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可研报告_第1页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可研报告_第2页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可研报告_第3页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可研报告_第4页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可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

2.项目主持单位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项目负责人:曹建林

通讯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新锡路8号邮编:214028

联系电话真电话:051085342087

E-mail:1261789179@

网址:

1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3.项目联合申报院校

地区院校名称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工业技术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华东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济南职业学院

华北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淄博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东营职业技术学院

东北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华南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华中武汉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西部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4.项目联合申报行业单位、企业

地区单位名称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行业职业技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

行业能鉴定指导中心育研究会高职高专专业委员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传感网国际创新园(无

锡)

感知技术无锡有限公司(无锡物联联想集团有限公司

网产业研究院)

北京四合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

公司

北京神州祥升软件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

企业公司

杭州东讯计算机信息技术有

上海津恩科技有限公司

限公司

南京第五十五所技术开发有限公上海睿亚训软件技术服务有

司限公司

大连中软卓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济南奇昂软件有限公司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大连通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淄博东软百合软件开发有限

2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司

金智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淄博泰维软件有限公司

无锡华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考恩奇信息科技有限公

大唐融合通信技术无锡有限公司江苏思瑞德物联网有限公司

无锡超正软有限公司无锡三通科技有限公司

无锡识凌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市蓝光业盛科技有限公

江苏智媒科技有限公司

5.项目建设依据

项目建设方案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关于开

展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5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

[2015]25号)》等编制。

(二)项目主持单位情况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无锡新区管委会承办的普

通高等学校。自2003年建校以来,坚持“立足新区、依托新区、融入新区、服

务新区”的办学宗旨,抢抓高职教育发展的机遇,拓展外延发展,深化内涵建设,

实现了由“零起点”办学到“双万人”(万人学历规模、万人技能培训)办学规模,

再到“两高”(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

高职教育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良性互动,探索和实践了“政产学研、四位一体、协

同创新”的高新区办学模式,打造和形成了“科技引领、区校一体、产教融合”

的高新区办学特色,为无锡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2007

年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2年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

专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建校以来先后被工信部、人保部授予了“信息专业

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基地”、“全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训基地”,获得了“江

苏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创意教育示范基地”、“江

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等称号,获得了“江苏省高等学校文明学校”、

“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学生

3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等荣誉,2015年移动互联

应用技术专业被评为江苏省A类品牌建设专业,同年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厅、财

政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紧跟新区发展步伐,发展潜力巨大。我校创办的目的是给无锡高新区的产业

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人才支撑,建校以来,学校始终把办学

放在无锡新区社会发展、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去探索与实践。随着无

锡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学校加强产业导向的专业建设,坚持按照新产业、

新技术、新职业的导向设置专业,建立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结构经历了由传统制造类到服务外包类,再到新能源、新技术类专业的两度

优化,着力打造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物联网技术类、软件技术类、新能源技术

类、先进制造类、现代服务类和文化创意类六大专业群。“十二五”期间,围绕

“全面建设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国际化创新型服务型科技新城”的战略目标,无

锡高新区正以更大的力度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到2016年,形成物联网、

光伏新能源、微电子、高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五大1000亿级产业集群,以及

软件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生命医药三大500亿级产业集群。在此背景下,我校

的发展潜力巨大。

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成果丰硕。学校依托行业领军企业和产业园区共建二级

学院,积极推进“系改院”工程,相继成立了七个二级学院,在办学组织体系上

实现产教融合。推进专业与园区企业的对接,把专业建在相关产业园区,如软件

专业与IBM公司合作,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国家传感信息园合作,动漫专业

与动漫创意产业园合作,基本建立了一个二级学院对接一个产业园区,一个专业

对接一个以上行业领军企业的合作模式。2011年以来,学校以政产学研合作联

盟为依托,以人才合作培养为纽带,与园区30多家科技企业开展“共推互聘”

工作,每年聘请20名左右企业高层次人才担任学校产业教授,开设“产业教授

工作室”,向30多家科技型企业委派了1000多名师生组成的40个科技助理团队。

在产业教授的指导下,学校教师共成功研发新产品、新装置、新工艺、新软件近

120项,获国家授权专利67项,开发教材37本,开发课程37门,获省级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1个,发表科技论文110篇,其中核心期刊32篇,并成功申获了

省级物联网应用研发工程中心。被新区管委会命名为“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和

4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530人才科技学院驿站”。由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无锡市服务外

