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文言文2教师
一、文言文阅读
1.小古文阅读。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①晏子短②,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③晏子。
晏子不入,目:“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侯者④更道,从
大门入。
【注释】①以:因为②短:长短,这里指人的身材矮小。③延:请。④俟者:指招待
宾客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晏子像楚(2)候者更道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3.晏子是个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的人。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用“”在文中画出。
4.尝试用小古文形式的语言,写一两句话,赞美齐国的晏子。
1.出使更改
2.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城。
3.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4.晏子,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为后人颂。
译文:晏子被派遣到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
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
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出师表(节选)
〔三国)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②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猥④(w6i)自枉屈⑤,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
先帝以驱驰⑥。
【注释】①南阳:汉郡名,今河南省南阳市。②闻达:有名声。③卑鄙:地位
低下,学问浅陋。④猥:谦词,含有“辱”意。⑤枉屈:屈尊的意思。⑥驱
驰:奔走效劳。
1
5.下列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借助注释,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大意。
7.诸葛亮感激先帝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了这段文言文,你想到的成语是:、
5.B
6.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来我的茅庐拜访
我,询问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
7.刘备求贤若渴,对他有知遇之恩。
8.三顾茅庐求贤若渴
译文: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
在诸侯面前有什么名气。先帝不因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
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卜分感激,于是答应
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
3.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练习。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蟀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也;螳娜委身曲附,欲取
蝉,而不知黄雀在苏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若下也。此三者皆务
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9.这段小古文描述的成语是。
10.文中加点字“其"指的是、和。
11.文中“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中"欲''的意思是=
12.用自己的话说说“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这句话的意思:
13.这段小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想一想,写下来。
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0.蝉螳螂黄雀
11.想要
12.蝉在高处悲伤地鸣叫,喝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的身后。
13.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身后的隐患。
2
译文: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停留在高高的树上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
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自己的身后;螳螂弯曲着身体贴在树上,想扑上去猎取
它,但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人
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它。这三个家伙,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
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
4.阅读。
不鞭书生
王安期①作东海郡守,世乱,令日:夜不得私行。吏系②得一夜行人。王问:“何处
来?”云:“从师家受业书还,不觉日晚。”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
名,恐非致③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
选自《世说新语•政事第三》
【注释】①王安期:王承,字安期,两晋时期官员。②系:抓。③致:达到。
14.下列带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期作东海郡守(担任)B.世机(动乱)
C.夜不得私勺(出行)D.释之(解释)
15.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惊弓之鸟B.君子何之C.置之度外D.久而久之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
17.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14.D
15.C
16.以鞭打书生来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
17.王安期是一个对待问题实事求是的人。“夜不得私行”是为了防止坏人作案,至于
书生求学而迟归当另行对待。说明了处理事情不能死守教条、一概而论,而是要审慎
灵活,根据事实进行合理的安排处理。
译文:
王安期担任东海郡守时,天下混乱,命令说:夜晚不能私自出行。差役抓了一个夜晚
出行的人。王安期间:“你从哪里来呀?“(被抓的人)回答说:“(我)从老师那里听
课回来,没发觉天(已经)黑了。”差役问:”(需要)鞭打(他)吗?”王安期说:
“以鞭打书生来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于是王安期)放了
3
他,并命令差役把这个人送回家。
5.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王羲之书六角扇
王羲之,东晋之大书法家也。尝在薮①山见一姥,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
五字。姥②初有愠③色。羲之因谓姥目:“但言王右军④书,以求百钱耳。”姥如其
