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兴隆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承德市兴隆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承德市兴隆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承德市兴隆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承德市兴隆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历史从581年隋朝建立到618年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经济繁荣,隋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较短的朝代之一。但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确立了影响后世深远的三省六部制,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制定出完整的科举制度,以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能力,深刻影响到后世的政治制度。因此纵观隋朝历史短暂而繁荣。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使南北重新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C.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光芒四射”可知,材料想问的是隋朝对历史发展的贡献,隋炀帝励精图治的说法是错误的,他是一个暴君,导致了隋朝的灭亡,无法与“光芒四射”联系在一起,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完成统一、创立科举制、开通大运河都属于隋朝的贡献,都是隋朝“光芒四射”的表现,ACD与题意不符,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3.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下列史实与他密切相关的是A.创立皇帝制B.颁布“推恩令”C.贞观之治D.设宣政院管理吐蕃【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由于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贞观之治”。故C符合题意;A项创立皇帝制是秦始皇;B项颁布“推恩令”的是汉武帝;D项设宣政院管理吐蕃的皇帝是元世祖;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4.东市和西市是唐都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这里商贾云集,邸店林立,物品琳琅满目,贸易极为繁荣。这说明唐朝()A.商业发展繁荣 B.农业经济繁荣C.手工业水平高超 D.经济重心发生转移【答案】A【解析】【详解】据“东市和西市是唐都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这里商贾云集,邸店林立,物品琳琅满目,贸易极为繁荣。”可知,这说明唐朝商业发展繁荣,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商业发展的繁荣,BCD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项。5.唐朝的政治比较开明,特别是在宗教和文化上,这对于人们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促进文艺上各种诗歌风格流派的形成,是有益的因素。这段话强调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是唐朝()A.政治开明 B.经济繁荣 C.国力强盛 D.疆域辽阔【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唐朝的政治比较开明,特别是在宗教和文化上,这对于人们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促进文艺上各种诗歌风格流派的形成”,可知,唐诗繁荣的最主要原因是政治开明。A正确;BCD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6.下图图片反映了唐朝()A.手工业水平高 B.民族交往频繁 C.社会风气开放 D.文学艺术繁荣【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三幅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三幅图片反映了唐朝社会风气的开放。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C项正确;图片反映了唐朝社会风气开放,未涉及手工业水平高,排除A项;图片反映了唐朝社会风气开放,未体现民族交往频繁,排除B项;图片反映了唐朝社会风气开放,未阐述文学艺术繁荣,排除D项。故选C项。7.唐朝诗人元稹在其诗作《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B.经济繁荣,国库充盈C.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D.民族交融,相互学习【答案】D【解析】【详解】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加强。据题干“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说的是少数民族学习中原人种植农作物;“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说的是中原人学习少数民族音乐、骑射等,这体现了民族交融,相互学习,D符合题意;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经济繁荣,国库充盈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文教昌盛,人才辈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故选D。8.“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末农民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A项正确;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由此可知,推翻了唐朝的统治的是朱温,而不是黄巢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排除B项;郭子仪和李光弼带兵平定了安史之乱,而不是唐末农民起义,排除C项;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因此,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与安史之乱有关,而不是与唐末农民起义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9.下表中755-760年唐朝人口数量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725年742年755年760年总人口数4141万4531.万5291万1690万A八王之乱 B.藩镇割据 C.安史之乱 D.宦官专权【答案】C【解析】【详解】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表格显示此时期总人口锐减,与安史之乱有关,C项正确;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排除A项;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排除B和D项。故选C项。1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图中“▲”对应的历史时期是A.三国鼎立 B.南北朝 C.五代十国 D.元朝【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07年,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史称后梁。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北汉,史称“五代十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C项正确;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公元229年,排除A项;南北朝存在与420年—589年,排除B项;元朝1271年建立,1368年灭亡,排除D项。故选C项。11.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④对外交通发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繁荣、文化辉煌,对其他国家有吸引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对外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对外交通发达是客观条件;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这在政策上有利于对外交往。ABC不全面,D符合题意,故选D。12.2017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红荧屏,反响巨大。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句反映的是()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靖康之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正值安史之乱爆发,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句描写了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反映的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情景。