包职教集团于2011年在学校成立,共有7个功能园区、11所院校、36家核心企

业参与,学校作为牵头单位,充分利用各成员单位在基础设施、专业队伍、技术

领域上的相通性和互补性,积极开展联合办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科研成果突出。学校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

“园校互动、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几个重点建设专业通过和相关行业企

业的合作,构建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开展“基于工

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推动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以产品为载体的专业

课程体系建设。近几年来,学校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A

类品牌专业1个,省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群3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市级

重点(示范)专业9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3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重点)

教材4部、市级精品(优秀)课程16门;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改研究

课题14项。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2项,三等奖2项,

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示二等奖4项,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

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水平稳步提高。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的战略,通

过人才引进,充实师资队伍数量,调整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通过教师的海外培训,扩大教师的国际视野,学习先进的国际职业教育理念;通

过访问工程师项目和技术服务,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推进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向科技型企业委派科技助理团队、聘请科技企业

领军人物担任产业教授的方式,优化学校师资结构,打造师资培养特色。学校目

前拥有专任教师317人,聘任行业精英、企业技术骨干等兼职教师110人。专任

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82人、占25.9%,硕士以上学历(位)164人、占51.8%,

其中正高职称6人,博士及博士在读6人;专业及专业基础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

师143人,占45.1%,国际级裁判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333”

工程培养对象2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市级突出贡献专家2

人。初步形成了一支业务较精、能力较强、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为学校

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5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健全学生管理机制,毕业率就业率高。建校以来,学校按照“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构建了辅导员、班主任、学业

导师、学生干部“四位一体”的基层学生工作队伍,积极探索“思想上引导、心

理上疏导、学业上指导”的学业导师制;积极推行学生公寓“社区化”管理模式,

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全面实施“7S”管理,提高

学生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等七个方面自觉自律的综合

素养;积极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和学风建设,学生管理水平

日益提高。

切实加强招生工作,树立全员招生的工作理念,通过新生社会实践、招生团

队走访、网络宣传等方式,全力推动招生宣传机制改革,建设生源基地,拓展生

源市场,提高生源质量;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

展规划,努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业工作实现了从

充分就业向优质就业的提升,从毕业生就业向在校生就业的前移,从单向就业推

动向多向就业联动的推进,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

96%以上,签约率在85%以上。

坚持开放融合策略,对外合作范围广。学校坚持开放、融合的办学策略,集

成新区22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优势资源,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园校企紧

密合作机制,通过订单培养、合办专业,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内容的校企合

作。先后与新区5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成立了21个为企业订单培养人

才的“冠名班”,建立了218家校外实训基地,引进了尚德太阳能、阿斯利康等

4个“教学工场”。2010年,学校与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

推广中心合作共建物联网感知校园,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积极推进与国外高等教

育机构的合作办学,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教育国际

化水平。先后与新加坡、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多所知名大学缔结姐妹学校,

举办各类合作办学项目,开展高层互访、教师培训、学生交流、职业资格认证等

合作,联合创办了省内高职院校唯一一家非独立法人的中新外包管理学院办学机

构,获无锡市教育国际化重点项目2项,无锡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项目2

项。

积极融入新区发展,社会贡献大。学校主动服务无锡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先

6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后向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17000多人,其中70%在新区就业,与重点高校合作培

养硕士研究生500人,为园区日资、韩资企业提供语言能力考试12500人次,开

展会计、统计、建筑、环保等技能培训和各类考工考证43000人次,为新区企业

员工提供再教育培训80000多人次,为无锡新区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

撑。2007年,学校与IBM公司合作,创新开发了“本科后”软件与服务外包高

端人才培训项目,从国内100多所本科院校的IT专业招收学员,进行6~10个

月的系统培训,获得IBM资质证书。迄今为止,共举办了18期,培训学员近

4000人,80%都被新区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录用。IBM培训项目有力地支撑了新

区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的迅速崛起。2011年,无锡新区社区学院在学校正式成

立并启动运行,依托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为各园区和社区提供学历教育、非学历

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考证,构建了多层次、多功能、多专业、多规格的终身教育

体系。社区学院先后被评为省社区教育实验区、省级示范社区学院、国家级社区

教育实验区。

(三)项目重点建设内容与成果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重点建设内容与成果包

括:

1、建成一批课程的资源。完成正在建设的Android基础编程等1门选修课,

JAVA程序设计基础、移动软件UI设计、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等3门专业核心课,

移动支付技术、移动互联综合实训、软件测试等3门专业方向选修课的课程程资

源。每门课程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动画、优质微课和虚拟仿真为主的

优质资源,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可用于线上线下教学的MOOC课程。

在建设期内新建Linux系统管理与维护(云服务)、移动通讯、移动软件开

发(IOS)、IOS界面设计等4门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的课程资源库。每门新建课

