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33_第1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33_第2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33_第3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33_第4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3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33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hura和eolere,本义为“耕作”“栽培”“养育”等。据此判断,中国文化源头应始于()A、新石器时代B、文献中的夏朝C、青铜时代的商朝D、封邦建国的西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由题干“‘文化’本义为‘耕作一栽培’‘养育’等”可知,判断文明的主要标准为是否出现了农业、畜牧业等。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培植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和粟,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是母系氏族公社的典型代表,处于新石器时代,据此可以判断中国文化源头应始于新石器时代。2、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该示意图描述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平民、奴隶分封给诸侯、亲属和功臣,层层分封,形成“天下共主”的局面。3、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的衰微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程朱理学的盛行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自汉代起,历代统治者重视儒学的道德教化功用,将儒家思想确立为统治思想。由此很多士人凭借儒学入仕,逐渐形成崇尚文治的士人政府。故选C。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B项中黄老之学只在汉初受到推崇;D项是宋代以后出现的现象。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探究性学习,需重点查阅()A、《考工记》B、《神农本草经》C、《齐民要术》D、《梦溪笔谈》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考工记》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艺专著;《神农本草经》是东汉时期的药物学著作;《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著的综合性农书;《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著的自然科学著作。5、“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到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了陆路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B、陆路丝绸之路是从西汉的都城洛阳出发,直达西亚、非洲C、这条通道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D、西域的葡萄、石榴等农产品经此通道传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陆路丝绸之路的出发点是西汉的都城长安而非洛阳。6、据记载,宋代造纸工匠多用杨桃藤、黄蜀葵等的浸出液制作一种“纸药”,它可以使纸浆变得更加均匀,纸的产量和质量也有了极大提高。由此可知,宋代()A、造纸的工序更加完善B、活字印刷用纸已创制C、造纸原料实现了革新D、纸张得到进一步普及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材料中的“纸的产量和质量也有了极大提高”说明“纸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纸的产量和质量,这也就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纸张的普及,D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在造纸过程中加入了一种添加剂,并没有体现造纸工序的变化,排除A项;宋代纸张的质量得到提高不能说明活字印刷用纸已创制,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造纸原料,只说明在造纸过程中加入一种添加剂,排除C项。7、据记载,元代中书省多次要求各地行省“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凡事都请示中书省)”。这反映了元代行省()A、内部纷争使行政效率低下B、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C、缺乏地方管理上的自决权D、内部存在着权力制衡机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材料中的“公事应合与决者”“从公依例与决”说明对于一般性事务,行省内部可以集体商议决定,也就是说行省内部的事务不能由一人决定,这反映了行省内部存在着权力制衡机制,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行省内部的纷争,而是体现了要求各行省该自决的事务要自己决定,排除A、C项;材料中的“除重事”说明重大事务要由中央决定,排除B项。8、辛亥革命以前,人们谈论较多的是中西问题,很少涉及中国古今问题,而新文化运动时则集中讨论古今问题,尤其是文化上的古今问题。此变化本质上反映出()A、中外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B、对中国社会改造的层次加深C、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减弱D、文化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时讨论的“古今问题”是关于传统文化与现实需要的问题,深层次地从文化上探寻中国落后的根源,说明对中国社会的改造进一步加深,B项正确;近代中外民族矛盾一直占主要地位,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西方文明影响加大的结果,而不是减弱,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不是在文化上的自我保护,而是带有偏激性的否定自我文化的运动,排除D项。9、1930年2月,中共中央在向全党发出的通知中指出:“一切分散红军,逃避敌人进剿,向偏僻地区发展的观念在现时局势下,便成为极端错误的取消观念。”这说明()A、中共迫切需要统一军事领导权B、党内存在严重的逃避主义倾向C、国共两党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D、革命道路中国化尚未达成共识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1934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修正海关出口税则中规定:果类、火柴、棉织物等88种产品免税,蛋类、油类等50种产品减税。由此可知,此次税则的修正()A、旨在抵制西方的商品倾销B、有利于提高对外商品竞争力C、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D、改变了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材料中减免部分产品出口税,可以降低本国出口商品的成本,从而提高对外贸易商品的竞争力,B项正确。西方是工业国,西方倾销的商品应是工业品,与材料所体现的产品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主要是农产品等,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无必然联系,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情况,排除D项。11、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为便于经济掠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兴办了一些企业,这类企业在当时主要涉及印刷、船坞、船舶修理等。