碍纤维与混凝土黏结的杂质,并不应混有妨碍水泥硬化的化学成分;b)合成纤维的抗拉强度不应低于270N/mm2,直径宜为10μm~100μm,长度宜为12mm~19mm,并应符合设计要求;6.4.4钢纤维及合成纤维的检验方法和检验数量应符合JT/T524中相关要求。6.5拌合用水6.5.1拌合水的性能应符合表14的规定。表14混凝土拌合水性能指标ph值SO(mg/L)6.5.2喷射混凝土用水的检验方法和检验数量应符合相关要求。7湿喷混凝土性能7.1拌合物性能7.1.1湿喷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具有良好的黏聚性,不得离析和泌水,并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b)拌合物坍落度宜控制在120mm~200mm,坍落度损失不超过30mm/h;c)各类材料的总碱含量不应大于3.0kg/m³;d)拌合物回弹率不宜大于15%,其回弹率试验方法按附录B执行;e)湿喷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GB/T50080的规7.1.2宜随拌随用,停放时间不得大于30min,在运输、存放过程中不得雨淋、浸水及混入杂物。7.1.3湿喷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表15的要求。DB50/T1391—2023表15湿喷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7.2力学性能7.2.1湿喷混凝土1d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应不低于8.0MPa,28d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7.2.2湿喷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a)试件应进行大板喷射取样制作,制作方法应按附录C执行;b)试件应进行28d龄期抗压强度试验,试验方法应按附录D执行,强度评定按GB/T50107的规定执行;c)1d抗压强度应按附录E执行。7.2.3湿喷混凝土与岩石的粘结强度不小于0.8Mpa,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不小于1.0MPa,粘结强度试验方法应按附录F执行。7.2.4湿喷纤维混凝土应进行抗弯强度和抗拉强度试验。湿喷混凝土抗拉强度试验应按JGJ/T221执行,抗弯强度应按附录H执行。7.2.5湿喷混凝土的最小抗弯强度应符合表16的规定。表16湿喷纤维混凝土的最小抗弯强度8湿喷混凝土配合比设计8.1一般规定8.1.1湿喷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环境条件和施工工艺等,综合考虑湿喷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要求。8.1.2配合比设计应通过初始配合比计算、试验室试配、试喷、调整得出满足喷射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配合比。8.2配制强度的确定8.2.1湿喷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湿喷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宜按下式计算:fcu,0≥fcu,k+1.645σ............................(1)式中: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值(MPa);DB50/T1391—2023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b)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不小于C4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fcu,0≥1.15fcu,k..........................(2)c)湿喷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应按JGJ55确定。8.3配合比计算8.3.1湿喷混凝土试配的水胶比应考虑喷射工艺、速凝剂对强度的影响。在无配置经验时,喷射混凝土试配的水胶比已符合下列规定:a)喷射混凝土的水胶比宜按下式计算:式中:W/B——混凝土水胶比;αa、αb——回归系数,按JGJ55确定;k1——混凝土密实度系数;k2——速凝剂强度折减系数;...........................ƒb——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MPa),可实测,且试验方法应按GB/T17671执行;也可按JGJ55确定。b)湿喷混凝土密实度系数k1可按表17进行取值;表17湿喷混凝土密实度系数k1取值c)湿喷混凝土速凝剂强度影响系数k2可按表18进行取值,也可采用试验确定。表18湿喷混凝土速凝剂强度影响系数k2取值8.3.2普通湿喷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胶凝材料(水泥和掺合料中具有活性胶结作用的部分)用量不宜小于400kg/m3。