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二章城镇与乡村课时47城镇化课件湘教版_第1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二章城镇与乡村课时47城镇化课件湘教版_第2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二章城镇与乡村课时47城镇化课件湘教版_第3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二章城镇与乡村课时47城镇化课件湘教版_第4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二章城镇与乡村课时47城镇化课件湘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镇化第二部分第二章课时47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基本概念]城镇化、郊区化、逆城市化、虚假城镇化、滞后城镇化[基本原理]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和影响一、城镇化概念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1982年1990年2000年2017年深圳的发展变化城镇化的表现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最重要指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等发生显著变化一、城镇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镇

化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剩余劳动力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一、城镇化城镇化主要衡量标准通常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即“城镇化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思考:衡量城镇化的主要标准是什么?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1.

世界城镇化的发展

阅读右图,说出在不同阶段,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水平、速度有何特点?1.

世界城镇化的发展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慢初期阶段发展水平较高发展推进较快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发展水平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2.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城镇化特点①城镇化水平高,大多在75﹪以上,有些国家甚至高达90﹪,但城镇化速度缓慢。②人口高度集中,大中小城市密集分布,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相对发达。③现代交通和互联网显著提高了城镇运行的效率。④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城镇绿化率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城镇历史文化保护得到普遍的重视。⑤有些大城市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原因: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居住环境恶化,居民陆续向外迁移;一部分商业和制造业向城市边缘迁移;大多数城市家庭拥有小汽车,加之交通条件改善。伦敦城市景观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2.发达国家的城镇化3.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城镇化特点较低,大多在50﹪以下,但城镇化速度迅速。城镇化水平很不平衡,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城镇化差异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表现: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分布:拉丁美洲国家最为突出表现:城镇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分布: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4.我国的城镇化我国的城镇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六次人口普查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总人口城镇人口03691215人口/亿01020304050城镇化水平/﹪195319641982199020002010年份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意义1982年1990年2000年2017年深圳的发展变化拓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拉动了生产与消费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4.我国的城镇化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5.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阶段——城镇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及再城镇化

城镇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镇化表现人口由乡村转向城镇,乡村地域转变为城镇地域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市中心衰落,城镇总人口增加人口继续迁往中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迁回市区成因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城镇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开发市中心衰落区,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图解

联系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化,随后出现逆城市化,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镇化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影响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调整社会进步传播文明城乡互动全面发展科技进步生产发展1.有利影响2.不利影响大气污染住房困难用地紧张交通拥挤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进行处理建立污水处理厂,污水达标排放。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等合理布局城市道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建绿化隔离带。控制城市人口规模,科学规划城市用地。加快住房建设,推进住房保障,抑制房价增长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影响为降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使生活、生产、生态环境协调统一起来,人们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田园城市、智慧城市的目标,走健康、持续、绿色、高效的城镇化道路。智慧城市:运用数字城市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意义:对城市:破解城市病,降低资源消耗。对居民:提供出行、看病等便利条件。对旅行者:及时获取吃住行购娱各类信息。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影响3.发展方向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影响4.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1)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2)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5.城镇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①不利影响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影响②有利影响:平整土地、修建水利工程、绿化环境,如铺透水砖、建设雨水花园、增加绿地,可以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改善环境。6.城镇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①不利影响不利影响表现形式人口问题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就业压力加大,失业人数上升,导致部分低收入者陷入贫困住房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交通问题交通拥堵,特别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位紧张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②有利影响7.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2)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3)生态城市建设①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2022·全国文综乙)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

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

。据此完成1~3题。真题研析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上海30.3-30.25215.42北京59.7-72.8300.9广州39.7129.12468.46深圳34.0116.88596.73命题方向明确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上海30.3-30.25215.42北京59.7-72.8300.9广州39.7129.12468.46深圳34.0116.88596.73命题方向明确2.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A.相似的空间形态 B.趋同的主导产业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级规模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上海30.3-30.25215.42北京59.7-72.8300.9广州39.7129.12468.46深圳34.0116.88596.73命题方向明确3.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

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

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上海30.3-30.25215.42北京59.7-72.8300.9广州39.7129.12468.46深圳34.0116.88596.73命题方向明确关键信息点拨

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都是我国的一线城市,城市等级

,规模大。

城市总人口=

人口+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中心城区人口比重=__________人口÷城市总人口。中心城区中心城区高命题方向明确

表格信息表明,上海市和北京市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

,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大量增加,且增加人口远大于中心城区减少的人口,总人口净

,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在

;广州、深圳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都是增加的,总人口

,但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增加的数量远大于中心城区人口的增加量,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在

