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片段
片段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动物王国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老师录下精彩比赛的一个场面,
想看吗?(课件播放三只小乌龟比赛情景)比赛规则:在一分钟内谁跑得远,谁
就获胜。
一分钟后裁判员记录的成绩分别是:1号选手3分米;2号选手30厘米;3
号选手300毫米。谁将夺冠呢?
生(争先恐后地):它们跑得同样快,比赛未决出胜负。
师(故作惊讶):怎么会呢?它们跑的路程分别是3、30、300o
生:计算速度的“单位”不相同,但是它们的速度是一样的,即3分米=30
厘米=300毫米。
师:那么,根据小数的意义,谁能用同一个单位名称把上面等式表示出来呢?
学生讨论片刻,达成共识:0.3米=0.30米=0.300米
课件演示:裁判员用学生尺分别测量出0.3米、0.30米、0.300米的长度并
叠放在一起,完全重合。
师:像0.3,0.30,0.300这样的小数虽然写法不同,可是数值的大小完全
相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小数的性质”。
片段二:动手实践,理解“小数性质”
1.活动:验证小数性质的普遍性。
师:用大小相同,而平均分的份数不同的纸片,验证写法虽然不同,但大小
相等的小数。
(1)涂一涂,填一填,比一比。
(2)汇报。
生1:我发现:0.2=0.20
生2:我发现:0.5=0.50
生3:我发现:0.6=0.60
(3)概括小数的性质。
师:观察上面的等式并与0.3米=0.30米=0.300米比较,你发现它们之间有
什么共同特征?
生1:从左往右看,在小数部分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生2: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生3:我同意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而在“小数部分”
添上0说得不准确(说着举起手中的三张卡片),如0.7=0.70,但0.7W0.07。
师:下面各数中哪些“0”是小数末尾的“0”?
0.0500.2030030.0000
(学生思考后指出:三个小数末尾分别有1个0、2个0及4个0。)
生4: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也不变。
师:是呀,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刚才的发现?
师生归纳: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
数的性质。(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或”与“末尾”的含意。)
2.判断。(学生仔细倾听、判断,用手势表示对错。)
(1)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两句话的意义
相同。(说明理由。)
片段三:巩固深化,应用规律
师:我们学了“小数的性质",你认为“小数的性质”有什么用途?
(让学生看第59页内容后回答。)
生1:根据“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可以化简小数。
生2:运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可以根据需要改
写小数。
1.化简小数。
(1)下面小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为什么?
0.70105.090030.0010.2000
(2)将上面的小数化简。
2.改写小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例3。(教师巡视指导。)
3.联系生活,灵活应用“性质”。
甲、乙两商店对同样的钢笔标价分别为5.8元和5.80元,它们各表示多少
钱?哪种标价更科学合理?
设计意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对
此,数学教学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主动建构
知识。学生在学习“小数的意义”时,对单位名称的改写已有一定的认知经验。
那么,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是直接出示对0.3米=0.30米=0.300米的大小验证,还
是从具体情境中引入?我自认为,后者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起点,更能促进学生积
极的数学思考。
为使学生深入理解小数的性质,让学生动手操作不失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
式。为此,在教学中开展让学生对正方形纸片“涂一涂,填一填,比一比”等体
验活动,使学生在寻找共同特征中经历“操作、观察、猜想、推理、验证、交流”
等一系列探究过程,自主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都相等”的特
性千真万确,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内化“小数的性质”
中,为避免人云亦云,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判断结果,深入体会数学概念表
述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养成“咬文嚼字”的良好习惯,为学习小数性质的应用作
了充分的“铺垫”。
教学,有时不完全在于教,而在于悟。学生悟出来的“道道”,远比灌输的
“条条”富有魅力。为此,老师应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在创
造中达成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同发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片段
片段一:让知识在顺向中诱导模型
教师出示下面的算式:
(1)8X43+57X8(2)102X43
(3)265X99+265(4)64X201-64
并提问:读完这些算式,同学们能立即说出答案吗?
学生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个个跃跃欲试。就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
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教师指出,本节课就来学习以上各算式的简便计算规律。
接着出示下面的两组算式要求学生口算,并根据每组题中两个算式的得数想一想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1)①(2+3)X4②2X4+3X4
(2)①8X(7+3)②8X7+8X3
学生口算后回答:每组里的两个算式的得数都相等,得数相等的两个算式应
相等。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随即分别把每组的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把学
生观察的焦点由计算结果引向算式的关系上,获得乘法分配律具体表达方式的初
步印象。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组中的算式①,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
出来,并说说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
师:那么每组中的算式②呢?