8.3.3湿喷混凝土中宜适量掺加粉煤灰、矿渣粉或硅灰等矿物掺合料。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粉煤灰掺量不宜大于20%,硅灰最大掺量不应大于10%,矿物掺合料的掺量不应大于30%;掺量通过试验确定。8.3.4湿喷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宜采用质量法计算粗细骨料用量。湿喷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不宜低于2200kg/m³。8.3.5湿喷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根据拌和物性能要求掺适宜的减水剂。减水剂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8.3.6普通湿喷混凝土水胶比不大于0.5。8.3.7湿喷混凝土用速凝剂与水泥应进行相容性试验,根据速凝效果确定速凝剂掺量。使用其他新型材料外加剂时,应通过试验确定。8.3.8湿喷混凝土砂率宜采用最佳砂率。骨料有效直径一般在8mm~9mm之间,一般最佳砂率在45%~60%之间时喷射混凝土性能达到最优,具体应通过试验确定。DB50/T1391—20238.3.9钢纤维湿喷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水泥和掺合料中具有活性胶结作用的部分)用量不宜小于450kg/m3。8.3.10用于湿喷混凝土的钢纤维应符合下列规定:a)湿喷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中钢纤维掺量宜根据弯曲韧性指标确定,钢纤维的最小掺量可根据钢纤维的长径比按表19选取,并应经试配确定;表19湿喷钢纤维混凝土中钢纤维的最小掺量b)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F30;c)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水胶比宜为0.40~0.45;d)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应采用连续级配骨料,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0mm,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砂率不宜小于50%;e)钢纤维喷射混凝土中宜加入矿渣粉或粉煤灰等活性掺合料。设计无要求时,矿渣粉的掺量可为水泥质量的5%~15%,粉煤灰的掺量可为水泥质量的15%~30%。具体掺量通过试验确定。8.3.11合成纤维掺量通过试验确定。8.4配合比试配、试喷、调整与确定8.4.1按确定的单方混凝土原材料用量进行试拌,测试混凝土的坍落度、泌水率和含气量(需要时)等性能指标以确定基准配合比。8.4.2每盘试拌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应在20L以上,且不少于搅拌机额定容量的1/3。8.4.3根据试配结果对混凝土基准配合比的胶凝材料用量、矿物掺合料掺量、砂率和水胶比做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经计算并调整出三个满足设计要求及本规范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其中一个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用水量应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b)应按本规范7.2规定进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检验。8.4.4试喷应按确定的三个配合比进行,不能满足湿喷施工工艺要求时,应保持水胶比不变进行调整。8.4.5应对满足湿喷工艺施工要求的三个配合比应进行力学性能、耐久性能测试。湿喷混凝土试件制作方法可按附录C进行,湿喷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可按附录D进行。8.4.6试验室理论配合比应按照工作性能优良、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满足要求、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确定。8.4.7湿喷混凝土理论配合比确定后,应进行生产适应性验证。9湿喷混凝土施工9.1一般规定9.1.1湿喷混凝土施工应编制作业指导书,确定施工配套机械,进行工艺性试验。9.1.2瓦斯隧道湿喷作业机械应符合JTG/T3374的规定。9.1.3原材料计量宜采用电子计量设备。计量设备的精度应符合GB/T10171的有关规定。9.1.4湿喷混凝土拌合站宜推行信息化管理。DB50/T1391—20239.1.5湿喷混凝土拌合物严禁加水。9.1.6采用钻爆法施工,湿喷混凝土紧跟开挖工作面施工时,混凝土终凝到下一循环爆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3h。