程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单元设计、学习指南、教学录像、教学课件、

立体化教材、工程案例、习题与试题库、实训项目库、实训指导书、虚拟开发环

境、课程评价方案、技术资料和参考资料等。其中,课程评价方案主要对课程的

架构、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技术资料是与课程紧密相关的工程技术手

册、标准和规范,以培养学习者的工程特质;参考资料是与课程相关的专业公司

7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网站、学习网站,以拓宽学习者的专业视野和学习途径。具体建设内容如表4-3

为课程资源建设规划。

2、更新现有课程的资源。在建设期内对已建成的电工电子、移动网络搭建

等2门专业基础课程,移动WEB开发技术、嵌入式应用基础、数据库设计与应

用、移动软件开发(android)、RFID射频技术等5门专业主干课程,物联网工

程实践等1门专业实训课程的课程资源库进行更新和提优。进一步完善课程学生

作品、项目案例、微课视频、习题等,提高课程资源的冗余和质量,在已建成资

源的基础上开发相应的MOOC课程,每门课程每年新增或更新的资源数量超过

10%。

3、建立工程案例库。通过采集移动互联应用技术领域的真实工程项目,包

括解决方案、工程设计和实施文档等资源,帮助学习者和教师迅速了解行业工程

信息、积累项目经验,加速个人职业成长,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多方共赢。

4、建立培训认证库。培训认证库是为在职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企业

人员实施培训认证开发的资源。在职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企业人员可通过

培训认证库进行在线模拟认证和在线认证。

5、建立作品展示库。作品展示库主要提供教师科研成果以及学生完成的创

新项目、优秀毕业设计、参赛作品改造成的资源,为教师进行科研、学生创新活

动、毕业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

6、建立行业企业库。行业企业库为中高职院校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就

业创业者搭建行企信息交流平台;也给企业管理者提供国内外标准规范、前沿技

术、发布招聘信息,为国内物联网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打下坚实的

基础。

7、建立虚拟仿真库。通过采集企业真实项目资源,利用动画、虚拟等技术

手段,再现项目场景和实施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内容包括对企业生

产工具、生产对象、生产场景、企业生产过程等,依据真实项目建设虚拟设备、

虚拟场景,达到虚拟实验实训实习的目的等。

8、建立职教立交桥库。职教立交桥资源库有利于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人才职

教立交桥的构建,有利于物联网技术专业中高职、本科的衔接贯通,有利于各层

次人才的成长和终身学习,有利于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8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资源库建设方案的创新点与特色主要有:一是集成海量碎片化、泛在化的教

学资源;二是强化专业文化资源建设,推动创新人才培养;三是面向“教师、学

生、社会学习者、企业用户”四个群体,构建面向企业需求,具有示范引领的专

业课程;四是考虑到在线教育的特点和工科课程实训化的要求,制作了仿真虚拟

软件,弥补学习者动手实训的需求;五是在课程设计方面,考虑到中职、高职与

应用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立职教立交桥。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一)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

1.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下

简称示范校项目),先后分三批遴选出100所建设单位。各示范院校在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结合课程改革、行动导向教学实施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

形成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诸如:专业建设成功经验、课程改革成果和优质的

数字化教学资源。但是,示范校的建设成果普适性不强,主要是适应于本校的教

学和实训特点,使得其他高职院校,特别是资源不足院校的同类专业难以共享。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示范校项目”中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

号)文件中对创建共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做了以下描述:对需求量大、覆盖面广的

专业,中央财政安排经费支持研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教

学目标与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

素,以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强化就

业能力培养,为实施“双证书”制度构建专业认证体系;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

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

另外,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文件中也提到:“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

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

9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资源库建设项目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关于开展高等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0]129

号),《关于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1年度项目遴选工作的通知》

(教高司函[2010]275号)为依据,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目的在于通过建设一批代表国家水平、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共享型

专业教学资源库并推广使用,带动全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整体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扩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的

辐射效应。

2.顺应国际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的需要

当前,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正朝着多媒体化、网络化、信息化、教育技

术应用模式多样化、远程教育普及化的趋势发展。近年来,国外教学资源库建设

已经启动,如美国的GEM项目、澳大利亚的EdNA计划、加拿大的Edusource

项目等,为我国提供诸多借鉴经验。而目前我国的现状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

尚不成熟,非继承式发展造成资源很大浪费。因此建设具有中国高职特色的专业

教学资源库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是我国教育

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也必然走向国际化。

3.移动互联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1)移动互联产业高速增长,迫切需要高技能水平的专业人才

