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地理技能
概念辨析
一、地形类型、地形区(地形单元)、地形部位
1.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按其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类
型。
2.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不同的地形区之间往往以山脉和河流作为分
界线。地形区的命名方式一般为地名+地形类型,如青藏高原、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等。
3.地形部位是小范围地区(大比例尺地图上)的山峰、陡崖、洼地、鞍部、山谷、山脊等。
二、地形特征与地势特征
1.地形特征指的是该区域的地表形态的特征。一般从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起伏等方面描述
地形特征。
2.地势是指地表形态起伏的趋势,包括地表形态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或坡度陡缓程度。地势
特征是地形特征的组成部分。一般从地势高低、地势起伏大小(陡缓)、xx高XX低(由XX向XX倾斜)等
角度描述地势特征。
3.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0米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区分平原和低丘陵;500米、1000米显示
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原理方法
一、等值线的判读
项
数值范围延伸方向疏密程度弯曲状况局部小范围闭合
目
①山峰:中高周低;②
等①等高线密坡陡,等高
①区域地势起①山脊:凸向低处;②山谷:凸盆地、洼地:周高中
高地形走向,如山线疏坡缓;②坡面凸
伏大小;②海拔向高处;③鞍部:正对的两山低;③表示高度不在正
线脉走向凹:高疏低密一凸坡,
最大、最小值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常范围特点:“大于大
高密低疏一凹坡
的”或“小于小的”
①向高纬凸:陆地夏季、海洋
①区域所在半①与纬线平行①判断温差大小:密大①山峰(低温)、盆地
冬季、暖流、地势低。②向
等球:向北递减一(太阳辐射);②与疏小;②我国冬季密,(高温)、城市热岛效
低纬凸:陆地冬季、海洋夏
温北半球,向南递海岸线平行(海夏季疏;③温带密,热应(高温);②表示气温
季、寒流、地势高。③凸高
线减一南半球;②陆位置);③与等带疏;④陆地密,海洋不在正常范围内,判读
值低,凸低值高:等温线向高
区域气温差别高线平行(地疏;⑤平原、高原面技巧为“大于大的、小
值方向凸气温低;反之,气温
幅度大小形、地势)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密于小的“
_高
续表
项
数值范围延伸方向疏密程度弯曲状况局部小范围闭合
目-
等①区域气压差判断风向:近地面风向同幅图中等①高压脊(线):等压线弯曲
①判读气压场类型:高气压
压别幅度大小;②由高压指向低压斜穿压线越密集,最大处,数值由高指向低处
中高周低,低气压周高中低;
线判读高、低气等压线;高空风向与等水平气压梯为高压脊(类同于等高线图
一②表示气压不在正常范围
压中心位置压线平行度力大,风力中的山脊);②低压槽(线):
强;等压线越等压线弯曲最大处,数值由特点:“大于大的”或“小于小
稀疏,水平气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类同的“
压梯度力小,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
风力越小
等值线的延伸方向表
①凸高为低:等值线向高值介于两等值线间的异常区
①同线等值;②明等值线数值变化的
方向凸数值小。②凸低为域,其数值“大于大的,小于
全图等距(等值大致趋势及其影响因
等高: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数小的”,即如果闭合等值线与
距):相邻两线素,如等高线走向受地
值线密差值大,值大。③可添加辅助线(垂相邻两线中的较小数值相
相差一个等值形、地势影响,等温线
线线疏差值小线法、切线法)判断等值线等,则闭合区域低于较小数
距或数值相等;走向受太阳辐射、大
弯曲处数值的大小。④平值;闭合等值线与相邻两线
③极大值、极气环流、海陆、地形
直:影响因素相对简单;弯中的较大数值相等,则闭合
小值及其位置地势、洋流等因素影
曲:影响因素相对复杂区域高于较大数值
响
一
二、统计图表的判读
1.坐标图
(1)平面直角坐标图。
平面直角坐标图,又称二维坐标统计图,主要包括折线图、曲线图、柱状图、雷达图、点状图
等。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它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规
律。平面直角坐标图的判读方法如下。
8
/%
蒯
*6
D
Y4
汨
用2
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
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
①认清图名:图名能够说明该图的主题内容。
②看清纵、横坐标所示要素和标注内容。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时间或空间变化
规律,如“世界人口增长图''中的曲线,表示世界人口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
绝对数量,如“某地年降水量变化图''中,降水柱就表示了各月降水量数值大小。
③注意图中地理事物的变化。不仅要注意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区分出不同阶段、增
减趋势和程度,否则就无法总结出地理变化规律。另外还要关注极值,并解释其成因。
④解读坐标图要全面比较量化信息。如对比两幅降水量柱状图的降水量多少
时,不能仅看降水柱高度,还要看清坐标单位数值是否统一。
(2)正三角坐标图。
正三角坐标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内作若干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
常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其判读方法如下。
①方法一:读准三个坐标轴的原点及变化趋势,即如图中的箭头甲、乙、丙所示的方向;过某点作
平行于和所读坐标轴原点相交的另一个坐标轴的平行线a、b、c;找出该平行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读
