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_第1页
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_第2页
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_第3页
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_第4页
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2024年“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高二联考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前五单元。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说文解字·刀部》:“刑,罚罪也。从井,从刀。”“刀”表示古代的一种兵器。《越绝书·记地传》中说:“‘井者,法也。’井训为法,故作事有法谓之井井。”《荀子·儒效》中说:“井井兮其有理也,严严兮其能敬己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春秋至两汉时期的刑罚A.必需依据确定的法度B.维持了社会等级秩序C.已将法家思想作为指导D.是治国理政的主要手段2.据《汉书》记载,汉昭帝死后,权臣霍光以中朝大司马、大将军之威名拥立刘贺为帝。然而仅仅27天后,霍光便联名丞相及百官废掉了刘贺,改立刘询,是为汉宣帝。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A.刘贺昏庸无德导致被废B.皇帝权力受限并日趋衰落C.丞相丢失了参政议政权力D.中枢权力机构发生异变3.唐宪宗时,陕西人梁悦因其父被秦杲所杀,选择报仇杀死了秦杲后主动投案自首。该案件在朝堂引起了分歧,有的大臣援引玄宗时类似案件认为应当处死梁悦,而韩愈则认为梁悦一片孝心应当宽大处理。最终唐宪宗免其死罪,只对其决杖一百,配流至循州。这表明唐代A.礼法合一彰显儒家仁孝精神B.血亲报仇受法律确定和支持C.处理刑事案件缺乏固定条例D.朝堂争论确定司法审判结果4.王安石的“青苗法”通过政府设立官营信贷机构,发放相对低息的贷款来打击民间高利贷;“市易法”通过成立交易平台,撮合行商与坐商交易,并向商人供应商业贷款,希望扶持中小商人来限制大商人操纵市场。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A.旨在打击商人集团势力B.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D.带有确定激进主义色调5.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淌、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表1所示反映了明代江西省各府进士录用人数以及书院数量。由此可见表1府名明代进士明代书院人数/人百分比/%数量/个省内排名南昌64323.57502瑞州933.41199袁州411.50275临江1756.411310南康471.72612吉安83730.681291抚州2529.24266建昌1154.22284九江592.16911广信1816.63217饶州2388.72293南安150.55513赣州321.17217A.政区等级与文教水平保持一样B.教化环境与人才涌现相互影响C.经济水平确定地方文教水平D.江西进士数量位居全国之首6.表2所示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赋税制度。据此可知,这一赋税制度是表2征收名目将田赋和名目繁多的徭役合并征收纳税方式取消力役,把按丁、按户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并将其摊入田赋中,征收赋税一律征银,用货币取代实物和力役;差役由政府雇佣征收方式改民收为官收,从征收到押运均由官府承办A.摊丁入亩B.两税法C.租庸调制D.一条鞭法7.清朝政府针对蒙古地区颁行了《蒙古律例》,分官衔、户口、差徭、朝贡、会盟、行军、边疆哨卡、盗贼等十二卷,共二百零九条。其中规定,禁止蒙汉两族之间自由往来,禁止蒙汉通婚,以及禁止内地汉人到蒙古从事农耕活动,蒙古王公不得延请内地书吏等。这A.意在维护边疆地区社会稳定B.导致了民族冲突加剧C.阻断了民族交融过程D.为废除土司制度创建了条件8.典权属于传统中国独有的民事制度,其核心权利是可以赎回。民国时期的民法典虽然保留了典权,但已将对出典人保障的倾向,转向了典权人。因此,对于法官来说,“典权入典”带来的困扰甚于没有法典的时代。这表明民国时期的民法体系A.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目的B.未与世界接轨且理论基础落后C.具有明显弊端易导致司法腐败D.呈现出转型时期的某些特征9.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规定法币不能兑现(银),但可在指定金融机关内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法币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英美两国对于法币改革持支持看法,而日本却认为英美对中国法币改革的支持,已经以“有害于日本的方式”加强了中国的力气。由此可知,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A.加剧了国际局势的动荡B.折射出列强间的利益争夺C.沉重打击了日本金融霸权D.改善了当时的外交境况10.2004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明确提出对非公有制经济予以疼惜。2007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8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至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这意味着经济各领域都有法可依,经济法制体系形成。