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270-2017 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技术标准_第1页
DBJ50-T-270-2017 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技术标准_第2页
DBJ50-T-270-2017 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技术标准_第3页
DBJ50-T-270-2017 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技术标准_第4页
DBJ50-T-270-2017 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重庆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calloyformworkengineeringDBJ50/T-270-2017主编单位:重庆建工第九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建工第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批准单位: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施行日期:2018年1月1日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渝建发[2017]35号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技术标准》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建设局,有关单位:现批准《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技术标准》为我市工程建设推荐性标准,编号为DBJ50/T-270-2017,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本标准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建工第九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二。一七年十一月一日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下达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制订项目计划(第二批)的通知》(渝建[2014]371号)文件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并在广泛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材料;5.模板部品;6.组合模板体系设计;7.构造要求;8.施工与验收;9.维修与保管。本标准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建工第九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重庆建工第九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市九龙坡区西郊路69号,邮编: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专家:主编单位:重庆建工第九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建工第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参编单位:重庆建工第十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瑞鑫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总站重庆拓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重庆建工第七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华硕建设有限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渝发建设有限公司重庆新久融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歌山置业有限公司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中建四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琨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对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杰恒园林建设有限公司丰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钢铁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于海祥周雪梅余政兵刘祥坪熊炳富杨光余叶宝明石立国龚文璞尹飞云戴超李智能谭建国唐国顺魏奇科杨淑琼张洪明刘敏陈阁琳张庆明朱小飞孟露李伯勋周建元苟良伟曾维波邓世猛梅凤德南学飞许立艾张志华许定珍王蓓郑权刘俊审查专家:张京街华建民余斌邓小华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33基本规定 84材料 94.1铝合金 94.2钢材 104.3其他材料 125模板部品 135.1设计 135.2质量要求 155.3检验 166组合模板体系设计 216.1一般规定 216.2荷载标准值 246.3荷载组合 276.4模板计算 286.5支撑系统设计 336.6早拆模板支撑系统设计 357构造要求 388施工与验收 438.1施工准备 438.2安装 438.3检查验收 448.4拆除 479维修与保管 48附录A铝合金模板体系的组成、用途及构造 49附录B铝合金型材截面特征 54附录C常用钢构件规格及截面特征 56附录D钢管轴心受压稳定系数 58附录E常用早拆模龄期的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立方体抗压强 61本标准用词说明 63引用标准名录 64条文说明 67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 12Termsandsymbols 22.1Terms 22.2symbols 33BasicRequirements 84Materials 94.1AluminumAlloy 94.2steel 104.3otherMaterials 125FormworkcomPonents 135.1Design 135.2Manufacture 155.3Test 166DesignofcomPositeFormworksystem 216.1GeneralRequirements 216.2characteristicvalueofLoads 246.3Loadcombination 276.4Formworkcalculation 286.5DesignofsuPPortsystem 336.6DesignofEarlystriPPingFormworksuPPortsystem 357RequirementsofDetails 388InstallationandAccePtance 438.1constructionpreParation 438.2Installation 438.3InsPectionandAccePtance 448.4Demolition 479RePairandMaintainance 48APPendixAclassification,APPlicationRangeandDetailsofAluminumAlloyFormworksystem 49APPendixBDimensionalcharacteristicofAluminumAlloyprofiles 