A发生于西汉时期,B发生于西晋时期,D发生于北宋时期,ABD三项与题干“杜甫生活时期”不符,故答案是C。13.北宋中期,为了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同时也减少军费开支,王安石在变法中采取的对应措施是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农田水利法 D.保甲法【答案】D【解析】【详解】王安石变法中在军事方面实行保甲法,政府把农民按住户组织起来,保丁农闲练兵,战时编入军队打仗,既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也减少军费开支,D正确;募役法是规定不愿服役的可以交钱,由官府雇人服役,A排除;方田均税法是规定由政府丈量土地,核实土地数量,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B排除;农田水利法是政府鼓励在各地兴修水利,开垦荒地,C排除。故选D。14.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上京遗址刻着一首诗:“赤峰辽国第一京,寂寞犹在忆皇城。游人难步草盈天,不知从何觅市声。”建立了诗中“辽国”的民族是A.汉族B.靺鞫族C.契丹族D.朝鲜族【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来改国号为辽。故C项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15.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的主要原因()A.触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B.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C.用人不当 D.变法法令违背经济规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69年,宋神宗利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它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最终失败,没有能够实现国富兵强,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A项正确;“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用人不当”“变法法令违背经济规律”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的原因,但不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16.电视剧《精忠岳飞》聚焦一代英雄岳飞,用符合史料记载的方式,来讲述岳飞的生平及他带领“岳家军”征战的传奇故事。在此剧中,我们不可能看到的情节是A.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回许多失地B.岳飞在郾城之战中大败金军C.宋高宗、秦松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D.岳飞在澶州之战打败辽军【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他率领岳家军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在郾城打败金军,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秦松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而澶州之战发生在北宋和辽之间,是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所以D项情景中不可能出现,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有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7.为了写一篇论文,王小明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辽、宋、夏的和战》等书籍,对此你认为题目是()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国家的和平统一C.民族政权的繁荣 D.民族的纷争动乱【答案】A【解析】【详解】后周大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契丹人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与北宋并立.故王小明的论文题目是民族政权的并立。根据题意,A项正确;北宋时,北有辽,西北有西夏,北宋与辽、西夏时战时和,B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B项;民族政权的繁荣,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北宋与辽、西夏分别订立盟约,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很长时间,保持者和平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

18.“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北方地区战乱频繁 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C.政治中心逐渐南移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南方户口更多,南方粮食产量更大,反映了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现象,D项正确;“北方地区战乱频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是造成现象的原因,AB项排除;北宋政治中心东京汴梁位于北方,且材料中涉及的是经济方面,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9.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A.赵匡胤和铁木真 B.赵匡胤和忽必烈C.赵构和铁木真 D.赵构和忽必烈【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他就是宋太祖;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族的杰出首领铁木真完成了蒙古统一大业。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故A符合题意。赵构是宋高宗,忽必烈是元世祖,与题干不符,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材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的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内容“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的意思是澶渊之盟签订后,辽与北宋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契丹族和汉族人民友好相处,安居乐业。所以材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的影响,D项正确;澶渊之盟的背景实在宋辽多次大战后签订的,排除A项;澶渊之盟的目的是停止战争,排除B项;澶渊之盟的内容有:宋辽维持旧有边界,约为兄弟之国,辽朝皇帝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朝皇帝为弟;宋每年给辽国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为“岁币”;双方沿边州县各守疆界,不相互侵扰,越界逃亡之人相互遣返,排除C项。故选D项。21.我国古代发明的火药很早就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A.隋末农民战争 B.蒙古军队灭金 C.南宋将领抗金 D.文天祥抗元【答案】A【解析】【详解】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到宋代,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人们制成爆炸性武器或管形火器。元代发明了火铳,因此隋末农民战争中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A项符合题意;B、C和D都是唐朝末年以后,此时火药武器已经开始使用,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22.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A.宋代商业繁荣 B.中国古代四大发明C.秦朝国家统一 D.张骞出使西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宋代商业发展,出现商标、纸币等,《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描绘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繁华景象的不朽作品,南宋海船说明这一时期海外贸易的繁荣,这些均体现了宋代商业繁荣,A项正确;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在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宋代而不是秦朝,排除C项;张骞出使西域是在西汉,材料说的是宋代而不是西汉,排除D项。故选A项。23.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其情节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史实不相符的是A.汉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 B.科举考试时用纸答题C.宋朝时,远航的船上装有指南针 D.元朝时,阅读活字印刷的书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四大发明的史实。A选项与史实不相符,因为火药最早是唐朝发明,宋代改进,汉朝没有火药,故选A。