材料反映了我国A.法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B.市场化推动了经济法制化进程C.法制建设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D.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的阶段11.公元前494年,罗马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平民撤离运动。有观点认为:“假如这次撤离运动不是以和平方式,或许就不会产生平民保民官,罗马国内或许就不会形成很强的凝合力,或许日后罗马也就不会那么强盛。”据此可知,此次平民撤离运动A.维护了罗马帝国的长期统治B.满意了罗马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C.实现了平民与贵族在法律上的同等D.遏制了贵族专权发展的势头12.恩格斯在评论西欧中世纪某制度时说道:“选择这一手段,是为了统一帝国,将豪绅显贵与王室永久联系起来,从而加强王室,结果却导致王室的彻底减弱、豪绅显贵的独立和帝国的瓦解。”对该制度理解精确的是A.与西周的分封制完全一样B.使得东罗马帝国实现复兴C.提升了军力但有割据隐患D.导致教会权力的不断膨胀13.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第六十三条规定:“巴塞尔城和其他瑞士各州同过去一样享有充分的自由,并解脱同帝国的关系,因此它们在任何方面都不须听从帝国的法庭或判决。”这说明该条约A.造成欧洲政治秩序混乱B.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C.完善了国际法独立原则D.体现了大国协调的特征14.图1和图2所示分别是1787年和1804年颁行的两部资产阶级法律文献。这两部法律文献的共同之处是A.奠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基础B.明确了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C.彰显罗马法精髓和启蒙思想D.充分保障了民众的民主权利15.19世纪中叶之前的英国政坛曾出现这样的状况:“海军财务处长和陆军审计处长每年分别花500磅、1000磅雇人代理职务;书记员查理每月有81磅13先令的工资,但是他一面雇人顶替,一面又为一位法庭的文官弗雷泽代职,赚取27磅3先令的年薪。”这表明当时A.文官制度尚未实现规范化B.责任内阁制导致政治腐败C.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被破坏D.议会与内阁权力界限不清16.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牙买加协定》,该协定主要内容有: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与各国货币彻底脱钩,不再是汇价的基础;国际储备多元化;浮动汇率制合法化;货币调解机制多样化。由此可知,《牙买加协定》的通过A.冲击了美国的国际金融地位B.解决了全球性国际货币问题C.导致了金本位制的彻底崩溃D.标记着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即在案件审判中,遇到有关伦常而无明确法律规定,或有法律规定却与伦常有悖的状况时,可将儒家经典《春秋》所载有关事例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断案的依据。《春秋》是孔子修订的一部鲁国编年史,其经义既体现了维护“三纲”的要求,又符合国家认可的法律意识,因而得到了统治者的确定和提倡。从汉武帝时起,春秋决狱就成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断案形式。虽然汉朝的法律承袭秦制,但其法律指导思想却与法家的重刑主义色调南辕北辙。“亲亲相得首匿”又称“亲亲相隐”“亲属相容隐”(指亲属犯罪理应相互维护、隐瞒,反之则定罪),是春秋决狱中的基本原则,这一司法原则入律是汉律的首创,直到民国时期,法律仍有体现。————摘编自郭宏《论汉代春秋决狱及其影响》材料二教会法亦称宗规法或寺院法,以《圣经》为主要法源,通常是指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的法律。教会法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与基督教相关联。380年,基督教被罗马皇帝狄奥多西通过敕令定为罗马国教,从今基督教转而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服务,着力宣扬“原罪”、忍受、驯服和君权神授。教会对教徒的信仰和道德享有管辖权,并渐渐形成教徒之间的纠纷由主教裁判的惯例。自此,教会信条渐渐获得国家认可,成为法律。教会法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它不仅调整教会内部关系,惩处神职人员的渎职行为,而且对于俗人具有“罪孽”因素的一切行为都横加干涉。10至15世纪是教会法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司法实践中,教会法成为欧洲封建国家通用的法典,教会法庭甚至凌驾于国家(世俗)法庭之上。教会法对西欧各国法律制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成为西欧各国主要法律渊源之一。摘编自叶秋华《西欧中世纪法制发展特点论析》(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汉代中国春秋决狱和西欧中世纪教会法各自盛行的背景。(8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试论述教会法和春秋决狱的共同特点。(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美国的早期两党制形成后,选拔文官的党派性倾向日益明显。杰克逊总统执政时期.提出一套轮番任职理论。