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提升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江苏专版)_第1页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提升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江苏专版)_第2页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提升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江苏专版)_第3页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提升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江苏专版)_第4页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提升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江苏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一、选择题1.[2023江苏沛县期末]日军侵华期间,践踏国际法,实施细菌战。下列反映侵华日军细菌战的证据中,属于实物史料的是()A.日军细菌部队的遗址 B.受害幸存者的口述材料C.侵华日军老兵回忆录 D.亲历者记录的影像资料2.[2023江苏淮安期末]1938年日本侵占青岛后,开办“青年训练所”培养为日本效忠的伪职人员;设立“东文书院”教授中日语言,“以融洽两国青年之感情为宗旨”。这些行径意在()A.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B.解决日本子女的教育问题C.推行奴化教育毒害青少年 D.破坏近代中国的教育体系3.[2023江苏苏州开学]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率领爱国官兵反蒋抗日,在东北地区用“拜关公、讲忠义”来呼吁民众参军救国,吟诵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来表达对国土沦陷的悲愤。下列对其意图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运用忠义伦理组织官兵逼蒋抗日 B.借助民俗文化推进抗日救亡运动C.呼吁各界爱国民众投身国民革命 D.广泛动员群众投身于全民族抗战4.[2023江苏南京检测]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之后,天津学生又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杭州、广州、武汉、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学生的爱国运动()A.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B.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促进了中华民族新觉醒 D.统一全国人民抗战思想5.[2023江苏淮安检测]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内各方力量反应强烈: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青年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中间政派要求团结抗日……材料表明()A.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B.中华民族已全面觉醒C.国共由对峙到合作 D.共产党成为中流砥柱6.[2023江苏模拟]1935年,国民党通过了《请积极发展民营重工业以充实国力案》《青年党员应急施军事训练案》《西北国防之经济建设案》《提请在困难严重时期应集中一切力量充实国防建设案》等20多个经济、军事方面的提案。这反映出当时的国民政府()A.意在加紧对陕北红军的进攻 B.放弃了对日妥协的幻想C.加大政府对经济统制的力度 D.根据形势调整内外政策7.[2023江苏常州模拟]1935年初,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倭寇态度似可渐缓和,或有交还东北主权之可能。”6月1日写道:“倭寇强横,非可理喻,未到最后关头,当忍耐之。”6月8日写道:“倭寇进逼益急而此心泰然,乃决心至最后时与之一战,非此不能图存,战则尚有一线之希望,但万一之转机与万分之忍耐则仍需慎重也。”三段日记说明蒋介石()A.已经下定抗日决心 B.坚持攘外必先安内C.在战与退之间摇摆 D.对日态度日趋强硬8.1937年,红军主力和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其目的是()A.维护国家统一B.实现团结抗日C.推翻北洋军阀D.国共两党的矛盾已消除9.在西安事变中,促使张学良先扣押蒋介石,后来又释放蒋介石的最主要原因是()A.当时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建议和主张C.张学良与蒋介石恩仇的了结D.国民政府方面的巨大压力10.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主要是因为 ()A.国共两党没有根本利益冲突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利益C.蒋介石愿意接受和平解决的条件D.国民党内亲英美派的积极奔走11.下有照片名为“ChineseBaby”(中文名为《上海南站日军突袭下的儿童》),于1937年出现在美国郝斯特报刊上,并迅速传遍世界各地。这一照片的流传()A.宣传了中国国共合作抗战的事实B.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C.丑化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形象D.激化了美日两国在上海附近的矛盾12.1937年8月,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这说明()A.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B.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D.中国军民全力支援反法西斯战争二、综合题13.[2023江苏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耻地理教育是近代新名词。1905年学部审定的《最新地理教科书》将失地、领事裁判权与国耻相联系,强调了失地丧权的严重危害,这是地理教材第一次引入“国耻”概念。而“国耻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1908年上海《浦东中学杂志》登载的《国耻地理记》。