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第5讲晚清时期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_第1页
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第5讲晚清时期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_第2页
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第5讲晚清时期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_第3页
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第5讲晚清时期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_第4页
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第5讲晚清时期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第5讲晚清时期——近代中国

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1历史内容索引时空纵览阶段特征必备知识精要排查关键能力题点突破情境体验思维升华时空纵览阶段特征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1840—1912年,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主要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和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立;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工具;“预备立宪”;辛亥革命政治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一系列斗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统治结束五口通商;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开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本输出成为列强经济侵略主要方式;清末新政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产生,近代化起步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向西方学习新思潮萌发;《资政新篇》;“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康梁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思想文化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出现“中西合璧、中西结合”现象社会生活巨变,服饰、礼仪、交通、通信、大众传媒发生变化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必备知识精要排查阶段一

政治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1)列强的侵略——两次鸦片战争①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联合发动,清政府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①背景:鸦片战争后,封建压迫和西方侵略激化矛盾。②过程:爆发——金田起义;高潮——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转折——天京变乱;防御——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颁布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失败——天京陷落(3)革命纲领①《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②《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经济

(1)自然经济逐步瓦解: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中国农产品日趋商品化,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2)洋务运动兴起: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文化

(1)“新思想”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掀起了洋务运动(3)早期维新思想: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兴办学校,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社会生活(1)物质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与西装并行不悖(2)交通与通讯的进步①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②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③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3)近代报刊的出现: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阶段二

政治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1894—1912年)(1)沉重的民族危机①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中国人民的抗争①戊戌变法:1895年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898年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戊戌政变后,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②义和团运动:农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但也存在着盲目排外的局限性。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的斗争等(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文化

(1)维新变法思想:甲午中日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掀起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民主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民主共和思想,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社会生活(1)物质生活的变化①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②“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2)交通事业的进步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3)通信工具的变迁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4)大众传媒的发展①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②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新教材

新视野】1.开眼看世界的徐继畬福建布政使徐继畬是又一位开眼看世界的人。他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瀛寰志略》一书。《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2.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3.宗藩关系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间形成一种称为宗藩关系的国家关系体系。一些周边国家向明清朝廷“纳贡称臣”,接受明清皇帝的册封,使用明清皇帝的年号。宗主国不干涉藩属国内政。这种关系不是通过武力形成的。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国都与中国形成了这样的关系。从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起,这种宗藩关系逐渐解体。4.戊戌维新运动的作用和失败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由于守旧势力仍很强大,而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导致这场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以失败告终。关键能力题点突破[连线高考]命题点一近代前期中国的阵痛与转型1.(2019全国Ⅱ卷,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题干材料来源于1898年的一份英文报纸的报道,其报道的内容并不符合事实,但可以反映出报道者的一种主观态度,即把慈禧太后看作是改革的破坏者,这实际上是一种同情、赞同改革的心态,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故可排除;题干材料只是主观报道了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的关系,并不涉及清政府对外国人的态度,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是西方媒体的报道,不能反映西方国家政府的信息,故C项错误。2.(2018全国Ⅱ卷,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外交变化。材料反映了日本阻止琉球向中国进贡,并没有反映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故A项错误;从题干来看,琉球等地依然向中国进贡,这表明传统的朝贡体系并没有解体,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地方督抚维护琉球向中国进贡的传统朝贡体系,并没有干预朝廷的外交事务,故C项错误;从材料来看,地方督抚提出要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来评说日本行为的曲直,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外交受到了西方近代外交观念的影响,故D项正确。3.(2018全国Ⅰ卷,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外交。材料对比了甲午战争时期中国和日本的舆论宣传,在日本刻意“包装”,误导欧美舆论的情况下,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说明清朝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外交的功能,故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的进程取决于战争双方,欧美舆论无法左右,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利用舆论进行包装是为了掩盖其侵华罪行,不是为了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之一是强调西方媒体认可日本的宣传,支持日本侵华,并非鼓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素养感悟