出数据。在下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约为23%,15〜64岁约为73%,65岁及以上约为
4%»
甲
方法一
②方法二:过三个"0”点分别作三个轴的垂线,将平面三角形坐标转化为平面直角坐标。转化之
后,按直角坐标系的读取方法来读取,即得出正确的结果。下图A地第一产业为20%,第二产业为
30%,第三产业为50%。这种方法符合大家的读图习惯,可以大大降低读图难度,提高读图的准确率。
方法二
2.结构图
结构图是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一种形象直观的地理图像,常采用几何图的比例
分割手段制作而成。常见的结构图有扇形(饼状)图、柱状图和矩状图,如下图所示。
珠江三角洲产业构成变化状况
各种能源所占百分比/%
100核能
水能
80天然气
60
石油
40
20
0-------------------------------------------------------
1925193519451955196519751989年份
1925—1989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
(1)结构图的判读思路。
①看清图例和图中的文字说明,了解该图反映的主题及地理要素。
②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首先仔细读图,认识结构图的组成要素,认识各要素的比例及大
小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③对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纵向上对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认识
其发展变化;横向上对比不同地理事物结构特征的差异或联系。
④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揭示问题,做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2)结构图的分析技巧。
①单图的阅读:a.读取图名,明确图示内容;b.阅读坐标(横坐标、纵坐标,观察坐标设置是否严
格)、明确单位、读出数据;c.提取已有知识信息,分析图中各要素间相互联系,发现隐含信息;d.注意整
体和局部分析、宏观与微观分析,防止忽略重要细节和以偏概全。
②叠加图和组图的阅读:a.注意不同图形的特点,如曲线图易于反映变化趋势,饼状图和圆形百分
比图容易把握整体和组成,柱状图比较形象直观;b.综合分析组图所蕴含的信息含义,善于从不同角度
获取、解读信息。
3.统计表格
解读表格,最关键的是要灵活运用表格中的数字,从数字中找出表格要反映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的规律,切不可被表中众多的数据所迷惑。一般而言,解读表格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抓主要线索,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表格中虽然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有主次、轻重之分,
主线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2)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解读表格重在认识表格统计中反映出的地理原
理和地理规律,也就是在理性上作定性认识。大多数表格可以直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
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做定量计算,就必须要整理数据、计算数据,做出信息的数量或
等级的定量认识,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解读表格是做定性、定量分析还是仅做定性分析,因题而
异,解题时要仔细审题、灵活掌握。
(3)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差异、相反和相似
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并发散思维。
一图胜千言
一、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类型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类型的依据如下表所示。
类型主要特征
平原海拔<200m,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
同原海拔>5()()m,顶部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小;边缘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
山地海拔>500m,相对高度大;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山脉处等高线多呈带状延伸
丘陵海拔200-500m,地势起伏和缓
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部低,内部地势起伏较小,边缘地势陡
峡谷两侧高,中部低,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峡谷两侧等高线呈对称分布
以我国某区域地形图为例判断地形类型。
二、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气温的分布受纬度位置、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分布因此也存在差
异,具体图文分析如下(注:m、n为纬度,m>n;r为气温,介,2>勾>/4)。
其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市区气温高,
他形成封闭的高值区
纬度位置______地地形海海陆陆热热力力差差异异洋洋流流
受纬度位置随着海拔的升高,夏季,陆地增温快,暖流流经
的影响,气气温下降,每升气温高,等温线凸的海区气
温从低纬向高100m气温下向高纬;海洋增温高,等
高纬递减,温慢,气温低,等温温线向高
降约0.6℃o受地
等温线大致形影响,等温线线凸向低纬。冬纬凸出;
与纬线平行向低纬弯曲季相反寒流相反
认知结构
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描述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是考纲的能力要求之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主要包