但是,轮番任职很快就演化为把公职视为战利品——脏物,用来犒劳竞选中出钱卖力的忠实党徒(不论其是否称职),也就是所谓的分赃制。19世纪后期,美国成为工农业大国,政府事务相应增多。工业化时代对财宝的疯狂追求,使无法可依的分赃制愈演愈烈,给美国社会带来严峻危害。美国内战以后,具有创新和试验精神的美国学问分子决心从文官任命入手改革文官制度,用功绩制取代分赃制。美国舆论界随即鼓动文官制度改革,一些议员也仿效英国文官制度提出改革议案。这样,美国文官改革运动就拉开了序幕。1881年,加菲尔德总统遇难后,美国掀起了文官改革运动的高潮。人们在总统遇刺这一事实面前,看清了分赃制的危害,在思想观念上转向赞成改革。继任的阿瑟总统在次年元月签署了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即1883年文官法。彭德顿法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成立文官委员会,负责制定文官规则和组织文官选拔考试;其次,关于文官的选拔,实行公开竞争考试,择优任命;第三,文官政治中立、常任,即文官不得参与党派性政治活动。————摘编自黄贤全《美国学问分子与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归纳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缘由。(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考虑到当时美苏冷战愈演愈烈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革命的详细实际,我国在外交政策上作出了“一边倒”的战略选择,确定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1945年8月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新中国与苏联发展外交关系的最大障碍。为了区分于1945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经中苏两国的同等协商和中国提议,中苏确定在原名称“同盟”之后加上“互助”两字,并把条约内容中关于“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斗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赐予军事及其他救济”中的“尽赐予”改为“尽全力赐予”。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摘编自李莉、宋晓芹《中苏结盟与新中国外交》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虽然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但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系并没有彻底断绝。1952年,中国与锡兰的“大米换橡胶”贸易协定,开了中国与不同政治

制度国家进行贸易的先河。1954年,中国代表团访问英国,这是中国派往西方的第一个贸易代表团。此后,法国、瑞士、联邦德国等国家的工商界代表纷纷访华。——摘编自欧阳向英《大国外交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的主要目的及其实行的措施。(8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要评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方针。(6分)20.科举是我国古代最高等级的考试,其试题题目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时代诉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898年戊戌变法主见废八股,改试时务策,却因慈禧发动政变而中止。但1901年清末新政中再次提出改革科举命题内容的要求。1904年的中国,面临内忧外患,表3所示是当年部分科举试题。表3史论五篇题目说明一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周、唐两朝中心权力过小,地方权力过大。而秦朝和北魏则中心权力过大,地方权力过小。两者有哪些可取之处二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五饵三表”是西汉贾谊针对匈奴问题提出的防卫策略,班固讪笑此乃书生之见。当年秦穆公也曾用此怀柔之术折服西戎部落,中行说(匈奴单于顾问)也曾用此警示匈奴单于。如何看待这种策略三诸葛亮无中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中商之实而讳其名论诸葛亮无法家的心术但用了法家的治国思想,王安石运用法家思想推行变法,但却不愿将自己归为法家之流。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四裴度奏宰适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唐朝名相裴度向皇帝报告要招揽四方贤才和参谋,在自己的府邸聚会探讨,皇帝担忧这会造成结党营私,但裴度却做得很好。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五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北宋联金攻辽而灭于金,南宋助元灭金而灭于元,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你任选表格中的一个题目或若干个题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并论证命题背后的国家意志和时代诉求。