这带来的新变化是()A、便于列强经济侵略B、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C、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D、激化了中外之间的民族矛盾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外国资本家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企业,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中国新兴的阶级,故B项正确;外国资本家兴办这些企业的目的是“便于经济掠夺”,A项与“新变化”要求不符;C项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带来的客观作用;D项与“新变化”的要求不符。12、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应是()A、新三民主义B、新民主主义理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项是孙中山提出的;C项是邓小平提出的;D项是江泽民提出的。故选B。13、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勤劳”“智慧”“善于进取”,导致这种印象的原因是()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中关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关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随着两国民间、政府交流逐渐增多,彼此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因此会产生合乎实际的印象。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并不能使美国人民广泛深刻地了解中国人民,A项错误。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时间不符,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14、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两者都使资本主义制度发生本质上的变化B、前者以蒸汽机为标志,后者以电气为标志C、前者首先发生在英国,后者首先发生在美德D、两者的必要条件都包括科学知识不断积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两者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非使资本主义制度发生本质上的变化。15、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不符合题干的时间要求。故选C。17、十月革命最本质的特征是()A、无产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B、无产阶级用和平方式夺取政权C、无产阶级从城市到农村夺取政权D、无产阶级从农村到城市夺取政权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十月革命是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无产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18、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出现,这主要是人们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大量使用机器,碳排放量迅速增加造成的结果。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开始于()A、蒸汽机的普遍使用B、电灯的发明C、航天技术的发展D、计算机的应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工业革命期间,工厂的大规模增加,机器的大量使用给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19、学者李述森在一篇文章中论述道:“俄罗斯传统的核心是民族主义,是强国的诉求。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材料论及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赫鲁晓夫改革D、斯大林体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短时间”“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这些信息均符合斯大林体制的特点,斯大林体制通过牺牲农民与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实现工业化。故选D。20、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D、中国加入联合国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1961年9月,25个国家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正式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诞生。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表明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21、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这反映了英国人对文明的重视。下列不属于英国的文明成就的是()A、古典政治经济学B、经典力学体系C、生物进化论D、相对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提出来的,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他是德国人。22、“……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是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材料中省略的内容应是()A、文艺复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科学共产主义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材料中强调人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强调理性。结合所学知识,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核心是理性,主张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故选C。A、B项反对宗教神权和封建专制的压迫,强调人的解放;D项主张建立一个生产力发达,公平公正的社会,与材料无关。23、1832年、1867年英国两度进行议会改革,不断降低选民资格的标准,减少农村的议员名额,增加大城市的议员名额。对上述变革的评述最准确的是()①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②体现了人民斗争的重要成果③显示了工业资产阶级政治权利的扩大④表明了经济的发展是议会制发展的基础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英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范围的扩大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阶级结构变动的结果。题目中的四个选项均符合题意。24、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他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了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分权制衡、五权分立,与美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政治体制相似,故选B。25、“这么多的国家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也许是更大的变化。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与此相符的历史现象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C、北关自由贸易区的诞生D、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C、D两项描述的都是区域性的,不符合题意。A项说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情况,但是不符合亚洲、非洲等建立市场经济的事实;B项是世界性的,包含了题干描述的亚洲、非洲、东欧和拉美等。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成书于两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所依据的底稿是“秦汉之计籍”。它所涉及的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等范畴,都与当时生产生活实际直接相关,其运算技巧虽然高超,但全然无理论色彩可言。