括点状、线状(包括各种等值线)、面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发展变化。
一、点状分布地理事物的描述
点状分布的地理事物很多,描述语言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较稀或较密”“该地理事物
在区域地图中的分布方位”等。其常用答题模板如下表所示。
描述角度包含内容
总体是均匀分布还是差异分布等
疏密分布的密度特征,其密度变化体现在哪些地方,具体说出哪里密集、哪里稀疏
续表
描述角度包含内容
方位地理事物是轴向分布还是趋势分布,哪个方位密度高或低
叠加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相关性),概括出反映的规律或问题等,如“沿着……分布”
二、线状分布地理事物的描述
线状地理事物分布图以等值线图居多,其他也有,如交通线分布图等。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
方向的走势(走向)及疏密特点,其中走势特点还应指出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关性或反映出的内在实
质。其中等值线分布图的常用答题模板如下表所示。
描述角度包含内容
走势看其走向、延伸方向(沿纬线、沿河流、沿山脉、沿海岸等);有些需分段描述
续表
描述角度包含内容
数值要从数值范围、变化趋势两方面考虑,同时要注意极值区(最大值、最小值)的分布
疏密指出疏密的空间差异
|弯曲描述等值线的弯曲(凸出)方向,由“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判读出数值高低,出现闭合往往为极值M
三、面状分布地理事物的描述
描述角度包含内容
地理位置说明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或多个地理事物的相对方位
分布范围说出其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界线
形状、面积指出其形状、延伸方向,以及与相关地理事物的联系;大致的面积(或面积大小的比较)
示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为福建省年降水量等值
线分布示意图和该区域近十年地质灾害各月年平均发生的次数统计。
118-E
11R°E
(1)简述福建省年降水量的总体分布特征。
(2)概括福建省地质灾害月际变化特点。
昌(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递增;西北地区受地形影响,降水最多;东部沿海地区降水最少。
(2)每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主要分布在5-8月;分布不均匀;6月发生次数最多。
专题二地球的运动
概念辨析
一、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
名称含义
地方时地球自西向东自转T同一纬度较东的地点比较西的地点时刻要早一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一地方时
区时每个时区都采用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共同使用的标准时间
北京时间我国统•使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间
国际标准时
零时区的区时,即00经线的地方时
间(世界时)
二、昼夜现象、昼夜交替现象、昼夜长短
现象产生原因
昼夜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地球自转
昼夜长短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
三、日界线与1800经线
L自然日界线:指地方时为0:00的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跨越该经线日期加一天。
2.人为日界线:大致与180°经线重合,顺地球自转方向跨越该日界线日期减一天(180°经线可以
代表人为日界线,但二者并不完全重合)。
四、欧美四季、中国传统四季、气候四季
1.欧美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个节气为四季起点。
2.中国传统四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4个节气为四季起点。
3.气候四季:以候(5天)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即候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候平均气
温超过22℃为夏季,当候平均气温为10〜22℃时则为春季或秋季。北温带国家一般以3、4、5月为
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2、1、2月为冬季。
原理方法
一、时间计算方法
1.赤道参照法:赤道始终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
2.晨昏圈切纬线法:晨昏圈与纬线切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0:00或12:00。
3.直射经线法: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00。
4.平分昼夜半球法: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00,夜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00。
5.日太阳高度最大法:正午太阳高度12:00出现,物影最短。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
1.计算: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2.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地方时为12时。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
与太阳光线方向相反。
4.计算楼间距。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人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
则最小楼间距£=/?/tan//o
5.判断昼长。一天中太阳高度大于0的时段即为昼长,也可以用此时段所跨经度范围(昼弧)占