。总体来看,四个城市人口向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答案

1._____

2._____

3._____AD减少增加下降增加下降中心城区以外地区B命题方向明确第1题,城市总人口=中心城区人口+中心城区以外地区(相当于郊区和卫星城)人口。表格数据显示,上海和北京虽然中心城区人口减少,但减少的数量远小于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的增加数量,所以城市总人口是增加的;广州和深圳中心城区人口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都是增加的,故总人口增加,排除B、D;选项中是四个城市的共同特点,中心城区人口变化趋势应该一致,可以随意选一个城市分析即可,如上海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而总人口增加,显然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选A。命题方向明确第2题,四个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郊区人口增长快于中心城区人口增长,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不大,排除A;四个城市的主导产业和功能定位本身就不一致,如北京是政治中心,主导产业是非商业性服务业,上海是经济中心,主导产业是工业和服务业,排除B、C;四个城市都是我国的一线城市,等级、规模相近,则与之类似的“其他城市”也应该是等级规模都较高,选D。命题方向明确第3题,四个城市中有两个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说明中心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已经产生城镇化问题,需要向外疏导人口和产业,排除A;核心功能是该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能疏解,需要疏解的是非核心功能,排除C;均衡的含义是平均分布,不分条件地把人口均匀地分布到各个地方,中心城区人口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疏散,并不能“均衡”分布,需要在区位条件相对优越的某些地点建设次中心区域或者中心城区的卫星城,人口在这些地点相对集聚,B对、D错。命题方向明确考向1通过“城镇化进程”考查“区域认知”(2023·云南昆明模拟)读“1949~2020年我国人口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城镇化发展阶段是A.初期—初期—中期—中期B.初期—中期—中期—后期C.初期—中期—后期—逆城市化D.初期—初期—中期—后期考向预测1234√命题方向明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镇化发展一般经历初期(城镇化水平低于30%)、中期(城镇化水平30%~70%)、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高于70%)。读图可知,①②时期城镇化水平低于30%,③④时期城镇化水平介于30%~70%之间,故选A。1234命题方向明确(2023·云南昆明模拟)读“1949~2020年我国人口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示意图”,完成1~2题。2.影响1992年至1997年间我国城镇化增速的主要原因是A.户籍政策全面放开B.经济增长速度快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资源环境承载力激增√1234命题方向明确12341992~1997年我国户籍政策并未完全放开,A错误;1992~1997年,我国工业化水平快速提高,经济增速快,促进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B正确;1992~1997年我国仍然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C错误;城镇化水平会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且资源环境承载力不会出现激增,D错误,故选B。命题方向明确考向2通过“城镇化影响”考查“综合思维”赣州古城千年不涝,主要得益于前人根据地形,随形就势修建了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福寿沟内连水塘,外通江河,沟口安有可自动关闭的单向“水窗”。赣州古城排水系统符合“海绵城市”理念,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治水智慧。读图,完成3~4题。3.赣州古城排水系统的治水智慧体现在①利用天然地势特点,加快了城内雨水外排速度②在城内修建多个水塘,暴雨时可大量蓄积雨水③设计地下排水系统,能将雨水及时排入江河中④修缮护城河,从源头控制雨水,减少了地表径流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234√命题方向明确由材料“根据地形,随形就势修建了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福寿沟内连水塘,外通江河,沟口安有可自动关闭的单向‘水窗’”及图中信息可知,赣州古城排水系统利用天然地势特点,能够使1城内雨水快速外排;在城内修建的多个水塘,暴雨时可大量蓄积雨水;地下排水系统,能将雨水及时排入江河中,从而避免雨涝威胁,①②③正确。赣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大,雨水为大气降水,靠人为的力量不能从源头上控制雨水,④错误,故选C。1234命题方向明确考向2通过“城镇化影响”考查“综合思维”赣州古城千年不涝,主要得益于前人根据地形,随形就势修建了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福寿沟内连水塘,外通江河,沟口安有可自动关闭的单向“水窗”。赣州古城排水系统符合“海绵城市”理念,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治水智慧。读图,完成3~4题。4.单向水窗的作用是A.沟内水位低于河水水位时,水窗冲开,

排出过量雨水B.沟内水位高于河水水位时,水窗关闭,

排出过量雨水C.河水水位高于沟内水位时,水窗关闭,防止河水倒灌D.河水水位低于沟内水位时,水窗冲开,防止河水倒灌√1234命题方向明确1234福寿沟的水窗可以借助水力自动开启、关闭。洪水期,河水水位上涨,高于沟内水位时,水窗借河中水力关闭,防止河水倒灌,C正确,B错误。洪水退后,河水水位下降,低于沟内水位时,排水道的水力冲开水窗,使水塘及城内蓄积雨水顺利排入河内,A、D错误。命题方向明确(2023·北京东城区模拟)边境口岸城镇是我国新型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凭祥市为中越边境口岸城镇,21世纪初期处于“岸城守望”状态,口岸与城市互动不足。2008年之后逐渐形成“前岸中区后市”发展格局,“中区”不仅是连接口岸与城市中心的纽带,还能促使口岸和城市中心真正的高度融合。下图示意凭祥市口岸与城市空间模式演变。据此完成1~3题。1.该地口岸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主要得益于A.过境货物贸易的发展