24.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明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1460年意大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材料说明活字印刷术A.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C.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 D.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明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1460年意入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其在朝鲜、日本以及欧洲的广泛传播及运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没有提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制变革,所以A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没有提及促进了世界选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所以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没有提及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所以C不符合题意。25.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重要方法之一。对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归纳比较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宋辽、宋夏议和,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议和之后,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双方边境贸易往来,出现了相对和平、经济文化相对繁荣的局面。故ABD项属于共同点,但不符合题意;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的是宋金议和,故C项符合题意;故本题应选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26.依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北朝对峙阻碍了经济文化交流,也给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因此实现国家统一,成为南北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五胡乱华后隋朝重新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材料二:隋朝初年,户数增加400多万,人口增加了1600多万。垦田面积不断扩大,修复了许多水利工程,当时仓库丰盈,“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材料三:公元610年,大运河完全贯通,它沟通了长江、黄河的水运交通,全国各地的大商巨贾,弘舸巨舰,往来不绝,沿岸一带商业发展迅速。当然大运河开通后,隋炀帝就迫不及待地多次乘龙舟从洛阳南下巡游江都。(1)结合材料一指出隋朝实现南北统一的有利条件。(2)材料二反映了隋朝的经济富庶,这与哪位皇帝有关?国家繁荣的必要前提是什么?(3)材料三中隋炀帝从洛阳出发,去江都巡游,要经过哪几段运河?(4)根据材料概括隋朝大运河产生的影响。【答案】(1)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2)隋文帝;国家的统一和稳定。(3)通济渠;邗沟。(4)影响:大运河的开通,促进商品贸易的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南北朝对峙阻碍了经济文化交流,也给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因此实现国家统一,成为南北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可归纳出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隋朝的经济富庶,其与皇帝隋文帝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繁荣的必要前提是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顺序);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故材料三中隋炀帝从洛阳出发去江都看琼花,途中要经过的运河有通济渠、邗沟。【小问4详解】根据材料“大运河完全贯通,它沟通了长江、黄河的水运交通,全国各地的大商巨贾,弘舸巨舰,往来不绝,沿岸一带商业发展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开通,促进商品贸易的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27.民族团结、民族交往交融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步辇图》(1)《步辇图》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当时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唐蕃和亲有何作用?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最后与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宋时期我国的政治局面呈现怎样的特点?两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议和”,有什么积极意义?材料三八思巴为十三世纪西藏杰出的宗教领袖,他在元朝统一西藏过程中,曾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促进西藏与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薛学仁《八思巴在元朝统一西藏中的作用》(3)阅读材料三,我国中央政府正式对西藏地区进行行政管辖始于哪一朝代?当时在中央设置管理西藏的机构叫什么?材料四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摘编自《中国通史》(4)材料四反映了元朝时期出现的什么历史现象?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材料五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5)通过学习上述材料,你认为今天我们应怎样做才能促进我国民族团结?【答案】(1)文成公主入藏;开明的民族政策;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2)民族政权并立。使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中原与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促进了边疆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3)元朝;宣政院。(4)民族交融;回族。(5)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和宗教信仰,等。【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唐朝画家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反映的是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的情景,唐太宗当时对吐蕃采取和亲政策,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由此可见,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蕃和亲或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2)根据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最后与辽、西夏、金议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我国的政治局面呈现民族政权并立的特点。根据材料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可知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议和”有利于中原与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促进了边疆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3)依据材料三“八思巴为十三世纪西藏杰出的宗教领袖,他在元朝统一西藏过程中,曾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促进西藏与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佛教事务并管辖西藏地区,这标志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4)依据材料四“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可知反映了元朝时期出现民族融合的现象,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民族隔阂、民族差异进一步减少原。结合所学知识,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5)依据材料五“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党和政府历来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