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徽的《九章算术注》是一部纯理论探讨的数学著作。它不但推证了原书各面积、体积公式的正确性,而且还在推证过程中,提出了“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来贯通各公式间的关联,从而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造成一个理论体系。……徐光启认为《几何原本》(译著)的最大优点在于:一是运用了具有确定性的演绎推理的方法;二是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这正是中国传统科技所不及处。——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二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逐渐调整其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科技,实施科技立法。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颁布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申明奖励发明创造、著书立说和捐资兴学者,对科技领域中的优秀成果给以专利保护。继而废科举,鼓励出国留学,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留学热潮。清末民初,留学生陆续回国效力。这些从欧美、日本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年轻学者们给中国科技界带来了最新研究成果、科学的思想和远大的理想,其工作填补了国内的很多空白,其成就为国际所公认。——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问题:26、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数学的演变趋向,说明《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注》著作特点的差异及原因。标准答案:趋向:由传统到具有近代色彩。差异:《九章算术》突出浓厚的经验性、强烈的实用性特征;《九章算术注》体现纯理论探讨和反传统的特征,具有“非实用”趋向。原因:国家由统一到分裂;儒佛道三教并立,儒学传统规范遭受冲击,文化独立与自觉意识潜滋暗长。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科技在中国的确立过程,并加以简要评价。标准答案:过程:明清之际,近代科技传人中国;鸦片战争后,近代科技的引进与创新活动兴起;洋务运动期间,近代科技被大规模地引进中国;甲午战争后,出现引进近代科技的热潮;20世纪初,清政府制定了相应的科技政策,中国科学家队伍开始形成,近代科技在中国得以确立。评价:中国近代科技历经传统到近代的演变,传统观念的陈腐、综合国力和科技基础的薄弱,制约了近代科技的发展;政府鼓励发展科技的政策并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先进科技,推动了近代科技的发展;近代科技发展迅速,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材料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问题:28、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王韬认为他“实倡先声”是指什么?标准答案:观点:提出学习西方,但认为封建制度和文化不能改变。含义:对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根据材料二,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标准答案:观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对西方文化认识肤浅;中国的落后。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根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标准答案:观点:批判地吸收。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1、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标准答案: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论述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32、试述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标准答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维护清王朝统治,清政府出现分化,主张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人被称为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奕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以“自强”“求富”等为口号创办了大量军事企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还有大量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湖北织布局等,并组建近代三支海军(北洋、南洋、福建),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兴办新式学堂等。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影响:(1)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军事工业主要用来镇压人民反抗,民用企业主要为了满足军事工业需要,未能真正增强中国综合国力。而且在技术和管理上依附洋人,经营管理腐败等。(2)洋务运动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对外国资本侵略有一定抵制作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创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先河。(3)洋务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不变更封建制度,这启示我们要想从根本上国富民强,必须改变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3、我们今天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观点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一些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的地方,试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标准答案:(1)儒家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2)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让人民安居乐业。(3)道家主张“无为”,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4)法家主张“法治”,有助于维护社会安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4、在历史教学中,课程标准的作用是什么?标准答案:课程标准是国家设置学校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是检验课程改革中进步大小的尺度,它是衡量我们是否达到教育目标或者在哪个程度上达到教育目标的依据;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5、结合实例说一说探究式教学中研究史料的注意事项。标准答案:在指导学生“研究史料”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历史研究理论做指导。初中历史学习中运用的史学理论主要有: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结合具体历史情境考查历史的基本方法等。如学生学习“贞观之治”时,一定会了解到唐太宗的个人的魅力——开明,但是同为古代帝王,为什么绝大多数的帝王都是专制的、独裁的,而李世民却能做到从谏如流、广开言路呢?我们就要指导学生了解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规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教学设计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55年,日本的吉田松阴公开称:“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立于万国之间,保持安宁,则不可不分割清国,使其成为数个小邦国。”