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江苏专版)_第1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江苏专版)_第2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江苏专版)_第3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江苏专版)_第4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江苏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选择题1.[2023江苏南通月考]下表所示为反秦起义者的构成情况。据表中信息可知,反秦大起义()主要力量身份大泽乡发难者出身于贫苦农民的九百戍卒响应者魏故宁陵君咎、楚怀王孙心、楚贵族景驹、楚国大将之后项羽率子弟英布,本是骊山刑徒,率“群盗”响应少数民族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等A.得到了社会众多阶层的支持 B.是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的暴动C.由东方六国旧贵族领导发动 D.源于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的激化2.[2023江苏南通期中]《后汉书》记载,汉光武帝因为“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称为“度田”。这引发了河南南阳的“郡国大姓”与“群盗”一起发动叛乱。刘秀在镇压叛乱的同时,下令停止度田。这一事件()A.推动了刺史制度的形成 B.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加速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崛起 D.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3.据学者考证,春秋末年,陈国司徒辕颇向封疆内所有的田地征取赋纳。辕颇遭到拥有一定数量田地的国人驱逐,逃亡到郑国。这一考证可以说明()A.官僚政治的腐朽 B.贵族与农民阶级矛盾尖锐C.土地制度的变动 D.诸侯权威遭到卿大夫挑战4.《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散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在这里,司马迁采用的史学方法是()A.档案文献与现场考察结合 B.口述资料与实地探访互证C.出土简牍与历史文献参校 D.民间传说与墓志铭文比对5.[2023江苏徐州期中]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总体评价不同:从商鞅变法至汉武帝之前,是对变法负面评价最为辉煌、普遍的时期,是商鞅变法饱受批评的时期;从清末民初至今,评价总体持赞扬态度。这表明()A.历史评价标准无法统一 B.占有史料的多少决定评价正确与否C.时代环境影响历史评价 D.历史事件因其复杂而无法正确认识6.[2023江苏扬州阶段练习]先秦时期有思想家认为,我们先要从举止得体、态度端庄、言谈恭顺做起,以此来使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该观点()A.蕴含道法自然的哲学观 B.解决了社会动荡的弊病C.强化了君主专制的权威 D.有助于礼仪文化的传承7.[2023江苏泰州期末]有学者指出,西周通过分封,建立了一个大小相系、上下递为藩屏的全国政治网络。而西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虽在形式上类似商朝的内外服制,但在具体实施上,已远比商朝密切。该学者意在强调西周()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C.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实现地方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命8.[2022天津卷]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鬹、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这可用于说明()A.良渚文化的传承 B.红山文化的传承 C.龙山文化的传承 D.巴蜀文化的传承9.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 C.崇德重法 D.外儒内法10.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其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这表明()A.图像比文献记载更可靠 B.西周重视天文观测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 D.楚国制漆工艺精湛11.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文献记述出处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贾谊《过秦论》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后汉书·班固传》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 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12.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A.农耕技术的推广 B.商业交往的便利 C.军事战争的需要 D.礼乐制度的重建二、综合题13.[2023江苏宿迁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王朝统一以前,诸国的文字并不统一,差异较大,这给政令的实施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带来诸多不便。因此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当年便下令“书同文字”,即用简化的秦文“小篆”作为标准的文字推行全国,废除其他六国文字,并由丞相李斯和赵高等人编写小篆字书,规定作为学童必读的书本。另外,由于战国以来王权加强,官府事务繁杂,公文数量日渐增多。虽然是经过初步简化的小篆,也不易书写而不能适应实际的需要,后来在实践中便产生了更易书写的字体,即所谓的“秦隶”。据说在秦统一中国后,有一个叫程邈的人总结群众的创造,向秦始皇奏上“隶书”新体,得到秦始皇的称赞,被作为秦书八体之一。——摘编自李伯钦、李肇翔《中国通史》根据以上材料,围绕“统一文字”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选择题1.[2023江苏南通月考]下表所示为反秦起义者的构成情况。据表中信息可知,反秦大起义()主要力量身份大泽乡发难者出身于贫苦农民的九百戍卒响应者魏故宁陵君咎、楚怀王孙心、楚贵族景驹、楚国大将之后项羽率子弟英布,本是骊山刑徒,率“群盗”响应少数民族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等A.得到了社会众多阶层的支持 B.是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的暴动C.由东方六国旧贵族领导发动 D.源于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的激化[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反秦起义者的构成情况,通过材料表格可知,参加反秦起义的人员来源广泛,包括出身贫苦的农民、骊山的刑徒、六国旧贵族,还有少数民族,这说明反秦起义得到了社会众多阶层的支持,故A项正确;B、C两项说法都比较片面,不能全面体现材料,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排除D项。2.[2023江苏南通期中]《后汉书》记载,汉光武帝因为“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称为“度田”。这引发了河南南阳的“郡国大姓”与“群盗”一起发动叛乱。刘秀在镇压叛乱的同时,下令停止度田。这一事件()A.推动了刺史制度的形成 B.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加速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崛起 D.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度田有利于打击地方豪强地主,但刘秀因地方豪强叛乱而下令停止度田,这会加速豪强地主势力的崛起,C项正确;汉武帝时设立刺史,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小农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事件会加速豪强地主势力的崛起,不会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排除D项。3.据学者考证,春秋末年,陈国司徒辕颇向封疆内所有的田地征取赋纳。辕颇遭到拥有一定数量田地的国人驱逐,逃亡到郑国。这一考证可以说明()A.官僚政治的腐朽 B.贵族与农民阶级矛盾尖锐C.土地制度的变动 D.诸侯权威遭到卿大夫挑战[解析]材料“辕颇遭到拥有一定数量田地的国人驱逐”说明当时已经出现土地私有制,土地制度发生了变化,故选C项;秦朝确立官僚政治,时间不符,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与地主阶级矛盾尖锐,排除B项;辕颇遭到拥有一定数量田地的国人驱逐,而不是遭到卿大夫挑战,排除D项。