2010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相关产业应快速发

展,占国名生产总值比将从2015年的8%上升到2020年15%左右,吸纳、带动

就业能力显著提高。移动互联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但具备科技和经济发展的

战略地位,而且具备涉及面广,影响大和需求广阔的特征。移动互联技术所涉及

10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的三网融合、物联网、信息安全、云计算等几大领域未来在中国将都是千亿级别

的市场,行业带动效应也将达到万亿。

Android工程师是指从事Android移动应用操作系统、游戏和各种Android

平台功能的应用、开发和测试的技术人员。以手机开发为主要对象,包括但不限

于手机操作系统、手机游戏、手机其他多种功能的开发和优化人员。Android工

程师是移动应用开发者,希望将自己的应用移植到该平台上或者在该平台上开发

应用。主要包括:Android应用软件开发工程师、Android游戏程序员、Android

网络游戏程序员、Android软件移植工程师、Android嵌入式设备软件开发工程

师、Android游戏开发工程师、Android网络游戏开发工程师等。

随着Android平台的扩张,引发了Android人才荒,2011年移动开发人才需

求几十万,未来人才需求缺口将达百万。4G人才全球紧缺,实用人才培养已迫

在眉睫。在国内三大运营商如火如荼的4G营销战持续升温,再加上4G的推出

对整个行业的巨大推动作用,无疑将引爆4G手机开发工程师这个黄金职位。但

符合条件的Android工程师屈指可数,在未来几年内,Android开发工程师将成

为3G行业炙手可热的岗位之一。

(2)移动互联技术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移动互联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新技术新工艺涌现最多和最猛烈

的前沿技术,其产品应用与需求不断更新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作为高科技产业,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频繁,企业最关注是员工是否具有

扎实的基础,以及是否能够快速有效地适应新的和更新了的技术,这意味着从业

人员需要有比以前更高的专业技能水平。

为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标准及企业对员工专业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适应新

形势及新技术,高职院校应积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建设共享型移动互联

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4.移动互联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1)提高人才培养水平,需要整合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库

移动互联技术应用专业是高职的新型专业,各院校不断加大专业建设投入,

11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体系,建立各种资源,但各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

资源仍存在较大差异和不平衡。同时,我国办学水平较高的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

进行资源建设时,由于没有考虑资源的通用性和普适性,资源成果无法实现大范

围共享。因此,为推动全国各院校移动互联专业建设,提高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水

平,缩小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要求的差距,我们需要联合校企,整合各种资源,

建设共享的高水平教学资源库,实现不同区域的院校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公司的

强强联合,满足多种层次、多种用户的需求,从而从整体上提升我国职业教育专

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2)满足人才培养需求,需要共享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库

随着4G时代的来临和“三网融合”的大力推进,Android平台的扩张,引发

了Android人才荒,2011年移动开发人才需求几十万,未来人才需求缺口将达百

万。为满足企业员工教育和企业人才培养需求,需要建设高水平的移动互联应用

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涵盖校企,实现资源的全社会共享。

同时,建设共享型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可以对优质教学资源

和课程成果进行整合、加工、统一管理,产生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实现跨地区、

跨院校、跨行业的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更好地为学校师生、企

业员工、社会人员服务。

(二)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1.响应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在教育部《关于开展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5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

知(教职成司函[2015]25号)》中指出,“优先支持国家鼓励类产业、战略性新兴

产业领域的资源库…”的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特别指出: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

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为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

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

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0年起教育部面向100余

12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所高职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启动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可库建设项目,

目的在于通过建设一批代表国家水平、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共享专

业教学资源可库并推广使用,带动全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整体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扩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的

辐射效应。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资源库项目的实施不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

引领作用,而且为全国高职院校提供了一个经验交流的平台和一个资源分享的平

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避免了重复建设,有效地推推进全国高职院校

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事实上,它已成为实施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手段。建设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训资源库,是响应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推进高职院校移

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大举措。

2.满足行业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信息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势头迅猛,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