54APPendixcsPecificationsandDimensionalcharacteristicsofcommonsteelMembers 56APPendixDstabilitycoefficientofAxialcomPressivesteelTubular 58APPendixEcubicalcomPressivestrengthforthesamecondi-tioncuringconcretesPecimenofcommonlyusedEarlystriP-PingFormworkAge 61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63ListofQuotedstandards 64ExPlanationofprovisions 6711总则1.0.1为在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中,做到技1.0.2本标准适用于建筑施工中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1.0.3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组合铝合金模板体系comPositealuminumalloyform-worksystem由铝合金模板、支撑系统及配件组成的模板体系。2.1.2铝合金模板aluminumalloyformwork承受新浇混凝土荷载及施工荷载的铝合金承力板,一般由铝合金板材或型材与封边、横肋组成的。铝合金模板分为平面模板和转角模板。2.1.3平面模板flatformwork用于混凝土结构平面处的模板,包括楼面模板、墙柱模板、梁模板、承接模板、平面通用配套模板等。2.1.4转角模板cornerformwork用于混凝土结构转角处的模板,包括楼面阴角模板、梁侧阴角模板、梁底阴角模板、阴角转角模板、墙柱阴角模板及连接角模2.1.5承接模板kickerformwork用于承接上层外墙、柱及电梯井道模板的平面模板,俗称“K”2.1.6墙柱斜支撑wallcolumninclinedstrut一端支撑于楼板、另一端支撑于墙、柱模板的背楞,用于调整墙柱垂直度并确保墙、柱模板稳定性的斜向受力杆件。2.1.7早拆模板支撑系统earlystriPPingformworksuPPort3在工具式可调钢支柱或其他支撑系统的顶端,利用早拆装置的特殊构造,达到早期拆除部分梁、板底模的一种模板支撑系统。2.1.8铝梁aluminumbeam楼板铝合金面板的水平承托构件,用于承受铝合金面板传递的荷载并传递给竖向构件。2.1.9背楞backbrace用于墙体模板、梁侧模板外侧,承受模板荷载,用作减小墙体模板、梁侧模板计算跨度的条形构件。2.1.10工具式可调钢支柱tooltyPeadjustablesteelshore以单根形式独立存在,通过上下套管实现高度的可调节,用于承受模板荷载的竖向支撑杆件,又称单顶立杆或钢支顶。2.2符号2.2.1作用和作用效应:F—新浇筑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Fi—第i层分配到的需承担的荷载设计值;Fo—支模楼层所需承担的全部荷载设计值;Fmin—龄期28d时混凝土楼盖的抗弯、冲切、抗剪最低设计承载力;G1—模板及支架自重;G2—新浇混凝土自重;G3—钢筋自重;G4—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G1k—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G2k—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3k—钢筋自重标准值;G4k—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Mmax—最不利弯矩设计值;4M—弯矩设计值;N—轴向力设计值;Nk—轴向力标准值;NE—欧拉临界力;P—永久集中荷载标准值;Q1—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产生的荷载;Q2—新浇混凝土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Q3—泵送混凝土或不均堆载等因素产生的附加水平荷载;Q4—风荷载;Q1k—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2k—新浇混凝土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Q3k—泵送混凝土或不均匀堆载等因素产生的附加水平荷载标准值;Q4k—风荷载标准值;Qek—施工活荷载标准值;q—楼板传递至阴角模板的线荷载设计值;qg—永久均布线荷载标准值;Rd—模板及支架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Sd—模板及支撑系统按荷载基本组合计算的效应设计值;SGik—第i个永久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荷载效应值;SQjk—第j个可变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荷载效应值;V—计算截面沿腹板平面作用的剪力设计值;wo—基本风压;wk—风荷载的均布面荷载标准值。2.2.2材料性能及抗力:Ea—铝合金弹性模量;Ei—龄期t天第i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28—龄期28d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s—钢弹性模量;5fo.2—铝合金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f28—龄期28d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a—铝合金抗弯强度设计值;fau—铝合金抗拉强度;fc,t—龄期t天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cu—对应龄期的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立方体抗压强度;fet—模板早拆时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s—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u,haz—铝合金焊件热影响区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fva—铝合金抗剪强度设计值;fv,haz—铝合金焊件热影响区抗剪强度设计值;fvs—钢材抗剪强度设计值;Ga—铝合金剪变模量;Gs—钢材剪变模量;NEQ\*jc3\*hps10\o\al(\s\up3(b),t)—对拉螺栓轴向受拉承载力设计值;[v]—容许挠度;va—泊松比;Y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2.2.3几何参数:A—毛截面面积;An—净截面面积;a—对拉螺栓横向间距;b—对拉螺栓竖向间距;b’—楼板阴角模板的截面宽度;bb—梁宽;d—钢管支柱上插管外径;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筑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6hb—梁高;hf—楼板厚度;I1—上插管惯性矩;I2—下套管惯性矩;i2—下套管回转半径;Ix—铝合金型材截面惯性矩;Is—背楞截面惯性矩;Ii—第i层的混凝土构件的惯性矩总和;Lo—单立杆的换算长度;lo—模板计算跨度;Lb—相邻平行梁的间距;lb—螺栓计算长度;Let—板底或梁底模板早拆头支撑间距;So—计算剪应力处以上毛截面对中和轴的面积矩;t—楼板阴角模板的截面厚度;tw—腹板厚度;Wx—铝合金型材净截面抵抗矩;Ws—背楞净截面抵抗矩;W—毛截面抵抗矩。