9.2施工机具9.2.1湿喷混凝土设备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a)喷射混凝土设备应具有连续、均匀的工作性能,技术条件应能满足湿喷作业需求;b)混凝土湿喷设备的作业范围满足工程需要;c)隧道湿喷设备工作能力不宜小于20m3/h,小断面隧道可选用小型设备;d)隧道湿喷设备宜具备自动计量功能。9.2.2湿喷混凝土湿喷设备可自带空压机。9.3作业准备9.3.1应检查开挖断面净空尺寸,凿除欠挖。9.3.2应清理受喷岩面的浮石、岩屑、杂物和粉尘等。9.3.3受喷面如有滴水、淋水及股状水处应采取堵水或引排措施。9.3.4应设置控制湿喷混凝土厚度的标识。9.3.5设备作业前应试运转。9.4拌合物的制备与运输9.4.1拌合站的生产能力应与湿喷混凝土单位时间最大需求量相匹配,单台搅拌主机公称容量不宜小9.4.2湿喷混凝土搅拌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a)湿喷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宜小于120s;b)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较普通混凝土规定的搅拌时间延长1min~2min,干拌时间不宜少于1.5min,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c)合成纤维喷射混凝土搅拌时间宜为4min~5min,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9.4.3应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并调整施工配合比,每工班抽测应不少于一次。9.4.4按照批准的施工配合比称量混凝土原材料,每工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检查。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和拌和用水每车(罐)称量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粗、细骨料每车(罐)称量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9.4.5混凝土搅拌投料应符合下列规定:a)湿喷混凝土搅拌时,投入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合料搅拌均匀,再加入水和液体外加剂搅拌均匀;b)钢纤维湿喷混凝土搅拌时,投入骨料、水泥、纤维先干拌后加水湿拌均匀;也可先投放骨料、水泥和水,在拌和过程中分散加入纤维的方法,纤维混凝上投料顺序和搅拌方法应通过现场匀质性试验确定;c)喷射纤维混凝土的搅拌工艺应确保拌和物中纤维分布均匀,必要时采用纤维播料机使其均匀地分散到混合料中,不得成团。9.4.6应对湿喷混凝土混合料容器采取遮盖或保温隔热措施。9.4.7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止混凝土离析、分层和组成成份发生变化的措施。9.5作业基本要求9.5.1喷射混凝土应直接喷在围岩面上,与围岩密贴,受喷面不得填塞杂物。DB50/T1391—20239.5.2喷射混凝土作业应按初喷混凝土和复喷混凝土分别进行,复喷混凝土可分层多次施作。9.5.3喷射混凝土应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而上顺序进行,拱部喷射混凝土应对称作业。9.5.4初喷混凝土厚度宜控制在20mm~50mm,岩面有较大凹洼时,可结合初喷找平。9.5.5根据喷射混凝土设计厚度、喷射部位和钢架、钢筋网设置情况,复喷可采用一次作业或分层作业。拱顶每次复喷厚度不宜大于100mm。边墙每次复喷厚度不宜大于150mm。复喷最小厚度不宜小于50mm。9.5.6后一层喷射混凝土应在前一层喷射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后初喷射混凝土表面已蒙上粉尘时,后一层喷射混凝土作业前,受喷面应吹洗干净。9.5.7未掺入速凝剂的混合料存放时间不宜大于2h。9.5.8喷射混凝土作业时喷嘴宜垂直岩面,喷枪头到受喷面的距离宜为0.6m~1.5m。喷射机工作压力宜根据混凝土坍落度、喷射距离、喷射机械、喷射部位调整,可先在0.2MPa~0.7MPa之间选择,并根据现场试喷效果调整。9.5.9喷射混凝土不得挂模喷射。9.5.10喷射混凝土回弹物不得重新用作喷射混凝土材料。9.6作业施工工艺9.6.1湿喷混凝土施工作业流程应符合图1要求。DB50/T1391—2023<二><二>↓↓↓↓↓↓↓↓↓↓↓图1湿喷混凝土施工作业流程9.6.2湿喷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试喷,混凝土性能合格后方可进行喷射作业。9.6.3料斗混凝土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a)料斗中混凝土面应维持在搅拌轴中线以上,不宜超过料网高度;b)料网中混凝土不宜堆满,放料应控制供料流量,及时清除超径骨料和杂物;c)喷射作业中断时,料斗内混凝土应不少于料斗容积的2/3。9.6.4初喷混凝土支护工艺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a)湿喷混凝土应遵循仰拱、边墙、拱部的喷射顺序;b)边墙环向分层高度宜控制在0.6m~0.9m,拱部环向分层长度宜控制在0.6m~0.9m。