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新媒体、新业务的高速发展带来

了传播渠道、传播秩序和传播内容的丰富与变化,并悄然改变着传统的经济发展

和社会生活模式。在原有四大基础信息资源库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十

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新增“文化信息资源库”为国家基础信息

资源开发利用的五大项目库之一。近期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

需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强数字文化内容产品和

服务开发。

然而作为一个新型的行业,人才缺口非常巨大。从目前我国高校相关专业发

展历史来看,整个移动互联专业起步比较晚,从2009年开始国内各大院校才相

继建立了移动互联相关专业,目前各院校不断加大专业建设入,改革人才培养模

式,调整课程体系,建立各种资源,但是由于专业的发展较晚,相应的人才培养

方、课程开发规范和核心课程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而

且各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资源仍存在较大差异和不平衡,同时,我国办学水平

较高的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进行资源建设时,由于没有考虑资源的通用必和普通

性,资源成果无法实现大范围共享。

我们提出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移动互联及相

13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专业都是新型应用专业,专业的人数不多但发展较快;二是社会对移动互联技

术人才需求大,需要大量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三是为既有的社会学习者提供

平台,满足他们对移动互联新知识的需求,增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四是促

进移动互联技能大赛交流,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目的。

建成后的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资源库,可以实现跨地区、跨院校、跨行业

的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更好地为学校师生,企业员工,社会学

习者服务。

3.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支持产业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统筹布局新一代移

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引导建设宽带无线城市”,“要以广电和电信

业务双向进入为重点„„实现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促进网络互联

互通和业务融合”。“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针对新一代信息

技术产业,要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

体和新型显示等。通信业“十二五”规划表示:加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启动无线移动宽带网络推进工程,要求要繁荣移动互联网产业,突破移动智能终

端和应用平台等关键环节,打造基础设施-应用平台-智能终端的价值链生态体

系。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规划称:支持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

新兴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高效的产业创新体系。移动互联应

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对推动我国移动互联产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搭建共享型资源库平台,推广“示范性校项目”建设成果

信息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信息化不

仅成为生产力的主要标志,而且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话方式,信

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源和社会财富,这也为教学资源库建设工

作创新提供了良好条件。教学资源库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可以集图书馆、网站、

信息中心等功能优势于一体。以资源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和网络教学为

核心、实现资源的快捷上传检索、归档并用到教学中:实现资源的多级分布式存

储、学校加盟共建等它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优势,打破了现有学校的边界,是适合

14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不同文化层次人群学习的开放式教育平台,具有分类科学、资源集约、可操作性

强、便捷、高傲、功能齐全,方便学习的特点。学习者足不出户即可通过教学资

源库这一平台参与学习、研讨,提高自身水平。

随着示范校项目的开展,各示范校均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做了

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收获了一

批改革成果,形成了一批适应市场服务岗位群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个

性化校本教学资源,但这些资源若能被全国其他同类院校、特别是资源不足院校

同类专业所共享,做到优质教学资源跨学校、跨地区、在任意时间通过网络介质

为学生专业学习提供无界化服务,还面临很多问题。如个性化校本教学资源缺乏

普适性、通用性;已有的教学资源各有特点,没有遵循统一的标准,建设成果无

法实现大范围的共享等等。这就需要研制推广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

资源库,“采集”“固化”及“推广”优质教学资源,为广大同类院校在教学实践

中提供教改经验。

5.深化移动互联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通过资源库项目建设可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课程开

发顺利进行,为课程建设提供平台。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是实

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开展行动导

向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规范专业教学

资源建设,统一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各类素材的建设标准,避免教学资源

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建设院校各自为政进行资源的开发,形成良好的共建共享机

制,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建设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管理资源库的课程等资源开发,必

将推动相关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开发;以规划化的流程建设专业相关资

源,必将提高移动互联相关专业的建设水平。建立集合岗位信息、产业与行业信

息、资源信息、专业建设信息、课程资源、实训项目、标准与规范信息、名师信

息、新技术信息、竞赛信息、优秀作品信息、培训认证、国际资源、企业资源、

就业信息等相关子库。带动教育与教学改革,促进整个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

发展。

15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6.支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构建灵活

开饭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

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搭建终身学习

“立交桥”,资源库的建设旨在把学校最好的课程资源和企业最好的培训等结合

起来,向全社会开放,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从业人员和社

会广大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支持体系。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

设遵循认识规律,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个性化设计”向学习者提供“终

身学习”支持。坚持开放通用的建设理念,资源库平台支持网络在线学习,因此,

将打破学习时空的限制,把学习者从固定化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随时随

地学习的终身学习模式,这与终身教育的理念一致,是终身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

体现。终身教育体系是学习型社会基础性的“架构”,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

学资源库的建设,为全民学习提供了最好的基础平台,必将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

设。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建设团队优势

1.学校优势

项目建设单位包括22所院校和30家行业企业,综合实力强,技术先进,

具有行业权威,引领辐射作用显著,能够有效整合优势校、企资源,确保资源建

设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1)联合申报院校中,有8所国家示范建设院校和7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它们分别来自安徽、北京、天津、江苏、广东、山东、辽宁、湖北、重庆、广西、