2.2.4计算系数及其他:afG—按久荷载标准值计算的构件变形值;af,lim—构件变形限值;h—有效压力高度;k—弯矩系数;ri—各层楼板的刚度调幅系数;to—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Vo—混凝土浇筑速度;β—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βm—等效弯矩系数;7βz—风振系数;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s—风荷载体型系数;Yo—结构重要性系数;YR—承载力设计值调整系数;α—模板及支架的类型系数;ψcj—第j个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φ—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ζe—施工管理状态的不定性系数;μi—第i层分配到的荷载占比。83基本规定3.0.1铝合金模板应采用模数制设计,其模数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100和《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6相协调。3.0.2铝合金模板体系宜采用标准化、工具化的模板、支撑件和配件。根据工程的特点,可增加其他专用尺寸的铝合金模板。3.0.3铝合金模板及支撑系统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固性。3.0.4组合铝合金模板体系使用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按规定进行审核、批准。层高超过3.3m的可调钢支柱模板工程或超过一定规模的模板工程,其专项施工方案应进行专家论证。3.0.5专项施工方案应根据工程施工图及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要求,对模板的选用、尺寸组合、连接、支撑系统等进行设计,并选用合理的构造措施,满足混凝土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的要求。3.0.6模板工程应根据本标准及现行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并应提交相关技术文件。3.0.7模板和配件拆除后,应及时进行清理和修复,并应妥善保存。94材料4.1铝合金4.1.1组合铝合金模板体系中的挤压铝合金型材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GB/T6892中型号为6061-T6、6063-T6和6082-T6的铝合金。4.1.2铝合金材料的化学成分要求、力学性能及硬度等材质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的规定,并应有材质证明。4.1.3铝合金模板的主型材、边肋和端肋的尺寸精度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GB5237.1中的高精级要求。4.1.4铝合金模板的表面应清洁、无裂纹或腐蚀斑点。型材表面的起皮、气泡、表面粗糙和局部机械损伤的深度不得超过所在部位壁厚公称尺寸的5%。在装饰面所有缺陷的最大深度不得超过0.2mm,总面积不得超过型材表面积的2%。在非装饰面,所有缺陷的最大深度不得超过0.5mm,总面积不得超过型材表面积的5%。型材上需加工的部位其表面缺陷深度不得超过加工余4.1.5铝合金材料的物理性能指标、力学性能应分别符合表4.1.5-1和表4.1.5-2的规定。表4.1.5-1铝合金材料的物理性能指标弹性模量Ea泊松比剪变模量Ga线膨胀系数αa质量密度pa(N/mm2)va(N/mm2)(以每℃计)(kg/m3)700000.32700023×10-6270010表4.1.5-2铝合金材料的室温纵向拉伸力学性能牌号状态厚度(mm)抗拉强度fau(N/mm2)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f0.2(N/mm2)断后伸长率/%AA50mm不小于6061T6≤5260240—7>5~252602401086063T6≤10215170—6>10~25195160866082T6≤5290250—6>5~253102601084.1.6铝合金材料的强度设计值应符合表4.1.6的规定。表4.1.6铝合金材料的强度设计值(N/mm2)铝合金材料用于构件计算用于焊接连接计算牌号状态厚度(mm)和抗弯fa抗剪fva焊件热影响区抗拉、抗压和抗弯fu,ha义焊件热影响区抗剪fv,ha义6061T6所有200115100606063T6所有1508580456082T6所有230120100604.1.7铝合金材料焊接时,应采用交流氩弧气体保护焊或钨极脉冲氩弧气体保护焊,焊丝牌号应与母材成分相匹配。4.2钢材4.2.1铝合金模板体系中的销钉、背楞、可调钢支柱等钢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的规定。4.2.2焊接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直钢材缝电焊钢管》GB/11T13793和《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中规定的Q235和Q345级普通钢管的要求,并宜优先选用Q345级钢材。无缝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结构用无缝钢管》GB/T8162的规定。不得使用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及有裂纹的钢管。4.2.3钢材焊接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GB/T5117和《热强钢焊条》GB/T5118的规定。4.2.4工具式可调钢支柱的调节螺母宜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造,其材料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可锻铸铁件》GB/T9440中KTH330-08牌号的规定及《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11352中ZG270-500牌号的规定。4.2.5钢材的物理性能指标、强度设计值应分别符合表4.2.5-1和表4.2.5-2的规定。表4.2.5-1钢材的物理性能指标弹性模量Es剪变模量Gs线膨胀系数αs质量密度Ps(N/mm2)(N/mm2)(以每℃计)(kg/m3)2060007900012×10-67850表4.2.5-2钢材的强度设计值(N/mm2)钢材牌号厚度t或直径d(mm)抗剪fvsQ235≤16215125>16~40205120>40~60200115Q345d≤16310180>16~35295170>35~50265155124.3其他材料4.3.1铝合金模板脱模剂宜采用水性脱模剂,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制品用脱模剂》JC/T949的规定。4.3.2胶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10002.1中非饮用水管的有关规定,壁厚宜大于2mm,公称压力等级不宜小于PN1.0。胶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GB10002.2的有关规定。4.3.3铝合金模板使用的除垢剂、隔离剂等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及设计要求。135模板部品5.1设计5.1.1铝合金模板可设计为标准模板、非标准模板和异形模板,标准模板的模数应以50mm进级。5.1.2铝合金标准模板的边肋、端肋的孔距应以50mm为模数。宽度方向开孔宜按50mm或100mm的间距确定,长度方向开孔5.1.3非标准平面模板边框、端肋的孔位应符合下列规定:1相邻孔位中心距应以50mm为模数;2边框相邻孔位中心距不应大于300mm;3端肋相邻孔位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4孔位应与标准模板的孔位相适应。5.1.4组合铝合金模板成品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对混凝土表面平整度等施工要求。5.1.5铝合金模板成品设计应满足装拆灵活、搬运方便、配件齐全和周转次数多的要求。5.1.6铝合金模板设计在保证强度、刚度以及加固传力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边肋、端肋应采用统一规格,内部结构传力体系和构造可选择不同的做法。