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复见羲之,羲之笑而不答。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①莪(ji):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②王右军:即王羲之,王羲之曾任右军
将军,故又名“王右军③姥:老妇人。④愠:生气。
18.解释加点字词。
(1)特六角扇卖之()(2)姥加有愠色()
(3)但言王右军书()(4)人章买之()
19.翻译下面一句话。
貌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20.从“人竞买之”可见王羲之,从“”可见王羲之很有原则。
21.王羲之,大书法家,他的代表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18.拿着刚刚开始,最初只要争着
19.王羲之在她卖的扇子上题字,(每把扇子)各写了五个字。
20.书法艺术高超羲之笑而不答
21.东晋兰亭集序
6.阅读材料和短文,完成练习。
善士于令仪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①也。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尔素
寡过③,何苦而盗耶?”“迫于贫尔。”问其所欲,日:“得十千足以资④衣食。”如其
欲与⑤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惧,语之曰:“汝贫甚,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
(注)①市井人:生意人。②诘:责问,追问。③寡过:很少犯过错。④资:供给;
提供。⑤与:给。
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季之日()(2)卒为良民()
4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小偷到于令仪家偷东西,被于令仪的几个儿子抓住了。
B.到于令仪家偷东西的小偷是于令仪的邻居。
C.小偷是因为家里贫穷才迫不得已出来偷东西的。
D.于令仪留小偷在自己家里住了一夜,到了第二天才让他离开,小偷既感恩又惭
愧。
2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汝贫甚,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25.于令仪的“善”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2.告诉最终、最后、后来
23.B
24.于令仪告诉邻居的儿子(小偷)说:“你很穷,夜晚拿十贯铜钱回家,恐怕要被人
问来由。”
25.(1)小偷被抓后,于令仪耐心了解情况,而不是直接报官,表现他的宽容;
(2)了解到小偷是因为贫穷而偷盗,于令仪满足他的愿望,给了他十千元钱,表现他
的慷慨大方。
7.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
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②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长:管理的意思。②遂:就。
26.出自这则故事的成语是,
27.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①狐②虎③百兽
(1)虎求百兽而食之。()(2)故遂与之行。()(3)兽见之皆走。
()
28.“兽见之皆走”的原因是()
A.兽畏狐也B.兽畏天帝也C.兽畏虎也
29.翻译下面的句子。
5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0.你认为这则故事中的狐狸喻示了生活中的哪一种人呢?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
么道理?
26.狐假虎威
27.③①①②
28.C
29.老虎不知道百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以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30.我认为狐狸喻示了生活中假借别人的威势来吓唬别人的人。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
道理是:要善于弃伪存真,由表及里,步步深入,不然就很容易被坏人的花招迷惑。
8.阅读短文。
欧阳询观古碑
欧阳询①尝行,见古碑,晋索靖②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
立,及疲,乃布③裘④坐观,因⑤宿其旁,三日方去。
【注释】①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②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③布:铺开、展
开。④裘:皮衣。⑤因:于是
3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数百步复网)(2)斐疲()
(3)良久而去()(4)三日方去()
3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33.梳理欧阳询观古碑的过程并填空。
()一()一()一(宿其旁观)
3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1.同“返”,返回。
等到离开才
32.欧阳询曾经骑马赶路,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
33.驻马观之下马伫观布裘坐观
34.学习要专心刻苦,更要虚心求教,学会吸收别人的优点。
6
9.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锋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锋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
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目:“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锤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5.联系上下文理解,“志”的意思是,“足”。
36.用给下面的句子标上停顿记号,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意思。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37.本文让我想到一个成语
35.心志,情志值得
36.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弹得真好啊!这琴声就像大山一样高峻。
37.高山流水
10.阅读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②也。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
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日:“此何字也?”丞
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⑤其侄日:“汝⑥胡⑦不早问,致余⑧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
波险处:书法中笔画
怪诞的地方。⑤诟:责骂。⑥汝:你。⑦胡:为什么。⑧余:我。
38.联系上下文,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A.优点多的B.常容易(发生某事)C.喜爱D.表示赞许
39.联系上下文,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小所书问曰。()
A.固执B.拿着C.捉住D.凭证,单据
40.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7
41.“当时流辈皆讥笑之''的原因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42.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8
30.