生:表示两个积的和。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两组算式说明了什么。
生: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的得数与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把积加起来的得数
是相同的。
[评析:数学模型的建构是对问题情境中某种内在的数学关系、规律的概括、
提炼与总结,它依赖于一定的现实情境,可以说,情境是模型生成、发生、发展
的诱因。课伊始,教师创设了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
知欲望,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同一情境所得出的不同算式
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有关的数学模型,为随后数学模型的抽象和概括打下
了基础,实现了新旧知识的正迁移,体现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
平上,使数学学习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
片段二:让规律在探究中构建模型
接着,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植树”主题情境图,要求学生带着例3中的
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去看主题情境图。
在学生观察主题情境图,积极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汇
报。
生:(看着“植树”主题情境图)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
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要求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植树活动,可以用每组
的人数乘组数,即:(4+2)X25=150(人)。
生:从图上知道每组人数是4+2=6(人),有25个小组。要求一共有多少
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可以用每组人数乘组数来计算。
师:说得真不错!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先分别算出挖坑、种树的人数与抬水、浇树的人数,算式是4X25=100
(人),2X25=50(人),再求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算式是:
100+50=150(人)。还可以用综合算式表示为:4X25+2X25=150(人)。
生:我是这样想的,先算出挖坑、种树和抬水、浇树各有多少人,再把两个
积相加,算式是4X25+2X25=150(人)。
师:通过计算,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生:两种解法虽然算式不同,但计算的结果相同,可以用等号连接这两个算
式,即:(4+2)X25=4X25+2X25
师:这两个算式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生:(4+2)X25是把4与2的和同25相乘;4X25+2X25是先用4与2
分别乘25,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各自举例阐述,在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交流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符号语言表述上述规律。
师:如果用甲数、乙数、丙数分别表示三个数的话,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出
左右两边算式之间的关系吗?
生:(甲数+乙数)X丙数=甲数X丙数+乙数X丙数。
师:还可以用别的符号表示吗?
生:如果用△、。、口分别表示三个数的话,还可以用等式(△+◎)又口=
△X口+OX□来表示。
生:我还发现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数的话,那么可以用等式(a+b)
Xc=aXc+bXc来表示。
在教师启发学生用数学语言、符号、字母归纳概括出两个算式的等量关系后,
进一步点明:这就是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并请学生
看课本第36页上是怎样表述乘法分配律的。最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等号右
边等式里的不相同因数,就是等号左边算式里的两个加数;右边算式里相同因数,
则是左边算式里的一个乘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认知新天地。
[评析:集中呈现大量具有某种相似结构的素材,是数学模型得以成功抽象、
概括和提炼的关键。教师注重强化体验,诱导思维,让学生始终参与探究新知的
过程。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抛开具体等式中的非本质特征,概括出它们
共同具有的本质特征,并让学生自己发现,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教
师及时引导学生从符号表示过渡到用字母表示,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学模型的简
洁性和形象性,从一组等式过渡到一个符号、文字或字母表示的等式,生动地体
现了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这一数学模型的抽象、概括,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片段三:让新知在应用中深化模型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并探究了乘法分配律。现在请应用所掌握的知识独
立思考解决下面的问题。
师:(出示“(180+560)X23")按原来的运算顺序,应先算什么,后算
什么?根据乘法分配律,还可以怎样算?
学生做题后,教师引导讨论。
师:(出示“9X47+53X9=9X(47+53)”)请同学们观察、分析,从中发
现了什么?
生:这道题中47和53都与9相乘,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先把47和53
加起来,再将它们的和与9相乘,计算结果不变。
生:这道题中有一个因数9相同,另外两个不相同因数47和53的和恰好凑
成整百数,就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用这个相同因数与其他两个因数的和相乘使
计算变得简便。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课开始时要求回答的四个算式,想一想是两个数的
和与一个数相乘简便呢,还是先分别相乘,然后再求和简便?