360°的比例来推算昼长。太阳高度为0即为日出、日落时刻。
三、昼(夜)长的计算方法
1.利用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2x(地方时12时-日出时间)=2x(日落时间-
地方时12时),如下图所示。
地方时12时
|II
日出正午日落
2.利用昼弧计算:昼长=昼弧度数/360°、24=昼弧度数/15°
3.利用太阳高度计算:昼长即为某地太阳高度大于0的时段间隔。
4.利用对称“互补”规律计算:同一天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地,昼长和为24小时(一地昼长等于
另一地夜长);同一地点冬至日与夏至日的昼长和为24小时,因此关于夏至、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
昼长、夜长、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相等;关于春分、秋分对称的A、B两天,则A昼长等于B夜长,A
夜长等于B昼长。
一图胜千言
光照图的判读
对光照图中的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与解读可以确定时间(时刻、日期、季节)、角度(黄
赤交角、直射点、太阳高度)、长短(昼夜分布与变化)。
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二分日重
合,其他日期斜交,其夹角与宜
直射点
射点的纬度值相等,由此可确定
①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进而推算发
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所求纬度与
生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90
晨昏线与纬线有两个直射点纬度的差;
切点,分别是出现极②太阳自射的半
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球(南或北)昼K夜
纬度,其所在的经线短,纬度越高昼
分别是昼半球、夜半越K,且该半球
球的中分线,地方时太有极昼现象;③宜
分别为12:00、0:00射点所在经线的地
方时为12时
%
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
晨昏线把所在纬线分
为昼弧和夜弧,两个太阳光线与晨昏圈平面始终垂直,
交点的地方时分别是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由此可判断日出、口落方位:太
该纬线的日出、口落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极昼、极
时间,由此可以计算晨线和赤道交点的地夜区除外)东北日出,西北口落;
该纬线的昼长或夜长方时为6时,昏线和赤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极昼、
道交点的地方时是18时极夜区除外)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认知结构
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因素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昼长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
度正午太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阳高度
地势地势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路程短,且大气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天气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
示例
读我国部分城市地理纬度与年平均日照时数表和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
列各题。
年平均日照
城市地区地理纬度(北纬)
时数小
南京2182.432°04,
上海1986.131°09'
重庆1211.330°40,
杭州1902.130°20,
宁波2019.7290541
拉萨3005.129°43'
(1)描述图中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20千卡/平方厘米的曲线的走向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试比较图中台湾岛东、西两侧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说出表中所列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的城市,并分析原因。
翳(1)东部受纬度的影响呈东西走向,而西南地区受地形地势影响呈南北走向。
(2)西侧高。西侧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东侧反之。
(3)拉萨。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阴雨天气少。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
概念辨析
一、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地球输送热量,称为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面增温,以辐射的形式向大气输送热量,称为地面辐射。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大气增温,以辐射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和地面输送热量,称为大气辐射;射向
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
二、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
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少,故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
三、低压(气旋)与低压槽、高压(反气旋)与高压脊
1.低压(气旋)与低压槽
(1)低压(气旋):如果某天气系统中心气压低于四周,那么从气压角度说,该天气系统是低压,从气流
角度说,该天气系统是气旋。低压(气旋)中心多阴雨天气。