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要求学生在“实地观察”时必须运用地图,同时还要“填注暗射地图及习绘地图”,中华书局则立即在历史教材中添加国耻地图。1913年《新制中华历史教科书》中插入历代沿革地图,昔日辽阔疆域与近代大幅沦丧形成强烈反差,极大地渲染了民族屈辱。1915年,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请人演讲《国耻地理》,从“租借胶州湾”“筑路权”和“采矿”展开,并谈及东南沿海与内蒙古要地,希望学生密切关注海防、边防。20世纪20年代以后,有识之士还建议教育部应向民众普及国耻地理,唤醒国民的国家意识。1924年有人将旅顺、大连纳入歌词之中;1936年版画家罗清桢创作的《准备武装收复失地图》,对“东北四省”“华北五省”等屈辱失地进行了刻画。国耻地理教育让各界逐渐意识到必须通过“牢不可破的团结”才能实现领土完整的真正捍卫。受激励而走上救亡图存、雪耻复土道路的学生、民众不计其数。时至今日,丢藩失地、丧权失利等近代屈辱历史仍是警醒世人勿忘国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摘编自熊斌《因应与强化:近代中国的国耻地理教育》(1)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国耻地理教育的内容,并概括其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近代中国国耻地理教育不断发展的因素,分析近代中国国耻地理教育的历史意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一、选择题1.[2023江苏沛县期末]日军侵华期间,践踏国际法,实施细菌战。下列反映侵华日军细菌战的证据中,属于实物史料的是()A.日军细菌部队的遗址 B.受害幸存者的口述材料C.侵华日军老兵回忆录 D.亲历者记录的影像资料[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细菌部队的遗址属于实物史料,故A项正确;口述材料属于口述史料,排除B项;C项属于文字史料,排除;影像资料不属于实物史料,排除D项。2.[2023江苏淮安期末]1938年日本侵占青岛后,开办“青年训练所”培养为日本效忠的伪职人员;设立“东文书院”教授中日语言,“以融洽两国青年之感情为宗旨”。这些行径意在()A.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B.解决日本子女的教育问题C.推行奴化教育毒害青少年 D.破坏近代中国的教育体系[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妄图永久奴役中国,在沦陷区大力兴办实施奴化教育的组织和学校,推行以奴化、毒害青少年的思想并培养“愚民”为核心的奴化教育,故C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属于日本侵华的罪行,不是为了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和解决日本子女的教育问题,排除A、B两项;“破坏近代中国的教育体系”没有指出这些措施“奴化教育”的本质和险恶用心,排除D项。3.[2023江苏苏州开学]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率领爱国官兵反蒋抗日,在东北地区用“拜关公、讲忠义”来呼吁民众参军救国,吟诵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来表达对国土沦陷的悲愤。下列对其意图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运用忠义伦理组织官兵逼蒋抗日 B.借助民俗文化推进抗日救亡运动C.呼吁各界爱国民众投身国民革命 D.广泛动员群众投身于全民族抗战[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马占山“在东北地区用‘拜关公、讲忠义’来呼吁民众参军救国,吟诵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来表达对国土沦陷的悲愤”,这是他利用民俗文化推进抗日救亡运动的表现,故B项正确;逼蒋抗日的是1936年的西安事变,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此时是局部抗战时期,“呼吁各界”和“投身于全民族抗战”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D两项。4.[2023江苏南京检测]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之后,天津学生又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杭州、广州、武汉、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学生的爱国运动()A.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B.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促进了中华民族新觉醒 D.统一全国人民抗战思想[解析]根据“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之后,天津学生又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可知,这是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也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故C项正确;“扭转时局”夸大了其作用,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1937年形成的,排除B项;“统一”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5.[2023江苏淮安检测]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内各方力量反应强烈: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青年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中间政派要求团结抗日……材料表明()A.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B.中华民族已全面觉醒C.国共由对峙到合作 D.共产党成为中流砥柱[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青年学生、国民党爱国将领和中间政派分别提出了自己抗日主张,这表明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故A项正确;“全面觉醒”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B项;西安事变拉开了国共两党由对峙到合作的序幕,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信息,排除C项;此时共产党还没有成为中流砥柱,排除D项。