9.6.5锚网湿喷混凝土支护工艺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a)湿喷混凝土应遵循仰拱、边墙、拱部的喷射顺序。拱墙喷射时应遵循边墙、拱部的喷射顺序;b)分层喷射时后一层应在前一层终凝后进行;c)边墙环向分层高度宜控制0.6m~0.9m,拱部环向分层长度宜控制在0.6m~0.9m。9.6.6钢架与锚网喷支护工艺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DB50/T1391—2023a)湿喷混凝土应遵循钢架底部、边墙、拱部的喷射顺序。拱墙初期支护复喷时应遵循钢架底部、边墙、拱部的喷射顺序。仰拱初期支护喷射时应遵循拱脚连接板、初支喷射顺序;b)分层喷射时后一层应在前一层终凝后进行。喷射厚度控制拱部不应超过60mm,边墙不应超过80mm;c)喷射路线纵向轨迹长度不大于1根钢架间距。喷浆顺序应优先喷射钢架与壁面间混凝土。9.6.7喷射时,喷嘴宜采用往复喷射、S形喷射或螺旋式喷射路线;喷射角度宜垂直受喷面。(a)往复喷射轨迹(b)S轨迹(c)螺旋线喷射轨迹图2喷射路线示意图9.6.8冬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湿喷混凝土作业区的气温不宜低于+5℃;b)在结冰的受喷面上不得进行湿喷混凝土作业;c)湿喷混凝土强度未达到6MPa前不得受冻;d)湿喷混凝土拌和条件应符合冬期施工方案要求。9.6.9混凝土湿喷设备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a)检查、操作、保养应符合产品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规定;b)管路堵塞时,应先关闭主机后进行清理;c)一次喷射区域的纵向长度不宜大于6m;d)移动湿喷设备时,湿喷设备大臂和滑臂应复位。9.6.10每次喷射混凝土作业结束后宜及时清除拱脚的回弹物。9.7养护9.7.1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天。9.7.2湿喷混凝土在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作业区域内可不洒水养护。9.7.3隧道内环境日均温度低于+5℃时不得洒水养护。9.8质量控制指标9.8.1湿喷混凝土强度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a)控制原材料质量,按设计配合比施工;b)控制速凝剂掺量,优先采用无碱速凝剂;c)控制喷射顺序、风压、角度、分层厚度和喷嘴与受喷面距离。9.8.2湿喷混凝土厚度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a)施工前后应对施工部位进行限界测量、断面扫描,湿喷混凝土不得侵入二衬;DB50/T1391—2023a)施工中加强厚度监控;b)无钢架时,厚度可采用埋钉法或锚杆头控制;c)有钢架时,厚度可采用拱架或锚杆头控制。9.8.3湿喷混凝土密实性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a)按照工艺性试验总结重点控制喷射顺序、角度、距离、分层厚度和风压;b)控制输料流量稠密程度、拌和物和易性、骨料粒径;c)利用钢架锚杆或定位筋将钢筋网片固定牢靠,避免喷射过程中钢筋网片移位、变形或塌落;d)本循环喷射时,检查上循环端头密实性,不密实部位反向喷射密实。9.8.4喷射混凝土后不应出现脱空或空洞现象,施工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a)当超挖量小于50cm应采用喷射混凝土分层喷射回填;b)当拱部超挖量大于50cm时,可预留注浆管,采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回填密实;c)当设置钢架时,应优先沿钢架前后两侧水平斜向喷射钢架与基面间混凝土。9.8.5湿喷混凝土平整度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a)喷射前应设置环向、纵向喷层轮廓标识,加强纵向平整度控制;b)按照工艺性试验总结组织施工,加强吹、刮、铲控制;c)加强断面扫描和观测,必要时及时处理;d)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喷射,及时观察,清除凸起部分和补喷收面。9.8.6湿喷混凝土回弹率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a)根据喷射设备及原材料特点选择适宜的设计配合比,重点控制粗骨料粒径、速凝剂适应性;b)喷射作业前应做好岩面渗水地段的“引、排、截、堵”等措施;c)控制喷射作业参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风压、喷射角度、喷射距离、喷层间隔时间和分层厚度等;d)喷射作业应先对岩面空洞、凹穴和张开裂隙进行喷射混凝土填充;e)选择掺入适宜的外加剂或掺合料,改善湿喷混凝土工作性能;f)根据不同的喷射部位,调整速凝剂掺量。10施工安全环保措施及要求10.1施工安全措施及要求10.1.1发现支护体系变形过大、开裂等险情时,应采取补救措施;必要时,应将人员撤出危险区。10.1.2应在作业面设置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并保持良好状态。