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在朝鲜半岛西海岸的丰岛海面突然袭击了北洋水师的济远、广乙二艘执行护航任务的战舰,并紧接着击沉了中国租用的商船“高升号",截获了炮舰“操江”号,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问题:36、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教学内容的主题。标准答案: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7、请为上述材料撰写一份教学提纲。标准答案:甲午中日战争一、原因1.日本:制定“大陆政策”,蓄谋已久,在扩张中寻求出路(根本原因)。2.朝鲜: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3.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不积极备战。二、过程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三、结果1.《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2.三国干涉还辽和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8、如果讲授上述教学内容,你会用哪些方式呈现?标准答案:导入时讲述日本的“大陆政策”,可展示相关示意图或图片,加深学生对“大陆政策”的认识。在讲述黄海海战的时候,可以播放影片《甲午风云》中的重要片段,感受当时战争的激烈以及邓世昌等人的英雄气概。在讲述《马关条约》的影响时,可请学生先进行讨论,再由各讨论小组发表各自的见解,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完善,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讲述三国干涉还辽的内容时,可出示相应对联,如“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表现当时民众的气愤之情。(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9、根据上述材料得出合理结论。标准答案:甲午中日战争日本蓄谋已久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简答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40、简要分析英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标准答案:(1)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技术革新较少,在新兴产业(通讯技术、汽车制造业、化学工业)的发展方面远远落后于美国和德国。(2)由于英国是最大的殖民帝国,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资本家也能获得巨额利润,资本家不愿意更新技术,企业设备陈旧。因此,英国企业技术革新缓慢,产品竞争力下降。(3)世界市场的变化使英国面临更多的对手,此外,世界市场分割为多个贸易区,彼此设置关税贸易壁垒。(4)由于欧洲自然条件的变化,英国本身农业技术没有明显提升,而美国农业机械化,运输条件得到改善,使英国在与美国廉价农产品的竞争中,农业逐渐衰落;农业这一国民经济基础的衰落,导致整个国家实力的下降,农民购买力降低,不利于英国经济的发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1、抗战胜利后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主政治做出了哪些重大努力?结果如何?标准答案:努力:中共中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与国民党进行重庆和平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参加重庆政协会议,促使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结果:由于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政策,争取民主政治的努力虽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专制独裁,但未能实现和平与民主之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2、简述在历史教学中怎样落实情感目标。标准答案:(1)构建情感纽带。教师通过构建适当的情感纽带,营造情感氛围,尽量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如学习思想文化史时,以“对话”作为情感纽带,既可以是与孔子等古代思想家的“对话”,也可以是与马克思等近代思想家的“对话”。这样,在对话中学习历史,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和感悟这些宝贵的思想成果。(2)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既通过问题把客观史实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又借助问题内化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此作为落实目标的中心点。在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的解决进行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逐渐积累并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3)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把握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着眼点。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3、评价历史人物有哪些基本要求?标准答案:(1)要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认识和分析,看其活动对历史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是阻碍作用,给予正确的评价。(2)要坚持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不能只着眼于一点,以偏概全。(3)要坚持阶级分析的观点,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去评价历史人物。(4)要注意恢复一些被文学艺术作品所歪曲的历史人物的真实面目。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六、综合分析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44、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过三次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机遇,试结合有关史实说明这三次机遇出现的过程及最终命运。标准答案:第一次是在推翻清王朝统治之后。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窃取了革命果实,并逐步恢复封建帝制。他死后,北洋军阀继续实行封建专制独裁统治,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第二次是在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之后。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并促进全国革命形势高涨,中国再次出现建立民主政治的良机。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第三次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各民主党派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了和平建国、改组国民政府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但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悍然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并压制解散民主党派,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底破灭。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5、从巴黎公社到十月革命,欧洲工人运动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主要表现是什么?其社会根源是什么?标准答案:(1)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