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新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娄底市新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娄底市新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娄底市新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娄底市新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了解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有多种途径。下列各项中,可信度最高的是()A.考古发现 B.神话传说 C.影视作品 D.历史小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考古发现的是当时的遗物,是一手资料,是最可信的,A项正确;神话传说、影视作品、历史小说均有人为加工因素,是二手资料,排除BCD项。故选A项。2.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粟”、“彩陶”等信息判断可知该遗址可能是半坡遗址,故选D;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没有培植农作物,排除AB;河姆渡人培植的是水稻,排除C。3.哪一场战役后,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长平之战【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结合所学可知,炎帝、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黄帝征服中原各族的过程中,与炎帝两部落在阪泉进行了一次战争,史称阪泉之战。阪泉之战炎帝战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A项正确;涿鹿之战是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之间的战役。排除B项;牧野之战是周武王和商纣王之间的战争,排除C项;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排除D项。故选A项。4.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这一传说反映的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他们根据才德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方法在历史上称作“禅让”。选项A符合题意;B项是古代君王去世后,将君王的位置转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赐给亲属和功臣,分封他们为诸侯,C排除;科举制是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周边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D排除。故选A。5.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他的建立者是()A.汤 B.禹 C.启 D.周武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他的建立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B项正确;汤建立了商朝,与题干“夏朝”不符,排除A项;启是夏朝的第二代国王,排除C项;周武王建立了西周,与题干“夏朝”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6.西周后期,国王周厉王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这一事件史称()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盘庚迁殷 D.国人暴动【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了“国人暴动”,周厉王逃亡。D项正确;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排除A项;武王伐纣,建立西周,排除B项;盘庚迁殷发生在商朝,排除C项。故选D项。7.文物是鲜活的历史。现存商朝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一件是()A.青铜面具 B.四羊方尊C.司母戊鼎 D.人面鱼纹彩陶盆【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司母戊鼎,是现存商朝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反映了我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C项正确;青铜面具不是现存商朝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排除A项;四羊方尊不是现存商朝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排除B项;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原始居民的彩陶,排除D项。故选C项。8.了解历史离不开文字记载,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楷书【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清末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主要记载商朝的政治、经济、祭祀等活动,甲骨文是一战比较成熟的文字,故A符合题意;金文、小篆、楷书与题干无关,故B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9.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牛’、‘耕’”作为名”,由此判断与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之交,中国铁制农具的出现及牛耕技术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进步,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10.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美称的著名水利工程是()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长城【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B。11.下列属于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是()A.无为而治 B.仁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D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主张,排除A项;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排除B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故选D项。12.古代皇帝的诏书中常常出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字样,“皇帝”的称谓最早出现于()A夏朝 B.战国 C.秦朝 D.汉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的“‘皇帝’的称谓最早出现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皇帝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的称谓最早出现于秦朝,C项正确;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早出现皇帝称号是在秦朝,夏朝和战国时尚未出现皇帝称号,排除AB项;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早出现皇帝称号是在秦朝,不是秦朝之后的汉朝,排除D项。故选C项。13.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添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 B.秦朝的刑罚很残酷C.秦朝的徭役很繁重 D.秦朝的战争很频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的“五人共同盗窃……,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秦的暴政中的刑罚严酷,B项正确;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兵役繁重都属于秦的暴政的表现,但是题干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C项;秦朝的战争很频繁与题干信息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4.贾谊的《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领导人是()A.陈胜、吴广 B.项羽、刘邦 C.卫青、霍去病 D.老子、孔子【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A项正确;项羽、刘邦是陈胜、吴广以后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排除B项;卫青、霍去病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排除C项;老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排除D项。故选A项。15.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个朝代建立的相关史实,这个朝代是()朝代建立者时间都城刘邦公元前202年长安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东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我国某个朝代建立的相关史实”和所学知识可知,表中“建立者刘邦”“时间公元前202年”“都城长安”,由所学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C项正确;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排除A项;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排除B项;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排除D项。故选C项。16.汉武帝时,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下令废除旧的钱币,改铸()A.圆形方孔半两钱 B.五铢钱C.铲形币 D.人民币【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他将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下令废半两钱,统一铸造五铢钱,B项正确;圆形方孔半两钱是秦朝的货币;铲形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排除AC项;人民币是我们今天使用的货币,排除D项。故选B项。17.“外戚梁冀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材料反映的史实是()A.皇帝早逝 B.幼主继位 C.宦官得宠 D.外戚专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外戚梁冀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可得出这与外戚专权有关,外戚控制了政权,导致乱政,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皇帝早逝,幼主继位,排除AB项;材料中没有宦官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18.《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A.打击匈奴 B.开拓疆域 C.管理西域 D.开通商路【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初西域各国受到匈奴的控制,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历尽艰难到达大月氏,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打击匈奴,故此题选A。19.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A.修了万里长城 B.发明印刷术 C.改进造纸术 D.