生:我认为(1)(3)题是两积求和的算式,有一个因数是相同的,另外两
个不相同的因数的和恰好凑整,根据乘法分配律,用这个相同因数与另外两个因
数的和相乘。可以用口算,即:
(1)8X43+57X8=(43+57)X8=100X8=800
(3)265X99+265=(99+1)X265=100X265=26500
生:第(2)题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02最接近100,所以把102分解成(100+2),
再用43分别去乘100和2,可以口算,即:102X43=43X(100+2)
=43X100+43X2=4300+86=4386
师:现在请各小组交流,第(4)题在计算时与前面的几道题有什么相同的
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我认为,第(4)题是两积求差的算式,在这个算式中,有一个因数64
是相同的,另外两个不同因数的差恰好凑整,根据乘法分配律,用这个相同因数
与两个因数的差相乘,可以口算,即:
64X201-64=64X(201-1)=64X200=12800
[评析:一个好的数学模型,往往因其抽象、概括的特点,对于具体的数学
问题反而具有很强的解释性和适用性,能有效解决现实生活及数学内部各种各样
的问题。教师善于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探究机会,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对数学模型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在练习中,注
重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灵活、深刻、系统,从而加深了对乘法分
配律的理解,真正体现了“运用数学模型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发展了学
生的数学思考,落实了教学目标。]
加嚼而有味的“青苹果”——《确定位置》教学赏析
如何提问?如何启发、引导、点拨学生?如何倾听学生的发言?这些课堂的
教学技能还需要我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加以磨炼。
如:教学小动物的位置“第几排第几个”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先说说自己喜
欢的小动物是“第几排第几个”,再让学生在小动物的队伍中找一找,在找的过
程中出现两种说法,“老师喜欢的小动物只有一只,结果你们怎么会猜出两只
呢?”产生矛盾,引发用统一标准确定位置的必要性,然后出示两只小动物的对
话,在小动物的对话中去建构第几排第几个的模型。
我们来共同回顾“从前往后数排”的这个教学片断:
师:根据小动物的说法,怎么数排?
生:横着数排。
师:从哪里往哪里数排?
教师继续启发学生:“前面的动物很大,后面的动物很小”。意在让学生明
白是“从前往后数”。
生:从大到小数排。
对于老师的启发和暗示,学生一点不“领情”。
师:排在哪里的动物看起来很大?
生:近的动物看起来很大。
师:近的动物就是站在前面,所以是“从前往后数排”。
学生不能一下子说出数排的方法是从前往后数,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观察小
猴是第一排,它站在最前面,然后引导学生从前往后,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
依次数一遍,学生就明白方法了。不必绕很多的弯,最后还是教师告诉学生。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最后一题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在图上根据第几排第几个
的提示,涂上小正方形,呈现了四种不同的美丽的图案。把知识的运用融入趣味
的,开放的富有探索和挑战意味的数学操作活动中,孩子们在欣赏一副副美丽的
画中,体会到了知识的美丽和成功的喜悦,动中感悟,画中运用,让知识富有活
力,让数学充满美感。
《小数的性质》教学片段:小数的性质为什么被“异
化”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片段片
黑板上整齐地列出两组算式:
0.3元=0.30元
0.1米=0.10米=0.100米
师:观察每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1:每组小数的大小是一样的。
生2:从左往右看,小数部分多了一个“0”。
师:增加的“0”在小数部分的什么部位?能说具体一点吗?
生2:应该是小数末尾增加了一个“0”。
师:那么,从右往左看呢?
……师生共同小结,概括小数的性质。
[片段2]
练习:下面各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1.800.2500.06017.000
学生顺利地把1.80、0.250改写成1.8、0.25,容易出错的0.060也准确地
改写成了0.06,没有出现错写成0.6的。看来学生对小数性质中的“末尾”一词
界定准确,理解到位。
但是,17.000在许多学生的笔下被改写成了17.00,对此我们都感到意外,同
时也很纳闷:为什么不直接改写成17呢?