相邻两条平行内肋间距不宜小于50mm,且不应大于400mm。5.1.7铝合金模板截面尺寸应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平面模板的边肋、端肋实测壁厚不得小于5mm,面板厚度14不得小于3.5mm,且厚跨比不得小于1/100;2连接角模厚度不得小于6mm;3阴角模板厚度不得小于3.5mm。5.1.8常用铝合金标准模板的规格应符合表5.1.8-1、表5.1.8-2的规定。表5.1.8-1常用铝合金标准平面模板规格(mm)模板类别宽度长度面板厚度边肋高度平面模板(楼面板)50、100、900200、400、600、85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500、1800、2100、2400、2500、3.565表5.1.8-2常用铝合金标准转角模板规格(mm)模板类别宽度1×宽度2长度面板厚度边肋高度阴角模板(楼面阴角模板、墙柱阴角模板)100×100、100×15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500、1800、2100、2400、2500、3.565阴角转角模板100×100100×1503.565连接角模65×65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500、1800、2100、2400、2500、3.5655.1.9铝合金模板的常用配件应符合配套使用、装拆方便、操作安全的要求,其规格宜符合表5.1.9的规定。15表5.1.9铝合金模板常用配件规格(mm)名称规格(mm)材质表面处理方式插销φ16×50φ16×130φ16×195Q235镀锌或光身销片24×10×70×3.532×12×80×3.0(弯形)Q235镀锌或光身螺丝M16×35Q235镀锌可调钢支柱套管φ60×3.0×1700插管φ48×3.0×2000Q235Q345冷镀锌或防锈漆斜撑φ48×3.0×2000φ48×3.0×900(下部)Q235防锈漆加固件钢背楞80×40×3.0、60×40×3.0Q235防锈漆对拉螺杆φ18~φ27粗牙螺杆45#钢防锈油5.1.10组合铝合金模板体系各部件的组成、用途及构造示意图可参照本标准附录A。5.2质量要求5.2.1铝合金模板制作宜采用面板和边肋整体挤压成型工艺,减少分体焊接,边肋的凸棱倾角,应按标准图尺寸控制。5.2.2铝合金模板边肋和端肋上的销孔,应采用机械一次冲孔工艺,孔中心必须在型材中心线上。5.2.3铝合金模板系统的组装焊接应根据变形控制的要求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和方法,并在专用工装和平台上进行作业。铝合金模板系统组装焊接后若出现变形应进行校正。5.2.4铝合金模板的焊接必须牢固可靠,主要受力部位(边肋与板面、端肋与板面、端肋与边肋、内肋之间,拼接板面之间)的焊缝必须满焊,次要部位(内肋与板面)可分段焊。焊接质量应符合现16行国家标准《金属材料熔焊质量要求》GB/T12467.4的规定。5.2.5铝合金模板的焊缝应美观整齐,不得有漏焊、裂纹、气孔、外表面的焊点要磨平。5.2.6铝合金模板组焊后应整形,使板面平面度和弯曲度达到本标准表5.3.3的质量要求,边缘、棱角及孔缘不得有飞边、毛刺。整形宜采用机械整形。5.2.7铝合金模板出厂前应对与混凝土接触面进行表面隔离处理,根据要求可选用钝化、喷涂、刷漆等方法。表面处理前应去油、除污、清除干净焊渣。表面处理应均匀,附着力强,表面不宜5.2.8单件铝合金模板生产完毕后应在适当位置打上型号标记,按种类堆放。使用前铝合金模板应按拼装顺序编码,并清晰标注在适当位置,不应有漏编、错编和标识不清等情况。5.3检验5.3.1铝合金模板出厂应附出厂检验报告,报告应包括模板的质量合格证、铝合金材质检验报告和配件质量合格证。5.3.2铝合金挤压型材的制作质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3.2的规定,其截面特征可按本标准附录B取用。表5.3.2铝合金挤压型材制作质量允许偏差型材示意图例项目尺寸(mm)实体允许偏差(mm)U型材宽度B≤3500—0.80>350~6000—1.20面板厚度t1 边框高h65士0.4017续表5.3.2型材示意图例项目尺寸(mm)实体允许偏差(mm)边框厚度t 士0.20边框角度α90o0-0.30o端肋型材高度h 士0.30厚度t—士0.20次肋型材高度h—士0.30宽度b—士0.30腹板厚度t1—士0.20翼缘厚度t2—士0.20阴角型材宽度a—士0.40高度b—士0.40角度α90o0-0.30o转角高度h65士0.40连接角模型材宽度h165士0.30高度h265士0.30角度α90o0-1.00o厚度t 士0.20注:面板厚度偏差上限由供需双方协定。5.3.3铝合金模板成品的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3.3的规定。18表5.3.3铝合金模板成品制作质量允许偏差序号项目标准尺寸(mm)允许偏差(mm)1外形尺寸板面长度≤21000—1.000—1.502板面宽度≤3500—0.803>350~6000—1.204板面厚度—5板面对角线长度差≤15001.001.506肋高65士0.407销孔相邻孔中心距—士0.308孔中心与板面间距40士0.309孔直径φ16.50十0.25010肋板与面板的垂直度90o—0.40o11转角模的角度 12板面平面度—1.0013凸棱直线度 0.5014焊缝满焊的焊缝高度4十0.50015分段焊的焊缝高度4十0.50016分段焊的焊缝长度>30十5.00017分段焊的焊缝间距<200士5.0018阴角模板垂直度90o019连接角模垂直度90o0—1.00o195.3.4铝合金模板出厂前应在工厂进行预拼装及分类编号,并进行检验和绘制拼装图,预拼装检验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3.4的规定。表5.3.4预拼装模板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序号检测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拼装模板长度1/1000,最大士3.0卷尺2拼装模板宽度1/1000,最大士3.0卷尺3板面对角线差值≤3.0卷尺4板面平面度≤2.02m测尺和塞尺5两块模板拼缝间隙≤0.52m测尺和塞尺6相邻模板面板拼缝高低差≤0.52m测尺和塞尺注:组装模板面积为2400mm×3000mm5.3.5重复利用的模板及配件,修复后应符合表5.3.5相关要求方可使用。表5.3.5铝合金模板及配件修复后的主要质量标准项目要求尺寸(mm)允许偏差(mm)长度L0-1.50宽度≤3500-0.80>350~6000-1.20面板厚度t-0.35对角线差≤15001.001.50边框及端肋高度65士0.40相邻孔中心距—士0.50孔中心与板面距离40士0.50孔直径十0.50020续表5.3.5项目要求尺寸(mm)允许偏差(mm)端肋与边框的垂直度90o—0.40o端肋组装位移 —0.60凸棱直线度 0.50板面平面度任意方向1.00内肋与面板焊缝长度30十5.000内肋与面板焊缝高度4.00十1.000端肋与面板焊缝长度满焊 阴角模板垂直度90o0连接角模垂直度90o0—1.00o216组合模板体系设计6.1一般规定6.1.1铝合金模板及支撑系统的设计应采用基于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并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计算。6.1.2模板体系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模板及支撑系统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固性,应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和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2模板应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便于钢筋安装和混凝土浇6.1.3模板体系的设计应分为配板设计和支撑系统设计,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绘制模板施工平面图及各部位剖面图;2根据模板施工平面图和剖面图,选用标准模板,设计非标准模板,绘制配板设计图、支撑系统布置图、非标准模板详图及特殊部位详图;3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施工条件确定作用荷载,按其荷载最不利组合,选择合理的计算模型对模板及支撑体系进行计算,并形成计算书;4采取合理的构造措施;5编制模板体系主要构配件的规格、品种与数量明细表和周转使用计划;6编制模板施工技术措施及安全措施;7编制设计、施工说明书。