(要求:写明所选题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4年“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高二联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答案ADACBDAD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BBDCBCAA1.A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刑”的造字,右边偏旁为“刀”,表示古代的一种兵器,左边偏旁为“井”,意为法,“井井兮其有理也,严严兮其能敬己也”意为做事应当有确定的法度,故选A项;材料并未体现“刑”的作用,及其是否为治国理政的手段,故解除B、D两项,荀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故解除C项。2.D解析:在汉昭帝之后,霍光以中朝权臣身份左右皇帝废立,表明中枢权力机构发生了异变,故选D项;依据题干内容无法得出刘贺被废的真实缘由,故解除A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中朝因汉武帝加强皇权而产生,故解除B项;丞相在内朝出现后,照旧统领外朝,并未丢失参政议政权力,故解除C项。3.A解析:依据题意可知唐宪宗考虑到梁悦的杀人行为是为父报仇的孝行,因而对其宽大处理,这体现了唐代法律中礼法合一的理念,体现了儒家仁孝精神,故选A项;唐玄宗时期有类似案件被判死刑,可知法律并不支持血亲报仇,故解除B项;唐代有《唐律疏议》等法律文献作为判案的标准,故解除C项;D项说法过于确定,故解除D项。4.C解析:“青苗法”和“市易法”都是政府干脆参与借贷和贸易的行为,即干预经济,故选C项;打击商人集团不是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所在,故解除A项;“市易法”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故解除B项;材料中没有相关变法措施是否激进的信息,故解除D项。5.B解析:依据表格内容可知,明代江西省各府进士录用人数与各府书院数量呈正相关关系,反映了教化环境推动人才涌现,故选B项;南昌与吉安等其他各府相比,南昌政区等级较高,然而录用人数却不及吉安等其他各府,故解除A项;C、D选项的说法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解除C、D两项。6.D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赋役折银征收是一条鞭法的重要特点,故选D项;“摊丁入亩”不涉及取消力役,故解除A项;两税法和租庸调制均征收大量的实物产品,故解除B、C两项。7.A解析:清廷通过法治手段强化对蒙古地区的管理,并有意削减农耕生产方式在草原牧区的推广,其目的在于维持当地的社会稳定,故选A项;这些做法有助于缓和民族冲突,故解除B项;“阻断”的说法过于确定,故解除C项;清廷没有在蒙古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故解除D项。8.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典权属于中国传统的民事制度,民国时期被写入民法典中时其内容,由倾向于保障出典人利益转为倾向于疼惜典权人的利益,法典对典权的确定体现了对传统习惯法的认可和继承,倾向于疼惜典权人的利益又具有确定现代特征,故选D项;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是对材料的狭隘理解,故解除A项;通过民法典形式规范民事关系本身就是与世界接轨的结果,故解除B项;成文法转向对典权人的疼惜,与传统习惯法的倾向不同,这为法官裁决增加了困扰,但这并不会增加法官腐败的机会,故解除C项。9.B解析:从不同列强对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看法可以看出,列强希望借改革之机,扩充自身在华经济影响力,故选B项;A项夸大了法币改革的国际影响,故解除A项;日本当时并不具有金融霸权,故解除C项;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损害了日本在华利益,易刺激日本扩大对华的侵略斗争,故解除D项。10.B解析:题干所示为我国经济法制体系的形成过程中颁布的一系列法律,这些法律也都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有关,故选B项;法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头,故解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法制建设与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故解除C项;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的阶段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故解除D项。11.D解析:通过材料中的设置保民官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该撤离运动确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专权的发展势头,故选D项;依据材料所给时间可知,该撤离运动发生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故解除A项;平民撤离运动的起因是平民与贵族之间冲突的激化,并不涉及奴隶阶层和外邦人,故解除B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该撤离运动发生之后,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但该法案并未实现平民与贵族在法律地位上的同等,故解除C项。