在教师的追问与引导下,学生终于把17.000改写成17,但那是一步一步完成
的:17.000-17.0077.077。
反思:先听一听学生是怎么说的: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一个0,小数的大小
不变。所以,我把17.000改写成17.00o哦,原来小数的性质中“在小数的末尾
添上或去掉0”在学生们的理解中被异化成了“在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一
个'0"o为什么性质的内涵悄悄地发生了改变呢?我们重新审视教学过程,终于
找到了其中的缘由。
1.观察材料的不当刺激。教材中提供的材料给学生造成了一种强刺激:从左
往右看,小数末尾增加“一个”0;从右往左看,小数末尾减少“一个”0o这些感
知在学生的脑海中悄悄地烙下了“一个0”的印迹。
2.性质概括时无意“滑过”。在引导学生概括小数的性质时,教师把注意力
集中在“小数末尾”与“小数后面”的区分之上,忽略了学生的片面感知与理解,
以致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偏差,不能准确理解性质。
3.性质概括之后缺少一个举例验证的环节。教师如果及时加上一个举例验证
的环节,也许能够起到及时矫正的作用。
启示:上述教学片段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1.要提供给学生“有结构的材料”。具体说,材料中既要有共性,便于把握共
同特征,利于归纳概括;也要注意变式,有利于深入把握内涵,界定外延,不至于得
出片面的结论。
2.教师的“教”要借鉴以往的经验,但又不能囿于经验,跌入经验的泥沼。要
及时把握课堂动态,发现存在问题,采取矫正措施,及时解决课堂中暴露出来的问
题。
3.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自己的教学敏感。教师只要仔细倾听、及时判断,
通过一些适当的手段,如追问、举例等等,把暴露出来的错误作为一种资源很好地
利用,从而完成概念、法则等的准确阐释与运用,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小数大小比较》教学片段与评析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片段一:回归生活,引入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为“口算大比拼”竞赛的同学排出名次,并举例说明了比较
整数大小的方法。比较整数大小要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如果位数相同,要从
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今天我们对同学们的立定跳远成绩排
一排名次,有信心吗?(课件出示下表。)
四(1)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表
师:在排名次时,我们要弄懂哪些内容?
生:要先比较出这些小数的大小,然后将他们的成绩从高到低排列,就知道名
次了O
师:有道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评析:此片段以数学的、生活的以及趣味的视角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小数
大小比较方法。在引领学生回顾整数大小比较方法的基础上,以本班学生亲身经
历的、具体的、真实的立定跳远成绩为课堂资源组织教学,学生面对自己喜闻乐
见的竞赛成绩,很快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同时对生活原型的感知,
使学生领悟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片段二:引导探究,完善认知
].找一找。
师:找出上面表里每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分别说说十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各表
示多少,并说一说各小数表示的意义。
生:(争相回答)这几个小数的整数部分上的数都表示“几米”,十分位上的
数表示“几分米”,百分位上的数表示“几厘米”。(学生逐一阐述各小数的实际
意义。)
师:你能说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生1:我认为2.1最大,2.1米表示2米1分米,其他3个数还不到2米。
生2:我同意2.1最大,1.75第二大,因为除2.1外,3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同,
但十分位上的7表示7分米,其他的两个小数还不到1米7分米。
生3:余下的1.63米和1.68米相比较,1.68米长一点,L63米最短。
2排一排。
师:将前面的小数从大到小排歹U,并填写相应姓名,排出名次。(学生活动。)
汇报(板书):
2.1米>1.75米>1.68米>1.63米
(殷同所)(王红明)(王江鹏)(殷泽玉)
3相相
师:请同学们从位置值的角度想一想,你对小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新认识?
生1:比较小数的大小,应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整数
部分相同,再比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依此类推。
生2:我觉得小数的大小比较和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是一样的,都是从高位
比起,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不用再比下一位了。
师:两位同学说得很有条理,也很全面。
(此时,一顽皮男孩小手举得老高。)
师:你有什么问题?
生:我认为整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大小比较有点不一样,小数的位数多少
不能决定小数的大小,如2.1是一位小数,其他几个是两位小数,可它们却比2.1
小。
师:是呀,你真细心!那么,比1.75大的小数有哪些呢?写写看。
生1:1.752、1.753……比1.75大。1.75可看作千分位上的数是0,这些小
数的小数部分前两位相同,所以要比千分位上的数,才能确定其大小。
生2:1.8比1.75大。因为这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同,所以要看小数部分,
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生3:3.0比1.75大。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只需比较整数部分就可以了,
不用再往下比了。
师:由此看来,小数的大小与小数的位数多少确实没关系。由此,我们能推出
什么结论?
师生小结:小数的大小比较,从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相比较。
4.议一议。小数的大小比较与整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师生共同归纳如下表
5.奖一奖。
师:刚才我们通过比较小数的大小,排出了立定跳远名次,学校将对前三名运
动员给予奖励(分别出示奖品图片及信息)。第一名奖文具盒一个,定价10.50元;
第三名奖三角板一套,定价1.45元;第二名奖铅笔一支,铅笔的价格比文具盒便
宜一点,比三角板贵得多,铅笔的价格会是11.20元、9.60元、2.00元中的哪一
个?