四川等11个省市,覆盖地域广,代表性强,其中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

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淄博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学校主持建设

10项教育部专业资源库建设项目。

16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联合申报的30家企业,专业结合度高,且均是国际著名企业、国

内一流企业、或拥有特定行业国际一流技术的企业。合作企业专业技术领先、企

业间技术互补性强、优质资源信息丰富,具有行业权威和影响力,代表产业发展

方向和趋势,能够确保资源建设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2.拥有一支“成果丰硕、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队伍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和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在实施的“两双(“双高”、“双师”)

人才强校”战略指引下,移动互联体专业群建设了一支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

物联网项目研发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师资队伍。开发团队中共有专任教师137

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30人。其中教授

15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55人,工程师/讲师职称60人。97人具有企业工作经

历,全部拥有各类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省“青蓝工程”省级培养对象3名,兼职教

师135人,专兼比例1:1。

3.项目指导小组

组建了一支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与职业教育研究专家的“行、

企、校结合”的资源库建设指导小组,团队成员中既有把握行业先进技术的企业

专家,也有深谙教育规律的教育教学专家。

首席顾问李德毅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指挥和控制

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李

德毅院士是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参加了多项电子信息系统重大工程的研

制和开发;最早提出“控制流—数据流”图对理论和一整套用逻辑语言实现的方

法;证明了关系数据库模式和谓词逻辑的对等性;提出云模型、云变换、云推理、

云控制等方法用于不确定性认知和云计算,在智能控制“三级倒立摆动平衡”实

验和智能驾驶中取得显著成效。获国家和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9项,获得10

项发明专利,发表论文130多篇,出版中文著作5本、英文专著3本。

首席顾问高林教授,原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本科计算机基础教育

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原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

17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育部高职高专院校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

副理事长、高职高专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理事

长,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高林教授先后主持《教育部专业规范

研制项目》、《“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应用性本科综合性课程和

基础课程模式研究与资源建设》、《高职高专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内容与实践

教学体系研究》等国家重点课题、高职教育改革重点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刊

物与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

新》、《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等专著多部;主持《创新应用

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专业课程改革》等国家级、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

多项。

企业专家组成员有工信部政策研究院知名学者,有企业总裁、技术总监、人

力资源主管、项目经理等,他们涉及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服务

外包等软件产业的各个方向,且大部分专家担任不同专业领域社会任职或兼职,

掌握着产业发展趋势与行业发展动态,能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技术发展方向和专

业建设方向。

由首席顾问与项目建设指导小组组成的专业化指导团队将在资源库建设过

程中,就项目总体规划、组织协调、框架结构设计、平台结构与资源分类、技术

路线等关键问题、关键技术和总体方向上予以指导。

(二)丰富的资源库建设经验

项目联合申报院校参与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资源库等多个资源库项目,为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直接提供了坚实基础。

1.形成了资源库建设的方法论体系

在参加资源库子项目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初步构建了资源库建设的方法论体

系,包括:基于职业竞争力导向的资源库建设理念、基于专业发展生命周期的资

源开发流程、基于蜈蚣图模型的课程资源开发方法、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智

能化学习策略等,为数字媒体专业群资源库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方法指导。

18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2.形成了完善的资源库建设管理机制

制订了资源库项目实施制度。全面采用项目管理制度,确保每项任务落实到

人;实行目标绩效考核,做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实行项目建设月报制度,

对项目建设实行过程监控;建立资源开发与使用的排行榜,鼓励资源开发和使用;

建立资源库建设激励机制,确保资源库的持续更新。

制订了项目资金监管制度。为保障建设资金合理安排、有效使用,从资金源

头上杜绝违纪违规行为,制定了《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

行)》,规范各建设子项目的资金管理;需要招标的子项目和相关设备,依据《芜

湖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试行)》实行招标。

3.积累了一批资源库建设成果

项目联合申报院校在项目化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真实项目案例和综合认证

培训资源,为学习者提供职业参考和认证测评,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职业“拓展”