12.C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判定,恩格斯论述的是西欧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度,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封君封臣制加强了王室权威,这事实上是依靠土地纽带让封臣以服兵役的方式效忠封君,后其独立性导致了分裂,故选C项;依据题干可知,该制度的纽带是土地而非血缘,故解除A项;该制度的创制是查理曼帝国强盛的缘由之一,而非复兴东罗马帝国,故解除B项;教会权力的不断膨胀是由于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特别地位,并非缘于封君封臣制度,故解除D项。13.B解析:依据材料“解脱同帝国的关系”“不须听从帝国的法庭或判决”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沉重打击了罗马教会的势力,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主权与独立原则,这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B项,解除C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短暂结束了欧洲的混乱局面,故解除A项;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解除D项。14.C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推断,这两部文献分别为1787年美国宪法以及《法国民法典》,1787年美国宪法和《法国民法典》均体现了疼惜私有财产的罗马法精髓和天赋人权等启蒙思想,故选C项;A、B两项是1787年美国宪法所独有的特点,在《法国民法典》中没有体现,故解除A、B两项;1787年美国宪法当中保留了奴隶制,也不承认印第安人的民主权利,故解除D项。15.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19世纪中叶之前的英国文官任用状况,可以看到此时英国各级官僚实行雇人代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官僚体系处于比较混乱腐败的状态,可见文官制度此时并不完善,故选A项;材料未能体现责任内阁制导致政治腐败,故解除B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19世纪中叶照旧处于完善上升期,并未遭到破坏,故解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内阁与议会之间的权力的界限,故解除D项。16.A解析:《牙买加协定》规定黄金与各国货币彻底脱钩,不再是汇价的基础,这说明美国主导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进一步走向瓦解,从而冲击了美国的国际金融地位,故选A项;B项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解除B项;C项与材料时间和信息不符,故解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故解除D项。17.(1)背景:春秋决狱:统治者的确定和认同;儒家重孝伦理与小农经济相适应;大一统王朝的统治使主流思想得到传播。(任答2点得4分)教会法:基督教被尊奉为罗马国教;《圣经》和基督教信仰在中世纪的西欧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中世纪西欧政局四分五裂,缺乏强大、统一的世俗王权。(任答2点得4分)(2)共同点:都体现了维护封建统治的须要;都体现了伦理道德对法律审判的作用;都对后世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6分)18.(1)缘由:原有文官体制弊端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工业化时代政府事务增多;美国学问分子的推动作用;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示范作用;加菲尔德总统遇刺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1点2分,任答3点得6分)(2)特点:以立法形式确立;由特地的机构负责选拔;公开竞争、择优录用;文官政治中立,任期不受政党竞选影响。(1点2分,任答3点得6分)19.(1)主要目的: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分)措施:与广袤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与苏联建立了同等互助的同盟关系;废除国民党政府同外国建立的外交关系;抗美援朝。(6分,答出三点即可)(2)评析:“一边倒”外交政策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国际局势和国家利益作出的正确选择,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边倒”外交政策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独立自主性和灵敏性;随着新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交往增多,一边倒政策做出了调整;这一政策并没有阻碍新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友好交往,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利益,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0.示例一选择题目一观点:题目一体现了清政府希望加强中心政府权威以维护统治的诉求。(2分)论证: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清政府的中心集权日渐走向衰落。汉族地主官僚实力随着镇压太平军的军事行动而渐渐发展壮大。曾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