226.1.4配板设计时,在满足承载力和刚度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标准模板,根据工程特点,可增加其它非标准模板和异形模板。6.1.5梁板模板支撑系统宜采用早拆模板支撑系统,墙、柱模板侧面支撑宜采用可调式斜支撑。当采用早拆模板技术时,应进行早拆模板支撑间距的计算,早拆头的支撑间距除应满足支撑体系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外,尚应确保早龄期混凝土梁板结构的性能安全。6.1.6当采用组合铝合金模板按模位组拼大模板时,其配模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的有关规定,并应结合大模板施工工艺特点和工程情况,合理选择模板类型。6.1.7模板中钢构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冷弯薄壁型钢构件及钢管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的规定,其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应取1.0。6.1.8支撑系统中钢构件的长细比应符合下列规定:1受压构件长细比:支撑架立柱及桁架杆件不应大于180;拉条、缀条、斜支撑等连系构件不应大于200;2受拉构件长细比:钢杆件不应大于350。6.1.9当验算模板的刚度时,其变形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模板的变形限值为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单块模板的变形不应超过1.5mm;2饰面清水混凝土模板的累计变形不应超过2mm;3普通清水混凝土模板的累计变形不宜超过3mm。6.1.10当验算支撑系统与紧固系统的刚度时,其变形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架立杆的轴向压缩变形限值为计算高度的1/1000,且不应大于3.0mm;232背楞的挠度限值为计算跨度的1/500,柱箍的挠度限值为柱宽的1/500,且均不宜大于2.0mmo6.1.11当混凝土结构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铝合金模板体系宜进行整体系统的稳定性计算:1框架结构跨度大于9m;2建筑层高大于5m;3斜支撑参与受力,且墙柱斜支撑间距大于2mo6.1.12模板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应按下列工况进行计算:1混凝土浇筑前,在风荷载和模板自重作用下的抗滑移、抗倾覆分析;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混凝土浇筑后凝固前,在混凝土自重、模板自重、风荷载及总重量2%的附加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抗滑6.1.13当对模板体系进行整体计算分析时,宜通过有限元整体建模方法及各种力学方法对模板整体进行抗滑移、抗倾覆验算,并宜采用下列假定:1板、梁等水平构件的模板与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模板连接为铰接,仅传递水平力和竖向荷载;2除外墙、柱模板通过承接模板与下层混凝土结构连接外,其余竖向构件模板与下层混凝土结构不传递拉力;3支撑架竖向立杆仅承受竖向压力;4板、梁等水平构件的模板形成的整体,能协调竖向模板的位移o6.1.14模板整体稳定有限元分析可采用弹性屈曲分析,计算模型宜采用模板、支撑、背楞整体建模,并宜考虑重力二阶效应o6.1.15模板体系整体计算时,其抗倾覆、抗滑移稳定系数不应小于1.15o246.2荷载标准值6.2.1作用在模板及支撑系统上的荷载应分为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其分类应符合表6.2.1的规定。表6.2.1作用在模板及支撑系统上的荷载分类荷载类别荷载项永久荷载模板及支架自重G1新浇混凝土自重G2钢筋自重G3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G4可变荷载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产生的荷载Q1新浇混凝土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Q2泵送混凝土或不均堆载等因素产生的附加水平荷载Q3风荷载Q46.2.2永久荷载的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G1K)应根据模板施工图确定。一般情况下,模板自重标准值可采用0.25KN/m2;2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宜根据混凝土实际重力密度Yc确定。普通混凝土重力密度Yc可取24KN/m3;3钢筋自重标准值(G3K)应根据施工图确定。一般梁板结构,楼板的钢筋自重可取1.1KN/m3,梁的钢筋自重可取1.5KN/m3;4采用插入式振动器且浇筑速度不大于10m/h、混凝土坍落度不大于180mm时,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可按公式(6.2.2-1)或(6.2.2-2)计算,并应取其中的较小值;当浇筑速度大于10m/h,或混凝土坍落度大于180mm时,侧25压力标准值(G4K)可按公式(6.2.2-2)计算:F=0.28YCt0F=YCH式中:F—新浇筑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KN/m2);Y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采用t0=200/(T十15)计算,T为混凝土的温度(℃);β—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大于50mm且不大于90mm时,β取0.85;坍落度大于90mm且不大于130mm时,β取0.9;坍落度大于130mm且不大于180mm时,β取1.00;混凝土坍落度取值应为表6.2.2中的控制目标值加允许偏差绝对值;V0—混凝土浇筑速度,取混凝土浇筑高度(厚度)与浇筑时间的比值(m/h);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筑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混凝土侧压力的计算分布图形如图6.2.2所示;图中h=F/Yc,h为有效压头高度。表6.2.2坍落度允许偏差(mm)项目控制目标值允许偏差坍落度50~90士20≥100士3026图6.2.2混凝土侧压力分布h—有效压头高度;H—模板内混凝土总高度;F—最大侧压力6.2.3可变荷载的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1k),可按实际情况计算,且不应小于2.5kN/m2;2混凝土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Q2k)可按表6.2.3采用,其作用范围可取新浇筑混凝土侧压力的有效压力高度(h)之表6.2.3混凝土浇筑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KN/m2)浇筑方式水平荷载溜槽、串筒、导管或泵管下料2吊车配备斗容器浇筑或小车直接倾倒43泵送混凝土或不均匀堆载等因素产生的附加水平荷载标准值(Q3k),可取计算工况下竖向永久荷载标准值的2%,并应作用在模板支架上端水平方向;4风荷载标准值(Q4k),其均布面荷载标准值wk应按下式计算:wk=μs式中:wk—风荷载的均布面荷载标准值(kN/m2);βZ—风振系数,取1.0;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27规范》GB50009取值;μs—风荷载体型系数,模板迎风面取0.8,背风面取-0.5;w0—基本风压(KN/m2),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中10年一遇基本风压取值,且不小于0.25KN/m2。