10.1.3应保证隧道在湿喷作业时连续不间断通风,风量、风压必须满足施工及规范要求。10.1.4非瓦斯隧道,瓦斯隧道施工供电按相关规定及要求。10.1.5湿喷混凝土施工场地应平整坚实,无设备倾覆风险,工作面应有足够的照明条件。10.1.6根据湿喷混凝土的喷射范围划定出喷射区,除操作人员外喷射区内严禁有人,且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好相关安全防护用具。10.1.7湿喷混凝土操作之前,应检查设备安全装置,喷射设备启动前及启动后,检查机械设备的动机油压、温度,制动系统压力,指示灯的工作情况。10.1.8湿喷混凝土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回弹物伤害操作人员,混凝土湿喷机的喂料筛网,不得任意打开,严禁将手或异物伸入喂料口。10.1.9喷射间隙,应关闭高压风,使喷嘴向下指向地面。DB50/T1391—202310.1.10湿喷混凝土施工中当输料软管发生堵塞时,应反泵排空,再清理堵塞物;当发生管路堵塞或爆裂时,应依次停止混凝土、速凝剂、压缩空气的输送,喷头应由专人看护。10.1.11工作完毕应先停止供料,待机器中余料喷完后,用高压风吹净喷射管路、速凝剂管路后关闭高压风,拆卸机件清洗。10.1.12应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确保下次使用时设备处于完好状态。10.2环保措施及要求10.2.1湿喷混凝土施工中,污染物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排放标准。10.2.2易飞扬材料的运输、储存应使用密闭的车辆及容器,混凝土搅拌应采取除尘措施,外加剂的运输、储存使用专用容器,存放场地应做防渗处理。10.2.3湿喷混凝土鼓励采用环保新型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0.2.4现场应减少施工作业产生的灰尘,随时进行洒水并采取其它抑尘措施;运转时有粉尘发生的施工场地,如混凝土拌合站等投料器设有防尘设备。在这些场所作业的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10.2.5湿喷混凝土宜采用高节能、低噪音的喷射设备,作业环境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现行标准。10.3职业健康10.3.1湿喷施工环境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测试通风的风量、风速、风压,检查通风设备的供风能力和动力消耗;b)应检测粉尘和有毒物质的浓度;c)隧道内气温不宜高于28℃。隧道内气温高于28℃时,宜采取通风、洒水、加冰等措施降低温度。10.3.2应遵守JTG/T3660规定。DB50/T1391—2023掺速凝剂的净浆凝结时间试验A.1试验仪器制作应使用下列仪器:a)天平:量程1000g,分度值不大于0.1g;b)塑料注射器:50ml;c)秒表:分度值不小于1s;d)净浆搅拌机:JC/T727要求e)凝结时间测定仪:JC/T729要求A.2净浆配比净浆配比应符合下列规定:a)水泥400g±lg,用水量140ml(包括液体速凝剂所含的水量);速凝剂按生产厂家提供的推荐检验掺量掺加;b)进行试验时,试验时温度应保持在20±2°C,相对湿度不应低于50%,所用原材料应在试验温度下静置24h。A.3试验步骤液体速凝剂净浆凝结时间试验步骤如下:c)搅拌和入模将称量好的水、400g水泥放入搅拌锅内,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30s停止。用50ml注射器一次加入称量好的液体速凝剂,低速搅拌5s,再高速搅拌15s,搅拌结束,立即装入圆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表面。从加入液体速凝剂算起,全部操作时间不应超过50s。图A.1液体速凝剂净浆凝结时间试验操作流程图DB50/T1391—2023d)凝结时间测定按GB/T1346的方法测定初凝和终凝时间。每隔10s测试一次,直至初凝和和终凝为止,时间从加入速凝剂时算起。A.4试验结果的确定试验结果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a)凝结时间单位为分(min),试验结果以分:秒(min:s)形式表达。同一个试验必须进行两次测定,试验结果以两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如两次测定值的差值大于30s,则试验作废。DB50/T1391—2023(规范性)湿喷混凝土回弹率试验方法B.1试验仪器喷射混凝土回弹率试验应使用下列仪器:a)搅拌机,容积大于lm3;b)喷射设备;c)塑料膜,面积为40m2~50m2;d)机械称或电子称,量程500kg~3000kg,分度值200g~1000g。B.2试验步骤湿喷混凝土回弹率试验步骤如下:a)用塑料膜在待喷面下方地面覆盖40m2~50m2的区域;b)拌制不少于1m3混凝土拌合物,送入喷射设备,待喷射出料稳定后开始进行测试。喷嘴应与受喷面保持90。夹角,喷嘴与喷射面的距离为2.0m。喷射总厚度为80mm~120mm,分两层喷射,每层厚度为40mm~60mm。喷射过程需保证连续不中断,料斗里混凝土在测试开始和结束时需保持均匀一致;c)喷射结束后,从塑料膜上收集回弹料,并进行称重;d)回弹料与总喷出拌合物的质量百分比即为喷射回弹率,总喷出拌合物应扣除喷射稳定前喷射量。