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选择题请用2B铅笔按要求涂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所著的《世界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中,有8位中国人入选,隋文帝入选的原因是A.创立皇帝制度 B.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C.出现开元盛世 D.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答案】B【解析】【详解】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故B符合题意;创立皇帝制度是秦始皇,排除A;出现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时期,排除C;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是隋炀帝时期,排除D。故选B。2.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你认为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官员B.改善了用人制度,提高了官员素质,促进了教育的发展C.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D.由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加强君权统治【答案】B【解析】【分析】

【详解】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提高了官员素质,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A项是科举制诞生的背景;C项是科举制的消极影响;D项加强君权统治不是其积极影响,其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故此题选B。3.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图中①对应的朝代相关的史实是()A.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B.开凿运河,创立科举C.繁荣开放,封建盛世 D.重文轻武,科技发达【答案】C【解析】【详解】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时间是618年~90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应的是唐朝,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中外交往频繁,先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因此“繁荣开放,封建盛世”符合这一时期的特征,C项正确;“政权分立,民族交融”对应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A项;“开凿运河,创立科举”对应的是隋朝时期,排除B项;“重文轻武,科技发达”对应的是宋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4.白居易的《长恨歌》写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渔阳鼙鼓”是指公园755年安禄山叛乱,该事件导致()A.外戚宦官专权 B.唐朝由盛转衰 C.南北十国并立 D.中原五代更迭【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B选项符合题意。外戚宦官专权主要指东汉时期。南北十国并立、中原五代更迭发生于五代十国,ACD可排除,故答案选B。5.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知,秘阁,宋官名。北宋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在崇文院中堂建阁,称秘阁,收藏三馆书籍真本及宫廷古画墨迹等,有直秘阁、秘阁校理等官。元丰改制,并归秘书首。通判,宋为加强控制地方而置于各州、府,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并有监察官吏之权,号称“监州”。因此符合这一时间的只有宋朝,D项正确;秦、汉、唐在宋朝之前,不符合史实,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6.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源。造成图中局势出现的原因()A.分封制瓦解 B.藩镇割据 C.重文轻武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五代十国后期形式”结合所学知识,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皆是手握兵权的武将;虽然政权分立。当时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瓦解,排除A项;宋代重文轻武,排除C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中后期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7.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于是太祖采取的措施是()A.杯酒释兵权 B.改革科举制C.重文轻武的政策 D.实行变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材料现象,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杯酒释兵权,借此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A项正确;改革科举制不是应对“节镇太重”的措施,排除B项;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排除C项;实行变法不是应对“节镇太重”的主要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8.转运使是我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实行这一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A.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B.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条件C.避免地方官吏的腐败 D.解决支付给辽、西夏岁币的财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宋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其它指定地点,由中央掌管,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加强了皇权,B项正确;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是目的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排除A项;避免地方官吏的腐败不是转运使设立的最主要目的,排除C项;解决支付给辽、西夏岁币的财源不是转运使设立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9.有渔民在潜入南澳岛海底作业时,发现了一艘载满瓷器的古沉船(南澳1号古船)。据报道从古船中打捞出的瓷器大部分产于瓷都。宋朝时,被称为瓷都的是()A.越窑 B.定窑 C.汝窑 D.景德镇【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瓷都”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D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知越窑、定窑、汝窑都不是宋朝时期的瓷都,排除ABC项。故选D项。10.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两宋一直处于战乱之中,百姓流离失所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C.政治黑暗、宦官专权导致民不聊生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忧患意识”产生于两宋的现状,因为当时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导致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D项正确;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是因为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排除A项;边境贸易激化、社会矛盾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与题干“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不符,“土地兼并,社会矛盾激化”不符合两宋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B项;“政治黑暗,民不聊生”与两宋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1.下列的三幅图片最能直接地反映了宋代哪一方面的繁荣?()A.农业繁荣 B.手工业繁荣 C.商业繁荣 D.文化繁荣【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货郎图》反映的是宋代货郎走街串巷叫卖,不再受地域限制,显示了宋代商业的繁荣。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南宋纸币铜版拓片反映纸币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C项正确;图片内容与农业无关,排除A项;图片内容与手工业无关,排除B项;图片内容与文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2.《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0000多所,驿马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不管来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应。”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元朝A.战争频繁 B.商业繁荣 C.交通便捷 D.农业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驿站超过10000多所,驿马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不管来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应”可知元朝时期建立了庞大的驿站系统,由此反映了元朝时期交通便捷,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元朝时期便捷的驿站系统,不能体现战争频繁、商业繁荣和农业发展,排除ABD项。故选C项。13.马克思在谈到某位历史名人时曾说:“他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这里的“他”是指()A.阿保机 B.阿骨打 C.忽必烈 D.铁木真【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统一了蒙古”可知是铁木真。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故选D;A建立辽国,排除;B建立金国,排除;C在1271年建立元,1279年统一全国,不符合题意,排除。14.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多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的王朝是()A.秦 B.辽 C.金 D.元【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D项正确;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排除A项;辽、金未统一全国,排除BC项。故选D项。15.著名史学家钱穆说:“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不是地方政府,而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这段文字主要是用来说明()A.元朝的中书省具有非常重要的管理职能 B.元朝对地方统治是相对比较松散的管理C.行省制度促进了元朝境内的各民族交融 D.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地方实施有效的管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流动的中央政府”说明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地方实施有效的管理,D项正确;“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说明元朝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管理职能的不是中书省,而是地方的路、府、州、县,排除A项;元朝通过设置行中书省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并不是管理相对松散,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行省制度对促进民族交融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16.《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都城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来到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A.“夜市” B.“瓦子” C.“勾栏” D.“草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地方是瓦子。