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徐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徐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徐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徐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七年级语文试题(友情提醒:本卷共6页,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4分)1.古诗文默写。徜徉于古诗文的海洋,我们在“日月之行,若出其里;(1)_______,(2)______”(《观沧海》)中读出了曹操的博大胸襟;在“(3)_______,(4)_______”(《秋词》其一)中感受到刘禹锡虽遭贬谪却愈挫愈奋的豪壮情怀;在“(5)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中看到杜甫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在“(6)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中读出李商隐想象中的回家团聚时的快乐;在孔子的“(7)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中明白了学习要思辨结合;在诸葛亮的“淫慢则不能励精,(8)_______”(《诫子书》)中懂得了做事要清除杂念,宁静专一;在谭嗣同“(9)_______,(10)_______”(《潼关》)的诗句中吟咏出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2.根据语境作答。文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在史铁生与母亲的①jué()别中,收获了“好好儿活”的勇气:在勇敢慈怜的荷叶下,散尽不宁的心绪②();在沉默③guǎ()言的牧羊人身上感受到坚定的信念:在一只被虐④()待却不能辩诉的猫的故事中体会到悲天悯人的情怀……文字的魅力,在于它可以通过简单的A(组织组合),倾注情感后再赋予它斑斓的色彩,B(灵动灵活)成一幅靓丽的画卷。文字是一种力量,可以使茫然者,自卑者,失败者。文字可以记录现在,缅怀过去,展望未来,(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2)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组织组合灵动灵活(3)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4)文中横线处语句,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①重拾骄傲②找到方向③拥有自信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3.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作者是孔子。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B.《伊索寓言》是古罗马作家伊索以诗歌或散文的形式编写的寓言故事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讽刺了那些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的人。C.《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春秋时期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而成。《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都出自本书。D.《秋天的怀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纪念白求恩》《猫》的作者分别是史铁生、鲁迅、毛泽东、郑振铎。二阅读(53分)(一)(14分)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昔者曾子处费(地名),费人有与曾子同名同姓者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注释]杼(zhù):织布梭4.请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5.下列选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一人又告之曰A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B.有闻而传之者C.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D.久之,目似眼,意暇甚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2)其母尚织自若也7.两文带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什么?请结合两篇文章进行具体分析。(二)(5分)8.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小语品读诗文后,设计了一张读书卡片,请你帮助她补全下表的空白处。摘抄批注诗句内容赏析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①______“僵卧”、“孤村”点明了诗人年迈凄凉孤苦无助的处境。“不自哀”的原因是诗人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夜将尽,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这两句诗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②_____自然地联系起来,借此抒发③_____之情。