[深化认知]一、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1.变局之因外敌入侵。2.具体表现(1)政治上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政局满洲贵族势力削弱,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官僚地主势力增强斗争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社会阶层买办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兴起(2)经济上: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攫取的经济特权加紧侵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诞生。(3)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政策破产;转向被迫开放;“理藩”外交被冲击,朝贡贸易体制被打破。(4)思想上:传统的“夷夏”观念开始转变,“天朝上国”的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二、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的转变1.“朝贡体系”:立足点是“华夷观”,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形成了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景象。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儒家和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2.“不平等条约体系”:即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其依据是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三、戊戌变法——近代中国国家观开始形成在戊戌变法期间,清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措施,奠定了中国近代国家的雏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要求全面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亡,它是以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旧的封建生产方式,代表了当时的世界潮流和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方向,戊戌变法是从制度上来挽救民族危亡,是完全进步的。其次,戊戌变法时期,促使中国爱国主义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戊戌变法过程中,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戊戌变法后历次重大爱国主义运动中,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成为运动的主导力量,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导力量,从根本上决定了近代爱国主义运动的性质和发展前途。戊戌变法时期,爱国主义内容和性质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成为近代爱国主义的主旋律,这奠定了近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使近代爱国主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教育救国、工商立国、实业救国等思想及其相关的近代人才观的提出,标志着新的资产阶级近代国家观开始形成。[素养演练]1.史料实证——近代中国外交理念的渐进(2020山西运城期末)1870年日本派员来华议约,李鸿章致函总理衙门:“彼因泰西各国业与中国立约通商,该国亦已与泰西各国立约通商,援例而来,似系情理所有之事。该国向非中土属国,不奉正朔,本与朝鲜、琉球、越南臣服者不同。”这表明李鸿章(

)A.重视与日本进行通商B.受到近代外交的影响C.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D.固守传统的夷夏观念答案

B

解析

材料“该国亦已与泰西各国立约通商,援例而来,似系情理所有之事”中的“例”即国际惯例,可见李鸿章对当时国际惯例的尊重,具有近代思想,故选B项;“援例而来,似系情理所有之事”即承认交往的合法性,但没有体现贸易的必要性,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李鸿章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排除C项;“该国亦已与泰西各国立约通商,援例而来”说明此次交往的根据是当时的国际惯例,不属于传统的夷夏观念,排除D项。2.历史解释——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之危害(2020山东青岛二模)马克思指出:“仅就以上的条约(《天津条约》)内容而言,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似乎并未谋得外交上的特权,不过是迫使清廷放下了天朝大国的架子,承认了列强与清国的平等地位而已。其实大谬不然。”在这里,马克思意在强调《天津条约》(

)A.确立了列强与中国的国家平等地位B.适应了列强大规模商品输出的需求C.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实质上是损害中国利益的不平等条约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中“大谬不然”等信息可知,马克思认为《天津条约》并非只是列强要求获得平等地位,也并非没有谋得外交特权,其实质是损害中国利益的不平等条约,故选D项;A项不符合材料中“大谬不然”的表述,排除;B项是损害中国利益的具体体现,表述不全,排除;《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项错误。3.家国情怀——近代中国国家观念之塑造(2020河北石家庄质检)1900年,梁启超指出:“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其主张(

)A.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民本学说B.延续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C.突破了“朕即国家”的传统观念D.与顾炎武的“国家观”基本一致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的“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可知,梁启超认为国家是全民的国家,不是皇帝一人的国家,突破了“朕即国家”的传统观念,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近代政治观念,与传统民本思想不符,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在顾炎武“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分中,“国”是封建朝廷,与梁启超的观点不一样,排除D项。命题点二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化趋势[连线高考]1.(2020全国Ⅲ卷,28)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

)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面对洋商控制中国各口岸轮船生意的现象,李鸿章主张“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同时为防止洋人“挟重资以侵夺”,李鸿章主张必须“自建行栈,自筹保险”,即中国必须创办自己的轮船公司,这体现了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的意图,故D项正确;“商战”的思想是早期维新派提出的,故A项错误;李鸿章的个人主张不能说明“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是李鸿章“求富”思想的体现,故C项错误。知识拓展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官督商办性质的民用企业,在其创办与运营过程中,直隶总督李鸿章不但有积极倡导、给予资金支持、奏请经营特权、在外交方面予以保护等维持之功,而且对其经营模式影响至大。尽管1880年以后,李鸿章多次强调需加强对轮船招商局的监管与控制,清政府对该局的盘剥与压抑也很严重,但总体说来,李鸿章在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及其经营模式的确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功大于过。2.(2020全国Ⅱ卷,28)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据图可知,当时(