本题考查了思维拓展和主旨内容概括。
结合内容理解,例:倚仗他人势力欺上瞒下之人。
31.同“返”,返回。
等到离开才
32.欧阳询曾经骑马赶路,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
33.驻马观之下马伫观布裘坐观
34.学习要专心刻苦,更要虚心求教,学会吸收别人的优点。
9
参考答案:
1.出使更改
2.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城。
3.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4.晏子,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为后人颂。
【解析】
【分析】
译文:晏子被派遣到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
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
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
1.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晏子使楚''意思是出使到楚国。“使”出使。
(2),宾者更道”意思是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更”更改。
2.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翻译为“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城“,其
中“延”意思是“请、迎接”。
3.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注意题干要求是找出符合晏子“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的语句。通过晏子的语言“使狗国者,
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可以分析出晏子的性格。当面对楚人的刁难,晏子以
“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进行反驳,告
诉楚人,如果不让自己从大门进入,那么楚人就是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了。
4.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口语交际。
《晏子使楚》的晏子是个齐国的一个大夫,矮个子,相貌一般。但是却是一位机智灵活、巧言
善变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内辅国政,屡谏齐君。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
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可以围绕晏子的性格特点组
织语言。
10
5.B
6.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来我的茅庐拜访我,询
问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
7.刘备求贤若渴,对他有知遇之恩。
8.三顾茅庐求贤若渴
【解析】
【分析】
译文: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
侯面前有什么名气。先帝不因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
里来访问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
走效劳。
5.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断句.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翻译为: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根据译
文,“由是”是因此的意思,是状语,"感激''是主句中的谓语,“由是/感激”应该断开。按照
“答应/谁/干什么”的结构来断句,正确为“遂许/先帝/以驱驰”,翻译为:就答应先帝为他奔走
效劳。
6.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就来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
意见。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与今义不同。猥:
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委屈。顾:拜访,探望。
7.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通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从这一句得知是
因为先帝三顾茅庐,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8.
本题考查的是对成语的积累和识记。
根据文段的内容,想到的成语类似还有: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
11
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临危受命:意思是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0.蝉
螳螂
黄雀
11.想要
12.蝉在高处悲伤地鸣叫,喝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的身后。
13.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身后的隐患。
【解析】
【分析】
译文: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停留在高高的树上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着露
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自己的身后;螳螂弯曲着身体贴在树上,想扑上去猎取它,但却
不知道有只黄雀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人举着弹弓在树
下要射它。这三个家伙,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
的祸患。
9.
本题考查成语。
通读全文,根据文言文内容可知成语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螳螂捕捉知了,却
不知道黄雀在身后等着啄它。比喻只贪图眼前利益,不知有人正在算计他。
10.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句子“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可知"其"指的是蝉。结合句子“螳螂委身
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可知"其”指的是螳螂。结合句子“黄雀延颈,欲啄螳
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可知''可知"其''指的黄雀。
11.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意思:螳螂弯曲着身体贴在树上,想扑上去猎取它。欲:想要。
12.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12
方法:(1)在读通顺的前提下,利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及关键字词等方法进行翻译。
(2)原则: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3)方式:直译和意译①直
译: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方法:对:对译,逐字逐句翻译。比如:“收天下之兵,聚
之咸阳”翻译为收没天下的武器,把它们集中到咸阳。留:保留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年
号、人名、地名、朝代等。比如:“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翻译为太守是谁呢?他就
是庐陵郡的欧阳修。②意译:用意译将文中的比喻、借代、用典等翻译出来,使文意更通
顺。比如:翻译“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
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翻译:蝉在高处悲伤地鸣叫,喝着露水,却不知
道螳螂在它的身后。
13.
本题考查主旨概括。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
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14.D
15.C
16.以鞭打书生来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
17.王安期是一个对待问题实事求是的人。“夜不得私行”是为了防止坏人作案,至于书生
求学而迟归当另行对待•说明了处理事情不能死守教条、一概而论,而是要审慎灵活,根
据事实进行合理的安排处理。
【解析】
【分析】
译文:
王安期担任东海郡守时,天下混乱,命令说:夜晚不能私自出行。差役抓了一个夜晚出行
的人。王安期问:“你从哪里来呀?“(被抓的人)回答说:“(我)从老师那里听课回来,
没发觉天(已经)黑了。”差役问:"(需要)鞭打(他)吗?”王安期说:“以鞭打书生来
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于是王安期)放了他,并命令差役把这
个人送回家。
14.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13
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
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
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项,王安期作东海郡守:王安期担任东海郡守时。作:担任。
B项,世乱:天下混乱。舌L:动乱。
C项,夜不得私行:夜晚不能私自出行。行:出行。
D项,释之:放了他。释:放。
D选项有误。
15.
本题考查“之''的用法。
“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到……去;这个、这种;它们、他们;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
的对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等。
“释之”的“之”代词,指王安期。
A项,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之:结构助词,的。
B项,君子何之:您到哪儿去?之:动词。至IJ,往。
C项,置之度外:意思是不去考虑,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之:代词。
D项,久而久之: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之:语气词,属于虚词。
C选项相同。
16.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
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鞭挞:鞭打。立:树立。
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以鞭打书生来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
本办法!