B.东南亚产业转移C.边境旅游人数的增加

D.矿产资源丰富√123456789123456789凭祥市为中越边境口岸城镇,该地口岸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主要得益于过境货物贸易的发展,A正确;越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是产业主要转入地区,B错误;口岸地区的城镇化与过境旅游人数无关,过境旅游人数只是经过,不会成为当地的城镇人口,C错误;口岸地区发展与矿产资源开发无关,D错误。故选A。(2023·北京东城区模拟)边境口岸城镇是我国新型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凭祥市为中越边境口岸城镇,21世纪初期处于“岸城守望”状态,口岸与城市互动不足。2008年之后逐渐形成“前岸中区后市”发展格局,“中区”不仅是连接口岸与城市中心的纽带,还能促使口岸和城市中心真正的高度融合。下图示意凭祥市口岸与城市空间模式演变。据此完成1~3题。2.与“前岸”相比,“后市”A.人口密度更大

B.产业部门更多C.对外交通更便捷

D.用地资源更少√123456789由材料“凭祥市为中越边境口岸城镇,21世纪初期处于‘岸城守望’状态,口岸与城市互动不足”可知,凭祥市位于边境地区,长期以来,边民依托互市点,进行着简单的边贸活动,增加收入,“前岸”贸易活动比较活跃,人口集中,“后市”发展较慢,而且面积更大,人口密度较小,A错误;“前岸”主要以边境贸易活动为主,“后市”各种农副产品加工,以及资源型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均有发展,产业部门更多,B正确;对外交通“前岸”更便捷,C错误;“后市”向内地发展,用地资源更广,“前岸”受边境限制,用地资源有限,D错误。故选B。123456789(2023·北京东城区模拟)边境口岸城镇是我国新型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凭祥市为中越边境口岸城镇,21世纪初期处于“岸城守望”状态,口岸与城市互动不足。2008年之后逐渐形成“前岸中区后市”发展格局,“中区”不仅是连接口岸与城市中心的纽带,还能促使口岸和城市中心真正的高度融合。下图示意凭祥市口岸与城市空间模式演变。据此完成1~3题。3.最适宜在“中区”发展的产业是A.物流产业

B.产品加工业C.会展旅游业

D.原木贸易业√123456789123456789由材料“‘中区’不仅是连接口岸与城市中心的纽带,还能促使口岸和城市中心真正的高度融合”可知,最适宜在“中区”发展的产业是产品加工业,B正确;物流产业在口岸地区(“前岸”)发展更有利,A错误;会展旅游业适合在城市发展,C错误;越南限制原木出口,因此不适宜发展原木贸易业,D错误。故选B。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飞速发展。下图示意2009~2019年我国城镇化水平、流动人口规模与农民工数量的变化曲线。据此完成4~6题。4.2009~2019年,我国A.城镇化水平降低B.流动人口规模先增加后减小C.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加D.农民工数量先增加后减少√123456789123456789读图可知,2009~2019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A错误;流动人口规模先增加后减小,B正确,C错误;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D错误。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飞速发展。下图示意2009~2019年我国城镇化水平、流动人口规模与农民工数量的变化曲线。据此完成4~6题。5.流动人口规模和农民工数量变化反映出我国A.大城市人口减少

B.城镇数量减少C.农村劳动力短缺

D.农村发展迅速√123456789读图可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先增加后减少,而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我国本地农民工数量增加而外出农民工数量减少,反映出我国农村发展迅速,城乡差距缩小,D正确。123456789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飞速发展。下图示意2009~2019年我国城镇化水平、流动人口规模与农民工数量的变化曲线。据此完成4~6题。6.为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我国应①控制农民工进城数量

②重点发展中小城镇③缩小大中城市规模

④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3456789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不平衡,中小城镇发展较为缓慢,因此应重点发展中小城镇,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②④正确;控制农民工进城数量不利于城乡经济发展,①错误;大中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不适宜缩小大中城市规模,③错误。选C。123456789123456789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的发展影响巨大。“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大量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产生聚集效应的现象;“外溢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向外围中小城市迁移的现象。下图示意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据此完成7~8题。7.关于中心城市“虹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促进区域中心城市环境改善B.促进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C.促进外围城市经济发展D.只出现在雏形期和成长期√中心城市“虹吸效应”是指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大量人口被吸引到中心城市后,区域中心城市的环境会遭到破坏,A错误;中心城市“虹吸效应”通过吸引周边的资源,可以促进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B正确;“虹吸效应”是将外部资源集中起来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外围城市发展机会小,C错误;观察图示可知,在成型期仍存在“虹吸效应”,D错误。123456789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的发展影响巨大。“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大量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产生聚集效应的现象;“外溢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向外围中小城市迁移的现象。下图示意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据此完成7~8题。8.“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发展的影响有①利于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升级②促进城市群的形成③加快中心城市郊区化④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3456789123456789“外溢效应”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迁移一部分人口、转移一部分产业,较为低级的产业转移出去后,有利于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①正确;周边的中小城市在受到“外溢效应”后得到发展,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与中心城市共同构成城市群,②正确;“外溢效应”促进的是周边城市城镇化而不是中心城市郊区化,③错误;“外溢效应”有利于中心城市产业优化升级,并不会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④错误。选A。9.(2023·福建福州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