)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列强对近代中国的经济侵略。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在运输业的投资额增多,说明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故A项正确;材料中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在贸易业投资减少,不能说明我国的对外贸易由逆差转向了顺差,故B项错误;根据图表可以看出,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在金融业的投资明显低于1894年,说明国际资本对中国的投资减少,但不能说明国际资本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情况,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外国在华企业投资状况,与民族企业无关,且题干材料体现不出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故D项错误。3.(2019全国Ⅲ卷,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受到封建主义的压迫,而外国人依仗不平等条约却可以享受特权,因此导致上述现象的出现。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这些中国人发展成为民族资产阶级,是当时新的社会阶层,故B项正确;当时清政府限制民间设厂,故A项错误;外国资本对华输出主要表现在外国人在中国开设工厂、开采矿山等方面,而本题题干中实际办厂者是中国人,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弱小,不足以扭转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故D项错误。素养感悟

4.(2019全国Ⅰ卷,28)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上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题干表格中黄彬的身份是为近代民用工业制定章程的国学生,朱纯祖以监生身份创设了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以生员身份创设了机器轧棉厂,国学生、监生、生员均是旧式教育体制下的称呼,这说明三人所受均为旧式儒家教育,但三人成年后却投身于近代商业活动,这说明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进一步说明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科举考试及选拔人才标准的变化,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对儒家的重义轻利等观念的看法,故C项错误;新式工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经济中并未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素养感悟

[深化认知]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五大变化

生产模式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生产力的质变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先后诞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国内外市场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的关卡逐渐减少,这些虽然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夺,但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政策的变化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清政府对商业的政策经历了从抑制到放宽限制再到鼓励的演变二、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1.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影响洋务运动开始后,洋务派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机器,创办了近代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实现了中国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洋务派高举“中体西用”的旗帜,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力图“借法自强”,这是现代民族主义在这一历史阶段的表现形式。在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雇佣劳动者不断增加,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开始在企业中缓慢成长。2.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影响洋务运动的不断发展打开了中国近代教育全方位改革运动的窗口,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改变传统教育方式,采取新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师资方面也有西化的表现。这些变化有力地冲击了传统教育模式,成为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崭新一页。3.对中国近代思想观念发展的影响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启蒙以及中国思想的早期现代化,有力地冲击了中国几千年来以经学为主体的传统封建观念,从而实现了中国由封闭观念开始向开放观念的转变。首先,中国传统的“天朝上国”“夷夏之辨”等思想观念在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发生了变化。其次,洋务运动还促使人们改变了传统的封建主义义利观。最后,洋务运动促使人们原有的君民政治观念也发生了改变,有利于近代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素养演练]1.时空观念——夹缝中成长的民族工业(2020山东济南三模)下图是近代开埠通商后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变化情况折线图。据此可以推知(

)A.近代小农经济逐渐丧失主导地位B.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C.国内市场规模变化主要取决于外国进口产品D.民族工业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答案

D

解析

据图可知,19世纪中后期中国国内市场不断扩大,本国产品逐渐增加,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故选D项;材料信息未体现近代小农经济,排除A项;材料是近代开埠通商后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变化情况折线图,没有体现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排除B项;材料反映国内市场规模变化原因在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2.历史解释——启动近代化的洋务运动(2020河南安阳第一次调研)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大体完成了“最初启动”中国现代化的使命,尽管这一使命是在不知不觉之中,甚至是以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方式完成的。这一观点主要是基于洋务派(

)A.创办最早近代军事工业B.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C.筹建起中国的近代海防D.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完成了‘最初启动’中国现代化的使命”可知,洋务运动尽管存在局限性,但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主旨是洋务运动的意义,军工企业的创办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选派留学生客观上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海军的筹办推动了中国军事的近代化,排除C项。3.家国情怀——自强求富之路的不断探索(2020四川德阳三模)19世纪80年代,江南士绅积极参与洋务。李金镛将湖北煤铁总局由官办改民办的尝试失败,而经元善、谢家福在上海主持的官督商办企业机器织布局和电报局则取得成功。这反映出(

)A.地方势力主导着近代化进程B.“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扩大C.国人积极探索国家富强之路D.“中体西用”思想得以运用答案

C

解析

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是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江南士绅积极参与洋务,就是国人积极探索国家富强之路的表现,故选C项;地方势力中只有一部分是洋务派,不能以偏概全,排除A项;“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中体西用”,排除D项。命题点三交换(含货币与价格)[连线高考]1.(2020山东卷,6)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