在颁奖中,让学生充分说一说所选文具盒价格的理由。
评析:小数的大小比较重在“比”,比的方法提炼过程是本课的着力点。此片
段立足学生对“小数的意义”这一已有认知基础,通过寻找以“米”为单位的小
数各数位上的数的真实含义,使学生初步领会小数仍要“从高位比起与相同数位
相比较”的本质。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时空,围绕“找一找”、“排一
排”、“想一想”、“议一议”、“奖一奖”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和
归纳概括的能力;学生经过充分的数学思考,对“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由具体
数量的感性认识向位置值的理性比较转变,避免死记法则,实现“放”与“收”
的有效结合;适时渗透比较要讲究顺序、讲究方法的思想。课堂上,教师善于捕捉
生成性资源火花一一小数的位数多少不能决定小数的大小,及时组织学生写一写
比1.75大的小数有哪些,继而引导学生对整数与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比对,进一
步探寻其实质,形成模型,深入理解“从高位逐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相比较”
的内涵,将比较方法的探究贯通整个过程。
片段三:巩固深化,灵活运用
1.领悟跑步成绩与名次的关系。
师:第28届奥运会110米跨栏决赛,三位名将的成绩分别是:特伦斯•特拉梅
尔13.18秒,刘翔12.91秒,阿尼尔•加西亚13.2秒。
请把运动员的名字写在相应的领奖台上。
结合学生回答,引导分析:跑步成绩的比较,表示成绩的数越小,名次越靠前。
师:(播放比赛现场录像)刘翔在本届奥运会中以12.91秒的成绩勇夺110米
跨栏赛冠军,为国争光,被人们誉为“世界飞人”。将来,如果你能参加这项比赛,
你想超越他吗?(生欢呼:想!)你会用几秒跑完全程呢?
学生畅想,分别说出12.90秒、12.86秒、12.77秒。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棒!老师希望你们从小加强锻炼,放飞梦想,实现理想!
2.考考你。你能用“3、5、7、0”四个数字添上小数点,组成几个不同的三
位小数,并给它们排排队吗?(答略)
评析:这一教学片段将小数的大小比较落实在“用”上,让学生自觉地、灵活
地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创设"110米跨栏
赛”和“立定跳远”成绩的比较和排名,让学生在“冲突”中体验表示距离和时
间的小数,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结合学生的好胜心理,追问学生会用几
秒超越刘翔,学生的回答虽然幼稚,但折射出学生对小数的大小内涵领会逐步深
入。在“考考你”练习中,使学生加深对比较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与深刻性。
《加法结合律》教学片段与思考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师(出示情境图):你们从图中看懂了什么?
生:图中短袖衫每件32元,裤子每条35元,夹克每件65元。各买一件一
共要付多少元。
师:请大家为这位顾客算一下,一共要付多少元?
生1:顾客一共要付132元,算式是:
(32+35)+65
=67+65
=132(元)
生2:我也算出一共要付132元,但算式是:
32+(35+65)
=32+100
=132(元)
师:两位同学计算的结果都正确。但算式不同,请你们分别说一说,在列式
计算中是怎么思考的。
生1:我是先算买短袖衫和裤子要付67元,再加上买夹克的65元,一共要
付132元。
生2:我是先算买夹克和裤子要付100元,再加上买短袖衫的32元,一共
要付132元。
师:两位同学选购服装的先后不同,计算顺序也不同,但结果都正确。你们
能把这两个算式写成等式吗?
生:(32+35)+65=32+(35+65)
师:请同学们算一算,下面两道题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13+25)+45013+(25+45)
(36+18)+22036+(18+22)
学生计算结果相等,并在O里填上“="。老师进一步启发:以上三个加法
算式中,每个算式等号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1:每个等式等号的左边和右边的三个加数相同,而且位置也相同。
生2:每个等式等号两边的和相同。
生3:每个等式小括号的位置不同,运算顺序也不同。等号左边先加前两个
加数,再与第三个加数相加;等号右边先算后两个加数,再与第一个加数相加。
师:你们能根据这三个等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说出它们的计算规律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一直线运动第3讲运动学图像练习含答案
- 蔬菜采购合同的签订证明
- 电子地磅工岗位职责
- 江苏省江阴市七年级体育与健康上册《蹲踞式跳远》教案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 第4单元 第9课 第1框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 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 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课时 6和7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
-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4 文言文二则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 第7章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 2023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识字2 传统节日说课稿 新人教版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件
- 保健按摩师(高级)技能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2-23-2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第五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2023级学生手册》奖、惩资助、文明部分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国开2024年秋《机械制图》形考作业1-4答案
- 大学生生涯发展展示 (修改版)
- 康复治疗技术的职业规划课件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文本版(附答案)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 《珍爱生命》主题班会
- 中药方剂基本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