6.3荷载组合6.3.1模板及支撑系统结构构件应按短暂设计状况下进行承载力计算。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式要求:Y0Sd≤(6.3.1)式中:Y0—结构重要性系数,对重要的模板及支架宜取Y0≥1.1;对于一般的模板及支架应取Y0≥1.0;Sd—模板及支撑系统按荷载基本组合计算的效应设计值,可按本标准第6.3.2条的规定进行计算;Rd—模板及支架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YR—承载力设计值调整系数,应根据模板及支架重复使用情况取用,不应小于1.0。6.3.2模板及支撑系统的荷载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可按下式计算:(6.3.2)式中:SGiK—第i个永久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荷载效应值;SQjK—第j个可变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荷载效应值;α—模板及支架的类型系数:对侧面模板,取0.9;对底面模板及支架,取1.0;ψcj—第j个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宜取ψcj≥0.9。6.3.3参与模板及支撑系统承载力计算的各项荷载可按表6.3.283确定。并应采用最不利的荷载基本组合进行设计。表6.3.3参与铝合金模板及支撑系统承载力计算的各项荷载计算内容参与荷载项模板底面模板的承载力G1十G2十G3十Q1侧面模板的承载力G4十Q2支撑系统支架水平杆及节点的承载力G1十G2十G3十Q1立杆的承载力G1十G2十G3十Q1十Q4支架结构的整体稳定G1十G2十G3十Q1十Q3G1十G2十G3十Q1十Q4注:表中的“十”仅表示各项荷载参与组合,而不表示代数相加;6.3.4铝合金模板及支架的变形验算应符合下式要求:afG≤af,lim(6.3.4)式中:afG—按永久荷载标准值计算的构件变形值;参与计算的各项荷载可按表6.3.4确定。af,lim—构件变形限值,应按本标准第6.1.9条、6.1.10条的规定确定。表6.3.4参与铝合金模板及支架变形验算的各项荷载计算内容参与荷载项平板、梁、拱、薄壳的底面模板及支架的变形值G1十G2十G3G46.4模板计算6.4.1当铝合金模板发生整体变形时,模板整体可按简支梁进行计算,应验算跨中和悬臂端的最不利抗弯强度和挠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抗弯强度应按下式进行验算:29式中:Mmax—模板最不利弯矩设计值(N●mm),应取均布荷载与集中荷载分别作用时计算结果最大值;Wx—铝合金型材净截面抵抗矩(mm3),常用的铝合金型材可按本标准附录B表B.0.1采用,当采用其余截面特性的铝合金型材时按实际取用;fa—铝合金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按本标准表4.1.6采用。2挠度应按下式进行验算:式中:qg—永久均布线荷载标准值(N/mm);P—永久集中荷载标准值(N);Ea—铝合金弹性模量(N/mm2),按本标准表4.1.5-1采Ix—铝合金型材截面惯性矩(mm4),常用的铝合金型材可按本标准附录B表B.0.1采用,当采用其余截面特性的铝合金型材时按实际取用;l0—模板计算跨度(mm);[v]—容许挠度(mm),应按本标准第6.1.9条采用。6.4.2当铝合金模板发生局部变形或承受局部荷载时,应对铝合金模板面板、边肋、端肋的变形分别进行验算,计算时可不考虑各构件支座次挠度的影响。6.4.3背楞计算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简支梁、连续梁或悬臂梁计算,应验算最不利抗弯、抗剪强度和挠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抗弯强度应按下式进行验算:30式中:Mmax—背楞最不利弯矩设计值(N●mm),应取均布荷载与集中荷载分别作用时计算结果最大值;Ws—背楞净截面抵抗矩(mm3),钢背楞可按本标准附录C表C.0.3采用,其余按实际取用;fs—背楞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钢背楞按本标准表4.2.5-2取用,其余按实际取用。2抗剪强度应按下式进行验算:≤fvs(6.4.3-2)式中:V—计算截面沿腹板平面作用的剪力设计值(N);S0—计算剪应力处以上毛截面对中和轴的面积矩(mm3);Is—背楞截面惯性矩(mm4),钢背楞按本标准附录C表C.0.3取用,其余按实际取用;tw—腹板厚度(mm);fvs—背楞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钢背楞按本标准表4.2.5-2取用,其余按实际取用。3挠度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简支梁应按本标准式(6.4.1-2)进行验算,相关弹性模量、毛截面惯性矩应根据背楞材料和型号选取;2)连续梁应按相应挠度系数进行计算;3)计算背楞变形时,尚应考虑对拉螺栓的变形,螺栓变形可按下式计算:Nk=abG4k(6.4.3-4)式中:Nk—螺栓所受轴向力标准值(N);lb—螺栓计算长度(mm);Es—螺栓弹性模量(N/mm2),按本标准表4.2.5-1取用;31An—螺栓净截面面积,按本标准附录C表C.0.1取用;a—对拉螺栓横向间距(mm);b—对拉螺栓竖向间距(mm);G4k—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N/mm2),按本标准第6.2.2条的规定计算。4背楞悬臂部分的端部挠度宜与跨中挠度相等,悬臂长度不应超过400mm。6.4.4楼板模板的铝梁、柱模板的柱箍等,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简支梁、连续梁、带悬挑的连续梁等,按本标准第6.4.3条的规定验算其强度和刚度。6.4.5铝合金墙柱侧模板承担的荷载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当墙柱混凝土先浇筑时,墙柱侧模仅承担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按受弯构件计算;当采用墙柱梁板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时,除考虑新浇混凝土的侧向压力外,还需要考虑楼面板传递过来的荷载,墙柱侧模可按压弯构件按下式验算:士≤fa(6.4.5)式中:N—墙柱侧模的轴向力设计值(N);M—墙柱侧模的弯矩设计值(N●mm);An—模板的净截面面积(mm2),按本标准附录C表C.0.1取用。6.4.6销钉连接处可按铰接考虑,其抗剪承载力应取销钉抗剪承载力和铝合金模板孔壁受压承载力的较小值。6.4.7承接模板及其连接应能承受施工层外墙模板的自重和传递的风荷载、施工荷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考虑截面开孔损失的影响,对承接模板进行强度、刚2销钉、销片应能可靠传递施工层外墙模板对承接模板的剪力。其抗剪承载力应取销钉抗剪承载力和模板孔壁承压承载32力的较小值;3锚栓应将承接模板荷载可靠传递至施工层楼面,其抗拉承载力、抗剪承载力可参考工程经验或按实际模型通过试验确定。6.4.8当利用斜支撑承受模板传递风荷载、施工荷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斜支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的规定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验算;2锚栓及其连接钢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进行承载力验算。