17.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根据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
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本题要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
14
文中的王安期并没有死守命令,不懂变通,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待,所以王安期是一个
对待问题实事求是,懂得变通的人。
他的做法说明了处理事情不能死守教条、一概而论,而是要审慎灵活,根据事实进行合理
的安排处理。
18.拿着刚刚开始,最初只要争着
19.王羲之在她卖的扇子上题字,(每把扇子)各写了五个字。
20.书法艺术高超羲之笑而不答
21.东晋兰亭集序
【解析】
【分析】
译文:王羲之,东晋的大书法家。他曾经在敲山见到一位老妇人拿着六角竹扇在贩卖。王
羲之在她卖的扇子上题字,(每把扇子)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起初有点生气,于是王羲之
就对老妇人说:“你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凭此)就可以卖到几百钱了。’‘老妇人按照他的
话做了,果真人人都争着买扇子。过了几天,老妇人找王羲之,请求王羲之再写一次。王
羲之笑着没有答应。
18.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关键字词的理解能力。
(1)持六角扇卖之:一位老妇人拿着六角竹扇在贩卖。由此可知,持:拿着。
(2)姥初有愠色:老妇人起初有点生气。由此可知,初:一开始,最初。
(3)但言王右军书:你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由此可知,但:只要。
(4)人竞买之:人人都争着买扇子。由此可知,竞:争着,抢着。
19.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译文:王羲之在她卖的扇子上题字,(每把扇子)各写了五个字。
20.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关键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人竞买之”意思是人人都争着买扇子。由此可以看出王羲之的字写的很好。联系前文“姥复
见羲之“,由此可知,老人想请王羲之再帮自己写一次字,好卖钱,“羲之笑而不答”意思是
王羲之笑着没有答应。
21.
15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名人的了解能力。
王羲之,字逸少,琅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
子,太尉都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
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
“天下第一行书永和十一年,称病弃官,迁居于绍兴金庭。升平五年去世,安葬于瀑布
山。
22.告诉最终、最后、后来
23.B
24.于令仪告诉邻居的儿子(小偷)说:“你很穷,夜晚拿十贯铜钱回家,恐怕要被人问来
由。”
25.(1)小偷被抓后,于令仪耐心了解情况,而不是直接报官,表现他的宽容;
(2)了解到小偷是因为贫穷而偷盗,于令仪满足他的愿望,给了他十千元钱,表现他的慷
慨大方。
【解析】
【分析】
参考译文:于令仪,是个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
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于令仪
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错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罢了。”
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依照
他的要求给了他。小偷已经离开,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
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你会被人追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拿走。'‘那
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乡亲的人们称他为好的人。
22.
本题主要考查解释字词。
(1)“语之曰"意思:于令仪对他说。语:告诉。
(2)“卒为良民”意思: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卒:最终、最后、后来。
23.
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正确。从“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可知,一个小偷到于令仪家偷东
西,被于令仪的几个儿子抓住了。说法正确。
16
B.不正确。从“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可知,到于令仪家偷东西的小偷是于令仪的邻
居的小孩。
C.正确。从“迫于贫尔。”可知,小偷是因为家里贫穷才迫不得已出来偷东西的。说法正
确。
D.正确。从“汝贫甚,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
民。“可知,于令仪留小偷在自己家里住了一夜,到了第二天才让他离开,小偷既感恩又惭
愧。说法正确。
24.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
“汝贫甚,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句中重点词:贫,贫困;负,背;恐,恐怕;诘,
盘查。句意为:你如此的贫困,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会引起巡逻人员的盘查。
25.
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令仪抓住小偷后的表现以及小偷后来的表现。于令仪抓住来偷东西的邻家小孩,不仅没有
责罚他,反而问他想要什么东西,给他所需要的钱财,并留他过夜以免嫌疑,可谓细致周
到。体现了于令仪宽厚大方,处处为人着想、善良的性格特点。
26.狐假虎威
27.③①①②
28.C
29.老虎不知道百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以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30.我认为狐狸喻示了生活中假借别人的威势来吓唬别人的人。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是:要善于弃伪存真,由表及里,步步深入,不然就很容易被坏人的花招迷惑。
【解析】
【分析】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找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
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
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
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
怕狐狸。
26.