创立道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蔡伦”“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制造便于书写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C项正确;修万里长城与蔡伦无关,排除A项;发明印刷术与蔡伦无关,排除B项;创立道教与蔡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0.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A.巨鹿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是发生在孙刘联军和曹操之间的一场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D项符合题意。巨鹿之战是秦朝末年的一次战争,A项不符合题意;淝水之战是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战争,B项不符合题意;官渡之战是发生在袁绍和曹操之间的一次战争,是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决定之战,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21.三国中魏政权的建立者是()A.曹丕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三国中魏政权的建立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自称皇帝,国号为魏。A项正确;刘备建立蜀国,排除B项;孙权建立吴国,排除C项;诸葛亮辅佐刘备,排除D项。故选A项。22.我国古代史上曾建立了一个政权,关键词:司马炎、短暂统一、八王之乱。根据这三个提示语可判断,这个政权是()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前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司马炎、结束分裂、八王之乱”可以判断出这个政权是西晋,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晋惠帝时期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故选B;东汉是刘秀建立,A错误;东晋是司马睿建立,C错误;前秦是苻坚建立,D错误。23.宋、齐、梁、陈因为都城都在一个地方,都偏安于江南,故统称为南朝。南朝的都城均在()A.洛阳 B.长安 C.北京 D.建康【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东晋灭亡后,南方地区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它们都定都建康,合称为“南朝”,D项正确;洛阳、长安、北京都在北方地区,地理位置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24.“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描写的是淝水之战,其交战双方是()A.刘邦对项羽 B.袁绍对曹操 C.前秦对东晋 D.蜀对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描写的是淝水之战”和所学知识可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发生在三国两晋时期的淝水之战中,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东晋与前秦,C项正确;刘邦对项羽之间的战争为楚汉之争,排除A项;袁绍对曹操之间的战争为官渡之战,排除B项;夷陵之战,这是吴蜀之间最大的一次战役,吴国以陆逊为将军对抗刘备的蜀军,最后刘备败北,排除D项。故选C项。25.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的数学家是()A.贾思勰 B.祖冲之 C.王羲之 D.顾恺之【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的数学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1000年,B项正确;贾思勰是农学家,排除A项;王羲之是书法家,排除C项;顾恺之是画家,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28、29题各12分,共50分)26.为了准备期末考试,新化县某中学的刘洋同学围绕以下三个重点知识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其中,一起来回答问题。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这种制度封哪些人为诸侯?材料二丝绸之路(2)根据材料二,设计一条丝绸之路的简易路线。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3)据材料三,概括商鞅的主要措施。(4)后来,有人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被处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说明理由。【答案】(1)分封制;宗亲、功臣。(任写一个)(2)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3)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4)成功了;理由: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解析】【小问1详解】制度:据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结合所学可知,分封诸侯的制度是西周的分封制。人物:据所学可知,分封制是指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故分封的对象是宗亲和功臣。【小问2详解】路线:根据材料二“丝绸之路”示意图可知,丝绸之路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简易路线为: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小问3详解】措施:据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可知,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小问4详解】评价:结合所学可知,我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了。理由:商鞅变法的是成功的,因为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7.“秦时明月汉时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1)材料一中李白诗句歌颂了秦始皇的哪一丰功伟绩?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秦始皇采取什么措施?材料二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2)依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政策?汉武帝为了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三朝代统治政策治世局面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①东汉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光武中兴”(3)材料三表格中①应填哪一个治世局面?请比较上表的统治政策,找出“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有哪些?(4)综上所述,秦汉时期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是什么?【答案】(1)统一中国;郡县制。(2)颁布推恩令;刺史制度。(3)文景之治;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等。(4)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解析】【小问1详解】功绩: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诗句描写的是秦始皇消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史实。措施: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小问2详解】政策:据材料二“主父偃”“今诸侯子弟或十数……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措施: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分成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小问3详解】治世局面:结合所学可知,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因素:据材料三“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对比可知,“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有: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等。【小问4详解】特征: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大一统,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汉朝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局面。故秦汉时期的特征是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8.“东汉末年起三国”,“魏晋尽风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材料二“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行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①:②:(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实行“汉化”的原因。你最欣赏他的哪一项“汉化”措施?为什么?(3)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两则信息的关系。若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部农学著作?(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哪些历史发展趋势?【答案】(1)①魏;②隋。(2)汉化原因:深受汉族文化吸引;改变鲜卑落后面貌;提升自己的统治力。措施:迁都洛阳;颁布均田令;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移风易俗。(任答1点计)欣赏的原因:符合促进民族交融之意均可。(3)关系: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或写北民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因果关系等)。《齐民要术》。(4)民族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了基础。【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十六国是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五胡在中国北方范围内相继建立的国家,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设洛阳为陪都。589年,隋灭陈,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所以①是魏,②是隋。(2)根据材料二内容“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行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可知,孝文帝实行“汉化”的原因有深受汉族文化吸引;改变鲜卑落后面貌;提升自己的统治力。第二小问可从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任选一个,如迁都洛阳;颁布均田令;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移风易俗等。欣赏的原因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促进民族交融等。(3)根据材料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是北方人口南迁,图2反映的是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两幅图片之间的关系是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或写北民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因果关系等)。材料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结合所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