6.4.9对拉螺栓应确保背楞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固性。对拉螺栓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Y0N≤NEQ\*jc3\*hps10\o\al(\s\up4(b),t)N=ab(0.9×1.35G4K十0.9×1.4Q2K)式中:N—对拉螺栓最大轴向力设计值(KN);NEQ\*jc3\*hps10\o\al(\s\up3(b),t)—对拉螺栓轴向受拉承载力设计值(KN),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进行计算,常用的对拉螺栓轴向受拉承载力设计值可按本标准附录C表C.0.1取用;a—对拉螺栓横向间距(m);b—对拉螺栓竖向间距(m);G4K—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KN/m2),按本标准第6.2.2条的规定取值;Q2k—新浇混凝土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KN/m2),按本标准第6.2.3条的规定取值。6.4.10楼板阴角模板的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式规定:qb’≤(6.4.10)式中:q—楼板传递至阴角模板的线荷载设计值(N/mm);33b’—楼板阴角模板的截面宽度(mm);fa—铝合金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按本标准表4.1.6采用,当位于焊接热影响区时,取fu,haz;t—楼板阴角模板的截面厚度(mm)。图6.4.10楼板阴角模板计算简图1-楼板阴角模板;2-楼板模板;3-墙柱模板6.5支撑系统设计6.5.1当采用工具式可调钢支柱作为支撑系统时,其稳定性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支柱应考虑插管与套管之间因松动而产生的偏心(按半个下套管直径计算),按下式进行压弯杆件稳定性验算:式中:N—钢支柱的轴向力设计值(N);φ—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的值和钢材屈服强度fy按本标准附录D取用。其中,计算长度系数为上插管惯性矩,I2为下套管惯性矩,i2为下套管回转半径,按本标准附录C表C.0.2取A—下套钢管毛截面面积(mm),按本标准附录C表C.0.342取用;βm—等效弯矩系数,取βm=1.0;M—钢支柱的偏心弯矩设计值(N●mm),M=N●d/2,d为钢管支柱上插管外径,按本标准附录C表C.0.2取用;W—钢支柱上插管毛截面抵抗矩(mm3),按本标准附录C表C.0.2取用;NE—欧拉临界力,NE=为钢管弹性模L0—单立杆的换算长度(mm),取单立杆的实际支撑高度(mm);fs—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按本标准表4.2.5-2取用。2支撑上下端之间在插管与套管接头处,当设有钢管扣件式的纵横向水平拉条时,应按下式进行轴向受压杆件稳定性计算:(6.5.1-2)式中N—钢支柱轴向力设计值(N);φ—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根据构件长细比和钢材牌号按本标准附录D取用。其中,计算长度取其最大步距;A—钢支柱毛截面面积(mm);fs—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6.5.2除应按本标准第6.5.1进行稳定性计算外,工具式可调钢支柱最大轴向压力设计值尚不应大于本标准附录C表C.0.2的规定。承载力极限值也可通过试验确定,由试验值确定承载力设计值的抗力分项系数应不小于2.4。6.5.3工具式可调钢支柱的构造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的相关规定。356.5.4当采用扣件式、门式、碗扣式、承插型盘扣式、插槽式、轮盘插销式等钢管架搭设的支架作为支撑系统时,支架及立杆基础的设计计算与构造应分别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现行地方标准《建筑施工插槽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安全技术规范》DBJ50184、《建筑施工轮盘插销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安全技术规范》DBJ50/T216的有关规定。6.6早拆模板支撑系统设计6.6.1早拆模板支撑系统可适用于楼板厚度不小于100mm,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的混凝土现浇楼面梁板结构,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应经过论证。6.6.2应用单顶立杆早拆模板支撑技术时,单顶立杆的支撑稳定性应按浇筑混凝土和底模板早拆后的两种工况分别进行验算。6.6.3应用单顶立杆早拆模板技术时,支撑体系除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构造要求外,板底或梁底模板早拆头支撑间距应符合式(6.6.3-1)的要求;梁底模板早拆头支撑间距尚应符合式(6.6.3-2)的要求:Let≤12.9hf\(6.6.3-1)Let≤12.9hb\kξec(hb十ef)Let≤12.9hb\(6.6.3-2)式中:Let—板底或梁底模板早拆头支撑间距(m);hf—楼板厚度(m);36hb—梁高(m);bb—梁宽(m);Lb—相邻平行梁的间距(m);fet—模板早拆时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KN/m2),其取值可根据对应龄期的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立方体抗压强度fcu,按表6.6.3确定;fcu—对应龄期的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立方体抗压强度(KN/m2);k—弯矩系数:对于单向板或梁,两端固定时取1/12,一端固定一端简支时取9/128;对于点支撑双向板取0.196;ζe—施工管理状态的不定性系数,取1.2;Y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按本标准第6.2.2条的规定取值;QeK—施工活荷载标准值(KN/m2)。表6.6.3早拆模时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与对应龄期的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立方体抗压强度对照表fcu(N/mm2)1011121314≥15fet(N/mm2)0.840.880.930.971.011.27注:早拆模龄期的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立方体抗压强度fcu不应小于10N/mm2。6.6.4不同楼板厚度、不同楼面施工荷载条件下,早拆龄期的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立方体抗压强度fcu可按本标准附录E控6.6.5梁板底支撑配早拆头的独立可调钢支柱除满足承载力、稳定性及早龄期混凝土抗裂要求外,可调钢支柱间距尚应不大于6.6.6竖向支撑拆模时间应通过计算确定,且应保留有不少于2层的支撑,悬挑部分应至少保留6层支撑。各层荷载分配应符合下列规定:371第i层分配到的荷载可按下列公式计算:Fi=μiF0Ei=0.23(lnt十1)E282第i层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规定:式中:Fi—第i层分配到的需承担的荷载设计值;F0—支模楼层所需承担的全部荷载设计值;Fmin—龄期28d时混凝土楼盖的抗弯、冲切、抗剪最低设计承载力;μi—第i层分配到的荷载占比;Ei—龄期t天第i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28—龄期28d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Ii—第i层的混凝土构件的惯性矩总和;ri—各层楼板的刚度调幅系数,取r1=0.95,r2=1.0,r3=1.05,r4=1.10;fc,t—龄期t天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8—龄期28d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387构造要求7.0.1当采用工具式可调钢支柱作为早拆模板支撑系统时,层高不宜大于3.3m,当层高在3.3m~6m之间时,钢支柱必须增加水平连接系杆,钢支柱支撑间距应重新设计。