17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和理解。
文中讲了狐狸让老虎"子随我后”,假借老虎的威风而形成“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的假
象,骗老虎说自己是“长百兽''的动物,我们学过的成语“狐假虎威”正出自于此,由于狐狸
是假借老虎的威风恐吓百兽,所以现在经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
压、恐吓人的现象。
27.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义的理解。
(1)“虎求百兽而食之'’的意思是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之”代指百兽。
(2)“故遂与之行”的意思是就和狐狸同行。"之”代指狐狸。
(3)“兽见之皆走”的意思是群兽见了老虎和狐狸,都纷纷逃走。"之”代指老虎和狐狸。
28.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仔细读文可知,“兽见之皆走”的原因是野兽都害怕老虎,故答案选C。
29.
本题考查了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
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子意思是:老虎不知道百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以为是害怕狐狸的。
30.
本题考查了思维拓展和主旨内容概括。
结合内容理解,例:倚仗他人势力欺上瞒下之人。
31.同“返”,返回。
等到离开才
32.欧阳询曾经骑马赶路,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
33.驻马观之下马伫观布裘坐观
34.学习要专心刻苦,更要虚心求教,学会吸收别人的优点。
【解析】
【分析】
欧阳询曾经骑马赶路,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
看了很久后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
18
皮衣坐下来观察,于是就住宿在古碑旁,守在碑前多日才离去。
31.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注意结合句意分析。
(1)“数百步复反'’的意思是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可知,"反”通“返”,返回的意
思。
(2)“及疲”的意思是等到疲乏。可知,"及'’的意思是等到。
(3)“良久而去”的意思是看了很久后离开。可知,“去”的意思是离开。
(4)“三日方去”的意思是多日才离去。可知,“方”的意思是“才”。
32.
本题考查学生句子翻译,注意结合重点词语理解。
“尝''是曾经的意思;‘‘书''的意思是“书写。
故句子的意思是:欧阳询曾经骑马赶路,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
的。
3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认真阅读原文分析。
通过译文可知,欧阳询赶路时看到一碑文,停下观看,后下马观看,累了就铺上皮衣观
看,在古碑旁看了很多天才离开。所以欧阳询观看古碑的过程是:驻马观之;下马伫观;
布裘坐观;宿其旁观。
34.
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手法的辨析及人物形象的分析。人物形象可以通过人物描写的语句和
具体事例体现出来。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
描写。
文章通过写欧阳修看到碑文驻马观到下马观到坐观,观看很多天才离开。可见欧阳询学习
的刻苦、专心致志;且他学习书法博采众长,努力吸收别人的优点。学生围绕欧阳询的品
质、学习方法等方面回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35.心志,情志值得
36.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弹得真好啊!这琴声就像大山一样高峻。
37.高山流水
【解析】
【分析】
19
参考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铺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魏巍的泰山,镇
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魏巍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
铺子期赞道:“好啊,这琴声宛若奔腾不息的江河!”无论伯牙想什么,锤子期都能准确地说
出他心中所想的。锤子期去世后,伯牙以为世上再也没有比锤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
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琴弦,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
为之弹琴的人了。
35.
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解释。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意思: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魏巍的泰山。“志”的意思是心志,
情志。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意思: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足"意思:
值得。
36.
考查了朗读停顿的理解.
结合句意理解,句意:弹得真好啊!这琴声就像大山一样高峻。根据句意划为:善哉乎/鼓
琴,巍巍乎/若太山。
37.
考查了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
伯牙将自己的情操和志向融入琴声,锤子期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伯牙琴技高
超,铺子期能真正懂得琴声表现出的情怀,铺子期知其"音”,更知其"志”,这就是“知
音“;后世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常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者乐曲高
妙。
38.C
39.B
40.你为什么不早问,使我忘记写的是什么了。
41.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42.不要随便把错误归结在别人头上;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完成。
【解析】
【分析】
参考译文:
20
张丞相喜好书法但不用功,当时的人们都笑话他,丞相觉得自己应该像原来的样子,不变
常态。有一次,他得到了一个好的句子,就拿起笔迅速写下来,整张纸上龙飞凤舞。他让
侄子抄下来,到写得乱的地方,侄子看不懂写得什么,拿着纸去问他:“这是什么字?''丞相
认真地看了许久,自己也认不出来,便责怪侄子:“你为什么不早问?以至于我都忘记了写
得什么了。”
38.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释义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相关文章语境判断字词释
义即可。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意思是丞相喜好书法但不用功,“好”是喜爱的意思,故选:Co
39.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释义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相关文章语境判断字词释
义即可。
“执所书问曰"意思是拿着纸去问他,“执”是拿着的意思,故选:B。
40.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句子意思的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
整,达到词达句顺。
“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意思是:你为什么不早问,使我忘记写的是什么了。
41.