(三)(1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①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②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③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④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⑤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⑥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⑦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⑧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⑨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⑩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⑪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⑫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⑬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下面是小语和小文阅读选文后的一段对话,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对话补充完整。9.小语:第三只猫的死,让“我”对它的情感发生了从_______到_______的改变,自此再也不养猫!10.小文:用“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结尾真干脆利落!小语:是的,既在结构上_______;又在内容上_______。11.小文:可作者为什么明明不喜欢第三只猫,却在它亡失之后“更难过得多”?小语:因为_______12.小文:原来如此,怪不得作者感慨“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小语:这句话写得多好啊!它主要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此刻“我”的_______程度之深,可见“我”是一个_______的知识分子形象。(四)(18分)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最后的秋天约草①今年的秋天,微微有点燥热,深秋虚晃一枪。赶上星期天,我总要多跑几圈,这一跑,跑丢了回去的力气。疲惫的我,平躺在一个小公园的长椅上。小公园是我晨跑必经的。我躺在一棵银杏树底下,树上密密匝匝的果实瞪着杏眼看着我,并用地球的引力威胁我。旁边是几棵桂树,残香若隐若现,如舞者朦胧的裙。秋风摇树,桂花沙落,如金色的雨夹雪。②露水打湿了鸟儿的喉咙,把它们的声音洗得透彻。我不知道这个林子里,隐藏着多少鸟类,也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就像它们叫不出我的名字一样。它们尽其所能地鸣叫着,悦耳的或者不悦耳的。我闭上眼睛,如同关上一间录音棚的隔音门。大自然便浓缩成这样一个小小的密室,里面只有我和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鸟语。鸟鸣们如同一个个音符,争先恐后地从裤脚、领口和袖口侵入我的身体,在我背部被长椅的木杠硌出的五线谱上集结、跳跃,又通过脊椎神经,传遍我的生命体。③“叽——叽叽,叽——叽叽……”什么鸟的叫唤如此尖锐、透亮,像在年轮上磨过的,如母亲手里纳着鞋底的针尖。于是,在这间密室里,我看见了年轻、漂亮的母亲。煤油灯困顿而昏暗,她的眼睛却专注而明亮。她的双手那么细巧,那么柔弱,可一旦手指上套上一个顶针,就能顶起一股巨大的力量,一针又一针地穿破层层阻力。我望向母亲的脸。越想看清她的容颜,她却越发抽象。最后,模糊着朝我挥手,消失在密室的墙上。④“叽——觉啰——叽——觉啰——”这叫声很近,感觉就在上方的银杏树上,听上去好像是“鸡叫了,鸡叫了”,后面颤巍巍的拖音,把我拖到了某个鸡鸣的清晨。还是炊事工的我,每天天蒙蒙亮就要起床,骑自行车一小时到单位食堂,给单位员工做早点。母亲起得更早,此时,她站在屋前的水泥板前洗衣服,正用毛刷刷着我的那件白衬衫的领子时,我正好推着自行车从她身边走过,轻轻地说一声,妈,我上班去了。母亲说,踏慢点,注意安全。骑了十几米,发觉刷衣声没了,回头,看见母亲正默默地看着我,轻轻挥动满是肥皂泡沫的手。再回首时,密室的墙上早已一片空白。⑤“吱——吱——”是一串机械重复着的低沉的长音,我想,可能是某只耿直的雄鸟在远处默默守望,如父亲的目光。“吱——吱——”公交车的气门关上的时候,车缓缓移动。那是我第一次离家,去寄宿制学校上高中,父亲挑着行李,步行半个多小时送我到北闸河车站。我坐在靠窗的位置,回首,车窗外的远处,父亲抚着扁担,正目送渐行渐远的公交车。⑥“吱——吱——”胸科医院的电梯门打开了,我和护工一起,推着平躺在摆渡床上的79岁高龄的父亲进了电梯,护工摁亮了那个手术室楼层的号码,父亲用潮湿的目光无助地看着我,就像40年前他送我到北闸河车站,我用潮湿的目光无助地看着他一样。我握着他的手,安慰道:“爸,放心,睡一觉,就出来了。”“吱——吱——”电梯开了,护工对我说,你只能送他到这里,便推着父亲出了电梯。“吱——吱——”电梯又关上了。⑦这时,“啪”一声,一颗杏果打在我的前额。我睁开眼,重新把大自然从密闭的录音棚里释放出来,把鸟儿们的鸣唱释放出来。我懂了,鸟鸣声声,那是渴望陪伴的呼唤。⑧这是最后的秋天了,正如父母的晚年。鸟鸣声声,我仿佛听到了远方的呼唤。阅读上文,老师与小语和小文有这样的一段对话,请你完成对话中的问题。13.老师:读散文,要学会概括文章的内容。文中写了“我”在公园长椅上回忆的哪几幅画面?14.老师:读散文,要读出文章结构之美。小语:第①小节“树上密密匝匝的果实瞪着杏眼看着我,并用地球的引力威胁我”这句话,与后文中“_______”这句话相呼应。小文:我发现,第⑦小节画线句子与前文“_______”也是相呼应的。15.老师:读散文,要赏析作者的表达之美。小语:我能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这句话:我躺在一棵银杏树底下,树上密密匝匝的果实瞪着杏眼看着我,并用地球的引力威胁我。小文:我也可以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鸟鸣们如同一个个音符,争先恐后地从裤脚、领口和袖口侵入我的身体,在我背部被长椅的木杠硌出的五线谱上集结、跳跃,又通过脊椎神经,传遍我的生命体。16.老师:阅读散文,要体会标题之妙。请分析文章以“最后的秋天”为题目的理由。(五)名著阅读。(6分)17.小语所在的班级开展七年级必读名著的研读探究活动,设计了以下活动方案。(1)发现《朝花夕拾》《西游记》“出走——归来”的秘密。篇目人物《朝花夕拾》·鲁迅《西游记》·孙悟空出走路线S城——南京——_____(填国家)—回国花果山—灵台方寸山—……灵山出走原因出走国门:想“寻救国道路去学医”——《

_______》(填

篇目)出走花果山:想逃离规则,“躲过轮回,不生不灭”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寻心。归来结果回国后,弃医从文,写世人的冷眼,揭露国民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