资源。其中真实项目案例300多个,认证培训资源60多个,其他各类教学资源

2000多个。

截止到目前,各合作院校已建资源4043条,其中视频、动画等非文本类和

图形类资源数2049个,占资源总数量的51%。这为构建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

教学资源库所涉及的课件、教学视频、虚拟实训项目等资源素材提供了最直接支

持和储备。

(三)校企合作优势

我校与移动互联相关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择其优者进行了全面合作,

这些企业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拥有大量顶尖的移动互联开发人才,具有坚实的

理论基础、丰富的开发经验和技术创新能力。

1.成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平台与机制

目前专业成立了多个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19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平稳过渡的建设原则,由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担任各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组长,

由学院副院长专门负责,在行政上保障实训基地建设的顺利实施。

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联合行业、企业成立“移动互联专业委会”,以芜湖

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与各有关企业共建,成立“芜湖市移动互联工程中心”,行

使专业委会秘书处职能。实施“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办学体制,探索建立“合纵

连横,水乳交融,共享共赢”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实施“教学—实习—科研—生

产经营—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

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图3-1)。

图3-1校企合作模型图

成立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管理办公室,在校级层面指

导和管理各专业与企业的合作,做好校企合作规划与资源优化,统一协调解决合

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立了校、院、专业教研室校企合作“三级管理”体制和运

作模式。建立符合校企合作需要的学校管理制度,如《合作办学管理暂行条例》、

《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明确规定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建立校企合作项目评

估和反馈体系。学院层面则与行业协会、企业等组织机构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

并设置了主任、副主任、秘书岗位及制定相应岗位职责。

2.与行业内企业建立了广泛的校企合作关系

目前,项目合作院校与各相关企业建立了广泛的校企合作关系,建有校外实

训基地40个。

校企双方通过资源库建设,开展深度合作,择其优者进行了全面合作,在教

师下企业实践以及学生去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中,与企业共同创建了包括移动互

20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联应用软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编程、系统测试、系统发布等工作流程的

大量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引进系统,作为资源库建设的企业资源。共计引进企业

课程30门、实训项目60余个、企业作品180余项、企业素材五千余条。

四、项目建设目标与内容

(一)建设目标

移动互联技术应专业是新兴专业,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前认知、课后的学习

辅导方面,缺乏引导、优质课程视频,习题,水平测试等课程资源;对于开设相

关专业的学校而言,在培养目标规格,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缺乏可以借鉴的对象;

对于授课教师而言,课程在专业体系中的定位、内容的把握、和相关课程之间的

联系方面缺乏一个与同行沟通的桥梁;对于社会学习者而言,缺乏一个能够掌握

相关移动互联知识,进行课程认证,岗位认证的互联网平台;对于移动互联企业

而言,则缺乏一个与众多学校进行专业共建,资源共享的平台。移动互联应用技

术专业资源库的建设目标就是围绕着优质资源共享课程这一核心内容,在学生、

专业、教师、社会学习者、企业之间建立一个绿色生态循环圈,从而达到企业引

导专业,专业规范课程,课程服务学生,学习过程可控,学生就业企业的流程。

在资源库建设专家组指导下,紧密对接移动互联产业,以培养移动互联应用

技术专门化人才为宗旨,遵循系统设计、合作开发、开放共享、持续更新的原则,

以辅教辅学为基本定位,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高职高专专业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国

内同专业领先的职业院校以及国内外著名企业,通过整合合作院校、行业协会、

企业、政府等资源,构建满足教师、学生、社会学者和企业人员需要的资源空间

和服务空间两大空间,详见图4-1。资源空间包括创建专业建设库、课程资源库、

虚拟仿真库、工程案例库、培训认证库、行业企业库、作品展示库、职教立交桥

库八个资源子库,服务空间提供在线浏览、智能查询、资源推送、教学组课、在

线组卷、网上学习、在线测试、在线交流等八大类服务。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

资源库将建成一个带动全国高职院校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提升移动互联

21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优质教学资源库。

通过建设,实现引领、辐射、带动全国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移动互

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具有7大功能:

图4-1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总体结构蓝图

(1)在线组课、组织测试、组织教学功能

(2)有针对性向学习者推送资源的功能

(3)学习者自主学习个性化、便捷化的功能

(4)网络化认证职业资格功能

(5)职业技能大赛模拟化,网络化功能

(6)校行企合作协同化、长效化功能

(7)资源更新高效化、实时化功能

通过资源适用、易用,用户爱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带动全国高职院校移动

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22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项目建设内容