宋朝时期形成了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B项正确;“夜市”是晚上做生意的场所,排除A项;“勾栏”是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排除C项;乡镇形成的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排除D项。故选B项。17.制作读书摘要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右图所反映的中央政府加强管辖的地区是()A.西藏 B.台湾 C.新疆 D.西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元朝时首次设置机构管辖这一地区,1684年在该地区设府,1885年在该地区设行省,这是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辖的历程,所以这一地区是台湾,而非西藏、新疆和西域,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8.藏文史籍《萨加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管理这一省的中央机构是()A.中书省 B.西藏行省 C.枢密院 D.宣政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的事务,D项正确;中书省管辖河北、山东、山西三地,排除A项;西藏行省,说法错误,排除B项;枢密院是中央机构,排除C项。故选D项。19.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庆历中,有布衣毕,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一印,火烧令坚……”。请找出与此发明同一时期的发明()A.造纸术 B.火药 C.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介绍了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职称指南的工具——罗盘,北宋末年,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D项正确;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排除A项;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排除B项;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雕版印刷术,排除C项。故选D项。2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以下诗句中,能够体现出文天祥爱国之情的是()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后,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他的《过零丁洋》,C项正确;“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的诗,排除A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的诗,排除B项;“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是林升的诗,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30分)21.江南经济发展是古代中国一道亮丽风景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材料二:《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三: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1)材料一中的“此河”是被谁主持开通的?作者在诗中对此河的开通持什么样的观点?(2)材料二说明我国两宋时期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材料三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宋朝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请举出一例?(4)江南经济的发展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答案】(1)隋炀帝;作者认为此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对于开通此河者持肯定的态度。(意思近即可)(2)经济重心南移;(3)市舶司;广州、泉州(任举一例即可)(4)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等(言之有理,观点正确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人物:依据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观点:依据材料一“至今千里赖通波”的信息可知,作者在诗中对此河的开通持的观点是此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对于开通此河者持肯定的态度。【小问2详解】变化:依据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的信息可知,材料说明我国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小问3详解】机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相当于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商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广州、泉州。【小问4详解】启示:本题为开放型试题,学生根据材料的内容,结合实际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例如: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等。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摘编自中学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唐杜甫《忆昔》(1)根据材料,指出唐朝前期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人口发展呈现出这种趋势与哪两个盛世有关?(2)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执政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他践行这一执政理念的具体措施。(3)根据材料,指出“开元全盛日”统治时期的皇帝,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诗句可作为研究开元盛世的第一手资料还是第二手资料?【答案】(1)迅速增长;出现治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2)以民本;减轻刑罚,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善于纳谏和用人。(写出一点即可得分)(3)唐玄宗;第二手资料【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趋势:根据材料的图片信息可知,唐朝时期的人口从贞观年间的1900万到天宝14年的5291万,这表明唐朝前期人口数的变化趋势是迅速增长;盛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唐玄宗创造了开元盛世,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小问2详解】理念:根据材料二“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信息可知,唐太宗的执政理念是以民为本;具体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他采取减轻刑罚,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善于纳谏和用人的措施,促进了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小问3详解】皇帝:根据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的年号为开元,所以“开元全盛日”统治时期的皇帝是唐玄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描述,里面包含诗人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属于研究开元盛世的第二手资料。2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下图材料二:下图(1)请写出材料一中的图片对应的唐朝新式农具的名称。(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写出唐朝与日本、天竺交往中最有影响的两位使者的名字。这两位使者的活动说明当时的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朝的繁荣对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答案】(1)曲辕犁和筒车。(2)鉴真、玄奘;对外开放。(3)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实行对外开放,以开放的姿态和其它国家进行交往,要善于学习和吸收他国的先进文明成果等。(言之有理,观点正确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名称:根据材料,第一幅图是唐朝人民改进的耕犁曲辕犁,第二幅图是唐朝人民发明的灌溉工具筒车。【小问2详解】名字:结合所学可知,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交流;玄奘西行天竺促进了中印交流。政策: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国力强盛,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说明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小问3详解】启示:从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如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实行对外开放,以开放的姿态和其它国家进行交往,要善于学习和吸收他国的先进文明成果等。24.民族交融、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三月,各路少数民族地区首领齐聚长安城,请求唐太宗担任“天可汗”,“天可汗”的意思是“各族共同的君主”。材料二王善军在《南宋社会中的契丹人》中提到,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南宋的契丹人,其社会习俗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迁,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因与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的交融,逐渐失去了其民族特征。材料三就族源而言,回族先人主要包括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等中亚人,回族在形成过程中,还大量地融进了汉,蒙(主要是汉)等族的成分。——摘编自《回族的形成》(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加以说明(2)材料二中的“契丹人”建立的政权与北宋之间的民族主流关系是怎样的?依据材料指出“契丹人”“逐渐失去了其民族特征”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时期,以“回族”的形成为代表的民族大交融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综上所述,你认为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或者金城公主入藏(2)民族融合、和平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通过联姻,契丹人逐渐失去了其民族特征。(3)国家的统一。(4)开放性题目,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团结与融合。【解析】【小问1详解】政策:依据材料一“各路少数民族地区首领齐聚长安城,请求唐太宗担任‘天可汗’”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各族人民友好往来;举例:唐朝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即禄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由此唐朝与吐蕃之间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关系,有利于维护两国的和平与稳定。【小问2详解】关系:依据材料二“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南宋的契丹人,其社会习俗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迁,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因与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的交融,逐渐失去了其民族特征”的信息可知,“契丹人”建立的政权与北宋之间的民族主流关系是民族融合、和平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主要原因:依据材料“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迁,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因与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的交融,逐渐失去了其民族特征”的信息可知,“契丹人”“逐渐失去了其民族特征”的主要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