)A.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B.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C.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社会思潮。题干材料的主旨是中国进步思想家欢迎并接受西方地质学理论,认同自然力量逐步推进地质演变,这一理论有利于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使其逐步成为社会主流思潮,顺应了社会变革的趋势,故C项正确。在19世纪70年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中国进步思想家欢迎赖尔的理论,不是为了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科学阐释,也不是为了传播西方先进科学知识,而是为了宣传维新思想,故A、B两项错误;西方地质学理论只是传入中国,并没有动摇顽固派恪守祖训的观念,故D项错误。核心价值华蘅芳对大量西方科技资料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对科技的重新认识,让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社会有机会深入接触西学,其作用与影响已经远远超乎了华蘅芳当年开展翻译工作的本意。华蘅芳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和科学热情,从翻译做起,不仅自己充分掌握了所需科技知识,还通过译介、传播,培养了大量近代科技人才,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方面可谓功不可没。2.(2020天津卷,4)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关于鼠疫的防疫宣传。《大公报》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有助于增强民众的公共卫生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该宣传对清政府的影响,无法体现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其他时期的疫情,“开启了”一说无从体现,排除B项;控制疫情的暴发和扩散,需要政府、医院、民众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报刊宣传无法直接起到这一作用,排除D项。3.(2020全国Ⅰ卷,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表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据此可知,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17.5%17.2%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知1876年读者的兴趣、关注点以应用科学、各种技术为主。据此并结合时代背景:当时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数据反映出当时重视科学技术,即重视西学,没有反映抑制中体西用思想,故A项错误。维新思想侧重于改良政治,对应用科学关注较少,故B项错误。崇尚科学没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潮,故D项错误。4.(2018全国Ⅲ卷,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维新思想。题干中强调严复将生物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通过翻译《天演论》来宣传不变法就要亡国的道理,故D项正确。严复翻译的《天演论》重在将进化论应用于人类社会,而非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故A项错误;严复通过《天演论》宣扬的是维新变法思想,不是反清革命思想,也不是“中体西用”思想,故B、C两项错误。素养感悟

[深化认知]一、“师夷长技”思想、“中体西用”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在列强侵略的背景下产生的;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主要目的都有抵抗外国侵略的一面;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近代化。2.不同点

“师夷长技”思想其思想来源于鸦片战争当中的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他们的目的很鲜明,即抵抗外来侵略,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思想其思想提出者是洋务派,以奕

、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旧的纲常礼教,口号是“自强”“求富”,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当然也有抵御外侮的意图早期维新思想其成员大部分来源于洋务派。洋务运动后期,弊端日渐暴露,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其一方面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的思想;另一方面超越了“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以此强大中国,但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付诸实践二、对“西学东渐”的全面认识1.概述:“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西方的学术思想的传入。2.表现第一次高潮明万历年间,耶稣会传教士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皇帝及一些士大夫接受了科学技术知识,但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第二次高潮19世纪中叶前后,受到两次鸦片战争的刺激,洋务运动的兴起,促使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洋务派以“中体西用”的态度只关注西方先进武器及器械技术等,而未学习制度及思想第三次高潮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运动的局限性逐渐暴露,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出现了冯桂芬、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思想家。他们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政治上也要求变革3.特点: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各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4.影响: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前期以学习“器物”层面为主,在洋务运动后期,出现了倡导政治制度变革的早期维新思想及康梁维新思想,中国近代化出现了由“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过渡的迹象。[素养演练]1.史料实证——“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2020山东德州期末)魏源认为美国的选举制度“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这表明魏源(

)A.对于世界大势了然于胸B.对近代西方民主有所认识C.要求学习西方民主政治D.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答案

B

解析

通过题干中魏源对美国选举制度的评论可知,他对该制度持肯定态度,说明其对近代西方的民主制度已经有所认识,故选B项;题干仅是述及魏源对美国选举制度的一些看法,不能扩大为“对于世界大势了然于胸”,排除A项;魏源对近代美国选举制度持肯定态度,并不等同于他要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排除C项;题干主要论述魏源对近代美国选举制度的评论,没有涉及抵抗西方的侵略,排除D项。2.历史解释——“何以纠结,何以沉重”(2020山东潍坊一模)刘锡鸿认为: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月异而岁不同,(中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两人均认为(

)A.政体亟须调整 B.西方技艺为末C.纲常政教为本

D.不能仅学技术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所以两者都认为西方的技艺为末,B项正确。材料中的两人均是清政府的官员,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仍然要维护传统,A项错误;材料中两者的“纲常政教”是不同的,C项错误;D项只是郭嵩焘的观点,错误。3.唯物史观——“西学东渐”下的文化互动(2020江西赣州适应性考试)清朝末年,一些知识分子提倡汉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力主改变传统的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竖行”书写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