(2)低压槽:从低气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气压比两侧低,可能形成锋面,多阴雨天气。
2.高压(反气旋)与高压脊
(1)高压(反气旋):如果某天气系统中心气压高于四周,那么从气压角度说,该天气系统是高压;从气
流角度说,该天气系统是反气旋。高压(反气旋)中心因气流下沉,难以成云致雨,故天气晴朗。
(2)高压脊:从高气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气压比两侧高,因气流向两侧辐散,不可能形成锋
面,天气晴朗干燥。
四、锋面气旋与热带气旋、台风(飓风)
1.锋面气旋与热带气旋
(1)锋面气旋:是含有锋面的气旋,一般分布于温带地区。锋面发育在低压槽中。
(2)热带气旋:分布于热带的低气压中心,一般不会出现低压槽,不会与锋面叠加。
2.台风(飓风)是热带气旋中最强的一级,因所处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分布于西北太平洋上的称
为台风,分布于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称为飓风。
台风的形成过程:在温度超过26C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近洋面气温高一大量空气膨胀上升
一近洋面气压降低一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流入补充—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
空气上升过程中,水汽冷却凝结,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一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
旋转得更加猛烈一形成了台风。
台风的形成条件:温度高+地转偏向力。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无法形成台风。
五、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均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季风性湿润气候没有季风气候典型,也就是夏季气温可能没有季
风气候高,降水也没有季风气候集中,冬季气温稍高,降水也稍多。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
25°N〜35°N亚欧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的东岸。
六、降水年际变化、降水季节变化、降水变率
L降水年际变化:指的是各年降水量的差异,专业上常用年降水变率来计算。
2.降水季节变化:指的是各月份降水量的差异,专业上可用季降水变率来计算。温带海洋性气
候、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小,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
3.降水变率:用来表示降水年际变化或季节变化等,考查较多的是年降水变率,其计算方法如下:
年降水变率=|某年年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降水变率越大,旱涝灾害频率越高。在各种气候类型中,季风气候区年降水变率最大;我国干湿地
区中,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年降水变率较小,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年降水变率大。
原理方法
一、大气的运动
1.热力环流的形成
空气受热
大气
地面膨胀上升同一水大气的
垂直
冷
热引起形成
平面气水平运
不
运动
均刍
空气冷却压差异
收缩下沉
■I热力环流卜
2.高空风和近地面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高空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个力作用,当二力平衡时,风向稳定、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作用,当三力平衡时,风向稳定、与等
3.大气环流的形成
|地区间.热不均1~U热力,环流|
-1地球球形~J-
I太阳辐射,纬度旃I单圈:环福
-J-
I地转向向力I----T三圈羽流|
地黄
球赤
公交I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I
即期
I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H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1
南
,1,I,~亚
I海陆热,力差别——U气一带的块状痫1夏
I~季
I李环流卜----------------
二、气候类型
1.气候成因
(1)影响气候的因素。
形成因子对气候影响的表现
太阳辐射
(纬度位气温从低纬到高纬递减
置)
大气压
气低气压带控制多雨,高气压带控制干燥;西风带控制多雨,信风和极地东风控制干燥;海风控制多雨,陆风
带、
环(离岸风)控制少雨;风从低纬吹向高纬增温,反之降温
风带
流
-季风夏季风控制高温多雨,冬季风控制低温少雨
续
表
形成因子对气候影响的表现
下垫海陆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
面分布
地形山地、高原较同纬度平原气温低,气温口较差大、年较差小;山地迎风坡比背风坡降水多
洋流暖流使沿岸气温增高,降水增多;寒流使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2)不同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分配及其原因。
雨型气候类型形成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年雨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夏雨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带来湿润气流
温带季风气候
续表
雨型气候类型形成原因
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极地气候终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或极地东风带控制
2.气候类型的判断
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和降水两大气候要素的特征来进行。具体判断时一般遵循“以温
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步骤。