6.[2023江苏模拟]1935年,国民党通过了《请积极发展民营重工业以充实国力案》《青年党员应急施军事训练案》《西北国防之经济建设案》《提请在困难严重时期应集中一切力量充实国防建设案》等20多个经济、军事方面的提案。这反映出当时的国民政府()A.意在加紧对陕北红军的进攻 B.放弃了对日妥协的幻想C.加大政府对经济统制的力度 D.根据形势调整内外政策[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国民党意图通过加强重工业和国防军事建设以应对日本侵华,这是国民政府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内外政策的表现,故D项正确;国民党通过这些提案是为抗日战争提供国防和物质基础,是为了应对日军侵华,并非为了加紧对陕北红军的进攻,排除A项;七七事变前,蒋介石一直希望国际社会干预日本侵华,这本质上是对日妥协,排除B项;材料所述措施并非加大政府对经济统制的力度,而是应对日本侵华所做的准备,排除C项。7.[2023江苏常州模拟]1935年初,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倭寇态度似可渐缓和,或有交还东北主权之可能。”6月1日写道:“倭寇强横,非可理喻,未到最后关头,当忍耐之。”6月8日写道:“倭寇进逼益急而此心泰然,乃决心至最后时与之一战,非此不能图存,战则尚有一线之希望,但万一之转机与万分之忍耐则仍需慎重也。”三段日记说明蒋介石()A.已经下定抗日决心 B.坚持攘外必先安内C.在战与退之间摇摆 D.对日态度日趋强硬[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蒋介石在1935年上半年的三段日记,反映了蒋介石对日态度日趋强硬。1935年初的日记,对日寇交还东北主权仍抱有希望;6月1日的日记,蒋介石认为倭寇强横,不可理喻,但没到最后关头,还当忍耐;6月8日的日记,虽然蒋介石仍强调需慎重,但认识到只有与倭寇进行最后一战,才能图生存,才能有一线之希望,故D项正确。三段日记的内容表明,蒋介石还未下定抗日决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攘外必先安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蒋介石对日态度日趋强硬,没有体现在战与退之间的摇摆,排除C项。8.1937年,红军主力和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其目的是()A.维护国家统一B.实现团结抗日C.推翻北洋军阀D.国共两党的矛盾已消除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37年”可知,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为了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同意改编军队。9.在西安事变中,促使张学良先扣押蒋介石,后来又释放蒋介石的最主要原因是()A.当时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建议和主张C.张学良与蒋介石恩仇的了结D.国民政府方面的巨大压力解析: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可见张学良等扣押和释放蒋介石的依据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0.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主要是因为 ()A.国共两党没有根本利益冲突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利益C.蒋介石愿意接受和平解决的条件D.国民党内亲英美派的积极奔走解析:中国共产党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主要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抗日的大局,A项表述错误,C、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11.下有照片名为“ChineseBaby”(中文名为《上海南站日军突袭下的儿童》),于1937年出现在美国郝斯特报刊上,并迅速传遍世界各地。这一照片的流传()A.宣传了中国国共合作抗战的事实B.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C.丑化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形象D.激化了美日两国在上海附近的矛盾解析:照片揭露了日军侵华期间的暴行。该照片在国际上的流传使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B项正确。照片内容与国共合作无关,A项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2.1937年8月,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这说明()A.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B.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D.中国军民全力支援反法西斯战争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说明在国共两党合作基础上,已经把全民族各个阶层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众志成城奋勇抗日的局面,故选A项;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说到了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局面,并没有突出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所以没法得出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中流砥柱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提到的是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全力抗日,而不是全力支援反法西斯战争,排除D项。二、综合题13.[2023江苏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耻地理教育是近代新名词。1905年学部审定的《最新地理教科书》将失地、领事裁判权与国耻相联系,强调了失地丧权的严重危害,这是地理教材第一次引入“国耻”概念。而“国耻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1908年上海《浦东中学杂志》登载的《国耻地理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