4.《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散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在这里,司马迁采用的史学方法是()A.档案文献与现场考察结合 B.口述资料与实地探访互证C.出土简牍与历史文献参校 D.民间传说与墓志铭文比对[解析]太史公说:“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与众不同。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故司马迁采用的史学方法是口述资料与实地探访互证,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档案文献、出土简牍、墓志铭文等信息,排除A、C、D三项。5.[2023江苏徐州期中]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总体评价不同:从商鞅变法至汉武帝之前,是对变法负面评价最为辉煌、普遍的时期,是商鞅变法饱受批评的时期;从清末民初至今,评价总体持赞扬态度。这表明()A.历史评价标准无法统一 B.占有史料的多少决定评价正确与否C.时代环境影响历史评价 D.历史事件因其复杂而无法正确认识[解析]根据材料“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总体评价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所处时代环境的不同,人们对商鞅变法的总体评价不同,故C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标准主要有: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等,所以“历史评价标准无法统一”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不只有史料多少,“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历史事件因其复杂而无法正确认识,说法错误,排除D项。6.[2023江苏扬州阶段练习]先秦时期有思想家认为,我们先要从举止得体、态度端庄、言谈恭顺做起,以此来使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该观点()A.蕴含道法自然的哲学观 B.解决了社会动荡的弊病C.强化了君主专制的权威 D.有助于礼仪文化的传承[解析]根据“我们先要从举止得体、态度端庄、言谈恭顺做起,以此使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可知该观点强调通过礼仪文化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稳定社会秩序,因此有助于礼仪文化的传承,故D项正确;该观点应属于儒家的观点,与道家倡导的道法自然的哲学观不符,排除A项;“解决了社会动荡的弊病”表述不符合史实,当时的法家思想更适应社会的现实需要,排除B项;题干没有强调君主专制的权威,而是强调通过礼乐文化稳定社会秩序,排除C项。7.[2023江苏泰州期末]有学者指出,西周通过分封,建立了一个大小相系、上下递为藩屏的全国政治网络。而西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虽在形式上类似商朝的内外服制,但在具体实施上,已远比商朝密切。该学者意在强调西周()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C.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实现地方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命[解析]根据材料“建立了一个大小相系、上下递为藩屏的全国政治网络”“西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具体实施上,已远比商朝密切”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巩固中央权力。和内外服制度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正确;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国家,而非西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变化,排除C项;地方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命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8.[2022天津卷]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鬹、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这可用于说明()A.良渚文化的传承 B.红山文化的传承 C.龙山文化的传承 D.巴蜀文化的传承[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通过分析比较5000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属于龙山文化分布范围,而出土酒器的器型,后来也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出现,说明了龙山文化的传承,故C项正确。良渚文化分布于钱塘江、太湖流域,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地区,巴蜀文化则位于四川盆地,均不位于海岱地区,故A、B、D三项错误。9.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 C.崇德重法 D.外儒内法[解析]由“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主张法治,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说明田齐法家主张君臣用礼仪来教育百姓,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综上即可得出田齐法家的思想特点为“尚法存礼”,故A项正确;“敬天”为西周时治国思想,且材料未涉及“敬天”,排除B项;德是内在的道德情感,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材料强调的是法和礼,排除C项;法家主张法治,同时存礼,且“外儒内法”为西汉董仲舒思想,排除D项。10.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其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这表明()A.图像比文献记载更可靠 B.西周重视天文观测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 D.楚国制漆工艺精湛[解析]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漆箱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说明出土文物与文献可以相互印证,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图像比文献记载更可靠,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西周对天文观测的重视,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楚国制漆工艺精湛,排除D项。11.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文献记述出处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贾谊《过秦论》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后汉书·班固传》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 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解析]“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反映了秦朝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指刘邦灭秦朝,建立统一的政权——汉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指东汉延续了西汉国家的统一。材料集中反映了秦汉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故A项正确;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排除B项;C项中“开始”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华夏认同的信息,排除D项。12.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A.农耕技术的推广 B.商业交往的便利 C.军事战争的需要 D.礼乐制度的重建[解析]根据材料“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与书数、射御等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战马对军队是非常重要的,故秦汉政府十分重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