1.门户建设

门户是根据用户的需求而建立的满足其特定需求的入口。教学资源库的用户

有四类(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企业),因此将建设四个门户:教师门户、

学生门户、社会学习者门户、企业用户。

无论是学校、社会、企业还是其他组织,都有学习、再深造、资源索取的需

求,我们以四类对象(教师、学员、社会学习者、企业)为教学资源库的主要服

务对象,为四类对象建立门户。每类对象都有他们各自不同的需求,系统采用向

导方式引导用户进入不同的平台。门户的设计将根据用户的需求而定,例如根据

学员(学生、社会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合适的门户引导,推送个性

化的学习方案。

门户是教学资源库的入口,实现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单点登录,它是不同来

源内容整合以及存放的表示层。门户包含用户档案管理、个性化服务、全方位用

户视图的建模与管理、个性化规则引擎、内容聚合、信息知识提取机制、多渠道

信息管理机制等。向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允许他们自定义需要浏览的内容

和浏览的方式,并根据用户特性和过往操作提供内容和服务。

1)教师用户

教师用户利用资源库开展教学、在线组课,其主要功能包括:

网络教学:在教务管理系统的支持下,通过网络课堂教学平台实现对网络课

堂的在线考勤、校企教员协同视频授课、师生互动、在线答疑等,并通过课程的

实时录播和存储,实现课堂教学回放功能,方便学生的课后巩固。

在线组课:依托专业资源库提供课程资源和单元资源素材,完成对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的准备;

技能评测:在能力评测系统的支持下,通过技能测评平台实现对网络课堂学

生的作业、单元项目、综合项目的布置推送、自动批改、统计分析和测评反馈,

支持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资源管理:在资源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实现对海量教学资源的智能挖掘和自

动推送以及本地化存储。

23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2)学生用户

学生用户利用资源库进行课程学习、答疑、测评、职业资格认证等,其主要

功能包括:

网络学习:通过网络课堂教学平台实现与校企教员同步在线学习、在线答疑

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阶段学习自动提示。

技能测评:在能力评测系统的支持下,通过技能测评平台实现对网络课堂作

业、单元项目、综合项目阅读解答的记录、分析,错题回放测试,发现学习盲区。

职业规划:依托职业信息库和标准库,在职业规划系统的支持下,通过对职

业人成长信息挖掘,帮助学习者规划职业成长路径,制订职业成长提升计划,推

荐辅导教师、认证培训需求。

项目训练:依托实训资源库和工程项目库,在资源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按照

职业规划学习进度或课程学习进度,自动挖掘和推送实训项目,帮助学习者完成

在线实训。

职业提升:依托培训认证库,在资源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按照职业规划学习

进度或课程学习进度,自动挖掘和推送培训项目,帮助学习者完成在线培训与认

证。

网上求职:在资源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按照职业规划学习进度或课程学习进

度,自动挖掘和推送就业岗位或企业实训岗位;在信息发布系统的支持下,发送

求职需求或顶岗训练需求;接受企业远程视频面试。

3)社会学习者和企业员工

社会学习者和企业员工利用资源库开展网络学习、培训认证、网络招聘等,

其主要功能包括:

网络学习:通过网络课堂教学平台实现与校企教员同步在线学习、在线答疑

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阶段学习自动提示。

网络招聘:在在线视频通信系统的支持下,支持企业人力资源部实施远程视

频面试;也可以网上投放招聘信息和发布录取信息。

培训认证:依托培训认证库开展认证培训,支持企业发布培训消息,招募学

员,现场测评;支持企业发布培训资料,开展在线技能测评、技能认证和就业推

介。

24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实训管理:支持企业发布企业顶岗实习招募,与学校合作开展顶岗实习的协

同管理,如制定顶岗实习计划、遴选实习项目、开展过程考评和远程在线督导等

内容。

2.资源空间建设

资源空间建设的内容是8个资源子库的建设,其资源数量汇总见表4-1。具

体的建设内容见下述详细讨论。

表4-1资源数量汇总表

资源子库资源数量

专业建设库200

课程资源库12000

虚拟仿真库50

工程案例库140

培训认证库380

行业企业库600

作品展示库300

职教立交桥库30

合计13700

1)专业建设库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方法,为全国各高职院校开发本土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提

供通用方法、工具、规范、标准和样例,使用户可按照本专业资源库所提供的素

材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和教学条件的配置,适应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

要求。

①建设内容

专业建设库在专业教学资源开发标准的指导下,由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职业

岗位及其能力分析、专业办学条件配置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库、课程(实践)教学

体系、教学团队信息库、职业资格标准等专业资源所组成。具体建设内容如表

4-2。

25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表4-2专业建设资源库建设内容

序号主要内容建设内容描述资源数量

人才培养规格调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定位调研手册1

1

研手册

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报告1

人才需求调研分区域产业情况报告4

2

报告分区域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