DB50/T1391—2023(规范性)湿喷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试件制作方法C.1制作要求湿喷混凝土标准试件制作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a)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试块应采用从现场施工的喷射混凝土大板上切割或钻心法制取,最小),C.2制作方法湿喷混凝土标准试件制作步骤如下:a)将模具以水平约80。夹角置于墙角或固定于墙面,模具长侧边敞开一侧朝下;b)喷嘴与模具面的距离宜控制在1.0m~2.0m。先在模具外的边墙上喷射,待喷射稳定后,将喷头移至模具位置,由下至上逐层将模具喷满混凝土;c)喷射后,应在湿喷混凝土终凝前用抹刀刮平混凝土表面,并移至安全的地方;d)养护1d后脱模。将混凝土大板移至标准养护室,标准养护7d后,根据需要的试件尺寸进行切割或钻芯(底面可不切割),加工成边长100mm的立方体试件或高100mm直径为100mm的圆柱体试件,湿喷混凝土大板周边120mm范围内的混凝土不得制作试件。DB50/T1391—2023(规范性)湿喷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D.1试验仪器湿喷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应使用下列仪器:a)压力试验机,测量精度为±1%:b)切割机;c)磨平机或双端面磨平机;d)钻芯机。D.2试件要求湿喷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a)试件应在湿喷混凝土大板上切割或钻芯取得,试件的制作方法应按本附录C执行;b)湿喷混凝土1d早期强度试验,试件宜在到达龄期前2h加工。28d抗压强度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7d后进行试件加工;c)湿喷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同组试件应在同一大板上切割或钻芯制取。切割法制备的试件应为边长100mm的立方体;钻芯法制备的试件应为直径和高度均为100mm的圆柱体,试件端面应在磨平机上磨平。有缺陷的试件应舍弃。D.3抗压强度试验抗压强度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立方体试件尺寸的允许差值:边长不应大于±lmm,直角不应大于2°;圆柱体试件尺寸的允许差值:端面不平整度为每100mm长度不应大于0.05mm,垂直度不应大于2°;b)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28d,立方体试件试验方法应按GB/T50081中抗压强度试验执行,圆柱体试件按JGJ/T384中抗压强度试验执行,测得值即为湿喷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c)加载方向应与大板喷射成型方向垂直。DB50/T1391—2023湿喷混凝土早期强度试验(射钉法)E.1湿喷混凝土早期强度检测要求湿喷混凝土早期强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射钉法适用于检测湿喷混凝土1d的强度;b)采用射钉法检测时,每次检测不少于2个测区,测区面积宜控制在0.03m2~0.04m2,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宜小于0.3m,且不宜大于2m。测区应避开蜂窝、麻面、钢筋和预埋件等;c)测点在测区内宜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3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50mm;d)检测环境温度应为0°C~40°C。E.2试验使用的主要仪器及参数湿喷混凝土早期强度试验使用的主要仪器及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a)测钉射入力为1000N±8N,工作冲程为20mm±0.1mm;b)测钉直径为3.00mm~3.50mm,精确至0.01mm,测钉长度为35.0mm~40.0mm,精确至0.1mm,测钉钉尖长度为5.0mm±0.01mm(测钉尖角度34°),测钉洛氏硬度(HRC)为62~66;c)深度测量尺精度为0.01mm;d)量规槽长度小于测钉长度0.5mm。E.3射钉法检测步骤射钉法检测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a)检测前,应将混凝土表面打磨平整,并清除表面灰尘;b)检测时,将射钉仪轴线与混凝土测试面垂直,用力握住把手,防止反冲。扣动扳机,使射钉仪自由释放能量。移开射钉仪,用吹风器吹净测孔,测量射入深度值,每一测区应记取7个有效射入深度值,读数精确至0.01mm可按本附录中E.1填写记录;c)在检测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测钉的磨损情况,当测钉能通过量规槽时,应更换测钉;d)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将该值舍去,在其附近重新补测。