(1)根据气温确定南北半球。
根据最热月或最冷月以及年气温曲线的形态可以确定南北半球。
气温最年气温曲
-l/fln结论
高月最低月线形状
7—8月1―2月峰型(上凸)北半球
1—2月7—8月谷型(下凹)南半球
(2)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类型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气候类型
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热量带全年降水分配
年雨型,各月降水量均在100毫米以h热带雨林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750〜10(X)毫米热带草原气候
>15℃—热带
夏雨型,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热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年降水量250毫米以下热带沙漠气候
续表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气候类型
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热量带全年降水分配
冬雨型,年降水量300-1()()()毫米地中海气候
0-15℃最热月均温大于25℃亚热带
夏雨型,年降水量800-1600毫米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最热月均温10-20°C温带年雨型,各月降水均在50毫米左右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400-800毫米温带季风气候
最热月均温20C以上温带
少雨型,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温带大陆性气候
<0℃
最热月均温10-20℃亚寒带年降水量250〜500毫米,集中夏季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最热月均温10℃以下寒带少雨型,年降水量200〜300毫米极地气候
三、天气系统与天气
1.天气系统与天气变化
气压场天气特征
低压(气
旋)、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低压槽
高压(反气
旋)、iWi压气流下沉,多天气晴朗
脊
过境前:晴暧天气(暖气团控制);过境时:降温、刮风、阴天、下雨;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冷锋
(冷气团控制)。雨区范围小,主要在锋后;降水强度大,历时短
过境前:晴冷天气(冷气团控制);过境时:阴雨天气,多连续性降水或雾;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
暖锋
晴(暧气团控制)。雨区范围大,主要在锋前;降水强度小,历时长
准静止锋降水强度小,阴雨连绵
2.我国典型的天气现象
典型时
地区成因天气特征
天气间
春春华北
3—5月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季尚未到达;农业用水量大干旱少雨
旱李地区
一一
冬
和
沙国
春
七
方
尘季地面沙尘物质充足;大风(冷锋等过境);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大风降温,空气混浊
一
暴一
更江淮
江淮准静止锋阴雨连绵
初流域
盛长江中
反气旋(西太平洋副高)控制炎热干燥
下游
F1夏
东南
秋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风沿海
续表
-
典
型
时地
天成因天气特征
间区
气
全
国
寒: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造成大范剧烈降温、大风、霜冻、雨雪;春季在西北和华
大
潮部围的剧烈降温(冷锋过境)北地区易引发沙尘天气
1一
续表
-
典
型
时
天地区成因天气特征
间
气
贵
阳冬季北方来的弱冷气团遇到云贵高原阻挡形成昆明准静止锋,昆明位于暖气团i侧,多晴暖天气;贵阳受锋面
冬控制,多冷湿天气
雨
一图胜千言
一、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太阳辐射温度带大气环谨大洋东的大陆四部|大防中部|大劫东部大洋西侧大气环流
极地高气乐播90°冰原气候900被地高气履带
寒带
样原气候,寒
J极地J70°:流J极地J
66'34'犬东风带犬@时,东风带/
/_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即极地海带即极地
递海洋性55°
温带低气压带温带温带季低气压带
大陆性风气候
方,西风带,40*地启
气候35-\\
向寒:30°气候亚热带季
2r26,硼热带风气候“A季风环流
高气压带流;热带沙漠气候\\
;20°然带李[流
J信凰带)热带草原气候风气候
热带闲林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000°赤道低气压带
1.理解成图条件:模式图的成图前提都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在假设的理想条件下对地理原理、
规律的应用。太阳辐射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大气环流主要影响降水的多少及其季节分配。受
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形成了气候类型的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塌方地段地主协议书
- 学生安置协议书模板
- 解除房屋拆迁协议书
- 亲友借住协议书范本
- 冷库技术依托协议书
- 就业解约协议书范本
- 民宅卖房协议书范本
- 客人旅游协议书范本
- 青阳华府认购协议书
- 协议书离婚房产归属
- GB/T 20424-2025重有色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
- 输油管道安全培训
- 使用错误评估报告(可用性工程)模版
- TSG 23-2021 气瓶安全技术规程 含2024年第1号修改单
- GB/T 17622-2008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
- 叶斑病的诊断与防治
- 高效液相色谱简介及操作课件
- 东荣一矿12 Mta的新井设计矿井冲击矿压及防治措施至煤柱设计智能演变
- 脑卒中早识别及预防治疗课件
- 氟橡胶基本课件
- 上海市一模二模或中考数学答题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