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时需要结合文中具体内容作答。
通过阅读全文,文中开头语句“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意
思是张丞相喜好书法但不用功,当时的人们都笑话他,丞相觉得自己应该像原来的样子,
不变常态。从中可以找到“当时流辈皆讥笑之”的原因是“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4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主旨一般分为:情感、道理、批判和品质。解答时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即可。
通过阅读全文可知,故事中的张丞相不仅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所以故
事告诉我们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要怪到别人头上。(意对即可)
21
小学文言文2(学生)
一、文言文阅读
小古文阅读。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①晏子短②,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③晏子。
晏子不入,目:“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侯者④更道,从大门
入。
【注释】①以:因为②短:长短,这里指人的身材矮小。③延:请。④侯者:指招待宾客
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晏子像楚(2)供者更道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3.晏子是个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的人。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用“”在文中画出。
4.尝试用小古文形式的语言,写一两句话,赞美齐国的晏子。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出师表(节选)
〔三国〕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②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③,猥
④(w6i)自枉屈⑤,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⑥。
【注释】①南阳:汉郡名,今河南省南阳市。②闻达:有名声。③卑鄙:地位低
下,学问浅陋。④猥:谦词,含有“辱”意。⑤枉屈:屈尊的意思。⑥驱驰:奔走
效劳。
5.下列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借助注释,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大意。
22
7.诸葛亮感激先帝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了这段文言文,你想到的成语是:、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练习。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苏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
而不知黄雀在苦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苏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
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9.这段小古文描述的成语是。
10.文中加点字“其"指的是、和。
11.文中“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中"欲”的意思是o
12.用自己的话说说“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这句话的意思:
13.这段小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想一想,写下来。
阅读。
不鞭书生
王安期①作东海郡守,世乱,令日:夜不得私行。吏系②得一夜行人。王问:“何处来?”
云:“从师家受业书还,不觉日晚。”吏日:“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
③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
选自《世说新语•政事第三》
【注释】①王安期:王承,字安期,两晋时期官员。②系:抓。③致:达到。
14.下列带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期作东海郡守(担任)B.世电(动乱)
C.夜不得私行(出行)D.学之(解释)
15.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惊弓之鸟B.君子何之C.置之度外D.久而久之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
17.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23
王羲之书六角扇
王羲之,东晋之大书法家也。尝在薮①山见一姥,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
字。姥②初有愠③色。羲之因谓姥目:“但言王右军④书,以求百钱耳。”姥如其言,人竞
买之。他日,姥复见羲之,羲之笑而不答。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①羲(ji):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②王右军:即王羲之,王羲之曾任右军将
军,故又名“王右军”。③姥:老妇人。④愠:生气。
18.解释加点字词。
(1)荐六角扇卖之()(2)姥仍有愠色()
(3)但言王右军书()(4)人算买之()
19.翻译下面一句话。
貌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20.从“人竞买之''可见王羲之,从““可见王羲之很有原则。
21.王羲之,大书法家,他的代表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阅读材料和短文,完成练习。
善士于令仪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①也。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尔素寡过
③,何苦而盗耶?”“迫于贫尔。”问其所欲,目:“得十千足以资④衣食。”如其欲与⑤
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惧,语之曰:“汝贫甚,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
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
(注)①市井人:生意人。②诘:责问,追问。③寡过:很少犯过错。④资:供给;提
供。⑤与:给。
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带之曰()(2)午为良民()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气体动力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古代礼仪小知识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25版培训
- 幼儿园校外实践安全教育
- 急诊科病例讨论之一
-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技能培训课件
- 挑战杯获奖创业计划
- 护理文书管理制度
- 心肺复苏救援知识
- 脂肪肝介绍课件
- 2025-2030中国银杏叶提取物行业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上海杨浦区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2024
- 2024年烹饪与营养关系试题及答案
- 【公开课】语法填空真题分析及命题尝试课件-2025届高三英语二轮复习
- 2025年标准家政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入团相关考试题型及答案
- 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场景
- 校园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童你一起共护国安主题班会课件
- 2025年北京市房山区事业单位招考自考难、易点模拟试卷(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70岁以上的换领驾驶证三力测试题答案
- 2025年二手车交易补充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