7.0.2工具式可调钢支柱间距应不大于1300mm。7.0.3工具式可调钢支柱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支柱支撑应作用于混凝土结构或其他刚性面上,不得直接作用于未处理的土层上;2上下层钢支柱应处在同一直线上;3梁底可调钢支柱应满足承载力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梁宽不大于350mm时,梁底早拆头可由一根可调钢支柱支承;2)当梁宽为350mm~700mm时,梁底早拆头应由不少于两根可调钢支柱支承;3)当梁宽大于1000mm时,梁底早拆头应由不少于三根可调钢支柱支承。7.0.4斜支撑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墙斜支撑间距不宜大于2000mm,长度大于或等于2000mm的墙体斜支撑不应少于两处(图7.0.4);2柱模板斜支撑间距不应大于700mm,当柱截面尺寸大于800mm时,单边斜支撑不宜少于两根;3斜支撑宜着力于竖向背楞;4每处斜支撑的第一根斜支撑与地面的倾角应在10o~20o之间,第二根斜支撑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o~60o之间(图7.0.4)。39图7.0.4斜支撑布置示意图1-斜支撑2-竖向背楞7.0.5背楞设置应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背楞宜取用整根杆件,当采用背楞连接件连接时,背楞连接件长度不应小于400mm,接头宜错开设置,错开位置不宜小于400mm,接头长度不应少于200mmo当上下接头位置无法错开时,应采用足够承载力的连接件(图7.0.5);2墙柱最底层背楞距离地面及外墙上层背楞距离顶板间距不宜大于300mm,内墙最上层背楞距离顶板不宜大于700mm,背楞竖向间距不宜大于800mm,对800mm(图7.0.5);3转角背楞及宽度小于600mm的柱箍宜一体化,相邻墙肢模板宜通过背楞连成整体;4梁侧背楞应符合下列规定:1)梁截面高度大于或等于600mm且小于1200mm时,应在梁中增设不少于一道背楞;2)截面高度超过1200mm时,背楞应按墙体模板背楞的设置要求进行设置,并应对拉固定;3)当梁与墙、柱平齐时,梁背楞宜与墙、柱背楞联为一体40加固;4)当梁侧模板沿梁高方向拼接时,应在拼缝附近加设背5墙厚大于或等于600mm时,对拉螺栓规格不应小于φ22;墙厚小于600mm时,对拉螺栓规格不宜小于φ18。图7.0.5背楞接头示意图1-楼板2-阴角模板3-内墙模板4-背楞5-背楞连接片7.0.6相邻模板连接处应采用销钉锁紧,并满足受力要求,销钉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楼板模板的受力边,销钉间距不应大于150mm,非受力侧边,销钉间距不应大于300mm;2墙柱竖向模板之间及与其墙柱转角模板之间,销钉间距不应大于300mm;3墙柱竖向模板顶端与阴角模板或承接模板连接处、竖向模板水平拼接处,模板宽度大于200mm时,不宜少于2个销钉;宽度大于400mm时,不宜少于3个销钉。4梁侧阴角模板、梁底阴角模板与墙、柱模板连接,销钉间距不应大于100mm;7.0.7相邻模板拼缝应符合下列规定:411楼板阴角模板的拼缝应与楼板模板的拼缝错开(图7.0.7-1);图7.0.7-1楼板拼缝平面示意图1-阴角模板2-阴角模板拼缝处3-楼板模板4-楼板模板拼缝处5-铝梁6-板底早拆头2墙、柱模板不宜在竖向拼缝,当配板需拼接时,不宜超过一次,且应在拼缝一侧300mm内加设一道横向背楞或在拼缝垂直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竖向背楞。(图7.0.7-2);图7.0.7-2墙面模板拼缝立面示意图1-阴角模板2-阴角模板拼缝处3-拼接楼板模板4-拼接楼板模板拼缝处5-内墙模板6-内墙模板拼缝处7-背楞8-楼板2梁侧模板、楼板阴角模板拼缝宜相互错开,梁侧模板拼缝42两侧应用销钉与楼板阴角模板连接(图7.0.7-3);图7.0.7-3梁侧拼缝立面示意图1-阴角模板2-阴角模板拼缝处3-梁侧模板4-梁侧模板拼缝处5-工具式可调钢支柱6-楼板7-墙7.0.8楼板模板的两短边应直接与铝梁或阴角模板连接(图7.0.7-1),不应采用两块模板连接后再与铝梁或阴角模板连接。7.0.9楼梯、开洞、沉箱、悬挑及其他细部结构的模板应采取构造措施保证其承载力。438施工与验收8.1施工准备8.1.1模板安装前应按专项施工方案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操作人员应熟悉模板施工图并了解模板工程的施工设计。8.1.2模板、支撑架杆件及配件进场应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材质检验报告。现场使用的模板、支撑架杆件及配件应按各单元所需的数量逐项清点,并对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发现有变形,脱漆严重,存在裂纹,规格、尺寸不符等情形,严禁使用。8.1.3梁、板和楼梯模板的钢支柱设在土壤地面时,如遇松软土、回填土等,应根据土质情况进行平整、夯实,并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同时应按规定在模板支撑立柱底部采用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垫板。8.14模板安装前应检查模板安装位置的平整度。安装现场应有可靠的、能满足模板安装和检查需求的测量控制点或控制线。8.1.5模板安装前表面必须涂刷脱模剂,脱模剂的使用不得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8.2安装8.2.1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应按模板配模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安装,配件必须安装牢固。8.2.2模板安装时,应先支设墙、柱模板,调整固定后再架设梁模板和楼板模板。8.2.3墙、柱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应设置临时支撑。448.2.4拆除外墙模板时,顶部最上一块承接模板不拆,作为上层根部固定及限位,以防跑模、错台或漏浆。降板处应先用板条垫平后再安墙、柱模板。8.2.5墙两侧模板的对拉螺栓孔应平直相对,穿插螺栓时不得斜拉硬顶。当改变孔位时应采用机具钻孔,严禁用电、气焊灼孔。8.2.6墙、柱模板封闭前应及时加上对拉螺栓及胶杯、胶管、定位撑条等顶紧装置。8.2.7可调钢支柱和斜支撑下的支撑面应平整垫实,并有足够的受压面积。8.2.8可调钢支柱的间距应符合支撑设计的规定,支撑位置应准确,立柱不得接长使用。所有夹具、螺栓、销子和其他配件应处在闭合的位置,构配件间应连接牢固。8.2.9对跨度大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起拱不得减少构件的截面高度。8.2.10边梁宜采用边梁三角撑或穿墙螺杆或其他方式加固。8.2.11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8.2.12混凝土宜采用起吊设备进行浇筑,当采用泵送管直接浇筑时,泵送管不得直接与铝合金模板接触。8.3检查验收8.3.1模板工程的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规范》GB50300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8.3.2清水混凝土用模板的安装尺寸允许偏差的检验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169的有关规定。8.3.3铝合金模板用于大模板施工时,其安装尺寸允许偏差的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