—测钉射入到钢筋或预埋件上时;—测钉射入到骨料、蜂窝或孔隙内时;—测量值的极差超过1.6mm时,剔除7个测量值中与平均值偏差最大的数据,至所剩测量值极差满足要求且不少于7个。—射钉法检测应在lh内完成。E.4混凝土强度换算及推定混凝土强度换算及推定应符合下列规定:DB50/T1391—2023a)计算测区平均射入深度值时,应从该测区7个射入深度值中剔除1个最大值和1个最小值后,按下式计算平均射入深度值:...........................................................................(E.1)式中:La——测区测钉射入深度平均值,精确至0.01mm;Li——第i个测点的射入深度。b)根据平均射入深度值利用专用测强曲线推算测区混凝土抗压强度值,精确至0.1MPa;c)检测报告可按本规范附录中表E.2填写。表E.1射钉法混凝土强度检测记录表1234567123456DB50/T1391—2023表E.2射钉法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检测单位名称(专用章):报告编号:DB50/T1391—2023(规范性)湿喷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F.1试验仪器湿喷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试验应使用下列仪器:a)钻芯机;b)拉力试验机,测量精度为±1%;c)混凝土拉拔仪;d)千斤顶;e)混凝土拉拔仪配套支撑装置、基座、托架等;f)芯样直接轴拉试验配套支架、接头等。F.2试验要求喷射混凝土与岩石或硬化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喷射混凝土与岩石或硬化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试验(图F.1)应采用现场钻芯拉拔试验或对钻取的芯样进行直接轴拉试验。图F.1粘结强度试验DB50/T1391—2023湿喷法喷射混凝土抗剪强度试验G.1适用范围湿喷法喷射混凝土抗剪强度试验适用范围如下:a)本方法适用于采用双面直接剪切法测定湿唢法喷射混凝土的抗剪强度。G.2试件要求湿喷法喷射混凝土抗剪强度试验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a)试件截面应为100mm×100mm,长度应为截面高度的2倍~4倍;每组应为4个试件;试件的制作及养护应符合GB/T50081的相关规定。G.3试验设备湿喷法喷射混凝土抗剪强度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a)压力试验机应符合GB/T50081中的相关规定;b)试验机上下压板中应有一块带有球形饺座;c)双面剪切试验装置的上下刀口应垂直相对运动。刀口宽度应为试件公称高度H的1/10,上刀口外缘间距应等于H,上下刀口错位a应小于lmm(图G.1)。图G.1双面剪切试验装置简图1—试件;2—刀口G.4试验步骤湿喷法喷射混凝土抗剪强度试验步骤如下:a)从养护地点取出的试件应先擦净并检查外观:然后应测量试件两个预定破坏面的高度和宽度,测量精度及尺寸取值应符合GB/T50081的相关规定;DB50/T1391—2023b)将试件放入试验装置,应使成型时的两个侧面与剪切装置刀口接触。剪切装置的中轴线应与试验机压力作用线重合,调整球铵座,使接触均衡;c)试件应以0.06MPa/s~0.10MPa/s的速率连续、均匀加荷。当试件临近破坏、变形速度增快时,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应记录最大荷载,精确至0.01Mpa;d)当试件的破坏面不在预定破坏面时(图G.2),该试件的试验结果应无效。图G.2剪切破坏示意图1—预定破坏面;2—破坏面G.5计算公式该组试件的抗剪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G.1)B=(B1+B2+B3+BY)...............................................(G.2)............................................(G.3)式中:flc,v—抗剪强度(MPa);Fmax——最大荷载(N);Bw—试件平均宽度(mmH—试件平均高度(mmB1、B2、B3、B4——预定破坏截面的宽度(mmH1、H2、H3、H4—预定破坏截面的高度(mm4个试件均在预定面破坏情况下,应取4个试件计算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剪强度;若计算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两个中间值的平均值之差大于15%,则应取两个中间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剪强度;若计算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两个中间值的平均值之差均大于15%时,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应无效;4个试件中有一个不在预定面破坏情况下,应取另外3个试件计算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